牧夫天文网

 找回密码
 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自制DIY] 松本不会为难初哥

[复制链接]
 楼主| 我全身发烫 发表于 2016-1-12 19: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北省武汉市 移动
明天不知道到哪里去捡个一尺见方的薄木板,真心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我全身发烫 发表于 2016-1-12 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北省武汉市 移动
嗨,得返下工了,胶粘的方向忘了错位,把70.7度弄成了90度,上架才发现视场圆不对头,该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我全身发烫 发表于 2016-1-12 20: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北省武汉市 移动
幸喜木板找到了
UC_Photo_006.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我全身发烫 发表于 2016-1-12 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北省武汉市 移动
要是有薄一点的磁铁,直接粘接到镜片反背,再把底座换成铁质,拆装个自用松本,也就十几秒钟的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我全身发烫 发表于 2016-1-16 20: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北省 移动数据上网公共出口
镜片成组固定换了个思路,找了个不锈钢管下脚料,拉开成直角,弄点胶粘粘就成了。试看远处楼房边沿,很正的倒像,刚上102600的镜子,镜子放窗台上,手持新镜片组和一枚目镜,远处的灯光树影,清晰完整,扳动镜片组并随动目镜,发现主镜视场相当广,完全可以支持大视场内的移轴……
IMG_20160116_200541.jpg
IMG_20160116_20050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我全身发烫 发表于 2016-1-16 20: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北省 移动数据上网公共出口
左右双组联动,单侧可调倾角,末端调焦与平移,全面遮光,各种零部件都得凑齐,所幸成本极低,不违初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xiaoxuezhiai 发表于 2016-1-20 0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 联通
我也卡在这里啦 兄台 有设计图吗 研究一下

点评

朋友,谢谢你!但是真的别为松本上心,大双很让人心累的!我只能说,如果没基本机加工条件,松本正像离每个人都好远,当然有条件就好近!我的目标是,让钻大双这个牛角尖的爱好者减轻负担,不为末端发愁!设计当然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20 21: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我全身发烫 发表于 2016-1-20 21: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北省 移动数据上网公共出口
xiaoxuezhiai 发表于 2016-1-20 01:43
我也卡在这里啦 兄台 有设计图吗 研究一下

朋友,谢谢你!但是真的别为松本上心,大双很让人心累的!我只能说,如果没基本机加工条件,松本正像离每个人都好远,当然有条件就好近!我的目标是,让钻大双这个牛角尖的爱好者减轻负担,不为末端发愁!设计当然有,设计图却暂时没有!我操心的事项比如物镜同轴精度,系统总重量,比如成像圈大小,目镜兼容性,比如性能价格比,换人时的可操作性,你恐怕全没感觉的,所以说还是等我的实物吧!前表面镜与磁片已于昨天到手,暂未裁切,整块的尼龙板明天到,但收费合理的加工方还要在本地寻觅!如果不是每天那么的忙,春节前能做出改良的松本2到3套,发完成品图,我的心愿就算达成喽!

点评

前镀膜镜 已经入手很久啦 呵呵 等你的好消息吧 兄台加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20 22: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xiaoxuezhiai 发表于 2016-1-20 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 联通
我全身发烫 发表于 2016-1-20 21:28
朋友,谢谢你!但是真的别为松本上心,大双很让人心累的!我只能说,如果没基本机加工条件,松本正像离每 ...

前镀膜镜 已经入手很久啦 呵呵 等你的好消息吧 兄台加油

点评

我也按你现在的思路在做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20 22: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xiaoxuezhiai 发表于 2016-1-20 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 联通
xiaoxuezhiai 发表于 2016-1-20 22:47
前镀膜镜 已经入手很久啦 呵呵 等你的好消息吧 兄台加油

我也按你现在的思路在做

点评

你提到思路,我多少要说几条。想起多少条就说多少条,可能有八九条之多……第一条说历史缺陷——个人认为a传统松本正像在原理上没有任何人特别费心加以阐释,简单的原理被神秘化了!b型式上不够简炼,螺丝过多且螺丝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21 00: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我全身发烫 发表于 2016-1-21 00: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北省 移动数据上网公共出口
本帖最后由 我全身发烫 于 2016-1-21 00:41 编辑
xiaoxuezhiai 发表于 2016-1-20 22:52
我也按你现在的思路在做

你提到思路,我多少要说几条。想起多少条就说多少条,可能有八九条之多……第一条说历史缺陷——个人认为a传统松本正像在原理上没有任何人特别费心加以阐释,简单的原理被神秘化了!b型式上不够简炼,螺丝过多且螺丝位置设置无理论依据;c调节瞳距可行但随之影响焦距,换人观察必定是一套组合动作,换个老手好说,换上个新手就折腾吧,这个众乐乐还真的难办。d成品主镜拿来改造大双,不敢独取镜头而用之,双调焦座虽难以同步仍然被认定是标配,由此造成主镜筒分离,进而造成支撑与配重系统的巨量化。以上4个传统松本的缺陷,前三者无从克服,最后一条缺陷或者是认知的范畴吧,论坛中做出大双的多位大师,竟然个个重做镜身,将系统重心与转动轴心尽力靠近,没加配重,实在令人佩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我全身发烫 发表于 2016-1-21 13: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北省 移动数据上网公共出口
本帖最后由 我全身发烫 于 2016-1-22 13:48 编辑

第二条松本的等效模型,松本等效于一个九十度直角转向的超大屋脊镜,类似星特朗80EQ原配全正像天顶里那个小巧的棱镜(虽然一个拳头般大一个拇指般大)。二者一个是平面镜二次反射,一个是棱镜内二次全反射,不同之处还有松本物镜光轴与天顶棱线不处在同一平面,松本目镜中心距可以小于物镜中心距甚多,移动后组镜片可以改变目镜中心距从而适应不同的瞳距。另外真正困惑新手的所在是,松本因其等效屋脊镜巨大,才能让光线在两反射面分别全口径通过而不触碰棱线,功能达到了,形式上棱线也就可有可无了,松本所托胎的原本形式就被遗忘!事实上没有人能看得见摸得着的那条“棱线”,是了解松本的密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我全身发烫 发表于 2016-1-21 18: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北省武汉市 移动
本帖最后由 我全身发烫 于 2016-1-24 20:06 编辑

第三条直角屋脊镜的几个光学特点,首先是安装角度为45度,即屋脊棱线与物镜光轴45度相交!其次是对平行入射光光程相同,但反射后成全倒像!第三,以屋脊棱线为轴旋转时像面位置与相对关系都不受影响。第四,以棱线中点为旋转点,可调整像面高度,当调整幅度很小时成像质量不受影响,但可实现像面水平方向对齐!第五,屋脊镜整体沿垂直于棱线方向平移时,屋脊镜(含棱线)与像面移动方向相同,移动量之比值为1:2,像面移动更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我全身发烫 发表于 2016-1-21 20: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北省武汉市 移动
本帖最后由 我全身发烫 于 2016-1-21 22:45 编辑

第四条先说透射式望远镜的成像圈,焦比合适口径适中的两片式普消(比如80600),其可用像圈虽不能与相似规格ED,APO相比,但达到30mm基本不成问题。这个数字足以支持市面上绝大多数的目镜了。再说大双物镜安装误差,通常由镜组定心误差(这个可以超小),镜组指向误差(换言之就是不同心,这个占绝对大头)组成。与这个30mm相比较,第三条中的对齐水平像面的操作,对物镜垂直方向指向误差甚至可以放宽到毫米级别,对这个毫米级的误差在横竖两个方向上分量的大小,松本归零后也可将其大致上定量,在排除物镜定心误差后,即可对物镜指向误差进行大幅度的快速修正!当然这样的修正对像质的提高并没有什么决定性的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xiaoxuezhiai 发表于 2016-1-22 0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 联通
学习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我全身发烫 发表于 2016-1-22 12: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北省 移动数据上网公共出口
本帖最后由 我全身发烫 于 2016-1-22 13:21 编辑

第五条说下此前所有大双(无论厂制还是自制)共同的局陷。限于通用性,此前可见的每具大双,清一色采用的是平行光轴设计,这一点完全无可厚非,平行光轴的设计,可以比较完美地支持对无穷远处目标上高倍,只要精度(加工精度,安装精度及光学精度)有保证的话。但对每一个拥有大双的爱好者来说,无穷远上高倍还不大够,最好是把调焦极限弄得近些更近些,能接近单筒的调焦范围就满足了!这个调焦范围差距的来源,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双筒有不可避免的视场分离!展开说说视场分离吧,比如轴距16厘米,焦距90厘米的双筒,当被观察目标位于36米处时,目镜端视场分离值为4毫米,上高倍的可能直接排除,上低倍广角目镜,视场重叠部分可以弄到八成半,但合圆的难度也不小,长时间观察痛苦难免!这个可怎么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xiaoxuezhiai 发表于 2016-1-22 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 联通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去国外网站 看到个这样的 也是个思路 正在做着玩 呵呵
39-45.jpg

点评

这个就是@马铃薯常说的长短镜筒呵!是很好玩的思路,但缺点不少。  发表于 2016-1-23 22: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我全身发烫 发表于 2016-1-23 22: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北省 移动数据上网公共出口
第六条说下我的方案成品构件清单,顺便讲下加工(和检测)障碍所在。先讲下正像备料方面的进展:反射镜裁好了90×45的两片,60×30的两片,效果强大,四片所费仅数元;直角支架上台绀敲出了一片,但角度不甚理想,似乎1.0的冷板强度仍嫌不够,另一片也就没敲,不费一文的东西果然不给力;尼龙板及砖数公斤,砖很好,板厚度不标准,半米多长即可见弯曲,内应力没释放?可怎么整平?总之有喜有忧,总体进度称得上是坚定而缓……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我全身发烫 发表于 2016-1-24 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北省 移动数据上网公共出口
第五条怎么破,补充第六条如下:套件清单6个:a两对椭圆镜片,其长短轴尺寸为2:1,短轴分别为45mm和30mm,但安装时会依主镜参数有微小偏心调整,原理与小焦比短焦距反射副镜偏心安装类似,这样就不必计算调整每一处镜片宽度(与短轴小有夹角),且一样能达到从眼睛的方向看过去,每个反射镜的边沿构成同心圆的效果。4片合计70g……b固定镜片的薄板左右各一个,其底座宽14mm,两翼互呈直角,高20mm,薄板厚1.5mm,全长50mm,这个件虽每个只有30多g重,恐怕还是要上折板机;c连接薄板外米粒金属柱(∮2mm,h1mm)的带阿基米德螺旋槽的圆形金属片,直径35mm,片厚2.5mm,槽深1.5mm不穿透片背,米粒金属柱限位于槽中,单边径向离心距变化值3mm,产生最大6mm的像面水平移动(注:旋转金属片的时候可以拖动镜片往复运动!在此过程中,基于屋脊镜成像特点之五,像面仅有左右平移,上下关系不变),这两个6mm的组合作用有二----当观察远方目标时,可支持59-65-71mm瞳距,当观察近距目标时,视观察者瞳距大小,可全面或大部分地消除因为像场分离造成的双眼合圆问题。如第五条中的推论,平行双筒轴距16cm焦距90cm,取观察者瞳距63mm,则可对18m处目标轻松加以观察----此时薄板屋脊的移轴作用全部发挥出来,用于迫近观察,在最不利的视场极左极右方,主镜中心像圈30mm因移轴而末能利用的数值也仅4mm!这个圆金属片20g……d以上abc部分的安装平台,呈等腰梯形状,上底下底分别为11和22cm,高度10cm,拟用厚度12mm的平滑塑料板材上铣床,抠出50mm×17mm×9mm下沉平台两个,填入50mm×14mm×6mm滑块用于安放两套光学件(两套中的一套直接粘贴在滑块上,粘贴厚度1.5mm,另一套呈翘翘板样,中间有1.5mm高的足部,一端被强磁片吸引,一端有∮2攻丝小孔,被细螺丝以大间隙配合拉住,达成足部及两端三方平衡)。滑动部分首选自润滑材料没错,可惜之前的材料尺寸不良,所以还得另行采买!重量240g……e调焦座,左右独立,可分别插入鸠尾状滑槽,间距可调,单体三叠套筒式,外套与中套可滑动和紧固,通高30mm,行程暂定24mm,起粗调作用;中套内套间螺纹微调,行程约16mm,这个件很是啰嗦,材料工艺都超出我的认知,所以只知其高,重量希望能控制在200到300克……f上方遮光件60克……小压片,强磁片,短柄螺丝,加起来也没有什么份量,算下来全套的重量在七百多克,只能说是差强人意,轴距165mm,可支持130及以下主镜,调焦行程40mm,30mm插孔深,任何自带巴罗的广角目镜都好应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xiaoxuezhiai 发表于 2016-1-26 02: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 联通
我试试看

点评

这么熬夜可不太好!毕竟是全新的思路,还是让我来探路好了,接下来找想上构件基本的尺寸图,说说光程数值,最后上斜俯视正视侧视装配图。  发表于 2016-1-26 13: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