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看牛郎织女星 上世纪80年代,武汉不仅能看到满天星斗,还能看到银河。更早前的上世纪70年代,东方红一号卫星掠过天际时,你甚至能清楚地听到东方红的乐曲声,武汉纺织大学教授生鸿飞说,那时夏天的晚上,躺在竹床上,卧看牛郎织女星,真是难得享受。 那时武汉观星条件真好,夜空暗沉辽阔。湖北省天文学会普委会主任沈斌那时是中专老师,常把孩子们带到关山、洪山看星星。不想走那么远,爬上楼顶也能和星星晤面。 想更深透地了解星空,也难不倒武汉人。1997年,武汉星友不远万里到漠河观看日全食。当时,中科院组织了专列去观星,其中包括8个中科院院士。武汉去的欧阳天晶最受媒体青睐,无数长枪短炮对准他。他的观测仪器是自制的望远镜,那是一个用四块木头搭成的方盒子,一块木楔拉上拉下,就可调整远望距离。那么简陋的设备,他却运用自如,简直像变戏法。 那时人们手里没钱,天文器材也少,像欧阳天晶一样土法上马者众多。在国内享有盛名的还有王国胜,他当年的一手绝活是磨镜子。他当时手磨的望远镜镜片,其复杂程度,中国能磨出者不超过三人。 沈斌还记得,1997年,自己想给单位买个c8观星,要4万块,真心觉得贵,但又太想买,纠结不已,最后经朋友斡旋减至3万买下,当时捧着来回看,觉得真是高精尖,现在再看,已很普通了。 现在武汉,光拥有观星赤道仪的至少有千余人。中科院水生所一名博士,买观星设备花了几十万元。爱好观星,当年在武汉买不到器材,干脆自己经营天文器材的阮光友说,2006年生意起步时,只有天文爱好者消费,但现在呈井喷之势,顾客从企业家到公务员,不一而足。有长辈给孩子买观星仪器作生日礼物,也有武汉国资系统干部对他推心置腹:自己愿意看星星,心静,可以治“病”。 中小学天文台基本废了 千禧年前后,武汉天文台也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中专学校如一师、二师,中小学如水果湖二小、七一中学、二中、育才二小、育才小学等等,先后有20多所中小学建起天文台。建一个天文台投资至少几十万,但是现在这些天文台基本都“废”了。 从2000年开始,在武汉观星越来越困难。沈斌介绍,星星是自发光体,它需要深沉宁静,而不是浮浅喧嚣的氛围。只有在气流稳定、背景深沉、视宁度较好的情况下,才能被人们看到。武汉楼房越建越高,越建越密,城市亮化成片兴建,空气污染程度加深,使得星星慢慢淡出我们的视野。 2001年在武汉看狮子座流星雨,选址就不易了。最后湖北省天文学会把观星地点选在了河南鸡公山。在那里,大家观测到4000颗流星。但那一次也像是一道分水岭,人们观星不得不走得更远。 董琼是张家湾小学的天文老师,她自编的天文教材,在这所小学一到六年级孩子中使用。“三仙御夫大小熊,蝎虎鹿豹猫犬龙”(《全天88个星座口诀》,欧阳天晶编),孩子们朗朗上口,以前她还在学校对照口诀指导孩子观星,后来学校旁修了高架桥,观测基本就停了。 现在湖北省天文学会已不建议武汉中小学再建天文台,“没太大意义了”。 受影响的不仅是武汉中小学,中科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在九峰设有天文台,现在九峰天文台因使用不足,部分仪器有了旧损。 湖北省天文学会副秘书长孟宪有经过实地考察,对武汉观星环境做出评估,他认为,观星环境指数为5星的武汉地区暂没有。木兰山观星环境指数为4,算目前最好,其次是云雾山、梁子湖、九峰山、府河。市区三环外或附近避开光源为2星,局部1星半,三环内避开直接光源1星半,大部地区只有1星。不过,二环内即使避开直接光源也只有1星以内。也就是说在二环内看到星星不太容易了。 他说,木兰山因地势高而具观星优势。但今年他又去了一趟木兰山,发现观星环境较去年弱,尤其朝武汉一面,光照比过去又增亮不少。
(转载至武汉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