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深度撞击照相观测

[复制链接]
刘博洋同好 发表于 2005-7-4 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内蒙古–呼和浩特 联通
来自 http://cul.sina.com.cn/s/2003-06-27/37117.html

你们不会说的是这个吧?!

上海:936任务的终结?

--------------------------------------------------------------------------------

http://www.sina.com.cn 2003/06/27 10:37   南方周末

  上海的特点是法规比较严,但具体操作起来也比较规范。习惯了自身这一套机制,国务院这次废除收容遣送的决定,也许会给城市管理的具体操作带来新的课题。

  上海:936任务的终结?

  作者:徐璇


  936,这个看来还算吉祥的数字,是上海警察们说起收容遣送的代号,因为收容车的后玻璃窗总写着大大的936。

  上海火车站的南北广场,一眼望去,堆满了红白蓝相间的大蛇皮袋。蛇皮袋旁站着坐着躺着三三两两的人,有的在睡觉,有的在吃方便面。他们多半衣衫不整,神色憔悴。下雨的天气或寒冷的季节,他们争抢着蜷缩在墙角。到已经夏至的6月,广场的空气里充满了酸酸的闷热。

  他们在这个以精致繁华闻名的大城市里,能很轻易的被区别出来,却也奇迹般韧性地融合进来。

  据最近的一次人口普查,2000年的上海,常住人口1640万,外来流动人口387万。这个流入率显示,上海的人员结构已经远远不是1955年时523万人中流入人口8万的那个规模了。他们大部分在城郊或长宁、普陀、闸北等集散地从事制造加工、建筑、餐饮、废旧物资回收等职业。

  上海火车站所在的闸北区,是众市区中治安工作最繁重的一个地带。在闸北区,收容遣送的名额是没有指标限制的,平均的数量是每天50个,其中70%来自火车站。也就是说,那些背着鼓鼓囊囊的行李和家人的自己的梦想来上海务工的外地人,如果他们没有即时如愿地找到工作,如果他们不幸身上的钱花光或者被偷,如果他们看上去有违法犯罪的迹象,他们就要遭遇收容待遣。

  待遣就是等待被遣送,在收容站里劳动,时间是三个月。

  在各区的收容遣送站劳动,等一车皮的人凑齐,就被就近遣送到安徽蚌埠或者江苏徐州。一个老家在江苏江阴的小伙子对记者说,他被遣送过两次,两次都在苏州就伺机逃出来了。

  陈小凤是安徽巢湖人,初中毕业来上海打工。晚上8点到凌晨4点,正是上海的夜晚活色生香的时候,个子小小的她就坐在巨鹿路一家酒吧的门槛上,把架子支起,卖外烟给那些都市时尚男女。5年来,罚钱是每天的例行,巨鹿路上的警察和她每天见面,也熟了,就每天来罚个20元钱。除掉这些,每月也能赚个1000元上下。

  去年春天她被抓进收容所了,在冷冷的地上睡了5天,丈夫托人花了1500块钱把她赎出来。抓进去时身上的200元,出来时扣了80元生活费。她不知道被抓的理由,只是不断地摇头:“我不愿在里面关三个月,我又没犯罪。”问她是否办了就业证,更是一脸迷惑:“我又没单位就业,怎么办就业证呢?”

  事实上,在上海打工,除了得有就业证,还必须具备身份证、暂住证、健康证。不同时期还有不同的限制,如2000年上海为解决本市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就规定5大行业23个工种不得使用外来工。外来工嘴里叫着上海找工作难,可还是潮水般拥来。

  静安区公安分局的一位罗姓警察感慨道:“外地人在上海很难赚钱,工作难找,去乞讨,获得的同情度也很低。”

  崇尚城市形象又素有“排外”的名气,上海实行相对其他城市较严格的流动人员管理机制,以维持一向稳定的治安。陈小凤对记者说:“上海还是很安全的。”罗警察也说他工作这几年来,因没有暂住证等证件而被收容的人越来越少,“因为信息传播得很快,老乡带老乡,真正想在这里做事的人知道了上海这些规定,哪怕严格一点,也会遵守。”

  严格,在《上海市收容遣送管理条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国务院1982年发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规定了三类人员予以收容遣送,而上海则增加到5类。增加的2类中,“流落街头无监护人监护的精神病患者或者智力严重缺损的”扩大了救助的范围,而大部分外来工都符合“在本市无正常居所,又无正当生活来源的”这个收容遣送的条件。

  有人总结上海的特点是法规比较严,但具体操作起来也比较规范。习惯了自身这一套机制,国务院这次废除收容遣送的决定,也许会给城市管理的具体操作带来新的课题。上海闸北区公安分局副局长冯斌元介绍道:非典时期待遣暂停,由3个月变为1个月,并只出不进,现在遣送站已经基本清空。

  冯局长介绍,相关部门在讨论新的管理办法以呼应国务院的精神。将收容遣送转为救助,但对外来人员还是要规范管理。可能的做法是以每300个外来人员聘用一个管理人员的比例,着重管理外来人员的住处,并开办“居住证”。再也不像以前那样需要暂住证就业证等,只要有居住证就可以在上海工作生活。

  上海市统计局将在今年8月份开展上海市外来流动人口抽样调查,样本涉及19个区县,150个乡镇、街道和约400个村、居委会,调查内容涉及外来流动人口的户信息和个人信息,调查结果将推断出全市和各区县外来流动人口总量指针和主要结构指针,为全市规划工作提供人口信息。

  之后的上海,外来工将会以怎样的姿态在这里生活呢?
青天青天
法力无边
千秋万代
一统未名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ssry 发表于 2005-7-4 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电信/教育网出口
[quote:6b02d6e10a="刘博洋同好"]是什么东东?为什么不能写?[/quote]
和上海无关。我是认真的,除非你想让国安请你喝茶!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刘博洋同好 发表于 2005-7-4 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内蒙古–呼和浩特 联通
具体点,禁什么声(噪声污染?)?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ssry 发表于 2005-7-4 16: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电信/教育网出口
[quote:2b6521440c="Q哥"]

当然所有拍摄条件一样时对比起来更简单。BS一下专家们的“懒惰”。 :[/quote]
前面之所以严肃的回复Q哥的这句玩笑,是想告诉初学者特别是学生:不要以为什么事情都是越复杂越科学,科学的目的是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虽然用的方法复杂)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房 崑 发表于 2005-7-4 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青岛–莱西市 联通
[quote:698c73f013="刘博洋同好"]具体点,禁什么声(噪声污染?)?[/quote]
对不起,不要怪我,有些问题我们无可奉告!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ssry 发表于 2005-7-4 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电信/教育网出口
[quote:379de7cb4a="xj331"]不迷信专家是对的,但是国内的天文基础太差,这个学科方面的博士,教授什么水平我也不太清楚。[/quote]
你们这个专业的有很多都出国了,有的还是NASA的干活!
国内的也不差,朱进是国际天文学会小行星专业委员会的5位委员之一。
“周兴明”星的直接命名而不是发现者命名,和他有关!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Q哥 发表于 2005-7-4 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南宁 电信
[quote:7b07e5f0fe="Steed_Joy"]做科学就必需严谨,把观测方法拿出来跟大学探讨也应该本着谦虚的态度,不能唯“专家”的马首是瞻。说句实话,这里也并不缺乏专业的天文工作者,现在还有多少天文观测在用传统的胶片进行, 这个问题到各大天文台上查一下就很清楚了。

数码拥有传统胶片所没有的优势,比如可以即时获取数据,方便处理,易与保存等等。十几年以前,数码技术还没有现在这么发达的时候,撞击木星的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就已经是用CCD发现的了。十几年后的今天,数码技术突飞猛进,现在世界上所有最有影响力的望远镜全都已经采用了CCD(或者类似的数码光学器件)做为接收端了。

当然,王思潮作为一名早已退休在家的老科研工作者,他所提出的建议也许在几十年前他从事观测研究的时候,还是相当中肯的。我们也应该很高兴地看到有王思潮老先生这样的老科学家在科普方面能够继续发挥余热。但是科学技术都是在进步的,还固首着几十年前传统胶片的那套方法,显然已经是不适合现代的科技水平了。“与时俱进”可不仅仅只是一个口号!

再看看版上关于贵台有关的媒体报道。王思潮作为一名退休科研人员,他是否主管国内的撞击观测,这本身还必须存疑。可现在媒体上又怎么说的呢:“美国NASA太空总署指定青岛天泰观象台为一“深度撞击”的重要观测点”!且不说紫台是否真正参与观测,假定确实如此的话,为什么连紫台都还在“沉默”的时候,贵台就已经开始喧嚣了呢?这样的标题都登出来了,如果说这不是媒体炒作,那还真是让人难以信服了。

不过以上都只是就事论事,并没有小看贵台观测能力的意思。房台也不必意气用事,气坏身子事小,影响到观测可就得不偿失了。真心预祝房台观测成功![/quote]

说得好,顶!!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ssry 发表于 2005-7-5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电信/教育网出口
:wink: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XinHua1478 发表于 2005-7-5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北–武汉 电信/新时尚网吧司门口店
不要吵了,说是观测,到搞成吵架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活动星图 发表于 2005-7-5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鹏博士BGP
[quote:5dcdc4d3c7="XinHua1478"]不要吵了,说是观测,到搞成吵架了[/quote]哎.....这个是常有的事...........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ssry 发表于 2005-7-5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电信/教育网出口
[quote:7b855c0930="XinHua1478"]不要吵了,说是观测,到搞成吵架了[/quote]
呵呵!
这里没有人身攻击,没有漫骂!
有的只是思想上的碰撞,看法上的不同,这才是科学的探索!
碰撞才会产生新的火花,交流才会有知识的增长,眼界的开阔,社会的进步!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活动星图 发表于 2005-7-5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鹏博士BGP
还火花?都烧着啦!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ssry 发表于 2005-7-5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电信/教育网出口
[quote:225386a88e="活动星图"][quote:225386a88e="XinHua1478"]不要吵了,说是观测,到搞成吵架了[/quote]哎.....这个是常有的事...........[/quote]
在这栋楼里到是看到有很多的水!而且还有点脏水!!! :twisted:
不过生活需要调味剂,科学也是如此! :mrgreen: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ssry 发表于 2005-7-5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电信/教育网出口
[quote:3ebbbeb121="活动星图"]还火花?都烧着啦![/quote]
没见到科学家为学术问题吵架吧,顶嘴甚至拍桌子的都有,但事后还是很亲密,因为他们本来就是好朋友,他们只是在进行思想上的碰撞!
比如说霍金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对的,不惜与朋友打赌,虽然几十英镑对他们不算什么,但折合人民币那也几百元那! :roll: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Francis Hawking 发表于 2005-7-5 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安徽–合肥 教育网/安徽大学
呵呵,Steed就是专业天文工作者啊,他正在紫台呢。 ^^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ssry 发表于 2005-7-6 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电信/教育网出口
[quote:191bdf8c28="Francis Hawking"]呵呵,Steed就是专业天文工作者啊,他正在紫台呢。 ^^[/quote]
是吗?
看他说的内容可不象!
不知能否透漏一下真实身份?
他在紫台干什么工作?
实习、研究生、研究人员、专家?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Francis Hawking 发表于 2005-7-6 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安徽–合肥 教育网/安徽大学
这个偶没征得他的同意,不能说。要想知道你去问他吧。呵呵,偶已经说得太多了,Steed不要怪我啊。 :roll: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Q哥 发表于 2005-7-6 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南宁 电信
不认同某些人“谈事情变成谈人”的做法。
本来是就一位专家的来电谈点个人看法,结果得到了某些奇怪的观点,就这些观点我不自量力置评一下:

1、爱好者与科学家不一样之一:就是不够严谨!
评:大部分爱好者在进行天文观测时没有搞科研的人严谨,这点恐怕比较多人会认同。但说所有爱好者都不严谨,我看很难有人能科学地证明这个论点。

2、看起来有的爱好者比紫台王思潮要厉害多了!
评:典型的专家崇拜。专家只是某方面的专家,不是所有领域的专家。爱好者在专家不擅长的领域有可能超越专家的。就象当初在南大的时候,我踢足球就比朱进内行很多。^o^

3、胶片的精细度相当于数码相机6000万象素以上,这是绝大多数数码相机所望尘莫及的!
评:这个结论本身就不严密。多大幅面胶片的精细度相当于数码相机的6000万像素?这个结论是怎样得出的,公开发表在什么地方?是否得到公认?对比的应该是分辨率吧?精细度是什么?没听说。

4、所谓专家说的话,也大多是被不懂天文的记者随意窜改和夸张的新闻炒作(要不然谁还去看报纸)。多数专家还是严谨的(个别除外,不要迷信某个人的话),我更多的是鄙视那些乱说的记者!
评:同意多数专家还是严谨的。在某些人眼里我也算是专家,我也被这样“迫害”过。当然我也见过所谓的专家在电视上乱讲的(不是别人转述),很典型的一句是:“木星是二等亮星”(当时是-2等)。另外还要说的是,专家也有弄错的时候,也有粗心或记错的时候。
从这里开始跑题,因为房台是直接转述专家的话,把房台比成记者是不恰当的。^o^

5、用CCD要钱,用胶片不要钱。
评:怎么老看到数码厂商宣传说数码省钱呢,奇怪了。

6、不迷信专家是对的,但是国内的天文基础太差,这个学科方面的博士,教授什么水平我也不太清楚。
评:不清楚就敢说“国内的天文基础太差”,不够严谨。

7、不要以为什么事情都是越复杂越科学,科学的目的是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
评:说得非常好。对前面专家的来电是很好的质疑。我N年前在学天体力学这门课的时候就深深体会到。拿人卫摄动的数值计算来说,并不是摄动项算得越多越好,因为当时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是有限的,而且我们对精度的要求也是有限的,只要满足相应精度的要求,可以精简很多项。找出问题的主要矛盾,这才是辩证法。

8、看Steed说的内容他不象是专业天文工作者。
评:很不严谨,不象专家说的话。呵呵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活动星图 发表于 2005-7-7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桂林 电信
Steed_Joy, 不是中国科技大学的?咋跑紫台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5-5-4 14:02 , Processed in 0.051387 second(s), 4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