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說,鏡架到現在都只是豎立著的,還沒打橫過,所有現在看到的變形都是伸縮腳任意放著,在其它作業時, 沒去管伸縮腳的定位準不準, 這時的精準度並不重要.
對這些東東的付出的確不小, 外購,外加工,自加工,自組裝,犧牲休息時間,這些付出已不太能用金錢來橫量,但我所追求的正也是完成"動力三輪車",而非"高速列車",動力三輪車故障, 翻覆,都可以用自有之力加以扶持,但高速列車一但出軌,神也難救,我並不羨慕廠製漂漂亮亮的高級器材,當然,如同王師傅所說的,我不是買不起,但, 花錢買來漂亮器材,我就不上牧夫來了,我不想讓人看我有銅臭味,雖我已對這些花費非常多的費用,但!!從設計到組裝,從畫圖,車床,铣床,金工,鈑工從電路板改裝,都出自我手,完全不假他人(鏡片除外,這也是我的痛,我不可能再花時間去搞鏡片),為的只是一個原因---樂趣,及對想做的事情的執著,我只這麼想,比我有錢的人大把,但他們再有錢都無法擁有這一套,比我沒錢的大把, 但就算出力想搞,也無法擁有這一套,因為這一套不是光用錢或時間換來的.
這不是專業器材,這是一個對自我的挑戰,不敢說這套器材會不會用過一次後就當擺飾(但我不會拆它們),但我很確定的是,等這完成後,我還有更想做的要做.....................即便某些想法與眾不同, 並能付諸實現.但我不會靠這些吃飯.
我不會做圓頂,做為專業天文行業的從事者, 不是我的興趣,躺在太湖邊觀賞天上美景,才是我的夢想,這點圓頂做不到,也不會做堅固鏡筒,如直接用鋁筒做鏡筒,這40公分鏡早完工了,但,做成別人沒有的伸縮式才是我的目標,克服不穩定的因素是我最想做的,反射鏡大把,但我要擁有的,是與別人不同的,而我把所有過程記錄分享,這也是相互啟發的一個原動力......把不可能變為可能.........
哈!哈!哈!和我1990年以前的想法分毫不差!只是我当时磨镜能力比机械加工能力好一点。当时我也是做了一台又一台。天文望远镜分镜子、跟踪、接受等系统。在某一方面能出类拔萃就很了不起了。不必每事必亲躬。将来我计划做一个500以上的镜子。我只打算买以一套蜗轮蜗杆付,其他的都自己做,既不买现成的也不每个零件都自己做。但是以天文台专业望远镜的质量性能为参考目标。
我认为先要精,后再追求大。大而不精无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