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28和29号接连两天, 新加坡的两大天文组织TASOS 和Singastro分别组织了火星观测活动, 天公作美,下午还乌云密布, 到了夜间,夜空很快放晴,越是后半夜大气越稳定,当然火星也越升越高,Seeing也越来越好,在一些短暂的时段,甚至可以用300~400倍的放大率去观测。到场的一共有30多架望远镜,以中高端为主,有两架5寸和一架7寸马卡,其它的镜子口径都比较大(我的4.5寸APO除外)。我力争多看多问,但还是留下一丝遗憾,到场的两架巨大的镜子:Meade 14寸LX200和Mewlon250始终没有捞着机会。
晚上9点多钟的时候,火星位置渐高,Seeing很差,总的来说,在场的镜子一带上反射的字眼往往都效果很差,一是没有充分冷却,二来大气干扰对大口径不利。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光轴敏感性,稍微调偏一点性能就大打折扣,几只大镜子的光轴当时还没有调好。例如, 在40厘米Pentax 卡镜视野里,织女星好比一团火焰,无论如何也调不清楚,双双星也根本分辨不出来。C11, C925一开始也有同样的问题,后来冷却了很久,到后半夜才好转,可惜光轴又偏了,还得重来,等光轴搞定,时间已经过去一大半。在场的同好指出Celestron的镜筒刚性不好,跟高桥Mewlon系列比较,差距是明显的。不过这个C11确实后来争气,成功解析了猎户座的Trapezium四合星中的六颗,ABCD清晰可见,E和F星虽然较暗,但也分得清清楚楚;而我的4.5寸APO镜最多只能看到E星,F星死活看不见。后来换上几只低倍的目镜观测猎户座,例如用Televue PL32,放大倍数只有25倍,四合星仍然可以解析。
Pentax的40厘米卡镜最后也冷下来了,因为是给天文台定做的,质量非常好,为了方便期间,我们是通过ToUcam接到电脑上看的,可以看到火星表面除了暗区,还似乎有一些更精细的结构,效果非常震撼。当时拍了一段视屏,期待叠加以后的效果。
还有一架Mewlon250也在附近,可惜主人一直在拍照,没捞到机会看。后来看了一架用过8年Mewlon 210,倍数250左右,感觉比我的115稍微亮点,但细节一样多,还没我的115锐利反差高,效果比较令人失望;除此以外,调焦的时候还有Mirror flop,还有副镜十字丝的衍射,心中倍感凄凉。后来请来有行星观测经验的同好,发现问题还是在光轴,目镜也是比较低档的Celestron货色,一番调整后,能看到的细节终于勉强超过了我的TMB115,但反差和锐度还是不行,看来这个中央遮挡确实害人。
后来有个不错的日本同好带来一架新买的Mewlon 180, 光轴没问题,我们又附加了一个没有Mirror Flop的Helical 调焦座,架在威信的Sphix赤道以上,效果非常好,看火星最后上到437倍还是锐利的,不过细节和反差似乎和TMB115一个水平(或略差)
总体来说,Mewlon 系列DK卡镜比Celestron的折返锐利,反差高,但逊色于我的APO镜。Mewlon的体积巨大也是问题,便携麻烦。
看完Mewlon,又看到一架最老的橙色镜筒经典C8,不知为啥,这支镜子给我的印象不好,成像柔软,灰暗,看了两眼就离开了。除此以外还有几架C5和Skywatcher的5寸马卡,除了它们的主人,基本没人上前排队看。
观星会时间终于过去一大半,多数镜子都冷下来了(至少镜子的主人都这么说),我的流水账继续:
一连看了三架牛反:Celestron 12寸,Portaball 8寸,自制7寸,给我的总体印象,牛反的像质和反差普遍很好(小遮蔽20%),12寸的这个细节最多(300倍),Portaball 8寸最锐利细腻,明显超过我的TMB115, (Zambuto的牛反主镜真好)7寸的那个自制优质牛反(主镜是定做的,忘了牌子了)和我的APO镜持平。但最受不了的是牛反的十字丝衍射,挥之不去,需要一个心理适应过程。
也看了很少人用的威信8寸折返镜,这个镜子副镜用十字丝支撑,接目镜的前端有一个改正镜,据说像场很大很平,适合CCD摄影,可惜给我的印象一般,高倍时火星像很柔,细节上也没有优势。
最后在谈谈FS102和TMB115的比较,这次有了威信的Sphinx赤道仪,我们调节好以后,300倍看火星都跟得准准的,那种感觉真的是陶醉,火星好比从彩纸上切下来一个小圆贴在黑板上似的,我的感觉是,FS102反差比较好,但成像的不如TMB115白,自然;论像质,两个镜子不分伯仲,感觉115似乎更细腻一点,其他方面看不出什么区别。不过最后我们搞火星绘画比赛,用的是我的TMB115, 目镜先后用了mono4,Nagler zoom 3-6, Pentax XP3.8 和 (Powermate2.5X + mono 10)组合,我的感觉是mono和Pentax 的素质非常优秀,mono 10和Powermate 的组合也一样出色,Pentax的背景似乎比mono黑一点点,Nagler Zoom各方面还是差点,当然也是最方便用的目镜。后来又仔细比较了Mono4和Mono10+Powermate 2.5,采用盲测法投票,最终打了平手。不过我事后才发现,Mono4因为看的人多,玻璃表面早就脏了。
总结,APO镜综合表现最为出色,我甚至有点迷信了。这些容易理解,没有中央遮挡,冷却也快,口径小对大气干扰不敏感等等。以后上个大点的APO或牛反才是正道,如果再有钱了,再上个高桥的赤道仪。昨晚我的经纬台高倍时面向公众使用,比较费时费力,我事先得费一番口舌。到了后半夜改看猎户星云和贸星团的时候,我换上低倍目镜,用手一拨,主镜迅速指向目标,其灵活和快捷令围观的同好发出一阵赞叹,还有几个人上来问价钱和产地,呵呵。一家之言,希望大侠们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