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一次难忘的火星观测兼器材发烧

[复制链接]
denebman 发表于 2005-10-31 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新加坡 南洋理工大学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请勿使用gmail/outlook/aol/icloud邮箱注册)

×
2005年10月28和29号接连两天, 新加坡的两大天文组织TASOS 和Singastro分别组织了火星观测活动, 天公作美,下午还乌云密布, 到了夜间,夜空很快放晴,越是后半夜大气越稳定,当然火星也越升越高,Seeing也越来越好,在一些短暂的时段,甚至可以用300~400倍的放大率去观测。到场的一共有30多架望远镜,以中高端为主,有两架5寸和一架7寸马卡,其它的镜子口径都比较大(我的4.5寸APO除外)。我力争多看多问,但还是留下一丝遗憾,到场的两架巨大的镜子:Meade 14寸LX200和Mewlon250始终没有捞着机会。
晚上9点多钟的时候,火星位置渐高,Seeing很差,总的来说,在场的镜子一带上反射的字眼往往都效果很差,一是没有充分冷却,二来大气干扰对大口径不利。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光轴敏感性,稍微调偏一点性能就大打折扣,几只大镜子的光轴当时还没有调好。例如, 在40厘米Pentax 卡镜视野里,织女星好比一团火焰,无论如何也调不清楚,双双星也根本分辨不出来。C11, C925一开始也有同样的问题,后来冷却了很久,到后半夜才好转,可惜光轴又偏了,还得重来,等光轴搞定,时间已经过去一大半。在场的同好指出Celestron的镜筒刚性不好,跟高桥Mewlon系列比较,差距是明显的。不过这个C11确实后来争气,成功解析了猎户座的Trapezium四合星中的六颗,ABCD清晰可见,E和F星虽然较暗,但也分得清清楚楚;而我的4.5寸APO镜最多只能看到E星,F星死活看不见。后来换上几只低倍的目镜观测猎户座,例如用Televue PL32,放大倍数只有25倍,四合星仍然可以解析。
Pentax的40厘米卡镜最后也冷下来了,因为是给天文台定做的,质量非常好,为了方便期间,我们是通过ToUcam接到电脑上看的,可以看到火星表面除了暗区,还似乎有一些更精细的结构,效果非常震撼。当时拍了一段视屏,期待叠加以后的效果。
还有一架Mewlon250也在附近,可惜主人一直在拍照,没捞到机会看。后来看了一架用过8年Mewlon 210,倍数250左右,感觉比我的115稍微亮点,但细节一样多,还没我的115锐利反差高,效果比较令人失望;除此以外,调焦的时候还有Mirror flop,还有副镜十字丝的衍射,心中倍感凄凉。后来请来有行星观测经验的同好,发现问题还是在光轴,目镜也是比较低档的Celestron货色,一番调整后,能看到的细节终于勉强超过了我的TMB115,但反差和锐度还是不行,看来这个中央遮挡确实害人。
后来有个不错的日本同好带来一架新买的Mewlon 180, 光轴没问题,我们又附加了一个没有Mirror Flop的Helical 调焦座,架在威信的Sphix赤道以上,效果非常好,看火星最后上到437倍还是锐利的,不过细节和反差似乎和TMB115一个水平(或略差)
总体来说,Mewlon 系列DK卡镜比Celestron的折返锐利,反差高,但逊色于我的APO镜。Mewlon的体积巨大也是问题,便携麻烦。
看完Mewlon,又看到一架最老的橙色镜筒经典C8,不知为啥,这支镜子给我的印象不好,成像柔软,灰暗,看了两眼就离开了。除此以外还有几架C5和Skywatcher的5寸马卡,除了它们的主人,基本没人上前排队看。
观星会时间终于过去一大半,多数镜子都冷下来了(至少镜子的主人都这么说),我的流水账继续:
一连看了三架牛反:Celestron 12寸,Portaball 8寸,自制7寸,给我的总体印象,牛反的像质和反差普遍很好(小遮蔽20%),12寸的这个细节最多(300倍),Portaball 8寸最锐利细腻,明显超过我的TMB115, (Zambuto的牛反主镜真好)7寸的那个自制优质牛反(主镜是定做的,忘了牌子了)和我的APO镜持平。但最受不了的是牛反的十字丝衍射,挥之不去,需要一个心理适应过程。
也看了很少人用的威信8寸折返镜,这个镜子副镜用十字丝支撑,接目镜的前端有一个改正镜,据说像场很大很平,适合CCD摄影,可惜给我的印象一般,高倍时火星像很柔,细节上也没有优势。
最后在谈谈FS102和TMB115的比较,这次有了威信的Sphinx赤道仪,我们调节好以后,300倍看火星都跟得准准的,那种感觉真的是陶醉,火星好比从彩纸上切下来一个小圆贴在黑板上似的,我的感觉是,FS102反差比较好,但成像的不如TMB115白,自然;论像质,两个镜子不分伯仲,感觉115似乎更细腻一点,其他方面看不出什么区别。不过最后我们搞火星绘画比赛,用的是我的TMB115, 目镜先后用了mono4,Nagler zoom 3-6, Pentax XP3.8 和 (Powermate2.5X + mono 10)组合,我的感觉是mono和Pentax 的素质非常优秀,mono 10和Powermate 的组合也一样出色,Pentax的背景似乎比mono黑一点点,Nagler Zoom各方面还是差点,当然也是最方便用的目镜。后来又仔细比较了Mono4和Mono10+Powermate 2.5,采用盲测法投票,最终打了平手。不过我事后才发现,Mono4因为看的人多,玻璃表面早就脏了。
总结,APO镜综合表现最为出色,我甚至有点迷信了。这些容易理解,没有中央遮挡,冷却也快,口径小对大气干扰不敏感等等。以后上个大点的APO或牛反才是正道,如果再有钱了,再上个高桥的赤道仪。昨晚我的经纬台高倍时面向公众使用,比较费时费力,我事先得费一番口舌。到了后半夜改看猎户星云和贸星团的时候,我换上低倍目镜,用手一拨,主镜迅速指向目标,其灵活和快捷令围观的同好发出一阵赞叹,还有几个人上来问价钱和产地,呵呵。一家之言,希望大侠们指正。
www.astroview.com.cn
老瞧 发表于 2005-10-31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联通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lxyfuzz 发表于 2005-10-31 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北京商务中心区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学习的好贴子!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denebman 发表于 2005-10-31 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新加坡 南洋理工大学
流水帐继续:
我发现对于行星观测,一切都要从简,无论是主镜还是目镜。
光路最简单的就是APO镜,其次是牛反和卡镜,那些施卡、马卡甚至威信的附加改正透镜的折返,理论上Ray Tracing的结果虽然不错,但实践中问题多多,冷却、光轴、眩光、反差等等都不尽如人意,做为一个纯眼视爱好者,我还是觉得APO和高精度牛反是首选。
再说目镜,当时还看了Televue 的Radian4和一些Pentax的XL短焦,虽然这些多片设计边缘校正不错,但综合反差和锐度还是逊色,后来大家一致认为,TMB的Monocentric,Pentax的XP和UniversityOptics的HD Or目镜是行星首选,我的Nagler Zoom3-6也出局了,简单至上。值得一提的是,我试了一下10毫米 Monocentric目镜,配合TMB115才80倍的放大,已能明显看出火星表面的暗区和形状,这个目镜获得了一致好评。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理想的电跟,在场一共4架威信Sphinx赤道仪立下了汗马功劳。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lymex 发表于 2005-10-31 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联通
不可多得的一手、多器材观测火星的经验!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znf2 发表于 2005-10-31 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日照 电信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denebman 发表于 2005-10-31 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新加坡 南洋理工大学
呵呵,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da 发表于 2005-10-31 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房山区 联通
发帖子就应该发这样的!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wzc 发表于 2005-10-31 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石家庄 联通
好贴!顶!!
xp3.8整个视场的表现都很好,本想再上一只xp8mm,但发现pantex xp系列三只目镜中只有3.8mm是5片3组结构,另外两只都更复杂,想了想还是罢手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luojh 发表于 2005-10-31 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河源 电信
使劲顶!!!好贴!
可以说是中高档天望的一个客观小比试了。期待有更多这样的好贴。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tonydennis 发表于 2005-10-31 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联通
呵呵 真是发烧贴 ^^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denebman 发表于 2005-10-31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新加坡
--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denebman 发表于 2005-10-31 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新加坡
组图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小蔡 发表于 2005-11-1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日本 NTT通信公司
我对带反字头的镜子,始终买不下手,就是这个道理。
    反字头的镜子要想在反差和锐利程度上灭了APO,口径至少要下降2,3英寸,这还是顶级产品VS 顶级产品。
    不过呢,也有好的折返镜子,小遮蔽的马卡不错,可惜denebman没看到这类的精品。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denebman 发表于 2005-11-1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新加坡
[quote:24a38ed9cb="小蔡"]我对带反字头的镜子,始终买不下手,就是这个道理。
    反字头的镜子要想在反差和锐利程度上灭了APO,口径至少要下降2,3英寸,这还是顶级产品VS 顶级产品。
    不过呢,也有好的折返镜子,小遮蔽的马卡不错,可惜denebman没看到这类的精品。[/quote]

有一架7寸的Questar在隔壁的圆顶里锁着,当天没有开放给公众,我争取尽快成为会员,体会体会这个极品。

我感觉当晚要是有个6寸的APO, 目视看火星基本上无敌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denebman 发表于 2005-11-1 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新加坡
[quote:0931c681bf="wzc"]好贴!顶!!
xp3.8整个视场的表现都很好,本想再上一只xp8mm,但发现pantex xp系列三只目镜中只有3.8mm是5片3组结构,另外两只都更复杂,想了想还是罢手了.[/quote]

XP3.8是个配合电跟的好目镜,Televue的PL32也不错,舍不得买PO24,可以用它替代,它的反差和出眼点都非常理想。

我发现使用Nagler zoom 3-6的时候,由于接目端的玻璃很平,观察高亮度的行星时有眼球反射问题,就是一部分光线由眼角膜反射回目镜,带来一些玄光干扰。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一条龙 发表于 2005-11-1 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电信/福建金融职业技术学院
“在40厘米Pentax 卡镜视野里,织女星好比一团火焰,无论如何也调不清楚”
请问在场的其他器材是否会有相同的现象?我看星点经常是小火苗,放再长时间也差不多,所以想了解这种现象是大气扰动引起的,还是望远镜热平衡没搞好而导致桶内气流引起这种现象(似乎不会这么厉害吧?)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yjdarling 发表于 2005-11-1 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阳江 电信
美丽啊!!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denebman 发表于 2005-11-1 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新加坡
[quote:eeb8573cf0="一条龙"]“在40厘米Pentax 卡镜视野里,织女星好比一团火焰,无论如何也调不清楚”
请问在场的其他器材是否会有相同的现象?我看星点经常是小火苗,放再长时间也差不多,所以想了解这种现象是大气扰动引起的,还是望远镜热平衡没搞好而导致桶内气流引起这种现象(似乎不会这么厉害吧?)[/quote]

应该是大气的问题,天黑后织女星的位置已经比较低了,在场的其他镜子除了口径小的,都不能把织女星看成一个点。后来火星升到天顶的时候,这架Pentax卡镜的表现就非常出色了。
我看过的一架大口径折返在热平衡之前,火星像是柔软并且带晕的,等后来晕退了,锐度和反差仍然不理想。
我感觉你的镜子能把星点看成小火苗,长时间不变,可能是光学质量的问题。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老咸鱼 发表于 2005-11-1 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上海 电信/Intel中国北京或上海研发中心
APO光路可不简单,至少三块全光圈透镜,还可能有空气或油层。有的APO又在场端加改正镜,又是几块空气-玻璃介面。

主镜光路最简单要数牛反和卡塞格林,只有两个反射面。

另外,别以为施卡和施牛加了非球面就如何如何好,那是因为经典的施密特相机镜筒太长(两倍主镜焦距),为了商品化而在设计施卡和施牛时将非球面改正镜移到主焦点以内以缩短镜筒尺寸,所以目前的某些大品牌施卡和施牛根本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施卡和施牛,Ray Tracing结果也是烂得不行,彗差只比传统的牛反好一点,和施密特相机比起来差了十万八千里。

再说说反差,你看那个C家和M家,都是大块大块的副镜。针无两头利,副镜大摄影自然好,没有Vignetting,可是遮挡比达到35%这样的水平,反差能好吗?为了摄影,目视效果自然要牺牲一下。Intes的镜子是反差好,它的遮挡只有23%呀!
本人对Vignetting倒是可以容忍,还是喜欢高反差,所以设计LH镜子也是只有20%遮挡比,再说了,Vignetting只是在像场边缘明显,目视没什么所谓,摄影的话主体一般都放中间位置啦,不用管Vignetting,实在要钻牛角尖还可以用软件调整一下,无伤大雅。

[quote:f2bbf83c14="denebman"]流水帐继续:
我发现对于行星观测,一切都要从简,无论是主镜还是目镜。
光路最简单的就是APO镜,其次是牛反和卡镜,那些施卡、马卡甚至威信的附加改正透镜的折返,理论上Ray Tracing的结果虽然不错,但实践中问题多多,冷却、光轴、眩光、反差等等都不尽如人意,做为一个纯眼视爱好者,我还是觉得APO和高精度牛反是首选。
再说目镜,当时还看了Televue 的Radian4和一些Pentax的XL短焦,虽然这些多片设计边缘校正不错,但综合反差和锐度还是逊色,后来大家一致认为,TMB的Monocentric,Pentax的XP和UniversityOptics的HD Or目镜是行星首选,我的Nagler Zoom3-6也出局了,简单至上。值得一提的是,我试了一下10毫米 Monocentric目镜,配合TMB115才80倍的放大,已能明显看出火星表面的暗区和形状,这个目镜获得了一致好评。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理想的电跟,在场一共4架威信Sphinx赤道仪立下了汗马功劳。[/quote]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5-5-5 21:07 , Processed in 0.107790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