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一次难忘的火星观测兼器材发烧

[复制链接]
梦中游 发表于 2005-11-1 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吉林–长春 联通
又是一份好的学习资料!我希望这能置顶让更多地同好学习。
另外,眼看那些镜子,我想我中毒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城市农夫 发表于 2005-11-1 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白云区 电信

好文章!

好文章!问个问题,为什么望远镜要冷却?会发热吗?是什么原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MarsDOOM 发表于 2005-11-1 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陕西–西安 电信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denebman 发表于 2005-11-1 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新加坡

Re: 好文章!

[quote:575e54a592="城市农夫"]好文章!问个问题,为什么望远镜要冷却?会发热吗?是什么原理?[/quote]
这方面我是外行,望远镜肯定不会发热,不过这些镜子都是随车来的,车里的冷气开的比较低,很多镜子是凉凉的,拿到外界使用有一个热平衡过程。对于多数北半球国家,镜子使用前都比外界环境热,需要一个散热过程,镜子越大,越封闭,散热越慢。
例如上图里的12寸牛反,使用前主镜在底部架了冷却风扇,一来便于达到热平衡,二来协助牛反镜筒内部形成一个均匀的层流,降低内部湍流和边界层对成像的影响;除此之外,我们在牛反周围的地面上撒了水,压制地面上升热气流的干扰。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denebman 发表于 2005-11-1 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新加坡
[quote:db8abb7298="MarsDOOM"]denebman你的GIRO不是转手了么?如果是看深空引来喝彩的话,我心里真得很高兴:)

看来明年无论如何也要搞个Mono5mm了。

7寸的反射效果都不错? 还好我最近在收镜胚,准备制作刀口仪,(插一句,你有刀口仪的资料么?),金刚砂短时间内可能搞不到,先旱着把。[/quote]
呵呵,我的Giro虽然出手了,但后来又买了几个,包括转给其他同好的。
我建议您的Mono5要考虑好再买,如果没有电跟,主镜的素质又不是很顶级的话,mono5的目视优势不明显。
7寸小遮蔽的牛反,如果主镜的精度足够高,目视效果是非常理想的;我不知道国内哪家的牛反主镜够好,国外目前比较认的品牌是:Zambuto, 可惜不对个人销售,据我所知,Teleport, Magnitude1和Starmaster品牌的牛反都用Zambuto主镜。至于自己磨,俺连想都没想过,能力有限啊。用刀口仪检验也许还行吧,如果你要买牛反主镜的话,最好选择能给出干涉仪测试报告的。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一条龙 发表于 2005-11-1 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电信
[quote:1f11f1f9f5="denebman"][quote:1f11f1f9f5="一条龙"]“在40厘米Pentax 卡镜视野里,织女星好比一团火焰,无论如何也调不清楚”
请问在场的其他器材是否会有相同的现象?我看星点经常是小火苗,放再长时间也差不多,所以想了解这种现象是大气扰动引起的,还是望远镜热平衡没搞好而导致桶内气流引起这种现象(似乎不会这么厉害吧?)[/quote]

应该是大气的问题,天黑后织女星的位置已经比较低了,在场的其他镜子除了口径小的,都不能把织女星看成一个点。后来火星升到天顶的时候,这架Pentax卡镜的表现就非常出色了。
我看过的一架大口径折返在热平衡之前,火星像是柔软并且带晕的,等后来晕退了,锐度和反差仍然不理想。
我感觉你的镜子能把星点看成小火苗,长时间不变,可能是光学质量的问题。[/quote]
我镜子中看到的是快速跳动的火苗,东奔西跑的乱串,摄像头上看更明显,请问什么因数最可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denebman 发表于 2005-11-1 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新加坡
应该是大气的问题,所谓的Seeing很差。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皮侠客 发表于 2005-11-1 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沈阳 联通
看来最佳的武器配备是小口径APO+大口径牛反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denebman 发表于 2005-11-1 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新加坡
[quote:d36363fe67="老咸鱼"]APO光路可不简单,至少三块全光圈透镜,还可能有空气或油层。有的APO又在场端加改正镜,又是几块空气-玻璃介面。

主镜光路最简单要数牛反和卡塞格林,只有两个反射面。

另外,别以为施卡和施牛加了非球面就如何如何好,那是因为经典的施密特相机镜筒太长(两倍主镜焦距),为了商品化而在设计施卡和施牛时将非球面改正镜移到主焦点以内以缩短镜筒尺寸,所以目前的某些大品牌施卡和施牛根本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施卡和施牛,Ray Tracing结果也是烂得不行,彗差只比传统的牛反好一点,和施密特相机比起来差了十万八千里。

再说说反差,你看那个C家和M家,都是大块大块的副镜。针无两头利,副镜大摄影自然好,没有Vignetting,可是遮挡比达到35%这样的水平,反差能好吗?为了摄影,目视效果自然要牺牲一下。Intes的镜子是反差好,它的遮挡只有23%呀!
本人对Vignetting倒是可以容忍,还是喜欢高反差,所以设计LH镜子也是只有20%遮挡比,再说了,Vignetting只是在像场边缘明显,目视没什么所谓,摄影的话主体一般都放中间位置啦,不用管Vignetting,实在要钻牛角尖还可以用软件调整一下,无伤大雅。

[/quote]

我的理论造诣很浅。

其实我这里有C8施卡镜的Ray tracing模拟结果 (前提是你得知道C8的近似设计数据), 可以说是相当不错的。但厂家是否能够把纸面上的东西变成现实,完全是两回事,得多方面考虑。

至于施密特相机,谁都知道那东西的Ray tracing结果几乎就是完美的,可较大口径的施密特改正镜国内爱好者至今有几人能做(合格的).

我认为对于目视主要问题还是中央挡光和镜面精度,对于行星表面的低反差细节,MTF曲线的起始点本来就很低,人眼还有一个最低反差要求的阈值,这个直线和MTF曲线相交点就是望远镜针对该细节的最大分辨力,所以我认为所谓的D-d(D:口径值,d: 中央遮挡)经验公式也不完全正确,对于较低反差的行星表面,APO镜目视看到的细节甚至超过2倍口径的折返。如果把人眼换成灵敏度更高的CCD, APO镜的优势就没那么明显了。

其实Ray tracing效果不好的目视不一定差,因为人眼最终看到的是个强度概念,偏离理想聚焦点的少数光线一般人根本看不到(摄影可以累积出来)。所以焦比5.0的牛反虽然Ray tracing很差,但目视效果还是满意的(目镜太烂时除外)。为啥高桥的Mewlon系列DK镜这么受欢迎,也是考虑到这一点。

归根究底,还是目视和拍照的要求不同。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老咸鱼 发表于 2005-11-1 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上海 电信/Intel中国北京或上海研发中心
可否将C8的模拟结果发上来看看?如果不方便可否发到我邮箱ukyochen888@hotmail.com?

施密特改正板的加工和检测都是极困难的,个人难以制作。

另外,F/5的牛顿镜如果是抛物面的,中心的ray tracing是完美的,只是离轴的彗差较大,目视时眼睛对于不在注意力集中处的物体分辨率很低,而照相则将整个视场的任何像差都完全体现出来了。

[quote:7bb7d475c3="denebman"][quote:7bb7d475c3="老咸鱼"]APO光路可不简单,至少三块全光圈透镜,还可能有空气或油层。有的APO又在场端加改正镜,又是几块空气-玻璃介面。

主镜光路最简单要数牛反和卡塞格林,只有两个反射面。

另外,别以为施卡和施牛加了非球面就如何如何好,那是因为经典的施密特相机镜筒太长(两倍主镜焦距),为了商品化而在设计施卡和施牛时将非球面改正镜移到主焦点以内以缩短镜筒尺寸,所以目前的某些大品牌施卡和施牛根本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施卡和施牛,Ray Tracing结果也是烂得不行,彗差只比传统的牛反好一点,和施密特相机比起来差了十万八千里。

再说说反差,你看那个C家和M家,都是大块大块的副镜。针无两头利,副镜大摄影自然好,没有Vignetting,可是遮挡比达到35%这样的水平,反差能好吗?为了摄影,目视效果自然要牺牲一下。Intes的镜子是反差好,它的遮挡只有23%呀!
本人对Vignetting倒是可以容忍,还是喜欢高反差,所以设计LH镜子也是只有20%遮挡比,再说了,Vignetting只是在像场边缘明显,目视没什么所谓,摄影的话主体一般都放中间位置啦,不用管Vignetting,实在要钻牛角尖还可以用软件调整一下,无伤大雅。

[/quote]

我的理论造诣很浅。

其实我这里有C8施卡镜的Ray tracing模拟结果 (前提是你得知道C8的近似设计数据), 可以说是相当不错的。但厂家是否能够把纸面上的东西变成现实,完全是两回事,得多方面考虑。

至于施密特相机,谁都知道那东西的Ray tracing结果几乎就是完美的,可较大口径的施密特改正镜国内爱好者至今有几人能做(合格的).

我认为对于目视主要问题还是中央挡光和镜面精度,对于行星表面的低反差细节,MTF曲线的起始点本来就很低,人眼还有一个最低反差要求的阈值,这个直线和MTF曲线相交点就是望远镜针对该细节的最大分辨力,所以我认为所谓的D-d(D:口径值,d: 中央遮挡)经验公式也不完全正确,对于较低反差的行星表面,APO镜目视看到的细节甚至超过2倍口径的折返。如果把人眼换成灵敏度更高的CCD, APO镜的优势就没那么明显了。

其实Ray tracing效果不好的目视不一定差,因为人眼最终看到的是个强度概念,偏离理想聚焦点的少数光线一般人根本看不到(摄影可以累积出来)。所以焦比5.0的牛反虽然Ray tracing很差,但目视效果还是满意的(目镜太烂时除外)。为啥高桥的Mewlon系列DK镜这么受欢迎,也是考虑到这一点。

归根究底,还是目视和拍照的要求不同。[/quote]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神州扫雷 发表于 2005-11-2 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电信
深,细
的贴子,长见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Alone狼 发表于 2005-11-6 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鹏博士宽带
好文章,受益匪浅。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ckbin 发表于 2005-11-6 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南山区 电信/福田区电信
羡慕死了! :shock:  :shock: 这毒厉害 :!: 我那小炮和那大炮比齐来简直就是矮人跟巨人比啊!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云の影 发表于 2005-11-6 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东莞 电信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zyc 发表于 2005-11-7 0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北–武汉 电信
:mrgreen:  :mrgreen: 顶啊  说的好实在啊   优缺点分明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denebman 发表于 2005-11-7 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新加坡 南洋理工大学
...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Alone狼 发表于 2005-11-7 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鹏博士宽带
楼主真是爽啊,摸过这么多好镜子。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hipdcliu 发表于 2005-11-8 0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南–岳阳 电信
感谢!!!羡慕!!!!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wzc 发表于 2005-11-8 04: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秦皇岛 联通
视宁度和耐心成正比,目视尤其如此。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zyc 发表于 2005-11-20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北–武汉 电信
继续啊  辩论的很精彩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5-5-5 17:27 , Processed in 0.10157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