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中医爱好者

[复制链接]
光谱 发表于 2006-10-14 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保定 联通
呵呵~ 飞鱼兄上个帖子是开玩笑还是认真的?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光谱 发表于 2006-10-14 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保定 联通
这样说吧~在天文论坛上谈过于“中医”的话题不好,只轻描淡写说两句:如果您所说的那套预防方案是某一位医生在您某一次感冒的时候(感冒初期)给您的建议,那么它对您来说应该是有效的。但无论如何不能以照本宣科的方式把它推广给所有人、所有场所。再好的防治方案也有适应症和禁忌症,人的体质和病情千差万别,一刀切会出事的。举个例子,医圣张仲景的大锅汤治伤寒,好过很多人,也死过很多人。“悬壶济世”不是那么容易的。虚寒证洗桑拿照样会出人命。

因证论治、辨证施治才是真正的中医思想。这跟西医没有任何区别。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花楹 发表于 2006-10-14 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联通
看着那些针我就害怕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雪山飞鱼 发表于 2006-10-15 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西城区 联通/海淀区联通
"中医内科理论是偏邪和中正的学说,去邪归中,就是正.所以中医叫中医,中医不是中国的医学理论,中医是去邪归中的理论,属于中道的医学理论."

好! 望天的解释太精辟了。但我认为,不够全面,中医的确是中国的,这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就像中国的"中"恰恰就是中土之国的意思,无论中国经历了什么朝代,国土面积有怎样变化,但是这片承载着我们祖先文化遗产的地方就是中国!

中国是世界的中土之国,难道现在的你都不敢正视我们祖先的骄傲?!

为我们的这份文化传承骄傲吧! 恰依那笑一笑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雪山飞鱼 发表于 2006-10-15 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西城区 联通/海淀区联通
光谱兄,这里的弟兄们喜爱天文,夜间观星最要防着凉感冒,增加些中医的生活常识,就可以少花钱看病避免浪费时间。我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毕竟只是讨论预防,我可没说治疗啊。

中医与西医最大的不同就是:西医是科学范畴内的,而中医是哲学范畴内的,所以中医还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望天 发表于 2006-10-15 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内蒙古–通辽–扎鲁特旗 中移铁通
[quote:f737c93771="雪山飞鱼"]"中医内科理论是偏邪和中正的学说,去邪归中,就是正.所以中医叫中医,中医不是中国的医学理论,中医是去邪归中的理论,属于中道的医学理论."

好! 望天的解释太精辟了。但我认为,不够全面,中医的确是中国的,这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就像中国的"中"恰恰就是中土之国的意思,无论中国经历了什么朝代,国土面积有怎样变化,但是这片承载着我们祖先文化遗产的地方就是中国!

中国是世界的中土之国,难道现在的你都不敢正视我们祖先的骄傲?!

为我们的这份文化传承骄傲吧! 恰依那笑一笑[/quote]

嘿嘿 ^^

中医是中国的医学,我没否认,但是,中国古老的医学不能发展进步,却落后了.还骄傲否?

历史上,中医一直在和西方医学交融(西方指西域不是西欧),不断吸收不断进步.公元前十世纪东方医学的风热痰,一直到佛医学发展到了身体的地水火风四大和合理论.四大就相当于五行,只是四大有自己的佛学解释,地为土为身体,火为热能,水为液体,风为气体流动.

   对我们所在的宇宙来说,也是四大合和的,顺序确反过来:风水火地,就是说世界诞生于宇宙飓风,然后是水(液体),在后来发生大火(核爆发),温度降下来就形成了地(天体),而且风水火没有消失,还在起作用.佛学的人和宇宙是一体的,那个表皮发生了大爆炸的泡宇宙,其实只是我们共同身体的一个细胞(佛学名字叫世界种).这才是天人合一的原始根源,这也同时是古老中国人的哲学世界观,因为相同,所以就和谐了,就引进了.古代,中国医学技术曾经介绍到西方.都是事实.

  记得,有资料说古代寺院有医院,分了大概8个科,使用佛门医学和藏经里的婆罗门医学治病救人,全部免费医疗。还说某医僧,为宫廷皇室治疗疑难疾病,开了个方子,病好了,方子就被宫廷秘密保存了,不许外传,最后,还是僧人把方子传到了民间。佛学医方是济事救人的,不许赢利,为何把人家的处方秘密保存?还不许外传?良心哪里去了呢?对医学有何影响?中医也有这问题,有些人不外传医术、药方,和古代医圣背道而驰呀,医道就不说了,人道哪里去了,这不是自灭中医是什么?干什么都留一手?商业技术呀?撒~

中医就应该吸取所有医学的长处,就好象古代中医学吸收过佛医学那样,完全可以吸收现代医学理论,而不是把治疗机理往易学上套。只要能为人类做出贡献,就一定得到广大的支持。我是支持中医的!但我并不乐观,毁灭中医的不可能是外人,只能是内部。


解释中医学理论,必须了解现代医学,同时了解中医学,这个不容易,必须谨慎,必须严密,不可硬套,否则,硬套上科学的外衣就是伪科学了。

四大的解释我认为比较详细,宇宙理论中就反复提及四大,医学里也常说,例如:

据《旧唐书》本传,孙思邈“七岁就学,日讲千余言。弱冠,善谈老庄及百家之说,兼好释典。”.....在《千金要方》的《序例》中,他写道:“经说:‘地水火风,和合成人。凡人火气不调,举身蒸热;风气不调,全身强直,诸毛孔闭塞;水气不调,身体浮肿,气满喘粗;土气不调,四肢不举,言无音声。火去则身冷,风止则气绝,水竭则无血,土散则身裂……凡四气合德,四神安和。一气不调,百一病生;四神动作,四百四病,同时俱发。’又云:‘一百一病,不治自愈;一百一病,须治而愈;一百一病,虽治难愈;一百一病,真死不治。’”


可是,五行如何解释呢?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光谱 发表于 2006-10-15 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保定–阜平县 联通
光谱兄,这里的弟兄们喜爱天文,夜间观星最要防着凉感冒,增加些中医的生活常识,就可以少花钱看病避免浪费时间。



这个完全同意。

不过象您说的一样,如果我们要聆听自己的身体语言,就需要学习,因为这种语言既不是汉语也不是英语。所以不仅要聆听,而且要听懂,要正确理解和领会,就需要一定的医学基础。
我在此也有一个忠告给大家,如果自己对自己的某些身体语言不理解或无法明确领会,千万不要随便猜测、进而以猜测为基础用药或治疗。无论中医西医,只要是相应科别的医生就可以做我们身体语言的好翻译。而且他会对那种语言所表达的疾病提出中肯的建议。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雪山飞鱼 发表于 2006-10-16 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西城区 联通
[quote:21adc0cb3d="望天"]

  记得,有资料说古代寺院有医院,分了大概8个科,使用佛门医学和藏经里的婆罗门医学治病救人,全部免费医疗。还说某医僧,为宫廷皇室治疗疑难疾病,开了个方子,病好了,方子就被宫廷秘密保存了,不许外传,最后,还是僧人把方子传到了民间。佛学医方是济事救人的,不许赢利,为何把人家的处方秘密保存?还不许外传?良心哪里去了呢?对医学有何影响?中医也有这问题,有些人不外传医术、药方,和古代医圣背道而驰呀,医道就不说了,人道哪里去了,这不是自灭中医是什么?干什么都留一手?商业技术呀?撒~

可是,五行如何解释呢?[/quote]

望天兄,中医从来就不靠秘方治病救人的,中医学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就是前面帖子提到的4大经典著作,如果有像你所说的有皇宫的秘方,那也是出于对皇家人员隐私的保密而制定的政策,决不是不让老百姓用,皇家的生活环境和老百姓的生活环境完全不同,病症自然不一样。如果你知道了皇家的秘方当然就知道他有什么病,皇上的病是天大的秘密。

况且中医治病因人而异,不同的脉象和病症决定了用什么药和药量,所以说秘方从来都是假中医的武器,也是中医反对者的口实。

所以这里特意提醒大家一句:如果有“宫廷秘方”“祖传秘方”的药或滋补品,那绝对是骗人的把戏。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雪山飞鱼 发表于 2006-10-16 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西城区 联通
关于五行,你不懂我也不懂,我尤其畏惧古汉语和繁体字,只能怪自己学识浅薄,所以才用最白话的“通”和“不通”解释中医,这样自然拾一漏万

我们绝不能因为自己的学识浅薄,读不懂,而指责中医的理论基础。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雪山飞鱼 发表于 2006-10-16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海淀区 联通
说句玩笑话,皇帝身边有三宫六院多少多少嫔妃,皇上吃的补药你能吃吗?不把你补吐血了才怪呢。。。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雪山飞鱼 发表于 2006-10-17 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海淀区 联通
[quote:4396dc8d39="光谱"]......
......举个例子,医圣张仲景的大锅汤治伤寒,好过很多人,也死过很多人。“悬壶济世”不是那么容易的。虚寒证洗桑拿照样会出人命。

因证论治、辨证施治才是真正的中医思想。这跟西医没有任何区别。[/quote]

1 “医圣张仲景的大锅汤治伤寒,好过很多人,也死过很多人。” 依据何在?典出何处? 还是你按照现在的“治愈率”想象的? 请不吝赐教。 毕竟是我们的祖先医圣, 没有根据的话我不敢转述, 是为大不敬。

2 “虚寒证洗桑拿照样会出人命”我不懂你说的虚寒症是指什么样的病人?好象桑拿浴室从没有这样提醒客人,如果真是这样,那桑拿浴室岂不是杀人场所?政府应该禁止才是,况且我说的只是预防感冒发病的措施而已。

3 因证论治、辨证施治才是真正的中医思想。确从来不是西医的思想,西医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西医更擅长的是手术。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雪山飞鱼 发表于 2006-10-17 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海淀区 联通
举个例子,西医之所以发明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抗生素,就是利用科学手段发现了细菌,才有可能发现抵抗细菌的抗生素药。而中医的思想则是在人身上找原因,是你自身的抵抗力弱了才招致疾病,所以中医是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来增强人自身的抵抗疾病的能力。

------这就是您说的“因证论治、辨证施治”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雪山飞鱼 发表于 2006-10-17 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海淀区 联通
中医药局称取消中医是对历史现实科学肆意否定  

时间:2006年10月17日10:45
 
 
【来源:新华网】  
  近来有人发起了“促使中医中药退出国家医疗体制”的网络签名活动,作为中医药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此事持何态度,有何看法?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闻发言人就有关问题接受了记者采访。

  记者:“取消中医”网络签名活动引发了社会关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此有何评论?

  发言人:卫生部新闻发言人在10月10日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已经对此予以驳斥,明确指出中医药是我国医药卫生领域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非常赞同卫生部发言人宣示的立场。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卫生事业的特色和优势,千百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卓越贡献,目前仍与西医药共同承担着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的任务,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发起这种网络签名活动,是对历史的无知,也是对中医药历史功勋、现实作用和科学内涵的肆意否定和抹煞。中医药经历了几千年的实践验证,深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信赖。实践和历史也将证明,这次签名活动和历史上否定中医药的事件一样,只是一场不得人心的闹剧。

  在这里,我还想顺便说一下,社会上有人打着中医旗号坑蒙拐骗,个别企业在中药中添加西药,这是不法分子利用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喜爱和信赖所干的违规违法行为,与中医中药本身无关,也是广大中医药工作者所深恶痛绝的。

  记者:如何看待和评价中医药在我国医药卫生工作中发挥的作用?

  发言人: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为了保障中医药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2003年还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也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了法律和政策保障。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医药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中医医疗机构规模进一步扩大,服务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重大疾病以及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法制化与标准化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

  目前我国拥有各级各类中医医院3009所(包括中西医结合医院和民族医医院),床位数达31万张,90%的综合性医院设有中医科,70%的县设有中医医院,全国中医执业医师(含助理医师)达49万人,以中医医院为主体的中医医疗服务网络基本形成。2005年,全国中医医院门诊急诊量达2.34亿人次。在城市社区,有89%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5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能提供中医药服务,据调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中药处方费用平均值仅为西药处方的76%,社区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满意率逐步上升。在农村,75%以上乡镇卫生院设立了中医科,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医生人数比5年前提高了22.4%。

  在2003年非典期间,据不完全统计,内地非典确诊病例中中医药参与治疗的占58.3%,取得了明显疗效,显示了中医药抗击重大疫病的能力,世界卫生组织专家认为“中医药治疗非典是安全的,具有潜在的效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制订了非典中医药治疗方案,推广到数十个国家,内地中医药专家也应邀赴香港指导用中医药防治非典工作。从2003年开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先后在11个省(区、市)运用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截至2005年6月,接受中医药治疗病例总数达2700多人,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首次设立了中医理论基础专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实施的《中医药疗效及安全性基本问题研究》被列为“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点项目。这些研究涉及继承、挖掘名老中医学术思想,解决中医药有效性、安全性的评价关键技术难题,开展道地药材良种选育、濒危药材繁育和中医药标准体系研究,极大促进了中医药的继承、发展和创新。“十五”期间,18项中医药科技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4个省建立了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

  可以说,中医药事业作为我国卫生事业独具特色和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疗保健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人民群众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

  记者:作为国际上公认的最完整的传统医药体系,中医药在世界上引起广泛关注,影响越来越大,能否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发言人:近些年来,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是从最初的民间合作提升到政府间的合作,截至目前,我国已与70多个国家签订了含有中医药条款的卫生合作协议,另外还签订了20个专门的中医药合作协议,与42个国家和地区及世界卫生组织开展了274项中医药合作项目。在中外政府间合作协议框架指导下,国内外高等院校和医疗、科研、生产机构间的合作也不断增多。

  二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世卫组织(WHO)在传统医药方面的合作取得了良好成效。WHO在亚洲设立的15个“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合作中心”中有13个与中医药有关,其中7个设在中国。2003年WHO在《全球传统医学发展战略》中主要采纳了我国政府的建议,明确指出我国针灸、中药等传统医药正在全球获得广泛重视,在人类保健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三是国际中医药教育快速发展。多年来,来华接受中医药教育和培训的留学生人数一直居自然科学类来华留学人数的首位。日本、韩国、英国、比利时、德国、法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先后建立了正规中医药高等教育。

  总的来讲,中医药国际市场日益广阔。到目前,中医药已传播到世界上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外中医医疗(针灸)机构达5万多所,针灸师超过10万人,注册中医师超过2万名,每年约有30%的当地人、超过70%的华人接受中医药保健治疗。中药作为我国传统出口的主要产品,出口总额呈不断上升趋势,2005年达到8.2亿美元。

  记者:中医药事业发展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十一五”期间如何解决,有何安排?

  发言人:日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了《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制定了中医药事业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

  发展目标是,到2010年,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服务功能完善、中医药特色突出、与人民群众需求相适应的中医药服务网络;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显著提高,防治重大疾病的能力明显增强,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完善,继续教育网络初步形成,队伍素质得到提高;中医药科学研究继承与创新体系基本建立,现代化进程和学术进步加快,中药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实现中医药立法,初步建立中医药标准体系;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成效更加显著,国际传播更加广泛,在人类健康保健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重点任务:一是提高和完善中医药服务网络和服务能力;二是加强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卫事件能力建设和重大疾病防治;三是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农村和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四是提升中医药自主创新能力;五是提高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六是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七是推进中医药法制化、标准化建设;八是促进中医药国际及对港澳台的交流与合作;九是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十是大力推进中医药信息化。

  我们相信,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扎扎实实的工作,一定会逐步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有力地推动中医药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维护人类健康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网站)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问天 发表于 2006-10-17 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陕西–西安 电信/电管局小区宽带
我是支持中医的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5-5-6 01:16 , Processed in 0.065594 second(s), 5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