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美国中学生网上买机器零件 家中完成“核聚变”

[复制链接]
雪山飞鱼 发表于 2006-11-21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海淀区 联通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请勿使用gmail/outlook/aol/icloud邮箱注册)

×
美国中学生网上买机器零件 家中完成“核聚变”


  美中学生家中完成“核聚变”

  沈志真

  据美国媒体20日报道,现年17岁的美国密歇根州罗切斯特山市中学生西亚戈·奥尔森表面看起来就像一个普通的青少年,但在他朋友的眼中,他却是一个“疯狂科学家”。
   
在过去两年中,奥尔森在家中打造出了一个复杂的“核聚变”反应机器,并且成功地炮制出了“核聚变”反应!据悉,奥尔森是世界上第18个创造出“核聚变”反应的业余科学爱好者。

  互联网上购零件

  据报道,现年17岁的西亚戈·奥尔森是美国密歇根州罗切斯特山市斯敦尼·克里克中学的一名普通学生,他看起来和普通青少年没啥两样,然而在老师和朋友们的眼中,他却是一个“疯狂的科学家”,奥尔森家的车库和地下室,已经被他改造成了秘密的“原子实验室”———在过去两年中,奥尔森花费了至少1000多小时,在家中制造出了一个复杂的机器———它可以产生小规模的核聚变反应!

  据悉,奥尔森的“核聚变”机器零部件大多是通过互联网的EBAY网站购买来的,他的父亲马克帮助他完成了一些组装和电路工作。奥尔森从网上购买“核聚变”机器零部件时,还说服卖主给他打了很多折扣。“核聚变”反应器的设计完全是他自己想出来的,还有一些设计来自同样爱好科学的网友的建议。

  实现核聚变反应

  奥尔森今年9月份在家中首次实现了小型“核聚变”反应,从那以后,他一直在父母的车库中完善改造这一机器。

  核聚变的过程,就是让原子结合并产生出能量。奥尔森的核聚变机器是一个钢制的容器,它里面的空气可以被抽出来,使容器形成真空状态。奥尔森解释他制造“核聚变”反应的过程时说,当容器内形成真空状态后,接着他会将一种氘气注入密封容器内。然后,一个用旧X光照片拍摄机零部件改装的设备,将会向容器中发出4万伏的高压电流,这时候,密封容器内的原子就会迅速被吸引到中心,制造出“核聚变”反应,在容器中心产生一个明亮的小型能量球。奥尔森说:“从某种意义上说,核聚变就像物理学的圣杯。”

  母亲感到很忧虑

  在奥尔森的地下室中,到处都是瓶瓶罐罐,那儿还摆着一本看旧的书,书名叫做《原子指纹:中子活动分析》。

  据奥尔森的母亲纳塔莉丝·奥尔森称,她对儿子的“核聚变”实验非常忧虑,尽管这一实验的惟一危险,是来自核聚变机器中的高压电和从钢容器的一个玻璃窗中发射出来的小剂量X光辐射———通过那个玻璃窗,奥尔森可以用摄像机拍摄到容器内的核聚变过程。纳塔莉丝称,她对儿子能够制造出“核聚变”反应丝毫不感惊讶,因为奥尔森从小就对科学感兴趣,当他只有9岁时,就会给汽车更换蓄电池。纳塔莉丝说:“我知道他非常勇敢,他认为自己有能力做一些令人惊讶的事。”

  第18个业余爱好者

  奥尔森在家中实验室中制造出“核聚变”反应的新闻在美国引起了不小的震惊,他也被一家“核聚变”研究网站列为世界上第18个在家中制造出“核聚变”反应的业余科学爱好者。

  奥尔森称,他希望将来有一天能像祖父克劳伦斯·奥尔森一样为政府工作———奥尔森的祖父克劳伦斯在二战后,曾为美国国防部设计过坦克。奥尔森说:“我一直对科学充满兴趣,这是我在学校中最喜欢的课程。”但奥尔森的母亲却希望儿子从事其他职业,她说:“我认为他应该当一名厨师,因为他喜欢混合东西。” 沈志真
hlwq 发表于 2006-11-21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联通
:shock:  :shock:  :shock:
母亲竟然更喜欢儿子做厨师?与中国人的思维习惯差得太远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活动星图 发表于 2006-11-21 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石家庄 电信
:shock:  :shock:  :shock:
不知以后他是伟大的科学家还是可怕的破坏狂!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千眼观音 发表于 2006-11-21 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柳州–柳城县 电信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nngs 发表于 2006-11-21 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洛杉矶

Re: 美国中学生网上买机器零件 家中完成“核聚变”

[quote:ab4a4b2895="雪山飞鱼"]美国中学生网上买机器零件 家中完成“核聚变”


  美中学生家中完成“核聚变”

  沈志真

  据美国媒体20日报道,现年17岁的美国密歇根州罗切斯特山市中学生西亚戈·奥尔森表面看起来就像一个普通的青少年,但在他朋友的眼中,他却是一个“疯狂科学家”。
   
在过去两年中,奥尔森在家中打造出了一个复杂的“核聚变”反应机器,并且成功地炮制出了“核聚变”反应!据悉,奥尔森是世界上第18个创造出“核聚变”反应的业余科学爱好者。

  互联网上购零件

  据报道,现年17岁的西亚戈·奥尔森是美国密歇根州罗切斯特山市斯敦尼·克里克中学的一名普通学生,他看起来和普通青少年没啥两样,然而在老师和朋友们的眼中,他却是一个“疯狂的科学家”,奥尔森家的车库和地下室,已经被他改造成了秘密的“原子实验室”———在过去两年中,奥尔森花费了至少1000多小时,在家中制造出了一个复杂的机器———它可以产生小规模的核聚变反应!

  据悉,奥尔森的“核聚变”机器零部件大多是通过互联网的EBAY网站购买来的,他的父亲马克帮助他完成了一些组装和电路工作。奥尔森从网上购买“核聚变”机器零部件时,还说服卖主给他打了很多折扣。“核聚变”反应器的设计完全是他自己想出来的,还有一些设计来自同样爱好科学的网友的建议。

  实现核聚变反应

  奥尔森今年9月份在家中首次实现了小型“核聚变”反应,从那以后,他一直在父母的车库中完善改造这一机器。

  核聚变的过程,就是让原子结合并产生出能量。奥尔森的核聚变机器是一个钢制的容器,它里面的空气可以被抽出来,使容器形成真空状态。奥尔森解释他制造“核聚变”反应的过程时说,当容器内形成真空状态后,接着他会将一种氘气注入密封容器内。然后,一个用旧X光照片拍摄机零部件改装的设备,将会向容器中发出4万伏的高压电流,这时候,密封容器内的原子就会迅速被吸引到中心,制造出“核聚变”反应,在容器中心产生一个明亮的小型能量球。奥尔森说:“从某种意义上说,核聚变就像物理学的圣杯。”

  母亲感到很忧虑

  在奥尔森的地下室中,到处都是瓶瓶罐罐,那儿还摆着一本看旧的书,书名叫做《原子指纹:中子活动分析》。

  据奥尔森的母亲纳塔莉丝·奥尔森称,她对儿子的“核聚变”实验非常忧虑,尽管这一实验的惟一危险,是来自核聚变机器中的高压电和从钢容器的一个玻璃窗中发射出来的小剂量X光辐射———通过那个玻璃窗,奥尔森可以用摄像机拍摄到容器内的核聚变过程。纳塔莉丝称,她对儿子能够制造出“核聚变”反应丝毫不感惊讶,因为奥尔森从小就对科学感兴趣,当他只有9岁时,就会给汽车更换蓄电池。纳塔莉丝说:“我知道他非常勇敢,他认为自己有能力做一些令人惊讶的事。”

  第18个业余爱好者

  奥尔森在家中实验室中制造出“核聚变”反应的新闻在美国引起了不小的震惊,他也被一家“核聚变”研究网站列为世界上第18个在家中制造出“核聚变”反应的业余科学爱好者。

  奥尔森称,他希望将来有一天能像祖父克劳伦斯·奥尔森一样为政府工作———奥尔森的祖父克劳伦斯在二战后,曾为美国国防部设计过坦克。奥尔森说:“我一直对科学充满兴趣,这是我在学校中最喜欢的课程。”但奥尔森的母亲却希望儿子从事其他职业,她说:“我认为他应该当一名厨师,因为他喜欢混合东西。” 沈志真[/quote]

愚人节故事而已. :wink:

如果有信以为真的, 请尽快去医院检查, 看看是否有智力急剧衰退的征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活动星图 发表于 2006-11-21 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石家庄 电信
再次黄果树瀑布自己一下,幸好还有一点怀疑.......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花楹 发表于 2006-11-21 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河东区 联通
愚人节故事而已.  

如果有信以为真的, 请尽快去医院检查, 看看是否有智力急剧衰退的征兆

如果是假的话,发到坛子上就不大好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望天 发表于 2006-11-22 0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邢台 联通
。。。。。。。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langevin 发表于 2006-11-22 04: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加州大学尔湾分校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光谱 发表于 2006-11-22 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保定 联通
据悉,奥尔森是世界上第18个创造出“核聚变”反应的业余科学爱好者。


晕死。搞聚变研究的统统自杀算了。

一个用旧X光照片拍摄机零部件改装的设备,将会向容器中发出4万伏的高压电流


氘-氘聚变的最低能量阈值是250kev。40kev不要说发生可以测量的反应,连氘核的库伦势垒都突破不了。

密封容器内的原子就会迅速被吸引到中心,制造出“核聚变”反应,在容器中心产生一个明亮的小型能量球


那是低气压下电晕放电的一种。是氘原子被电离和重新复合过程中发出的辉光,根本不是什么“能量球”。这类实验初中生都会玩。


奥尔森在家中实验室中制造出“核聚变”反应的新闻在美国引起了不小的震惊,他也被一家“核聚变”研究网站列为世界上第18个在家中制造出“核聚变”反应的业余科学爱好者。


如果情况属实,那只能证明美国的民众科学素养也亟待提高,而那家所谓的“核聚变研究网站”也只能是一个赤裸裸的民科网站。


总之,怀疑这篇报道是那位“沈志真”自己编造出来的。否则就有更多的人令人叹息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光谱 发表于 2006-11-22 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保定 联通
小小解释一下。氘-氘核聚变反应如下:


[tex]_{1}^{2}D_{1}+_{1}^{2}D_{1}=  _{1}^{3}T_{2}+_{1}^{1}H_{0}+4.03MeV[/tex]

两个氘核聚变,生成一个氚核,放出一个质子和4兆电子伏能量

或者

[tex]_{1}^{2}D_{1}+_{1}^{2}D_{1}=  _{2}^{3}He_{1}+_{0}^{1}n_{1}+3.26MeV [/tex]

两个氘核聚变,生成一个氦-3核,放出一个中子和3.26兆电子伏能量

所以,判断聚变反应是否发生,最重要的标志是反应区域放出的高速质子和中子(主要是中子),而不是出现什么“光球”。加速器反应概率低,不能以输入与输出能量作比较的方式或反应后检测是否存在氚或氦来判断聚变是否发生,前述标志就成为一种绝对判据。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nngs 发表于 2006-11-23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洛杉矶
[quote:e9be0eb619="光谱"]小小解释一下。氘-氘核聚变反应如下:


[tex]_{1}^{2}D_{1}+_{1}^{2}D_{1}=  _{1}^{3}T_{2}+_{1}^{1}H_{0}+4.03MeV[/tex]

两个氘核聚变,生成一个氚核,放出一个质子和4兆电子伏能量

或者

[tex]_{1}^{2}D_{1}+_{1}^{2}D_{1}=  _{2}^{3}He_{1}+_{0}^{1}n_{1}+3.26MeV [/tex]

两个氘核聚变,生成一个氦-3核,放出一个中子和3.26兆电子伏能量

所以,判断聚变反应是否发生,最重要的标志是反应区域放出的高速质子和中子(主要是中子),而不是出现什么“光球”。加速器反应概率低,不能以输入与输出能量作比较的方式或反应后检测是否存在氚或氦来判断聚变是否发生,前述标志就成为一种绝对判据。[/quote]

其实大家肯定都听说过"受控核聚变"这个名词. 去查查google就能知道如果这消息是真的话, 那美俄的国家实验室就要排第19第20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雪山飞鱼 发表于 2006-11-28 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海淀区 联通
谢谢大家的回帖,关于受控核聚变我确实不懂,或者说懒于思考,看到网络上铺天盖地的这篇文章,感觉不可思议,遂转贴上来,知道这里都是些科学爱好者,可以明辨,学习了 :)

有些发言还很刻薄呢。“愚人节故事而已.  如果有信以为真的, 请尽快去医院检查, 看看是否有智力急剧衰退的征兆”
 :) 同样感谢!

还有斑竹的话语问题:“如果是假的话,发到坛子上就不大好了”如果没有看到大家的发言,我自己都不能明辩是非。所谓论坛就是大家发言的地方,允许有错误的言论,否则我们的论坛不成了“语录”“文选”了? 
 :) 也同样感谢斑竹!

论坛是交流和学习的地方,感谢大家的回帖。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5-5-5 21:07 , Processed in 0.083716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