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郑渊洁:我憋了二十多年 出来活动活动还不行呀

[复制链接]
meteorobs 发表于 2007-3-4 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电信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请勿使用gmail/outlook/aol/icloud邮箱注册)

×
郑渊洁: 我都憋了二十多年

  □ 本报记者 吴怀尧

  当郑渊洁如约出现时,记者吃了一惊。光头、隐约可见的白发、大衣、夸张的墨镜、彪悍的体形,让人不由自主联想到黑社会和越狱犯。坐定后,他摘掉墨镜,很和善地笑着说:“你好,我是郑渊洁。”

  现在的经历都是写作素材

  “我现在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五个小时算是很奢侈了。写作安排在早上四点半到六点半进行,两个小时可以写三千字。”郑渊洁喜欢养狗,主要是德国牧羊犬,还有两条藏獒,遛完狗吃早饭,吃完早饭后如果不出门的话,会陪陪刚满8岁的女儿郑亚飞,“女儿的保姆是北大中文系毕业的,主要负责做饭。



我的时间还算自由,上午写写博客,下午看看书或报纸。”

  自从播客上线之后,他的网络脱口秀节目《郑在方便》更新得更勤了。“播客这东西可能会革掉电视的命。”他说,现在的年轻人更喜欢在网络上看节目。以前自己想表达观点,会在博客里写出来。但是文字很容易被转载,不利于保护版权,视频就不那么容易了。

  2007年2月5日,郑渊洁索性把网络脱口秀搬到湖南卫视。由他和主持人李好搭档的10分钟脱口秀节目《郑好十分钟》亮相荧屏。这档别出心裁的电视教子脱口秀是郑渊洁与李好边吃边聊,轻松且充满乐趣。节目播出的时间正好是人们吃午饭的时候。一位观众在湖南卫视的百度贴吧里留言:“边吃饭边听着郑渊洁‘好孩子是宠出来的’、‘父母是政府,子女是公民’等教育理念,还真能学到不少教孩子的招儿。”

  但也有人认为,以前他深居简出,专心写作,现在却抛头露面,参加各种活动,还写博客,录节目,这是不务正业。郑渊洁告诉《财经时报》记者,自己现在所经历的生活,是以前未曾经历过的。“而这些,都是写作的素材。再说,我都憋了二十多年,出来活动活动还不行呀!”他感叹说。

  读者最有资格发文学奖

  1977年,高考恢复,对于很对多人而言,这无疑是喜从天降,因为命运可能由此改变。可是对郑渊洁来说,却是他的一场“人生灾难”。

  原来,郑渊洁女友的父母要求他考大学。他清楚考试是自己的弱项,参加高考是自取其辱。于是女友在父母的压力下,离开了他。这一年,郑渊洁22岁,工作是在工厂看水泵。和女友分手后,他痛下决心,一定要通过一种方法,即使不上大学,也能让对方后悔一辈子。当时有农民通过写诗调到《诗刊》编辑部,轰动一时,想到自己小学时作文好,他决定效而仿之。

  1977年,《汾水文学》第4期刊发了郑渊洁的处女作,他领到了10元钱的稿费,这笔钱是他当时工资的四分之一。之后,郑渊洁陆续发表了近百首诗。但是和那些真正的诗人打过交道后,他不免有些失落和失望,觉得在写诗方面,自己只是三流。如何才能做到一流?他将所有的文学体裁写在一张挂历的背面。诗、散文、报告文学,接着小说、戏剧……倒数第二是童话,最后一项是相声。郑渊洁选择了童话,“很简单,上学少的人想像力丰富。要知道,获得知识的过程是一个扼杀想像力的过程。而童话,最需要的莫过于想像力。”

  1985年5月10日,一本专门刊登郑渊洁作品的杂志诞生,当期印数13万本。郑渊洁向《财经时报》透露,当时他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只要坚持3期就算胜利,但后来一个北大教授的话刺激了他。

  “1986年我参加了一个儿童文学界的会,当时是在庐山举行的,好多儿童文学作家都去了。可能是我没上大学的缘故吧,北大的一个教授就说,咱们这儿有人不知天高地厚,一个人写一个月刊,还说如果我能够写两年他就把名字倒着写。”

  憋着这口气,郑渊洁一写就是二十年,读者上千万。

  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会长宗介华很为郑渊洁不平,“某些文学评奖者不愿意给他奖项,说他的童话胡编乱造,有时甚至一票都不肯给郑渊洁,而轮到孩子们投票时,他又几乎总是第一名!”

  面对这种现象,郑渊洁不以为然,“有资格给作家颁发文学奖的,是读者。任何文学奖评委会都没有读者公正和准确。”

  有的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是垃圾

  去年岁末,德国汉学家顾彬曾炮轰中国文学,引起舆论波澜。对此,郑渊洁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这种言论本身就很垃圾。无论哪个作家,写得再怎么糟糕,也不能这样指责。毕竟,人家既没有抢银行,也没有抄袭,一个字一个字码出来,应该受到尊重。更何况,我们不看好的某些作品,若干年后可能就是金子。”

  他觉得,只要王朔、苏童、韩寒、姜戎和二月河这五位健在,中国文学就有戏。

  说到这里,郑渊洁突然剑指诺贝尔奖,颇为不屑地说:“在我看来,很多获奖的文学作品,套用某些汉学家的话,同样是垃圾。比如帕慕克的《我的名字叫红》和赛珍珠的一些作品。”

  “老实说,我从来就没有觉得自己的作品好,写作对我而言,只是一种谋生手段。”郑渊洁希望自己的作品在死后50年内有读者。从第51年起,最好就没有读者买了。他说自己作品的质量都是按这个年限设计的,“多卖一年都吃亏”,因为“50年过后,作品就进入公有领域,谁想印制发行都可以,无需支付稿费”。

  郑渊洁对那些动辄就向读者推荐“必读书”的作家表示鄙视,“怎么会有必读书呀?我才不信呢!”说起自己的阅读,郑渊洁对《古文观止》推崇备至。

  “这本书里面的碑文写得不是一般的好,寥寥数百字就把一个人的生平概括无遗,既没有明目张胆的溜须拍马,又能让家属高兴,其功力可见一斑。”然而,郑渊洁阅读最多的却是《现代汉语词典》和各种小广告。“《现代汉语词典》都翻破好几本了。小广告我也很喜欢,有些比名著都强。”他用手比画道,一张小纸片,几十个字,想表达的东西全出来了,而且有人看了还真的就去打电话,“这太厉害啦!”

  访谈

  我是自己觅食的野兽

  □ 本报记者 吴怀尧

  第一次约访郑渊洁时,他说他在长沙,回京后与我联系。前几天的一个下午,在王府井新东安市场,地下一层星巴克咖啡厅,我们终于见面了。尽管周遭比较吵杂,光线略显暗淡,但这并没有影响两人的谈兴。咖啡香气弥漫,在音乐和笑声中,采访圆满完成。分别之际,记者忍不住问他,为何剃个光头。郑渊洁笑答,为了吓唬人。他说,这和某些作家在自己的书皮上写作协主席什么的,同理。

  《财经时报》:作为一个著作等身的文盲,你获取知识的途径有哪些?

  郑渊洁:上学的人获取知识的方式属于家畜,别人给你什么知识你就只能被动地吃什么,不管身体是否需要这些营养。而我这类靠自学获取知识的人,则是自然界里的野兽,根据自己身体的需要觅食,喜欢吃什么就吃什么,一般来说,想吃的正是身体需要的。野兽和家畜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为了自己的生存而吃,后者是为了别人的生存而吃。为了自己的生存而吃,越吃生存能力越强。为了别人的生存而吃,吃得越多,越早为他人果腹。

  《财经时报》:有人指责你经常不自觉地“炫耀”自己的低学历,真是这样吗?

  郑渊洁:这其实是一种误解,他们认为我是在提倡不上大学。我的真实意思是,以我的经历,给那些没有机会上大学的人特别是年轻人以信心,让他们不气馁。条条道路通罗马,没有机会上大学,一样可以获得人生的成功。毕竟中国没有上过大学的人占绝大多数。如果绝大多数人心灰意冷,对民族不是好事。生活中政府对贫困家庭有最低生活保障。我就是想通过“炫耀”低学历给那些没有机会读大学的人最低信心保障和最低尊严保障。

  《财经时报》:市场证明,你的作品是受欢迎的,原因何在?

  郑渊洁:一篇作品,如果说是托尔斯泰写的,大家可能会说怎么写得这么烂。而同一篇作品,如果说是一个小学四年级学生写的,大家会惊叹怎么写得这么好。我的作品之所以受到较多的读者欢迎,这是最本质的原因。

  《财经时报》:是什么促使你二十年如一日笔耕不辍?

  郑渊洁:我能源源不断写作,受益于我当过5年工人。在这5年中,我的唯一工作是看水泵。工厂打了一口井,为全厂提供生活用水,我的职责是开启水泵,将井里的水抽上来输入工厂的每个卫生间、食堂、澡堂。看管水泵最重要的职责就是要保证源源不断,不能时断时续。在这5年的看水泵历程中,我养成了源源不断的习惯。我将这个习惯带到了后来的写作中。

  《财经时报》:简单介绍一下你眼中的郑渊洁吧。

  郑渊洁:心胸不开阔。易怒。爱听鼓励话。闻过不喜。宠辱都惊。牢记恩仇。喜走独木桥。如果当婊子,决不立牌坊。能熟练使用500个汉字,在计算器的支持下会四则运算。
473abae602000s4j.jpg
生活精彩在于想象力丰富和善于调整心态。幸福来自于深切感触、简单享受、自由思考以及被需要    ——地球历公元2006年2月10日上午11:55分。by  meteorobs
——————————
生命不熄, 观星不止!
菲比寻常 发表于 2007-3-4 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韶关 电信
“女儿的保姆是北大中文系毕业的,主要负责做饭”::0022::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07-3-4 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电信
我再想那位保姆在他家当保姆一定颇感幸福...

因为很可能再也没有比那里更接近她梦想中的地方了...::0023::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快乐中微子 发表于 2007-3-4 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德国 德国电信(DTAG)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07-3-4 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电信
只要有多少人支持一个人,就会几乎同样有多少人反对一个人,这就是现实社会...

支持一个人心中那种幸福感也大约几乎等同于反对者们心中的憎恶感...

让人间多一份宽容,让世界多一缕阳光..我们看待事物的角度跟各自的成长经历和心路路程息息相关,拒绝别人的同时也会封闭了自己,宽容多了,朋友也就自然而然地多了..

总之我对生活的感言就是:"生活精彩在于想象力丰富和善于调整心态。"

[ 本帖最后由 meteorobs 于 2007-3-4 19:58 编辑 ]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wxttt 发表于 2007-3-4 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联通
向在童年陪我长大的作家   敬礼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l_c_y888 发表于 2007-3-4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联通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07-3-4 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电信
如果楼上二位都要敬礼的话,我很可能就要跟他握手了..前提是在我有生之年还能亲自见到他的话..

因为我觉得我的跟他有很多共同语言,不论是想象力的培养和教育问题的看待上,估计如果真的见面了没准能聊上个N天N夜...

注:此番言论决非本人的一相情愿或是某些人眼中的"自做多情",因为不论是从个人经历还是"软件储备"上来讲我还是有一些同他对谈的"资本"的...

[ 本帖最后由 meteorobs 于 2007-3-4 20:32 编辑 ]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快乐中微子 发表于 2007-3-4 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德国 德国电信(DTAG)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07-3-4 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电信
这个世界没有任何一种单一的所谓"真理"适用于全世界,因为我们生活着的这个世界就是个不完整的世界(相比与心中的梦想而言),所以也不会有所谓的"终极理论"出现....(部分引用霍金教授所言)

科学探索的真谛不在于最终能否找到解释宇宙万物一切的"终极理论",而更重于是漫长的探索之路以及不断向大众普及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部分引用哥白尼所言)而不只是单单灌输一些理论知识...

[ 本帖最后由 meteorobs 于 2007-3-4 21:02 编辑 ]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凌儿 发表于 2007-3-4 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厦门 教育网/厦门大学漳州校区芙蓉园区
原帖由 l_c_y888 于 2007-3-4 20:21 发表

我也敬礼


恩~me too~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天上冰雪 发表于 2007-3-5 04: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楼上好久不见了~

虽说我的童年是没有郑渊洁的,但长大后反而爱读童话了~~哈哈哈哈!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positron 发表于 2007-3-5 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白云区 电信/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
小时候经常看郑的童话,感觉确实不错,只是很多年没看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5-5-5 09:47 , Processed in 0.108047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