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夫天文网

 找回密码
 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关于天文CCD的研制

[复制链接]
kingkong 发表于 2002-12-13 05: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南省长沙市 电信
最初由 过马路 发表
[B]CCD的触发电路对噪声很敏感,联线尽量越短越好,而且要注意屏蔽。CCD倒不太容易被静电击穿,我用手怎么模都弄不坏:)


沒想到过马路对电子电路也懂,真是人材啊。
lymex 发表于 2002-12-13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辽宁省大连市 联通
>>在VB下编的实验程序
这张大概曝光了多长时间?
静电还是注意一下为好,手先摸金属(框、地),再摸电路。
屏蔽(内部、外部)和电源稳定程度也应该看看有无问题。
去偶有时需要0.1-1uF的独石或CBB电容,电解对高频作用不大。
计算机的辐射干扰很大,无论是通过连接线还是通过辐射。
也许这些都考虑过了,仅做参考,预祝早日成功。
hifi 发表于 2002-12-13 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山西省太原市 联通
请教:为什么不用CMOS的图象传感器呢?这样不是降低成本了吗?在分辨率的问题上CMOS的图象传感器是不是不如CCD的。灵敏度呢?
eao 发表于 2002-12-13 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 国研网

真的很厉害

请问一下,做硬件和编软件用了多长时间,AD的ccd片子是demo的吗?
重庆皓月天望 发表于 2002-12-13 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重庆市南岸区 联通信息港
估计是实验中连结线及电源线的静电干扰及高频干扰.
希望早些时候走出实验室.
 楼主| qhyphoto 发表于 2002-12-13 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 清华大学
目前干扰还不太明显。分析主要是CCD暗电流造成
今天进行了进一步的编程。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首先解决了对比度的问题
先编制了一段代码分析得到的数据中,灰度等级的分布。
确定了灰度等级分布在12544到32768之间(16位采样)
因此通过软件方法除去背低电平。并将灰度等级重新
映射到0-255

下图是分析软件显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楼主| qhyphoto 发表于 2002-12-13 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 清华大学
得到了最后的图象。这个图象的对比度已经正常了,并且没有丢失有效的灰度等级

图的左侧的红色曲线表示灰阶分布。蓝线表示最高等级(255)

这张图的曝光时间是5秒
我们可以看到一些CCD特有的现象,比如图象上有一些无
规则分布的热点

点击可以看原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楼主| qhyphoto 发表于 2002-12-13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 清华大学

这是曝光10秒的图象

可以看到,由于暗电流造成的噪音已经开始增大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楼主| qhyphoto 发表于 2002-12-13 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 清华大学

这是曝光50秒的图象

并且是在几乎全黑的状态下拍摄。这时候肉眼已经什么都看不到了,注意图象中部的“利”字还隐约可见

这时候暗电流造成的噪音已经很明显了。注意左侧面的灰阶显示。已经是一个比较标准的正态分布了。CCD的暗电流就是一个正态分布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楼主| qhyphoto 发表于 2002-12-13 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 清华大学
下一步的实现是采用致冷的方法来降低暗电流,这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天文里面必须采用。下面的数据说明了这点

根据Kelvin公式
温度       暗电流(暗电流电子/象素*分钟)
20           644
10           158
0             35
-10          7
-20          1.2
-30          0.18
-40          0.024
-50          0.0025

目前CCD工作的温度大概是30度,所以长时间曝光暗电流大是必然的。在解决了暗电流的问题后,再回来考虑其他的干扰影响因素。



关于前面一些同好的问题
1.CCD vs CMOS
其实以前我也研制了一些CMOS,准备用于天文,包括1280*1024
的CMOS,但发现普通CMOS的灵敏度和噪音特性都还比CCD有较大差距。实验中CMOS曝光5秒就几乎饱和了,一片全白。所以目前还不能用于长时间天文曝光。

2.成本问题
我研制这些仪器就是想让大家都能用到高性能,低价格的仪器,以便加速赶上世界业余天文的水平,大家可以看《赤道仪DIY》的帖子。

3.硬件和编程的时间
硬件大概用了2-3天,等制版和AD的芯片用了大概一周,程序到目前为止大概2天。现在只是初步有了效果,不过可能以后要做的工作还很多

4.采用的CCD
用的SONY的CCD,可以参看以前发的帖子
hifi 发表于 2002-12-14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山西省太原市 联通
谢谢 qhyphoto  !还想请教:接受红外线CCD的灵敏度高还是CMOS的高呢?
水手 发表于 2002-12-15 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山东省临沂市 联通宽带城域网统一出口
了不起,真了不起。向你学习!
 楼主| qhyphoto 发表于 2002-12-22 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 清华大学

最新进展

CCD电路板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目前使用的CCD分辨率为768*494,黑白的。
目前基本已经成功。接着要研制2048*1536的彩色CCD电路
 楼主| qhyphoto 发表于 2002-12-22 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 清华大学

CCD的致冷装置

由半导体致冷片、大散热片、风扇、与CCD背面接触的
小金属台以及温度测量芯片组成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楼主| qhyphoto 发表于 2002-12-22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 清华大学

CCD在冷却后表面出现了冰霜

这对使用是一个很大的问题。CCD的玻璃窗上的霜会
影响成象。在停止致冷后会融化产生水珠,可能使电
路发生短路。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楼主| qhyphoto 发表于 2002-12-22 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 清华大学

致冷实验

这张图是没有致冷拍摄的。温度为10度。曝光时间为50秒。可以看到背景噪音很大,背景平均灰度等级为46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张图采用了致冷。温度为-9度。曝光时间为50秒。
背景非常干净。经测量,背景的灰度等级为0。说明
致冷的效果非常好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jiaobon 发表于 2002-12-22 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市河西区 联通
在小镜头和CCD芯片外面包裹一层硬质海绵,要是在海绵上挖孔可能也行。然后加一个离心风扇抽湿,离心风扇震动比较小。以上方法是我原来给CPU超频时用的,你试试吧。短路可不是闹着玩的,前功尽弃哦!
qhyphoto兄,看到你的进展这么快,真高兴呀!!:)
期待你的成功!!
i张文广 发表于 2002-12-22 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北省石家庄市 联通

用的散热片真大

试没试过小点,比如和线路板相同面积的时候如何
 楼主| qhyphoto 发表于 2002-12-22 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 清华大学

300秒长时间曝光测试(致冷)

曝光时间延长到300秒。把周围的光尽量遮好,避免曝光过度。
成象效果很好。

对照片中CCD的光学黑象素区域(CCD中有一些象素是完全遮光的,可以认为是处于完全黑暗中)进行测量,象素的灰度平均值
为1.01。
而前面那张曝光50秒,在温度10度下拍摄的照片中CCD光学黑
象素区域的象素平均值为39.9

因此可以大致计算:在10度与在-9度下,背景噪音的倍数是
(39.9/1.01)*(300/50)=237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重庆皓月天望 发表于 2002-12-22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重庆市 联通信息港
搞个温度控制环路使温度稳定的在合理的区域。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