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医生申请戴头盔佩警棍上班

[复制链接]
meteorobs 发表于 2007-5-22 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河东区 电信/超越神话网吧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请勿使用gmail/outlook/aol/icloud邮箱注册)

×
2007-05-21 09:52:31  来源: 南方都市报

镇江第一医院急诊中心向院领导打报告称人身安全无保障
  
  本报讯 据《扬子晚报》报道护士被病人恐吓辱骂后长期失眠而不得不调离岗位,医生被恐吓打骂后躲起来不敢见人……因担心人身安全没有保障,19日,镇江第一人民医院急诊中心医生护士竟申请戴头盔佩警棍上班!
  

   记者在该院急诊中心张利远主任的办公室内,看到了这份《关于加强保护急诊医护人员人身安全的请示》,这份请示他已经交给了院领导。说起起草、上交这份请示的缘由,张利远告诉记者,在急诊中心上班,人身安全没有保障,频频有病人、病人家属辱骂、威胁、恐吓甚至直接出手殴打医护人员!急诊医护人员频频遭袭,给他们的心理和肉体都带来了巨大伤害。
  

  记者了解到,该中心一谢姓护士因为被病人打骂后导致心理问题长期失眠,最后不得不调离岗位;值班医生刘涛反复遭遇打骂恐吓后,不止一次地提出辞职。急诊中心再三考虑,决定采取自卫行动。在《请示》中,他们向院方提出5条建议:每天24小时派保安加强保护;在急诊中心内增加监控摄像,以便保留证据;与公安局联系,在医院增设公安警务室;急诊中心医护人员取消佩戴有姓名的工号牌;给当班医护人员戴头盔和佩警棍,头盔防打,警棍自卫。
  

   记者注意到,这份以“急诊医学中心”名义发出的《请示》最后有这样一句话:“在没有采取切实有效防护措施前,为使急诊医护人员安心上班,下周起科室自行戴头盔和佩警棍上班,用于防护和自卫。”


责任编辑:  范   海  东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07-5-22 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河东区 电信/超越神话网吧

医生申请戴头盔上班的新闻讽喻

2007-5-22 0:07:49  红网

护士被病人恐吓辱骂后长期失眠而不得不调离岗位,医生被恐吓打骂后躲起来不敢见人……由于急诊室护士和医生接连遭遇病人威胁、恐吓、打骂,因担心人身安全没有保障,5月19日,镇江第一人民医院急诊中心医生护士竟申请戴头盔佩警棍上班!(5月21日《新京报》)
  
  事实上,“申请”配头盔警棍上班并非镇江第一人民医院的独家专利。去年12月,位于深圳市平湖的山厦医院因为与一死亡患者的家属发生纠纷,医生护士不断遭到围攻谩骂,连续数日该院医护人员戴着钢盔上班,引来口水大战,为日益激烈的医患矛盾“浇了一瓢热油”。在和平时期的现代城市医院,“全副武装”这种只有在军事救护演练或战争影片中才有的“镜头”频现,甚至还得到不少医护人员的“响应”,实在让人大跌眼镜。
  
  根据我国相关的法律规定,发生医疗纠纷后,医患双方可以协商解决,不愿意协商或者协商不成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但现实生活中,由卫生行政部门主导的医疗事故鉴定因难保公正屡遭诟病,加之打官司要耗费大量的精力、财力等,让人心烦生厌。在这样一种“大气候”下,个别当事人就抛开了正常的游戏规则,寻求“短、平、快”的解决方案。先是个别患者家属闹,进而又出现一群职业“医闹”,从而让“大闹大利、小闹小利、闹则得利”成了一种潜规则,使医院失去了往日的安宁。
  
  不可否认,在医疗日渐产业化,在医院长期、大量地透支患者对医生的崇敬和信任的今天,“医闹”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医生的优势,缩短了医患之间的力量平衡,受到了一些饱受医疗腐败之害的人的热捧。然而,过分关注病人的心理感受,而忽视医生护士自身的心理感受,显然也是有失公允的。在很多时候,医生护士也是弱者,也需要呵护,即便主观上有错,也应该由行政部门或法律部门来秉公处理,犯不上由病人及家属来“执法”。
  
  常识告诉我们,医学科学是一门高风险的学科,存在很多不可预料的因素,再高明再有经验的医生,也无法保证百分之百地将所有病人治好。一旦发生“意外”,患者家属便偏离法制轨道,拉横幅、停尸体、大闹医院,逼医院“私了”,不是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君不见,在很多医院,不少年轻医生“怕惹官司”,不得不搞“大包围”给患者多做检查、多开药,在无形中加重了患者看病的经济负担。更严重的是,一些需要高风险、“试错性”的手术才有望治愈的危重疾病,也因医生缩手缩脚而白白放弃。
  
  这些迹象表明,医患之和,是社会之福;医患失和,则两败俱伤。在当前国情下,要解开医患关系这个“死结”,需要政府加大对公立医院投入,让医生不再有创收的压力;需要医院洁身自好,远离腐败;需要有关部门齐抓共管,为患者打造一条畅通、便捷、高效的维权通道;需要改革医疗事故鉴定制度,引进法院、律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第三方监督,避免“医医相护”的弊端;需要法律及时跟进,明确医院、医生、患者三方的责任,严惩那些寻衅滋事、陈尸要挟或抬尸游街闹事等“医闹”行为。
  
  钢盔警棍不能保证医生护士的安全,公正和信任却可以做到。只有让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信任得以恢复,让公平的规则和透明的信息为医患和谐“护航”,才会让“医闹”无隙可乘,才是对医护人员最好、最有力的保护。不在治本上寻求良方,寄希望于配头盔、带警棍来“以闹制闹”,让人唏嘘,不利和谐,平添笑料而已。

[稿源:红网]
[作者:高福生]
[编辑:潇湘行]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07-5-22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河东区 电信/超越神话网吧

广州日报:“戴头盔、佩警棍的医生”令人担忧

2007年05月21日10:30  来源:广州日报

丁洪峰

由于急诊室护士和医生接连遭遇病人威胁、恐吓、打骂,出于人身安全考虑,近日镇江第一人民医院急诊中心医生护士竟申请戴头盔佩警棍上班(5月20日《扬子晚报》)。

  一个救死扶伤的职业,却要面临如此的尴尬,不得不让人唏嘘不已。但是,头盔和警棍保护得了他们吗?

  医院的高收费、乱收费历来为人诟病,很多医院往往被利益驱使,利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向患者高额收费,而医疗改革却始终不见成效。在某种程度上,这甚至已经成为社会共识。

  而另一方面,因为医疗体制的原因,有些医院给医生们下了各种指标,甚至规定好了医生的“创收来源”。于是便宜、有效的传统药品被昂贵的新药替代。按医院的规定,医生必须做到怎样怎样才能取得收入,否则就难以保证。

  于是,医生就被夹在了医疗体制、医院和患者之间,而这两者的矛盾,就直接体现在了“医闹”和医生的头盔、警棍上,患者的怨气和不信任感直接针对了医生。在医疗体制不健全,医院规定不合理的情况下,医生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患者和医院、体制之间博弈的牺牲品。

  头盔和警棍救不了医生,真正能救医生的是通过医疗体制的改变,通过医院制度的改变,把医生从这种博弈中解放出来,专心救死扶伤。戴头盔佩警棍的医生,还能拿得好手术刀吗?又如何全心全意地为病人治病?这令人深思。


(责任编辑:李楠)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07-5-22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河东区 电信/超越神话网吧

头盔警棍能保护医生吗?

中国网 | 时间: 2007-05-21  | 文章来源: 中国网

赵志疆

护士被病人恐吓辱骂后长期失眠而不得不调离岗位,医生被恐吓打骂后躲起来不敢见人……由于急诊室护士和医生接连遭遇病人威胁、恐吓、打骂,因担心人身安全没有保障,5月19日,镇江第一人民医院急诊中心医生护士竟申请戴头盔佩警棍上班!(5月20日 扬子晚报)

类似的荒唐场面已经不是首次出现在医院——去年12月25日,深圳山厦医院与一名死者家属的纠纷愈演愈烈。不仅值班医生在诊室内戴着钢盔给病人诊断,连护士也不戴护士帽而用钢盔代替。院方负责人称,死者家属不断来医院骚扰,甚至威胁“铲平医院”,医院不得已才如此戒备。此事曾被网友调侃为“千古奇闻”,经媒体报道后,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后经多个部门到场协调,院方才“丢盔卸甲”。

虽然不清楚镇江第一人民医院的真实目的,但戴头盔佩警棍上班之类的做法显然是受到了山厦医院的启发。由此看来,医生护士戴钢盔和患者家属借助“医闹”实际上都是出于同样一种目的——通过一些极端反常的做法来扩大影响、制造舆论,从而渲染自身的弱者地位,以求得到问题的重视和解决。类似的荒诞场景屡屡在医院上演,由此也一再给医患矛盾的突出增添着新的佐证。

对于绝大多数普通患者及其家属来说,医学领域是一个绝对的盲区,如果他们的知情权得不到满足,谁也无法阻止他们产生猜疑。因此,卫生部部长高强曾经指出,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医患关系来说,主导方面还是医务人员。”要想赢得患者的信任,医院有必要让患者知道自己的病情,了解医生的诊疗方案以及可能出现的后果。说白了,就是要便于患者全方位监督整个诊疗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减少那些因为信息不对称而引发的不信任。

医患纠纷中,患者家属之所以不愿意进行医疗事故鉴定,更多地还是出于一种明显的不信任。医患纠纷不仅十分复杂,而且也相当专业,而医疗事故的鉴定处理又基本都由医疗卫生部门主导。因此,患者家属经常会对其鉴定处理结果表示怀疑。有鉴于此,有必要改革和完善医患纠纷的评判与处理机制,借助于相对中立的第三方做出公平、公正的裁决,而不能任由医疗机构面对医患纠纷“自己给自己把脉”。

比较起复杂的医疗诉讼程序,以及漫长的维权之路来说,假手“医闹”来解决问题无疑是一种“捷径”。“医闹”的猖獗其实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正常法律渠道的受阻——如果能有更为便捷高效的做法,谁会甘愿被“医闹”榨取钱财,甚至是背负干扰医疗秩序的非法罪名?因此,面对愈演愈烈的“医闹”现象,有关部门更应该减少诉医疗讼环节、降低诉讼成本,从而保障患者的权益真正得以实现。

“医闹”的嚣张,一方面说明了相应的法律制裁手段的苍白,另一方面也暴露出患者依法维权途径的梗阻。“医闹”拯救不了患者,头盔警棍也保护不了医生,如果不能尽快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使当事双方能够平等地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问题,针锋相对的舆论争夺战只能适得其反。其实,在医院和患者家属殚精竭虑地制造轰动效应、渲染自身弱者身份的同时,真正的弱者却是那些正在医院接受治疗的其他患者。如果说“医闹”的喧嚣嘈杂打破了医院应有的宁静的话,头戴钢盔的医生护士则直接向他们传递着不安,他们已经成为这场争斗中不折不扣的无辜受害者,谁又来保障他们最基本的个人权益?即使那些唯利是图的“医闹”可以置之不理,救死扶伤的医院难道也能视而不见吗?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07-5-22 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河东区 电信/超越神话网吧

戴头盔佩警棍无助于化解医患对抗

2007年05月21日01:43  燕赵都市报

作者:曹林

  医闹愈演愈烈可从医院的防卫手段看出来,一方面是越来越多的地方邀请警察进驻医院或聘请警察任医院副院长;一方面是“头盔秀”越来越流行:继深圳某医院医生戴头盔防医闹事件后,基于“头盔”的实用性和符号冲击力,不少医院也开始以“头盔”表达遭医闹骚扰的生存困境。比如江苏镇江就有一家医院,护士被病人恐吓辱骂后长期失眠而不得不调离岗位,医生被恐吓打骂后躲起来不敢见人,不堪医闹的医生和护士决定采取自卫行动,向医院申请戴头盔佩警棍上班!(5月20日《扬子晚报》)

  针对“警棍防医闹”,立即有人站在患者立场指责医生和医院,认为“医闹”是患者权利缺乏保障、医疗乱收费和医生失德激发出的无奈行为,医生应以医德化解这种患者情绪,而不应以“头盔”激化,头盔永不能让医生安全。我认为这种观点站不住脚,一来许多医闹根本就是发泄情绪、敲诈钱财的无理取闹,二来即使患者有理,也不应采取恐吓、打骂等暴力手段,三来许多医疗问题根在体制上,医生其实也是受害者。放弃理性、不加分辨、以多数人优势过度偏袒地站在某一所谓“弱者”角度,很容易制造出另一种形式的弱者,医院和医生在当前就属这种弱者。

  对“头盔防医闹”,我们不应沉浸于某种道德义愤中把矛头指向哪一方,其实医患都是受害者———冲突加剧并非哪一方的责任,问题出在制度上,公正第三方的缺失和“第三方实施”的制度匮乏,使医患双方陷入“相互报复”的野蛮丛林状态。

  为约束交易者的行为,制度学派将保证制度实施的方法分为三种:一种是“制度的自我实施”,即双方各自约束自己自觉遵守已有过的承诺;第二种方法是“相互实施”,即交易双方互相监督互相约束,如果一方不遵守已有的约定,另外的一方可以实施报复严厉惩罚对方,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一报还一报;最后一种是“制度的第三方实施”,即在双方一致同意下大家把监督合约执行的权力,包括由此而来的施加惩罚之权交给第三方,也就是现代社会中由国家以“第三方”身份出面、以法律为依据保证合约的履行。

  患者花钱去医院看病,医生提供治疗服务,这实质是一种交易行为。在昔日,由于社会总体道德水平较高,医德高尚民风淳朴,医患双方的信任程度很高,所以医患双方的交易遵循的是“制度的自我实施”,医生能约束自身的行为,患者也非常理性。可随着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的严重滑坡,医生的失德行为多了起来,患者对服务的要求也高了起来,医患间的信任度差不多降到历史冰点———“制度的自我实施”显然失效,走向“相互实施”。如果医患是平等的交易双方,那“相互实施”是有效的,你给我看错了病我可以惩罚你。可由于医患信息的天然不对称,双方很不平等,不平等就难以实施理性的相互惩罚,“相互实施”根本实施不了,必须由“第三方实施”,即政府以公正的第三方介入医患交易,制定公正的调解制度和法律,设立利益无涉的第三方机构进行独立的事故调查。

  可当下医疗事务中正缺乏这种公正的制度,调查医疗事故的“第三方”严重缺乏利益中立性,派警察进驻医院也显然是一种不公正的“第三方行为”。由于缺乏公正的“第三方实施”,医患冲突只能停留于恶性的“相互实施”中:患者和医院互相报复、互相伤害,你不信任医生,不断跟医院闹,我就为规避风险而给患者重复检查和过度依赖仪器,从而抬高患者治疗费用;你不断医闹,我就佩戴头盔和警棍上班。

    来源:燕赵都市报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梦想飞行 发表于 2007-5-23 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西城区 联通/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西单北大街133号太运大厦)
是找病还是看病啊?? 不过现在庸医确实太多... 没有职业道德!!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5-4-6 07:29 , Processed in 0.095160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