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平民的科普

[复制链接]
ssry 发表于 2007-5-24 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电信/教育网出口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请勿使用gmail/outlook/aol/icloud邮箱注册)

×
操着一口四川话的菜摊老板娘正忙着招呼四五位老主顾,一个小男孩儿跑进来兴奋地和她说:“阿姨,叫强强和我一起去看航空展,好吗?”

    “强强还没吃饭呢,你自己去吧!”老板娘顾不得抬头,专注地给主顾们递过来的各种蔬菜称重、报出价钱。

    “强强说不吃了。您就叫他和我去吧!”小男孩儿急切地央告着,看不奏效,转身跑出去拉来一位穿着雅致的都市女性,“妈妈,您和阿姨说说,叫强强和我一起去吧!”

    “王婶儿,叫小强去吧,我跟着呢,展览是免费的。”小男孩儿的妈妈和老板娘说。

    “哟,多不好麻烦你——那就叫他去吧。等会儿,我给他买瓶水带上!”老板娘显得很不好意思。

    “不用了,我都准备了,下午保证给你平平安安地送回来!”

    ——这是发生在笔者居住的北京某小区菜市场内的一幕。这一幕,定格在2007年5月19日周六上午10点,这一天,全国范围的科技周活动同时在各地展开,其中包括了北京市的“科技圆奥运梦想”大型主题展,中国科学院的“公众科学日”活动,20多个中央、国务院部委组织的200多项活动。上述小男孩要去参观的,正是这些活动中的一项。

    能从上述一幕中读到什么,相信每个人会有不同的答案。笔者读到的,是公众对科学知识的需求,是政府回应这种需求的积极行动,是不同阶层民众间的和谐友好,是这些令人欣慰的信息之外,公众对科学普及工作的更多渴望。
 楼主| ssry 发表于 2007-5-24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电信/教育网出口
科技周前夕,《科学时报》发表了两篇有关国民科学素养的报道。一篇有关国家行政学院对17个省市自治区和副省级城市900余名公务员进行的一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一半以上的县处级公务员多少都存在相信“相面”、“周公解梦”、“星座预测”、“求签”4种迷信现象的情况;一篇有关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第一批试点项目——广州市荔湾区与区内企业共同开展科普活动和南京市富丽山庄社区科普大学扎根社区、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成功经验。

    县处级公务员中迷信现象严重,从一个侧面强调了一些地区自去年以来开始在公务员招考中加入科学素养考察的重要性;而广州、南京两地社区科普的“平民理念”,对科普工作的未来走向作了更具现实意义的探索。

    在某种意义上,公务员来源于普通大众,虽然可以通过在选拔过程中设置相关考题,一方面可以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科学素养,一方面当然也可以起到“风向标”的作用,引导人们加强科学知识的学习和科学精神的培养;但考试选拔这一途径毕竟局限于“小众”而非大众、局限于利益诱导而非主动服务,与现代国家在国民教育问题上所应肩负的社会责任相去甚远。因此,如何将工作做到社区深处、做到人们日常生活中间,才是提高全民科学素养的题中应有之义。

    但是,怎么做?谁来做?目标是什么?责任如何界定?权利是否相称?如何考核?怎样监督?——在学术界、理论界一系列充满忧患意识、责任意识,间杂中外成功案例解读,纵横捭阖又豪情满怀的理念讨论与思索之后,这些问题突然变得生硬而缺乏余地;换句话说,如果对涉及体制与机制的这些具体问题束手无策,它们就将永远成为横亘在国民科学素养面前的一道鸿沟。正像江苏省科协科普部部长李树奎在接受《科学时报》记者采访时所说:

    “社区是大量社会矛盾的汇集地,科普要在社区扎根,就必须适应市民的需要,也就是说要关心群众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而如果只是一味说教,缺乏群众观念,科普活动往往只能炫耀一时,很快消失,不再被人提起,更难让人强化接受。”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5-5-4 19:21 , Processed in 0.080193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