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大教授出书称孔子是"丧家狗"引发网民争议

[复制链接]
meteorobs 发表于 2007-5-28 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河东区 电信/超越神话网吧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请勿使用gmail/outlook/aol/icloud邮箱注册)

×
2007年05月17日 10:06:34  来源:新民网-新民晚报

新民网日前接到网友报料,称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李零的新书《丧家狗:我读<论语>》,一些媒体在宣传时称此书被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列为大学生必读书目。李零在书中称孔子是一个“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丧家狗,这一观点在网上引起极大争议。有网友在天涯关天论坛发帖,称人民大学国学院把《丧狗》列作必读书一举“丢人”。

新民网16日连线人民大学国学院,院方否认将《丧家狗》一书列作必读书。国学院一位老师向新民网澄清,国学院并没有推出“必读书目”,只有一份推荐学生阅读的书目,推荐的都是历代典籍,不会将《丧家狗》这类畅销书列入其中。

  
   至于外界误传的原因,该老师向新民网表示,3月29日的“国学论坛”邀请了北京大学李零教授来做关于论语的讲座,由人民大学国学院常务副院长孙家洲教授主持讲座,并介绍了李零教授的学术方向及著作,当时提到了新书《丧家狗》,但并没有向来听讲座的学生和其他人士作出“必读推荐”。后来不知怎样以讹传讹,变成了“人民大学国学院把《丧家狗》列作必读书”。     《丧家狗:我读<论语>》内容提要   

    李零认为,《论语》是一部孔门师生一起聊天的书,孔子是堂吉诃德式的人物,是一个“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丧家狗,而任何像孔子一样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都是丧家狗。     在《丧家狗:我读<论语>》一书中,李零讲述了孔门师生会聚一堂,谈论理想和现实的热闹场景;孔子周游列国,怀才不遇,累累如丧家狗的一生;老师死后,孔门弟子,各立山头,争正统名位,但又齐心协力大树特树孔子为圣人的过程。此外,还有孔子的真正想法、真正态度:要读书,不要种地,书读好了才能做官,才能真正解决贫困;处世,要明哲保身,邦有道则见,邦无道则隐,既不铤而走险,也不自寻短见;富贵,可求,但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等内容。
  

  在该书中,李零围绕《论语》探寻究竟,《论语》到底在讲什么?而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以其犀利如刀锋的语言和对现实世界的一贯审视,将《论语》这部千百年来读书人视作命根子、当权者视作统治法宝的经典,作了深入浅出的解剖。在作者笔下,孔子就是一条郁郁不得志的丧家狗,奔波一生而无所得,他是读书人的宿命的缩影,是所有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者的缩影。(黄杏莹 ) 

《丧家狗:我读<论语>》

《丧家狗:我读<论语>》

李零

李零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07-5-28 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河东区 电信/超越神话网吧

孔子咋就变成了丧家狗?

2007年05月17日 11:11:36  来源:东方网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李零在新书《丧家狗:我读<论语>》中认为,《论语》是一部孔门师生一起聊天的书,孔子是堂吉诃德式的人物,是一个“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丧家狗,而任何像孔子一样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都是丧家狗。(5月17日《新民晚报》)

    被称为一代圣人的孔子,到了李零教授那里就这样变成了一条郁郁不得志的“丧家狗”,李零教授的“新说”让人瞠目结舌。据说《丧家狗:我读<论语>》是一部畅销书,作者以其“犀利如刀锋的语言”和对现实世界的“一贯审视”,将《论语》这部千百年来读书人视作命根子、当权者视作统治法宝的经典,作了深入浅出的解剖。在作者的眼里,孔子就是“一条郁郁不得志的丧家狗”,奔波一生而无所得,他是读书人的宿命的缩影,是所有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者的缩影。

    《论语》集中了孔子的人生感悟和思想精华,影响中国社会两千多年,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经标榜说自己是用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古人对《论语》的推崇之极。而自从央视开播《百家讲坛》,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于丹为观众朋友讲述她解读《论语》的心得后,国人再一次掀起了解读、学习论语的热潮。于丹教授在解读《论语》时认为,这个世界上真正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就好像是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

    《论语》是孔子在教学生的时候片片断断留下来的课堂笔记,他的学生把这些编纂起来,后来就成了《论语》。因为其语言严谨而富有哲理而备受人们推崇,两千余年来,人们对《论语》一直抱有很大的热情,至今不减。就在这种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下,李零教授也加入了对《论语》的研究行列,出版了自己的专著《丧家狗:我读<论语>》。教授的眼光果然与众不同,在对论语作出解读后,对孔子的印象就是一条“丧家狗”,一代学术大师,一个被后人尊称为圣人的孔子,就这样变成了一条“丧家狗”。李教授的观点不可谓不新颖,无疑具有轰动效应,《丧家狗:我读<论语>》的畅销,应该说与此观点有关。     

    《论语》集中了孔子的人生感悟和思想精华,很多富含哲理的语言,在今天仍然适用。而满腹经纶才华横溢的孔子,是怀才不遇的“典型性代表”。孔子因无人赏识自己而周游列国,以“求见用而为王者师”。然而,生活是无情的,政治是残酷的,孔子周游列国而不遇伯乐,而且还遭遇了如何弘道与如何保身的生存困境,一代英才孔子的遭遇确实让人惆怅,也让孔子更加失意和落魄。因此,有人形容孔子“累累如丧家之狗”。  

    此次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李零的“丧家狗论”,其实算不得首创,早在2002年10月,四川大学硕士研究生邓曦泽在其《进退之间:孔子遭遇的困境》(《鹅湖》2006年第5期)一文中就写道“夫子忧道谋道,奔走于诸侯,却累累如丧家之狗”。笔者认为,“丧家狗”虽然很符合孔子的遭遇,但是,用来形容孔子,却并不贴切和符合史实。孔子是为了施展自己的抱负,让自己的才华有用武之地,“以求见用而为王者师”而周游列国的,而丧家狗却是家道中落的代表,是为了苟求安身之地而四处狂奔。尽管孔子与“丧家狗”的命运有着惊人的相似,但两者却有着天壤之别,一个是怀才不遇,一个是苟且偷生,两者岂可混为一谈?  

    今天我们研读《论语》,应该感悟论语的哲理,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更应该感受孔子怀才不遇郁郁不得志的心境,为孔子鸣不平,而孔子在如此凄惨的境况下,尚且能坦然面对弟子,不惜把自己的学识传授给弟子,无疑是值得敬佩的。《论语》的短小精悍和富有哲理,无疑是一代大师思想精华的凝结,从中我们也不难看到孔子的学识和才华,再以“丧家狗”视之,我们于心何忍,良心何在?今天我们再读《论语》,再读孔子,感受的应该是安邦治国、处事立命的道理和哲理,孔子是一代儒士的典范,是人中豪杰,而绝非李零教授所说的,是“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丧家狗”,所以,我们绝不能抱着幸灾乐祸的心理去看孔子和去读《论语》。 (作者:池墨)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07-5-28 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河东区 电信/超越神话网吧

不必把称孔子“丧家狗”上纲上线

2007-05-19 09:18:06

http://blog.phoenixtv.com/html/83/715483-820194.html

 最近,北大中文系教授李零的新书《丧家狗:我读<论语>》引起了极大争议,在书中,李零认为,《论语》是一部孔门师生一起聊天的书,孔子是堂吉诃德式的人物,周游列国,怀才不遇,是一个“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丧家狗,而任何像孔子一样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都是丧家狗。(5月17日《新民晚报》)

  孔子何许人也?居然被称为一条郁郁不得志的“丧家狗”,李零教授的这一“新锐”观点自然会被人大批特批,把李零形容为一老愤青。而笔者看来,误读(姑且承认是误读)孔子为“丧家狗”又何妨?而宽容这一新锐观点,反而体现了学术自由。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孔子也是如此。不让人说话,会“塞忠谏之路”啊!

  什么叫“丧家狗”?“丧家狗”是无家可归的狗,现在时兴称流浪狗。所谓“丧家狗”,不过是《论语》中“丧家之犬”的现代说法。《史记·孔子世家》中早“披露”孔子第一次听到别人这么形容他时“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说我像丧家犬,还真的是这个样!”

  笔者认为,李零用“丧家狗”作书名,决不是骂孔子,只是为了说明孔子的真实遭遇、古代知识分子常有的遭遇,这是事实陈述,我们不必仍保持着一套固有的思维定势,将之一棍子打死而后快。而孔子自认为“丧家狗”,不自认为“圣人”,是他最清醒的地方;也幸亏孔子成了“丧家狗”,而没有成为“被收容、豢养的狗”,他才具有了为后人与今人敬仰的地位和价值。我们应该看到,从古至今,某些人连狗都不如呢。

  何况,北大教授李零这本《论语》解读,正文完全中规中矩,不外乎起了个标新立异的标题《丧家狗》。笔者从网上浏览到一些相关文字发现,作者解读的孔子,是一个出身卑贱,却以真君子为立身标准的人;一个好古敏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传递古代文化,教人阅读经典的人;一个有道德学问,却无权无势,敢于批评当世权贵的人;一个四处游说,替统治者操心,拼命劝他们改邪归正的人;一个古道热肠,梦想恢复周公之治,安定天下百姓的人……但其精神无所托,理想无所遇。这样解读孔子,并不是对孔子形象的亵渎和颠覆,只不过是考证和还原成一个真实、立体的孔子,而非“人造”的圣人孔子。如果孔子泉下有知,这恐怕也契合他的意愿——《论语》里明明白白地记载:子贡说,孔子是“天纵之将圣”,当即就被孔子否认了。

  退一步说,即使涉嫌误读了孔子,误读又何妨?有论者指出,对传统文化最大的破坏并不是“误读”,而是束之高阁“不读”或全盘抛弃。“读孔子”能读出百家争鸣,去芜取精,使经典文化对当代人的影响从“心灵鸡汤”层面上更进一步,促成大众思想的解放和发展,则更是善莫大焉。(转自长江商报何勇海)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07-5-28 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河东区 电信/超越神话网吧

国学大师朱季海:李零是丧家驴

作者:南渡词人 提交日期:2007-5-23 19:26:00

今天上午10:00,我在苏州一个书店花48国币,买了李氏的《丧家狗.我读论语》。11:00,我随同复兴私塾堂长傅奇去拜访朱季海先生。
  作为章太炎先生的关门弟子,黄侃的师弟,许嘉璐的师叔祖,有人说当今中国朱季海学问最大、资格最老、脾气最怪。这位国学界的传奇人物,不为党国所用,一直在大众视野之外。解放后,很少露面。
  朱老今年94高龄,长期隐藏在苏州的某个公园,吃茶养神。
  11:20。傅奇和他的对话开始,我作记录。
  
  傅奇:朱老。我来看您了。这个是苏大的学生。
  
  朱老:你们搬走后,无法和你们联系,经常去门口看看,只能你们来找我。
  (笔者注:朱老是复兴私塾的名誉顾问,私塾半年前搬家了)
  
  傅奇:我以后经常来,有什么事情您吩咐。
  
  朱老:上次,你带我去上海看二王(笔者注:中日合办的王羲之 王献之“真迹”展览,后被朱老指为摹本),那是最后一次了。上海好多亲人,不能去了,火车换成“子弹头”,德国人不要的东西,我不敢坐。
  
  傅奇:您也关注新闻?这个子弹头刚换,命名为“和谐号”。
  
  朱老:哪里有和谐?路越修越差,越差越修。报纸公开报道“三蛇”,哪里有和谐?
  
  傅奇:什么蛇?我不知道....
  
  朱老:眼睛蛇,人民教师;白蛇,医院(“白衣天使”);黑蛇,黑帮….
  
  傅奇:现在是很乱,民不聊生。上不起学,看不起病,买不起房,新社会的三座大山。
  
  朱老:去倒水,喝茶。停2分钟。
  
  傅奇:今天我带来一本书,北大有个教授说孔子是丧家狗。
  
  朱老:什么教授?
  
  傅奇:您看,这个人叫李零,他说孔子是丧家狗,还出了书。
  
  朱老:(接过书,翻翻)这么大一快“砖头”!
  
  傅奇:(用手指)这里还有一行小字:任何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都是丧家狗。
  
  朱老:你问他是不是丧家狗?
  
  傅奇:他说他也是“丧家狗”。
  
  朱老:这么大一快砖头,能撼动孔子?我看它是丧家驴。现在书越出越厚,水平越来越差。
  
  傅奇:(笑)。据说人民大学国学院把它列为学生必读书目。
  
  朱老:人大的国学院,只能研究“丧家狗”的学问。
  
  傅奇:怪事多的很。一个叫方立克的人,一把年纪了,上书国家领导,说儒学企图挑战马克思主义主流思想。
  
  朱老:真理怕什么挑战?马克思主义需要挑战吗?苏联的马克思主义万岁,今昔何在?它必败无疑。
  ......
  
  其间:我向朱老询问了修身和读书的事情,涉及到一位朱老推崇的近代人物,我对他知之甚少。朱老说我们大学生国学知识太差,在以前高中都不能毕业。我很是惭愧。傅奇还和朱老说了一些“学术界”的荒唐现象,也谈到了学术超女于丹,以及她的一位硕士生跳楼了。朱老再三叹息,说这个教育出了问题,孩子进去一个毁一个。
  
  我看《丧家狗》:这本书的内容不管他写什么,都在世俗社会中产生了恶劣的影响。因为老百姓基本不读书,更不会读这本书。他们反倒会说:北大一个教授都说孔子是丧家狗了!
  
  北大——教授,这就是世俗中的权威。在传统文化生死存亡的时候,是谁在吵作?又是谁在民族的伤口上撒盐?
  
  12:00。我们把朱老送回家。路过苏州观前,一点吃饭的心情没有,看到路边的一个垃圾桶,把《丧家狗》仍了进去。
  
  

傅奇和朱老在一起

傅奇和朱老在一起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07-5-28 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河东区 电信/超越神话网吧

从"丧家狗"之辩看文人精神的舛变

2007年5月26日 09:18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郭之纯  选稿:马韵筠

 北大教授李零在新书中将孔子喻为“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丧家狗”,引起了巨大争议,尤其招致“新儒生”们的强烈不满。有人委婉些,指其为“学界王朔”———即“学界痞子”;有人直截些,批评他“玩世不恭,轻侮圣贤”;更有人“以牙还牙”,痛骂他“不是一个好鸟”。
  纵览“新儒生”们的评论,不外乎认为“丧家狗”这个称呼是对孔子的不敬之辞。也许,将“大成至圣先师”与“丧家狗”两个词放在一起,冲突确实有些强烈。然而追根溯源,这一看似刻薄的喻称,其实并不特别唐突、僭越或无礼。

  所谓“丧家狗”,委实可视作孔子“夫子自道”。《史记》载,郑人对子贡形容孔子“累累若丧家之犬”,“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犬,然哉!然哉!’”如果承认司马迁是严肃的,则孔子何以对“累累若丧家之犬”的形容会“欣然而笑”,便值得当前为孔子捍卫者深思。

  孔子本人对“丧家狗”的评价很欣然,而其两千多年后的“弟子”对同样的评价却如此愤怒,在笔者看来,这折射出文人精神气质的舛变。“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正是儒学之精髓。读书人倘有若此襟怀和宏愿,当然既会保持真切的痛感,同时又不惧于自嘲。正是这种文人精神追求,使孔子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不惧风险艰难周游列国,寻找实现抱负的机会;也正是这种器识,使其不惮于接受任何的批评、嘲讽和质疑———不仅对“丧家之犬”的评价能够欣然以对,对楚狂接舆讽刺他“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同样也不恼怒,而是“欲与之言”;荷蓧丈人讽刺其“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他同样“使子路反见之”。由此可知,孔子对“丧家之犬”的评价“欣然”而不愠怒,并非作秀,也并非什么“大人不计小人过”的雅量使然,而实是心有戚戚。

  时下的“新儒家”,不体谅其“先师”曾经的苦闷,却对“丧家狗”这一称谓大加挞伐。这样的态度,证明这些“新儒家”或许确如李零所评析的那样:他们现在读《论语》,“对书不感兴趣,关心的只是崇圣”。为“先师”树立起一个完美而成功的形象,而后顶礼膜拜,不许他人说三道四。

  从各方面情形揣测,笔者认为李零教授称孔子“丧家狗”,并无恶意,这从他的主张“去圣乃得真孔子”和将该书视作“一个知识分子和另一个知识分子时空遥隔的对话”可以明显看出。从而,从“丧家狗”这一称呼中,笔者读出的更多是李零教授的一种悲悯,乃至“惺惺相惜”之况味———其实,就精神领域的生活而言,李零教授本人似乎也颇有些“丧家狗”的况味。比如他2005年推出的文集《花间一壶酒》自序劈头第一句即是:“我一直在逃,从专业学术的腹地逃向边缘,从边缘逃向它外的世界。”一个卓有成就的考古学家、大学教授,却试图从学术的腹地逃出来,这要么证明学术生涯并非其心目中的“精神家园”,要么证明他正在试图逃离原本的“精神家园”。换言之,“丧家狗”与否,对李零教授而言,或许只是个时态问题。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07-5-28 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河东区 电信/超越神话网吧

李零:我读《论语》没犯规!

当代学者以训诂、考古为工具解读《论语》,声称“去圣乃得真孔子”


有些人认为,李零和王小波、王朔有些相似。但李零认为他和“二王”都不一样。

■名片

李零 祖籍山西武乡县。1948年6月12日生于河北邢台,在北京长大。

中学毕业后,曾在山西和内蒙古插队7年。1977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参加金文资料的整理和研究。

1979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师从张政烺先生做殷周铜器研究。1982年毕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

1982年-1983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从事考古发掘。1983年-1985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从事先秦土地制度史的研究。1985年至今任教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北大中文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简帛文献与学术源流、中国方术、中国古代文明史、海外汉学、古代兵法等。

在全民读《论语》的一片热潮中,李零悄悄地推出了他读《论语》的著作:《丧家狗—我读论语》。李零说:孔子不是圣,只是人。不仅如此,李零还说:孔子是个丧家狗。此语一出引起轩然大波。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李零。

我读《论语》是自娱自乐

新京报:多数人看重的是你在考据上下的工夫,你怎么看?

李零:他们太抬举我。这完全是误会。有人宁愿承认我在文献上做了一点工作,也不愿承认我在文化批评上的价值。

现在读《论语》,很多人对书不感兴趣,关心的只是崇圣。他们读我的书,只是凭嗅觉读,书本身不读,也读不下去。他们说,你讲的孔子是前面的孔子,我们关心的是后面的孔子。所谓后面的孔子,就是我说的死孔子,假孔子,宋明理学的人造孔子。他们叫阐释学。你不讲程朱陆王,全是白搭。其实我要拆的就是这座庙。书里有不少笔墨,就是花在澄清他们的曲解上。

当然,好的意见我也吸收,四书类的注解,我引了不少。有人说,你没讲这个,没讲那个,那我没讲的可太多了。我压根儿就没打算把宋代思想史塞在这本书里(相反,主要就是清除他们的干扰)。我这本小书,没有那么大的承载。还有人,根本不就书论书,专拿我这个人说事,品头论足,说我受了什么什么刺激,好像对我多了解,跟我亲爹似的。读着难受就说读着难受,兜那么大圈子干吗?宋代思想史,这不是我的研究范围。

我只是告诉你,我凭文献本身判断,包括出土材料,宋学得出的印象,很多都有问题。

新京报:是否可以说,这本书有正本清源的效果?

李零:我不敢说正本清源。我就自己读,自娱自乐。

新京报:相对而言,我更关心书里面“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但这比较容易授人口实。你怎么看?

李零:我特别反对影射史学,也从不考虑“理论联系实际”。我说这本书是一个知识分子和另一个知识分子对话,当然是时空遥隔。《论语》本来就不是写给大众读的,他要学生当古代的真君子,那是老牌的贵族,大众学不了。读书,下附议论,自古就有这种写法。我只不过是从他们师生,想点我身边人心同理的事情,不是简单的比附,就像人类学家调查一个文化,你不能拿它当真正的古代,但它可以帮助你了解古代。我觉得,这并不犯规。现在的孔子研究,妄议古今,任意造假,可以美其名曰阐释学,我比一下,怎么就不行?当然有人说了,“你太随意”,一下就跳到现在,但我讲我的体会,没有把它强加在《论语》原文里。我读《论语》,很注意它们之间的分寸和差异。对于孔子,我很强调,要从当时的环境理解他。

道德没法学《论语》也不足治天下

新京报:《于丹〈论语〉心得》里面专门讲到,赵普说过“半部《论语》治天下”,有人甚至提出,只要“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句即可治天下,你认为呢?

李零:赵普的话是传说,根本不可信。

新京报:孔子在《论语》里面讲,应该这样,应该那样,这样是好的,那样是善的,道德标准很高,我们要做到非常困难,甚至孔子说的话,他自己也做不到。有人说,标准是好的,只是你没有做到,问题在你这里。

但这个解释还是比较牵强,人有时候可能做一点不那么正大光明的事,在现实中有一些妥协,但如果说大部分人都没有趋善之心又很难让人信服。那么,究竟应当怎样学《论语》?

李零:绝大多数人学《论语》都是要学以致用,那就是学道德。学道德,你不能反对。他说要学好,你不能说学坏。问题是,道德很抽象。抽象的东西,什么地方都能安,很好,但也最没用。我在“文革”中有过体会,当时号召人民群众学什么?

学哲学。哲学比较抽象,解释的余地特别大。他要安一个灯泡,说是用哲学安灯泡,你不能说不对,但干吗非得用哲学来安灯泡。人民群众很容易被这种东西糊弄。还有就是学道德。

道德也很抽象,爱为什么爱?

勇为什么勇?全都抽掉,教你学好有什么错?可是它也最没法学。为什么常常不能学?就在于前提不知道。比如说,“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很好,可是你要抵抗什么?不知道,为什么抵抗?也不知道,怎么学?

我还有一个体会,也是那阵儿的体会,越没道德,才越讲道德。《论语》里有一个例子,孔子讲了“四勿”,即“非礼勿视”那一套。同样的故事,上博楚简也有。上博楚简的故事不一样。颜回听了老师的话,只好躲在屋子里不出来。他说,老师讲的,我不能不照着办,但我一出门就会犯错误,怎么办?只好躲起来。颜回是孔门德行最高的弟子,尚且如此。孔子夸颜回最多,颜回最难学,我们都不知道从哪儿学,学什么。喝点凉水谁不会?但真学颜回,很难。谁都说安贫乐道好,但谁也不安贫乐道。原因很简单,道德很抽象,但在现实中,任何道德都要受各种实际条件的限制。还有一些,根本没法学,像《乡党》里讲的,他说的一套吃喝穿戴到哪儿去找?

我与“二王”没多大关系

新京报:我和一位比较欣赏王小波的朋友认为,你算得上是学界王小波,还有一些人认为你与王朔很像,你如何看待这种评论?

李零:我和王小波从未谋面,但是我跟王小波的太太比较熟。王小波的作品我没都看,他的作品,倒没有给我太多的刺激感。他比较强调常识,反对违背常识的东西。这跟我没有多大关系。人家可以批评我,说我讲话啰嗦、重复,因为我想讲一点我比较困惑的问题,我不爱说“小葱拌豆腐”的真理。我缺乏他的明快性。他的文学作品,我只看过一点,觉得还不错。我的感觉是,我没有从他的东西获得什么灵感。共同点倒是非常简单,就是我们都是在北京长大的。我的京腔,有人觉得太多,我没觉得太多。不像王朔把特胡同的话,特痞的话,全都搁纸上。我只是觉得,方言有点方便,有时比较传神,如此而已。我认为,我手写我口,比较顺。

王朔,倒是见过一面,他人挺客气。王朔的作品,我读的比较多,觉得他人很聪明,语言也很考究,在语言上,有些东西应该向他学习。过去,有个民间组织,叫国学研究所,我参加过,全是当今各大学的腕儿,早就散了。当年,他们凑一块儿,经常骂王朔。这里面,有亲缘认定。谁欣赏王朔,就有被开除出知识界的危险。我正好相反,我认为,王朔比很多知识分子聪明,语言也比很多知识分子考究,很多知识分子,不会说人话,本来会说,也故意不说,语言很干瘪,没智慧。对他,不但知识分子不认同,可能很多人都不一定认同。我曾经思考过,像王朔或李敖这些人,喜欢骂倒一切,因为骂倒一切,所以自己给自己设计了表演风格。你要想骂倒一切,就得保持风格的一致:要不自吹自擂,要不自嘲自讽。王朔是自嘲自讽,把自己踩在最不堪的地位,然后再放开大骂,爱谁谁。他们还是满有表演智慧的。我作为一个读者,尽量想到别人的长处,但是我未必认同。比如我读《论语》,有一条很喜欢。孔子是“诲人不倦”,不是“毁人不倦”。如果我批评或者讽刺什么,多半只是泛泛的批评,不是骂某人。

我觉得,我跟他们都不一样。他们是名人,我不是,也不想是。

张弘 2007-5-15   新京报
11.jpg
生活精彩在于想象力丰富和善于调整心态。幸福来自于深切感触、简单享受、自由思考以及被需要    ——地球历公元2006年2月10日上午11:55分。by  meteorobs
——————————
生命不熄, 观星不止!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07-5-28 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河东区 电信/超越神话网吧

孔子为何被教授称为“丧家狗”?

孔子为何被教授称为“丧家狗”?
  
 http://bbs.gmw.cn/dispbbs.asp?boardID=9&ID=2937&page=2

 殷谦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李零在其新书《丧家狗:我读》中称孔子是一个“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丧家狗。又是一个放言无忌、卓落不羁的大学教授,之前也有一个教授称“孔子不如章子怡”,这里又有教授辱骂孔子是丧家狗,自易中天教授、于丹教授等走红之后,他们靠卖书就赚了不少钱,当下就有教授分外眼红,跟着“语不惊人死不休”起来,也开始玩起了炒作的游戏,这些傲慢的教授总要拿古人来开涮,大概是以为自己比圣贤还要高深,一谈到古人就显得特别狂傲自大和气势凌人,那语气里道不尽的不屑和鄙夷,看到这些沮丧的喊叫和夸张的表演,也就看到了我们的学术界或文化界确实存在很多像李敖、王朔等走火入魔的、乜斜着眼睛睥睨一切的自大狂,在殷谦看来,他们那种“老子天下第一”的心态其实内隐着极度的无知,不过是一些言不及义或游谈无根的伪才子罢了。
  
   孔子说:“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用今天的话就是说,一个喜欢说大话吹牛皮的人,则难以实践他的话。李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脸皮比猪皮还要厚,他的心灵世界和精神空间早已被一种新生的权力化的崇拜对象和主宰性的精神力量所占据,他那经过重新编码处理过的精神和思想也被一套冷冰冰的思想原则所取代,所以他枉为教授,枉为人师。李零说“孔子就是一条郁郁不得志的丧家狗”,说“孔子是堂吉诃德式的人物”,还说“任何像孔子一样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都是丧家狗”,这样内蕴着二桃杀三士的因子的言论,侮辱了中国所有的知识分子,拐弯抹角地在他们身上形成了精神杀伤。那李教授却不是一个丧家狗,读着圣贤的书,却说着圣贤的坏话;吃着国家的饭,自然也就站着说话不腰疼。李教授就是一个蔑视别人的存在的妄人,为什么?因为他的批评并不是针对同时代人的,而是以自己在文化、政治上的好恶来判断古代人的,这不用说就是一个笑话,这种人的话不听也罢,其人不足法,其言也不足取。
   孔子是一位何等谦卑的圣人,这位严峻深邃的道义权威,他比常人看的问题更多更透彻,于是也有乐观不起来的时候,显得有些忧愤的态度,有些难以内敛的锋芒,但他那是温热下的冷峻,悲悯里的忧愤,宽忍中的尖锐;他的言论姿态和生存姿态一致,是一种承担性的言论,内里包含着可靠的思想和肫挚的情感,如骏马下坂快剑砍阵,令人思想为之澄朗,情感为之撄动:那就是孔子年轻的时候在立人达人,年老的时候又在教书育人。如今却被今天的高级知识分子视为丧家狗,这不能不说是我们时代文化的悲哀。时代进步了,人却越来越不是人了。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我不知道李教授是如何看待这句话的,也不知道他如何从这句话里就看出了孔子是“丧家狗”,这真让人怀疑一个教授对古文的理解水准。这句话难道就是丧失了精神家园的寓意和感叹吗?当然,李教授是个凡俗之人,当然不能深切地领悟到圣人之言,孔子这句看了让人羡慕的超然象外的洒脱、富贵浮云的君子风范,怎么在李教授的眼里就成了“丧家狗”的心态?比如,李教授将孔子的“要读书,不要种地,书读好了才能做官,才能真正解决贫困”这样的思想也看成是“丧家狗”的心理,他却不知道孔子生活的那个时代,读书确实要比种地来得实在,因为那个时候种地的人多读书的人少,那时候的国家不会像现在这样普及教育,更谈不上什么普及义务教育,孔子的这句话在当时确实是至理名言,又何谬之有?
  
   金钱、权利和名望,这三位一体的复合构成已经成为我们时代国人的宗教,现在的中国人很少甚至不再相信真正的伟大的存在,所以也就没有了真正的积极意义上的崇拜,所以有人宁愿去崇拜章子怡也不愿去崇拜孔子。盲目崇拜和精神信仰完全是两码事,从孔子的言行中也不难看出他当时对于国民性改造的热望以及对于社会痛苦的关注,这些始终都是孔子言论的灵魂和孔子精神的底色,其实也只有孔子这样的圣人才是值得我们去真正崇拜的对象,孔圣人才是我们真正的精神信仰,这是人们的一种精神必需,它是信仰的替代形式或补充形式,更是我们生存的一种精神根据。人的心中有一个值得追慕的崇拜对象,就有可能像所崇拜的对象那样过一种健康的生活。而像李零教授这种没有信仰的人,也就是不敬畏天地的人,宗教信仰的真空也就成了我们时代不少知识分子的价值迷失。
  
    李教授就是我们时代一些迎合市场的拜钱教、拜权教、拜名教的“超女教授”代表之一,你可以看到他们对古文化批评中的那种尖锐的质疑和否定的精神,但是你同样也可以看到他们那种抡着斧头乱砍乱杀的野蛮和无知,他们没有把对古文化的否定当做追求理想目标的正常态度和必要手段,而是把它变成了放纵的发泄和恣意的狂欢,变成了为自己出名发财的一种生存策略。作为教授,作为高级知识分子本应该具有严谨客观的学术态度,而我们从这些所谓的教授那里并没有听到有价值的判断和负责任的声音,市场炒作的巨大声浪扰乱了他们的思维,白花花的银子麻痹了他们的灵魂,同时也瓦解了他们说实话、说真话的信心和勇气,所以他们用褊狭的个人喜好取代了平理若衡的理性态度。就拿李零来说,他就是一个白眼狼,汲取了孔子的思想和知识却反过来又辱骂孔子,反正孔子早就死了,骂骂也无妨,于是在他眼里,孔子就如一具沉默的雕像,就是他进行话语施暴的对象。在这里殷谦看到了几张因骂成名并以骂得利,故而誓将骂人进行到底的得意笑脸,中国的大学教授为何陷入了这样一种暴戾宣泄的情绪之中?不为别的,就是为了钱,李教授也不是傻子,你易教授品品“三国”就能成为款爷,你于教授说说庄子就能成为富婆,我李零为何就不能骂骂孔子成为财主?于是,教授们也不愿再出那些有价值的学术专著,而是争先恐后地出版起迎合市场的畅销书来。
  
    孔子为了当官而周游列国又有什么不好,正如他自己所想,只有手里有了权利才能更大程度地为造福黎民,这正是他周游列国以图实现政治抱负的原因。说到底,孔子周游列国是为了黎民百姓,如果仅仅为了荣华富贵而当官,恐怕他早就成阳虎的“宰相”了;如果他仅仅是为了达官贵要,那他也断然不会辞去“大司寇”离开鲁定公,更不用千辛万苦地周游列国了,因为孔子后来周游列国而没能再入朝为官,李教授就说孔子是丧失了精神家园的“丧家狗”,这不是胡说八道吗?孔子怎么就没有自己的精神家园?当时的孔子周游列国,体察民情而忧国忧民,这难道不是精神家园?孔子的思想难道不是现在我们的精神家园?什么是一个人的精神家园?而真正让人怀疑的却是李教授的精神家园,李教授的精神家园恐怕是一幅水彩画吧,其中无非就是金钱、权利、名望、地位,亦复如是。
  
   不知李教授从哪里看出孔子是“堂吉诃德式”的人物,我想,即便孔子是“堂吉诃德式”的人物又有什么不好?那种由理想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调构成的“唐吉诃德气质”不是每个人都能具有的,这是一种充满实践勇气和内在热情的英雄气质,我们需要的就是这种怀抱着崇高信念和伟大理想的“唐吉诃德式”的人物。我们的时代多的就是像李零教授这样的耽于沉思怯于行动的人,多的就是像李零教授这样的心灵冰结又野心勃勃、自私虚荣的人,单单就缺少“唐吉诃德式”拥有脱俗的气质和可敬的品质的人——孔子是一个最高尚、最卓越的人,正因为他相信真理而且义无反顾,所以他才坚忍不拔无所畏惧,所以他才能满足于“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他无暇顾及这些琐碎,所以才感觉“乐亦在其中矣”,孔子毫无虚荣心,大巧若拙,他不但心地善良而且精神伟大,为人勇敢;孔子的意志百折不挠,为了实现政治抱负而周游列国,他那感人的虔诚并没有束缚他的自由;孔子毫不怀疑自己的体力和自己的使命,他才是真正的智者和真正的勇士。
  
   李教授说孔子就是“一条郁郁不得志的丧家狗,奔波一生而无所得”,真的吗?抱有“三人行,必有吾师”和“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等思想的孔子,除了金钱或物质,他的一生所得恐怕无法估量吧,就凭李教授这一句话殷谦便把他看透了,这像是一个名牌大学的教授说的话吗?真是吃着狼奶长大的,圣贤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2007年5月17日晚于北京
生活精彩在于想象力丰富和善于调整心态。幸福来自于深切感触、简单享受、自由思考以及被需要    ——地球历公元2006年2月10日上午11:55分。by  meteorobs
——————————
生命不熄, 观星不止!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ssry 发表于 2007-5-28 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电信/教育网出口
文人掐架,有意思
坐沙发慢慢看。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07-5-28 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河东区 电信/超越神话网吧
平民吵架用粗词叫骂街,文人吵架用文词就被称之为辩论,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啊。。

传媒口水战,口水天天战。。。::0023::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vincent 发表于 2007-5-28 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电信
媒体和文人都喜欢这样,无意义的吵来吵去,辱骂对方抬高自己,大家看看热闹就好,搀合进去就是没事找事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酷酷天狼 发表于 2007-5-28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陕西–延安 广电网
他算什么  他有资格说人家老孔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lionkid 发表于 2007-5-28 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新西兰
中国的教授真多~~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Argo Navis 发表于 2007-5-28 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教育网/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网
言*自*嘛
just a matter of "fr--d-m of sp--ch"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万紫千红 发表于 2007-5-29 0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香港
孔子在世时,是很狼狈啊。死后几百年才被人追捧。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Argo Navis 发表于 2007-5-29 0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教育网/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网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mycatboys 发表于 2007-5-29 0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天河区 电信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lionkid 发表于 2007-5-29 08: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新西兰
原帖由 Argo Navis 于 2007-5-29 04:35 发表

Lionkid爱好古典音乐?St. Martin-in-the-fields?

是的。在学校里面主修古典音乐。
ASMF是英国的一个很不错的室内乐团。你也喜欢他们的录音吗?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ssry 发表于 2007-5-29 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电信/教育网出口
与其说孔子伟大,不如说他的弟子伟大。

很怀疑“圣人”这个词是从“剩人”演化而来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清夜星蓝 发表于 2007-5-29 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鹏博士BGP
教授这个职称要规范下了
哗众取宠!!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07-5-29 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河东区 电信/超越神话网吧
这是一个“专家、教授“泛滥的年代。。。。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4-12-24 20:39 , Processed in 0.114739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