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2007年7月,南方周末记者的节约生活

[复制链接]
Eldghost 发表于 2007-8-17 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辽宁–沈阳 电信/沈阳广电电信合作宽带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请勿使用gmail/outlook/aol/icloud邮箱注册)

×


来源: 作者:南方周末记者 鞠靖  [2007-08-15 19:53:48]


这是十年来,物价涨幅最快的一个月


我们以前常常在晚上煮两杯从海南带回来的咖啡,悠悠地边喝边看电视。但现在,我们会一早就泡上一大杯苦丁茶,那是花4.2元从贵阳带回来的便宜货


  南方周末记者总是天南海北飞来飞去,难得在家买次菜。所以,我一直没有直观感受肉有多贵——直到家附近的南京金陵快餐店,大肉包卖到了2.2元一个,半年前,还只卖2元。一个朋友曾经在肉联厂工作了十多年,他说从4月开始,猪肉价格已经涨了19次。比如后腿肉,从5元一斤到13元了。涨价的时间、涨幅,和他买的一只股票完全一致。肉涨了,包子能不涨吗?
  对于我这样一个尚属中产的家庭来说,几块钱的事情,我最初总觉得无伤大局。但几天后,我体会到了涨价的严重性。
  我家不远处有一个苏州菜馆,那里的红烧肉十分有名。20077月的一天,我们和儿子决定去那里打牙祭。招牌菜红烧肉,自然是首选。但服务员却告诉我们:红烧肉早已经不卖了,“不是卖完了,而是不做了,因为肉太贵”。
  这是个有点恐怖的信息。类似红烧肉这样的菜,无非是一碗油里放几片肥多瘦少的肉,一旦有名到了“招牌菜”的程度,少说也有100%的利润。现在店家竟然愿意放弃“招牌”,要么是利润已经缩减到店家无法承受,要么是这道菜的价格必须涨到让食客们无法承受。
  在这一点上,我们家的阿姨要敏感得多。她没有退休金,把自家的房子租给别人,自己和老伴住在自建的铁皮房里,另外靠帮人做家务挣点微薄的收入。但即使如此,要维持一家的生活仍然艰难。阿姨说,前几天她曾经很想买一种10斤装的××色拉油,但走了几个超市都没看到。原来这种油已经不卖了,因为比同类产品要便宜几元钱。
  这些很在乎几元甚至几分钱的“小人物”,让超市里似乎每天都在上演抢购风。方便面涨价了,顾客们在超市里疯抢,不管自己吃不吃、吃多少:鸡蛋涨价了,买鸡蛋的人排起的长队绕着超市转了几圈……很久没有看到人们为吃排队了,仿佛回到了限量供应的时代。
  1980年代初,鱼皮花生是我的最爱,我常常拿1毛钱买一纸包鱼皮花生,从家走到学校也吃不完。从上初中开始,鱼皮花生淡出了我的视线,起码要五毛钱才能买到原先那样的一包花生。而在市场上,已经没有那样包装的食品。
  1989年,政治课本上多了这样的名词——“价格改革”。次年走进大学校门时,我一个月的生活费只要100元:但到了大学毕业时,每月的生活费涨到400元。我的毕业论文就以“通货膨胀”为主题,那时,我对于通货膨胀的理解还限于书本上的概念——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学校外,银行存款利率是10.98%,为了争夺存款,银行甚至愿意在此基础上多给存款客户三四个点的利息。
  物价上涨曾经看起来十分简单:1980年代,物价上涨是因为价格放开,价值回归:1990年代,物价飞涨是因为通货膨胀,只要收紧银根就可以解决问题。但是现在,涨价似乎不是那么简单了,没有人承认是通货膨胀,也没有人承认物价失控,当然,也没有人承认是因为居民收入“剧增”——尽管有关部门发布消息,中国居民收入水平连续4年以超过10个百分点的速度上升。
  但有太多的现实在向我们解释,涨价似乎难以避免。比如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飞速增长、不断减少的耕地、数量不断增加价格不断走高的商品房面积。当然还有,一块钱人民币只相当于不到1/7美元,却有两美元、三美元甚至五美元的购买力平价。
  令人沮丧的消息还在传来。20077月中旬的连日暴雨后,南京的蔬菜生产基地大受损失,市面上的青菜价格翻着跟头往上涨:还有八千多亩西瓜被淹,小区门口的西瓜前天卖六毛,昨天卖八毛,今天就要卖一块了。儿子一天三餐似乎都少不了牛奶,但是牛奶的价格也涨了。食品涨价直接拉动了其他的——没几天,儿子的“小饭桌”每个月的伙食费也许要上涨了,因为菜价在涨。附近超市的地下停车场原本不收费的,现在很贵:出租车的起步价终于还是涨了,从8元到9元。
  作为一个“白领”,我也不得不考虑节约了。我们以前常常在晚上煮两杯从海南带回来的咖啡,悠悠地边喝边看电视。但现在,我们会一早就泡上一大杯苦丁茶,那是花4.2元从贵阳带回来的便宜货。
  太太成了西祠上“败家MM集中营”的常客,经常参加各种网友组织的团购。可以吃饭打折的e美食卡、可以半价的电影兑换券……甚至到网上打印必胜客的优惠券,这些我们过去想也不想的事情,现在想了,也做了。
  好消息不是没有。做公务员的太太涨工资了,可惜每个月只多150元。这是一次传闻已久的涨工资,方案一直在“论证”,但现在却快速而坚决地拍板了,而且飞快地发下来——不涨是不行了。
  一位南京同行告诉我,他们那里跑物价局的记者原先很是清闲,但是现在却成了报社里的忙人,几乎每天都有物价部门的官方信息需要发布。南京市价格监测中心说,南京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已经连续52个月上涨,最后一次负增长还是在4年前。
  而在写下这篇文章时,看到了令人震动的消息:20077CPI上涨5.6%,是十年来最快。
头顶灿烂星空,道德律在我心中
欢迎来酷图欣赏版一叙!

沈阳天协群37804800
孔方 发表于 2007-8-17 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联通
通货膨胀是目前经济体制及形势下的必然结果,但具体数值有点偏高。

不知同期失业率有没有明显下降。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5-5-11 00:18 , Processed in 0.055584 second(s), 4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