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7x50双筒,一本《夜观星空》,就是我入门的钥匙。 最开始接触天文的我,像很多初学者那样,都希望先目视,再过渡到拍摄。但是一段时间过后,我发觉我似乎更喜欢目视,那么就一门心思地扑到目视的怀抱中吧! 目视的前进方向有两条:行星月面&深空天体。
行星月面篇:最初我是用80eq观察行星的,前后用了2年,坛子里还能找到我用80eq手绘的木星和土星。只要天气晴朗,我就会在高中的宿舍阳台上架起镜子,盯着视野中微小的圆面辨认上面的细节。我觉得那两年给我最大的收获是锻炼且提升了我在目视行星上的能力。这个能力不光指眼睛辨认细节的能力,还有倍数的选择、器材的熟悉、调焦的技巧、甚至呼吸的方法(有人为了辨认更多的细节而屏气凝神,其实不对)。同样一个微小的木星,你是只能看到模糊的光斑,还是有细节的小球,不光是器材的问题,还有技巧。每当我看到坛子或QQ群里有新人抱怨自己的小黑看木星只有一个白球,我就会想起以前的自己。 像我这样不善于拍照的爱好者,要想记录下看到的东西只有手绘这一条路。这也是我近来在不断练习的。 80eq陪伴我走完高中,在大学开始,月面目视在好友的推荐下也成了我中意的项目。相比于行星,月面的观测更加有挑战性。环形山的名字复杂难记,月图和望远镜中的成像可能相反、可能镜像,但有挑战性的东西才有趣。在以鲍先生为首的一众月球研究爱好者的帮助下,国内能找到非常详细的月面地图。这就像深空目视,但是几百上千个目标全部集中在0.5度的范围内。而且月球观测对于时间的把控非常严格,一些特定的目标只有在光照合适的情况下才会出现,也就是一个月可能只有几个小时的观测窗口。 月面观测的另一种魅力我也是最近才明白:观测月球其实就相当于亲眼见证地球的历史。月球没有空气和水,地表的痕迹会长久地保持。也正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月海平原上熔岩喷发涌动的痕迹,可以看到陨石撞击形成的环形山被岩浆掩埋,只剩下浅浅一圈边缘,可以看到陨石以小角度撞击月面,如打水漂一般在月球的平原上砸出一串浅坑,还可以看到地质活动形成的高山历经数十亿年依旧直刺天空,在阳光的照射下洒下锋利的影子…… 月球和行星观测对于仪器和环境的要求比较低,在自家阳台或是房前空地都能有不错的效果,对于目视爱好者来说是非常经济实惠的选择。
深空天体篇:深空天体的观测始于7x50双筒镜。第一次看的目标是m42。光害严重地区的我只能看到一小团光,但这并不妨碍我的激动心情。深空天体的观测乐趣一方面在于看,一方面在于找,所以我挺不喜欢goto的。m42应该算是最好找的一个深空天体了。其次就是冬季的昴星团、毕星团。我的入门顺序是: 1、大而明亮的冬季天体(我是冬天买的双筒):如m42,昴毕星团。 2、大而明亮的夏季天体:银河中的疏散星团为主,比如m6、m7、m8、m20、m22。这些天体都非常好找,在双筒中也非常明亮。只要静下心来对照星图,在一个晚上可以看到十几个此类目标。 3、有一定难度的星团和星系:此类目标各个季节都有,比如冬天御夫座的m36、37、38,大犬座的m41,巨蟹座的鬼星团,武仙座的m13,仙女座的m31等等。这类目标本身非常明亮,但是定位没那么容易,对于新手可能要花些时间才能找到位置。我还记得第一次用双筒找到鬼星团,我在操场的空地上激动得跳起来了。 4、中等亮度的天体:各个季节都有,代表有大熊座的m81、82,人马座的m54、69、70,天琴座m57等。这类目标亮度中等,在双筒镜中有些难度,而用大一点的天文镜如小黑这类则比较简单。 5、暗淡的天体:以星系为主,包括后发座星系团,狮子座的三重星系,大熊座的m97、108等。除了大一点的望远镜,这类天体还需要比较好的光害条件。至少市里是看不到了。到了这一级,也大概是深空观测正式入门了。 从接触到正式入门,我花了三四年的时间,这期间断断续续。如果真的投入时间和精力,这个过程一年内就可以完成。身边就有朋友半年时间已经看了上百个深空天体的。也希望初入天文坑的朋友能更多地感受到目视的乐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