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日,天气晴好无风,约上三五好友在协会拍火星,我则是忠实目视派,带着本子和笔就去了。 当晚C14搬出来架好已是8点多,两个人实在是没办法把20公斤的镜筒架上赤道仪,要三个人才行。光轴调好后先目视了一下即将落下的月亮。当晚视宁度不说很好,但比上一次出动好不少。月亮角度很低了,水煮不已,但是掩盖不住巨大口径带来的高亮度和分辨率。没有很好的广角目镜,只用了几十块的信达pl20,大约190倍,即使如此,眼睛一往目镜上靠过去,就很难移开了。 看了几十分钟的月亮,木土因为角度太低也没看,便转向高处的终极目标——火星。今年的火星高度角真不错,我们转向它的时候已经至少有60度了,这还没升到最高。前面的两个多小时用来拍照。后面到了大概11点半才开始正经目视。
由于不确定哪种目镜组合比较合适,就试了好几种,单目双目都试了,结果发现双目pl20加ES2X的效果最好。这个组合是391倍。同时还试用了ADC。但是我发现ADC虽然能把火星边缘的色差消得干干净净,但是对于表面地形反差的提高帮助非常有限,甚至还略有降低。所以后来的目视都没有上ADC。我猜测,ADC对于低角度的高反差目标比如土星会有比较好的效果,而火星的高角度低反差使得ADC的特长无法发挥,还引入了两块棱镜四个光学面的反射和误差。 在391倍下,火星还是有点亮,之前用7mm左右亮度比较合适,但是视宁度不支持。巧的是,后来起云了,是透光的薄云,可以让我对比不同亮度下火星表面的反差差异。在无云的时候,火星非常耀眼,需要待眼睛适应后方可辨认表面细节。而在有云时火星亮度适中,辨认细节更容易一点。个人感觉有云的时候对比度稍高,但都不是很锐利的高对比度图像。这也是我非常头疼的——如何提高观测火星表面时的对比度。有这方面经验的同好希望能给予指导。
当晚用大约20分钟快速手绘了看到的火星,可见的细节不少,但是大部分需要很集中精神辨认。现与同好分享:
当晚快速手绘图
根据快速手绘重新绘制的精细版
当晚南极极冠不用说,非常明显,而且我注意到极冠是椭圆的而非一边一半,说明极冠完全在朝向地球的这一边。火星中部有一条蛇形暗带自西向东穿过,是当晚火星表面对比度最高的一个地形,可以看到蛇头后方的明显凹槽,像一个钩子。顺着蛇身往下,尾部弓成弧形(1)。蛇身后部有一柱状部分,也很明显,比1处稍浅(2)。柱状部分的上下之间呈钝角。柱与火星边缘之间有一白色区域,面积小而亮,反照率很高,但由于小而不太明显。这个目标很神奇,我不知道是什么,可能是火星表面的一块云(3)。顺着柱形区往南,颜色渐渐变浅。但4位置可以看到很明显的、弧形的明暗交接线。线的右边是一块大面积浅色区域,里面有个圆形的稍微深色的斑块,较难辨认(5)。
暗斑5上方,自蛇尾处发出两条暗纹,上粗下细。粗纹从西向东慢慢与其他部分融合而不可见(7)。但粗纹的最东边向北有一个分支,呈S形(8),还比较明显,拐到蛇头前方。粗纹与蛇形纹之间明显更亮一些。粗纹南方的细纹比较短,颜色比粗纹还稍浅一点(6),也一样尾部与其他部分融合而不可见。
当晚除了3位置的奇怪亮斑,还有一个比较让我惊喜的,就是火星北极能够看到很细的一点细节(9),似乎是极冠,不能够确定性质但是能确定存在。除了这两处,火星边缘都围绕着大气的蓝色,与边缘减光混杂,并不是明晃晃的蓝色(10)。
在观察的过程中,可以辨认出火星的自转。最开始时2号柱形区域离火星边缘还有一段距离,在观测接近尾声的时候已经基本上靠在一起了。 当晚C14改正镜始终清澈如水,没有起雾,这让我们都很惊喜。但后面云越来越浓,只能收摊。躺在床上已是凌晨2点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