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伊斯兰世界的第一位女总理:贝-布托

[复制链接]
寻找拉玛 发表于 2007-12-29 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广西–贵港 电信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请勿使用gmail/outlook/aol/icloud邮箱注册)

×
贝·布托的政治遗言

        在南亚,家族政治不绝如缕,政治家族内的成员的非正常死亡也如影随形。1979年,巴基斯坦前总理阿里·布托被军人政权以绞刑处死,他是巴基斯坦首部体现了民主化、世俗化精神的宪法的倡立者。后来,授意判处布托先生死刑的齐亚·哈克将军不知为什么,座机在天上爆炸,死掉了。

      2007年12月27日,阿里·布托的女儿,巴基斯坦前总理贝·布托遭自杀式袭击而身亡。贝·布托的自传叫《命运的女儿》,她的遗体已启程返回她的家乡信德省,她的墓地将与她父亲的墓地为邻。

      1986年,贝·布托回国向军人统治者齐亚·哈克发起挑战时曾说:“有人劝我退出政治舞台,说我可能重演我父亲和我弟弟的悲剧。还有人说,巴基斯坦的政治舞台不是为女人准备的。我的回答是,我愿意走艰险之路,并准备跳进死亡之谷。”2007年10月,贝·布托不顾死亡警告再度自国外流亡地返国,领导人民党参与2008年1月的大选。在回国后的第71天,有“铁蝴蝶”之名的她,飞进了黑暗的死亡之谷。

      阿里·布托所倡立的1973年宪法规定了定期普选、总统与总理间的权力制衡、议会与行政机构间的权力制衡,并且禁止歧视妇女和少数教派,禁止种族歧视,这些规定对于一个还残留着许多前现代因素的穆斯林国家来说,是难能可贵的。穆沙拉夫在执政之初和最近,曾两度以“非常时期”的临时宪法取代1973年宪法,但2007年12月15日,穆沙拉夫被迫再度恢复行使1973年宪法。贝·布托是在她父亲倡立的1973年宪法体制下为参与议会选举而死于竞选现场的,这或许是她的灵魂可以感到些许欣慰的地方吧。

       父女两代人,为政治生,为政治死。父亲曾在伯克利、牛津求学;女儿曾在哈佛、牛津求学,还曾经是牛津大学辩论社的领导人。父女俩热切希望把西方现代文明(包括民主社会主义理念)引入巴基斯坦,他们先后担任领导人的巴基斯坦人民党主张议会民主、自由平等、混合经济。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种可贵的理想主义热情,在充满惰性和压制的社会里,这是一种非常必要的力量,它不一定能使社会变得更好,但至少可以阻挡或延缓社会的向下沉沦。

      当然,巴基斯坦社会也保有它自己传统上的运行速度和运行方式。这个国家过于分裂和涣散,它与阿富汗接壤的山区因成为塔利班的新巢穴而有“塔利班斯坦”之名。在其国内许多地方,人民效忠于地方、教派、部族、家族,国家作为一个建制单位还显得脆弱、不太合格。穆沙拉夫作为军事强人所领导的政府在国家治理方面其实是一个弱政府,对于山地部族的割据行为无可奈何。就各大政治势力而言,他们更善于彼此恶斗而不是彼此合作,暴力是常见的发言方式。

     在上述情况下,贝·布托这样的具有自由主义倾向的文人政治家空有报国热情,但并不擅长“摆平”国家政治中坚硬、复杂的分裂、斗争现状(在国家太平时期他们或许可以做一个开明、亲民、维护法治的公共事务管理者),反而是穆沙拉夫这样具有军人背景的威权领袖可以临时(乃至在一个不短的时期内)充当一个控制者、救急者和“摆渡者”。

      不过,即便存在上述逻辑,但历史经验表明,威权统治未必是风险系数最小的统治,穆沙拉夫自1999年执政至今,他的执政地位一直受到质疑和挑战,他的生命也因他是美国的反恐盟友而长期受到威胁,他如果出事情,巴基斯坦政局就有可能是“硬着陆”而不是“软着陆”。美国由于在反恐战略中要倚重巴基斯坦,因此需要一个稳定、亲美、有较高民意支持度的巴基斯坦政府。穆沙拉夫虽然是很够交情的反恐盟友,但他的政治生命乃至自然生命都处于受威胁的境地,因此美国需要储备一两个可递补的人选来维持巴基斯坦对美友好关系的连续性,贝·布托便是这样的人选。此外,如果巴基斯坦能够尽快重返议会民主体制,那么最高领导人出事或有更替时,国家局势也不会大乱。

      因此,2007年10月贝·布托的回国参政具有了双重使命、双重价值:一方面,她是民意支持度下降的穆沙拉夫的一个替代人选、国家赖以团结的新纽带;另一方面,她率人民党参与即将举行的国会选举,有可能使巴基斯坦的议会民主制度得到修复,和平辩论的议会将重新成为国家政治的中心。贝·布托在国际上的声望虽不如缅甸的昂山素姬,但在巴基斯坦从军人统治体制转向议会民主体制的过渡时期,她被国际舆论寄予厚望。

      然而,在拉瓦尔品第发生的自杀式袭击给巴基斯坦的和解、安定之路蒙上了沉重的阴影。可以说,刺杀贝·布托的人,一定是不能从巴基斯坦的和解、安定之路中获利的人,而是试图从巴基斯坦的混乱、分裂中获利的人,他们出于其自私、残暴的个性杀害了贝·布托,就是希望把水搅浑,撕裂民意,刺激各政党之间的恶斗,使议会选举迟迟不能举行,使国家政治生活迟迟不能正常化,这样他们就可以趁火打劫、趁乱坐大。

    巴基斯坦是一个充满悲情的国家,贫弱、破碎,但它同时又是世界上惟一拥有核武器的穆斯林国家,如果它乱到极点,就不仅会伤己,也会伤人。而仇恨的渲染、仇恨的复制、仇恨的延续,只会制造出更大的悲情和裂痕。希望贝·布托遇刺不会激发出更多的仇恨,而是成为国家和解的起点。1986年贝·布托在父亲去世7年后冒险回国参政时曾说:“我回来不是为了复仇,我现在要结束复仇,我心里已经没有任何复仇的情绪,我要建设巴基斯坦。”这是她在1986年说的话,也可以当作她没有说出来的给她多灾多难的同胞的政治遗言。
 楼主| 寻找拉玛 发表于 2007-12-29 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贵港 电信
“铁蝴蝶”贝•布托

       曾两任巴总理的贝·布托,是伊斯兰国家中的第一位女总理,也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女总理。现年54岁的贝·布托出身政治世家,其父阿里·布托曾任巴总理。从小就聪慧过人的贝·布托极受父亲宠爱。在重男轻女严重的巴国,阿里·布托每次都是带着聪明美丽的女儿出席各种政治活动,将其作为继承人精心栽培。贝·布托也不负众望,16岁就考入哈佛大学学习,后又进入牛津大学深造。1976年,学成归国的贝·布托继承父志,进入政界。

    被称为“铁蝴蝶”的贝·布托,外表如蝴蝶般美丽,内心却比钢铁还坚强。回国后不久,其父遭政变被免去职务,并于2年后被处以绞刑。贝·布托受牵连遭软禁,但她的政治抱负没有丝毫动摇。恢复自由后,贝·布托参加选举,1988年,35岁的贝·布托成了巴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理,但在任不足2年,就被解除了职务。1993年,贝·布托再次当选总理,又因“严重腐败”被解职。

    两次当选总理,两次被罢免,期间9次被软禁或入狱。1999年,贝·布托被迫流亡海外。为了让贝·布托对政治“死心”,巴政府曾连下两道通缉令,通缉贝·布托夫妇。恶劣环境没能熄灭贝·布托内心对政治的渴望,在海外流亡至今的贝·布托,依然领导着巴国人民党,并积极与各种在野势力接触,为回国参选做准备。

    贝·布托在政治上的勇敢和顽强令人钦佩,在爱情上的执著更让人唏嘘。接受西方教育的贝·布托拥有纯伊斯兰式的婚姻。在父母安排下,同建筑业巨头扎尔达里相识5天后即订婚,两人在婚前从未单独相处过。但在婚后,贝·布托却深爱上了自己的丈夫,即使他给贝·布托带来了大麻烦。贝·布托的两次被罢免都与其夫有关。被戏称为“10%先生”的扎尔达里,在贝·布托任职期间,曾向公司收取10%回扣。

    下台后贝·布托流亡海外,其夫也被投入监狱。2004年,扎尔达里结束了8年牢狱生活,飞往伦敦同贝·布托团聚。虽然丈夫两次让她从权力巅峰跌落,但贝·布托对他还是一片痴心,并坚信其无辜。受国内极端主义困扰的穆沙拉夫,为了下个5年总统任期,主动向贝·布托抛出橄榄枝,同意其回国参加议会选举,并撤销腐败指控。只要穆沙拉夫同贝·布托谈妥条件.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寻找拉玛 发表于 2007-12-29 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贵港 电信
十万支持者哭送贝·布托

        贝娜齐尔·布托27日遇刺身亡后,巴另一主要反对党穆斯林联盟(谢里夫派)领导人、前总理纳瓦兹·谢里夫宣布,他的政党将抵制明年1月8日的议会选举。谢里夫还要求总统佩尔韦兹·穆沙拉夫“立即辞职”。巴各地相继出现混乱和暴力事件。巴内政部宣布已经处于最高警戒状态。贝娜齐尔·布托当地时间28日下午安葬于位于她的家乡巴南部信德省的家族墓地。贝·布托的丈夫和三个孩子以及数以十万计的支持者哭送贝·布托。

  ■局势

  谢里夫抵制选举

  贝·布托遇刺后,谢里夫立即宣布抵制议会选举,并把矛头对准穆沙拉夫总统。

  “只要佩尔韦兹·穆沙拉夫在,不可能举行公正、自由的选举。贝娜齐尔·布托遇害后,我宣布,巴基斯坦穆斯林联盟(谢里夫派)将抵制选举。”谢里夫在拉瓦尔品第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谢里夫呼吁其他党派加入抵制行列,同时要求穆沙拉夫辞职。

  谢里夫说,在三天的全国哀悼后,他将提出挑战穆沙拉夫的策略。他呼吁28日发动全国大罢工,以抗议贝·布托之死。

  贝·布托身亡后,谢里夫成为巴基斯坦最有影响力的世俗政党领导人,但他否认自己想从这起事件中获利。他称贝·布托是“我的姐妹”,发誓要替贝·布托报仇,并准备与人民党商量形势发展。

  巴各地暴力频发

  贝·布托的死讯传开后,巴基斯坦各地相继出现混乱,已有人员伤亡的报告。在贝·布托遇刺的拉瓦尔品第,一些人捣碎玻璃门窗,打砸汽车。

  在巴最大港口城市卡拉奇,抗议者在道路上焚烧轮胎,点燃路边汽车,还焚毁了一座加油站。当地商户纷纷关门歇业。当地警官法亚兹·莱赫利说,不明身份的枪手射伤了两名警察。

  卡拉奇以北190公里的登多阿拉赫亚尔镇上,抗议者与警方发生冲突,一人被射杀。在登多贾姆镇,抗议者迫使乘客离开一列列车,然后纵火焚车。

  此外,据巴基斯坦媒体报道,拉合尔、白沙瓦、木尔坦等许多地区发生暴力事件。贝·布托的支持者焚烧银行、国有百货商店和私人店铺。执政党的一些地方选举办公室也遭焚烧。

  总统穆沙拉夫呼吁民众保持冷静。巴南部信德省内政部长阿赫塔尔·扎明告诉美联社记者,必要情况下,当局将派遣部队阻止暴力蔓延。

  法新社说,拉合尔和信德省已各有两人死于暴力。拉合尔是贝·布托的出生地,而信德省是人民党的主要据点。美联社则报道说,各地已有9人死于暴力。

  ■调查

  安全部门受到质疑

  一名参加抢救贝·布托的医生称,她从贝·布托脖颈后部取出一颗子弹,这颗子弹损伤了她的脊髓,射进她的脑袋。脊髓受损是贝·布托死亡主因。另外,还有一颗子弹从她的后肩射入,从前胸射出。

  媒体普遍相信,疏于防范、保卫不力是导致贝·布托遇刺身亡的另一“凶手”。

  贝·布托10月18日曾经遭遇自杀式爆炸袭击,造成600多人伤亡。之后,她的人身安全仍未得到广泛重视和切实加强。英国《泰晤士报》说,就在那次袭击发生次日,安全防卫人员依然允许数以百计的媒体记者携带各种电子设备拥堵在贝·布托住地周围,没有展开爆炸物排查,防卫之松可见一斑。

  《泰晤士报》记者布朗温·马多克斯说:“工作人员对贝·布托安全保卫工作的随意姿态让刺杀得手变成一个单纯的时间问题。”

  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约瑟夫·拜登说:“这个秋天我曾两次对佩尔韦兹·穆沙拉夫总统说,请加强贝·布托和其他政治领导人的安全防卫。这次保卫失败将使巴政府和安全部门受到强烈质疑。”

  英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专家法尔扎纳·谢赫认为,贝·布托遇害后,人们自然会指责“政府存在渎职行为”,甚至怀疑“其中是否包含官方默许成分”。

  复原头颅寻找线索

  巴基斯坦执法部门28日积极寻找线索,以确认是谁杀害了贝·布托。

  拉瓦尔品第市警方负责人萨乌德·阿齐兹说,警方和其他执法部门的人员组成了联合调查小组,正在调查,但“现在说谁应对此事负责还为时过早”。警方已在爆炸现场找到了一个头颅,并已将它复原。警方准备给从爆炸现场找到的断指和头颅作脱氧核糖核酸(DNA)检测,以进行比对。

  内政部发言人贾韦德·切玛28日告诉法新社记者,现在看来“基地”组织好像参与了这起暗杀事件。“贝·布托在‘基地’组织的袭击名单上,”切玛说,“有‘基地’组织在这一悲剧性事件幕后的可能性。”

  由于有传言称“基地”组织已承认对这起暗杀事件负责,美国联邦调查局官员说,联邦调查局正在调查这种传言的真实性。

  ■链接

  巴政府暂无计划

  推迟议会选举

  据新华社电 巴基斯坦看守政府总理苏姆罗28日说,政府暂无推迟原定明年1月8日举行的议会选举的计划。

  苏姆罗当天在伊斯兰堡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巴政府就议会选举问题作出任何决定都会同巴所有政党进行磋商。

  巴国民议会和省议会选举定于明年1月8日举行。贝·布托遇刺身亡后,有传闻说政府可能推迟选举。

  ■葬礼

  丈夫孩子回国送行

  28日早间,贝·布托的遗体在伊斯兰堡装上一架C-130军用飞机,被运往苏库尔镇,随后乘车运抵家乡胡达巴赫什堡村。27日晚连夜赶回国的贝·布托的丈夫阿西夫·扎尔达里和三个孩子一路陪同贝·布托的遗体度过下葬前最后的时光。

  遗体放入胡达巴赫什堡村布托一家的住宅后,扎尔达里对门外聚集的民众说:“耐心些吧。让我们用勇气承担她的故去。”话音未落,不少支持者已掩面哭泣。

  28日下午,贝·布托的遗体盖着一面绿、红、黑三色人民党党旗,由一辆白色救护车运送,驶向墓地。从住宅到墓地行程约5公里,车辆行驶约两小时。一路都有大量悼念者向灵车涌来,他们哭泣,捶胸,发泄着难以压抑的情绪。

  一些由支持者在贝·布托10月刚回国时制作的标语牌仍竖立在通往墓地的路上。一个标语牌上写着,“贝娜齐尔,穷人的希望。”两个月前,这些标语牌迎接贝·布托回国,如今却要作永久送别。

  长眠布托家族墓地

  在墓地,数以十万计的贝·布托支持者早已等候着送去最后祝福。

  白色灵车驶近布托家族墓地后,在众多支持者夹道护送中缓慢驶入白色陵墓建筑。

  当贝·布托遗体被从救护车中抬出时,扎尔达里动情地请求聚集的民众允许遗体通过。陵墓建筑内,贝·布托在人们的祈祷中下葬。她的墓地紧挨父亲佐勒菲卡尔·阿里·布托之墓。

  她的丈夫扎尔达里和儿子比拉沃尔与众人一起把贝·布托的遗体落入墓穴中。此时,扎尔达里已泪流满面,比拉沃尔则似乎仍处在母亲突然遇刺的震惊中,贝·布托的两个女儿在一旁祈祷。

  “贝娜齐尔永生。”不少人高喊。其他人则已泣不成声。

  支持者作最后告别

  陵墓外的人们开始排队进入陵墓,希望与贝·布托作最后的告别,并在墓穴中撒入沙土。

  许多人痛哭,捶胸,高喊。“我失去了我的姐姐。”一名支持者哭着喊道。另一名支持者则昏倒在地。

  贝·布托的遇刺让一些支持者感到迷茫。32岁的纳扎卡特·苏姆罗说:“我不知道,这个国家今后还会发生什么事情。”

  另一些支持者则因遇刺事件而变得信念更加坚定。埃曼·阿里·沙阿说:“我们需要这个国家。贝·布托以保护这个国家为己任,我们应该完成她的遗志。”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寻找拉玛 发表于 2007-12-29 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贵港 电信
贝-布托生平大事记

  1979年4月4日 贝-布托的父亲、人民党创始人佐勒菲卡尔-阿里-布托被法院以谋杀政治对手为由判处死刑。1977年,时任巴总理的佐勒菲卡尔·阿里·布托在军事政变中被赶下台。

1986年4月10日 流亡在外的贝-布托从英国伦敦返回国内,领导人民党角逐议会选举。

1988年12月1日 时年35岁的贝-布托就任总理,成为巴基斯坦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理。她领导的人民党在当年11月的选举中获胜。

1990年8月6日 时任总统吴拉姆-伊沙克汗以腐败和解决民族冲突不力为由宣布解散贝-布托政府。

1993年10月19日 贝-布托再次宣誓就任巴总理。

1996年11月5日 时任总统法鲁克-艾哈迈德-汗-莱加里宣布解散贝-布托政府。

1999年4月14日 巴一家法院认定贝-布托腐败指控成立,但后来撤销了这一裁定。贝-布托开始流亡生涯。

2007年10月18日 贝-布托回国,结束了长达8年的流亡生涯。19日凌晨发生两起针对贝·布托的爆炸袭击.

11月12日,巴警方包围了贝·布托在旁遮普省首府拉合尔的临时住所,并下达了7日“拘留令”。她此前宣布将率领支持者举行从拉合尔到伊斯兰堡的大游行,当时巴基斯坦正处于紧急状态下。

11月26日,贝·布托递交了参加议会选举的提名书。

12月3日,贝·布托与巴前总理、“各党民主运动”领导人谢里夫举行会晤,并宣布将开列参加议会选举的条件。但双方有关议会选举条件的谈判陷入僵局。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寻找拉玛 发表于 2007-12-29 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贵港 电信
解读贝·布托:经历非凡的"东方之女"

巴基斯坦前总理贝·布托的经历,绝对不“平凡”:父亲惨死于绞刑架,两个弟弟死于谋杀,她与母亲都曾遭遇长时间的牢狱之灾,两度担任总理,又两次被解职,直至流亡他乡,有国难回……10月18日,贝·布托结束了8年的海外流亡生涯回到巴基斯坦,听到了数十万名支持者的欢呼声,也随之引起了爆炸声中上百人的惨死。贝·布托,这位从不向暴力和威胁低头的“东方之女”,将在巴基斯坦掀起怎样的波澜?

  1.不是被监禁就是浪迹天涯

  “我的生活和经历很简单,不是被监禁就是浪迹天涯,似乎一切都受到限制,尤其是不能自由地去拜访谁。如今我自由了,生活变得紧张而忙碌。

      “当我结束流亡生活归来时,竟受到了如此盛大的欢迎……这是人的海洋!没有人会组织这样一次盛会,事先安排的活动也不可能这么浩大。人们完全是自发地聚集在这里。人们完全是自发地聚集在这里。人群朝我涌来,像决了堤的潮水。在我还是个小姑娘的时候,我经常在夜里做噩梦,梦见自己沿着云梯战战兢兢地往上爬。面对这人潮,瞬间,我眼前又出现了梦中的那道云梯。

  “成千上万的人围在我四周,我不得不设法爬到一辆汽车的顶上。我的心在欢唱。我从来没有这样兴奋过!我时常想,我在继续父亲的事业,治理一个复杂的巴基斯坦国。为使这个国家没有贫困,没有歧视,我在奋斗!在穆斯林国家,我作为一名女政治家,是不容易的。我们的女性较之西方女性,成功的机会要少得多。但是从古到今,亚洲不乏杰出的女性。我不是个富有战斗精神的女权主义者,但我强烈反对降低女性地位,把女性视为二等公民的不人道的法律条文。”

  这是贝·布托撰写的一篇短文中的部分内容,其中既描写了她第一次结束流亡生活(1988年4月)归国时的盛况,也清晰地表明了她的志向:“继续父亲的事业,治理一个复杂的巴基斯坦国。”

  2.在黑暗的牢房中度过34个月

  贝·布托的家族世代生活在巴基斯坦的信德省。古老的布托部落是信德省最大的部族之一,拥有数十万名成员。贝·布托所属的布托家族,是布托部落著名首领萨尔塔尔·达都·汗的传人,也是信德省最大的地主之一。

  1953年6月21日,贝·布托出生在巴基斯坦南部港口城市卡拉奇。她是佐勒菲卡尔·阿里·布托夫妇的第一个孩子。重男轻女的观念在巴基斯坦根深蒂固,至今依然留有浓重的痕迹。然而,布托家却是例外,重视教育是其传统,贝·布托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老布托在出席政治活动时,经常带上这个聪明、美丽的女儿,对她进行特殊培养。贝·布托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16岁考入美国哈佛大学,后又进入英国牛津大学深造。1976年,学成归国的贝·布托继承父志,进入政界。

  然而,准备在外交部门一展身手的贝·布托,很快便遭遇了家族厄运。1977年7月5日,巴基斯坦军方发动政变,贝·布托的父亲——时年49岁的老布托领导的民选政府被推翻,他本人也被关进了监狱。1979年4月4日凌晨,齐亚·哈克将军领导的军政府,以“谋杀罪”将老布托秘密绞死在拉瓦尔品第中央监狱里。

  此后,布托家族这个活跃在巴基斯坦政治舞台、历史久远的名门望族,被从巅峰掀到了苦难的谷底。自此,贝·布托及母亲努斯拉特·布托夫人,经历了无数次被捕、拘留、监禁和软禁。其中有34个月,贝·布托都是在肮脏、黑暗的牢房中度过的,甚至险些被暗杀在手术台上。没过多久,她的两个兄弟死于非命。为保全家人的性命,贝·布托只好带着家人流亡海外。后来,她在名为《东方之女》的回忆录中这样写道:“我没选择这样的生活,是这样的生活选择了我。生在巴基斯坦,我的生活反映了这里的动乱、悲剧与胜利。”“这样的生活”,对于正处于花样年华的贝·布托来说,无疑过于残酷了。

  3.挺着大肚子登上冰川

  1988年8月17日,齐亚·哈克将军在一起空难中丧生。35岁的贝·布托闻讯,立即回到巴基斯坦,紧紧抓住这一机会,借助布托家族巨大的政治声望,赢得了巴基斯坦人民的信任,当选总理。她成了巴基斯坦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理,也成了伊斯兰世界的第一位女总理;她不但是巴基斯坦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理,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年轻的女总理。

  选战正酣时,贝·布托正身怀六甲。对手认为,一个孕妇不可能在选举中有所作为。但是,就在贝·布托的第一个孩子于当年9月18日呱呱坠地后不久,贝·布托就赢得选举,登上了总理的宝座。

  贝·布托的第二个孩子降生前,军方建议她到锡亚琴冰川上慰问官兵,以鼓舞士气。锡亚琴冰川海拔很高,空气稀薄,印巴两国曾于1987年在那里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在征询了医生的建议后,贝·布托带着氧气瓶上了冰川。站在冰雪之中、挺着大肚子的贝·布托,展现出罕见的勇气,鼓舞着冰川上的每一位官兵,也激励了巴基斯坦全体民众的斗志。

  对于解决国家面临的诸多其他难题,贝·布托也显得信心十足。上台后不久,她便就妥善处理久而未决的阿富汗问题,解决国内日益严重的种族、宗教矛盾和冲突,增强人民团结,恢复民主,提高教育和就业机会,提高女性的政治地位,尽快扭转巨大的预算赤字和外汇短缺,发展民族经济等一系列问题,发表了许多文章和讲话。

  巴基斯坦人民也希望贝·布托在这个政治舞台上,出色地扮演自己的角色。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寻找拉玛 发表于 2007-12-29 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贵港 电信
贝-布托自述死亡、监禁、流亡

巴基斯坦前总理、人民党领袖贝娜齐尔·布托27日遭袭身亡,享年54岁。

    1988年,贝·布托自传《命运之女》(又译《东方女儿》)出版。这本自传记述了贝·布托及其一家坎坷曲折的遭遇,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政治内幕,包括父亲之死、监禁生涯、流亡海外、回国等贝·布托人生各阶段的转折点。

    以下根据新华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贝·布托自传,摘编若干相关内容。

  父亲之死

    背景:1979年4月4日,贝·布托的父亲、人民党创始人佐勒菲卡尔·阿里·布托被法院以谋杀政治对手为由判处死刑。贝·布托时年26岁。

    “他们在1974年4月4日凌晨于拉瓦尔品第中央监狱将我父亲杀害。当时,我同我的母亲被监禁在不过数英里以外的空旷的西哈拉警察训练营地。我清楚地知道父亲死去的时间。尽管母亲事先给我安眠药吃,以便挨过这痛苦的一夜。可是,凌晨两点,我还是蓦地从床上坐了起来,直愣愣的:“不!”我喘不过气来,也不想喘气。“爸爸!”“爸爸!”我感到冷,尽管天气很热,还是止不住地打哆嗦。……我们已准备好黎明启程,陪送父亲的遗体到我们家的祖茔地。”

    监狱看守告知她父亲已死,贝·布托写道,“……我站在那里,心绪茫然,不相信也不愿相信父亲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第一位由人民直接选举的巴基斯坦总理佐勒菲卡尔·阿里·布托死了,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不,这是不可能的!”

    4月3日晚,贝·布托在狱中见了父亲最后一面。“你们母女俩都吃了许多的苦,”他继续说,“既然他们要在今夜杀死我,我想你们也应得到摆脱。如果你们希望得到思想上的平静,并且重新振兴你们的生活,你们一定要去欧洲。你们可以出国。”

    被监禁的年代

    背景:父亲死后,贝·布托先是被软禁在家中,后来被监禁在苏库尔监狱、卡拉奇中央监狱和一处临时监狱。前后长达4年多。

    “1979年底,父亲去世七个星期后,我和母亲从西哈拉获释。我们回到自己的家——卡拉奇克里夫顿70号。”

    “回到卡拉奇后,我每天早晨9时到夜里9时,逐个会见人民党领导人和支持者……夜里,我专心致志地思考着有关党的组织、政治、群众疾苦以及政治家们遭逮捕等问题,以便为母亲准备讲话稿。”

    (1979年10月16日,)“在枪口的威胁下,我和母亲被押到我的故乡拉卡纳的老家。我们在那里被监禁了6个月。”

    “苏联军队于1979年12月27日开进阿富汗。听到这个消息,母亲和我互相凝视许久,知道其政治含意颇为重大。两个超级大国现在就要在巴基斯坦的大门口开战。如果美国希望一个内部强大的国家能面对苏联的威胁,它应该立即使巴基斯坦恢复民主。如果它决定坐视阿富汗的形势发展,(齐亚·)哈克独裁统治将得到加强。”

    1981年3月2日,巴基斯坦国际航空公司一架飞机被劫持,据报道,劫机者要求释放政治犯。3月13日,贝·布托被当局关押到苏库尔中央监狱。同年8月15日,贝·布托被转移到卡拉奇中央监狱。1981年12月至1984年1月,贝·布托被软禁在临时监狱。


    流亡海外

    背景:1984年1月10日,贝·布托获释后被押送上瑞士航空公司航班,开始两年多的流亡生活。

    “我获释的消息在巴基斯坦国外流亡者的社团中传了开来。这些社团,分散在欧洲各地。当天下午飞抵伦敦的时候,大群巴基斯坦人聚集在希思罗机场迎接我。听到响彻云天的政治口号声,我感到仿佛又回到了卡拉奇……伦敦是流亡国外的人民党党员的政治活动中心,也是政变后逃出巴基斯坦的许多人民党领导人的大本营。”

    海外流亡期间,贝·布托发誓“向独裁者进攻”。

    回国参选

    背景:1986年4月10日,流亡在外的贝·布托从伦敦返回国内,领导人民党角逐议会选举。

    “(4月10日)早晨,即将7点钟。机舱里的喇叭传来机长的声音:我们开始在拉合尔下降。”

    “机长说,我们欢迎贝娜齐尔·布托小姐回到巴基斯坦。一位空中小姐走到我的座位旁,对我说,机长刚从地面得到消息,有100万人在等待着你。”

    “100万人!我从机窗往外看,只看到旁遮普生气盎然的绿色田野。“请到驾驶舱,你自己去看吧,”空中小姐说。我从飞机前头往外望,除了正在急速接近的跑道外,什么也看不见。接着,我看到跑道尽头和机场楼顶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小黑点。”

    “家,我回到家了……我飞来拉合尔许多次,我在这里度过许多幸福的时日。但是,也正是在这个城市,父亲被判死刑。现在,我回来向杀死他的凶手挑战。”

    “虽然我在车上完全暴露在外界,但并无危险感。因为,只有那些不怕人们把他粉身碎骨的人,才敢伤害我。”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5-5-6 16:11 , Processed in 0.055071 second(s), 4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