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弗兰克林的风筝引电实验是真还是假?

[复制链接]
雪山飞鱼 发表于 2008-8-28 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朝阳区 中国数码港科技有限公司BGP节点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请勿使用gmail/outlook/aol/icloud邮箱注册)

×
请有放风筝经验的网友仔细思考一下,弗兰克林的风筝引电实验是否可行?以我对低空气象以及风筝的知识,认为弗兰克林的风筝引电很难实现,会不会是科技史上的周老虎?


我猜测弗兰克林的风筝引电为假:
1 在雷雨条件的或雷雨之前,低空强烈的对流和乱流无法向风筝提供有效的升力。
2 假使他有足够的经验,在强烈的气流中把风筝放起来了,以他个人的体重体力能否拉动这个风筝?或者风筝有这样的强度?
3 这个风筝的引线是金属? 太重了吧,如果不是金属线,等雨水把线湿了导电,更不可能,风筝在雨中是无法停留的,因为大雨代表了强烈的下降气流。
4 这个看似简单的试验,没有人重复过?如果谁有这样的风筝,害怕雷电危险,我愿意替他放,但别抱希望,因为根本就放不起来。
5 如果把风筝换成氢气球或氦气球更靠谱些。现代科学家知道用风筝不可行,所以用火箭引雷电。
poweru235 发表于 2008-8-28 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联通
真的 他风筝底下貌似有个莱顿瓶

现在引闪电一般都使用火箭带着金属丝上去

[ 本帖最后由 poweru235 于 2008-8-28 23:56 编辑 ]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caoking988vip 发表于 2008-8-29 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联通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摩羯Capricom 发表于 2008-8-29 0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甘肃–兰州 电信
设想一下,如果他是在山上放风筝,而雷电又比较低的话,这样或许会感受到电流~(我是在百度搜索的富兰克林的生平故事,引“此时,刚好一道闪电从风筝上掠过,富兰克林用手靠近风筝上的铁丝,立即掠过一种恐怖的麻木感。”)请注意,是用手靠近!而不是接触~这样这个实验还是有成功的可能性!
引用http://baike.baidu.com/view/8985.htm

因为曾经听朋友说,有的地方雷电相对很低,比如地势较高的丘陵等~
这个仅仅是研究了一下,供大家参考,如有误,请大家不吝赐教~呵呵!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幽哎浮欧 发表于 2008-8-29 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达州 电信/明兴网吧
反正我是不敢试.....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benlinliu 发表于 2008-8-29 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常州 电信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benlinliu 发表于 2008-8-29 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常州 电信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雪山飞鱼 发表于 2008-8-30 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朝阳区 中国数码港科技有限公司BGP节点
原帖由 摩羯Capricom 于 2008-8-29 01:13 发表
设想一下,如果他是在山上放风筝,而雷电又比较低的话,这样或许会感受到电流~(我是在百度搜索的富兰克林的生平故事,引“此时,刚好一道闪电从风筝上掠过,富兰克林用手靠近风筝上的铁丝,立即掠过一种恐怖的麻木感。”)请注意,是用 ...

如果原文如此,那就更成问题了。试想,富兰克林要是有恐怖的麻木感,说明已经他已经过电了,闪电既然能从空气中闪过,而富兰克林已经过电了,那整个闪电的电路都将这样下来啊,富兰克林应该没有机会讲这个故事了,很有可能弗兰克林感觉到雷电前的静电了,使他心生恐怖而误以为是引闪电下来了。
如果仅仅感觉静电的话,与风筝的故事没有多大关系,不少人在雷雨前都有这样的经验。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雪山飞鱼 发表于 2008-8-30 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朝阳区 中国数码港科技有限公司BGP节点
这段公案与避雷针的发明有很大关系,所以从网上找到了一段关于避雷针发明文章,而我们原来一直认为避雷针是在弗兰克林的风筝实验之后的产物。

谁发明了避雷针?
避雷针是一种防止直接雷击的装置。它的作用是将高空的雷电引向自身,使之泻入大地,从而保护建筑物。近200年来,避雷针已在全世界广泛应用。是谁在哪一年发明避雷针的呢?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是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1706~1790年),但许多文献资料中却未指明他是如何发明的,即使提到,也众说不一。不仅如此,有些科技史,物理学书籍则记载着富兰克林是最早提出设计建议或设想者。发明和首次应用者是捷克牧师、博物学家迪维什(1696~1763年)。例如,日本汤浅光朝编的《科学文化史年表》内记载着避雷针是富兰克林于1750年发明的。而日本伊俊太郎等编撰的《科学技术史词典》中的“避雷针”词条,却说富兰克林于1750年提出设计避雷针,写信告之英国友人。1752年法国科学院达利巴德(1703~1779年)制成、安装了避雷针,并引雷成功。同年,富兰克林在费城安装了避雷针。美国科学史学家卡里约(1859~1930年)所著《物理学史》对上述词典的达利巴德制成避雷针并引雷之说作了较详尽的描述,从中可知达利巴德并非制成、安装避雷针,仅是在1759年5月10日,在靠近巴黎的马利进行过如下高空引雷实验:用1根高40英尺、底部绝缘的铁竿竖立在小桌上,当出现雷云时,经过训练的信鸽嘴含黄铜丝飞近铁竿,随后出现了电火花并发生“噼啪”声。达利巴德说:富兰克林的设想已不是猜测,它在这里已变成事实。一个星期后,在巴黎的德洛尔以99英尺的铁竿重复了这样的实验。可是富兰克林认为达利巴德和德洛尔在巴黎的引雷实验,铁竿并未伸入云层,不相信铁竿是由于高空闪电而带电,因而他在费城郊区冒着生命危险做了闻名世界的风筝实验,才证实了与地电一样,雷电确是一种电现象。至于《科学技术史》中提到富兰克林于1752年在费城安装避雷针之说,似不可信。荷兰两位科学史教授费伯斯(1900~?)和狄克斯特霍伊斯(1892~?)合著的《科学技术史》一收中指出:富兰克林发明的避雷针于1752年首次由达利巴德在法国马利镇进行表演,富兰克林本人在1752年7月又做了风筝实验表演。这意味着富兰克林在1752年前就已发明了避雷针。显而易见,书中是指富兰克林于1750年提出采用避雷针防止直接雷击的设想或建议而已,却被误认为发明了。美国卡约里在《物理学史词典》中还提到富兰克林采用避雷针保护建筑物的建议,在1754年被捷克普林迪茨地方的牧师迪维什第一项实现。富兰克林于1760年在费城一座大楼上竖立起一根避雷针,沃德森于1762年在英国安装了第一根避雷针。《中国大百科全书》物理卷上却记载富兰克林于1750年提出用避雷针防雷的建议,1752年首先在法国马利大学得到应用。查阅一些其他物理学史等著作,大多提到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是在他进行著名的风筝实验的次年,即1753年。1954年,捷克斯洛伐克发行了一套纪念邮票,纪念迪维什发明避雷针200周年。这套邮票共2枚,面值分别为30赫勒和75赫勒。图案都以迪维什的半身像为主图,背景就是他发明的避雷针,其结构设计成树枝状,通过铁链和大地相连接。这套邮票发行表明,迪维什发明了避雷针。综上所述,有关文献资料对避雷针的发明者和发明年份之说大相径庭。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的时间,有1750,1752,1753年等不同记载,其中有的很明显把设计或建议和发明等同起来,混淆不清。最为可信的史实应该是:富兰克林最早提出(1750年)提出避雷针的设想(建议),并于风筝实验后的次年(1753年)发明避雷针;捷克迪维什于1754年发明避雷针并安装使用。其实,据《淮南子》记载。我国早在三国和南北朝(公元3~6世纪)时代的建筑物就已有“避雷室”的设置。唐代(618~907年)一些建筑物上设置的动物状瓦饰,也是兼作避雷之用的。古塔上的尖端往往涂上一层金属膜,那直达地下的塔心桩是采用容易导电的材料,塔心桩下端又有贮藏金属的“龙窟”,这就构成为避雷装置。宋代(960~1297年)及以后建成的高大殿宇,常有“雷公柱”等设施,起到了避雷作用。清代康熙年间,法国传教士、旅行家戴马甘兰曾到我国游历。回国后,于1688年(清康熙27年)撰写出版了一本游记《中国新事》其中记载着:“当时中国屋宇的屋脊两头都有一个扬起的龙头,龙口吐出曲折的金属舌头,伸向天空,舌根连着一根根细的铁丝,直通地下。这种奇妙的装置,在发生雷电时候,就大显神通。若雷电出中了屋宇,电流就会从龙舌沿铁丝下行地底,起不了丝毫破坏作用。”由此可见,这与近现代的避雷针又何其相似!细加推究,不言而喻,发明避雷针的应该是中国古代的劳动人民。

引自:http://cache.baidu.com/c?m=9f65cb4a8c8507ed4fece763105392230e54f7376f8b854b288f8448e4350a5c1736a2a67179514683953d7001d81a1da8e73706675e73f7cdb3fe5ddccd912d3888234f060b873712d118a9df037881769f4d99ac0e91cbe74391b9a4d6c85523dd25026df7809c5b7003ba68e76537f4a7e95f655a07c9ed2714fe4e032c&p=882a924091904eab44aac02f4c4d&user=baidu

[ 本帖最后由 雪山飞鱼 于 2008-8-30 19:02 编辑 ]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雪山飞鱼 发表于 2008-8-30 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朝阳区 中国数码港科技有限公司BGP节点
如果在弗兰克林之前就有避雷针的话,那所谓的风筝实验不用做了,以弗兰克林对电的理论知识直接就可以编这个风筝故事出来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雪山飞鱼 发表于 2008-8-30 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朝阳区 中国数码港科技有限公司BGP节点
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资本主义精神最完美的代表,十八世纪美国最伟大的科学家,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一生最真实的写照是他自己所说过的一句话“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 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科学家和发明家和音乐家。为了对电进行探索曾经作过著名的“风筝实验”,在电学上成就显著,为了深入探讨电运动的规律,创造的许多专用名词如正电、负电、导电体、电池、充电、放电等成为世界通用的词汇。他借用了数学上正负的概念,第一个科学地用正电、负电概念表示电荷性质。并提出了电荷不能创生、也不能消灭的思想,后人在此基础上发现了电荷守恒定律。他最先提出了避雷针的设想,由此而制造的避雷针,避免了雷击灾难,破除了迷信。他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老战士。他参加起草了《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积极主张废除奴隶制度,深受美国人民的崇敬。他是美国第一位驻外大使(法国),所以在世界上也享有较高的声誉。

1706年1月17日,本杰明.富兰克林出生在北美洲的波士顿。他的父亲原是英国漆匠,当时以制造蜡烛和肥皂为业,生有十个孩子,富兰克林排行第八。富兰克林八岁入学读书,虽然学习成绩优异,但由于他家中孩子太多,父亲的收入无法负担他读书的费用。所以,他到十岁时就离开了学校,回家帮父亲做蜡烛。富兰克林一生只在学校读了这两年书。十二岁时,他到哥哥詹姆士经营的小印刷所当学徒,自此他当了近十年的印刷工人,但他的学习从未间断过,他从伙食费中省下钱来买书。同时,利用工作之便,他结识了几家书店的学徒,将书店的书在晚间偷偷地借来,通宵达旦地阅读,第二天清晨便归还。他阅读的范围很广,从自然科学、技术方面的通俗读物到著名科学家的论文以及名作家的作品。

就是在当学徒的这段时期里,富兰克林把在学校曾两度考试不及格的算术学了一遍,又读了赛勒和舍尔梅的关于航海的书,从这些航海的书里,他接触到了几何学知识。他还读了洛克的《人类的悟性》和波尔洛亚尔派的作者们写的《思维的艺术》。富兰克林的学习日渐深入。

1723年富兰克林离开了波士顿,到费城的基未尔印刷所和英国伦敦的帕尔未和瓦茨印刷厂当工人。1726年秋,富兰克林回到费城,这时他已掌握了精湛的印刷技术,开始独立经营印刷所,印刷和发行《宾夕尼亚报》,并出版了《可怜的理查历书》,当时被译成十二种文字,销行于欧美各国。1727年秋,在费城他和几个青年创办了“共读社”,组织了小型图书馆,帮助工人、手工业者和小职员进行自学。每星期五晚上,论讨有关哲学、政治和自然科学等问题。这时富兰克林还不到三十岁,通过刻苦自修,已经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学者和启蒙思想家,在北美的声誉日益提高。在富兰克林的领导下,“共读社”几乎存在了四十年之久,后来发展为美国哲学会,成为美国科学思想的中心。

1736年,富兰克林当选为宾夕尼亚州议会秘书。1737年,任费城副邮务长。虽然工作越来越繁重,可是富兰克林每天仍然坚持学习。为了进一步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他孜孜不倦地学习外国语,先后掌握了法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及拉丁文。他广泛地接受了世界科学文化的先进成果。为自己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富兰克不仅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他一生用了不少时间去从事社会活动。富兰克林特别重视教育,他兴办图书馆、组织和创立多个协会都是为了提高各阶层人的文化素质。

1752年7月,他做了一个吸引雷电的风筝实验,轰动了全世界。从前人们一直认为,天空中出现电闪雷鸣,这是大自然在显示神威。而富兰克林的实验结果表明,这是大自然的一种放电现象。

正当他在科学研究上不断取得新成果的时候,由于英国殖民者的残暴统治,北美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他毅然放下了实验仪器,积极地站在了斗争的最前列。从1757到1775年他几次作为北美殖民地代表到英国谈判。独立战争爆发后,他参加了第二届大陆会议和《独立宣言》的起草工作。1776年,已经七十高龄的富兰克林又远涉重洋出使法国,赢得了法国和欧洲人民对北美独立战争的支援。1787年,他积极参加了制定美国宪法的工作,并组织了反对奴役黑人的运动。

富兰克林度过的最后一个冬天是在亲人环护中度过的。1790年4月17日,夜里11点,富兰克林溘然逝去。那时,他的孙子谭波尔和本杰明正陪在他的身边。4月21日,费城人民为他举行了葬礼,两万人参加了出殡队伍,为富兰克林的逝世服丧一个月以示哀悼。本杰明.富兰克林就这样走完了他人生路上的84度春秋,静静地躺在教堂院子里的墓穴中,他的墓碑上只刻着:“印刷工富兰克林”。


热心公益的出版商
[编辑本段]
  1706年1月17日,本杰明·富兰克林出生在波士顿。他是家里的第七个孩子。23年前他的父亲乔赛亚·富兰克林从英国中部地区迁到马萨诸塞,成为一名印染匠和肥皂、腊烛制造商。年轻的富兰克林喜爱读书,乔赛亚一直希望儿子能成为牧师。但是窘迫的家境使富兰克林无法继续接受教育,12岁时他开始跟随父亲学习制造蜡烛,然后又跟随哥哥詹姆斯学习印刷。印刷业令富兰克林接触到了许多新书和新作家。
  不久,詹姆斯开始出版《新英格兰周报》,这引发了富兰克林对新闻的浓厚兴趣。他经常在晚上把自己用化名写成的短文塞进印刷所的门缝里,当听到专业人士对那些文章的赞赏后,他总是独自窃喜。他曾写过一篇主祷文,自以为无论从文体,还是从神学理论角度来看,都超过了《圣经》中的主祷文;他重写了公祷文,并且出版了几册;他还编撰了一则有关受宗教迫害的寓言,并告诉朋友们那是《圣经》中他们从来没有读到过的一个章节。富兰克林在16岁时通过模仿英国文学期刊《旁观者》上的短文,形成了自己的散文风格,并用一个颇具讽刺意味的笔名“寂寞的行善者”发表了14篇文章。读者们一直以为作者是位具有道德感的寡妇,55年后富兰克林在自传中首次披露了这段写作经历。
  1723年10月,作为学徒的富兰克林由于不满哥哥的严格管理,逃离了波士顿。在纽约短暂停留后,17岁的富兰克林来到了费城。不久,他当上了印刷工助理,然后给父母写了封信,说明自己的情况和离家出走的原因。结果这封信出人意料地被宾夕法尼亚总督基思爵士看到了。基思对这封信的文体非常赞赏,并亲自打电话给在塞缪尔·凯姆尔印刷所打工的富兰克林,建议他开创自己的印刷业。然而,基思爵士是个很难守信的人。当富兰克林专程前往伦敦购置印刷字模、联系业务时,才发现总督并没有向他提供曾经许诺过的信用状和介绍信。此时进退两难的富兰克林不得不选择留在英国,在接下来的两年里他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在生活上极其节俭,在工作中勤勉上进,同时还兼职游泳教练以增加收入。
  20岁时,富兰克林返回费城。在船上,他写下了自己的人生计划,决定以“节俭、诚实、勤奋和得体”作为人生的信条。两年后,富兰克林和另一名学徒一起开始创办自己的印刷所,出版费城第一份报纸《宾夕法尼亚报》,大获成功。随后印刷所的业务源源不断。在他们的出版物中包括美国第一本医学专著和第一部小说。同时他们还负责印刷当地的纸币。在克服了重重困难之后,富兰克林终于成了真正的企业家。
  这时,富兰克林又开始向德博拉·里德展开了追求。早在他去英国前就追求过德博拉,可遭到拒绝。他离开后,德博拉嫁给了别人后来被遗弃。这次德博拉接受了富兰克林。1730年9月1日,他们正式举行了婚礼,住到了位于市场街的印刷所楼上。与他们同住的还有富兰克林的私生子威廉。富兰克林曾经因为他所谓的“很难抑制的那种青年情欲”经常去找“下流女人”,威廉就是这样的成果。婚后德博拉生了两个孩子,其中女儿萨拉成为他们一生的欢乐,而在6岁时夭折的弗朗西斯则为这对夫妇带去了永远的伤痛。
  富兰克林与费城同步发展着。当费城发展成为美国最重要的城市时,富兰克林在文学和出版业方面也获得了巨大成功。他发表了《穷理查年鉴》,与18世纪的其他历书一样,这本书中包含了日历表、阴历图、节假日、集市日,还有家用食谱、天气预测、生活格言等等,与众不同的是富兰克林在书中的精彩补白部分。多年来富兰克林一直在年鉴的每一页空白处记录下自己创作的成语、插图和寓言,这些浅显、朴实的人生智慧使他战胜了所有的竞争对手,《穷理查年鉴》成为13个殖民地区的畅销书。对许多读者来说,除了《圣经》他们只看富兰克林的年鉴,因为“穷理查”教导人们勤奋工作、诚实守信,同时对事物持有健康的怀疑态度。当时美国人正在摆脱过去的清规戒律,“穷理查”代表了他们的精神特质,宣告了美国人共同的价值观。
  富兰克林创建了“皮围裙俱乐部”。年轻人经常在这里交流各自的读书乐趣、畅谈理想和个人发展。此外,俱乐部成员也为城市发展出谋划策。富兰克林要求组建消防队,并且建议设立付酬的城市看守员,日后这一建议带来了费城的第一批警察。通过努力,他还为费城建造了第一所医院以及后来发展为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费城学院。
  富兰克林的知名度与他的生意一起获得了大众的认可,不久他在东部沿海地区的各个城市都设立了出版分店,从中获取大量的利润。他目光敏锐,善于捕捉商机,垄断了费城印刷纸张的市场,进而控制价格。他还利用邮政局长的职位,来提高自己刊物的发行量,赚取更多的利润。富兰克林的主要收入当然源自他的出版公司。同时,他和许多朋友都建立了合作关系,向他们在各个地区的出版公司提供资金以分享利润。此外,他还通过销售纸张和油墨来增加收入。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雪山飞鱼 发表于 2008-8-30 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朝阳区 中国数码港科技有限公司BGP节点
请大家注意:在著名的风筝试验之前,是富兰克林已经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社会活动家。

在富兰克林很年轻的时候:
  “不久,詹姆斯开始出版《新英格兰周报》,这引发了富兰克林对新闻的浓厚兴趣。他经常在晚上把自己用化名写成的短文塞进印刷所的门缝里,当听到专业人士对那些文章的赞赏后,他总是独自窃喜。他曾写过一篇主祷文,自以为无论从文体,还是从神学理论角度来看,都超过了《圣经》中的主祷文;他重写了公祷文,并且出版了几册;他还编撰了一则有关受宗教迫害的寓言,并告诉朋友们那是《圣经》中他们从来没有读到过的一个章节。富兰克林在16岁时通过模仿英国文学期刊《旁观者》上的短文,形成了自己的散文风格,并用一个颇具讽刺意味的笔名“寂寞的行善者”发表了14篇文章。读者们一直以为作者是位具有道德感的寡妇,55年后富兰克林在自传中首次披露了这段写作经历。”

看到了吧,如果富兰克林愿意,他可以很熟练的操纵媒体,说这个著名的“风筝实验”。
我不否认富兰克林的伟大,但这个风筝实验,我不敢苟同。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东方红1号 发表于 2008-8-30 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联通

回复 1# 雪山飞鱼 的帖子

他要是真的放了风筝,早被雷劈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星空天使 发表于 2008-8-30 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 电信/IDC机房
各有各的看法啊~~~~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七月流火2 发表于 2008-8-30 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桂林 电信/师大公寓城网络会所
不要管真假,谢谢他老人家对电的贡献,好让我们在这里可以发表对他试验置疑的的看法。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benlinliu 发表于 2008-8-31 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常州 中移铁通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4-11-25 09:26 , Processed in 0.091404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