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奥数:奥数让孩子一次次 证明自己是傻瓜
本帖最后由 meteorobs 于 2009-4-29 17:02 编辑专家痛陈奥数三大罪状 各地纷纷叫停奥数班
2005年04月04日 09:08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当前,中小学“奥数班”过于火热,并且日趋功利化和低龄化,已对全面提升素质教育产生了不利影响。为此,北京、广东、河北、浙江、江苏等地纷纷出台有关规定或采取措施,禁止举办收费的“奥数班”和叫停奥赛。
叫停奥赛
各地纷纷出台规定和措施
北京市教委不久前要求全面叫停中小学各类收费辅导班。小学、初中不得开设“实验班”“特色班”“创新班”“奥数班”等各类性质的教学行政班。广东省教育厅2004年底就下发通知,强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入学和
转学一律不得对学生进行任何形式的考试、测试或变相考试、测试。最近,河北省也全面叫停义务教育阶段各类“奥赛”及知识类竞赛活动,暂停举办各类重点班、特长班和“奥赛班”等特殊配置的班级。浙江省即将出台的有关减轻学生负担的文件中也明确规定:停止举办小学奥林匹克数学竞赛。
针对社会上的各种奥数补习班,教育部门人士称,国家尚无禁止社会力量举办奥数班的相关规定,目前还不能做出不准举办奥数班、奥数学校的规定。今后,教育部门将进一步加强对社会奥数班的规范管理。
与以上各地的“严厉”规定相比,江苏省对待“奥数”的态度则要“温和”得多。江苏省教育厅规定:今年全省范围内未经批准,不得组织面向中小学生的竞赛活动。
功利目的 奥数成选择名校的“敲门砖”
华东师范大学基础研究所副所长杨小微坦言:奥数竞赛在本质上和物理、化学、计算机竞赛等各种竞赛并无二致,如果说奥数有问题,就在于它挂上了太多“功利”符号,成了家长学生择校的“敲门砖”。
奥数是怎样和升学择校挂钩的呢?杨小微说,自从小学升学考试取消后,许多中学入学不进行单独的入学考试,取而代之的是就近入学和“电脑派位”方式。不少初中名校在选拔新生时虽不考试,但为了招揽更多优质生源,就将奥数水平作为招生的重要标准,甚至有些学校在招生宣传中明称,学生的奥数成绩能获得竞赛名次,学生一分钱赞助也不用缴就能入校。杨小微说,在这样的升学政策导向下,一心想择校的家长就义无反顾地要把孩子往奥校塞。尤其是家境不好的学生,如果奥赛成绩优秀可以不用交赞助费直接进入重点中学实验班。
针对这种情况,全国各地不少教育主管部门纷纷反对名校以奥数水平为标准招生。而大多数名牌中学虽然明着不要求学生的奥数基础,但私下里却将其作为测试学生智力的重要指标,家长和学生在“隐性招生测试条件”的指引下,仍对奥数情有独钟。
上海大学社会系教授胡申生说,每年北大、清华都会让一些奥赛“金牌”学生免试入学;全国各地重点中学纷纷用奥赛成绩作为入学测试的标准之一。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家长、学生学习奥数的愿望。
教育专家
痛陈“奥数”班的三大“罪状”
日前,山西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卓玉历数了“奥数班”三大“罪状”。
“罪状”一:奥赛及奥数班的商业因素过于浓厚。目前社会上大量的奥数班及竞赛,多数是为谋取经济利益的商业行为,一搞竞赛就组织收费。很多学校老师就积极准备奥赛辅导,也赚这个钱。
“罪状”二:导致校长不正确的政绩观,扰乱数学等学科正常教学。很多校长把学生在奥林匹克竞赛获奖作为自己的政绩,一味向学生灌输数学、物理等个别学科的技巧性,对数学及其他学科的正常教学带来很大影响。
事实上,国外也有奥林匹克竞赛,但是有这方面特长和兴趣者,明天考试、今天报名就行。我们的学校却是从一年级开始,就安排了许多培训试验,搞各种竞赛。学生不是为了培养数学思维习惯,而完全为了竞标,为了取得竞赛成绩。
“罪状”三:强训练扼杀了孩子兴趣。许多学生靠奥赛获奖保送上了大学,却拒绝选择数学或物理学科,而选了其他专业。学生已经厌倦、恐惧数学,强训练就导致了这样的恶果。
利润惊人
仅北京每年就有2亿元的市场
不少省市虽然都发出了停办奥数竞赛的禁令。然而一些家长和孩子反映,奥数班仍在“改头换面”现身,部分学校暗地出租教室,一些社会办学机构置禁令不顾,继续办“班”。
这是一组与奥数相关的数据,“奥数旋风”的魔力可见一斑:北京市最知名的奥数杯赛之一———清华附中“同方杯”2004年底因报名人数太多,被迫取消;同样出名的北大附中“资源杯”,报名人数超过4000人,比上年多1000多人,“成达杯”也吸引将近2000人参加……
一位在北京市做了近十年的奥数教练坦言:“一个奥数,带出的是‘奥数经济’,它利润惊人,养活了不少人!”据了解,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有120万左右的学生,随着近几年奥数培训热的升温,仅以每年有50%的学生参加培训来算,培训费用平均300元,其催生出来的培育市场就接近2亿元的市场规模。另外由此衍生出来的奥数培训教材市场也是蔚为壮观。
更大误区
奥数班“登堂入室”进了幼儿园
不少家长和学生向记者反映,时下的奥数班已步入几大误区———
其一,造势奥数误导家长。近日某省奥赛委提醒人们,小学、初中根本就没有奥数的说法。现在小学生学的所谓奥数实际与奥赛内容大相径庭。
其二,教师入股合办培训机构。有些教师或学校,利用教学上的便利,推销教材,或将学校出租办班,或干脆自任老师,利益好处不言自明。
其三,更大的误区是,部分孩子被“逼上梁山”,且呈低龄化走势。有的学校组织的考试含奥数题目,大部分家长不吝奥数培训费,给孩子报班上课。如今,少数城市奥数班登堂入室进了幼儿园,大有“奥数从娃娃抓起”之势。
北京市东城区一位重点中学校长坦言,奥数培训不仅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加重了学生负担,且助长了少数教师不讲师道、惟利是图的恶习歪风。
“从一定意义上看,‘奥数旋风’刮走了孩子们的童真。这不能不说是中国传统教育的悲哀。”一位教育问题专家说。
教育部门停办奥数的出发点是好的;然而,只要高考指挥棒还在“挥舞”,“上好学校,找好工作,获高收入”这套中国大多数家庭信奉的教子“真理”,将使奥数难以回归其原本轨道,减轻中小学生负担也难以真正落到实处。 据新华社
□相关新闻
陈省身弟子丘成桐教授称:
“奥数”培养不出大数学家
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曾是一个不知令多少学生和家长兴奋不已的比赛。只要能在“奥数”全国比赛中取得名次,就可以免试进入北大、清华这样的一流学府深造。世界著名华人数学家丘成桐日前应清华大学邀请来京访问时表示,“奥数”培养不出大数学家,他不赞成中国以“奥数”的形式培养学生。
生于1949年的丘成桐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系,34岁时荣获被称为世界数学领域诺贝尔奖的菲尔兹奖,至今他仍是华人中唯一获得此奖者。
在美国任教多年的丘成桐说,美国也有一些学生参加“奥数”比赛,但他们都是利用业余时间去学的,通常是寒暑假的一两个月,平时还是正常上学。
丘成桐认为,中国培养数学人才的方法局限性很大,“奥数”更是如此,就像培养奥林匹克运动会的选手一样,只让他学习数学方面的知识,其他方面的知识很少学习。真正好的数学家对于数学以外的其他学科都有很全面的了解。
“知识面窄对于学生一生的成长和发展都不利,有的人因此毁了前途。”丘成桐说,他曾带过一名博士后,这个人12岁就考上大学,20岁就拿到博士学位,但不到2年后就发疯了,后来又想自杀。原因就是他没有一个朋友,从小就很少与人交往,十分孤独,知识面狭窄。这虽然是个例,但“奥数”只在一个科目上训练学生,大量培养远离群体的孩子,也是很可怕的。
作为一代数学大师陈省身的学生,丘成桐回忆起老师与“奥数”的一段往事。那时陈省身教授还在南开大学任教,有一些孩子手拿着“奥数”的题目来请教他,陈省身看了看说:“不会做。”
讲完这段小故事,丘成桐说,出“奥数”题目的很少是一流的数学家,而且这些题目出得很偏。对于学生来说,解决非一流数学家出的问题,没什么特别了不起的。更严重的是,学生们习惯于解决别人出的问题,而不是自己发现的问题,他们以后不会有很强的创新能力。
作为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丘成桐近年来带了许多从中国内地考去的学生,其中许多人就曾是“奥数”金牌得主。就是这些被中国教育界视为数学天才的学生,几乎没有一个合乎丘教授的要求,全部需经重新训练后才能开始数学研究。据新华社
□相关链接
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奥数)
“奥数”是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简称。1934年和1935年,前苏联开始在列宁格勒和莫斯科举办中学数学竞赛,并冠以数学奥林匹克的名称,1959年在布加勒斯特举办第一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
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作为一项国际性赛事,由国际数学教育专家命题,出题范围超出了所有国家的义务教育水平,难度大大超过大学入学考试。有关专家认为,只有5%的智力超常儿童适合学奥林匹克数学,而能一路过关斩将冲到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顶峰的人更是凤毛麟角。 据新华社 我顶 发现几个国际奥林匹克竞赛好象都起源于前苏联,国际天文奥林匹克竞赛的也是俄罗斯1996年先开始搞的。 这有可能有科学以外的意图,不好明说. 发现几个国际奥林匹克竞赛好象都起源于前苏联,国际天文奥林匹克竞赛的也是俄罗斯1996年先开始搞的。
希望天文奥林匹克竞赛不要发展到其他的奥林匹克竞赛目前的这个地步。。 是呀,小心被功利冲昏了头啊!拔苗助长有百害而无一利啊 发现几个国际奥林匹克竞赛好象都起源于前苏联,国际天文奥林匹克竞赛的也是俄罗斯1996年先开始搞的。
希望天文奥林匹克竞赛不要发展到其他的奥林匹克竞赛目前的这个地步。。天文爱好者少~应该不会吧~ :shock: 发现几个国际奥林匹克竞赛好象都起源于前苏联,国际天文奥林匹克竞赛的也是俄罗斯1996年先开始搞的。
希望天文奥林匹克竞赛不要发展到其他的奥林匹克竞赛目前的这个地步。。天文爱好者少~应该不会吧~ :shock:
但愿吧! 但愿.... 有的奥塞班还是不错的
小学雷人奥数题难翻理科博士 苦解半小时方获答
2009年02月16日 08:57:02 来源:四川在线专家:解题方法对孩子成长“一点用也没有”
家长:为了升学没有办法
今天,成都市的中小学生将告别寒假,迎来开学。不过,光华小学五年级的王灿(化名)在这个假期却很繁忙,因为她每周都要忙着去上两三次奥数课。前两天,王灿从奥数课上带回来一道题,半天做不出。王灿的妈妈找到西南交大的博士朋友帮忙,结果这道“雷人”的奥数题,让这位理科博士足足解了半小时。
家长:奥数题博士解了半小时
王灿的这道奥数题是这样的:某车站要检票前若干分钟就开始排队,每分钟来的旅客人数一样多。如果同时开放3个检票口,那么40分钟后检票口前队伍恰好消失;如果同时开放4个检票口,那么25分钟后队伍恰好消失。如果同时开放8个检票口,那么队伍多少分钟后恰好消失?
对于这道“雷人”的奥数题,王灿左思右想也做不出来,“我虽然读到小学五年级,但是学校里学的数学没有这么复杂。”王灿苦着脸说。王灿的妈妈李女士在另一个学校教小学,她试着解了一下题,然而教语文的她对奥数也显得力不从心。于是李女士想到她的一个朋友——西南交大的刘博士,“刘博士学的是理科,解这种题应该是‘小菜一碟’吧!”周六,刘博士应邀上门来玩,一看到这道题,他连称有点“雷人”。随后,精通函数、几何等数学各种方法的刘博士用二元一次方程解出了这道题,“答案是10,也就是队伍10分钟后消失。”李女士算了一下,连看题带争论,到最后演算成功,已有半个小时。
博士:解题方法初中才会学到
“作为小学奥数题,难度的确超过了他们的年龄阶段,超出了国家的义务教育水平。”刘博士说,其实要解这道题有路可循,只要王灿读到初中,问题就可迎刃而解,“因为在初中课程里,学生们就会学到方程式。”
然而王灿只读到小学五年级,对于这类超年龄阶段的题,奥数却自有其独特的方法来解。李女士翻了翻女儿的奥数教材,在第24讲里,这道题被称为“牛吃草”的问题。解题方法为“找出‘原有草’、‘新生草’及它们之间关系是解决‘牛吃草’问题的关键”。
“我仍然对这种解题方法似懂非懂。”看了半天,李女士不禁皱起眉头。“我是套用奥数教材上的方法解题的。”王灿说,至于解题原理,为什么要这么解,王灿摊开双手说:“仅有一丁点理解,反正就像‘脑筋急转弯’。”
老师:只适合少数有天赋的孩子
小学生寒假不辞辛苦地上奥数班,解各种复杂的奥数题,对以后学习有没有帮助呢?“这种奥数解题方法对大多数学生以后的成长没有一点用处,这只适合少数有数学天赋的孩子,可以训练这部分智力超常孩子的数学思维!”某重点中学的魏老师说,普通孩子学奥数,只能成为他们的负担,会影响其学习数学的兴趣。
“我也知道孩子寒假学奥数辛苦。”获知魏老师的意见后,李女士连称这也是自己的无奈之举:“因为要考个好点的中学,部分学校在挑选生源时,仍在偷偷参考奥数。你不学行吗?”
“现在孩子的作业负担主要有两种,一是学校的,一是来自家长的。”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教授曾表示,现在数量庞大的家长在送自己的孩子参加奥数培训,加重孩子学习负担,这是非常有害的,“那是一种畸形思维。我非常反感强迫孩子参加奥数培训。”
顾明远认为,20多年前教育部讨论在中小学生中设立奥数培训班时,只是想针对极少数有这方面天赋的学生,让他们参加国际大赛。“没有想到后来那些参加奥数得奖的同学,被大学破格录取了,这样奥数带上了功利性,很多学校把奥数作为招取生源的‘门槛’,家长要送孩子学奥数,而不少人把奥数看成赚钱的工具。” (来源:华西都市报 记者 余媛媛 摄影报道) 我倒没觉得多雷人。我文化不过小学3年纪。也就1分钟就有思路了。
如下:
3口40分钟共捡120口分钟的人。
4口25分钟拣100口分钟的人。
为什么多拣20口分钟?因为3口的多花了15分钟。
于是可知,每分钟能多来20/15口人。
可知,40分钟多来了多少人,从而用120口分钟一减,即可知,原有多少口分钟人。原有的人知道了,每分钟能多来多少人知道了,做这题还难吗? 得意的是,我今天88岁了,还能做得出这种题,虽然我以前从来没有见到过。 服了LS!::070821_15.jpg:: 得意的是,我今天88岁了,还能做得出这种题,虽然我以前从来没有见到过。
hjfgcx 发表于 2009-2-16 17:05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您老当益壮啊!!!
现在还经常外出观测吗? 得意的是,我今天88岁了,还能做得出这种题,虽然我以前从来没有见到过。
hjfgcx 发表于 2009-2-16 17:05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太厉害了 有时候这类题目有点脑筋急转弯的感觉 类似这种事在中国多得是,谁让咱们就是这种教育体制呢::070821_05.jpg:: 哎~~中国的教育太功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