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反射式天文望远镜的利弊
现在国内的器材可以说是百花齐放,高中低档让人眼花缭乱.想想当年,我们爱好者可选的器材屈指可数,高档的就是南京天仪的120马克苏托夫,80/100双筒折射,中档的就是南京晓庄的80折射,低档的是福建师大附中的60折射镜.高的上万,低的4-5百可是满足不了胃口.那时可是90年代初期,想想现在的发烧友有那么多选择,真是幸福.那时和王国胜先生学习磨牛顿镜,89年最大做过200mm的镜片.还有一块250mm pyrex玻璃尚未开工,留待将来有功夫再说吧,现在想想,还真值得怀念.好了,现在聊聊牛顿反射镜吧.
在经过多年自制反射镜后,始终觉得,没有灵活稳定的支架,望远镜的效率打了很大的折扣.曾经为买台带跟踪系统的镜子,亲自去南京找卢保罗先生和晓庄光仪那时我还是一个大学生,怀踹着朋友和我一起凑的多年积蓄4000块,无奈空手而回.在99年先后买了三台反射镜,114mm,152mm(短筒,152mm/f5的牛顿镜,这三台镜的生产厂家是一家著名的光学集团,当时能批量推出152mm的整机的也只此一家,生产的152mm牛顿镜是贴牌货,所以连说明书都是英文版的.114mm的反设镜是f8的,目镜为惠更斯式.初次观查金星盈亏,居然模糊还带重影.后来仔细检查发现是光轴偏移,主镜还好,主要是平面反射镜偏轴较大,经过校正后,确保光轴同心,再观察金星,边缘清晰,成象尖锐,球差不明显,星象放大过渡均匀,无明显同心衍射环.象质可算良好.由于焦比小,相对比较好校正光轴.
接下来的152mm短筒就要命一些了,在用星点测试后发现星象不圆,但目镜筒里藏了一个巴洛镜,要校正光轴,要把它卸下来,所以把整个调焦座拆下,再卸巴洛镜,用星点衍射环校正光轴,然后检测主副镜及镜筒同心再装回巴洛镜,
调好后,观察土星及猎户座星云,成象清晰,星云结构细致,象质极佳.但此镜配有6.8mm,25mm普罗斯尔目镜,所以只有60x和230x的放大率.由于焦比过大,230倍时看月象都不太清晰,更不谈行星的表面细节.所以此镜看星云和寻彗是很不错的.它的特点是巧妙的用巴洛镜在校正了主镜的球差后还延长了主镜一倍的焦距.但大焦比导致分辩率降低.所以严格的说,这款镜是折反镜,而非严格意义上的反射镜.所以买所谓短筒镜的朋友要注意这点.
接下来的就是152mm/f5的镜子了,也是我最满意的一台了,也是我花了很大功夫调整的一台镜子,先是原机观测,像质还好,然后用油标卡尺量三个副镜支杆,偏差1.5mm,卸下副镜及支杆,调主镜光心,顺便测了一下刀口,还是大厂家的加工精度高,刀口检验都不错,要知道,一般光学厂家是用衍射条纹法检测球面的,精度要明显比刀口法低,主镜筒通过测试发现底面居然和镜筒轴线不垂直,又要调主镜座.主镜表面除了铝膜外还真空镀了一层硬膜,所以这可以大大延长主镜的使用寿命,所以大家不用再担心反射镜反射膜的问题.剩下的就是安装副镜支杆和调副镜,直到机械和光轴同心,由于是球面镜,通过星点衍射环就可检验了.这台镜子花了我两周多的时间一点点的调校.达到了最佳像质.这台镜子的设计也有点意思,配有6.8mm,25mm plossl目镜和一个2x balow镜,而这个balow镜也是可以校正球差的消色差透镜,所以30x,112x时,球差不太明显,但60x,230x时像质却更优良.还有一个现象,由于主镜是普通玻璃,在有温差时,像质会有不同,最佳像质是秋季观测木星,230x看木星,条纹红斑细节清晰,非常漂亮.
后来陆续有一些同好到这个厂家的销售部买了这款镜子,但反映不太好,结果这个销售部的经理干脆把我的电话给他们,让他们和我联系调镜的问题.毕竟他们是做相机的,经理也不太懂望远镜.
到加拿大几年了,今年,我刚买了一款Meade Lxd75 152mm 牛顿-施密特镜, 副镜偏向主镜一方,花了两天,才刚调完,像质相当不错.
所以,当大家买了牛顿镜后,如果发觉象质不佳,先不要灰心,连Meade这样的大厂家出厂的镜子都有些偏轴,何况牛顿镜(球面)本身的缺陷就是离轴像质差.静下心来,好好调镜.相信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我用过很多种镜子,象南京天仪的200mm/f20的折射镜拍过两年的照片,像质没的说,就是目视观测太暗,高倍细节看不清.
所以我还是钟情于反射镜.用到极限放大率仍然亮度高,细节清晰但要花功夫去调整. lxd75 牛顿-施密特 用加币买镜子的心态不一样了。 呵呵,好文…… 不知晶华生产牛顿反射镜不???
剩下的就是安装副镜支杆和调副镜,直到机械和光轴同心,由于是球面镜,通过星点衍射环就可检验了.这台镜子花了我两周多的时间一点点的调校.达到了最佳像质.
调校都需要准备哪些工具??? :roll: 写得真好,增强了我使用牛反的信心......只是对调教光轴仍感头疼 调镜无须特别工具,一把螺丝刀就行,但要先校正机械中心,再调光轴,我发现很多出厂的牛顿镜平面镜都不在目镜调焦筒正中央,不是偏向主镜就是偏离主镜,这意味着,无论如何调主副镜的三个调节螺丝,光轴都不可能校准,所以要取下目镜,用肉眼观察目镜调焦筒,然后逐渐远离调焦筒,确保调焦筒底端,顶端,平面镜,及镜中的反射像的所有圆环呈同心圆.然后再用星点测衍射环,如果也是同心圆的话,那才大功告成.有时侯经常会出现,星点测试通过了,目测反射象又不是同心环或相反.我刚开始时调得焦头烂额,都想放弃了.所以调牛顿镜的过程是一个细心且极具耐心的过程,有时后天气不好,还会是一个较长的过程.由此,不难理解,厂家批量生产的调整精度会有多高呢?所以牛顿镜的关键在于能否调好光轴,而此过程决非易事,不过当你真正调好后,从目镜中欣赏到大自然的奇观并与家人和朋友分享时,你一定会有一种极度的满足感并对你作出的选择感到满意. 调光轴还是太麻烦了 刚刚国,对吧
现在国内光学事业发展很快 :D
不象以前了 为什么回复不了 楼主什么跟什么,麻烦多细心看一看相关资料。看这些文字,怀疑刀口仪也会用。 无法引用,只能手工引用了。引用8楼,副镜不在调焦筒中央,一样可以准直光轴,只是会减少平行主轴的光;如果是小焦比有偏移设计的抛镜,副镜就是不在调焦筒中央。 你说的是对的,平面镜的确不一定在调焦筒的中央,应当是反射象在中央,对小焦比,f8-f10,平面镜是基本在中央的,但对现在150f5 牛反,平面镜是不在中央的,椭圆形副镜长轴,远离主镜端刚好和目镜筒相切,目镜筒直径为52mm,而靠近主镜端,则超出目镜筒4mm,这不是偏移设计,就是传统设计.
下面我说说机械定心.114,150的镜子我一般是将光学部件尺寸量好,光学部件距离量好,然后,用autocad进行精确作图.画出光路图,从而得到各光学部件的精确机械位置,准确到0.5mm,然后安装,再进行调试, 另外楼上的朋友提到的,我想纠正一下,对于大焦比的牛反,副镜就是不在调焦筒中央,才能校正光轴,在中央反而无论如何校准不了,上文是谈牛反调光轴的重要性和对国产器材的质量的肯定,不涉及到具体操作.因为,如果写具体操作太长了,还涉及到很多细节.所以,文章中会有疏漏. 牛反能调好的话,效果不可限量! 还是引用回复不了,用手工引用。
引用17楼,
现在150f5牛反,平镜也不一定就不在中央,把平镜稍微做大一点,放在调焦筒中央,这样准直就方便多了。
还有,如果焦比的概念我记得没错,F5属于小焦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