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斯皮策”分别在24、8.0和3.6微米的波段上拍摄了旋涡星系M81(底图),中间为这三个波段的合成照片。左上角的可见光波段照片来自美国基特峰国家天文台。版权:NASA/JPL-Caltech/K. Gordon (University of Arizona) & S. Willner (Harvard-Smithsonian Center for Astrophysics), N.A. Sharp (NOAO/AURA/NSF)。
在可见光波段,很难在大距离上通过恒星计数来描绘银河系的旋臂以及其他的主要结构。银河系中绝大部分的恒星都位于一个平面(银盘)中,但是绝大多数的尘埃也是如此。那些距离地球超过3,000光年的恒星所发出的可见光因此就无法穿透由尘埃所组成的“幕墙”。而银河系中心到我们的距离则达到了27,000光年。幸运的是,绝大部分的红外辐射都可以穿透尘埃,使得“斯皮策”可以一览银盘无遗。
对银河系探测所取得的重要进展来自“斯皮策”的红外中银道面非常巡天(GLIMPSE)。GLIMPSE观测了位于银道面上、下130°长、1°宽的长条形天区,这一宽度差不多正好是4个满月摞起来的高度。
GLIMPSE带来的大量新数据强烈地支持了先前关于银河系是一个棒状星系的结论。银河系中的棒状结构是由沿椭圆而非圆轨道绕银心转动的恒星以及气体所组成的,长度约为28,000光年。
在GLIMPSE之前,观测发现银河系拥有4条主要的旋臂:矩尺臂、英仙臂、人马臂以及盾牌-半人马臂。由于旋臂的长度远大于宽度,因此当“斯皮策”沿着旋臂延伸方向观测的时候就能看到比横穿旋臂时多得多的恒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