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论宇宙中物质运动规律和空间性质

[复制链接]
siwenren1 发表于 2009-2-16 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珲春市 联通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请勿使用gmail/outlook/aol/icloud邮箱注册)

×
注:下面一段是我的姥爷写的一篇论文,希望大家可以点评一下。

宇宙中物质是如何进行运动的呢?我们根据宇宙大爆炸学说来进行推论。
假设宇宙发生了大爆炸,爆炸物质必以极高的速度向周围无边的空间扩散,这如同一束释放的烟花,然而不同的是,烟花在地心引力作用下,几十秒钟之内就纷纷落地。整个过程就结束了。而对于宇宙大爆炸来说,由于没有一个强大的外力来阻止其扩散,扩散运动不会很快停止,这是否意味物质将一直做匀速运动呢?不能,因为分开的物质间存在引力,对扩散运动形成阻力,所以向外扩散的物质是做减速运动的。随着扩散物质间距离不断加大,引力成等比级数下降,因而就确定了这是一个极其漫长的变化过程。
在宇宙的时间长河中,物质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些分散的相邻的物质聚合成了天体和星系。显然这些天体和星系聚合后的合成速度方向,仍朝向宇宙边缘。它们一面做旋转运动,一面又向着宇宙边缘移动。
科学家已观察到星系间的距离正在逐渐扩大,这就说明了各星系确实以不同方向在向宇宙边缘移动。科学家同时有观察到,离我们越远的星系,退行速度越大,这又证明了星系做的是减速运动。因为离我们越远的星系所观察到它们的速度离现在的时间越久远。现在的速度肯定要小的多。无论是推论还是观察结果,都表明星系是在做减速运动。当他们前进速度减少到零时,他们将在宇宙引力作用下开始反向运动。向原来大爆炸时所在之处——宇宙中心运动。由于和对面驰来的物质间距离不断缩小,引力急剧上升。这是一个引力成等比级数上升的加速运动。
有人可能怀疑这种反向的可能,因为星系庞大,宇宙中心无法容纳下他们。
从物理学方面来看,反向是必然的,因为各星系把所有的动能都转变成了势能。它们是在很高的势能面上一旦运动停止了,它们必然要返回势能为零之处|——宇宙中心。
从自然法则方面来分析,物质运动必遵循一定规律,不会进行无规律的运动。如果物质分而不合,它就是一个不可逆的变化。无法长久维持其运动。物质要保持其运动的连续性,必然要经历形态的变化,以适应运动过程的需要。树木通过小小的种子来延续自己的生命,水与蒸汽形态的互换,使江河长流不息。星系在返回前同样也需要发生一次形态的巨变,以满足返回的需要。现在各星系做的是引力成等比级数减小的减速运动,所以它们所具有的动能在几百亿年之后才能耗完。那时发光的星球已停止旋转并变成暗物质。物质的微观结构,也因条件变化而改变形态。物质的体积强烈收缩;质量高度集中;引力超强,这就为返回创造了充分必要的条件。当这样的物质返回到宇宙中心时,估计速度已接近光速了。当和迎面飞来的物质发生碰撞时,激烈程度可想而知。结果又产生了新的宇宙大爆炸。这种循环震荡运动,就是自然法则的体现。
宇宙边缘就是运动物质所能到达的最远之处,它是运动物质的最高等势面,任何物质都不具有超越它的动能。它的位置是宇宙引力控制的,宇宙引力是个变量。
我们来分析,宇宙引力是如何变化的。引起宇宙引力变化的原因有两点:第一是天体旋转运动引起的。我们把宇宙中物质化分为左右两份,再把每份等效为一个星体和它的一个卫星。可以看出,当左右两部份的卫星转到距离最近时,两组星球引力最大。距离最远时引力最小,引力在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变化。方向始终指向宇宙中心。由此判断,宇宙引力为单项脉动波。
任何一个非正弦波都可以分解为一个恒量与不同频率的正弦波之和。即宇宙引力中含有正弦波成分。第二,前面已提到,现在宇宙引力是递减的,星系在不断向前移动的同时,递减的引力使其前进能力不断加大。因而使做为最高等势面的宇宙边缘位置不断向前延伸,这就是所谓的宇宙在不断膨胀。当引力波中的正弦波正向峰值到达前后,短期内引力相对变大,造成星体前进速度骤减。前进能力下降,使宇宙边缘后退,这就是所谓的宇宙收缩。
根据本文的震荡论推断,物质永远是运动的。无所谓宇宙诞生前,诞生后。不存在物质处于静止阶段的宇宙诞生前,因而也就不存在诞生前时间是停止的说法,时间在不停的流逝,根本不会停止。从前,是理论研究上出现了错误才导致出现了时间可以停止的荒唐说法。
在揭秘宇宙的工作中,科学家们的研究成绩卓著,但我认为也出现了一些认识上的偏差。第一,把所观察到的星系运动速度当做绝对的匀速运动,永远不随时间变化。岂不知,如果物质在有限时间内做的是匀速运动,在无限时间内必然是变速运动。在有限时间内是运用的近似概念。其中存在的微笑误差被忽略了。在无限时间内这些微小的误差垒积起来,数目可观,不可忽略。
研究星系运动时,时间多以亿年计。所以必须把它们看做是变速运动,短期内是不会看到它的变化。例如地球绕太阳一周是365天,是个常数。但是几亿年前,绕一周却是400多天。第二,宇宙膨胀论把研究引向了歧途,本篇的振荡论阐明了宇宙星系间距离不断增大的原因。以前这一现象却被解释为宇宙正在不断膨胀。所说的宇宙正在不断膨胀,它不是指宇宙边缘正在不断向前延伸,而是指整个宇宙间的不断膨胀。
空间膨胀是什么意思呢?如果两个相对静止的物体间,距离变大了,可以说是空间膨胀了。但直觉告诉我们这样的事是不会出现的。两个运动的物体间距离变大了,说明两个物体的运动方向和速度不同。距离变大是理所当然的,两个星系间距离变大了,而它们并非相对静止,而是各以不同的方向和速度,在向宇宙边缘移动。距离逐渐变大是必然的。不能解释为宇宙在不断膨胀。
宇宙膨胀论出笼时间较早。当时人们还不详细了解星系的运动情况,只知道它们在做旋转运动,误以为它们是相对静止的。
实际上,相对静止是不可能存在的。地球上有相对静止的物体,是因为地球上有摩擦力。宇宙中如果有相对静止的物体,就会因物体间存在有引力,而使静止被破坏。所以,宇宙中不存在有相对静止的星系。宇宙不会膨胀。
物质是在不变的空间中运动,而不是在变化的空间中静止。任何事物的变化,必有其发生变化的原因。宇宙膨胀论是如何解释宇宙膨胀和收缩原因的呢?认为存在着一个宇宙膨胀力。是该力与万有引力相互角逐的结果,决定着宇宙是膨胀还是收缩。
力是表明物体相互作用关系的一个量。力是不能独立于物质之外而单独存在的。
顾名思义,宇宙膨胀力是作用于宇宙而使宇宙膨胀之力。在此,该论点出现一个概念上的错误,古代对宇宙的解释为:宇指空间,宙指时间。它不是物质,而是表明物质运动的形式之量。该论点把空间等同为物质,认为力是作用于空间上。空间并非物质,捉不到,摸不着,如何能承受力的作用。
而且,有学着提出:宇宙膨胀力可能隐芷在宇宙中某处,这种猜测毫无根据。仔细分析后,发现几处问题:第一,隐芷在宇宙中某处的力根本不可能做为一个方向各异,和万有引力方向相反的向外膨胀的力而存在。当宇宙发生收缩时,由于分离的物质间距离的缩短,引力会不断猛升,收缩之势不可挡。在这种情况下,会有什么样的膨胀力能战胜不断激增的万有引力使宇宙再回头去膨胀?
第二,学者心目中的宇宙膨胀力是抽象的,脱离物质的。这种对力的认识,就像认为有脱离肉体的灵魂一样。完全是虚构的,实际上根本就不存在

第三,不是力隐芷在宇宙中某处,而是物质。宇宙中物质间只存在有万有引力,没有什么所谓的膨胀力,实际上宇宙中的物质运动根本就不需要它。
现在宇宙中物质能在与引力相反的方向上继续运动,并不是靠的什么宇宙膨胀力,而是由于物质在大爆炸中获得了极大的动能。(显然,这种动能不会因物质演变而消失)。物质运动维持至今仍未停止。关键就在于引力变化的特点上,日益远离的物质间,引力是成等比级数下降的。这一特点,使它至少再能维持几百亿年。
估计现在各星系向宇宙边缘移动的速度已经很低了。学者所观察到的各星系退行速度都是几亿,几十亿,甚至上百亿年前的速度了,其数值之大,远比今日可比。如果我们能做到瞬间看清宇宙全貌的话,现在的宇宙应该是这样的:许多星系“静止”在宇宙“边缘”上,“膨胀”已停止了。但是如果我们能做到按宇宙的时间尺度观察的话,将会看到它们并非静止,而是仍在缓慢前行,这是一个慢“刹车”过程,人类能在宇宙中诞生,恐怕和这一过程的存在不无关系。
第三,只了解形而下学,不了解形而上学,恐怕这是研究科学的人常常存在的一种现象。我们要揭开宇宙之谜。了解数百亿年以后将会发生的事情,光用通常研究问题的方法是不够的,更需要从自然法则和事物变化的普遍规律中去寻找答案。
对有的学者而言,用“科学上的伟人,哲学上的侏儒”来描述他并不过分,不信,我可以举例说明。
我们知道,空间具有不相容性,这里被一件东西占据了,就不能同时被另一件东西占据。物理学上所说的第几象限空间,其实具有虚实之分。
古代人认为存在有阳间和阴间,二者之间不存在有不相容性。因为阴间只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中,是虚的。而阳间才是现实的空间。不要以为这是尽人皆知的事,有位著名的教授还不懂呢。日 本有个海域经常出事,找不出原因,他找到了原因,说那些轮船都掉到了什么第几象限空间。他的说法,无异于猴子捞月,虚实不分。
你读了本文之后,如果仍是满腹狐疑的话,我建议你做一次想象中的旅行。
你从家出发,沿直线西行,在漫长的旅途中,你会觉得离家越来越远。但令你不解的是,最终你又走回到家里。
你做了这次想象中的旅行之后,不知有何感想?你认为自己走的是一条直线,而实际上却是一个圆周。如果你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我想你会消除对本文的疑问的。因为本文的精髓尽在此圆中。
Eh_thx 发表于 2009-2-16 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衢州 电信
姥爷好厉害!点评是没资格嘞...学习!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zhl91 发表于 2009-2-16 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电信
学习一下,谢谢分享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bearcat 发表于 2009-2-16 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海淀区 教育网/北京大学
这篇文章完全是无稽之谈。
建议楼主自行删掉,或者把文章作为“短文改错”习题。比如开始一段:
假设宇宙发生了大爆炸,爆炸物质必以极高的速度向周围无边的空间扩散,这如同一束释放的烟花,然而不同的是,烟花在地心引力作用下,几十秒钟之内就纷纷落地。整个过程就结束了。而对于宇宙大爆炸来说,由于没有一个强大的外力来阻止其扩散,扩散运动不会很快停止,这是否意味物质将一直做匀速运动呢?不能,因为分开的物质间存在引力,对扩散运动形成阻力,所以向外扩散的物质是做减速运动的。随着扩散物质间距离不断加大,引力成等比级数下降,因而就确定了这是一个极其漫长的变化过程。

1、宇宙的“大爆炸”最初只是一个戏谑的说法,根烟花没有一点相似之处。
2、时空不是物体运动的背景,完全不是生活中能够想象的概念。
3、目前的观测表明,宇宙是加速膨胀的。
4、物体的引力随距离的变化是“等比级数”关系?牛顿引力下是平方反比关系。
5、关于引力问题和运动问题,文章还停留在牛顿年代的观点,实际上,引力相互作用相当复杂,涉及到时空的几何结构。
6、……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positron 发表于 2009-2-16 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鹏博士BGP
有时候还真佩服这民科,不管是怎么戏里古怪的东西都能想出来。

熊已经挑了一堆错误了,我也懒的继续挑了,只想用泡利曾说的话评价此文:这不对,连错误都不算。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hjfgcx 发表于 2009-2-17 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联通
应该提到哲学的高度,让别人找不到毛病。而且你会永远正确。
比如,1848年时你说宇宙中一切普遍联系。那么,时间空间物质也是(可是那个人不是你,是马克思最早发表于1848)。你就比牛顿高明,那怕他打着科学的旗号。不要怕别人批判,后来的老爱会为你正名。
你也可以说,一切事物若有开始就有结束,如果我们所处的宇宙有大爆炸开始,那么。当然,物质是永远不灭,无所谓开始的。

千万不要具体,说什么平方反比,那你死定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jiangq007 发表于 2009-2-17 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安徽–黄山 电信
好大一篇文章呀。看了一半就看累了。没看完。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meteorobs 发表于 2009-2-17 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联通
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

大家别轻易贬低他人的劳动成果。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jiangq007 发表于 2009-2-17 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安徽–黄山 电信
我没有贬低他呀。我只是看得吃力呀。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meteorobs 发表于 2009-2-17 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联通
如果看的吃力的话就全当作是锻炼眼力了,毕竟现在还没有锻炼眼力的健身房。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siwenren1 发表于 2009-2-18 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联通
真的感谢大家能把这篇文章读完。其实姥爷已经非常老了,甚至连饭碗都将拿不住了。但是生平没有太多的爱好,也不可能上过网,我也从来没来过科普论坛。但是自己总想把自己心里的东西与大家分享出来。我的家离姥爷家步行要40分钟。姥爷姥姥都是节省的人,他们为了这篇文章。天天早上8点就走过来了,而且外面真的非常的冷。我其实知道,姥爷写的东西,不可能那么多科学家大大没有想过。但是人家已经那么老了,还有什么比他高兴更重要呢?文章是昨天发的,姥爷今天一来要看看回复,看了之后心情比较激动。眼眶也有泪痕了,我看了真的非常的难过。只是希望大家能够体谅,虽然写的不一定是好的。谢谢大家。也算完成了他一点点的心愿。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bearcat 发表于 2009-2-18 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海淀区 教育网/北京大学
首先,我因不敬的言辞向老先生道歉!

其次,我要做一点解释:
作为一个科普论坛,已有版规要求不可以发表非主流观点。原因很简单,见2楼和3楼的回帖就知道,错误的观点可能对网友造成误导。所以,禁止或者抵制这类非主流文章发表,是对大部分网友负责任。

另外,建议楼主好好劝劝老先生,对于网友观点,不必过于执着:走自己的路,让我们说去吧。
其实,老先生以此高龄,还能有如此流畅清晰的思路,作如此深入的哲学探讨,实在是令人佩服。
建议把这篇文章在哲学或思辨类型的网站或论坛上发表,应该会得到更多人的认同。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5-5-7 12:36 , Processed in 0.122784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