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科学家研究发现:部分雨滴下降速度竟超过音速

[复制链接]
shomo 发表于 2009-6-20 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安徽–合肥 电信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请勿使用gmail/outlook/aol/icloud邮箱注册)

×
据俄罗斯新闻6月16日报道,科学家通过多年的研究惊奇地发现,雨滴的下落速度原比以前想像的要快,部分雨滴的下落速度甚至超过了音速。研究人员在最新出版的《地球物理学研究快报》(GeophysicalResearchLetters)上报告了这一研究成果。为了研究天气变化等相关情况,科学家在墨西哥对雨滴进行了多年的追踪研究。研究过程较为复杂,据统计,科学家共对6万4千滴雨水进行了跟踪测量。为了准确地测量雨滴下降的速度,科学家选择了几乎无风的天气,这样可以避免风速对测量数据产生影响。一般情况下,大家认为,当雨滴在下降过程中所受地球引力与下落时所受空气阻力相等时,它的下落速度会达到一个临界值,随后下落速度停止增加。如直径100微米大小的雨滴,其下落速度达到临界值后(速度约为30厘米/秒)就不增加了。然而,实际情况却比大家的想像的复杂得多。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大部分雨滴下落的速度原高于人们的预期。直径100微米大小的雨滴,其真实的下落速度往往可达到3-4米/秒。部分雨滴的下落速度往往远超过音速,以超音速下落的雨滴往往形成于云雨相互碰撞过程中,碰撞后形成的雨滴在原有速度上进一步加速下落,这种情况下,其下落速度很容易超过音速。科学家表示,目前,各国气候研究人员所使用的雨滴数据模型都是以老的数据为基础构建的,这些模拟雨滴的相关数据与实际情况相差很大,研究所得出的成果也不够准确。因此,科学家们将借助最新的数据来重新建立雨滴数据模型,以便准确研究气候的变化。
gohomeman1 发表于 2009-6-20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宁波 电信
2个速度不一样的雨滴碰撞后的速度怎么会加速呢?雨滴又不是刚体,明显该粘合在一起啊?!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流星绚尾 发表于 2009-6-20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 电信
希望lz能解决2个问题,
1,雨滴下落时的形变会是怎样,能否有图传一下?因为雨滴形态的变化是影响速度的重要因素。(我就希望能拍点动态水滴的图片,可惜没相机)
2,两个不同的雨滴在碰撞时会有什么形变?形变后速度该是如何计算?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毛毛电 发表于 2009-6-20 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海淀区 联通
原文说的是:碰撞后形成的雨滴在原有速度上进一步加速下落

就是说雨滴碰撞后还会加速,但不是因为碰撞导致了加速。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gohomeman1 发表于 2009-6-20 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宁波 电信


我就是说这句话有问题,因为雨滴碰撞后的速度一般应该是平均速度,就是说比快速的雨滴慢。

另外,每秒3米与超音速差了100倍呢,当微粒速度增加时,大气阻力绝对不能忽略。超音速有可能,但得拿出过硬的证据来,不是这么说说的。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bearves 发表于 2009-6-20 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上海 教育网/上海交通大学教育网
个别雨滴也不是没有超过音速的可能,但是从宏观的统计学角度这些个例对整个系统影响不大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yangjj76 发表于 2009-6-20 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南–许昌 中移铁通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神雕二侠 发表于 2009-6-20 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湖州 电信
不知所云!!!!!!!!!!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skyczheng 发表于 2009-6-20 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石家庄 电信
如果是冰雹达到这个速度,大家就不要出门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雨夜狼星 发表于 2009-6-20 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电信/电信互联网数据中心
初中学过,雨滴下落,先是匀加速,再由于摩擦力的增大而达到匀速,按这些科学家的理论,教科书要重新写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jiangq007 发表于 2009-6-20 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安徽–黄山 电信
本帖最后由 jiangq007 于 2009-6-20 15:25 编辑

由于雨滴不是刚体,超过音速,决不可能!!!!!!
3毫米的雨滴可以达到19。2米/秒的速度。再大的雨滴会被空气冲碎。
请问?你们谁见过脸盆大小的雨滴?谁见过子弹般的雨滴穿过人体?
现在的科学家,是民科吧。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枫舞星海 发表于 2009-6-20 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电信/中电飞华
事实说话即可,这是可以得到的实验

PS,超过音速的雨滴会在极小空间内形成音障不?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千眼观音 发表于 2009-6-20 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柳州 电信
哇,厉害
那块地越来越神奇了,雷达真好,一个个的雨滴都看得见,还看了几万颗,谁碰谁都知道,全世界不去偷他们的雷达就投降算了
大家也要小心了,超音速掉下来的水珠啊,以前大家淋雨几百万年都没注意躲,现在一说出来就危险了啊,别看就一坨水,速度快到这份上跟子弹打人的效果差不多了,子弹打坏一个人要动能160焦耳,水滴就不算太快的,就音速吧,计算一下要几毫克就够了,想办法量一般的水滴多重,注意一毫升水等于1000毫克啊,就知道雨滴打人那个弹弓打豆腐的血肉模糊了,
以后看见下雨赶快躲进地下室啊,瓦片那种东西秒秒钟要粉碎的,更不要指望雨伞了,树叶刷刷落下,房顶变蜂窝,地上满眼的弹孔,小命要紧,别看热闹了,跑吧,钻进地洞去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qqq111 发表于 2009-6-20 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甘肃–兰州 电信
——楼上说得好,既然一只毛茸茸的小鸟能重创一架
飞机,那么超音速的雨滴能伤人也就不算什么奇事...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zcl2853502 发表于 2009-6-20 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柳州 电信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gohomeman1 发表于 2009-6-20 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宁波 联通/鄞州畅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看了楼上几位的说法,我修改原先的观点,那就是:
1、雨滴绝对不可能超音速的
2、俄罗斯的东西都不可信,比如前2天说的尼古拉.特斯拉。俄罗斯可真是没的说了,出了这么多天才还是只有这点成绩。看看人家的雷达,跟踪能力多强啊,估计也是特斯拉发明的吧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浪淘沙 发表于 2009-6-20 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华数宽带
我搞不懂为什么“科学家”用100微米的雨滴做实验?
100微米什么概念,相当于人的头发的直径,实在太小了。
一般我们看到的雨滴总有一毫米以上的直径吧?
那么用100微米的雨滴来做统计有什么意义呢?

“科学家”是不是想说,100微米的雨滴,速度可达3米/秒,那么1毫米的雨滴速度可达30米/秒?
那么10毫米的雨滴,速度就可达300米/秒了?接近音速了。

10毫米的雨滴或许也有吧,不过,平常我们看到的大雨滴,估计能有5毫米就不错了。

再者,雨滴的下落最大速度并不与雨滴的直径成线性比例。

所以我觉得超音速的雨滴很难在近地面观测到的。或者就从没发生过。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浪淘沙 发表于 2009-6-20 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华数宽带

请版主帮我删除这个回复吧

本帖最后由 浪淘沙 于 2009-6-21 20:32 编辑

牧夫有时很怪的.
明明只发了一个回复,却显示了二个同样内容的回复帖子.
不知是哪里出问题了?

这个帖子请版主删除吧.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枫舞星海 发表于 2009-6-21 0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电信/中电飞华
——楼上说得好,既然一只毛茸茸的小鸟能重创一架
飞机,那么超音速的雨滴能伤人也就不算什么奇事...
qqq111 发表于 2009-6-20 20:10

这个对比不太恰当= =鸟毁机亡的主要原因要么是鸟儿钻到涡轮发动机里造成发动机停转,要么是撞上驾驶窗阻碍了视线,其他情况基本上是鸟毁而已,这和太空垃圾撞上空间站/航天飞机/太空行走的宇航员是不同的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教霍金天文 发表于 2009-6-21 07: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联通
达到音速的雨滴会蒸发
如果存在音速雨滴会轻易在人体上打出洞来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5-5-7 13:02 , Processed in 0.116529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