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夫天文网

 找回密码
 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家长比学生多出好几倍 90后新生报到 全家总动员

[复制链接]
meteorobs 发表于 2009-9-7 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天津市 联通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

x
2009 年 9 月 6 日  星期 日 今晚报


高校开学场景令人警醒:孩子晚自立怨谁?

家长比学生多出好几倍 约三分之二家长包办手续

本报讯 (记者蒋娟 实习生孙扬) 昨天,是本市许多高校新生报到的日子。记者在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商业大学等高校看到,90后大学新生报到,送行的家长比学生多出好几倍,约有三分之二的学生由家长代替办理报到、入住宿舍等手续。高校许多辅导员笑称,自己好比幼儿园阿姨。建议家长放手,让孩子尽快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


今年入学的大一新生基本上都是90后。记者在几所高校新生入学现场看到,全家总动员的情况比比皆是,送行的家长人数远远超过学生人数,最多的一家出动了6名家长来送孩子,不仅父母来了,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也跟着来了。一位83岁高龄的大爷告诉记者,他从四川特地过来送孙女上大学:“孩子从没出过远门,我舍不得,也不放心,跟她爸爸妈妈一块来学校看看才踏实。”除了送行李,有的家长干脆让孩子在一边歇着,自己替孩子跑起了报名、入住手续。


一位高校辅导员老师告诉记者,近年来大学新生自理能力、自立意识普遍薄弱,连洗小件的衣服,收拾桌子、床铺等小学生就应掌握的事情都不会。有的学生在家“独”惯了,动不动就跟宿舍同学闹矛盾,遇到一点挫折就承受不了。“大学辅导员有时就跟幼儿园阿姨一样,什么都得管,得哄着学生去做,压力很大。”这位老师建议家长不要什么都替孩子包办,18岁已经是成人了,应该多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夜魂星 发表于 2009-9-7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山东省 BGP大带宽业务机柜段
中国特色?!不知道自己当了父母会不会也会这样,至少反映了一个社会问题,家庭溺爱是一方面,关键社会不怎让人放心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走走看看 发表于 2009-9-7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海淀区 联通
没有哪个家长愿意这样,单独一家家长没法不这样,社会逼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罐头 发表于 2009-9-7 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广电网
一代不如一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wangtong 发表于 2009-9-8 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市 天津大学
现在家长的确管的太多,应该让孩子自己多做一些事情。送孩子上大学即使送也用不着来那么多人,一个人送还不够吗。
对于送孩子上大学的问题到也不是什么太严重的问题,无非是早几年独立或晚几年独立的问题,孩子的自立只是时间问题,你就是不想让他自立也是不可能的。其实现在孩子的自立能力也不是多么差,很多事情他们其实能做得很好,到是家长一味的担心,这是没有必要的。
另外在这个问题上,不光是孩子的依赖性,家长对孩子也有一定的依赖性。送孩子上大学,有很多家长是不愿意离开孩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搜星星 发表于 2009-9-8 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郑州市 联通
爱护和独立、锻炼性教育需要掌握好平衡,一般家长都是爱护偏多,想做好是比较难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09-9-16 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市 联通
惯性思维下被道德烧烤的90后

2009-9-16 0:08:28  红网

 9月以来,高校90后学子大批入校,有同学在校内上说过这样一句话:09和90相互交错,诞生一群小孩儿。这句话很经典,今年是90后大学生大批进入高校的一年,或许几年后,90后将逐渐取代80后成为社会的主角。
  
  90后与80后类似,刚刚进入社会公众话题时,备受人们指责,但是否与80后一样,在国家大的事件中能撑起一片天呢?这有待我们继续等待。事实已经证明,过去人们指责80后对80后的误解,但这种指责声已经在去年的汶川大地震中被前所未有的赞扬声所淹没。而与80后刚刚逃离“被指责”困境相伴而来的是,公众又把矛头转向刚涉世的90后。
  
  无风不起浪。9月初,大批90后新生涌入高校,其中的几篇新闻报道引起了更多的人关注这个群体。除了90后父母为孩子抱怨武汉太热而学校没有空调外,还有90后家长开加长林肯送孩子报到、中青院奖励独立来校报到的90后大学生每人100元及其他物品。在90后眼里可能看似平常的事却给公众以把柄,动辄指责其太矫情,不能吃苦、不能独立生活,太爱慕虚荣等等,甚至有人将其与国家命运联系起来。笔者感到迷惑,为什么人们不能以宽广的胸怀接受这一群刚涉世的青年,让他们感受到社会上还有一点爱意呢?
  
  指责可以,但指责前要考虑指责的是否合理和有依据,笔者认为人们的指责是不合理的。社会学家则指出人的行为是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社会发展条件展开行动的,由社会条件决定。从现实考虑,我国的经济发展在改革开放后有了较大的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较大的改变,按现在的人民生活水平标准来看,空调已不再成为我们的奢侈品,而逐渐成为人民生活的必备物,要求较现实的生活条件的改善是社会的必然。加之计划生育以来,独生子女家庭增长较快,这也是父母关爱独生子女的表现。怎么就成了太矫情、不能吃苦,甚至和国家命运扯上联系呢?
  
  “指责奢侈,赞扬简朴”是我们长久以来的习惯性固定的思维模式,大多数民众是根据这种定性思维开展了对90后的“围攻”,但是事实是,在以前看似奢施的物品现在已经变的相当普遍,这种指责也就变成毫无理由的了。或许90后的生活条件较80后、70后当年要好的多、舒适的多,但这绝不能成为指责90后的“动力”,物质条件绝不应成为衡量一个人将来有无前途的标准和中伤的理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09-9-16 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市 联通

请勿躲在“让大学生吃苦锻炼”的幌子后面

发信人: plax (贝齿), 信区: NewExpress
标  题: 请勿躲在“让大学生吃苦锻炼”的幌子后面漠视学生生活条件(转载)
发信站: 水木社区 (Wed Sep 16 10:12:45 2009), 站内

最近在网上看到武汉大学某位新生家长, 在与校长的通气会上发出“我的女儿每个细
胞都需要空调”的言论, 一时间在网上被千夫所指,称之为“雷人”,更被道学先生
,忧国忧民者以及九斤老太抨击,认为家长的溺爱是现在年轻人大学生一代不如一代的
罪魁祸首。众所周知,网络是具有防大夸张效应的。当我们在这里嘲笑南大寂寞门事件
的时候,是不是也常常在网上鸷甯纾涯承┦虑槲尴薜目湔派细偕舷吣兀縗n
个人觉得,这位母亲的言论属于措辞过分,但是其对女儿的一片爱心,应当理解和尊重
。关于这个事情, 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四年大学生活,在这里我想说两句话。第一句是
给各高校负责人尤其是学生生活,后勤工作的负责人,请勿躲在“让大学生吃苦锻炼”
的幌子后面漠视学生生活条件的改善。第二句是给网上指责那位母亲的人--请勿站着说
话不腰疼,另外就算你吃过某种苦,并不能成为你要求别人也吃过一遍的资格。

本人是96-00年南京大学四年本科,以下的观点事实,基本上出自己这四年在南京大学
的体验,所以未必具备每个大学的代表性。另外,距离我毕业又已经是9年过去了,也
许现在高校学生生活某些条件已经有所改善,而我的印象还是停留在9年前的样子。我
说的有偏差的地方,欢迎大家指出。

个人觉得,之所以有这样的争论出现,是因为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尤其是本
科生的住宿条件还停留在上世纪80年代水平,与当前城市社会生活水平完全脱节,自然
会造成学生的不适。空调早已经是“飞入寻常百姓家”,对于比较新的公寓住宅,也一
般有24小时热水。把城市学生的不适应完全归咎于娇气,是不公平的。

但是一个客观事实也是,目前各个高校(尤其是老牌名牌高校),也没有能力大幅改善
学生的住宿条件。一来是客观上经费捉襟见肘,各大高校虽然名义上说每年经费多少个
亿,其实其中不少是专项的科研经费,不能挪作他用。二来从现实的角度说,本科生的
生活条件如何,确实也是高校最不值得关心的一个环节。毕竟从直接的短期的效果上看
,本科生是对高校的教学科研几乎没有任何贡献。另外这也可以一定程度上解释,为什
么某些大城市的重点中学的住宿条件比大学还好。好的重点高中,按人均算可灵活支出
经费只怕比不少大学都要高。另外还存在着和其他重点高中争夺优秀生源的问题,而优
秀生源又会给学校带来高升学率的好处。所以高校更愿意把有限的经费,投入到改善青
年教师,博士生,博士后的生活上去,或者是这个楼那个馆等面子工程。

有的网友说既然受不了武汉的炎热,为什么不去报考哈尔滨的大学。嗬嗬,这话很一语
中的。虽然这些年大幅扩招,但是毕竟现在高等教育(尤其是名牌高校)还是稀缺资源
,卖方市场,所以高校才能“有恃无恐”不指望靠生活条件来吸引本科生报考--你不来
自然有别人来。所以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高校更愿意改善青年教师的生活,因为他们
尤其是其中杰出者有一定的在各个高校中挑选的权利。而本科生对高校没有这样直接的
贡献,被漠视也是难以避免的。

不过我还是认为,就在现有的条件下,还是有很多各个高校可以改善学生生活的地方。
之所这些地方还不尽人意,大致是因为:学校各本没有想到,宁可为了自己管理的方便
而不顾学生生活的不便, 或者是思想僵化不懂得作灵活的变通。

有些事情,只要学校想到了,做起来并不难而且几乎不多花钱。比如就很不理解为什么
学校的开水房是定点而不是24小时开放。在冬天仅仅一瓶热水(而且到了最后往往成了
温水),要满足全天的喝水洗脸洗脚,是不够的。另外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教学楼像
上甘岭一样连个喝水的地方都没有。放置几个饮水机要花很多钱么?另外我觉得,给学
生宿舍配置洗衣机,烘干机不算过分要求。一来大部分地区到了冬天冷水冰刺入骨,二
来在江南的一些城市的雨季,衣服根本无法晾干,尤其是大学生宿舍往往两栋楼之间距
很近,朝北得那一侧宿舍绝对是暗无天日。

在就是宁可为了自己管理的方便而不顾学生生活的不便。还是说这个夏天的酷热,也许
短期内线路改造增大容量不现实,但是这个晚上11点必须关灯的断电的雷打不动的规定
能不能改一改?否则好歹还能使用鸿运扇,多少也能缓解一些酷暑。这个规定的出发点
,大概是为了让大家按时休息。摆脱,已经快20的人了,还这么不相信其自律能力?再
说了,每个人生活习惯不一样,有的人就是习惯晚睡,有的人必须午休,有的人生活比
较讲究干净,有的人喜欢安静,有的人喜欢热闹。生活习惯不一致的多个人住在一起起
,自然有诸多不便。目前还没有美国高校宿舍那样双人间的可能,但是能不能给与学生
自己组织宿舍的权利,而不要硬性的但是却没有任何理由的划定?更进一步,能不能放
开打学生校外租房的禁令?

另外有时候生活条件的改善了,其实更利于学生得到吃苦,锻炼。本人在上大学以前有
晨练的习惯的,然后回家洗个热水澡上学。到了大学由于无法洗澡,不得不放弃了这个
习惯。我不指望宿舍能有热水淋浴,不过公共澡堂能不能也为我们这种人在早上开放一
个时间段呢?

最后我还想对心疼孩子的家长们说几句。在目前的客观条件下,学校还做不到从硬件上
大幅改善学生生活条件,最立竿见影的做法是实行更开放的管理。比如真的校外租房放
开,您会不会担心您的儿子通宵打网游?您会不会担心您女儿与男友校外同居?您的孩
子有这个自制力么,您培养了孩子的这个自制力么?
生活精彩在于想象力丰富和善于调整心态。幸福来自于深切感触、简单享受、自由思考以及被需要    ——地球历公元2006年2月10日上午11:55分。by  meteorobs
——————————
生命不熄, 观星不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35725028 发表于 2009-9-18 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钦州市 电信
虽然他们比我都大,但确实不应该这样,还是独立比较好!这样对以后都有好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09-9-21 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市 联通
原来LS是新新人类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先驱者11号 发表于 2009-9-21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市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网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jiahao1986 发表于 2009-9-23 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新加坡 南洋理工大学
多大点事儿啊,学校里混几个月就全自立了,家长送很多时候还不是舍不得孩子,非要跟自不自立联系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gohomeman1 发表于 2009-9-24 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省宁波市 鄞州畅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本帖最后由 gohomeman1 于 2009-9-24 11:32 编辑

我们这一代读书时,我们的家长既使想溺爱也没多少资本财力来溺爱;现在这一代,我们的父母辈都很有财力了,就如同那位83岁老大爷一家一样。这样的孩子,常常要么逆反心理重、要么依赖心理重,唉!
其实,家长的庇护总有限,以后不是靠自己,只怕饭都没得吃呢。恰当的帮一下对孩子上学有好处,毕竟东西多得很;全家出动,孩子自己都会觉得很没面子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wangtong 发表于 2009-9-29 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市 天津大学

我比较赞同这位朋友的观点。其实不光中国的孩子上大学家长要送,就是在美国,很多孩子上大学家长也会送,学校也欢迎家长的到来,这样可以让家长更多了解学校的情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jinzhengyun 发表于 2009-9-30 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 北京互联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联通节点
家长也是因为爱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