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夫天文网

 找回密码
 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历史上的今天

[复制链接]
 楼主| 东方红1号 发表于 2010-1-13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 联通
 1960年——中国外交部发表声明反对日美军事同盟条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东方红1号 发表于 2010-1-13 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 联通
 1961年——中共中央提出经济工作“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东方红1号 发表于 2010-1-13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 联通
 1965年——中共中央指出party内存在“走资派
走资派

简介  走资派 zǒuzīpài

  [capitalist-roader;person in power within the party taking the capitalist road]

  “party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的简称。

  是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大陆的用语,首次出现于1965年1月毛泽东主持制定的中共中央文件《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即《二十三条》)。

  文件说:“这次运动的重点,是整party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在文化大革命中,一部分干部都被安上“走资派”的帽子挨了整。跟刘少奇的路线走,是当时“走资派”的一大特征。

  毛泽东在1969年4月28日说:“他(指走资派)是跟着过去刘少奇那种路线走,无非是搞什么物质刺激,利润挂帅,不提倡无产阶级政治,搞什么奖金,等等。”(1975年4月1日人民日报)

  既然是“当权派”,必然是能够掌握政权的人。在当时,上至中央,下至地方区县、乡村,绝大多数party政一把手几乎都被定性为“走资派”,甚至非一把手也连带被划为“走资派”。在文革期间,“走资派”是不能够掌权的,统统得靠边站。在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出现这样多的“走资派”,各级的party政事务由谁来安排?这就是个大问题。于是出现了1967年的“一月夺权”“革命风暴”。由谁夺谁的权?当时代表“正确路线”的就只有“造反派”了。于是全国由上而下便出现了各级各类的“夺权运动”。夺权后没有“party委”及government了,从省、市一级到区、县、乡(当时叫“人民公社”)、村(当时叫“大队”)就由“造发派”及“造反派”组成的“革命委员会”执掌各级“party、政、财、文”大权。

  自1966年6月开始的“文化大革命”,经历了十年动乱,到1976年“四人帮”倒台,party中央开始拨乱反正,国家的历史才翻开了新的一页。在文革中定性的两个“最大的走资派”才真正恢复了名誉,还历史以本来面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东方红1号 发表于 2010-1-13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 联通
 1965年——中共中央开展四清运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东方红1号 发表于 2010-1-13 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 联通
 1969年——美国海军“企业”号航母上一架F-4战斗机机翼下的“祖尼”火箭发生爆炸,并引发其余的227千克航空炸弹发生连锁爆炸,爆炸共造成28人死亡、343人受伤、15架舰载机报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东方红1号 发表于 2010-1-13 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 联通
  1980年——《足球世界》杂志创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东方红1号 发表于 2010-1-13 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 联通
1982年——中国成功完成酵母菌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的人工全合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东方红1号 发表于 2010-1-13 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 联通
 1989年——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发布施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东方红1号 发表于 2010-1-13 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 联通
1994年——中国government正式向美方登记发行10亿美元全球债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东方红1号 发表于 2010-1-13 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 联通
 2005年——惠更斯号进入土卫六大气层
惠更斯号  概述

  惠更斯号是人类第一个登陆土卫六的探测器.

  惠更斯号是任务是调查云,大气层,及土星的卫星土卫六的表面地貌状况.惠更斯号被设计为能够突破进入土卫六的大気层,并且执行一系列机器人指令展开降落伞到达土卫六表面惠更斯号探测器系统包括降落在卫星表面的探测器,还有一个探测器支持系统(PSE),这个系统可以维持探测器运行于设定轨道上.PSE包括电子跟踪器件,登陆数据搜集恢复以及一个传输处理数据到轨道的传送器,数据将被传送或"下行"到地球.

  2004年12月25日,“惠更斯”号脱离了位于环土星轨道的母船,飞向土卫六以完成它的使命。在这段时间里,“惠更斯”号仍旧处于“睡眠”的状态,探测器内部停止工作,直至抵达土卫六前几小时才被唤醒。

  “惠更斯”号重319公斤,外形像一个贝壳,前部有一个防热盾,配备有三个降落伞,以用于降落过程。

  在距离土卫六表面1200公里时,“惠更斯号”将以2.2万公里/时的速度冲向土卫六表面。“惠更斯”号前部的防热盾可以起到保护作用,避免它下降时与大气剧烈摩擦而烧毁。约在距土卫六地表面190公里处,探测器和防热盾分离。在距表面170公里处,探测器减速到每小时1400公里。此后,“惠更斯”号分别打开了三个降落伞。在距离土卫六表面几百米处,它会打开探照灯,照亮土卫六地表物体。

  在两个半小时降落过程中,“惠更斯”号的仪器会拍下土卫六表面情况、量度风速及压力,以及分析大气层气体,这些采集到的数据会传回母船“卡西尼”号轨道器上。其登陆地点可能是一个铺满甲烷冰的坚硬表面,石块或是化学品海洋。但无论它登陆何地,将继续向母船传送数据直到电池耗尽或母船离开接收范围为止,电池估计能维持半个小时。ESA认为惠更斯号着陆的地方是固体陆地。

  组成

  惠更斯号探测器包含6个复杂的指令面板用于处理登录土卫六后获得的科学数据.这六部分是:

  惠更斯惠更斯号大气结构探测仪(HASI)

  多普勒风实验装置(DWE)

  降落成像仪/光谱辐射计(DISR)

  气相层析质谱仪(GCMS)

  悬浮物质收集器和热解器(ACP)

  表面科学包(SSP)

  一个严重的设计缺陷

  在探测器发射很长之后,有几个参与的工程师发现卡西尼号上的通讯部件存在一个严重的设计缺陷,这个缺陷可能导致所有来自惠更斯号的信息数据完全丢失.

  因为惠更斯号直接向地球传送数据来说显得太小了,所以人们设计当它通过土卫六大气降落在其上后用无线电向卡西尼号发射遥感数据,这些数据将通过卡西尼号上的直径4米大的主天线中转到地球.一些工程师,如在ESA达姆施塔特工作的Claudio Sollazzo和Boris Smeds,对这个设计并不放心,他们认为,这个功能在发射前并没有经过完全彻底的实况测试.Smeds试图让上层对已在飞行的卡西尼号执行附加测试.2000年上半年,他从地球向卡西尼号发出模拟能量变化和多普勒效应的遥感数据.当时卡西尼号不能正常转播数据.

  原因是:当惠更斯号降落在土卫六上时,将会相对卡西尼号产生加速度,由此它的讯号将发生多普勒效应.因此卡西尼号的硬件已经被设计为能够接受超过效应范围频率的数据.无论如何,固件却不能:多普勒效应不仅改变了载波频率,它也改变了有效负荷位的速率,这些信息以8192位每秒的周相移动速率发报,有一个模块的编程不能够正确接收.

  对固件进行重新编程是不可能的,为了解决问题卡西尼-惠更斯号的轨道必须进行调整.所以惠更斯号分离日期推迟了一个月(2004年11月推迟到2004年12月),调整的目的是让进入土卫六降落的路径可以相对于卡西尼号运动方向垂直,这样就大大减小了多普勒效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东方红1号 发表于 2010-1-13 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 联通
 1742年
英国天文学家哈雷逝世

  
哈雷
(1656.11.8-1742.1.14)

  英国天文学家和数学家。哈雷生逢以新思想为基础的科学革命时代,1673年进牛津大学王后学院。1676年到南大西洋的圣赫勒纳岛测定南天恒星的方位,完成了载有341颗恒星精确位置的南天星表,记录到一次水星凌日,还作过大量的钟摆观测(南半球钟摆旋转的方向与北半球相反)。

  1678年哈雷被选为皇家学会成员,并荣获牛津大学硕士学位。1684年,他到剑桥向牛顿请教行星运动的力学解释,在哈雷研究取得进展的鼓舞下,牛顿扩大了他对天体力学的研究。

  哈雷具有处理和归算大量数据的才能,1686年,他公布了世界上第一部载有海洋盛行风分布的气象图,1693年,发布了布雷斯劳城的人口死亡率表,首次探讨了死亡率和年龄的关系,1701年,他根据航海罗盘记录,出版了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地磁图,1704年,他晋升为牛津大学几何学教授。

  1705年,哈雷出版了《彗星天文学论说》,书中阐述了1337-1698年出现的24颗彗星的运行轨道,他指出,出现在1531、1607和1682年的三颗彗星可能是同一颗彗星的三次回归,并预言它将于1758年重新出现,这个预言被证实了,这颗彗星也得到了名字-哈雷彗星。1716年他设计了观测金星凌日的新方法,希望通过这种观测能精确测定太阳视差并由此推算出日地距离,1718年,哈雷发表了认明恒星有空间运动的资料。1720年继任为第二任格林威治天文台台长。

  哈雷还发现了天狼星、南河三和大角这三颗星的自行,以及月球长期加速现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东方红1号 发表于 2010-1-13 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 联通
1912年——光复会成员陶成章逝世
编辑词条 陶成章  

[编辑本段]
陶成章  (1878.1.27-1912.1.14)

  字焕卿,汉族,清会稽陶堰人(今绍兴县陶堰人),民主主义革命著名活动家,中国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领袖。

  幼为塾师,光绪二十年(1894),甲午战争惨败,遂萌发反清革命之志。二十八年东渡日本,入成诚学校学陆军。翌年回国,赴浙东各地联络会party。1904年1月回国,在浙江从事革命活动。同年10月与龚宝铨蔡元培章太炎等在上海组织光复会,推蔡元培为会长。光绪三十一年(1905),与徐锡麟创办大通师范学堂,遍招浙东会party骨干入学,作为革命活动的重要据点 。1907年1月 ,陶成章在日本东京参加中国同盟会,任浙江分会会长。不久,同章太炎 、张继刘师培等发起亚洲和亲会 。1908年回国,任教芜湖中学,联络皖浙起义,事败避走日本,后赴南洋活动。同年4月,陶担任中国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编辑人,在宣传中着重阐发传统民族思想。春夏间陶回国,准备联合江苏等五省会party,成立革命协会。9 月 ,陶 赴南洋从事 筹 款活动 。并曾去缅甸担任《光华日报》主笔。陶成章性情偏狭,不能容人。为了向南洋华侨募捐,请孙中山作函介绍。孙没有同意。他就要求同盟会总会免去孙中山的总理职务 ,但没有成功 。1910年2月(宣统二年一月),光复会在日本重建,陶为副会长。会员大抵是同盟会中对孙中山不满的人。这时,陶的政治主张是“专主个人运动”,特别是从事暗杀活动。曾办《教育今语》杂志,作为通信机关。随后,重赴南洋等地活动 。宣统三年(1911),武昌起义,杭州光复,被举为浙江军government总参议,参与江浙联军攻克南京之役。民国元年(1912)1月14日,蒋介石刺杀光复会领袖陶成章,除掉了孙中山最主要的政敌,多年后他在日记中记录:“余之诛陶,乃出于为革命为本party之大义,由余一人自任其责,毫无求功、求知之意。然而总理最后信我与重我者,亦未始非由此事而起,但余与总理始终未提及此事也。” 当时,陶成章经常在公开或私下场合批评孙,孙无可奈何。陈英士密令蒋介石刺杀陶成章,陶获知消息后躲到上海广慈医院里装病,结果还是被蒋发现后杀掉,从而做了一件孙中山所不能做、更不能言的大事,因此蒋在日后日记中提到:“与总理始终未提及此事,可他定心有所感。”,当然,看看当时孙中山,陈其美,蒋介石的关系以及蒋介石被提拔栽培,可以说蒋介石这么解释,的确是双赢,就如袁世凯刺杀宋教仁,最终也不会有直接证据证明的。生平著作有《陶成章集》行世。

  光绪三十四年出任《民报》主编。春夏间,将五省秘密会party熔铸而一,定名为“五省革命协会”。为解决《民报》和五省革命协会经费,赴南洋劝募。时《南洋总汇报》诋毁革命,鼓吹保皇,特著文数篇,刊《中兴日报》,痛言革命之由,批驳立宪谬论,使《南洋总汇报》不敢与之辩,革命派势力为之大振。其后,又任缅甸《仰光日报》主笔,将《浙案纪略》、《教会源流考》等陆续刊载。宣统二年(1910)初,重组光复会于东京,推章太炎为会长,自任副会长,在南洋设执行总部。又办《教育今语》杂志,为光复会通讯机关。三年,回上海组织锐进学社,准备起义。11月杭州光复,被委为总参谋,参与江浙联军攻宁之役。与朱瑞等商北伐之举,设北伐筹饷局,光复军司令部,为总司令。次年1月,被陈其美派蒋介石设计暗杀于上海,年仅35岁。

  主要著作有《龙华会章程》、《中国民族权力消长史》、《浙案纪略》等。另有《陶成章集》(中华书局1986年4月第一版)。

  绍兴东湖建有陶社以纪念先烈,绍兴陶堰陶成章故居列为文保单位。

  1909年,同盟会中包括他在内的一批人不值孙文的所作所为,要求罢免他的总理职务。他们起草了一篇言辞激烈的传单,体现着中部同盟会一批成员的愤慨,不管是否完全符合实际,听一听不无好处。同时 ,撇开一些颇难弄清的具体事实,有一些意见深刻剖析了20世纪中国政治人物的通病和顽症 ,不失为不应忽视的警世箴言。

  例如,他们说:“所谓孙文也者,在两广内地,固无一毫势力,即在于南洋各埠,亦仅得新加坡一隅,设一团体,彼时会员亦不过三十余人……弟等一片公心,尽力为之揄扬,承认其为大统领,凡内地革命之事业,均以归之彼一人,以为收拾人心之具。于是彼之名誉乃骤起 ……既得势,彼乃忘其所自始……遂以为众人独愚而彼独智,众人尽拙而彼独巧,谎骗营私之念萌,而其毒其祸,遂遍于南洋之各埠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东方红1号 发表于 2010-1-13 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 联通
 1983年——麦当劳创始人雷·A·克罗克逝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东方红1号 发表于 2010-3-12 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 联通

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去世85周年

                                  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去世85周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上古传说 发表于 2010-3-13 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 联通
小宁不仅天文水平高,而且政治思想觉悟也很高,在此向小宁致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东方红1号 发表于 2010-3-14 0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丰台区 联通
2# 上古传说 多谢阁下夸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东方红1号 发表于 2010-7-28 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 联通

公元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地震造成公路断裂


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河北省冀东地区的唐山、丰南 一带突然发生7.8级强地震,新兴的重工业城市唐山蒙受惨重灾 难,被夷为一片废墟。地震震中在唐山路南区的吉祥路一带,即 北纬39度38’,东经118度11’,震中烈度达11度,震源深度12 公里。极震区以唐山为中心向四面延伸,约47平方公里。唐山市老 区多为老式单层民房,震后变成一片瓦砾;新市区大多是砖混结 构多层建筑,几乎倒塌殆尽;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高层建筑物 亦未能幸免,铁路轨道发生蛇形扭曲或由于路基下沉而呈波浪式 起伏,地表产生宽大裂缝,桥梁普遍塌毁,地震构造裂缝延伸达 8公里,裂缝带附近的地面运动非常惊人,其两则200多米的范围 内连人都被抛向空中。地震的影响区域极大,强震波及我国东部的广大地区,北起 黑龙江的满洲里,南至河南的漂河,东临渤海湾,西抵宁夏的名 咀山,14个省、市、自治区、2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居住的几 亿人受到扰动。遭受地震破坏的区域约21万多平方公里,其中严 重破坏区3万多平方公里。区内民房大量倒塌,农田淤满泥沙, 水渠、水并堵塞,公路,铁路、桥梁损毁。据京津唐地区累计, 地震中死亡24.2万余人,重伤16.4万余人,轻伤者不计其数。毛泽东极为关心唐山的救灾情况,他于重病中多次审看了有 关报告。中共中央、国务院派出的以华国锋总理为团长的中央慰 问团到达灾区,亲切看望受灾群众。这期间,中国government对外宣布: 中国人民决心以自力更生的精神克服困难,谢绝外部提供的援助。 大批救灾人员抵达唐山后,唐山的救灾工作全面展开,8月 4日,以华国锋为团长的中央慰问团到灾区慰问群众,中央成立 了抗震救灾指挥部,十几万解放军、2万多医务人员和数万各方 支援人员奔赴灾区。经过20多天的抢险工作,初步控制了灾情。 由于一系列防疫灭病措施的实施,唐山市在地震后没有出现瘟疫 的流行。

震中烈度为11度,桥梁坍塌,交通彻底中断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大地震后的唐山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人民解放军空军在向灾区空投抗震救灾物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唐山地震后,中国华北一带进入防震状态。图为北京街头建起的“防震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sq345861336 发表于 2010-7-28 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市浦东新区 电信
很真实的照片 了解历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yueyexingxie 发表于 2010-7-28 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市 联通
7.28 还有那么点记忆,那年冬天是在地震棚里过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东方红1号 发表于 2010-7-29 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 联通

公元1988年7月29日“两弹”元勋邓稼先逝世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身患重病的邓稼先在医院与同行探讨学术问题


邓稼先1924年6月生于安徽怀宁。他出生后不久,全家迁往北平。邓稼先父亲邓以蛰任清华大学及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与杨振宁父亲杨武之是多年之交。两家祖籍都是安徽,在清华园里又成为邻居。邓稼先和杨振宁从小结下了深厚友情,少年邓稼先与杨振宁常常在一起弹玻璃球、打墙球、比赛爬树。后来,二人先后进了北平学德中学。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欢乐的少年时光并不长久,邓稼先生活在国难深重的年代,七·七事变以后,端着长枪和刺刀的日本侵略军进入了北平城。不久北大和清华都撤向南方,校园里空荡荡的。邓稼先的父亲身患肺病,喀血不止,全家滞留下来。七·七事变以后的十个月间,日寇铁蹄踩踏了从北到南的大片国上。亡国恨,民族仇,都结在邓稼先心头。1941年,邓稼先进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西南联大成立于抗战极端困难时期,由清华、北大、南开三校合并而成,条件简陋,生活清苦。尽管如此,联大却有非常良好的学术空气,先后培养出了不少优秀人才,邓稼先以良好的成绩圆满完成了大学四年的学业。
1945年毕业后,在昆明市文正中学及培文中学任教各三个月。抗战胜利之后,北大迁回北平。邓稼先应聘为北大物理系助教。随后几年里,北方学生民主运动在中国共产party的领导下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邓稼先积极参加了北大理学院的进步运动,热情支持民主学生运动。他曾担任北大教职工联合会主席。
1948年夏,解放战争节节胜利,国民party反动统治崩溃之势已成,邓稼先考取了留美研究生。他怀着“为今后国家建设服务”的明确目标来到美国,进了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物理系研究生院,在从事学习与研究的同时,他积极参加了进步留学生团体--“留美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普渡大学分会的活动,热切关注着祖国的情况,他被推选为分会干事之一。1950年春,新中国诞生的消息传到了大洋波岸。邓稼先决心尽快回国。他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写完论文,并于8月5日顺利通过答辩,20日参加了颁发博士证书仪式,取得学位后的第九天,邓稼先就登上了威尔逊总统号轮船回国,同船还有一百多名中国留学生和学者。他们冲破重重阻挠,终于在国庆前夕回到了祖国怀抱。
邓稼先回国后,来到成立不久的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1953年改名为物理研究所,1958年改名为原子能研究所)担任助理研究员,在彭桓武的领导下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两年后,他被提升为副研究员,时年28岁。1953年,邓稼先和许鹿希结婚,婚后度过了五年宁静的幸福生活。
1958年,在邓稼先的生活中发生了重大转折。他被荐遇到第二机械工业部、(lssdjt.com)接受了参加组织和领导我国核武器研制的光荣任务,邓稼先从此隐名埋姓,义无叵顾地奔向了新的工作岗位,一去就是一生。
创业伊始,邓稼先负责从北京的若干高等院校挑选、组织起了第一批研制原子弹的队伍。1958年秋,他和二十八名新毕业的大学生来到北京郊外的一片庄稼地里,开始了最初的战斗。(LSSDJT.com)
1962年9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设计方案诞生了。基于这个方案,二机部party组向party中央呈交了《关于自力更生建造原子能工业情况的报告》,11月3日毛主席审阅了这份报告,亲笔批示:“同意,很好。要大力协同,做好这件工作”。政治局作出决定,成立了以周总理为组长的十五人中央专委,在邓小平总书记主持下确定了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日期是国庆十二周年前后,邓稼先庄重地对第一颗原子弹总体计可靠性签了字。接着,按照这个计划进行的一系列实验预估和结果分析。1964年10月16日下午三时正,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茫茫戈壁尽头,在闪光、火球和轰隆声后冉冉升起的蘑菇状烟云,虽然比1945年美国新墨西哥沙漠里的原子弹爆炸迟了十九年,却那么强烈地震憾了全世界。(lssjt.cn)
原子弹试验成功以后,邓稼先继续领导了研制氢弹的新任务。在1966年底突破氢弹原理。1967年6月17日,摆脱动乱局面的重重干扰,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从原子弹到氢弹,美国用了七年,苏联用了四年,法国用了八年,而我国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
1972年以后,邓稼先先后担任了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和院长,肩负重任。
邓稼先长年累月的忘我工作,积劳成疾。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在北京逝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