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历史上的今天

[复制链接]
 楼主| 东方红1号 发表于 2010-1-9 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联通
国际信鸽爱好者联合会成立,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东方红1号 发表于 2010-1-9 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联通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东方红1号 发表于 2010-1-9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联通
阿斯旺水坝
  阿斯旺水坝(Aswan High Dam

  位于埃及开罗以南900公里的尼罗河畔.尼罗河美丽的自然景观,舒适的热带气候,丰富的文物古迹和世界上首屈一指的高坝,使阿斯旺的旅游业特别发达.水坝的建设自1960开始,历时10年,耗资9亿美元,站在111米的阿斯旺水坝上,脚下波涛翻滚的世界第一长河尼罗河被拦腰截断,放眼南望是宽15公里长500多公里的纳赛尔湖,这座世界第二大人工湖吞下尼罗河的全年径流,实现河水多年调节,使1964年的洪水,1972年的干旱,1975年的特大洪峰和1982年以来的持续低水位都化险为夷。在几乎全非洲都在闹饥荒的时候,埃及的粮食基本自给自足。

  阿斯旺大坝看起来象是铺在大湖上面的一条宽广的公路。大坝两侧除了无边的水面外,还有很多水利设施,这样工业化的场面在埃及是不多见的。

  大坝上有水库平面图及说明:弧形拱桥式的大坝,高111米,长3830米,坝底宽980米,顶部宽40米,动用土石4300万立方米.将尼罗河拦腰截断,从而使河水向上回流,形成面积达5120平方公里、蓄水量达1640亿立方米的人工湖-纳赛尔湖。远处是莲花状的大坝建成纪念碑,伴着平静的湖水,我们已无法感受到当年水利工程施工时的浩大场面了。

  如果说金字塔和神殿是古代埃及的奇迹,那么阿斯旺水坝就算得上是以科技征服尼罗河的现代奇迹。古代尼罗河每次泛滥,都会对庄园农地造成严重损害,历代君王无不想整治河道,最后终于在19世纪时建了高30.5公尺的水坝,开发出3万8千平方公里的农地,但这仅是全埃及土地的4%。因此在1960年,纳瑟总统在苏联贷款及技术协助下,兴建了高3600公尺长、40公尺高,全世界最大的一座水坝。

  现在的阿斯旺水坝所使用的花岗岩,比古夫金字塔用掉的还多,足见其宏伟壮观。目前的12座发电机,不仅可供应埃及的电力,还可提供其它阿拉伯国家使用。因为水坝而建的纳瑟人工湖泊(Lake of Nasser)也相当壮阔,但却严重威胁到岸边的古迹神殿,有不少沉入湖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为此发动了一连串救援活动,虽然抢救回部分古迹,但仍有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惨遭灭顶。

  此外,由于大坝设计的时候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不足,大坝建成后在对埃及的经济起了巨大推动作用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其一:使下游丧失了大量富有养料的泥沙沃土。由于失去了泥沙沃土,尼罗河河谷和三角洲的土地开始盐碱化,肥力也丧失殆尽。现在,埃及是世界上最依赖化肥的国家。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化肥厂正是阿斯旺水电站最大的用户之一。其二:水坝严重扰乱了尼罗河的水文。原先富有营养的泥沙沃土沿着尼罗河冲进地中海,养活了在尼罗河入海处产卵的沙丁鱼。现在沙丁鱼已经绝迹了。这对此后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大型水坝建设工作起了警示作用。

  阿斯旺水电站的利与弊

  利:扩大了农田的灌溉面积,为工农业建设提供巨大的电力资源,有效防止了旱涝灾害,改善尼罗河的航运条件,发展了养渔业水库养鱼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入,保证了常年灌溉等。

  弊:下游河道水位降低,原有水利设施难以发挥作用;地下水位抬升,次生盐渍化严重,尼罗河的泥沙被拦在纳赛尔水库中,是埃及失去了一项宝贵的肥源,下游生态环境恶化,污染加剧,也严重的扰乱了尼罗河的水文。

  现在阿斯旺水坝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失败的水利工程之一,中国类似的大坝也有许多,最著名的要算是黄河上的三门峡水库。

  当初修建阿斯旺水坝的人是英雄,现在谁炸掉阿斯旺水坝,他将会是一个更大的英雄!!!!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东方红1号 发表于 2010-1-9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联通
美军与巴拿马人在巴拿马运河区发生冲突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东方红1号 发表于 2010-1-9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联通
南非医生克里斯琴·巴纳德进行了世界上首例心脏移植手术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东方红1号 发表于 2010-1-9 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联通
1968年
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
  【成立日期】 1968年1月9日由利比亚沙特科威特贝鲁特创立。

  【宗 旨】 加强和密切成员国在石油工业方面的关系与合作,维护其在石油领域的个体和整体权益,协调各成员国的行动以公平、合理的份额向消费市场供油,为石油工业吸引资金和技术创造良好环境。

  【主要活动】 协调成员国的石油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协调成员国行动中应遵循的法律机制,交流技术和情报,尽可能为成员国公民提供培训和就业机会,利用成员国的资源和潜力参与石油工业项目,并负责承办四年一届的“阿拉伯能源会议”。2002年5月11-14日,该组织承办的第七届阿拉伯能源会议在开罗召开。会议主题为“能源和阿拉伯合作”,与会各方主要讨论了阿拉伯国家能源现状与合作机遇,能源资料的开发、消费和保护,世界能源市场有关规则的制订以及能源引发的环境问题对阿拉伯世界发展进程的影响等问题。

  【成 员】 11个:阿尔及利亚、巴林、埃及、伊拉克、科威特、利比亚、卡塔尔、沙特、叙利亚、阿联酋、突尼斯。其中,突尼斯1986年以来在自己的要求下,成员国资格一直被冻结。

  【主要负责人】 秘书长阿卜杜拉齐兹·图尔基(Abdulaziz A. Al-Turki,利比亚人)。

  【总 部】 设在科威特城。网址:www.oapecorg.org

  【出 版 物】 《秘书长年度报告》,阿拉伯文、英文;《石油与阿拉伯合作》季刊,阿文,附英文摘要和参考书目;OAPEC月报,阿、英文;《能源观察》,阿文;《OAPEC年度统计报告》,阿、英文。

  【组织机构】 (1)部长理事会:最高权力机构,由各成员国石油部长或相应官员组成,主席由各国轮流担任,每年召开两次会议。负责制定宏观政策和管理规章,指导各项工作。(2)执行局:由各成员国副部长组成,每年至少召开三次会议,主席由各国轮值。协助部长理事会指导该组织的活动,审议预算草案,处理有关协议的执行及其相关事务,制订部长理事会的日程安排。(3)秘书处:设秘书长一职,每三年改选,可连选连任。按理事会和执行局制定的政策处理日常事务。下设能源、经济与技术、信息与资料、财政与公共管理等部门。(4)裁决法庭:由正副5名主席和5名法官组成。负责调解成员国之间或成员国与有关石油公司发生的纠纷。该法庭亦负责提供咨询,其裁决对成员国具有约束力。此外,该组织下辖阿拉伯海洋石油运输公司、阿拉伯船舶建造及维修公司、阿拉伯石油投资公司、阿拉伯石油服务公司、阿拉伯油井钻探与维修公司、阿拉伯地球物理勘探服务公司、阿拉伯石油培训学院等企业。

  附:各成员国2001、2002年石油产量(单位:万吨)

  国 家 2001年(实际值) 2002年(估计值)

  阿尔及利亚 4179.0 4250.0

  埃 及 3800.0 3750.0

  伊拉克 11775.0 10150.0

  科威特 8575.0 8000.0

  利比亚 6825.0 6500.0

  卡塔尔 3358.5 3200.0

  沙 特 38475.0 36900.0

  叙利亚 2591.5 2450.0

  阿联酋 10767.5 9922.5

  巴 林 868.0 870.0

  突尼斯 348.0 355.0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东方红1号 发表于 2010-1-9 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联通
 1972年──船王董浩云旗下的“海上学府号(S.S. Seawise University)”在粉刷期间着火焚毁,随后沉入香港维多利亚港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东方红1号 发表于 2010-1-9 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联通
我国战国早期诸侯宫廷乐器──曾侯乙墓大型编钟复制成功。曾侯乙编钟距今已有2400多年,全重2500多千克,由大小65个青铜钟组成。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具有12个半音的乐器,1978年6月在湖北隋县出土。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东方红1号 发表于 2010-1-9 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联通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京召开第三次全体会议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东方红1号 发表于 2010-1-9 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联通
 1989年
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在广州举行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东方红1号 发表于 2010-1-9 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联通
 1989年澳门government突然宣布特赦境内所有未满18岁的非法入境者。不少家长急忙带同子女前往登记。这是澳门自1982年以来另一次特赦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东方红1号 发表于 2010-1-9 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联通
《深化军队物资、工程、服务采购改革总体方案》发表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东方红1号 发表于 2010-1-9 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联通
 2005年
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提名的候选人阿巴斯宣布在巴勒斯坦大选中获胜,当选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东方红1号 发表于 2010-1-9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联通
  2007年
日本防卫厅升格为“防卫省”,防卫厅长官同时更名为“防卫大臣”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东方红1号 发表于 2010-1-9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联通
 2007年备受瞩目的A股保险第一股 中国人寿(601628)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东方红1号 发表于 2010-1-9 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联通
 2009年——国家最高科技奖评选结果揭晓。两位科学家获得最高国家科学技术奖,一位获奖者是被称为中国神经外科事业的开拓者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忠诚,另外一位获奖者是著名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光宪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东方红1号 发表于 2010-1-9 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联通
2009年
以色列看守内阁总理奥尔默特说,尽管联合国安理会日前通过决议呼吁巴以立即停火,但以军将继续在加沙地带采取军事行动,以维护以色列公民的安全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东方红1号 发表于 2010-1-9 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联通
  2009年——毒枭陈炳锡在广州市被中国government处死刑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东方红1号 发表于 2010-1-9 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联通
1893年——国民party一级上将顾祝同出生,曾任陆军总司令,参谋总长,国防部长。位列蒋介石的"五虎上将","八大金刚"之中

编辑词条 顾祝同 顾祝同

概述顾祝同(1893.1.9-1987.1.17),字墨三。江苏省安东(今涟水)人。保定军校第六期毕业。曾任黄埔军校教官、教导团营长,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师长,素有“驭将之才”声誉。先后参与东征、北伐、军阀混战,“围剿”红军。抗战期间,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兼江苏省主席,奉蒋介石密令,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在黄埔嫡系将领中,顾祝同初为“八大金刚”之一,后又列名“五虎上将”,国民party军政高层“军中圣人”。

基本信息栏
中文名:顾祝同
出生日期:1893.1.9
逝世日期:1987.1.17
籍贯:江苏省淮阴市涟水县
政party:中国国民party


目录[显示]
人物生平 学历 生平经历 消极抗日 积极反共 西安事变 刘煜生案 婚姻家庭 晚年生活 顾祝同公馆 相关对联 相关书籍 相关影视作品 人物生平学历生平经历消极抗日积极反共西安事变刘煜生案婚姻家庭



[编辑本段]
人物生平  国民party军高级将领,一级陆军上将。字墨三。江苏涟水人。在蒋介石早年的得力干将"五虎将"和"八大金刚"中,顾祝同是唯一到台湾后晋升一级上将的,足见其在国民party军界的地位。

  1916年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步科,1919年毕业。1922年任粤军第二军参谋。1924年黄埔军校初创时任中校战术教官兼管理部主任。次年东征中任教导第2团营长、第2团团副,后升任国民革命军第3师参谋长、副师长。1926年北伐中任第一路军第3师师长。次年9月任第九军军长。1930年2月蒋阎冯中原大战时,任第十六路军总指挥、洛阳行营主任。次年调任国民government警卫军军长,年底任江苏省government主席。1933年参与对红军的第五次围剿,任北路军总司令。1935年任重庆行营主任兼贵州省government主席。西安事变后,兼任西安行营主任。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开始后,任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司令长官,兼江苏省government主席。1941年1月,根据蒋介石的指示,在安徽泾县策划指挥了皖南事变。1945年5月,当选为国民party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徐州绥靖主任等职。1946年任陆军总司令。1948年任国防部参谋总长。1949年4月,重任陆军总司令,12月任“西南军政长官”。1950年3月去台湾,曾兼台湾“国防部”代部长。1972年任“总统府”战略顾问。1987年1月17日卒于台湾。

[编辑本段]
学历  1914年,江苏陆军小学毕业。

  1916年,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毕业。

  1919年,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步科毕业。
[编辑本段]
生平经历  (国民government)卫戍司令部参谋 1914

  (国民government)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重庆行营主任 1935.11-1937

  (国民government)国民革命军第九军军长 1927.09


  (国民government)军事委员会委员 1927.10.20-1928

  (国民government)江苏省government委员 1928.11-1930.03

  (国民government)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 1929.10-1930.09

  (国民government)江苏省government(兼任)主席 1937.12-1945

  (国民government)军政部政务次长 1934.01.24-1936.12.02

  (国民government)贵州绥靖主任 1935.05-

  (国民government)四川行营主任 1935.10-

  (国民government)贵州省government(兼代)主席 1936.08-1937

  (国民government)贵州全省保安司令 1936.08-

  (国民government)西安行营主任 1937.01-1937.11

  (国民government)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 1937-

  (国民government)江苏省government主席 1937.11.26-1939.10


  (国民government)江苏全省保安司令 1937.12-1939.10

  (国民government)第二十四集团军总司令 1938.01-

  (国民government)第三战区战地party政委员会分会主任委员 1939.07-

  (国民government)苏皖联立临时政治学院院长 1939.12- 

  (国民government)徐州绥靖公署主任 1946.01-1946.05

  (国民government)郑州绥靖公署主任 1946.08-1948.05

  (国民government)陆军总司令部(第一任)总司令 1946.05.31-1948.05.13

  国防部参谋总长 1948.05.13-1950.03.10

  中央训练团副团长 1948.11-

  陆军总司令部总司令 1949.04-1950.03

  私立强恕中学董事长 1966-

  西南军政长官 1949.12.07-

  国防部(代理)部长 1950.01.26-1950.03.10

  行政院政务委员 1950.01.26-1950.03.10

  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50.04-1959.06.29

  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67.02.01-1972.05.19

  中国国民party中央执行委员 1931.11-1987.01.17

  中国国民party中央评议委员 1952.10-1987.01.17

  国防会议秘书长 1959.06.29-1967.02.01

  总统统战略顾问 1972.05.19-1987.01.17

  中国孔孟学会名誉理事长 1972- 1987.01.17

  台北市江苏同乡会名誉理事长 1973.04- 1987.01.17

  中国国民party中央评议委员会主席团主席 1976.11- 1987.01.17

   顾 参加南京受降仪式(右一)

[编辑本段]
消极抗日  淞沪战争开始后,顾祝同被任命为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司令长官为冯玉祥)兼第五集团军总司令,并负实际指挥责任,先后指挥张发奎第八集团军、张治中第九集团军、刘建绪第十集团军、陈诚第十五集团军、薛岳第十九集团军及朱绍良罗卓英胡宗南廖磊、刘兴等部约70万人,奋勇抵抗,重创日军,为中央government和上海的撤退争取了必要的时间。

  南京失守后,蒋介石重新划分战区,顾祝同被任命为第三战区司令长官。第三战区包括江苏省南部、安徽省南部、江西省东北部及福建省、浙江省。该地区是中国的经济重心,与日伪防区接触范围大。顾担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前后长达八年,经历整个抗战时期。顾祝同利用战区有利条件,以建立战时经济为名,大搞走私贸易,纵容部下发了一笔国难财。整个抗战期间,顾祝同的第三战区采取消极防御战略,并未利用自己的有利战略位置向日寇出击,基本上未打过大仗。正面战场上的大战役多发生在其他战区,第三战区进行过的较大战役仅为浙赣战役。这次会战历时约三个多月,日军集中九个师团以上的兵力,经过苦战,付出惨重代价,实现了预定目的。据日军战史记载,日军死伤28900多人,损失酒井师团长等,并失去战马2600多匹。中国守军由于缺少必要的通讯联络及判断失误,第三战区未能实现与日军决战的计划。
[编辑本段]
积极反共  在对付共产party、新四军方面,顾祝同是全力以赴。他亲手制造的皖南事变震惊中外。蒋介石对于顾祝同忠心事主卖力反共是很赏识的,1945年1月底,顾祝同升任赣州行辕主任兼第三战区司令,统一指挥三、七、九战区军政,权力之大,令同行侧目。5月,国民party召开“六大”,顾祝同连任六届中央执行委员。抗日战争胜利后,顾祝同在第三战区接受日军的投降,9月8日,在南京举行的中国战区日军投降典礼上,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接受日本侵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的投降。顾祝同作为中国陆军代表也参加了这一仪式。

  1946年5月,国民party中央军事机关仿美改制,顾祝同出任陆军总司令,与海军总司令陈诚、空军总司令周至柔并列为军事巨头。全面内战开始后,顾祝同充当了蒋介石的内战急先锋。9月,他指挥徐州、郑州一线32个旅(师)计30万人进攻冀鲁豫解放区,结果被刘邓大军歼灭5万多人。

  1947年3月,国民party组成的陆军总司令徐州司令部,以顾祝同指挥原徐州、郑州两绥署兵力两个机动兵团及两个“绥靖”区部队,共60个旅45万余人,采取密集靠拢、逐步推进的战术,企图消灭华东野战军于沂蒙山区。华野正副司令陈毅、粟裕将军采取挖心战术,于1947年5月底在孟良崮地区全歼国民party五大主力之一、整编74师。顾祝同遭此失败后,并没有就此罢休,而是硬着头皮继续较量,结果一输再输。1947年6月顾祝同又采取所谓的重兵重迭交互前进的战术,再犯沂蒙山区。此时刘邓大军已突破黄河天险,开始了战略进攻。顾祝同闻讯后,急忙调兵遣将进行堵截,但在刘邓大军的打击下损兵折将。到1947年7月上旬,顾祝同被解放军赶出鲁中地区,他苦心经营的对山东重点进攻方案宣告破产。

  1948年5月,顾祝同任参谋总长一职,协助蒋介石继续策划反人民内战,企图挽救颓势。辽沈战役打响后,人民解放军包围了锦州。此时国民party军在东北只剩长春市、沈阳市、锦州三个战略据点,锦州是沟通关内关外的咽喉,为解锦州之围,顾祝同以参谋总长和最高当局代表的双重身份,与东北剿总司令卫立煌同机飞往东北,执行蒋介石调出沈阳主力支援辽西的计划。卫立煌建议先飞到锦州,与守将范汉杰商讨作战计划。但到锦州上空时,顾祝同看到解放军正在炮击锦州机场,担心降落后无法再起飞,就拒绝了卫立煌的建议,直接飞到了沈阳。到沈阳后,卫立煌为了说服顾祝同改变由沈阳出兵支援锦州的命令,特意在家中设宴招待他,并授意廖耀湘提出一个从营口海上撤退的方案。但不管卫立煌、廖耀湘如何陈述理由,顾祝同就是一句话:“总统的命令,不能违背。”最后的结局是47万精锐部队被歼。

  辽沈战役结束后,顾祝同到徐州部署对解放军决战事宜,顾祝同力图以少数兵力困守徐州,控制主力于徐蚌间津浦路两侧,作攻势防御,以固长江而保沪宁。顾祝同召见黄埔军校毕业的兵团司令与军长谈话,特别强调:“校长一再交待,这一仗只能打胜,不能打败。打好了你们黄埔学生前途光明,打败了就死无葬身之地。”但这一套已不起作用,华东野战军发起了淮海战役后,西撤的黄百韬第七兵团被歼灭于碾庄地区,由华中来援的黄维第十二兵团在双堆集被全歼,企图突围的杜聿明部第十 三、第二、第十六三个兵团也在陈官庄全军覆没。顾祝同只能按照蒋介石的命令与计划,奔波于徐州与南京之间,指挥调动部队,逃避解放军的打击。最终,看着蒋介石最精锐的50多万军队在淮海战场上被歼灭。
[编辑本段]
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12日,举世震惊的“西安事变”发生,中国共产party即通电全国主张和平解决,南京国民government却任命顾祝同为讨逆军西路军总司令 (东路军总司令为刘峙)。准备讨伐张学良、杨虎城叛军。

  “西安事变”发生后,时任军政部长的何应钦。召集在南京的中央委员及军政要人,举行了紧急会议。他主张:全国军队由他调遣与指挥,成立讨逆总司令部,出兵潼关,轰炸西安。

  宋美龄得知讨逆军的行动方案后,认为此命令的执行将会威胁到蒋介石的生命安全,她迅速约见顾祝同,要求他采取和平解决的办法,以保障蒋介石的安全,不要执行何应钦向西安进军的命令。顾祝同原来一直受到蒋介石的恩宠,但北伐时攻打蚌埠一战,使蒋介石对他改变了看法,转而扶持刘峙,顾祝同深感失落。宋美龄亲自相求,顾祝同向宋美龄立誓道“祝同对委座绝无异心”。

  在刘峙挥军急进之时,顾祝同借口不到职,始终稳坐南京,协助孔祥熙、宋子文策划和平营救蒋介石的活动。何应钦。正想撤换新人时,张学良于12月26日拒绝了蒋介石好意和提醒(事先蒋介石不要张学良护送回南京,但张学良坚持护送以表示悔改之意)坚持亲自护送蒋介石回到了南京,“西安事变”得到了和平解决。

  由于顾祝同在事变中一切按照宋氏兄妹的旨意行事,事后不仅得到宋美龄的信任,而且因此受到蒋介石重视,马上任命顾祝同为总司令兼第一集团军总司令。

  1937年1月5日,顾祝同被任命为军事委员会西安行营主任,坐镇潼关,指挥陕北军事。顾祝同当面接受了蒋介石的命令,指挥第二、三、四、五集团军,对西安方面施加军事压力。

  当顾祝同对西安形成三面合围态势时,杨虎城等东北军、十七路军将领仍坚决请求蒋介石撤退西进大军并释放张学良。蒋介石无奈,只有请张学良去电劝告杨虎城及各将领服从中央命令。在这样的形势下,顾祝同也频繁活动,给东北军、十七路军的将领去电、去函,进行劝说,实行政治瓦解。

  在浙江省档案馆的特藏室中,保存着一封顾祝同在1937年1月9日写给东北军将领何柱国的信。何柱国(1898-1985),广西容县人。国民party陆军上将,东北军重要将领。“西安事变”前一天晚上,何柱国参加了张学良举行的秘密会议,事变中何柱国的骑兵第六旅参与兵变的行动。

  1937年1月22日,蒋介石将陕事交顾祝同全权处理,杨虎城在张学良的劝说下同意派代表和顾祝同谈判,蒋答应在东北军和十七路军移防后,军事行动随即停止。并考虑释放张学良的问题。4月,蒋介石正式给杨虎城以“革职留任”的处分,1949年9月杨虎城被处决于重庆。

  “西安事变”使蒋介石蒙受耻辱,但对于顾祝同来说却是一个表现忠心的机遇,他凭借灵活、善变的方法,重新赢得蒋介石的信任和重视,成了蒋介石的心腹,稳固了他在国民government高层的地位。
[编辑本段]
刘煜生案  1933年1月21日,江苏镇江传出一条令人震惊的消息:《江声日报》经理兼主笔刘煜生被江苏省主席顾祝同下令枪决

  刘煜生,江西南城人,早年曾习法律,1924年在镇江创办《江声日报》。该报消息灵通,记载翔实,颇受社会欢迎。1929年春,国民party江苏省government从南京迁到镇江,《江声日报》成为省会报纸,影响力也随之增大。刘煜生办报有正义感,敢于针砭时弊、揭露官场丑行。顾祝同主政江苏后,令各县设立毒品缉查所,从中抽取苛税,实际上是变相公卖鸦片。刘煜生对此公开指摘,因而遭到顾祝同的忌恨。

  江苏省民政厅厅长赵启禄是顾祝同的亲信,曾任顾祝同军中参谋长。赵身为民政厅长,但吸鸦片烟的瘾很大,又好狎妓。刘煜生侦得赵经常寓居上海某高级旅馆,度其快活生涯,便带了照相机,冒充省府要员,瞒过茶房,直入赵的内室;赵正一榻横陈,在妓女陪伴下吞云吐雾,刘煜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其“雅姿”摄入镜头。赵方愕然惊顾之际,刘煜生已反身离去。不久,这张照片在上海一家报纸上刊出,使身为一厅之长的赵启禄很是狼狈,因而对刘煜生恨之入骨,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

  《江声日报》有一个副刊名为《铁犁》,经常发表一些不满现实、倾向进步的文艺作品,顾祝同和赵启禄命人从中寻找出几段“反动”文字,断章取义,罗织罪名,于1932年7月26日下令查封《江声日报》,将刘煜生押解至省会戒严司令部讯办。 顾祝同在封报捉人的令文中,说刘煜生“宣传赤化”、“鼓动红色恐怖”、“煽惑阶级斗争”,所谓的“罪证”是《铁犁》上发表的《边声》、《时代不是时代》、《我们的希望》、《端午节》等几篇作品。《边声》是一篇描写守边士兵抗日作战的小说,里面有这样的文字:“一队咱们祖国的兵,向左边退下,自然隐隐地右边上来的是敌人。……日本兵在追击,土堡上倾斜了青天白日红地的国旗,正正地树起一面白天红日的大旗。”“在隆隆的枪声炮声中,土堡上的兵渐渐地稀少成几个了,终于都围在国旗下倒毙,倒毙在血泊之中,地上泛起一片红潮。”顾祝同挑拣出“左”、“右”、“红潮”等字眼,说这是“赤化作品”、“含有共party口吻”,完全是深文周纳,制造冤狱。其他几篇作品或描写农村困苦,或叙述劳工生活,虽流露出对现实不满的情绪,但并无明显犯禁的言词。

  刘煜生被捕后,顾祝同将其长期拘押在戒严司令部,迟迟不移送法院审理。南京新闻记者公会派人赴镇江质询并要求保释,遭到拒绝。国民party江苏省party部也曾干预此案,认为《江声日报》“无反动文字”、刘煜生“无反动行为”,希望顾祝同“准江声日报复刊,将刘煜生交保释放”,顾祝同也不予理睬。 刘煜生在狱中向国民government监察院院长于右任上书申诉,请求监察院调查此案。监察院派员调查后,认为此案性质严重,决定对顾祝同提出弹劾。弹劾文称:训政约法规定,人民因罪犯嫌疑被逮捕拘禁者,其执行逮捕或拘禁之机关,至迟应于24小时内,移送审判机关审理。顾祝同将刘煜生拘押在戒严司令部5月之久尚未移送法院,是“违背约法,蹂躏人权”;监察院调查该案时,顾祝同非但不能尽情答复,且坚决拒绝调卷,“破坏监察制度,藐视government法令”;出版法规定,禁止出版或扣押之处分权,属于内政部,顾祝同“非法逮捕,逾越职权”;《江声日报》所刊此类文字,中央party部并无禁载之命令,内政部亦无禁载之条例,顾祝同封报捉人,“妨害言论自由,破坏法治精神”。“基上各点,应即依法提出弹劾,将顾祝同移付惩戒,并咨请行政院令饬该省府迅将刘煜生移送法院依法讯办,以维法纪而保人权”。

  就在监察院呈请弹劾之际,顾祝同竟一意孤行,变本加厉,悍然下令将刘煜生处以死刑,于1933年1月21日执行枪决。当刘煜生由监狱被提出照相时,自知不免,大呼“拥护中国国民party”、“拥护国民government”等口号,并高唱“三民主义,吾party所宗”的“party歌”,以表示他是三民主义信徒而非“共匪”。顾祝同非法枪决刘煜生的消息传出后,舆论为之大哗,社会各界群起声讨,抗议浪潮很快席卷全国。中国民权保障大同盟2月1日在上海举行执行委员会议,宋庆龄、蔡元培、林语堂、邹韬奋等人出席。会议发表宣言,强烈谴责顾祝同残杀报人,指出“此一血案,实与北洋军阀在北京枪毙邵飘萍、林白水之暴行,如出一辙,全国人民应予以严重之注意。查人民应享有言论出版之绝对自由权,为近代文明国家之国民应享之权利,即使刘煜生有轶出自由范围以外之犯法行为,亦应依法交由司法机关审判,行政机关决不能非法拘禁,更决不容非法处死”。“顾祝同蹂躏人权、破坏法纪之黑暗暴行,已明白证明实质上与北洋军阀毫无二式,亦即为我全国人民之公敌,为维护人权,对于顾祝同之军阀暴行,全国人民应共起而作坚决之抗争。”“government如无以裁制此种暴行,实为government之大羞。”宣言要求南京国民government迅速将顾祝同及其他有关系负责人员免职并依法惩办;切实保障人权,务使以后不致再有此种同类事件发生。在会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宋庆龄还提议由上海报界领导全国新闻界罢工一日,以示抗争,以振民气。 上海新闻记者公会也于2月1日召开紧急会议,一致决议:一、呈请中央party部、国民government查办顾祝同;二、呈请监察院继续弹劾顾祝同;三、联合报界公会、律师公会、市商会、市教育会等法团合力抗争;四、设立刘煜生案专门委员会;五、今后关于江苏省government消息,凡有顾主席字样者,一律称顾祝同。会后,刘案专门委员会派人赴镇江调查事件真相,搜集《江声日报》所刊、被顾祝同指为“宣传共产”的稿件,将这些稿件在沪报上全文刊出。2月19日,上海各报社239位记者签名发表联合宣言。宣言从12个方面列举了顾祝同所犯罪行,并对顾强加给刘煜生的各项罪名一一进行驳斥,指出:“顾祝同冤杀刘煜生案,论事实则断章周纳、颠倒黑白;论法律则前后不符,违法越权”,“人间何世,有此冤狱”,“毁法乱纪、摧残人权之顾祝同,必当受国法之制裁,刘煜生亦必蒙最后之昭雪。” 首都(南京)新闻记者协会于2月5日为刘案发表宣言:“似此任加人罪,何殊军阀暴行,若不依法声讨,严惩重罚,不特新闻记者人人自危,即全国人民亦时时恐怖,国家纪纲破坏无余,社会秩序岂有宁日。本会为维护法律、保障民权起见,不得不本嫉恶如仇、惩一儆百之旨,声罪致讨。务希全国各界,一致愤起,共作不平之鸣,藉尽护法之责。” 北平新闻界于2月17日举行追悼刘煜生大会,声讨顾祝同的罪行,电请中央将其撤职查办。天津、武汉、广州、青岛、济南、杭州、郑州、徐州、芜湖、南昌、蚌埠、长沙、香港、太原、汕头等地新闻界都纷纷举行集会,发表宣言,通电全国,强烈要求government严惩顾祝同,并采取切实措施保障新闻记者的人身安全,落实“训政约法”所规定的言论出版自由。全国律师协会也通过决议,呈请司法部指定审判机关,对顾祝同提起控诉,以维法律。

  面对各方的抗议和声讨,顾祝同极力辩解,为自己开脱罪行。他声称:刘煜生在1927年3月间“曾结合共party分子组织非法工会,煽动车夫罢工,图谋扰乱治安,被国民革命军第十七军政治部拿办有案”,“现经戒严司令部审讯明确,实系共party”,故依据《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处以死刑。他还为抗拒监察院调查进行狡辩,说刘案由戒严司令部办理,“监察院调阅宗卷之权,能否对于军事机关审判罪犯之事件,亦得适用,实属绝大疑问”。

  《大公报》指出,顾祝同举刘煜生1927年3月被拿办一事作为刘系共party之证,理由殊欠充分,因为当时国共两party尚未分裂,各军政治部中都有共产party人,该军政治部是否因刘系共party而拿办,实属疑问。而此后不久国民party即实行“清party”,如果刘煜生确系共party,当局决不容他再在镇江办报。顾祝同以此不充分之证据置人于死,不能不说是草菅人命。

  南京司法界人士指出:“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须在剿匪区域或戒严期内方可适用,但现在镇江是否为剿匪区域或值戒严时期?”“监察院调阅宗卷,是否适用于军事机关虽无规定,但亦无凡军事机关可以否认监察权之明文规定。” 监察院监察委员刘莪青、田炯锦发表谈话,指斥顾祝同强词夺理:“刘煜生是否有共party嫌疑,尚属问题,即或有之,情节较诸牛兰、陈独秀孰为重大?牛兰、陈独秀尚须依法交法院审判,而谓刘煜生可以不经法院审判即由行政机关枪毙,有是理乎?纵极力强辩,岂可一手掩天下人之耳目。”二位监委表示,监察院将对顾祝同提出第二次弹劾,“必使受相当之惩戒”。 国民party元老李烈钧也致电中央party部,要求严惩顾祝同,为刘煜生申雪,并称:“欲集人民智能共决国事,首当以诚意示天下,人民所渴望者在此,government所当努力者亦在此,则保障人民集会结社、言论出版等自由,经屡次所宣示者,宜不致再托空言。” 舆情汹汹,难以平息,朝野上下的压力越来越大,国民party当局不能不作出一点表示。1933年9月1日,行政院发出《保护新闻事业人员》的通令。通令云:“查人民非依法律不得逮捕拘禁审问处罚,与人民有发表言论及刊行著作之自由,非依法律不得停止或限制之,训政时期约法第八、第十五条已经明白规定。”“各地government对新闻事业人员,常多不知爱护,甚且有任意摧残情事”,“特通令各省市government、各军队军事机关,对于新闻事业人员,一体切实保护。”接着,行政院宣布改组江苏省government,陈果夫为省government主席,顾祝同转任“豫鄂皖湘赣北路剿匪总司令”。 顾祝同并未受到严惩重罚,监察院的弹劾不了了之,所谓《保护新闻事业人员》的通令,也没有什么具体的措施,不过是一纸空文。 《生活》周刊发表评论说:“这个命令会有什么效力没有呢?要是government的法令是有效力的,那么人民身体自由、出版著作自由,本是约法所规定的,违法逮捕拘禁处罚与剥夺人民自由,应如何惩治,法律都有明文规定,但是government不能惩戒,监察机关失去效用,现在再加上一道空命令,究竟有什么用处?” 不过,既然有了这个“通令”,新闻界就可以利用它来争取自己的权利。 1934年8月,杭州新闻记者公会向全国新闻界发出通电,倡议定9月1日为记者节,得到不少地方的响应。这年9月1日,杭州、北平、南京、长沙、青岛、太原、厦门、绥远等地的新闻界,分别举行各类庆祝活动,有的报纸还休业一天,以示纪念。《大公报》评论说:“有了通令,仍然把记者压得喘不过气来,所以我们以为与其停刊纪念,还不如积极地要求解放言论,作有效的维护。”从1935年起,“九一”记者节得到全国新闻界的承认,此后每年这一天,新闻界都要开展有较大影响的活动。

  

[编辑本段]
婚姻家庭  顾祝同的原配夫人杨氏,是顾祝同发迹前由家人做主为他娶回来的,杨氏为顾祝同生有一儿一女。他在任第3师师长时又娶了一个夫人许文蓉。许文蓉是苏州有名的大家闺秀,琴棋书画,吹拉弹唱,样样都会,被人誉为风流才女。顾祝同专门为许文蓉在上海购买了一套别墅,后来又把杨氏所生儿女接到上海,交由许文蓉抚养。

  自顾祝同另觅新欢,接走女儿后,杨氏便难得再见到顾祝同一面。时隔不久,杨氏突然死于一场大火。许文蓉便成为正房。知书达礼,性格温柔的许文蓉,并没有改变顾祝同放荡不羁的习性。

  抗日战争中的1941年春,顾祝同的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部迁移到了屯溪。屯溪位于新安江边,是皖南山区一个繁华的小城镇,号称当地的“小上海”。在当地有个女人名叫史文卿,是个京剧演员。

  顾祝同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去听史文卿唱戏,马上就坠人情网。为了追史文卿,顾祝同费了不少心机。他让军法处在屯溪街上贴出一条通告,大意是:值此国难当头之际,一切以抗战为重,通告所有将士,不得擅自进入剧场,以免玩物丧志,贻误戎机。有敢以身试法者,严惩不贷,没过多久,史文卿便自投罗网。作了顾司令长官的笼中之鸟。
[编辑本段]
晚年生活  败退台湾后,顾祝同的身体一直很好,经常参加一些社会活动。

  
顾祝同尽管不培植私party,但他的老乡观念、 同学观念还是很浓厚。他对王敬久王仲廉冷欣韩德勤方先觉等同乡的提拔是很尽力的,他的子弟辈如顾希平顾锡九顾心衡、顾新葆、顾祝君、顾祝荣赵锡田王连庆、也都是他培养起来的。堂弟顾济潮(黄埔一期)1927年秋北伐战争临颖战役中阵亡。凡江苏人特别是涟水人,他都特别关照。顾祝同对能够带兵打仗的军官非常钟爱,即使其犯了军纪,也常从轻处理。他对团长以上军官,每月都发一笔补助;营级军官虽没有明补,但每人每月可透支100元军费;连长吃几个空额也不追 究;年纪大了不能再当兵的,就安置到他创办的农场里,或资助一笔钱,让他们经营小商业。他对部下的宽厚,笼络了不少人。他这一套办法,使他在国民party军队中 获得了“军中圣人”的美名。到晚年,他的部下常去看望他,大家都敬重地称他为“墨公”。1973年5月,82岁的顾祝同与何应钦一起,参观访问了金门与澎湖诸岛。在金门时,顾祝同特地参观了炮兵工事,直夸工事整修得坚固。

   顾祝同晚年的照片
顾祝同从1982年起,开始口述回忆录,名为《墨三九十自述》,由其秘书记录整理后出版。顾祝同的晚年生活很有规律。他每天早睡早起,一直保持着散步的习惯。顾喜欢养花, 认为养花不仅能陶冶性情,还能锻炼身体。

  1985年8月10日,已是94岁高龄的顾祝同突患老年性高血压,8月12日,顾祝同一时又兴起,前往花市赏花。当晚返回寓所后,病情加重,送到医院后被诊断为高血压引起的脑部微血管阻塞,顾祝同从此住进医院,卧床不起,1987年1月17日凌晨4时20分,顾祝同因病重不治,死于台湾三军总医院,终年96岁。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东方红1号 发表于 2010-1-9 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联通

1896年中国桥梁工程专家茅以升出生
茅以升概述茅以升(1896年1月9日-1989年11月12日) ,字唐臣,江苏镇江人。中国桥梁学家、土木工程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以茅以升为首的我国现代桥梁工程先驱在钱塘江上建成了中国人自己设计和施工的第一座现代钢铁大桥,在中国桥梁工程史上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个人概述  茅以升先世经商,祖父茅谦为举人,思想进步,倾向革命,曾创办《南洋官报》,是镇江市的名士。茅以升出生不久,全家迁居南京。6岁读私塾,7岁就读于1903年在南京创办的国内第一所新型小学——思益学堂,1905年进入江南商业学堂,1911年考入唐山路矿学堂(即唐山交通大学,今西南交通大学,下注“*”者同)。1916年毕业后,被清华学堂官费保送赴美留学。1917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土木专业硕士学位,因茅以升成绩特优,从此康奈尔大学面试接收唐山交通大学的毕业生,为中国的大学特别是母校征得了荣誉。1921年获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大学理工学院工学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桥梁桁架的次应力》的科学创见,被称为“茅氏定律”,并荣获康奈尔大学优秀研究生“斐蒂士”金质研究奖章。1921年,应恩师罗忠忱教授之邀,回国到母校任交通大学唐山学校*教授、副主任兼总务主任。以后历任东南大学(今南京大学)工科主任、河海工科大学校长、交通大学唐山大学*校长、北洋工学院(今天津大学)院长、杭州钱塘江桥工程处处长、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院长、交通大学贵州分校*校长、国民partygovernment交通部桥梁设计工程处处长。建国后,历任北方交通大学(今北京交通大学)校长,铁道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协第二届副主席、名誉主席,北京市科协主席,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三届理事长,九三学社第五至七届中国际桥梁及结构工程协会高级会员,国际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协会会员。30年代,茅以升在钱塘江大桥工程技术上的成就曾令国外同行对中国的桥梁建筑工程师刮目相看。50年代,在武汉长江大桥建设过程中,茅以升担任由中外专家组成的技术顾问委员会的主任委员,解决了武汉长江大桥建设中的14个难题。1979年应邀访问卡利基—梅隆大学母校时,校长授予他“卓越校友”奖章,以表彰他对世界工程技术方面作出的贡献。 1982年被美国国家科学院授予外籍院士称号。1933年领导设计、修建杭州钱塘江大桥,是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桥。他还参加了新中国第一座现代化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建造。1959年担任人民大会堂结构审查组组长,为这个历史性的重大建筑贡献了自己的技术、经验和智慧。茅以升是中国现代桥梁工程学的重要奠基人。作为一名教育家,茅以升在教育界工作的二十余年中当过五所学校的教授、两个大学的校长、两个学院的院长。他积极倡导科普教育,撰写了《桥话》《中国石拱桥》《桥梁次应力》、《钱塘江桥》、《中国的古桥与新桥》等大量的科普文章。

  茅以升从小好学上进,善于独立思考。他10岁那年,过端午节,家乡举行龙舟比赛,看比赛的人都站在文德桥上而他因为肚子疼所以没有去。桥上由于人太多把桥压塌了,砸死、淹死不少人。这一不幸事件沉重地压在茅以升心里。他暗下决心:长大了一定要造出最结实的桥。从此,茅以升只要看到桥,不管它是石桥还是木桥,他总是从桥面到桥柱看个够。茅以升上学读书后,从书本上看到有关桥的文章、段落,就把它抄在本子上,遇到有关桥的图画就剪贴起来,时间长了,足足积攒了厚厚的几大本子。

  1933年至1937年,茅以升任钱塘江大桥工程处处长,主持修建我国第一座公路铁路兼用的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他采用“射水法”、“沉箱法”、“浮远法”等,解决了建桥中的一个个技术难题。从此,茅以升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他的名字和新建的大桥一起留在祖国各地。经过5年的努力,茅以升终于将现代化的钱塘江大桥建成。9月26日,是钱塘江大桥建成通车65周年纪念日。

  
 钱塘江大桥开工于1934年。当时,浙赣铁路正在兴建,要与沪杭铁路衔接,需在钱塘江上架设一座大桥。钱塘江乃著名险恶之江,水文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其水势不仅受上游山洪暴发之影响,还受下游海潮涨落的制约,若遇台风袭击,江面常逞汹涌翻腾之势。钱塘江底的流沙厚达41米,变迁莫测,素有“钱塘江无底”之说。因此,民间有“钱塘江上架桥——办不到”的谚语,工程技术界也认为在钱塘江上架桥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茅以升先生少年立志于桥梁事业,后又负笈美国,于康奈尔大学和卡利基理工学院专攻桥梁专业并获博士学位。他看到祖国江河上的钢铁大桥均为外国人所建,颇为痛心,决心为中国人争气,架设中国人自己的大桥。于是迎难而上,慨然受命,自任桥工处处长,请在唐山交通大学同学罗英任总工程师,寝馈于斯,志在必得。

  建桥遇到的第一个困难是打桩。为了使桥基稳固,需要穿越41米厚的泥沙在9个桥墩位置打入1440根木桩,木桩立于石层之上。沙层又厚又硬,打轻了下不去,打重了断桩。茅以升从浇花壶水把土冲出小洞中受到启发,采用抽江水在厚硬泥沙上冲出深洞再打桩的“射水法”,使原来一昼夜只打1根桩,提高到可以打30根桩,大大加快了工程进度。建桥遇到的第二个困难是水流湍急,难以施工。茅以升发明了“沉箱法”,将钢筋混凝土做成的箱子口朝下沉入水中罩在江底,再用高压气挤走箱里的水,工人在箱里挖沙作业,使沉箱与木桩逐步结为一体。沉箱上再筑桥墩。放置沉箱很不容易,开始时,一只沉箱,一会儿被江水冲向下游,一会儿被潮水顶到上游,上下乱窜。后来把3吨重的铁锚改为10吨重,沉箱问题才得以解决。第三个困难是架设钢梁。茅以升采用了巧妙利用自然力的“浮运法”,潮涨时用船将钢梁运至两墩之间,潮落时钢梁便落在两墩之上,省工省时,进度大大加快。

  钱塘江大桥是一座经受了抗日战火洗礼的桥。建桥末期,淞沪抗战正紧,日军飞机经常来轰炸。有一次,茅以升正在6号桥墩的沉箱里和几个工程师及监工员商量问题,忽然沉箱里电灯全灭。原来因日军飞机轰炸,工地关闭了所有的电灯。钱塘江桥冒着敌人的轰炸,终于于1937年9月26日建成通车。

  钱塘江大桥建成后,为抗日战争做出了杰出贡献。建桥纪念碑的碑文记录了这段悲壮的史实:“时值抗日战争爆发,在敌机轰炸下昼夜赶工,铁路公路相继通车。支援淞沪抗战、抢运撤退物资车辆无算,候渡百姓,安全过江,数以数十万计。当施工后期,知战局不利,因在最难修复之桥墩上预留空孔,连同五孔钢梁埋放炸药,直至杭州不守,敌骑将临,始断然引爆,时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当时先生留下‘不复原桥不丈夫’之誓言,自携图纸资料,辗转后方。”为了阻断敌人,茅以升受命炸断了亲手建造的大桥,这是何等悲壮的义举。抗战胜利后,茅以升实践誓言,又主持修复了大桥。建桥、炸桥、复桥,茅以升先生始终其事,克尽厥责。

  钱塘江大桥建成于抗日烽火之中,再生于和平建设之世。她不仅在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者的斗争中书写了可歌可泣的一页,而且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她使沪杭与浙赣两条铁路相连接,使钱塘江两岸由天堑变通途。通车65年以来,她为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和当地经济的繁荣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钱塘江大桥既是我国桥梁建筑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又是我国桥梁工程师的摇篮。茅以升先生把工地办成学校,吸收大批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参加工程实践,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桥梁工程人才。我国一些重要桥梁工程,如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的一些负责人都曾经历过钱塘江大桥建设的洗礼。

  钱塘江大桥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科技工作者的聪明才智,展示了中华民族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以茅以升先生为首的我国桥梁工程界的先驱在钱塘江大桥建设中所显示出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敢为人先的科技创新精神,排除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永远是鼓舞我们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不懈奋斗的宝贵精神财富。

  1955年至1957年,茅以升任武汉长江大桥技术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他又接受修建我国第一座跨越长江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任务。1955年9月,大桥正式开工,到1957年9月25日建成,比原计划提前一年零三个月。1957年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举行落成典礼。武汉长江大桥是铁路公路两用的双层钢桁梁桥。上层为公路桥,宽22.5米,其中车行道宽18米;下层为铁路桥,宽18米。正桥长1155.5米,连同两端公路引桥,总长1670.4米。大桥将京汉铁路粤汉铁路衔接起来,成为我国贯穿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并把武汉三镇联成一体,确保了我国南北地区铁路和公路网联成一体。

  1958年在北京修建人民大会堂时,周恩来总理在审查工程设计时指出:“要有茅以升的签名来保证。”party和国家领导人对茅以升非常信任,茅以升也对party的工作极端负责,他对人民大会堂的结构设计作了全面审查核算,最后签了名。

  茅以升一生学桥、造桥、写桥。他在中外报刊发表文章200余篇。主持编写了《中国古桥技术史》及《中国桥梁———古代至今代》(有日、英、法、德、西班牙五种文本)。著有《钱塘江桥》、《武汉长江大桥》、《茅以升科普创作选集》(一、二)、《茅以升文集》等。

  他自1954年起当选为一至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大常委会委员。1987年10月,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party。他为我国和世界桥梁建筑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1989年11月12日病逝。

茅以升 个人影响  茅以升深知科学技术进步对于国家建设的重要性,1950年,他又欣然接受铁道技术研究所所长(后为院长)的职务。这时他虽已年过半百,仍以过人的精力,不辞辛劳,开始了铁道科学研究院的创业。他曾于1921年、1926年、1938年、1950年四度出任母校唐山交通大学*校长或副校长。特别是他第三次出长母校(1938年至1942年),正值抗战时期,为母校南迁复校做出了卓越的贡献。1942年,茅以升离开母校后,赴贵阳任桥梁设计工程处处长,筹备中国桥梁公司。他着眼未来,将钱塘江桥工处的同仁和有志深造的工程技术人员,吸收到桥梁公司,培养他们成为桥梁建设的技术骨干。 建国后,茅以升又一次回到母校任教,在五十年代初出任由国立唐山工学院*、北平铁道管理学院(今北京交通大学)、华北交通学院组成的北方交通大学校长。他在任校长期间,对校务管理、教学体制,课程设施、教学设备等,都作过重大改进,使学校出现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局面,深受师生的拥护与爱戴。

  茅以升是最早从事科普事业的科学家之一。1950年,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成立,他当选为副主席。他是最勤奋的科普作家,在他发表的200多篇论著中,有关科普工作的论著和科普文章约占1/3。他的《没有不能造的桥》一文,在1981年荣获全国新长征科普创作一等奖。

  为加强国际科技交流,提高中国的国际威望,他曾先后率团访问捷克、苏联、意大利、瑞士、法国、葡萄牙、英国、瑞典、日本、美国,并作学术报告。他在华侨知识分子中从事大统一、大团结工作,号召两岸科技工作者为祖国统一“大桥”各修一座“引桥”,使海外华人、港台同胞深受鼓舞。

茅以升与《中国石拱桥》的创作  《中国石拱桥》一文,是1962年3月4日我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一篇散文,后来被选入初中语文课本,至今仍在沿用。

  近几年来,有不少中学教师来信或来访,向我反映课堂讲授中的一些情况。教育家叶苍岑教授也曾为本课备课的问题和我四次通信征询意见。我所作的一些解答,有一部分转载于有关语文教学的刊物中。现行语文课本,采集了各个方面的文章,知识面无比广阔。从我接触到的中青年教师中,深深感到他们对讲授中的每一篇范文,是那样字斟句酌地认真研究,一丝不苟。这种精神,使我深受感动。最近,郑州《教学通讯》编辑部的同志打算出一本《作家谈中学语文课文》,要我谈谈创作经过。作家这个称号,我不敢当,但由于上述情况,借此机会,回忆一下撰写此文时的构思活动,如果对广大语文教师所要求的教学效果有所帮助,自是有益之举。

  首先,本文写的是中国的石拱桥。石拱桥是我国传统的桥梁三大基本型式之一。石拱桥这一体系,又是多种多样的。本文所写的这两座桥,乃是千百万座石拱桥中杰出的代表之作。几千年来,石拱桥遍布祖国山河大地,随着经济文化的日益发达而长足发展,它们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世界上曾为祖国赢得荣誉。迄今保存完好的大量古桥,可为历代桥工巨匠精湛技术的历史见证,显示出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一座古桥,能经得起天灾战祸的考验,历千百年而不坏,不仅是作为古迹而被保存,而且仍保持其固有的功能不变,可以称作奇迹。当然,还应归功于历代的辛勤修缮,这类修缮活动又往往是出自民间的爱桥护桥,这一社会风尚,在我国桥梁史上,有不少故事,是值得传颂的。我国素有多桥古国之誉,这种史的观念和数量上的概念,以及有实物可观的直觉印象,都是为理解中国石拱桥所须涉及的知识面。如果抽掉这些生动史实,则不仅内涵空虚,一两座孤立的躯壳,又能说明什么问题呢?

  其次,石拱桥在我国桥梁发展史上,出现较晚,但它一经出现,便得到迅猛发展,即使在1880年近代铁路公路桥梁工程技术传入中国以后,它仍然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结合现代的工程理论和新的建筑材料,取得了更大的发展。本文所介绍的两座桥,赵州桥已历时一千四百年,卢沟桥雄踞在湍流奔突的永定河上,也经历了近七百年,它们都称得上雄伟坚固,迄今仍保持着初创风貌,可以通行重车,在中外石桥中是罕见的。赵州桥敞肩式的创造,早于西方七个世纪,它们之所以能够经久不坏,说明设计与施工是符合科学道理的。再如赵州桥的浅基础、短桥台,不少现代工程师表示惊叹,因为经过多次地震洪水而屹立无恙,这决不是偶然的。唐张嘉贞的《石桥铭序》中所云:“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一评价,几乎和20世纪工程界学者异口同声,技术高超,于此可见。本文在大量史实中,用“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来概括古代石拱桥技术上的成就,这是古今中外桥梁以及任何建筑物所一致追求的目标,在6世纪初,我国的能工巧匠发挥智力,大胆创新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是值得自豪的。

  再次,跨水架桥,意境之美,雕琢装饰,千姿百态,也是体现我国审美观的一种民族传统。建筑不论大小,工艺必须精益求精,如同一幅画图,不许有一处败笔。自从石窟造像盛行,古代石工,都有一套过硬本领,都具有一定的美工水平,赵州桥的栏板,卢沟桥的石狮,都以艺术珍品而闻名于世,这也是中国石拱桥在艺术方面一个可取的传统,对于现代石拱桥装饰也还存在着深刻的影响。

  中国的石拱桥,在古代有一定的成就,在今天仍有发展的前景,过去有用的东西,今天仍在起着作用,因此,它是一份珍贵的遗产,显示着我国劳动人民勤劳勇敢和卓越才能。我们在现代桥梁事业中,必然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

  (选自《课文分析集》,广东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茅以升与钱塘江大桥  提起钱塘江大桥,人们都会想到茅以升。茅以升自己也曾在多年后回忆:“自1919年12月,我归国为社会服务,在几十年的征程中,我所做的工作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主持建造钱塘江大桥工程”。钱塘江大桥建成于抗日烽火之中,它不仅在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者的斗争中书写了可歌可泣的一页,也是我国桥梁建筑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同时它也是我国桥梁工程师的摇篮。而这座大桥经历的一段传奇,却是最令人难忘的。

  上世纪30年代,正在兴建中的浙赣铁路要与沪杭铁路衔接,需在钱塘江上架设一座大桥。1934年,时任钱塘江大桥桥工处处长的茅以升,受命开始主持这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修建的钢铁大桥工程。之前,在中国的大川大河上,虽已有一些大桥,但都是外国人造的:济南黄河大桥是德国人修的,蚌埠淮河大桥是美国人修的,哈尔滨松花江大桥是俄国人修的……可以想象,茅以升担负着一项前所未有的重任,他要用自己的智慧来证明中国人有能力建造现代化大桥。

  钱塘江又称钱江,地处入海口,潮水江流,汹涌澎湃,风波甚为险恶,其潮头壁立的钱江潮与随水流变迁无定的泥沙是建桥的两大难题。茅以升在造桥过程中,克服了许许多多的困难,他曾采用“射水法”、“沉箱法”、“浮远法”等,解决了建桥中的一个个技术难题,保证了大桥工程的进展。

  至1937年,大桥快要竣工之际,上海“八一三”战争爆发了!钱塘江大桥还未交付使用就先经受了抗日战火的洗礼。茅以升说,在“八一三”的第二天,即8月14日就有三架日军飞机来工地轰炸,当时他正在6号桥墩水下30公尺的沉箱里和几个工程师及监工员商量问题,忽然沉箱里电灯全灭,一片黑暗,原来因日军飞机轰炸,工地关闭了所有的电灯。这次日机轰炸是江、浙一带的第一次。

  工程未完,战火已烧到了钱塘江边,此时江中的桥墩,还有一座未完工,墩上的两孔钢梁无法安装,在此后的40多天里,建桥的工人们同仇敌忾,以极大的爱国热情,冒着敌人炸弹爆炸的尘烟,夜以继日地加速赶工,1937年9月26日清晨,第一列火车从大桥上通过。在通车的当日,运送大批军火物资的列车就开始陆续从这座大桥上通过了。

  此后,上海的抗战形势一天比一天吃紧。同年11月16日下午, 南京工兵学校的一位教官在桥工处找到茅以升,向他出示了一份南京government绝密文件,并简单地介绍了当前十分严峻的形势后说:“如果杭州不保,钱塘江大桥就等于是给日本人造的了!”南京government的文件上,要求炸毁钱江桥,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南京来人还透露,炸桥所需炸药及爆炸器材已直接由南京运来,就在外边的汽车上。

  集两年半心血建成的大桥,铁路刚刚通车,就要自己亲手去炸毁它,这真是一件痛心的事情,茅以升经历着一生中最痛苦的时刻。同工程技术人员商量和慎重考虑后,最后订下了炸桥方案。

  当天晚上,所有的炸药就都安放到了南岸第二个桥墩内和五孔钢梁的杆件上,100多根引线,从一个个引爆点连接到南岸的一所房子里,只等一声命令,就把大桥的五孔一墩全部炸毁。

  11月17日凌晨,茅以升接到浙江省government的命令,因大量难民涌入杭州,渡船根本不够用,钱塘江大桥公路部分必须于当天全面通车。浙江省government此时也不知道大桥上刚刚装置了炸药,因此事是高度保密的。大桥公路的路面早在一个多月前就已竣工了,只因怕敌机轰炸,尚未开放,现在何以又叫通车呢?原来,杭州三廊庙到西兴的过江义渡,平时每天就有一、二万人来往,上海战事爆发后,过江的人更多了,渡江的船本来就不够用,不意在16日又因故沉没了一只,等待过江的人太多,加上战事更紧,形势严重,迫不得已省government才决定开放大桥。当日,大桥全面通车,这一天,得到消息的人们,从杭州、宁波远道而来,成千上万的群众来到六和塔下的钱塘江边,甚至连六和塔上也都站满了人。第一辆汽车从大桥上驶过时,两岸数十万群众掌声雷动,场面十分感人。但有谁能知道,数百公斤炸药此时就安置在桥身上,这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施工建造的大桥在落成之日,竟然就已面临着被炸毁的命运!

  12月22日,日军进攻武康,窥伺富阳,杭州危在旦夕了。钱江大桥上南渡的行人更多,固不必说,而铁路方面,上海和南京之间已不能通车,钱江大桥成了撤退的唯一通道,据当时的铁路局估计,22日这一天有300多台机车和超过2000节客货车通过大桥。

  第二天,1937年12月23日,日军开始攻打杭州,当天下午1点多钟,茅以升终于接到命令:炸桥。下午3点,炸桥的准备工作全部就绪。他站在桥头看着桥上的黑压压涌过来的难民,心头涌起对日寇无比的愤怒。傍晚5时,日军骑兵扬起的尘烟已然隐隐可见,茅以升命令关闭大桥,禁止通行,实施爆破!

  随着一声巨响,这条1453米的卧江长龙被从六处截断。这座历经了925天夜以继日的紧张施工,耗资160万美元的现代化大桥,仅仅存在了89天。

  大桥炸毁的这一天晚上,茅以升在书桌前写下了八个字:“抗战必胜,此桥必复”;并赋诗一首,“斗地风云突变色,炸桥挥泪断通途,五行缺火真来火,不复原桥不丈夫”。

  大桥炸毁后,桥工处全部撤退,茅以升带着在钱塘江大桥建设过程中的所有图表、文卷、相片等14箱重要资料一起撤退。整个抗日战争时期,茅以升一家在躲避战乱的路途中舍弃了许多家什,却将这些珍贵的资料尽数保存下来,解放后移交给上海铁路局和浙江省档案馆,成为国家重点档案中的珍品,并为探明杭州市水文情况及建设钱江二桥节省了大量资金。这是后话。

  抗日战争胜利了,茅以升又受命组织修复大桥,1948年3月,全部修复工程结束,钱塘江大桥又重新飞跨在钱塘江的波涛之上。

  至此,茅以升主持的钱江大桥工程,前后14年,经历了建桥、炸桥、修桥三个时期,这是古今中外建桥史上从未有先例的事情。

  来源:搜狐社区

茅以升 个人荣誉  上世纪30年代,他主持设计并组织修建了钱塘江公路铁路两用大桥,成为中国铁路桥梁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在我国桥梁建设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主持我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工作30余年,为铁道科学技术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是积极倡导土力学学科在工程中应用的开拓者,早在三十年代,在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任院长时,他就为土木系开出了有关土力学的讲座,是将土力学引入中国的开拓者。在工程教育中,始创启发式教育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致力教育改革,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科学技术人才。长期担任学会领导工作,是我国工程学术团体的创建人之一。

茅以升 著作  1 茅以升.Secondary Stresses in Bridge Trusses(桥梁桁架之次应力).美国卡利基梅隆理工学院,1919.

  2 茅以升.钱塘江桥.中国科学图书仪器出版社,1950.

  3 茅以升.武汉长江大桥.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58.

  4 茅以升.中国桥梁.从古桥到今桥.北京:外文出版社,1976(日文)、1978(英文)、1980(德文、西班牙文、法文).

  5 茅以升.钱塘江建桥回忆.文史资料出版社,1982.

  6 茅以升.茅以升科普创作选集(第一集).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82.

  7 茅以升.茅以升文集.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84.

  8 茅以升.茅以升科普创作选集(第二集).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86.

  9 茅以升.茅以升选集.北京:北京出版社,1986.

  10 茅以升主编.中国古桥技术史.北京:北京出版社,1986.

  11 茅以升.中国圆周率略史.科学,1917,3(4). 

  12 茅以升.西洋圆周率略史.科学年会论文号,1921,6(1).

  13 茅以升.工程教育之研究.工程,1926,2(4).

  14 茅以升.钱塘江桥设计及筹备记略.工程,1934,9(3,4).

  15 茅以升.重庆两江大桥.西南实业通讯,1936,13(12).

  16 茅以升.土壤力学.工程,1941,14(1).

  17 茅以升.上海市越江工程之研究.越江工程委员会,1946.

  18 茅以升.工程教育的方针与方法.光明日报,1950年6月4日.

  19 茅以升.习而学的工程教育制度.北京交通大学出版,1951.

  20 茅以升.工程教育中的学习问题.自然科学,1951,1(4).

  21 茅以升.科学研究工作是创造性的劳动.光明日报,1954年3月16日.

  22 茅以升.挡土墙土压力的两个经典理论中的基本问题.土木工程学报,1954,1(3).

  23 茅以升.科学研究工作必须联系实际.人民日报,1955年10月18日.

  24 茅以升.我国铁道科学研究的远景.全国铁道科学工作会议会刊,1956.

  25 茅以升.科学研究工作的组织和体制问题.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会第二次会议,1957.

  26 茅以升.十年来的土工与土力学.工程建设,1959(10).

  27 茅以升.我国铁道科学技术的成就.土木工程学报,1959.

  28 茅以升.桥梁和桥梁技术.人民日报,1959年12月18日.

  29 茅以升.试论专业科学与专门科学.光明日报,1961年3月6—7日.

  30 茅以升.建议一个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教育制度.人大常委会印发,1963.

  31 茅以升.五桥颂.文物,1963(9).

  32 茅以升.对科学实验的认识和体会.新建设,1965(11,12).

  33 茅以升.介绍五座古桥.文物,1972(1).

  34 茅以升.谈谈科学与科普的关系.文汇报,1978年10月12日.

  35 茅以升.力学中的基本概念问题(1961年).茅以升选集,1986.

  36 茅以升.科学与技术(1962年).茅以升选集,1986.

  37 茅以升.对于桥梁振动问题的管见(1975年).茅以升选集,1986.

  38 茅以升.力学中的基本概念应当是能而非力(1977年).茅以升选集,1986

以他命名的小行星  茅以升星 

  这颗编号为18550的小行星是国家天文台位于河北省兴隆县的观测基地于1997年1月9日发现的。这一天正是茅以升先生的诞辰日。为了纪念茅以升为我国桥梁工程建设和科技、教育、科普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国家天文台向国际小行星中心申请将其永久命名为“茅以升星”。

  2006年1月9日是我国现代桥梁科学奠基人、著名科学家茅以升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宣布,将这颗由我国科学家发现的小行星命名为“茅以升星”。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4-12-23 09:19 , Processed in 0.078988 second(s), 4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