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2012 地球悬念:低碳生活,从你我开始(连载完结)

[复制链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10-8-11 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联通
呵呵,还是LS心明眼亮啊~~~

也望同好们仔细看完全文再发言不迟。。。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10-8-11 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联通
2012地球悬念(五)

2010 年 8 月 11 日 星期 三 今晚报

未来水世界

现实和幻想有时就是一墙之隔。

一个真实的故事:

2008年11月,被称为“人间天堂”的马尔代夫宣布,为防止海平面上升、民众失去家园,马尔代夫将旅游业的部分收入积累起来,用于购买新土地,安置全国38.6万居民……

一个科幻的画面:

公元2500年,地球两极冰川大量消融,陆地沉没,整个地球变成了汪洋大海。人类建造了水上漂浮岛屿,却未放弃寻找陆地的希望。那时,人类进化到竟然长着鳃和蹼……这是电影场景,源自好莱坞导演凯文·凯斯特纳1995年拍摄的电影巨作《未来水世界》。

而今,当科学界正视“海平面上升、陆地沉没”这个议题时,危机已开始初露端倪,海水已经开始肆虐太平洋上散落的小岛屿国家。在科学家预言的一张紧迫的时间表上,一个又一个国家和区域正在或者即将面临一次真正的“灭顶之灾”,他们的国土和他们伟大的文明将渐渐地葬身海底,从我们的地图上消失。

【卡特瑞岛,预计消失时间:2015年前;所属国:巴布亚新几内亚;地理位置:西南太平洋(南纬9°30̓ 东经147°07̓);海拔高度:平均海拔1米;面积:462840平方公里】

卡特瑞岛可能是全球第一个被海水淹没的有人居住的岛屿。几百年来,卡特瑞人过着悠然的田园生活,他们与世无争、自给自足、和平而又恬静。然而,近年来,汹涌的海水伴着海浪一次次地袭击着这座“世外桃源”,噩梦将卡特瑞人卷入命运的深渊。相关专家则预测,过不了几年,卡特瑞岛将被完全淹没在海里,全岛居民迁居撤离势在必行。

早在2006年6月一篇《Google Earth,archivist: The last days of Carteret Atoll》的文章中就曾经预言:卡特瑞岛将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而从地球表面消失的第一岛,当时预计需要居民迁徙的时间是2015年。但显然,这一切来得比想象中快得多。

和卡特瑞岛境遇相似的还有环绕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其他低海平面岛国,这些国家在不久的未来也将成为消失的“海底国度”。

【图瓦卢,预计消失时间:2060年;地理位置:南太平洋(南纬5°-10°,西经176°-179°);海拔高度:平均海拔1.5米;人口:10992人(2008年);面积:130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陆地面积仅26平方公里】

图瓦卢是仅大于梵蒂冈和瑙鲁的世界第三小国,在当地语言中,图瓦卢意为“八岛之群”,整个国家由9个环形珊瑚岛群组成。

图瓦卢仅有一条马路,狭窄而平坦,马路的左边是海,马路的右边依旧是海。对于平衡性稍差的人而言,走在上面无疑是对胆量极大的考验,其危险性不亚于高空走钢丝。

就在这个遗世独立的小岛,一组组来自深海的数字如魔咒打破了昔日的安宁。

图瓦卢首都富纳富提所在的主岛,该岛周围海平面平均每年上升5.6毫米,是联合国气候变暖国际小组所估计的全球海平面上涨幅度的两倍。图瓦卢气象局的首席预报员Tavala Katea对外提供的一组检测数据显示:从1993年迄今的16年间,图瓦卢的海平面总共上升了9.12厘米,国土面积减少了2%,9个环形珊瑚岛群实际只剩6个。按照这个数字推算,专家预言,50年之后,海平面将上升37.6厘米,届时,图瓦卢至少将有60%的国土彻底沉入海中。

图瓦卢政 府被迫考虑举国移民,然而,当图瓦卢向地大物博的澳大利亚提出移民请求时却被婉言谢绝了,所幸当时新西兰的总理同意接纳图瓦卢的“环境难民”。最近三五年里,已有5000多图瓦卢人陆续离开家园迁往新西兰,但仍有一半的国民不知何去何从,这个只有31年历史的年轻国度只能伴随着海潮早早地洗去青春的容颜。

同样,如基里巴斯、库克群岛、瑙鲁和西萨摩亚等由珊瑚礁形成的低地岛国,也面临着与图瓦卢一样被海水入侵的威胁。因为普遍地势极低,平均土地高度只比海平面高出数米,抵抗气候变迁的能力尤其脆弱,当地居民几乎都能目测海水“水漫金山”。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cellist111 发表于 2010-8-12 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上海–杨浦区 电信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10-8-12 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联通
2012地球悬念(六)

2010 年 8 月 12 日 星期 四 今晚报

威尼斯与马尔代夫:成亦水,败亦水

【威尼斯,预计消失时间:2050年;地理位置:意大利东北部(北纬45°36’ 东经12°53’);海拔高度:平均海拔2米;人口:6万(2009年);面积:7.8平方公里】

水是威尼斯的代表,因此,威尼斯又名“水城”。现在的威尼斯,由于受到海平面上升以及地基下降的共同作用,平均每年面临水淹多达60多次。在遇到风暴潮时,情况会更加严重,因为暴雨导致的洪水会造成威尼斯全城水位上涨。2009年12月1日,威尼斯就经历了自1986年来最高的一次海水水位上涨,全城最高水位涨到1.56米,超过1.1米的洪水警戒线。威尼斯陷入瘫痪:几乎所有街道都被水淹没;著名的圣马可广场上,水深更是达到了80厘米。

麻省理工学院土木与环境工程系教授梅强中对于威尼斯的研究资料显示:1900年,1米的潮水侵入不了威尼斯的任何一个区域,1.2米的潮水仅能侵入威尼斯很小的一个区域,当水位达到1. 4米时,威尼斯的很多区域才被淹没。然而,到了2000年,1米的潮水已经能够侵入这个城市了。因为威尼斯地处软土之上,俗称“松软三角洲”,工程挖掘又导致城市下陷,现在的威尼斯更容易受到潮水的冲击。

200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威尼斯列入受气候变化影响的濒危世界遗产名单之中。专家预测,如果不采取行动,到2050年,威尼斯大部分陆地将永远沉于海底。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副总工程师何庆成博士也提出了他对于威尼斯水患的担忧:“我们从地质的眼光看,大概在20年至30年后,最多50年,威尼斯就会消失不见。”

针对全球城市所面临的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上升的威胁,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评估后,写出了《2008/2009年度世界城市状况:Hexie城市》的报告,报告中指出:受全球变暖影响,据估计全球海平面20世纪平均上升了17厘米。而从1990年至2080年间,预计海平面还将上升22厘米至34厘米,这将对低海拔的沿海城市造成严重影响。

目前世界各地共有3351座城市位于低海拔(海拔10米以下)的沿海地区,如果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继续上升,它们将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尽管低海拔的沿海地区仅占陆地总面积的2%,但生活在这里的人口却占到地球总人口的10%,这些地区的城市人口更是占到全球城市总人口的13%。

【马尔代夫,预计消失时间:2100年;地理位置:位于印度半岛南边(东经73°北纬7°南纬0°41’);海拔高度:平均海拔1.2米;人口:35.9万(2007年);面积:9万平方公里】

马尔代夫是一个群岛国家,由26组珊瑚环礁和1200多个小岛组成,全国土地面积只占4%,其余都是海洋。

科学研究显示,只要印度洋水位再上升0.5米,马尔代夫八成土地将被淹没,而有研究报告指出,全球海平面在本世纪将平均上升超过1米,因此,科学家预言,在100年内,马尔代夫将会淹没在印度洋中。眼下,该国的200个居民岛中,大约50个已经面临着海水侵蚀问题,其中16个岛形势危急。

2004年的南亚大海啸使马尔代夫人认识到曾经垂青于他们的大海已经变脸,据当地官员统计,在海啸中,全国40%的地区被海水淹没,大约10万人接受紧急救援。

马尔代夫一面试图通过唤起全球的良心获得国际帮助,一面也在自救的路上苦苦追寻。

2008年11月,马尔代夫宣布自救计划,准备购买新“家园”,这意味着30多万马尔代夫人可能会定居别处。然而,基于资金紧张、民众传统观念难变以及目标国选择等问题,这项计划能否实施仍是未知数。

在购买土地搬迁未有定论之际,建造人工岛成了如今的国家大事。Hulhumale就是这样的一个样板工程,这个在珊瑚礁基础上填海而建的岛屿几乎和其首都马累一样大,海拔达到3米多高,是马累海平面的一倍之多,这保证了它能在100年内不受海平面上升的威胁。马尔代夫得益于一直以来高端奢侈的旅游产业,国民经济才能在此灾难面前有所为,不致国民流离失所。但是,这样的方式究竟能维持多久?如果环境进一步恶化,海平面的上升速度远远高于其建岛的速度,那么,他们又将如何去应对?毕竟,这是不得已的下下策。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10-8-13 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联通
2012地球悬念(七)

2010 年 8 月 13 日 星期 五 今晚报

气候变暖是海平面上升的“主犯”

除了马尔代夫,预计2100年可能沉没消失的还有斐济。这个面积1.83333万平方公里的岛国,拥有世界知名的多彩海景,是著名的度假天堂,然而80多万斐济人无时不受到海水的袭击与威胁——海浪不断冲走土地,海岸线逐渐被侵蚀,岛屿的面积也在不断缩减。

一个平凡的斐济女孩拉维塔在2009年底举行的哥本哈根会议上,声泪俱下,她呜咽着、颤抖着说出自己的心声:“我有一个希望,15年后我可以有自己的孩子,他们会有一个家。而那个时候我们还会有一个美丽的岛屿。”

美丽的太平洋岛国是气候灾变的前哨站,未来可能有更多国家与城市因全球暖化造成海平面上升而沉没。

让我们环视全球,看一看这些科学家预测的危机所到之处:

美洲

根据美国环境保护局的资料显示,假如海平面上升70厘米,佛罗里达州南部地区将有高达11万亩的重要农地受浸(占整体的75%),商业损失更达200亿美元。

欧洲

负责可持续发展和环境的荷兰国务秘书彼得·范赫尔曾表示荷兰全国约有一半人口生活在低于海平面的土地上,每次当堤坝太低时,荷兰政 府会花费数百万欧元筑高堤坝,但他说:“如果海平面再升高2米,我们就无力控制,问题将不可能解决。”

亚洲

菲律宾代表米勒认为,气温升高2℃,会使菲律宾1/3的国土消失。

至于孟加拉方面,海平面上升会直接将该国低洼沿海地区都吞噬。如果海平面升高1.5米时,将有1800万人受影响。

同样面临亡国危机的还有国土平均海拔2米的太平洋中部岛国基里巴斯,该国总统甚至悲观地认为海平面上升是无法换回的趋势,因为大气层早已吸纳足够的温室气体,其动能足以使地球温度以及海平面持续不断上升,即使各国积极进行减碳措施,也只能减缓其上升的速度,却无法逆转此趋势。

什么原因导致海平面上升呢?科学家普遍认为,气候变暖是海平面上升的“主犯”,下面,来看看各国科学家的研究成果。

1990年,联合国政 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一次评估报告结果显示:1990-2005年全球平均温度升高约为每10年0.15℃-0.3℃,而观测结果为每10年约增加0.2℃。2007年,联合国政 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结果显示:过去100年间,地球平均温度上升了0.74℃。相应的,世界海平面平均上升了12厘米左右。

IPCC的专家们也给出了预测:从现在到 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升高幅度可能是1.1℃-6.4℃,海平面升高幅度是18-59厘米,截至本世纪末,海平面上升的最大值为81厘米。

而2009年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国际气候变化科学大会中,有关2100年之前海平面上升的预估,已经从2007年的数据,大幅度上升到至少1米,等于是加快了两倍以上。联合国政 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主席不禁感叹地说:“留给这个世界的时间越来越少了。”

世界银行2009年公布的报告,曾评估海平面若上升1米,全世界沿海国家和地区都将受到重创。

总部设在英国剑桥的南极科学委员会则发表了更加严酷的预计数字,在《南极气候变化与环境》的报告中,科学家预测,气候变化可能导致本世纪末海平面最高上升1.4米,这一最新预测是原先估计值的两倍多,因为两年前的预测低估了南极和格陵兰岛冰盖融化对海平面上升的影响。而今,来自南极与北极格陵兰岛的冰川世界却开始在瓦解。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gohomeman1 发表于 2010-8-14 0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宁波 联通/鄞州畅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海平面到底上升多少,现在争议还很大。不过嘛,一旦上升超过1米,人类不得不住到海洋中去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10-8-14 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联通
2012地球悬念(八)

2010 年 8 月 14 日 星期 六 今晚报

冰川全线告急

早在1978年,已有科学家警告说:如果你看到南极半岛冰层崩溃,密切关注它,因为那可能被看作全球气候出现异象的警号。

1987年,位于南极半岛北部的拉森B冰架的边缘上突然出现了一条清晰可见的冰缝。(冰架:是指陆地冰延伸到海洋的那部分,崩解后的冰架成为冰山。)这一裂缝迅速引起研究人员的思考,尽管一万多年以来,这些冰架一直很稳定,但如果大冰盖下的海水持续升温,它们会不会崩裂?(冰盖:是指长期覆盖在陆地上的面积大于5万平方千米的冰体,又称大陆冰川。)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美国科罗拉州冰雪数据中心工作的科学家斯坎波斯再次注意到气象卫星影像上拉森B冰架出现变化:像雀斑一样的黑点开始出现在洁白的冰面上,随后他发现,这些黑点其实是深蓝色区域——全球气候变化使南极的气温迅速升高,速度远超地球上的任何地方,使拉森B冰架的部分冰面正充满融水的蓝色池塘。斯坎波斯意识到,这种所谓池塘里的水,将能穿透冰架,并与冰架下的海水相混合,令冰架崩裂。

此后的情况越来越糟糕。2001年11月,一直在该冰架上进行考察的冰川学家佩德罗·斯卡瓦卡对外界披露,冰架上到处是水,并正形成更深的裂缝。2002年3月中旬,卫星影像清楚地显示,拉森B冰架崩裂了,只留下一堆大小形状不一的冰块,一万多年来保持稳定的冰架就这样消失了。

最近,驻扎在南极的各国科考队发现,南极的境况开始危急。多伦多大学地球物理学家杰里·米特罗维察对南极冰层融化情况进行计算机仿真实验时发现,其冰层的融化速度正在急速加剧。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则在英国《自然科学》杂志详细地提出了这一增长的融化速度:“从2002年4月至2009年1月,南极洲东部冰体的融化速度从每年50亿-1090亿吨,自2006年开始,该融化速度明显加快,融化最集中的地带位于威尔克斯地和维多利亚地的绵长沿海地区。与东部冰体相比,西部冰体的融化速度要快得多。整个南极洲冰体融化的速度大约为每年1130亿-2670亿吨,其中有约1060亿-1580亿吨的融化冰体来自南极洲西部地区。”

2009年4月25日,南极洲西南部的威尔金斯冰架开始崩塌,巨大冰川从冰架上断裂入海,面积约415平方公里,相当于七个美国纽约曼哈顿区。断裂的冰川位于威尔金斯冰架的边缘,已形成数百年至1500年,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威尔金斯的冰架一直比较稳固。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冰架开始缩小,并于1998年发生一次大坍塌。

威尔金斯冰架已经成为南极半岛第10 座发生崩塌的冰架,这次崩塌很突然,其余9块是在过去50年间逐渐融化或坍塌的。英国南极考察处的科学家戴维·沃恩认为如此大规模的冰川崩裂并不常见,但这种现象在近十年却出现得较为频繁,南极半岛成为南半球这一现象最严重的地区。有英国科学家甚至预言,如果南极温度持续升高,位于南端的维尔金斯冰架和乔治六世冰架将与南极大陆分离。

如果全球暖化按目前的趋势发展下去,南极西部冰架有可能在未来数百年甚至数十年间局部甚至全部崩塌。一旦冰架全部融化,冰盖也将崩塌,造成全球部分沿海地区的海平面上升6-7米。

而据研究人员报告,南极大冰原融化的水,并非均匀地分散到世界各地海洋中,在海洋强大的引力作用下冰水将流向北美洲。米特罗维察表示,“据估计,美国东岸的海平面将上升1-2米,华盛顿特区正好坐落在该地区正中,这意味着华盛顿特区海平面上升可能高达6.3米,而其将成为首个可能淹没的对象;大水也有可能把整个南佛罗里达州及路易斯安那州南部淹没,包括加州在内的北美洲西岸、加拿大沿海、欧洲和印度洋一带以及太平洋沿岸的低洼地区的水淹程度都将超过预期。”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霍叔 发表于 2010-8-17 0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沈阳 联通
我就是看这篇连载才加入的这里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10-8-20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联通
2012地球悬念(九)

2010 年 8 月 15 日 星期 日 今晚报

北极冰川有可能全部融化

近100年来,北极平均温度升高的速度几乎是全球的两倍,到2100年这里的气温将比现在高4至7℃。

1978年以来的卫星资料显示,北极平均海冰面积以每10年2.7%的速率减小,夏季的减小幅度甚至高达每10年7.4%,最少的时候只有620万平方公里冰块。

北极地区冰盖融化速度一直比较缓慢,在2003年时却突然加速,科学家们开始担心北极地区已经跨过了全球变暖的“倾覆点”。英国北极监测机构负责人克瑞斯·拉普勒利称,最新数据显示,2009年夏季,大面积的北冰洋海域没有出现结冰,北极地区夏季冰盖的覆盖面积降至历史最低,比2008年减少30万平方公里,比一个英国的面积还大,这种现象创下了历史纪录。

科学家针对北极夏季大面积冰川融化的现状对其夏季无冰作出了大胆预测。

加州的海军研究生院专家通过计算机模拟得出的结论是,以目前的冰川融化速度,再加上温暖的太平洋海水流入,10年之内,北极地区的夏季将不会有冰盖覆盖。如果没有北极冰盖的覆盖,将会引起史无前例的剧变。

正如剑桥大学研究极地海洋物理的彼得·沃德姆教授的形象比喻:“这就像把地球北部的盖子拿掉”。

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科学家马瑞卡·霍兰德通过气候模拟预测,夏季北极海冰的面积可能在2016年的时候从600万平方千米减少到200万平方千米。由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资助的一科研小组发布警告称,北极冰川的融化速度正在不断加快,如果人类对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不认真加以控制,北极冰川将在2040年前后全部融化。

霍兰德解释,北极冰川急速融化的原因有二:首先,全球暖化令温暖的海流涌向北极,温暖的海水会加速冰层融化;其次,气温升高使冰盖加速融化,通常冰盖可以反射80%的太阳光,冰层消失后,太阳的热能将直接进入海洋,潜藏的海水将比冰原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反之又使得气温升高,令北极暖化及融冰的速度进一步增加。

生活在北极圈中的爱斯基摩人或许可以告诉我们一些北极圈的生存现状。

据美国报纸消息称,美国阿拉斯加的气温过去30年上升4℃,导致冰川融化,海水上涨,当地的小岛萨里切夫原本长4.8公里,宽0.8公里,不过小岛的面积现已大幅减半。美国有报告指出,阿拉斯加213个原居民村庄中,有184个遭到侵蚀和水淹,600名居民前途未卜。

42岁的村民托尼说,“全球暖化杀死我们,每月潮涨我们都失去4米多的陆地,海浪一年比一年大,海水上升时,我们见到土地遭冲走。过去我们没有风暴,因为我们受广阔的结冰海洋保护,但现在一切都没有了,我们时常遭风暴吹袭。”

当地人表示,专家曾说他们的小岛在5年内便会消失。而托尼说冰层太薄,他们一年能捕鱼的时间不多,故根本没钱迁徙。

北极协会的八国政 府为了了解气候变化对于北极的影响,特地聘请了250多位专家深入对北极的考察与分析,之后,科学家们写出了《北极气候变化影响评估》的报告,该报告是迄今为止最为全面的介绍温室气体对北极毁灭性影响的文献。报告指出,北极地区对于气候变化的响应要比其他地方严重2至3倍,北极熊将很有可能在本世纪末完全灭绝。一些北极特有的鱼种将消失。

北极沿海地区将可能因为气候变暖而发生更多的风暴天气和森林火灾。北极地区气候变化所产生的后果还将反作用于气候系统,引起更大的全球变化。北极冰川所储存大量的淡水注入海洋将使海平面上升。海冰的大量融化使得北极地区反射太阳光能力减弱,这也将进一步引起气温变暖。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10-8-20 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联通
2012地球悬念(十)

2010 年 8 月 16 日 星期 一 今晚报

各国的三角洲地区也将成为气候变坏的最大受害者之一

世界上有1/3的人口生活在海拔90米以下的地区,多数大城市也位于沿海或者三角洲地区,除了海拔较低的地区将会在海平面上升中遭遇威胁,各国的三角洲地区也将成为气候变坏的最大的受害者之一。

三角洲:是河流流入海洋或湖泊时,因流速减低,所携带泥沙大量沉积,逐渐发展成的冲积平原。世界上比较著名的三角洲很多,主要有尼罗河三角洲、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多瑙河三角洲、湄公河三角洲、恒河三角洲以及我国的长江三角洲等。

世界自然基金委员会发表的一份报告称,到2050年,全球海平面将上升50厘米,就全球而言,136座沿海大城市,价值28.21万亿美元的财产将受到影响。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IPCC(联合国政 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列出最危险的三角洲,中国三大三角洲不幸也在名单之中。

2009年12月29日,凤凰卫视《解码陈文茜》节目公布了一份来自哥本哈根大会的报告,该报告是IPCC集结全世界5000位气候专家进行诊断所作出的结论报告。

报告中提出,全球有2/3的三角洲濒临沉没,并且列出了最危险区与次危险区。

次危险区覆盖了越南的湄公河、缅甸的伊洛瓦底江以及孟加拉的恒河。而最危险区却是和我们密切相关的,包括中国的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及珠江三角洲。

报告说,如果未来海平面上升1米,北冰洋在2020年至2037年间夏天某一天融化,这部分地区将面临着严重的威胁。而这些地区乃是中国当前经济起飞最繁华的城市,也是当年所谓航海时代崛起的繁荣城市。

被列为最危险区的,除了中国三大三角洲外,还包括了法国的隆河三角洲、埃及的尼罗河三角洲。

这些三角洲除了面对来自外部的海平面上升威胁,地质下陷还构成三角洲内部的压力。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一份最新研究报告表明,全球33个人口密集的大型三角洲地区中,有2/3(22个)正面临“地陷海升”的双重威胁,在过去10年中,全球33个大型三角洲地区中有85%曾受到严重洪涝灾害,导致26万平方公里土地受淹。而如果海平面持续以目前所预测的速度上升的话,本世纪内受淹土地面积还将增加50%。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这份报告也指出,中国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黄河三角洲,已“跻身”这一危机榜上最严重的一级。

这份研究成果,是研究人员对各地三角洲卫星图像分析后得出的结论,他们根据各三角洲地区受威胁的程度将其分为5个等级。

不过,中国专家表示并不认同中国三大三角洲已濒“最严重级别”的结论。

对此结论,一直关注沉降问题的上海地质学会秘书长、地质学专家刘守祺表示,三大三角洲的地面沉降问题确实很严重。数据显示,地面每下沉1毫米,所在城市就会有2亿元人民币左右的损失。不过,他并不认同三大三角洲已濒“最严重级别”的结论。

刘守祺认为,目前中国主要是通过大量的地面观测数据测量地面下沉幅度。与此相比,通过卫星图片测量在精度方面存在很大限制,测量数据并不一定准确。

无论沉降处于何种级别,随着人类活动的频繁,地面沉降已成既有事实。

据媒体报道,近20年来中国地面沉降大有蔓延之势,从过去的上海蔓延至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和华北等广大地区,95个城市受到地面沉降的威胁。

此外,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这份报告还特别指出,珠江三角洲和湄公河三角洲在面对地面下陷以及海平面上升的威胁的同时还要经受台风的考验,每年都要遭受严重的洪水威胁。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10-8-20 0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联通
2012地球悬念(十一)

2010 年 8 月 17 日 星期 二 今晚报

最可怕的珠江三角洲

我国是气候变暖最显著的国家之一。2007年科学技术部、中国气象局和中国科学院共同编写的《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得以发布,展现了我国近百年的气候图景:近100年来,我国平均地表气温明显升高,升温幅度约为0.5℃至0.8℃;近50年,我国增暖尤其明显,平均地表气温增加1.1℃,增温速率为0.22℃/10年,明显高于全球或北半球同期平均增温速率。

“近50年来广东年平均气温的增温速率为0.21℃/10年,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当,其中珠江三角洲地区增温速率最高,达0.3℃/10年。” 广东省气象局区域气候变化与防灾减灾首席专家杜尧东博士表示。由此看来,珠三角地区近50年来的快速升温已经使得其成为我国主要的增温地区。杜尧东博士进一步预估:“广东未来气候变暖趋势将进一步加剧,到2020年将可能增暖1.5℃,2050年增暖2.7℃。”

与气温上升保持增长相仿的是,我国的沿海海平面也呈现上升趋势。

2008年1月15日国家海洋局在北京发布了《中国海平面公报》,报告披露:近30年来,中国沿海海平面呈波动上升趋势,平均上升速度为每年2.6毫米,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008年沿海海平面为近10年来最高,比常年高出60毫米,与2007年相比,总体升高14毫米。区域特征为南海沿海升幅明显高于北部,相较常年,海南升幅最大,已经超过了80毫米,山东、江苏、广东和广西次之,升幅均介于60毫米至80毫米之间,而辽宁、河北、天津、浙江和福建升幅均低于60毫米。

中国测绘科学院专家指出,我国受海平面上升影响最大的当属珠江三角洲。

令人忧心的是,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绝大部分地区海拔高度不到1米,其中有1/4的土地在珠江基准面高程0.4米以下,大约有13%的土地在海平面以下。(高程:是指某一点相对于基准面的高度。)广州、佛山、珠海、中山、东莞等大部分地区高程在珠江基准面0.5米至2.0米左右,许多地区目前靠堤围防护。

针对日益严峻的形势,杜尧东博士表示,由全球气候变暖引起的海水体积膨胀和冰川融化,广东沿海乃至全球海平面上升存在加速趋势。同时,他还警告,海平面的升高会抬升风暴潮位。事实上,最近十年,广东沿海遭受强风暴潮的影响频率已经增加了1.5倍。2008年,广东更是遭受了强台风“黑格比”带来的百年一遇的风暴潮。

2008年9月24日早晨,“黑格比”在广东省电白县陈村镇沿海登陆,强台风夹着暴雨横扫广东,据广州大石水文站的记录,当时水位最高达2.73米,比历史纪录2.42米还要高0.31米,属于1899年以来广州9月份的最高水位。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的雷刚指出,“风暴潮对海岸和高潮滩的冲刷极其严重,一次强台风所造成的侵蚀结果往往超过正常潮汛下整个季节的变化,其中一些突出后果在以后若干年仍会显示它的影响”。

而2009年,我国台湾遭受的“莫拉克”台风袭击,更是酿成台湾气象史上伤亡最严重的一次飓风。台风登陆台湾后带来了创纪录的雨势,大雨诱发台湾中南部与东南部的严重水灾以及山崩、山洪暴发、泥石流。这次水灾被称为“八八水灾”,距离上一次台湾史上最严重的“八七水灾”过去刚好50周年。据统计,这次水灾共造成701人死亡、55人失踪。

我国沿海地区在近年来频繁遭遇台风袭击。2009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共有22个台风生成,较常年同期偏少4.6个。其中有9个登陆我国,较常年同期偏多2.2个。影响我国的台风路径复杂多变,登陆地点集中在华南沿海,总体上强度偏弱。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10-8-20 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联通
2012地球悬念(十二)

2010 年 8 月 18 日 星期 三 今晚报

上海被视为气候问题的重点研究对象

前英国《卫报》环境版主编、自由撰稿人保罗·布朗认为,全球变暖令海平面上升这一问题中,上海是危险系数较高的城市之一。

很多年前,人们就很习惯地称上海为“上海滩”,仿佛这是一座充满欲望的冒险岛,从大洋彼岸登陆这个繁华世界,从这座城市出海去大洋彼岸。上海,作为中国较早开埠的沿海城市,从上个世纪开始就酝酿了独特的“海上风华”。

而今,它作为中国的第一大城市,更是成为中国与世界联结的窗口。

上海被视为气候问题的重点研究对象——它不仅使用太湖水,而且濒海而居,易受各种风暴潮的影响,城市建设带来大量的高层建筑,地下交通和超标开采水源让它面临“地陷海升”的危险。

事实上,全球变暖已使得上海受到十分明显的影响。在近50年,上海城区气温上升了2.35℃,是全国同期升温的两倍之多,是全球数据的近4倍,与全球其他同类型的河口城市(比如阿姆斯特丹、休斯敦、新奥尔良等)相比也更为明显。

海平面上升的情况也给上海带来了威胁。

上海作为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是我国南北海岸的中心点,处于长江和钱塘江入海汇合处,目前上海市平均海拔仅为大约1.8米至3.5米,最低处只有0.91米。

“近30年来,上海沿海海平面上升了115毫米,高于全国沿海平均的90毫米,比如崇明的东滩、浦东临海的很多地势低洼地区,则呈现‘陆地面积越来越少’的趋势。如果不采取相应措施,上海的部分生态脆弱区可能会遭受致命一击,也将面临不同程度被淹没的危险。”复旦大学专家王祥荣表示。

据预测,未来30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将上升8厘米至13厘米,有些地区会面临更大风险,到2050年,上海海平面将较1990年上升70厘米。

按照国家海洋局的研究,在有防潮设施的情况下,如果海平面上升65厘米,按照历史最高潮位推算,海水可能淹没包括上海在内的长江三角洲和江苏海岸13%的土地。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下,上海近50年降水灾害概率比前50年上升了5.3个百分点;极端最高气温从上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上升,尤其是在2003出现了39.6℃的极端高温;气温、降水和气流的变化加剧了风暴潮产生的可能性,同时风暴潮产生的损失也随之加大。“类似新奥尔良飓风的极端气候事件,在上海会不会有,我们的研究现在不能确定。但总的趋势是概率在增加。”王祥荣说。

2002年,由上海地质学家集体编写的《上海城市地质——迈向可持续发展之路》一书中提到:自1921年上海首次发现地面沉降现象到1965年的44年间,上海下沉的平均数是1.69米,最厉害的地方达到2.63米,沉降面积已达1000平方公里。

路透社2008年10月的一篇报道称,20世纪70年代,上海市政 府积极回灌地下水,土地下陷程度明显减轻,地表甚至有所上升。

尽管上海现在采取措施阻止过度抽取地下水,但研究人员担心,雨后春笋般的高楼将使地面下陷。

华东师范大学的地质学教授许世远说:“地下水使用多或高楼密度大的地区,(土地下陷)问题较严重。”权威建筑资讯提供机构安波利斯称,上海有大约1万座建筑高于10层,其中80%是最近10年建造的。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10-8-20 0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联通
2012地球悬念(十三)

2010 年 8 月 19 日 星期 四 今晚报

北半球被冻得目瞪口呆

全球气候是一个连锁系统,这意味着,地球升温的后果并不只是带来酷热的天气,更可怕的是极端气候频频来袭,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和季节将遭遇难以预测的自然灾害,异常的寒潮、干旱、暴风雪、高温、台风等都在世界各地频频出现,地球经历冰火两重天,人类极限面临考验。

“坚如磐石的巨大冰雹从天而降,日本出现异象征兆。紧接其后,美国洛杉矶快速形成几股超强飓风,其中之一如搅拌机般将好莱坞大型标志牌撕成碎片。飓风迅速移动、逐渐靠拢合并成一股更强的超级龙卷风,摩天大楼被削平,路面高架被摧毁,钢筋水泥的城市此时薄如纸片。

洪水开始呼啸,冲破城市的防潮堤,巨大的海浪纵身扑向纽约城,大水吞噬着纽约,瞬间蔓延至整个美国。与此同时,欧洲诸国也遭遇洪水侵城。苏格兰上空的直升机遭遇超强风暴云团坠落,飞行员打开机舱门被瞬间冰封。同时,加拿大北部与西伯利亚也凝聚着另外两个超强风暴云团。几天之内,三股风暴云团迅速汇聚一起,风暴开始重塑整个地球的模样,当风暴结束,地球急剧降温,进入新的冰川时期……”

这是电影《后天》里摄人心魄的情节,导演罗兰·艾默里奇将以美国为中心的北半球进行了冰封雪藏。现实毕竟不像电影,不会在120分钟内或几天内经历地球需要千百万年演变才会经历的冰川时期。

但是,现实也正在经历着严寒袭击,全球诸国频频刷新寒潮、暴雪纪录达到历史极值。

2009年末至2010年初,全球包括亚洲、欧洲、北美洲众多国家经历了超强寒流与创纪录的暴雪袭击:

◎中国:2009年末至2010新年伊始,寒潮频频袭击我国,强冷空气自西向东持续影响我国西北、华北、内蒙古、东北、黄淮、江淮、江南和华南等大部地区,覆盖我国国土面积超过2/3;随后,新一股冷空气9号紧跟其后,寒潮暴雪席卷全国,诸多省市频频刷新最低气温历史极值,1月4日,北京遭遇了59年来最大暴雪,1月6日,北京气温再创新低,达到零下16.7℃,突破1938年1月上旬气温最低极值纪录。黄河山东段累计冰封河段超过1000公里。

◎韩国:2010年1月4日,韩国首都首尔普降大雪,积雪超过28厘米,这一数值创下了该国自1937年以来有关气象记录的当地日降雪量历史之最,算得上百年一遇的暴雪。

◎印度:北方遭遇喜马拉雅山脉寒流侵袭,气温骤降,一日之内冻死30人。

◎孟加拉国:孟加拉国全国2周之内遭寒潮袭击,造成至少39人死亡。

◎英国:暴风雪天气持续多日,据英国气象办公室说,该国经历了自1981年以来时间最长的一次寒潮。

英国北部地区气温低至零下15℃,而在暴风雪的侵袭下,英国南部包括伦敦在内的地区也未能幸免。气象部门表示,降雪严重的英格兰东北部地区,降雪量达到30厘米,南部的汉普郡的降雪达到创纪录的25厘米。

◎西欧:自入冬以来天气异常严寒,2009年12月已有6个国家打破低温纪录,德国气温更是降至零下20℃。

◎波兰:波兰温度更是一度降至零下25℃。2010年前后,波兰全国死于严寒的人数超过120人。

◎瑞典:据瑞典气象部门公布的数据,北部西博滕省的海马万地区2010年1月6日凌晨气温降至零下38.8℃,创瑞典入冬以来最低纪录;东部耶夫勒市的气温降至零下29.3℃,创1942年以来的最低纪录;中部厄勒布鲁市的气温降至零下19.7℃,创1987以年来的最低纪录;首都斯德哥尔摩的气温也降至零下20℃。

◎美国:东北部佛蒙特州降雪83厘米,打破了1969年创下的76厘米的降雪纪录。纽约州一些地区积雪厚度已超过1米。有近10人因寒冷天气而死亡。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毛毛电 发表于 2010-8-20 0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教育网/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主楼
从来没有强势插入过

听过一个说法:97年末日,香港回归了;99年还末日,澳门回归了;12年又末日,…………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10-8-20 0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联通
该轮到毛毛电回归了。。。

不过97末日的说法我还真没听说过呢。。。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蓝色快龙 发表于 2010-8-20 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唐山–迁西县 电信
不是99末日吗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10-8-22 0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联通
2012地球悬念(十四)

2010 年 8 月 20 日 星期 五 今晚报

变暖效应引发极端气候

2009年末至2010年初全球范围内频发的创纪录寒潮现象,不禁让人产生疑问:地球到底是在变暖,还是在变冷,或者更大胆地想象——地球已经开始进入“寒冷模式”的征兆?眼下的这次寒潮,到底由何引起?又会带来何种影响呢?

科学家的解释或许能够为我们解开这些疑惑,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教授余志豪表示这次的寒潮实则受到厄尔尼诺的影响。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正研级高级工程师任福民也表示,“从2009年6月开始,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洋大气就进入了厄尔尼诺状态。海温偏暖已持续6个月以上,这标志着一次厄尔尼诺事件已在赤道中东太平洋完全形成。到2009年12月,厄尔尼诺发展到峰值”。

余志豪教授详细解释了2009年厄尔尼诺产生的路径:在通常情况下,冷空气围绕着北极圈,在高空呈西风环流。然而受海温异常的影响,西风环流受到扰动,出现了蛇形的起伏,分成了西南风和西北风。这次西风环流出现了三大缺口,西北风便趁机像潮水般一泻千里。一股从加拿大北部吹向美国东部并一路南下;一股从北欧西部南下影响整个欧洲;另一股从我国新疆一路横扫,直至两广、福建等地,朝鲜、日本等东亚国家也受到了影响。

厄尔尼诺一词来自西班牙文EI-Nino,是南美洲的秘鲁及厄瓜多尔一带的渔民用以称呼一种异常气候现象的名词。19世纪初,在厄瓜多尔、秘鲁等西班牙语系国家的渔民们发现,每隔几年,从10月至第二年的3月便会出现一股沿海岸南移的暖流,使表层海水温度明显升高。南美洲的太平洋东岸本来盛行的是秘鲁寒流,随着寒流移动的鱼群使秘鲁渔场成为世界四大渔场之一,但这股暖流一出现,性喜冷水的鱼类就会大量死亡,使渔民们遭受灭顶之灾。

这种异常气候的形成是由于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常态下,太平洋的海水表面温度会呈现“东冷西暖”的分布特点,即赤道东太平洋的海温要比西太平洋低很多。当原属冷水区的东太平洋变暖,较平均海温偏高0.5℃以上,并持续6个月以上就会产生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大约每2-7年发生一次,其生命周期从开始、成熟到衰退前后可达一年半到两年之久。然后就像摆钟一样,逐渐恢复。对于这次的厄尔尼诺事件,任福民工程师表示:“目前厄尔尼诺事件处于稳定发展阶段,并将至少持续至2010年春季。”

除了海水温度的变化外,厄尔尼诺期间也因大气环流及海气热量交换的改变而造成异常的气候形态。在厄尔尼诺期间,热带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增高时,海洋上空的大气,伴随着海洋而来的水气,受热上升,通过对流作用形成雨云,导致附近地区降雨增加,发生暴雨及水灾的机会增加。为了均衡东太平洋区空气上升,海温降低的热带西太平洋上空空气就会下沉,造成这些地区地表压力增加并抑制降雨,因此,印尼、菲律宾、澳洲北部在厄尔尼诺期间较容易导致干旱。

所以,厄尔尼诺一发生,便会使得全球气候反常,因而引起干旱、洪水、巨浪、台风、森林大火等现象,每每造成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过去一百年间,共发生24次厄尔尼诺现象,有强有弱。较强的厄尔尼诺会造成全球性气候形态大幅度改变。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10-8-22 0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联通
2012地球悬念(十五)

2010 年 8 月 21 日 星期 六 今晚报

干旱困扰着一些国家

当全球一些国家正在经历冰天雪地之时,另一些国家却在遭受酷热带来的干旱折磨,全球极端气候现象正悉数上演:

澳大利亚:10年苦旱打破百年纪录

位于太平洋上的澳大利亚被科学家认为是世界上有人类定居的最干旱的大陆,科学家蒂姆·弗兰纳里更是称之为“低养分生态系统”。尽管以往每隔些年就会经受一次旱灾,但目前这场长达十年的干旱,却是澳大利亚有文字记载的117年历史中破坏性最强的一次。

澳大利亚环境科学家蒂姆·凯利说:“过去15年中,气温升高了0.75℃,我们这里有更多的水被蒸发掉了,这就是气候变化。”有资料显示,澳大利亚有些地区已经很长时间维持在40℃以上的高温干燥天气,一些地方如维多利亚州首府墨尔本甚至出现了48℃以上的高温。

澳大利亚陆地面积的75%属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干旱气候与高温天气接二连三地带来自然灾难:位于新南威尔士州和维多利亚州交界处的休姆水库“见底”;持续高温引发澳洲南部丛林大火,面临25年来最严重的山火威胁;丛林田地干枯加重;首都悉尼更遭特大沙尘暴袭击……

阿根廷:大规模干旱挥之不去

自2008年以来,南美洲出现大规模的干旱高温天气。其中,阿根廷的许多地方正经历十年来最严重的干旱。阿根廷与澳大利亚不同,其一年大部分时间都有降雨,2009年的干旱情况实属罕见,据阿根廷气象部门的数据显示,布宜诺斯艾利斯、圣达菲和科尔多瓦等几个主要农业地区的降雨量创数十年来的最低水平。

阿根廷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麦、大豆、棉花以及牛肉出口国之一,2009年的干旱造成粮食产量下降,180万头牛因缺水死亡,其中,受旱灾影响最严重的地区是中部地区与东部的潘帕斯草原,这也正是该国最重要的农业产区。

印度尼西亚:热带雨林逃不脱旱魔

位于亚洲东南部的“千岛之国”印度尼西亚,其年平均气温在25℃至27℃之间,年平均降水量达2000mm以上。但是,由于西太平洋海表温度下降,对流活跃区东移,印度尼西亚降水量明显减少,常常发生大规模的干旱,干旱的气候还会延伸到中南半岛等地区。1972年,印尼严重的干旱使得农作物生长受到严重影响,随之,1997、1998、2002年又遭受了干旱的侵扰。

非洲:干旱频率近50年大幅增加

数据表明,过去50年间,非洲大部分地区干旱的频率都在大幅度增加。干旱的气候,使非洲荒漠化更为严重。恶劣的气候使撒哈拉沙漠向周围扩展,本已贫瘠的田园再度被侵蚀。东南部原本脆弱的环境急剧恶化,植被完全被毁,成为大片荒漠。北部也由于沙漠的扩展,牧场每年退化约1000平方公里,尼罗河三角洲每年被沙漠侵吞掉的土地有约13平方公里。

南部非洲人道主义需求特使、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执行干事詹姆斯·莫里斯则表示,自2008年1月中旬以来,赞比亚、马拉维、莫桑比克部分地区和津巴布韦大部分地区基本没有雨水,旱情十分严重。雨量的减少以及高昂的粮价造成了大规模的饥荒。

联合国负责人道主义事务的副秘书长约翰·霍姆斯指出,由于多年来干旱气候对非洲的影响,加上食品价格昂贵和对非洲援助资金短缺,目前非洲大陆有1900万人面临饥荒。在埃塞俄比亚,有1200万人面临饥饿威胁,在肯尼亚的人数为350万,索马里有320万人。美国国际开发署下设的“饥荒预警网”的统计则补充了更多的受灾情况:目前非洲大陆正面临严重的食品短缺。其中乌干达有超过200万人、尼日尔有250万人,而厄立特里亚全国有一半的人口需要获得粮食援助。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10-8-22 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联通
2012地球悬念(十六)

“水的银行”濒临破产

极端气候引发的恶果之一是水资源危机。

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气候分析总监凯文·特伦贝斯表示:“(全球)水资源两极分化严重,水资源充足的地方水越来越丰富;水资源紧缺的地方水越来越贫乏。”随着大气变暖,海洋上空会凝结越来越多的水蒸气;这意味着在原本干旱地区情况会变得越来越糟。目前海洋上空水蒸气凝结量比1970年平均高出4%。全球变暖的趋势使得更多的水蒸气存留在了大气中。

如今,在全球500条主要河流中,超过半数严重枯竭。全球很多地区的农村和城市面临水资源匮乏的危机。就农村而言,据预测,到2030年,全球粮食需求将提高55%,因此农村地区需要更多的灌溉用水,而这部分用水已经占到全球人类淡水消耗的近70%。就城市而言,据预测,到2030年,全球城镇人口比例会增加近2/3,从而造成城市用水需求激增。

也许,干旱气候造成地区性的饮水困难对于非受灾地区的你没有丝毫影响。此时,各种国产或进口的纯净水都可供你挑选、满足你的饮水需求。但是,下面要说的这个地方,一定与你有关。这个地方就是被称为“亚洲水塔”的喜马拉雅——青藏高原冰川,因为一旦这里的冰川融化严重,将会造成亚洲10亿人的水源短缺。

由于位于高海拔,神秘而脆弱的青藏高原成了气候变化的敏感区,而且具有超前性。也就是说,别的地方还没有变化,这里就已经开始产生反应了。地球逐渐变暖,冰川消融加速,喜马拉雅——青藏高原地区的冰川都呈现出减少的趋势。

过去100多年中,青藏高原冰川面积已经缩小了约30%。“冰川退缩之快令人惊讶。”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李世杰说,这里的冰川在经历了山谷冰川、冰舌冰川、冰斗冰川等演变后,已经变成了悬冰川。“悬冰川是冰川消失的前奏。”

青藏高原对于气候暖化的反应十分明显,监测发现,1950年至2000年,青藏高原的气温呈上升趋势,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升温明显。中科院董光荣教授的最新分析表明,自80年代以来,西藏的平均温度已经上升了0.9℃。更有相关预测,在只考虑温室气体影响的情况下,2050年西藏平均气温将升高2.4℃至3.2℃。如果气温继续按照现在的速度升高,青藏高原上的冰川将从1995年的50万平方公里减少到2030年的10万平方公里。

数据显示,最近40年,中国为各大河流提供水源的冰川面积缩小了196平方公里;近30年来,三江源冰川退缩的速度是过去300年的10倍。三江源位于青藏高原的腹地,长江水量的25%、黄河水量的49%、澜沧江水量的15%都是来自于这一地区。1966年至2000年期间,黄河源区阿尼玛卿山冰川面积减少了17%。退缩幅度最大的是耶合隆冰川,1966年至2000年退缩了1950米,减少了76.8%。

我国冰川学研究的奠基者、中科院院士施雅风担忧:“中国冰川80%以上位于青藏高原和它周围的高山,目前有大小冰川46377条,总面积59425平方公里。由于温室气体迅速增加,中国冰川以年均131平方公里的速度在缩小,预期到2050年左右,有1/3左右的冰川会消失。”

冰川的消失对于中国的两大母亲河——长江和黄河是影响巨大的,很多到过这里的科考人员都在担忧:“现在看来,长江相对来说更乐观一些,因为毕竟人口密集的中下游,雨水丰沛。然而黄河形势却较为紧迫,在西部,本已缺水的形势将更为严峻。”

现实是,黄河的尽头确实出现了很严重的冰川融化。绿色和平组织曾同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一起考察了黄河源地区。当时就有中科院科学家指出,该地区的冰川面积在过去的30年间减少了17%,直接造成水资源损失23.9亿立方米,相当于中国十年的淡水总用量。

如果你还没有去过黄河的河口,也许你的记忆中还是那种场面——“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而今,黄河几乎成了季节性河……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索理客 发表于 2010-8-23 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电信
回复 18# gohomeman1


    支持版主,侏罗纪地球上热到南北极没有冰,平均温度35度。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4-11-24 23:51 , Processed in 0.091681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