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2012 地球悬念:低碳生活,从你我开始(连载完结)

[复制链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10-8-24 00: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联通
2012地球悬念(十七)

2010 年 8 月 23 日 星期 一 今晚报

地球强震期来袭?

2010年,刚刚踏入新年,正当很多人辞旧迎新之际,突如其来的地震袭击了加勒比海岛国海地。当地时间1月12日下午,海地发生里氏7.3级地震,地震发生过程还不足一分钟,其首都太子港便一片废墟,遇难者逾20万人。

尽管海地属于地震频发国家,但这次地震的破坏力还是史无前例的。当我们悲怆地注视这个受灾区,眼前皆是满目疮痍:总统府、议会大厦等建筑全都严重受损、倒塌;被掩埋在碎石中的人们奄奄一息,幸存的人在瓦砾中寻找亲人;惊慌失措的人们哭喊呼救……

地震在猝不及防的瞬间给了毫无准备的人们以致命一击。地震发生后,科学家加紧了对这一地区的严密监测与分析,并迅速提出了引发这次地震的原因。法国巴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震学家亚恩·克兰热认为,由于这次的震源浅并且震中靠近城市,所以地震的破坏力尤其巨大。

亚恩·克兰热解释道:“海地位于加勒比板块和北美板块交界处,属于地震频发区。世界上其他地方发生的地震大多是一个板块俯冲到另一板块下导致,而此次强震却是两大板块发生水平运动碰撞所致,这种类型的地震通常震源较浅,并能释放巨大能量。”事实上,这次的地震震中正是位于海地首都太子港西部约22公里处,震源深度也就16公里。

海地的地震不禁勾起我们对近年来地震的回忆,自规模最大的苏门答腊地震引发的印度洋海啸而来,世界各国地震频频,伤亡损失不断。而这些频繁而密集的地震之间有什么关联?

上世纪的前60年,全球共发生8.5级以上的地震7次。到2004年,苏门答腊9.1级特大地震打破了全球8.5级以上地震长达40年的异常平静。从2004年开始的短短6年间,印尼两次8.5级以上地震,以及今年智利8.8级地震,共3次8.5级以上地震。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滕吉文认为,2001年全球8级强烈地震进入了一个新的活跃阶段,共发生了6次8级以上地震,规律表明,2000年地球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全球地震可能已进入新的位置。

“拉马德雷”现象是美国海洋学家斯蒂文·黑尔于1996年发现的,在气象和海洋学上被称为“太平洋十年涛动”(简称ODP)。“拉马德雷”是一种高空气压流,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分别以“暖位相”和“冷位相”两种形式交替在太平洋上空出现,每种现象持续20年至30年。近100多年来,“拉马德雷”已出现了两个完整的周期。当“拉马德雷”现象以“暖位相”形式出现时,北美大陆附近海面的水温就会异常升高,而北太平洋洋面温度却异常下降。与此同时,太平洋高空气流由美洲和亚洲两大陆向太平洋中央移动,低空气流正好相反,使中太平洋海面升高。当“拉马德雷”以“冷位相”形式出现时,情况正好相反。中太平洋海面反复升降导致地壳跷跷板运动,引发强烈的地震活动。全球强震也有类似的规律。

澳大利亚科学家汤姆·查克研究表明,当前世界范围内的地震活动比20年前活跃了5倍。查克对美国地质调查数据库记录的1973年至2007年间发生的38.6万多次地震进行分析后发现,自1990年开始,全球每年的地震能量就以极快的速度递增。“我们面临的地球上最为严重的环境危险也许不是气候变化,而是快速并且有系统地增加的地震、地质构造以及火山活动。”查克说,“每年地震能量的增加是这个星球过热最强有力的征兆。美国宇航局太空监测数据证实,作为一个整体,地球每平方公里吸收的太阳能量比反射回太空的能量至少多0.85兆瓦。这种热量失衡意味着地球内部产生的热量无法散失,地球内部肯定会变得过热。地震、地质构造和火山活动的增加是所观测到的地球热量失衡不可避免的后果。”

他警告,“除非全球变暖问题(即地球持续的热量失衡问题)得到迫切和广泛的关注,否则全球范围内地震、火山和地质构造活动会快速增多是确定无疑的。”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gohomeman1 发表于 2010-8-24 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宁波 联通/鄞州畅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确实,这2年的大级别地震太多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10-8-24 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联通
2012地球悬念(十八)

2010 年 8 月 24 日 星期 二 今晚报

科学家将目光投向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从全球大地震的发生与发展来看,21世纪以来的10年时间,全球范围内强烈地震频频发生,特别是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7级以上地震连年发生。科学家开始将目光投向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试图从这里找到谁会是下一个灾难对象。

环太平洋地震带深藏在太平洋海底,是一条巨大而危险的地质断层,长4万公里,呈一个向南开口的马蹄形,它集中了世界上90%的火山和80%的大型地震带。在这里,每个小时都会有一次地震或火山喷发。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这个区域之上,居然生活着全球近1/3的人口,坐落着全球著名的城市,如温哥华、西雅图、波特兰、东京……

在环太平洋火山带的一个宁静的部分,沉睡着卡斯凯迪亚断层。它长1100公里,距离太平洋海岸80公里。断层之上大城市林立,波特兰、温哥华、西雅图……有将近1000万人口,是美洲西北部人口最为密集的地区,也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然而,貌似“安全”的卡斯凯迪亚断层其实正隐藏着巨大的危险。

1700年1月26日21时卡斯凯迪亚断层发生整体性断裂,地震爆发约10小时后,整个太平洋上掀起了滔天巨浪,海啸穿越大洋到达日本,横扫了日本的东海岸,这场海啸被称为“孤儿海啸”,因为百年来,科学家都无法破解这场海啸的“身世之谜”,直到最近科学家在美国西海岸的“亡灵森林”找到了当时地震留下的证据,并且通过电脑模拟再现了当时的情形。

多数的现代地震理论都认为:每两次地震之间的时间间隔大致是有规律的,然而实际上并非如此。科学家虽然已经了解到,潜伏在地层底下的力量会在同一个地方重复产生地震,但是仍无法预测地震。

当时,卡斯凯迪亚断裂带来的地震放出巨大的能量,相当于美国全国一个月能量消耗的总和。从那个时候开始,巨大的断层再度咬合封闭,表面又恢复了平静。然而,300年来地质变动使其内部压力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累计上升,危机迫在眉睫。

科学研究表明,一旦卡斯凯迪亚断层发生地震,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西雅图都是世界上最不利的地方之一。

西雅图的一部分坐落于由不结实的沉积岩形成的软质盆地之上,在地震时会非常不稳定。而且,这个城市的港口坐落在淤泥形成的浅滩上,地震时土地可能会液化。美国地震局(USGS)的地质学家雷·威尔斯说,“我的同事和我形容这个地区是地质学上的高危险区域。”

法新社曾在2008年4月14日援引科学家的预测报道: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在未来30年内发生能造成大面积破坏的强地震的可能性为99%。

加州地震几率工作组负责人内德·菲尔德说:“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在未来30年内,加州的某个地方将可能发生具有破坏性的地震。”由他领导的小组又将具体位置圈定在了加州最大的两个城市——洛杉矶和旧金山,菲尔德认为两地发生6.7级地震的几率超过63%。

地质学家认为,加州最可能发生地震的地区位于洛杉矶以东里弗赛德县的圣安德烈亚斯断层南段。美国圣迭戈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组组长吉姆·奥尔辛表示:“截至目前,断层南部发生地震的可能性大约为70%,地震强度将达到里氏8级。洛杉矶位于地震活跃地带。”

俄罗斯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大陆地震活动和地震危险性预测实验室主任阿历克谢·扎维亚洛夫表示,除了著名的圣安德烈亚斯断层之外,加利福尼亚滨海地区还有几个相邻断层。其中地壳断层的内部运动甚至比这一断面更为强烈,这些构造很快也可能演化成为构造运动。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10-8-26 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联通
2012地球悬念(十九)

2010 年 8 月 25 日 星期 三 今晚报

美国旅游胜地黄石国家公园

意大利的庞贝古城在一夜之间毁于举世闻名的维苏威火山,高达两千度的火山熔岩和喷发的毒气让人瞬间致命。尽管火山具有如此骇人的潜在危险,世界上还有5亿人口生活在六百多座活火山附近。

2009年12月16日,位于菲律宾吕宋岛东南部阿尔拜省境内的马荣火山开始喷发。这座活火山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火山锥(火山锥:是指火山喷出物在喷出口周围堆积而形成的山丘。)之一,同时,它又是菲律宾境内最活跃的活火山之一,史上有记录的喷发达48次。

自16日首次喷发以来,马荣火山喷出大量的火山灰和岩浆,喷射高度有时高达100米左右,岩浆从海拔2463米的山顶向下流淌3200多米。火山脚下的村落住着5万多村民,在火山爆发前被当地government紧急疏散。

柴滕火山在“天涯之国”智利沉睡了近9000年,然而,在2008年5月5日突然苏醒,并开始一些火山喷发。

科学家通过研究揭开了柴滕火山的爆发如此迅猛的原因,主要因为柴滕火山属于流纹熔岩火山,这种火山的岩浆富含二氧化硅,处于不断的流动之中,经过一段时间的能量积累后,很容易在瞬间爆发。

当时,火山附近的柴滕、富塔莱乌富及帕莱纳等区市的8000多居民得以在智利军警的帮助下成功撤离。但是,科学家警告说,生活在其他地区流纹熔岩火山附近的人可能未必就这么幸运了。

瞬间发生的火山喷发使得人们没有逃生的时间,很快会将他们的家园吞噬。

作为日本最具民族骄傲的富士山,如一朵莲花开在静冈、山梨两县的县境,尽管如此,地质学家还是很谨慎地将其列入了活火山之中,并且它还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之一。

本世纪伊始,富士山出现了异常,山下连续几个月不断发生低频地震,日本气象厅表示,有可能是这座活火山喷发的前兆。这些低频地震在山下东北角的深度达到了15公里左右,2000年的10月至12月间震动次数频繁,但是,2001年又慢慢沉静了下来。日本地质专家认为,不会立即引发大规模的火山喷发。

在电影《2012》中,美国旅游胜地黄石国家公园是史无前例的灾难的起源地,而在现实中,这个公园依然异常神秘。

2003年7月份以来,黄石国家公园开始部分对游客们关闭,黄石国家公园负责人苏詹尼·路易斯对此的解释是,黄石公园地底热能出现异常现象,导致地表温度升高。

然而不为人知的是,在黄石国家公园的地底下,潜伏着一个地球上极具破坏力的超级火山。(超级火山:是指能够引发极大规模爆发的火山。)

2007年8月10日,美国《丹佛邮报》报道了美国地质勘探局地质学家利兹·摩根的发现,在黄石湖的湖床底部隆起了一个100英尺高的“大包”,这个“大包”有2000英尺长,随时可能爆裂喷发。

英国伦敦大学“本菲尔德·格雷格灾难研究中心”的教授比尔·麦格表示,美国黄石国家公园地下的超级火山是世界上最大、最危险的“超级火山”之一。比尔·麦格说:“黄石公园超级火山就像一条沉睡的巨龙,它的每一下呼吸都将使北怀俄明州和南蒙大拿州的地壳膨胀和收缩。”美国火山学家对黄石国家公园地下的岩浆活动进行了多年的数据跟踪,研究发现,从1923年至2003年,黄石公园部分地区的地面已经上升了70厘米,该数据预示着黄石公园地底下正在进行着一场大规模的“膨胀活动”。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10-8-26 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联通
2012地球悬念(二十)

2010 年 8 月 26 日 星期 四 今晚报

气候变迁不只影响大气层和海洋,也会影响地壳。整个地球是个相互影响的系统

2005年9月,非洲大陆惊人地出现一条裂缝,科学家在这条断裂带发现诸多海床地质特征。

2009年11月3日,美国《地球物理通讯》月刊上刊登了一份报告,这份报告是由一组由各国地质科学家组成的专家团在观察这处裂缝多年之后研究得出的结果,专家们认为人类正在目睹一片新海洋的诞生,他们见证了这条裂缝的不断拓宽和延长,并认为若干年后非洲大陆有可能在这里一分为二。

文章说,阿法尔地区的这处断裂可能会是非洲大陆一分为二的开始。

依照推断,这处裂缝可能不断向南北延伸,从埃塞俄比亚、吉布提和厄立特里亚三国交界处的阿法尔盆地,经由肯尼亚和坦桑尼亚,直至莫桑比克,最终将东非从整个非洲大陆剥离开来,并且在两者之间形成一片新的海洋。

至于裂缝形成的原因,科学家追根溯源找到了源头。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大学的阿塔累·阿耶勒教授对裂缝带地壳活动进行了重构,结果表明经过埃塞俄比亚东北部阿法尔地区一个叫做Dabbahu的火山首先喷发并引发数百次地震后,火山的岩浆从裂缝中部区域喷涌出来,并像“拉开拉链”一样开始向两端撕开裂缝。

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地球与环境科学教授辛迪·艾宾格认为与一系列小型变化相比,如此突发的大规模陆地变化也预示着居住在裂缝带周边的人口面临着更为严重的危害。

有关火山的新闻和研究,当然远不只这些。

2008年1月1日晚,位于智利南部的亚伊玛火山爆发,产生的浓烟有1000多米高,在距离火山120多公里的地方都可以明显观察到火山喷发出的火舌。2008年1月5日距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60公里的波波卡特佩特火山喷发。2008年1月7日,厄瓜多尔通古拉瓦火山也大规模喷发出炽热的岩浆和火山灰,附近1000多名居民被紧急撤离。

同时,世界上最大的两座活火山之一的美国夏威夷基拉韦厄火山,也不断往外溢出熔岩,威胁着部分已经被废弃的房屋。

美国火山研究人员将近300年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后发现了一些规律,这份报告刊登在了美国《巴尔的摩太阳报》上:火山最可能在1-3月爆发,这段时间爆发的火山比6-9月爆发的火山多20%左右。

尽管火山在各个季节都会爆发,但研究人员认为,第一季度火山爆发次数的增加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

那么,这个规律背后的原理在于什么呢?科学家给出了相关的解释:

通过卫星图像可以发现,地球的某些部分在一年的不同时间内膨胀略有变化,这是不同季节水循环变化的结果。在冬季,海洋中的水以冰和雪的形式集中在北半球的陆地上。研究人员认为,正是这种压力的变化起到“挤压地球”的作用,导致北半球冬季火山爆发比较多。他们以阿拉斯加湾为例对此作了解释。秋冬两季,风把水带到阿拉斯加湾,使海平面上升约20厘米。地球表层下的熔岩受到的压力增加,从而导致火山爆发,“就像是牙膏管受到挤压一样”。

伦敦大学的麦盖尔教授在探讨气候变迁对地质灾害影响的首届大型会议中说道:“气候变迁不只影响大气层和海洋,也会影响地壳。整个地球是个相互影响的系统。”

也就是说,气候的变化与地壳的运动是具有一定联系的,那么,这两者间的联系在哪儿呢?研究者通常喜欢从过去相似的时期寻找答案。他们将眼光投向了位于阿拉斯加半岛西南边缘的巴甫洛夫火山。

巴甫洛夫火山属于层状火山类型,同时也是阿留申火山弧中最活跃、最危险的火山。巴甫洛夫火山在过去的喷发历史中,绝大多数都是在冬季,尤其是1966年的那次爆发。这似乎让研究人员找到了一些线索,那次的爆发原因指向了一个数字:0.3米——正是由于海平面上升了0.3米,扣动了火山的“扳机”。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xjzyinghua 发表于 2010-8-27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新疆–克拉玛依 移动/乌鲁木齐移动
淡定啊   希望连载能坚持到2012,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故园旧梦 发表于 2010-8-27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唐山 电信
毁灭是重生- -是一个新的开始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lcwangwd 发表于 2010-8-27 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菏泽 联通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zhuhe 发表于 2010-8-27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鞍山 联通
搬凳子看连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农村户口 发表于 2010-8-27 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石家庄 联通
专家说了 这两年很平安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clover04th 发表于 2010-8-27 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东城区 联通
这个帖子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bilulu 发表于 2010-8-28 0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 电信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hezhiyi 发表于 2010-8-28 0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白云区 电信
事实又将如何?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10-8-28 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联通
2012地球悬念(二十一)

2010 年 8 月 27 日 星期 五 今晚报

即便在郊区,也难见萤火虫的踪影

2009年,詹姆斯·卡梅隆创造了银幕上的美丽新世界,在《阿凡达》的潘多拉星球中,那美轮美奂的自然风光折服了每一位观影者。当闪烁着银色光芒的飞虫在一片静谧的丛林里飞舞时,我们忍不住伸出手去试图触碰它的身躯……

这个飞虫的原型使人想到了儿时的萤火虫,而今,即便是在郊区,也难见其踪影。萤火虫学者、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保护生物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梁醒财曾用6年时间,走遍21个省市区,结果却令人担忧,在已有文献记载的一百多种萤火虫里,有二十多种已难寻踪迹。梁主任说,“这是个危险的信号。”“萤火虫是公认的生态环境指示物种,它们在哪里消失,就表示哪里的环境变恶劣了。”

中国萤火虫正从南往北呈加速消失的态势,其中新疆、青海、宁夏、内蒙古等省区已很难再采到样本。“中国在重复发达国家二三十年前的道路,那时候美国东部、日本、英国、比利时、韩国等地也有过类似的萤火虫消退潮。”梁主任提醒。

自从35亿年前地球出现生命体以来,科学家们认为可能共出现了23次物种灭绝事件,其中包括许多单细胞微生物。在过去的5.4亿年间,科学家共掌握了有充分记录的5次物种大灭绝事件:

第一次,在距今4.4亿年前的奥陶纪末期,是地球史上第三大的物种灭绝事件,约85%的物种灭亡。古生物学家认为这次物种灭绝是由全球气候变冷造成的。

第二次,在距今约3.65亿年前的泥盆纪后期,是地球史上第四大的物种灭绝事件,此次,海洋生物遭到重创。

第三次,在距今约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估计地球上有96%的物种灭绝,其中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地脊椎动物灭绝,是地球史上最大也是最严重的物种灭绝事件。这次大灭绝使得占领海洋近3亿年的主要生物从此衰败并消失,让位于新生物种类,生态系统也获得了一次最彻底的更新,为恐龙类等爬行类动物的进化铺平了道路。科学界普遍认为,这一大灭绝是地球历史从古生代向中生代转折的里程碑。其他各次大灭绝所引起的海洋生物种类的下降幅度都不及这次的1/6,也没有使生物演化进程产生如此重大的转折。

第四次,在距今1.95亿年前的三叠纪末期,估计有76%的物种,其中主要是海洋生物的消失。这一次灾难并没有特别明显的标志,只发现海平面下降之后又上升了,出现了大面积缺氧的海水。

第五次,在距今6500万年前白垩纪末期,这是地球史上第二大生物大灭绝事件,约75%至80%的物种灭绝。但这次的灭绝最为著名,因为恐龙时代在此终结。恐龙及其同类的消失提供了哺乳动物及人类登场的契机。科学家认为,这一次灾难来自于地外空间和火山喷发,在白垩纪末期发生的一次或多次陨星雨造成了全球生态系统的崩溃。撞击使大量的气体和灰尘进入大气层,以至于阳光不能穿透,全球温度急剧下降,植物不能从阳光中获得能量,大批的动物因饥饿而死,其中就有恐龙。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10-8-28 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联通
2012地球悬念(二十二)

2010 年 8 月 28 日 星期 六 今晚报

人类不能“独善其身”,而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有所作为

而美国《自然》杂志刊登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在地质时期,海洋的大规模海水涨落是过去5亿年间导致物种大量灭绝事件的主要原因。美国威斯康星州大学麦迪逊分校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副教授沙南·彼特斯详细解释了这项研究结果,“海洋环境大规模的扩充和收缩对于地球生命将产生重大影响。”他指出,“简而言之,海平面等海洋环境的改变将极大地操控影响地球物种生存比率,动物和植物幸存或消亡,通常是由海洋中生命体构成所决定。”

如果回顾5.4亿年间的五次物种大灭绝事件也许可以发现一个现象,几乎每一次大灭绝中海洋生物都受到重创。而据目前科学家对每次灭绝原因的解释,也可以感觉到物种的灭绝与气候有着相当密切的联系。

在2007年武汉召开的第三届世界植物园大会上,当与会专家关于物种灭绝发出警告时,我们或许就应该意识到,当下的气候、海平面上升、自然条件以及人为因素对于物种的严重影响。

2009年11月3日,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再次更新了《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在47677个被评估物种中,17291个物种有濒临灭绝的危险,比例约为36.3%。

我国一直以来都拥有十分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但现在,也成为物种灭绝较为严重的国度。复旦大学生物多样性科学研究所所长陈家宽表示,“地球上濒危物种大概占到全部物种的10%左右,中国要高出世界5至10个百分点,占中国物种的15%至20%,高达4000至5000种”。我国濒危物种的产生速度也非常之快。濒危(甚至灭绝)的生物物种数量正以每天新增1个的速度减少,濒临植物物种比例高达15%至20%。

由IUCN列出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我国成为世界上哺乳类和鸟类最受威胁的国家。我国兽类学家汪松教授在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主办的座谈会上再次敲响警钟,他说,目前全球有近一半的哺乳动物物种濒临灭绝,我国许多野生哺乳动物也在以惊人的速度消失,其中一半以上的哺乳动物种类和数量在锐减。

英国约克大学和利兹大学的科学家通过对过去5.2亿年的气候与生物多样性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揭示了气候与生物多样性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者发现,当地球温度处于“温室”其后阶段时,物种的灭绝率相对较高。相反,在较冷的“冰室”状况下,生物多样性会增加。这一研究显示,目前由于人类活动而导致全球气温迅速升高,将加速物种灭绝。

自然万物历经千万年的演变、进化,各得其所、各司其职,在生物圈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过程中都发挥着不同作用,任何一个物种的非正常灭绝都将是无可挽回的损失。一个物种的消失,至少意味着一座复杂的、独特的基因库的毁灭。一个物种的存亡,同时还影响着与之相关的多个物种的消长。据研究,每消灭1种植物,就会有10种至30种依附于它的其他植物、昆虫及高等动物随后覆灭。每隔一段较长时期的稳定,就会有短期的急剧变化;某些物种灭绝,某些新物种出现。也就是说,在大约几百万年的时间里,一定数量的物种灭绝后,剧变就会发生,物种灭绝为新物种提供了足够的进化空间。

“万物相形以生,众生互惠而成”,众多物种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链条。当一个物种的局部灭绝大大改变和影响其他物种的种群大小时,就会连锁性、累加性、潜在性地导致其他物种接二连三地灭绝。当多米诺骨牌开始倾倒,人类不能“独善其身”,而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有所作为。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azeng0328 发表于 2010-8-30 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成都 电信/(大邑)电信
自然循环,岂是人力可阻止?胡思乱想,不如认真每一天!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10-8-30 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联通
2012地球悬念(二十三)

2010 年 8 月 29 日 星期 日 今晚报

冰芯微生物

美国博林格林州立大学的斯科特·罗杰斯教授是极地冰芯微生物考察、科研计划的发起人和组织者,他的实验室一直在对冰芯微生物进行研究。数十年来,他走访了世界范围内的冰湖、冰川,寻找其中的微生物。

2007年,他的走访发现和研究让所有人都吃惊了。他在格陵兰岛钻取的冰芯中,竟然发现了一种存活于冰层近14万年的番茄病毒毒株,也在西伯利亚的季节冰中找到了不到1岁的A型流感病毒。他与同事猜测,这类微生物会在适合其生存中的冰中蛰伏,等待时机“东山再起”。

罗杰斯的推测并非危言耸听,我国冰川微生物专家张新芳表示:“许多万年以来,地球上温暖的季风总是不知疲倦地把热带和温带的海水送往遥远的极地区域,许多曾经肆虐地球的病毒,也被一同冻结在冰层中。由于温度极低,这些病毒可能依然保持着生命力。”

纽约大学斯塔摩尔教授表示:“地球气候的演变史主要分为冰期与暖期,往往以13万年作为一个周期不断循环,而我们眼下正处于气温不断上升的期间。尽管还不能确定有多少古老病毒会重返现代社会,还不能确定它们中有多少会威胁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这一切确定将会发生。”

斯科特·罗杰斯教授在南极洲的沃斯托克冰湖的一些冰层中,又发现了至今仍不知其为何物的病毒。他对沃斯托克冰湖上覆盖的冰层进行微生物取样研究,并分析了10根冰芯样本中的真菌、细菌。在沃斯托克冰湖的这些冰芯中发现了36种不同的微生物。“虽然里面的微生物数量稀少,但它们依然活着”。

距湖面100米深处的极端深冰的样本(年龄大约有40万年),是由美国、俄罗斯和法国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研究小组采集的。由于针对它的微生物研究尚未结束,科学家们尚无法确定这个地下湖泊是否将在未来释放“终极病毒”。

我国虽然远离南北极,但是相关消息也让我们感到了身边的“威胁”。张新芳博士发现,在我国的青藏高原冰川,同样也有病毒样颗粒存在,这些谜一样的古老病毒基因随着气候变暖,随时有被释放的可能。

在青藏高原冰川上,中国科学家已经用直径6-10厘米的“钻头”打入冰层数百米深。在对取出的冰芯进行分析研究后,科学家惊奇地发现,在这片广袤的极端冰冷的世界里,也隐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微生物。

张新芳博士认为,“微生物对人类有害的极少,但冰川中存在人类并不了解的未知病毒。温度升高以后,微生物有些可以复苏,并不排除变异的可能,因为有些嗜冷微生物存活的机制和常温生存机制不一样”。

许多微生物是通过风的传播,留在了青藏高原冰川里。同样,从逐渐融化的冰川里显露的微生物,也会通过风的流动传播和扩散。

不过,罗杰斯教授认为,目前尚无法确定这类微生物何时会引起环境问题或恐怖的流行病。“我们觉得微生物通过这种方式释放,已经经历了几百万甚至几十亿年历史。世界曾经体验过这样的释放,事实上这每天都在发生。”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10-8-30 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联通
2012地球悬念(二十四)

2010 年 8 月 30 日 星期 一  今晚报

科学家在“全球变暖”与“极端气候”的关系问题上仍存分歧

我们所居住的这颗星球,被亲切地称为“家园”,因为正是她孕育了人类。对于她我们所知还很少,毕竟从人类启蒙发展至今也只是地球46亿年历史中的弹指一瞬。

但纵观这个“家园”的发展,不禁觉得她的存在真的很奇妙,似乎伴随着与生俱来的周期性与规律性,并且显得那么脆弱与敏感。从很遥远的时候起,在一段周期内,这种规律似乎就在平衡与失衡间摆动,并且带来不一样的结果。

古时的人类运用粗砺和感性的记载诉说了地球的千年更替,甚至给出了他们对于未来的预言,虽然彼时还无法得出最科学的解释。在过去一个世纪,人类智慧与科技发展到了一个顶峰,我们可以慢慢地揭开这个地球的面纱。同时,接二连三的地球灾难,又促使科学崛起去寻求更合理的答案。

对于这些我们正在经历的气候、地质、生态灾难,科学家的意见依旧未达成一致。其中的分歧之一在于“全球变暖”与“极端气候”间的关联。

全球变暖是被放在了百年的尺度中进行科学推演而出的,但与我们最密切相关的则是日常的天气。

支持全球变暖的科学家,如我国国家气候委员会主任委员秦大河就曾在2010年1月表示,“全球气候变暖已是不争事实,绝非随意猜测!仅以中国的气候变化为例,就足以证明这一点。”他认为,首先对于“全球变暖”这个概念,很多人都步入误区,即全球变暖就应该表现为气温升高。实际上,全球变暖既可能导致气温升高,也可能造成气温下降,而且波动幅度较大。简言之,就是会导致极端天气事件明显增多。

而后,就在本该莺歌燕舞、大地回春的3月,却冷冬依旧。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匡耀求认为,“总的趋势还是全球在变暖,只不过,最低温度在下降,而最高温度在升高,因此,平均温度还是在升高的。”他说,“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升高,并不可能造成全球同步升温,但是,会导致气候变得极端化。”

当然,也有专家表示极端天气频发与全球变暖的关系未定。

2010年3月26日,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任福民在对我国冷冬进行原因分析时表明了他对于极端气候与全球变暖关系的看法。他认为,尽管从事气象工作20多年,总体感觉极端天气有增多趋势,但是缺乏更多的历史资料来证明。“科学上无法确定单个事件和全球变暖直接相关,我们不要强调极端天气的发生和全球变暖之间有什么必然联系。全球变暖只是一个大背景,我们要把这些极端天气事件都收集起来,从整体上分析,才能得出它们是否和全球变暖有关,针对个体事件,只能说它是大气环流的异常造成的。”

其实,科学界对于大气环流对极端气候的影响是达成共识的,争论在于全球变暖会不会导致大气环流的变化。那么,在科学家还没有答案并且很可能在短时间内无法找出答案的情况下,两种假设就会一直存在。在客观看待两种科学论断的前提下,是否就意味着我们可以掉以轻心或者忽视其中“全球变暖会引发大气环流改变”的可能性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人类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之心,最直接的方式是通过国际间的对话,因为,当下的环境问题不是一个人所造成的,也不是一国可以独自解决的,既然孤独的人类对于地球毫无力量可言,那么,面对这一星球级的议题,有责任感的国家须以平等的态度共商对策。

地震火山等突发灾害的发生也许难以改变,但对于人类活动自身造成的气候恶果,人类是可以面对而且必须面对的。2012年,用以管制人类二氧化碳排放的《京都议定书》将到期,科学家警告说,处在气候变化关键的转折点,人类正在丧失拯救自己的最好机会。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dxg21kg 发表于 2010-8-31 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移动
已经成功度过了1999,当时的1999年还是很紧张的,也是既有特殊的天文现象,又有神乎其神的各种宗教说法。这此2012也是玛雅,还有磁极转动等问题。所以还是认为可以安全度过的。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10-8-31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联通
2012地球悬念(二十五)

2010 年 8 月 31 日 星期 二 今晚报

答案就握在人类自己手中

2012年,用来管制人类二氧化碳排放的《京都议定书》即将到期。新的接力棒被赋予了更重要的意义。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2009年底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了8天的关键会议,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次会议影响着人类的未来,因而各国都给予了史无前例的参与规格,并且据守利益要点展开了激烈的交锋。

在全球近67亿人口奋力自救的关键时间里,哥本哈根发生了什么?解决诸多实质性问题的生机到底出现了没有?2010年的墨西哥气候大会,是否会重蹈哥本哈根的覆辙?

答案就握在人类自己手中……

那些关于地球的预言,真实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唤起了我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曾几何时,我们是这样的骄傲,敢于对天地宣言:人类,是万物的主宰。可是今天,面对地球上愈演愈烈的灾难,我们才懂得珍惜。时至今日,我们尚且能多半掌握自己的命运,但如果今天的我们忽视这种权利也是义务,或许就再也无法回头走上挽救自己的道路。

科学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确信,是人类的活动影响了气候,而且因此导致的气候变化正在进一步加剧。全球升温,正在威胁着我们苦心经营的一切,正如之前我们讲述过的,每上升1℃,地球都会遭遇不同的恶变。而现实是,各种极端气候和地质异象已经密集出现。IPCC2007年评估报告正式指出,在过去35年内,人类活动所引起的气候变暖,已经对自然和生物系统产生明显影响。

是时候改变了。

全世界最有智慧的科学家在不同场合呼吁:人类正一步步靠近气候变化的“不可逆转点”——较工业革命前上升2℃,必须立即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以放缓气候变暖速度。鉴于气候系统对于大气温室气体浓度的反应具有滞后性,最佳的减排时机就在今日,而一旦气候变暖的进程超过某个特定的时间点,等气候变化显著的时候,我们再想把气温降到规定的目标值以下,那是十分困难的,甚至是不可挽回的。

据路透社2006年2月7日的报道,时任英国首相的布莱尔在讲演中指出,关于气候变化的问题,如果在最近7年不制定出重要的政策和决定,那就为时已晚了。布莱尔所说的这个时间现在只剩下3年左右了。而且,每往后拖一年,人类就要付出更大的经济代价。仅以气候持续变暖造成的自然灾害损失为例,据联合国环境计划署2006年的报告,2005年自然灾害损失额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的2000亿美元,依此发展趋势,到2050年,由于气候异常、海平面上升以及因此给渔业农业带来的恶劣影响和淡水不足等原因,每年的经济损失将会达3000亿美元。

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我们已经失去了昨天,所以我们绝不能再失去未来,而今天或许就是人类的一次最重要的选择。

电影《2012》中,世界峰会为未来争吵和行动。而2009年,不仅仅大国,涵盖全世界192个国家和50多个国际组织参加了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努力将拯救全球气候的计划搬进现实。

在2009年密集的气候变化讨论接力赛中,哥本哈根是第六站,也是最受人瞩目的最后一站。因为它将一个客观事实摆在世人眼前:气候问题,已经无法坐等明天。

全球气候究竟面临什么重大变故?以至于这次会议要被称之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会议设置的议程能将那些难点逐个击破吗?

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不得不追根溯源,找到气候问题的源头——工业革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4-11-24 23:51 , Processed in 0.068727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