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夫天文网

 找回密码
 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2012 地球悬念:低碳生活,从你我开始(连载完结)

[复制链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10-9-4 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市 联通
2012地球悬念(二十六)

2010 年 9 月 1 日 星期 三 今晚报

二氧化碳陡增的“拐点”源自工业革命

经过严谨的研究和严格的模拟测算,2007年IPCC评估报告认为,人类活动引发全球变暖的可能性在90%以上,而此前2001年发布的报告指出这种可能性高于66%。

2007年IPCC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的成员威廉·柯林斯等五人在最新撰写的一篇文章得出这样的结论:人类活动释放出大量大气中原本不存在的温室气体,并且其他的自然因素和人为作用参与其中致使地球越来越热。

在地球的长期演化过程中,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变化是很缓慢的,处于一种循环过程。作为温室气体的重要成员——二氧化碳,它的吸收和排放基本维持平衡,也就是说,它将大气的温度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即适宜人类生存的状态。而一旦吸收和排放的平衡被打破,就会产生如今感受到的变暖反应。

威廉·柯林斯和他的同事们认为,大气中许多气体(二氧化碳、一氧化二氮、甲烷、卤烃)的浓度,由于人类活动而增加了。通过众所周知的温室效应,这些气体将热量滞留在大气中,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在过去的一万年里,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一氧化二氮、甲烷的浓度基本保持稳定,直到最近200年才迅速增加。

科学界研究确认,气候变暖也即二氧化碳陡增的“拐点”源自工业革命。IPCC的最新报告说,目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比工业革命前高出了35%。

2009年4月初,中科院院士、气候学家秦大河做了一场名为“科学家看待气候变化的报道”的科普报告,秦院士表示,气温升高了,不仅仅是目前排放的二氧化碳的影响,也有以前排放,甚至是100年前、200年前排放二氧化碳的结果。他提供的数据是:二氧化碳的浓度在工业革命前维持稳定,重要拐点出现在1750年,到了1957年、1958年直线上升。

众所周知,1750年被定义为人类工业化的开始,标志是瓦特发明了蒸汽机。此后人类开始大量地使用化石燃料,将二氧化碳(包括其他废气)排入大气当中,二氧化碳浓度大大增加。

IPCC发布的“二氧化碳含量上升图示”中,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从1860年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前后迅速上升,至1950年前后,上升曲线已几乎成直线态势。二氧化碳含量从公元1000年前的280ppmv(每一百万份中占一份),上升至公元2000年前后的360ppmv。

按照IPCC的评估,在过去一个世纪里,全球表面平均温度已经上升了0.74℃,全球海平面上升了12厘米。

足见,二氧化碳对大气增温的贡献有多大。而我们不知道的是,这都是人类自己带来的。

科学家称,气候变暖的原因有自然的,也有人为的,而温室气体增加,绝大部分是人为造成的。

人类活动极大地改变了土地利用形态,特别是工业革命后,大量森林植被迅速砍伐,化石燃料使用量也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人为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相应不断增加。从全球来看,仅从1975-1995年,能源生产就增长了50%,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应有了巨大增长。

据中科院院士、气候学家秦大河介绍,自1750年以来,人类活动的全球平均净影响是增暖,其辐射强度为+1.6瓦/平方米,比太阳辐射强度+0.12瓦/平方米高一个量级。也就是说,在气候变暖原因的比重上,人类活动远远大于自然界。

尽管对于“人类活动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科学界尚有争论之声,但无可辩驳的事实是,目前尚没有一个更权威的结论,能修正1.6:0.12的数据。

上述观点绝非一家之言。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和美国弗吉尼亚大学联合研究的学者,也赞同上述观点。他们向社会公布他们的成果:经研究,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逐渐上升,每年大约上升1.8ppmv,从测量结果来看,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部分约等于人为排放量的一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10-9-4 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市 联通
2012地球悬念(二十七)

2010 年 9 月 2 日 星期 四 今晚报

发达国家应负主要责任

现在,在分析全球变暖的人为因素中,多方观点都支持“发达国家应该负多半责任”。这一点,他们的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历程的高度吻合,就能说明。

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曾经做过一个研究报告:自1750年以来,全球累计排放了1万多亿吨二氧化碳,其中发达国家排放约占80%。到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累积排放量达到近1700亿吨,欧盟达到近1200亿吨,前苏联达到近1100亿吨。

上述科研报告充分说明了发达国家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的时候,正好走着他们的工业化道路。

研究数据显示,从18世纪西方工业革命到1950年,在人类燃烧化石燃料释放的二氧化碳总量中,发达国家的排放占了95%。在1950年至2000年这50年中,发达国家的排放量仍占总排放量的77%。即便在今天,占世界人口约22%的发达国家仍消耗着全球70%以上的能源,排放50%以上的温室气体。而作为最主要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至大气后,少则50年,长则200年不会消失。多数发达国家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发达国家在源源不断排放温室气体,经济大幅发展后,取得了领先的国际地位。而二氧化碳增加导致的气候变化已经显示出严重后果,这些悲剧往往发生在工业化进程刚刚开始和尚未开始的发展中国家,尤其是贫穷积弱的非洲国家、小岛国。

国际扶贫组织乐施会(Oxfam)采用现有最完备的气候灾害数据为基础推算,于2009年4月发布一份报告指出,1998年至2007年间,每年受气候灾害影响人数是2.43亿人。在未来六年内全球受气候灾害影响的人数将激增54%,即每年达3.75亿人。

变暖的加速对某些小国来说无异于灭顶之灾,更有落后的国家,正在雄心勃勃要开启自己的工业化快车,却因全球变暖经受各种灾难,对他们而言,尚且没有十足的能力来应对;甚至不得不放慢自己的经济发展步调,因此蒙受的贫穷、落后,更是无法计算。

发达国家快速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化往往相伴相生,也就是说城市化间接证明了二氧化碳是全球变暖的“驱动机”。

联合国人口基金2009年11月发布的《世界人口状况报告》称,人口增长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的要素之一,回顾历史数据,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增长,有四至六成是伴随过去人口增长而来。

科学家明确提出温室气体的增加受土地利用值变化,如城市化的影响。以下是我们得到的一组数据:近百年来,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该期间人口激增,由20世纪初的16.5亿增至20世纪末的60亿,目前已达68亿,预期2011年将逾70亿,2050年超过90亿,2080年突破100亿;能源消耗量也剧增(按标准煤计),由20世纪初的15亿吨增至世纪末的130亿吨,现已超过150亿吨,其中以碳为主要可燃成分的化石燃料占八成以上。

源源不断涌入城镇的人口,带来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逐渐上升,过程就是逐渐消失的农田、草地和越来越密集的商品房。只是这一结论在当时被忽视了。

联合国人口基金发布的《世界人口状况报告》中称,若全球人口在2050年前能控制在80亿而非90亿,就可“减少10亿吨至20亿吨碳排放”。

可见,人口限制,对于遏制全球变暖,不失为一种辅助的办法。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排放。与减排同步的,还要解决发展中国家无力应对气候变化而产生的资金和技术依赖问题。

因此,为全世界国家携手共商、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应运而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10-9-4 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市 联通
2012地球悬念(二十八)

2010 年 9 月 3 日 星期 五 今晚报

联合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问题

人类进入21世纪时,正处在一个十字路口上。若沿着1750年工业革命以来的发展轨迹延续下去,世界的碳排放将持续增长。根据国际能源署2009年的最新报告估计,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07年已经达到288亿吨(碳当量),2030年将达到400亿吨(碳当量)以上,随之全球温度还会继续明显上升,若改变工业革命以来的发展轨迹,发展绿色经济、绿色能源,就能使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率脱钩,甚至下降。根据国际能源署估计,如果全球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稳定在450ppmv的话,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到2020年将达到最高峰,为307亿吨(碳当量),2030年降到240亿吨至260亿吨(碳当量),到2050年则降至100亿吨(碳当量)左右,相当于1990年(209亿吨碳当量)的近一半。

这表明,人类将改变自从1750年以来经济增长的同时碳排放相应增长的格局。进入21世纪,世界必须发动一场前所未有的能源与环境革命,旨在使得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开始脱钩,并在2020年达到高峰,而后迅速大幅度下降。

这是国际组织提出的明确的全球减排目标和减排路线图,即大气温室气体浓度控制在450ppmv,从而长期稳定全球气候,避免巨大的气候生态灾难。

有国家曾对气候问题定过性,称联合国气候谈判是“冷战”以来最重要的国际政治谈判,关系到各国未来的发展权。而这谈判的实质性部分已进行了18年。

1992年,联合国应对全球气候问题,首先成立了一个最高管理机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借助这一专门机构,联合国组织高级别大会,对世界范围内不同经济发展状况的国家做出了不同要求,力争将气候变化导致的灾害降到最低。到如今,分阶段减排、对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都已成共识,第一阶段的减排实施效应良好,国际合作初见成效。

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150多个国家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公约》缔约方做出了许多旨在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承诺。每个缔约方都必须定期提交专项报告,其内容必须包含该缔约方的温室气体排放信息,并说明为实施《公约》所执行的计划及具体措施。

基于全球变暖的事实,《公约》确立了责任划分,即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约要求发达国家作为温室气体的排放大户,采取具体措施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以支付他们履行公约义务所需的费用。而发展中国家只承担提供温室气体源与温室气体汇的国家清单的义务,制定并执行含有关于温室气体源与温室气体汇方面措施的方案,不承担有法律约束力的限控义务。(温室气体源是指温室气体向大气排放的过程或活动;温室气体汇是指温室气体从大气中清除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公约》搭好架子后,1997年,在日本京都召开了缔约国第三次大会,通过了《京都议定书》,规定了6种受控温室气体,明确了各发达国家2008-2012年的量化减排指标(根据《京都议定书》,2008-2012年,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5.2%,其中欧盟排放量削减8%,美国削减7%,日本削减6%),并且允许发达国家之间采取联合履约的行动,发展中国家温室气体的排放尚不受限制。

承接《京都议定书》的相关规定,2007年12月15日下午,经过持续十多天的马拉松式的谈判,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终于通过名为《巴厘岛路线图》的决议。

除减缓气候变化问题外,《巴厘岛路线图》还强调了另外三个在以前国际谈判中曾不同程度受到忽视的问题:适应气候变化问题、技术开发和转让问题以及资金问题。这三个问题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极为关心的问题。中国气候代表团成员苏伟评价说,《巴厘岛路线图》把减缓气候变化问题与另外三个问题一并提出来,就像给落实《公约》的事业“装上了四个轮子”,让它可以奔向远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10-9-4 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市 联通
2012地球悬念(二十九)

2010 年 9 月 4 日 星期 六 今晚报

“冬天里的童话”

史上最大规模的联合国气候峰会在哥本哈根从2009年12月7日开幕,持续到19日结束。13天的会议验证了舆论对它的预测——“冬天里的童话”。然而,哥本哈根会议从一开始就注定困难重重。

两大阵营(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三股势力(欧盟、美国以及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间错综复杂的利益,根深蒂固的矛盾,让哥本哈根的气候谈判变得异常艰难。“发达国家到底减排多少?”、“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减排帮扶如何落实?”、“减排是否执行一个标准?”

暗流涌动之下,锋争的核心还是生存权和发展权之辩。

何以化解?何以收场?这是一次科学和政治的博弈。

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规定,发达国家要率先大幅度减排。而大国与小国,非政 府组织与政 府,关心点都不一样,又互相交织在一起,错综复杂。

实际减排上,发展中国家更关注的是“适应”气候变化的直接影响,如海平面上升时居民搬迁问题、农业减产问题,是他们最关心的。而对于发达国家来说,通过使用新能源等长线手段“减缓”气温升高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才是他们的着眼点。

各个国家的出发点不同,制定的减排标准也会有差异,势必会引发系列争端,对于总体减排计划能否达成,是哥本哈根需要面对的挑战。

除了制定合乎国情又不让他国指手画脚的减排数字,各国领导人还面临着一个更加棘手的问题:如何弥合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间在这一问题上的分歧。这已成为哥本哈根会议的焦点问题。

不少气象专家认为,发展不平衡问题是困扰国际合作的症结所在。美国人均碳足迹大约为每年20吨温室气体排放。(碳足迹:carbon footprint,它标示着一个人或者团体的碳耗用量。)一个普通的欧洲人则为10吨至12吨。在中国,这个数字为4吨,并在逐渐增加。但目前全世界还有大约30亿人每年的排放还不到1吨。这30亿人都是穷人,如何让他们充分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实惠,同时又不会让地球升温,这是要讨论的重要问题。要更好地弥合双方分歧,资金支持和技术转让是绕不开的话题。

穿过掷地有声的发言、厚厚的讲稿,无论是穷国对发达国家“为气候债埋单”的声音,还是发达国家就“支援数目”的讨价还价,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的真相其实很简单:拯救地球变暖的全球行动,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各个阵营间基于环境外交的博弈。

面对全球气候变迁,美国的戈达德太空研究所主任詹姆斯·汉森认为,已开发国家不图改变,希望一切如常;开发中国家则希望从碳排放交易中获利。彼此在市场上各取所需,结果却无助于改变全球温室效应。

加拿大《多伦多星报》曾有专栏文章指出,哥本哈根峰会不是一个气候大会,而是一个经济的无声剧本;这无关星球,而是美元。这个解释虽然有些极端,但在某种意义上说到了实质。

很遗憾,被寄予了厚望的哥本哈根会议基本没有实现它应该完成的重要使命,曾被视作是一份具有革命性的全球气候保护行动指南的哥本哈根协议,实质上也不具备多少约束力。

端详哥本哈根会议实质性失败的原因,有利于重新起航。

借此,2010年底的墨西哥会议将再一次承载起全球的希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10-9-5 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市 联通
2012地球悬念(三十)

2010 年 9 月 5 日 星期 日 今晚报

发达国家的承诺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丁仲礼领衔的研究小组通过分析1900年以来的各国人口、GDP、二氧化碳排放量等数据得出以下结论:(1)历史时期的化石燃料的累计消费量同现今国民富裕程度有密切关系;(2)人均累计排放随经济增长而增长;(3)任何一个发达国家都经历过某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高速增长期,均出现过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高峰期,此时期往往对应于基础设施大量建设和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4)发展中国家,其排放的二氧化碳主要是工业化过程的产物,用于居民生活和交通的排放尚处在很低水平,而发达国家则完全不同,不可否认,他们的高人均二氧化碳排放同一些群体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即目前发展中国家主要是生存型排放,而发达国家除了生存型排放之外,还有大量奢侈型排放。这同时说明发达国家在减排上有巨大潜力,而发展中国家在今后较长时期内减排的压力非常大。

各个国家都在用外交手段争取最大的国家利益,在有限的全球资源中获得尽可能有利的份额和地位。从《框架公约》的签订,到《京都议定书》的签署,都应证了这一点,在哥本哈根会议上也不会例外。

欧盟自视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领导者,在节能减排主张及实行方面一直积极抢占“制高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的通过与欧盟有密切关系。但金融危机后,欧盟态度转趋消极,减排“旗手”的号召力逐步下降。

2009年12月17日,欧盟现任主席、瑞典首相赖因费尔特说:“应对气候问题的工作不能到了2020年就终止。”他表示,欧盟现定减排目标是到2020年,使废气排放量比1990年减少20%;由于目前各国标准不统一,可能存在变数,如果主要的废气排放富国能进一步增加减排目标,欧盟愿意把减排比率提高至30%。

欧盟首席谈判代表Dr.Artur Runge-Metzger说:“欧盟承诺的技术援助资金,平分下来肯定不够每人一杯咖啡的。但这是一个很良好的开端,比我们现行的标准有很大提高。欧盟现行对发展中国家减排的资金援助标准是每年大概5亿-10亿欧元,而在现在我们承诺从哥本哈根之后,每年将会分配100亿美元的资金援助,也就是我们的‘快速启动’项目。”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自诩为《京都议定书》局外人的美国,也表示了参与的热情。美国总统奥巴马更改行程,亲临大会,参与最后阶段的领导人会议。此次会议上,奥巴马政 府提出了美国2020年将在2005年的基础上对温室气体减排17%的计划。这一数字尚未获得参议院通过,就已经引起广大发展中国家一致声讨,原因是,这一目标若以1990年为基准年来换算,美国实际上至2020年的减排规划只有4%。

哥本哈根会议上,俄罗斯总统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就减排作出最后表态,他说,“俄罗斯准备为自己制定一个目标,到2020年前,将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25%。要做到这一点,我们是通过提高能源和环境经济的综合效率”。他说,“在规模上减少气体的排放,俄罗斯据世界领先的地位”。但是他也表示,“我们的森林在优化全球生态环境方面也发挥了作用。国际社会应当考虑我们所做出的贡献”。

作为《京都议定书》的缔结地——日本,此次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多少贡献,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此前日本内阁政 府对减排问题表现消极,鸠山由纪夫出任首相后,提出“减排25%”的目标,国内外看法不一。在结束的哥本哈根会议上,日本仍坚持这一目标,并为自己留足后路:如果其他所有主要排放国,例如中国和美国,皆同意接受雄心勃勃的减排目标,日本将会遵守上述减排计划,否则可能调低。

评分

参与人数 1牧夫币 +15 收起 理由
gohomeman1 + 15 辛苦啦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10-9-6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市 联通
多谢G版加分,此文多连载一天,同好们就能多增加一些环保方面的知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10-9-6 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市 联通
2012 地球悬念(三十一)

2010 年 9 月 6 日 星期 一 今晚报

发展中国家:给世界一个惊喜

相比欧盟、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提出的与发展中国家要求其减排40%的目标相差甚远的现实,中国宣布的减排目标,给并不乐观的哥本哈根大会带来了“一些积极信号”。

2009年12月18日,在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领导人会议上,中国领导人发表了题为《凝聚共识 加强合作 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历史进程》的重要讲话。其中对中国减排计划、性质作出了清晰回答:

“1990至200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6%。在此基础上,我们又提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在如此长时间内这样大规模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我们的减排目标将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保证承诺的执行受到法律和舆论的监督。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改进减排信息的披露方式,增加透明度,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对话与合作。……我要强调的是,中国政 府确定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是中国根据国情采取的自主行动,是对中国人民和全人类负责的,不附加任何条件,不与任何国家的减排目标挂钩。我们言必信、行必果,无论本次会议达成什么成果,都将坚定不移地为实现、甚至超过这个目标而努力。”

据悉,哥本哈根会议要求发达国家是强制减排,发展中国家是自愿承诺减排。在此条件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迥然不同的做法,中国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韩文科用“保留”和“积极”两个词来概括。

当着全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领导人的面,温家宝总理说过:“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能源结构以煤为主,降低排放存在特殊困难。但是,我们始终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重要战略任务。中国有13亿人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刚刚超过3000美元,按照联合国标准,还有1.5亿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任务十分艰巨”,“但是,我们始终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重要战略任务。”

2009年12月6日,哥本哈根会议开幕前,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印度代表团团长、印度环境部长贾伊拉姆·拉梅什宣布,印度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20%-25%。与中国类似,印度也公布了一个范围,并且同样采用碳强度标准。同时,印度还表示如果其获得国际资金和技术帮助,也会接受国际社会对于其减排努力的验证。

印度政 府的举动得到了中国的支持。

巴西在坚持自己立场的前提下,提出至2020年减排42%的计划。也就是说巴西应在2020年时使温室气体排放达到2005年的水平,即每年排放22亿吨的目标,同时不影响年均国内生产总值保持4%的增长率。到2020年,巴西森林砍伐将减少80%,这意味着将会减少48亿吨二氧化碳的排放。

2009年12月中旬,巴西总统卢拉按计划在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上宣布了这一决定。

据悉,在会议开幕前,巴西政 府拟定的减排目标是38.9%,比最后拍板的指标要略微低一些。

在与会的各国中,非洲一些国家和小岛屿国家联盟是最期待“被拯救”的国家。尤其是43个海岸线低洼的国家,海平面上升是直接关乎他们生存的问题,他们尤其关注全球碳排放总量的控制。与发达国家保全经济竞争力、国际话事权的出发点不同,小岛国的减排呼声之高,直奔主题:生存。“如果谈判失败,受害的是我们,小岛屿国家和最贫穷的国家。”——科摩罗代表在LCA全会上用颤抖的声音呼吁各国,请一定要在哥本哈根达成“具有雄心的”协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10-9-7 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市 联通
2012地球悬念(三十二)

2010 年 9 月 7 日 星期 二 今晚报

“碳”望墨西哥城

《哥本哈根协议》未获得全体成员国同意,但“失败”二字对哥本哈根而言,未免草率。哥本哈根峰会以前所未有的阵容和影响力,督促更多国家进一步落实减排计划。

再次说明的是,哥本哈根谈判的纠结之处在于各方对于减排指标的争议。

中国、印度、南非等发展中国家坚持发达国家应到2020年在其1990年的基础上(下称“中期”)减排40%;而欧盟提出的中期减排方案是20%;日本在鸠山由纪夫上台后的最新立场为25%;美国在奥巴马上台后的最新立场约为4%。欧盟宣称,若发展中国家作出相应承诺,欧盟可以有条件减排30%;而发展中国家认为,发展中国家国内适当的减排行动由发展中国家自主提出,有别于发达国家强制性的条约义务。理由是在过去二百年中,是发达国家率先工业化造成了温室效应。显然,发达国家对于碳排放负有很大历史责任。

2009年12月19日,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和美国代表,经过31个小时的“马拉松”谈判,最终达成一份非约束力的“五国协议”。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于当天上午举行的发布会上,将其命名为《哥本哈根协议》,并对外公布。至此,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终于产生了一份得以向世界公民交代的文件。

其后,《哥本哈根协议》获逾20国支持,并在其他国家中得到褒贬不一的评价。尽管未被所有成员国采纳,但潘基文表示,称各方同意“注意”(take note of)这份《哥本哈根协议》。联合国政策计划助理秘书长罗伯特·奥在发布会上解释,“注意”在联合国的法律术语环境中,等同于接受(accept),即各方一致同意该文件成为联合国附录文件。但对此文件持保留意见的国家和地区,不必签署。

观察人士解释,“注意”(take note of)这一表述是很弱的,表明大家对它的接受程度存在分歧。

该协议分别单列了赞成和反对此协议国家的名单;同时规定所有国家要在2010年1月底前向联合国递交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的计划。

《哥本哈根协议》篇幅很短,仅有三页。文件中对各国的具体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并没有提及。文件标明升温控制目标,即确保全球平均温度的升幅较工业革命前不超过2℃,但并没有预测二氧化碳的峰值在哪一年出现。而且,它与大会的原定目标仍有差距,其中关于大幅改革世界经济,大力推动以水力、太阳能、风力等可再生能源取代化石燃料发电,许多国家都认为与会国的协商远远未能达到这个目标。

不过,正如潘基文所说,哥本哈根并非是十足的失败。哥本哈根大会开创了气候变化公约缔约方大会历史上的诸多第一。大会主席拉斯穆斯说,本次大会所动员的政治意愿可能是空前绝后的,以后可能再也不会有这么多国家领导人参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法律局局长高风也直言,大会的决定为各国参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第一个全球体制指明了方向,并作出了工作安排。

2010年墨西哥气候谈判之路,预计已经是充满崎岖和荆棘的。但届时大国合力促进会议议程的景象势必不会少。毕竟,对全球碳排放的现状,气候问题该何去何从,各国之间已经达到共识。

要在2010年的墨西哥城的第16次缔约方会议上,甚至以后更多次的会议上,解决这次会议没有解决的那些问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国际社会必须在诸多方面形成广泛的共识,争吵、相互指责、推卸责任,都不是应有的选择;谅解、理解、平等、合作,才是解决困境之道。其中最重要的共识应该是,我们所生存的世界必须是Hexie发展的世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必须在追求和维护公平的价值下实现各自的发展。因此,必须维护《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这是促进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基础;必须在发达国家的强制减排和发展中国家的自主减缓行动之间实现合理的平衡;必须建立制度化的平台来落实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持久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结束2009年的哥本哈根会议,“碳”望墨西哥城,我们“现在该是将眼光放得更远的时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迷惘星空 发表于 2010-9-8 08: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市 电信IDC机房
2012我记得好像98年有个五星连珠也挺那啥的,可现在我还能发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10-9-8 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市 联通
2012地球悬念(三十三)

2010 年 9 月 8 日 星期 三 今晚报

低碳生活,从你我开始

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尘埃落定,留在我们心底的关于“低碳生活”的声音并未消失。其实你我只要戒除各种高能耗的不良生活习惯,轻松减排不在话下。

做个“低碳一族”,三大要素是省电、省气和回收:淘米水不仅可以用来洗脸洗手,省却美白化妆品的资源,用完还能冲洗厕所;看完的废旧报纸无须浪费,将其铺垫在衣橱的最底层,不仅可以吸潮,还能除异味;每天喝茶遗留的茶叶渣,晒干做成枕头芯,舒适还能改善睡眠……

废物变宝之外,戒除不良生活习惯,并努力做到以下这些,你就是十足的“低碳达人”!

多吃蔬菜类食品

有一个数据说,果蔬类食品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只有动物类食品的1/9;生产一公斤牛肉,排放36公斤的二氧化碳,相当于开车三小时。

及时关电脑

统计数据显示,家庭中75%的用电都耗在使电视、电脑和音响等保持待机状态上。如果一台电脑每天使用四小时,其他时间关闭,那么能减少电脑83%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多乘公交车

交通产生的二氧化碳占温室气体排放量30%以上,减少此类排放量的最好办法之一是:乘坐公交车。美国公共交通联合会称,公共交通每年节省近53亿升天然气,这意味着能减少15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种一棵树

要是你嫌自己种树太麻烦的话,至少可以捐钱给环保组织,让它们代劳。

选择小房子

房子越大,对环境的影响也大。减少1千克装修用钢材,可减排二氧化碳1.9千克;少用0.1立方米装修用木材,可减排二氧化碳64.3千克。

采用节能性电器

以11瓦节能灯代替60瓦白炽灯、每天照明4小时计算,1只节能灯1年可减排二氧化碳68.6千克;洗澡时使用节水型淋浴喷头不仅可以节约10升水,还可以把3分钟热水淋浴所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一半。

空调调高一度

夏天使用空调时,温度稍微调高几度。数据统计表明,只要所有人把空调调高一度,全国每年能省下33亿度电。

将衣服拧干晾晒

有关数据显示,一件衣服76%的碳排放来自其使用过程中的洗涤、烘干、熨烫等环节。手洗自然晾干一件衣服,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重织旧毛衣

将旧毛衣收集起来加工成新毛线和毛衣,这样比使用新毛线加工要减少76%的能耗,并减少71%的温室气体。此外,少买一件不必要的衣服可节省6.4千克二氧化碳排放。

推广电子账单

电子账单(网上支付平台)可以减少纸张浪费,保护树木,还能减少卡车和飞机因运送账单而产生的能耗。据说在美国,如果人人都实行网上支付,每年可减少16亿吨垃圾,每年可减少210万吨温室气体的排放。

少用一次性塑料袋

少用1个塑料袋节能约0.04克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0.1千克。塑料袋多是由聚乙烯制成,有数据显示,每年有5000亿塑料袋流入市场,只有不到3%的塑料袋被回收,绝大多数当成垃圾被掩埋,而掩埋后得要1000年才能被生物降解,并发出有毒的温室气体。

减少产品包装

纸或是塑料包装在生产和运输时都要耗电和排放废气。少用或不用包装就能减少污染和浪费。

尽量让汽车里坐满人

在美国,按照空气洁净法令要求,华盛顿州对那些鼓励员工合伙搭乘汽车、公交车、步行或骑车上班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自1991年开始实施该法令以来,每天早上减少了约2万车次出行量,节省上班交通费用1370万美元,减少580万加仑的挥发油使用量和78000吨空气污染物。

使轮胎饱满

轮胎饱满不仅能保持车子的稳定行驶,还可以提高汽油消耗定额(指一加仑汽油所行驶的里程)3%以上。

让我们用行动证明一点:气候变化已经不再只是环保主义者、政 府官员和专家学者关心的问题,而是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问题。“低碳生活”如此简单,那还等什么,一起行动吧!(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