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没有起跑线作者:南桥2010年11月15日 09:44浏览量:89评论数:1 小孩的学校里有张标语:Childhood is a journey, not a race. (童年是一次旅行,不是一场比赛。)而今,家长动辄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或许我们的比喻错了呢? 或许童年根本就没有起跑线呢?而孩子们往往在东奔西跑中,错过了童年。
频道:文化, 生活, 社会类型:文章专栏:南桥标签:教育, 童年
前几天,F3去参加一次钢琴比赛,没有获得名次。我还是很高兴。她才学两年不到,在她们老师的诸多学生当中,能让她去参加比赛,本身就是一个鼓励。F3的老师曾当着我们的面,教训另外两个美国兄妹,说你们学的时间,是她的两倍都不止,看她进步多快!
我后来发现,老师选拔去比赛的四个学生,不是中国人就是韩国人。两种文化里的父母,都望子成龙,对子女教育十分重视,小孩学琴,家长抓得也很紧。絮絮叨叨督促小孩学琴的“中国妈妈”,在美国青少年的心目当中,都成了一个脸谱化的负面形象。美国家长就比较松一些,一般是让小孩培养兴趣为主,所以平时练得也少。不过,一旦美国小孩自己产生了兴趣,着魔了,那潜力也会很大。
我和这边一些理工科的朋友交流时,也听说过类似的现象。人们常说中国学生数学好,听说美国同学真正钻进去了,会学得很好。他们若是去学,多半是出自兴趣,而不是像我们有些学生(当然不是全部),是因当年参加奥数得奖了,或是因为好拿奖学金好找工作而学。这中间有出国留学身不由己的无奈,但未必就没有个人选择的责任。说到底还是一个兴趣的问题。
我们让小孩学音乐,是希望他们形成一个长久爱好。人需要文艺给自己一个提升,这么做非为逃避现实,除非你认为现实就是吃喝拉撒。我们作为人,有义务让生活超出野兽的层面,否则活着又有什么趣味呢?F3的老师是个很好的教育者,对于自己教钢琴的事充满激情。我有一回听他说过,你们现在好好训练,日后这会是你终身的享受。这便是让一个人去学音乐的本质所在。这位老师始终要小孩去热爱他们的弹奏,而且做得相当成功。他的学生都在乐呵呵地学,没有学得苦大仇深的。当然,我不是说快乐就是想怎么弹怎么弹,如果有发展的潜力不去开发,那也是一种遗憾。学习中克服挑战,拉伸自己,本身也是乐趣。不过我们得接受一个现实,大部分孩子以后会成为普普通通的人。我想我完全能接受这一点。朗朗毕竟罕见(事实上我很不喜欢),大部分孩子,终归是要把音乐,当成终身爱好的。我们中国家长,始终都带着一种“不成功则成仁”的态度让孩子学一个东西,过多施压,结果适得其反。用这种方法每培养一个朗朗出来,不知毁掉了多少其他的朗朗。我认识的每个家长,几乎都让孩子去学一门乐器,这本来是挺好的一件事。让音乐成为自身素质的一个部分。日后同学聚会的时候,家庭小宴的时候,小城办文化节的时候,随便找几个人,都可以组成一个小乐队来表演,而不是一聚到一起就晓得喝酒打麻将。倘能这样,不也挺好吗?别把什么都往出人头地上去扯。
而今说兴趣,可能显得老生常谈。可是孩子们童年的时候,还真不能低估兴趣的作用。这兴趣爱好或许会影响他们的一生。我们做家长的,不过是要提供一个资源,让其在探索的过程中,找到终身热爱的东西。而我们所能做的最大的摧残,莫过于孩子本来还有点兴趣,结果被我们在“都是为你好”的借口下,这么逼那么逼,结果产生了“免疫”,麻木,疲倦,甚至逆反,最后一点兴趣的火花也被灭了,以至于他们成年以后,反倒不如像我这样的牛人(对牛弹琴的牛) —— 听到美妙的音乐,虽说不出所以然,但能真心喜欢的。莫要把童年的一切,变成一场又一场的竞技,让孩子苦不堪言。我在连岳的Twitter上看到一段很有趣的话:有个小孩小学二年级,学校作业多,经常要做到晚上十一二点,又不敢睡,只能边做边哭,结果全家抱头痛哭。
小孩的学校里有张标语:Childhood is a journey, not a race. (童年是一次旅行,不是一场比赛。)而今,家长动辄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或许我们的比喻错了呢? 或许童年根本就没有起跑线呢?而孩子们往往在东奔西跑中,错过了童年。
编注:F3是南桥老师对千金的爱称
南桥 拥有本文权利并授权本站发表。如有问题请联系本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