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gohomeman1 于 2011-4-8 21:12 编辑
本帖是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thread-164976-1-1.html 的相关帖子中部分内容的总结 ——gohomeman1注
===================================================================================================================
我要把这两天和他们讨论的东西整理一下,,是我认为有了部分结果的东西,,,以纪念这翻过去的一页,,,这问题我再也不管了,,,,
模型,,地球绕着太阳作圆周运动,,,,一个与地球公转方向相同的小行星(相比地球是小质量)从后面撞击到地球上,并完全与地球黏在一起,地球整体的速度变大了,,,,,而后地球进入一个新的椭圆轨道,,,,,要考察的问题就是,,,,地球的轨道变"高"了还是变"低"了,,,,
接下来,对轨道高低有三种定义,,,,
第一种,,保持角动量守恒的前提下将撞击后地球的椭圆轨道换算为圆形轨道,再与撞击前的地球轨道半径相比较,,,,
结论是,,如果 小行星轨道半长轴*(1-小行星轨道偏心率) 大于 碰撞前地球轨道半径,,,那么地球的轨道就会被"提升",,,,,,,,
第二种,,任意两个椭圆轨道可以直接通过轨道半长轴大小来比较轨道高低(浪淘沙定义的),,,,
结论是,,如果 2倍太阳质量*撞击后地球速度增加量 大于 小行星质量*撞击前地球轨道速度,,,,那么地球的轨道就会被"提升",,,,,,,,
更新,,结论是,,地球轨道总是会因为撞击而"提升"的,,,(至于上面标记成灰色的原来的部分是因为采用了严格的二体运动的活力公式,可以无视,,,我所有的推导都是太阳质量远大于行星质量的),,,,,,
所以这里有了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浪淘沙和愚石选取的不同的表征轨道高低的标准,在这个问题上导致了完全不同的结论,,,,,
第三种,,轨道的总能量即是轨道高低的衡量标准(愚石定义的),,,,
结论是,,地球轨道总是会因为撞击而"降低"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