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天文观测] 终于见识后期叠加的厉害了

  [复制链接]
时空客 发表于 2014-4-7 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广西–南宁 联通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请勿使用gmail/outlook/aol/icloud邮箱注册)

×
一直好奇大神们的行星神作是怎么来的(当然知道是软件后期叠加得来,但不知道其原始视频的效果)。今天在优酷上看到一位大神的作品,刚好有原始视频和叠加后的效果对比,大开眼界了~~

难怪摄影版很少能看到大家发的原始视频……唉,说点啥好呢?

叠加土星对比1.jpg


叠加土星对比2.jpg


叠加土星对比3.jpg


叠加土星对比4.jpg

黑夜守望者 发表于 2014-4-7 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厦门 电信
那是肯定的,原始单张信噪比非常差,必须多帧叠加,而且必须剔除不好的帧,像木星这种还需要抵消自转影响,行星摄影不是简单的活儿……

点评

为什么不直接上原始视频呢?拍摄行星本来就累死人了,后期还要挑选并几千帧几千帧地叠加,累上加累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4-7 13:54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牧马人9988 发表于 2014-4-7 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常州 电信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时空客 发表于 2014-4-7 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南宁 联通
黑夜守望者 发表于 2014-4-7 13:42
那是肯定的,原始单张信噪比非常差,必须多帧叠加,而且必须剔除不好的帧,像木星这种还需要抵消自转影响, ...

为什么不直接上原始视频呢?拍摄行星本来就累死人了,后期还要挑选并几千帧几千帧地叠加,累上加累啊。

点评

原始视频只能看到水煮状态下的一团东西跳动而已。 根本看不到细节,观赏性几乎为0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4-7 14:04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时空客 发表于 2014-4-7 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南宁 联通
牧马人9988 发表于 2014-4-7 13:45
出一张照片不容易阿

确实不容易。看视频,卡缝连影子都没有,叠加后居然清晰动人,确实神奇!

点评

图像处理领域神奇的算法多了,连对焦不准的图像都可以修复。叠加消除随机噪声这类线性算法是最基础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4-9 13:49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黑夜守望者 发表于 2014-4-7 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厦门 电信
时空客 发表于 2014-4-7 13:54
为什么不直接上原始视频呢?拍摄行星本来就累死人了,后期还要挑选并几千帧几千帧地叠加,累上加累啊。
...

原始视频只能看到水煮状态下的一团东西跳动而已。
根本看不到细节,观赏性几乎为0

点评

既然根本看不到细节,那么,某些人嘴里的“叠加是为了更真实记录目标细节”之类的说法,岂不是……笑话,或者欺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4-7 20:13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cnwestcn 发表于 2014-4-7 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上海–徐汇区 电信
嗯,后期很重要

点评

像主贴截图的对比,已经不是通常意义的“后期”了,叫“二次创作”比较靠谱。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4-7 20:28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52李伟 发表于 2014-4-7 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新疆–乌鲁木齐 电信/新疆广电网络(浙江电信出口)
我还以为我技术差拍的不好呢 原来和这个差不多么 建议以后把原始的发个截图

点评

严重同情李伟同志啊——其实楼主俺也是今天才发现的这个…… 如果主贴的截图是普遍状态,那么,所谓的行星拍摄,更多的是“二次创作”了——不知是在帮器材商忽悠人呢,还是炫耀自己的后期本事?呵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4-7 20:22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gustasen 发表于 2014-4-7 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北–武汉 电信
讲究的很多,才能出好片。

点评

出好片子,这是大家共同的愿望。问题是,象主贴的截图对比,还能叫“出片子”吗?画片子吧——尽管不是人在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4-7 20:25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时空客 发表于 2014-4-7 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 电信/数据上网公共出口
黑夜守望者 发表于 2014-4-7 14:04
原始视频只能看到水煮状态下的一团东西跳动而已。
根本看不到细节,观赏性几乎为0
...

既然根本看不到细节,那么,某些人嘴里的“叠加是为了更真实记录目标细节”之类的说法,岂不是……笑话,或者欺骗?

点评

叠加能提高目标的信噪比,让原来单张看不到的细节显示出来,没有产生假信号,怎么不是真实?搞测量的为何要测多次取平均?直接记录仪器的读数不是更“真实”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4-11 05:35
话不是这么说的,肉眼看不到细节,不代表拍摄的图像中不包含细节。 图像处理就是为了找出肉眼很难直接观察到的信息,展示给人看。比如土星光环缝,肉眼直接观察不到,但是他是存在的,也包含在多帧图像中。 很多天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4-9 16:42
你的思路不对,单帧看不清楚细节是因为信噪比太低,太多的噪声会掩盖掉真实的细节,而叠加就是为了降低噪声保留真实细节,我这样说不知道兄弟你能理解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4-8 08:14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时空客 发表于 2014-4-7 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 电信/数据上网公共出口
lyxphlmg 发表于 2014-4-7 18:26
挑选叠加都是电脑软件完成的,怎么会累呢?

起码心累,老惦记着这事。直接上原始视频,就省事多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时空客 发表于 2014-4-7 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 电信/数据上网公共出口
52李伟 发表于 2014-4-7 18:51
我还以为我技术差拍的不好呢 原来和这个差不多么 建议以后把原始的发个截图 ...

严重同情李伟同志啊——其实楼主俺也是今天才发现的这个……

如果主贴的截图是普遍状态,那么,所谓的行星拍摄,更多的是“二次创作”了——不知是在帮器材商忽悠人呢,还是炫耀自己的后期本事?呵呵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时空客 发表于 2014-4-7 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 电信/数据上网公共出口
gustasen 发表于 2014-4-7 18:57
讲究的很多,才能出好片。

出好片子,这是大家共同的愿望。问题是,象主贴的截图对比,还能叫“出片子”吗?画片子吧——尽管不是人在画。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时空客 发表于 2014-4-7 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 电信/数据上网公共出口
cnwestcn 发表于 2014-4-7 17:48
嗯,后期很重要

像主贴截图的对比,已经不是通常意义的“后期”了,叫“二次创作”比较靠谱。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棉球鞋 发表于 2014-4-7 21: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 联通
一直不明白,视频叠加为什么增加清晰度。

点评

首先声明,俺不懂叠加。想象中,应该是类似这样的原理:……走的人多了(脚印自然就叠加多了),也便成了路。 有请楼下回答。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4-7 23:05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时空客 发表于 2014-4-7 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南宁 联通
棉球鞋 发表于 2014-4-7 21:18
一直不明白,视频叠加为什么增加清晰度。

首先声明,俺不懂叠加。想象中,应该是类似这样的原理:……走的人多了(脚印自然就叠加多了),也便成了路。

有请楼下回答。

点评

你看到的单帧是视频拍下来的,用的都是加3X巴罗以上拍的,估计都相当于目视的800-1000倍以上了,所以单帧都很不稳定和模糊,像土星,木星这种目标实际目视是非常清析和稳定的。视宁度好的时候450-500倍下的土星和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4-7 23:45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tengyusz 发表于 2014-4-7 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电信
本帖最后由 tengyusz 于 2014-4-7 23:50 编辑
时空客 发表于 2014-4-7 23:05
首先声明,俺不懂叠加。想象中,应该是类似这样的原理:……走的人多了(脚印自然就叠加多了),也便成了 ...


你看到的单帧是视频拍下来的,用的都是加3X巴罗以上拍的,估计都相当于目视的800-1000倍以上了,受大气扰动或其它因素影响所以单帧都很不稳定和模糊,像土星,木星这种目标实际目视是非常清析和稳定的。视宁度好的时候450-500倍下的土星和木星那是相当清析和锐利的,土星卡缝就像叠加后的图片一样锐利清析,像刀刻一样,和视频上的完全不一样。叠加只是提高信噪比,尽可能的还原真实的一面,不是二次创作。叠加后的大土星木星,其实就是差不多相当于目视1000倍或以上所看到的细节(口径够大,视宁度支持的话),当然星云之类的就另当别论,有些光线肉眼感知不到,但叠加后也是还原真实,只是肉眼看不到而已。

点评

首先要说明一下,本人从未看过土星,连土星在哪都还不知道(之前看金星木星火星都是自己瞎碰到的),汗一个先。 从你的回复来看,目视土星可以达到叠加后照片的锐利效果,是吧?那么,目前市面上哪一款镜子能够支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4-8 00:25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时空客 发表于 2014-4-8 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南宁 联通
lyxphlmg 发表于 2014-4-7 21:20
这可不是二次创作,处理好的土星图像它的信息都是来自于拍摄的视频,后期只是在尽量去除大气扰动造成的细 ...

谢谢推荐,刚刚去看了。个人认为那篇文章关于“真实”的阐述,价值就在这些文字上,截图如下:

8.jpg


然后,咱不妨点评一下:

1、去掉人为因素还原“真实”,正确;

2、“眼见为实”确实不一定准确,使用其他非可见光成像器材拍摄也正常,但是,请注意这个“但是”——作者或许是故意混淆了一个事实,这就是,把“看照片”这个可见光范围内的认知行为与非可见光拍摄等同起来进行讨论,从而佐证“眼见不一定为实”,这就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

非可见光拍摄,最终会“转换”成可见光的图像让人们辨识,这是毋庸置疑的。人们(包括本人自己)谈论叠加的照片是否“真实”,指的是在原始视频的基础上加工出来的照片是否真实反映原视频的基本信息,而不是追究原始视频是否“真实”表现目标原貌——因为原始视频有可能包含有不可见光的一些信息。换句话说,不管目标原貌如何,也不管记录手段是否可见光,只要叠加的照片与原始记录视频严重不符,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说照片是——假的,至少,没有人可以证实,照片是“真的”。

回到顶楼的截图,原始视频根本记录不到卡缝,但叠加出来的照片,卡缝却清清楚楚——如果咱人类没有别的手段证实了卡缝的存在,仅从那张叠加出来的照片来判断,你说“卡缝”存在不存在?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newdc 发表于 2014-4-8 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电信
发原始视频,别逗了,随便都是1个G的容量。

点评

这是个问题,但是,可以发截图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4-8 00:26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时空客 发表于 2014-4-8 0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南宁 联通
tengyusz 发表于 2014-4-7 23:45
你看到的单帧是视频拍下来的,用的都是加3X巴罗以上拍的,估计都相当于目视的800-1000倍以上了,受大气扰 ...

首先要说明一下,本人从未看过土星,连土星在哪都还不知道(之前看金星木星火星都是自己瞎碰到的),汗一个先。

从你的回复来看,目视土星可以达到叠加后照片的锐利效果,是吧?那么,目前市面上哪一款镜子能够支持这种目视效果呢?

点评

空气通透度好视宁度好的情况下,我使用8英寸施卡和RC 短焦目镜可以很清晰滴看到整圈卡缝。土星像一个金黄色的小草帽,十分迷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4-9 23:31
天气好点,那些大口径的镜子都能看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4-8 11:56
DOB12 或以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4-8 09:06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5-5-5 12:29 , Processed in 0.240280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