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天文观测] 终于见识后期叠加的厉害了

  [复制链接]
 楼主| 时空客 发表于 2014-4-8 00: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南宁 联通
newdc 发表于 2014-4-8 00:22
发原始视频,别逗了,随便都是1个G的容量。

这是个问题,但是,可以发截图吧?

点评

叠加不是无中生有,而是沙里淘金。就单张图片而言,包含的信息有两类,一类是真实的信号、是我们需要留下来的;第二类就是噪点了,这一类的信息成因就很多了,环境、大气抖动、相机本身都会留下噪声。两者之间的比就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4-8 10:47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棉球鞋 发表于 2014-4-8 04: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 联通
tengyusz 发表于 2014-4-7 23:45  你看到的单帧是视频拍下来的,用的都是加3X巴罗以上拍的,估计都相当于目视的800-1000倍以上了,受大气扰 ...

能不能在800倍下多拍几张,然后选一张最清晰的。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黑夜守望者 发表于 2014-4-8 08: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厦门 电信
时空客 发表于 2014-4-7 20:13
既然根本看不到细节,那么,某些人嘴里的“叠加是为了更真实记录目标细节”之类的说法,岂不是……笑话, ...

你的思路不对,单帧看不清楚细节是因为信噪比太低,太多的噪声会掩盖掉真实的细节,而叠加就是为了降低噪声保留真实细节,我这样说不知道兄弟你能理解不?

点评

说实话,还是无法理解。对机器而言,噪点与真实信号,都是信息,这个没错吧?它是如何识别的呢?就像一只披着羊皮的狼混进羊群里,机器如何把这只狼给捉出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4-8 13:44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in_wind 发表于 2014-4-8 08: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重庆–重庆 移动/数据上网公共出口
此贴宜回“呵呵”

点评

呵呵,又是一个较真的主,怀疑主义大过天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4-8 11:54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tengyusz 发表于 2014-4-8 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电信
时空客 发表于 2014-4-8 00:25
首先要说明一下,本人从未看过土星,连土星在哪都还不知道(之前看金星木星火星都是自己瞎碰到的),汗一 ...

DOB12 或以上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KEI 发表于 2014-4-8 10: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北–武汉 联通
这要看楼主是如何看待图像处理,或者将数学引入摄影这件事了。其实不光是我们的业余摄影、就连探测器、卫星的照片都少不了后期处理。就我个人而言,通过对行星的叠加锐化处理,不仅为了提高观赏度,还有就是要挑战器材的极限,想看看在尽可能排除大气影响后我的望远镜看行星应该是怎样的。想像着把自己的镜子放到太空会是怎样的效果。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宋城冬叶 发表于 2014-4-8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南–商丘 电信
时空客 发表于 2014-4-8 00:26
这是个问题,但是,可以发截图吧?

叠加不是无中生有,而是沙里淘金。就单张图片而言,包含的信息有两类,一类是真实的信号、是我们需要留下来的;第二类就是噪点了,这一类的信息成因就很多了,环境、大气抖动、相机本身都会留下噪声。两者之间的比就是信噪比,信噪比很高的话就像日常的摄影就不需要叠加了。而天文摄影得到的单帧往往信噪比很低,即真实的图像淹没在噪声的海洋里,若陷若现,看起来就是很模糊的一张照片。叠加其实就是累积信号和噪点去除的过程,因为真实的信息是相对不变的,而噪点却往往是随机的,这就意味着噪点不会永远在一个像素里出现(CCD坏点除外),举例说明:如果某个点在1000帧视频里出现了900多次,那么这个信息基本可以确认为是真实的,可以保留,而如果某个点只出现了几十次那则可以判定是噪点,电脑就把它删除了,通过长期的积累,就得到一张真实度很高的照片了。

点评

叠加是沙里淘金,与你举的例子,相互矛盾啊。 按照你举的例子,某个真实的信息,出现的概率需要达到90%才会被确认,那么,所有的真实信息综合起来,基本上就是一张比较清晰的图片了——最起码,不应该像顶楼的截图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4-8 13:57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morning 发表于 2014-4-8 11: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陕西–咸阳 电信/腾讯公司电信数据中心
呵呵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morning 发表于 2014-4-8 11: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陕西–咸阳 电信/腾讯公司电信数据中心
in_wind 发表于 2014-4-8 08:31
此贴宜回“呵呵”

呵呵,又是一个较真的主,怀疑主义大过天

点评

连土星都不知道在哪里的主儿,想必没有花心思去学习下天文摄影基本理论,完全没有构建起知识体系,看到一些皮毛就态度蛮横的妄加评论,好比一个人天天看别人挽着老婆在街上走,他说这些女人买菜时穿的衣服好丑,所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4-8 14:58
你是不是想说,要以娱乐的态度来对待行星摄影(叠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4-8 14:00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morning 发表于 2014-4-8 11: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陕西–咸阳 电信/腾讯公司电信数据中心
时空客 发表于 2014-4-8 00:25
首先要说明一下,本人从未看过土星,连土星在哪都还不知道(之前看金星木星火星都是自己瞎碰到的),汗一 ...

天气好点,那些大口径的镜子都能看到

点评

谢谢  发表于 2014-4-8 14:02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棉球鞋 发表于 2014-4-8 13: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 联通
有没有哪位大神尝试对地景进行叠加,如山顶的庙宇。

点评

这个建议好。拍地景,就可以有根有据地对比叠加前后的差异了。 有叠加的大神愿意实验的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4-8 14:05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时空客 发表于 2014-4-8 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南宁 联通
黑夜守望者 发表于 2014-4-8 08:14
你的思路不对,单帧看不清楚细节是因为信噪比太低,太多的噪声会掩盖掉真实的细节,而叠加就是为了降低噪 ...

说实话,还是无法理解。对机器而言,噪点与真实信号,都是信息,这个没错吧?它是如何识别的呢?就像一只披着羊皮的狼混进羊群里,机器如何把这只狼给捉出来?

点评

这就涉及到数码图像叠加时的算法问题,具体我也不是很清楚,不是计算机专业的。 我的理解是随机噪声在叠加时会因为其随机性而在叠加时的计算中被消除或者减弱,而信号则被剔出保留并且组合起来,进而形成一幅较为清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4-8 14:11
疊加能提升信噪比這一個結論, 是有統計理論在背後支持的, 而且能證明出: 疊加 n^2 張之後, 隨機噪信會下降至單張的 1/n. 詳細的需要找圖像處理的參考書查閱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4-8 14:09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时空客 发表于 2014-4-8 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南宁 联通
宋城冬叶 发表于 2014-4-8 10:47
叠加不是无中生有,而是沙里淘金。就单张图片而言,包含的信息有两类,一类是真实的信号、是我们需要留下 ...

叠加是沙里淘金,与你举的例子,相互矛盾啊。

按照你举的例子,某个真实的信息,出现的概率需要达到90%才会被确认,那么,所有的真实信息综合起来,基本上就是一张比较清晰的图片了——最起码,不应该像顶楼的截图那样,与叠加后的图片差异太大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时空客 发表于 2014-4-8 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南宁 联通
missyong 发表于 2014-4-8 11:54
呵呵,又是一个较真的主,怀疑主义大过天

你是不是想说,要以娱乐的态度来对待行星摄影(叠加)?

点评

反正我觉得叠加出来的才接近目视的效果,只是目视口径小了,只能看到大概细节,那些大口径目视才能勉强达到小口径叠加效果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4-8 17:08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时空客 发表于 2014-4-8 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南宁 联通
棉球鞋 发表于 2014-4-8 13:06
有没有哪位大神尝试对地景进行叠加,如山顶的庙宇。

这个建议好。拍地景,就可以有根有据地对比叠加前后的差异了。

有叠加的大神愿意实验的么?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Wah! 发表于 2014-4-8 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香港 汇港电讯有限公司
时空客 发表于 2014-4-8 13:44
说实话,还是无法理解。对机器而言,噪点与真实信号,都是信息,这个没错吧?它是如何识别的呢?就像一只 ...

疊加能提升信噪比這一個結論, 是有統計理論在背後支持的, 而且能證明出: 疊加 n^2 張之後, 隨機噪信會下降至單張的 1/n.
詳細的需要找圖像處理的參考書查閱了.

点评

有请会诊43楼,谢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4-8 22:37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黑夜守望者 发表于 2014-4-8 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厦门 电信
时空客 发表于 2014-4-8 13:44
说实话,还是无法理解。对机器而言,噪点与真实信号,都是信息,这个没错吧?它是如何识别的呢?就像一只 ...

这就涉及到数码图像叠加时的算法问题,具体我也不是很清楚,不是计算机专业的。
我的理解是随机噪声在叠加时会因为其随机性而在叠加时的计算中被消除或者减弱,而信号则被剔出保留并且组合起来,进而形成一幅较为清晰完整的消除随机噪点的图像。
但是别忘了还有固定噪点存在,这就是为什么需要扣暗场和偏置场。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in_wind 发表于 2014-4-8 14: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重庆–重庆 移动/数据上网公共出口
missyong 发表于 2014-4-8 11:54
呵呵,又是一个较真的主,怀疑主义大过天

连土星都不知道在哪里的主儿,想必没有花心思去学习下天文摄影基本理论,完全没有构建起知识体系,看到一些皮毛就态度蛮横的妄加评论,好比一个人天天看别人挽着老婆在街上走,他说这些女人买菜时穿的衣服好丑,所以她们的身材一定是假的。身材是不是假的,天天摸的人不知道你隔着衣服看了一眼的才知道?

点评

态度蛮横?不懂A就不能说B?……好了,俺不敢跟你说话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4-8 22:39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msloo 发表于 2014-4-8 15: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联通
多去钻研就理解了,由于视宁度的原因,我们可以看作每一张图片都是随机的获取了行星细节的一定比例(如果视宁度好,单张可能有50%的有效像素),然后叠加,用概率论的原理去算,如果要得到一张99%还原的,得拍摄多少张?同时,还将热噪声等影响因素要考虑进去,所以,环境好的地方,几万帧的叠加,能够极大程度的还原真相,再加上小波锐化以后,效果就出来了。
我是文科生,计算过程省略,但是原理还是能想明白的。如果你在太空拍摄,视宁度影响排除,那么你只需降噪即可,需要的帧数可以减少很多

点评

谢谢。请会诊43楼。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4-8 22:41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morning 发表于 2014-4-8 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烟台–莱州市 电信
时空客 发表于 2014-4-8 14:00
你是不是想说,要以娱乐的态度来对待行星摄影(叠加)?

反正我觉得叠加出来的才接近目视的效果,只是目视口径小了,只能看到大概细节,那些大口径目视才能勉强达到小口径叠加效果

点评

仅仅为了你这个回复,我刚才专门做了一个实验,结果如下——原始照片更接近目视效果,叠加照片总体严重失真。咋回事呢?叠加软件的问题,还是俺现炒现卖技术太菜? [attachimg]658600[/attachimg]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4-8 22:35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5-5-29 07:45 , Processed in 0.485372 second(s), 5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