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科学家建议将喜马拉雅山炸开缺口意见被否

[复制链接]
rjxie 发表于 2006-9-19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歌华宽带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请勿使用gmail/outlook/aol/icloud邮箱注册)

×
中广网北京9月19日消息 全球气候变暖,珠穆朗玛峰峰顶的冰雪是否正在变薄?南极的冰盖会不会融化乃至消失?雅鲁藏布江丰沛的江水能否引向黄河,滋润华北干渴的土地?真的能将喜马拉雅山炸开一个大缺口,把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引向塔里木沙漠、引向黄土高原吗?9月17日,中国科协学术年会“科学探险考察与原始创新”分会场里,科学家们关于“地球三极”的演讲引来大量听众,台上台下气氛十分热烈。

  “将南极、北极、青藏高原统称地球三极,是中国科学家的创造,现在已为国际科学界所广泛承认。这三个地区是地球上非常非常敏感的区域,堪称地球的窗口,研究它们在地质、地理、气候等方面的变迁,对预测人类的未来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会议组织者、中国科学探险协会主席高登义开宗明义,为上午的四场演讲定下基调。

  高登义研究员是我国极地科学探险的开创者之一。根据他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的记录,珠峰地区的冰塔林确实在融化和收缩,但有些科学家宣称,自1969年以来,由于气候变暖,珠峰峰顶的冰雪消融了1.3米,高登义对此并不认同。“珠峰峰顶的年平均气温是零下20摄氏度,就算升高1摄氏度,也不会令冰雪融化。”他认为,峰顶冰雪降低1.3米,即使确有其事,也是人类活动造成的,因为近40年来,已经有1700多人次登顶珠峰,20人以上同时登顶的就有10多次,最多的一次有66人同时登顶,那么多冰镐和登山鞋在25平方米的峰顶很容易将冰雪踏松,随大风卷走。

  至于南极冰盖融化,目前得到的数据是矛盾的。美国的卫星数据显示,南极大陆西部的冰雪正以每年152立方千米的速度在减少,这意味着南极地区2700万立方千米的冰雪将在18万年后彻底融化。而法国的卫星观测表明,南极地区每年降水超过1.81厘米,这意味着南极大陆每年的冰雪不仅没有减少,而且还增加了450亿吨。中国气象科学院陆龙骅研究员说,从南极中山、长城站的观测数据看,目前南极西部地区的冰雪在融化,而东部地区的冰雪在增加。中国气科院效存德教授等的观测支持南极冰盖增长的观点,从他们架设的气象塔被冰雪埋没的情况估算,南极地区的冰雪增量应该在每年280亿吨左右。

  关于雅鲁藏布江水汽通道的问题,最初见于1987年《中国科学》杂志上三位科学家的论文。到1998年徒步穿越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科学考察时,随行记者对此事做了大量报道。两位著名科学家向中央写信,建议将喜马拉雅山炸开一个缺口,将印度洋暖湿气流引过青藏高原。叶笃正院士、高登义研究员重新组织力量对此进行了3年多专门研究,证明这个建议从气象学上讲是不成立的。

  那么雅鲁藏布江丰富的降水能不能引向塔里木河、引向黄河呢?中科院成都山地所张文敬研究员认为,倡导此事的科学家对西藏的情况根本就不了解。“事实上,拉萨河嘎贡机场以上的流域是缺水的,从这里引水,海拔高度够,但水量不够;反过来看,雅鲁藏布江水量最丰富的地段海拔却只有1600米,要想在这里筑坝向塔里木河等地引水,相当于逆流而上,是根本不现实的。”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关志华研究员赞同张文敬的意见,他认为,从雅砻江、澜沧江、怒江实行南水北调是可行的,但“雅鲁藏布江的水救不了中国的干旱”,倒是水电资源可以开发。如果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筑坝,可以建成一座3800万千瓦的超大规模水电站,比三峡电站的装机容量还大两倍。

  “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不是一层薄薄的山壁,不是凿一个孔就能过汽过水,这其实是非常简单的常识,却引发这么多似是而非的问题,甚至连一些大科学家都卷入其中。”陆龙骅研究员感慨,“再大的科学家离开了自己的专业领域,也会有盲区,所以不论媒体也好、科学家也好,写文章、做事情,一定要以事实为依据,更严谨些,更慎重些。” (杨健)
天关 发表于 2006-9-19 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内蒙古–呼和浩特 联通
是不良记者的杜撰吧,简直是对科学家的污蔑.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hlwq 发表于 2006-9-19 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内蒙古–包头 联通
老人家说: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这个创意如果能拍成科幻片一定好看。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楚天空 发表于 2006-9-19 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海淀区 联通
这和炸毁月球的想法一样愚蠢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ssry 发表于 2006-9-22 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电信/教育网出口

Re: 科学家建议将喜马拉雅山炸开缺口意见被否

[quote:c4f7ecf1b5="rjxie"]陆龙骅研究员感慨,“再大的科学家离开了自己的专业领域,也会有盲区,所以不论媒体也好、科学家也好,写文章、做事情,一定要以事实为依据,更严谨些,更慎重些。” [/quote]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5-5-22 13:34 , Processed in 0.072692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