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玩传统有点感想

[复制链接]
wang8889116 发表于 2007-1-31 03: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浙江–金华–义乌市 电信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请勿使用gmail/outlook/aol/icloud邮箱注册)

×
我是坚定的胶片派......从12岁时的一架海鸥加个标头拍了4年到现在有了25台各式相机, 30个头玩起了收藏 .从135的标准画幅到6*9的反转大底,乃至于4*5的散片,真切的感受到胶片,只有胶片,才是摄影的本源与归宿.一个摄影者,应该对自己可能用到的一切相机形式有充分的把握.所以在我的收藏中,有中国民族工业的象征-海鸥4型的三个系列4A,4B,4B-1,有135单反的始祖-爱克山泰相机及配套的东德蔡司头,有中国自己生产的第一台120单反系列-长城DF,有当年相馆的标配之一-风光外拍机,有全士界最容易坏的相机之一-KIEV88,KIEV60.还有仿LECIA的佐尔基,费得.当然,玛米亚RB67SD也是我最爱用的标配.虽然很沉,但是皮实耐用,还有旋转后背.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6*6画幅,不用考虑横竖.当然要玩决对不能买KIEV,因为用着就心惊胆战的.我买KIEV88是因为要为以后上哈苏勃莱德500作准备.ei;.op
我对相机的感觉要回溯到10年前,我在8岁时在浙江电视台偶然看到了杭州高氏相机的一次节目,从此对相机就开始迷恋了.从小就是尼康迷,曾因为喜欢FM2相机而走上了连续8年的购机之路.当你用伊士曼柯达的CROWN GRAPHIC拍摄大型风光时,你用了3个多小时的不断的测光,调整.移轴后,拔下插板,最终按下快线的那一刻,你会感到宁静的快门声里的是思考.
一个摄影者要最大程度的掌握他能掌握的一切,从达盖尔式到现在,这一切都在减少,用数码的朋友们,你们难道不觉的失去很多了吗??
永远忘不了这个学期去北京上学后在五棵松器材城里和国内修基辅第一高手吴志凯先生学习如何操作KIEV88,永远忘不了上次回杭州看一个飞美国的朋友后在即将返回北京之前费尽周折走进了高继生先生的收藏室,还了我多年的心愿.......
期待我的下一台,是哈苏勃莱德还是禄莱福莱克斯 我同大家期待全画幅DC一样-------
期待

评分

参与人数 1牧夫币 +3 收起 理由
成都巽风 + 3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chnepal 发表于 2007-1-31 07: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电信
支持,老东西值得把玩。不过数码用起来更方便,还是双修为宜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rjxie 发表于 2007-1-31 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联通
好帖,顶!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冥古宙 发表于 2007-1-31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联通
我属于双修的。
毕竟数码大潮不可阻挡,数码确实方便,给同事拍个婚礼、朋友拍个聚会、到此一游一类的确实方便。但是要找那份摄影的心境,还是胶片,仔细地取景,仔细地对焦,等待时机,咔嚓一下。然后漫长的等待到取照片的一刻,然后回家仔细分析每张照片的得失,此中乐趣是数码所没有的。

按我的感觉,
胶片好似狙击步枪,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
数码好似机关枪,不用担心子弹不够,要的就是一个爽劲。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wang8889116 发表于 2007-1-31 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金华 电信

回复 #2 chnepal 的帖子

无论如何 第一次发帖 谢谢啦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2eye 发表于 2007-1-31 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成都 联通
支持!业余天文摄影毕竟不是专业天文摄影,自己觉得怎样好就怎样做!
何况,数码摄影虽然更容易,细节更多,特别是对于拍行星,数码拍摄的行星照片,纤毫毕现,而胶片拍摄的行星照片,总是朦朦胧胧的。但我始终觉得数码照片没有胶片那种鲜活的感觉,而且,那些清晰度很高的数码影像是怎样得来的了?是很多张叠加起来的!我觉得这已不是原始的影像了!某种程度上说,它只不过是经过电脑处理后产生的影像,它只不过是一种技术产生的效果。而它距离概念上真实,或许已经很远了!现在还回想起几年前在柜台上把弄FM2的那种感觉,实在不是数码相机和摄像头辈所能比的!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wang8889116 发表于 2007-1-31 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金华 电信

回复 #6 2eye 的帖子

感谢  喜欢传统的朋友加我啊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天上冰雪 发表于 2007-1-31 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0023:: 其实也没什么差异!
心情不同而已!心情好了,用什么都一样!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Alone狼 发表于 2007-1-31 11: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鹏博士宽带
引用: wang8889116 在文中说道:
是坚定的胶片派......从12岁时的一架海鸥加个标头拍了4年到现在有了25台各式相机, 30个头玩起了收藏 .从135的标准画幅到6*9的反转大底,乃至于4*5的散片,真切的感受到胶片,只有胶片,...

  哎呀!知音阿!永遠支持傳統!這種帖子要頂!!!!!!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wang8889116 发表于 2007-1-31 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金华 电信
原帖由 Alone狼 于 2007-1-31 11:58 发表

  哎呀!知音阿!永遠支持傳統!這種帖子要頂!!!!!!

加我啊 加我啊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成都巽风 发表于 2007-1-31 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成都 电信
不顶知音还顶谁呢?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Harold 发表于 2007-1-31 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海淀区 联通
我现在也是在双修,短时间暴光的天文摄影和平常照相都是用数码。长时间暴光还是用胶片的好一些!话又说回来传统相机才是考验摄影师的最佳“利器”。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wang8889116 发表于 2007-1-31 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金华 电信
原帖由 成都巽风 于 2007-1-31 12:57 发表
不顶知音还顶谁呢?

谢拉 加我QQ418615897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hlwq 发表于 2007-1-31 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联通
这世界需要阳春白雪也需要下里巴人!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九大行星 发表于 2007-1-31 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白云区 电信
不反对楼主的观点,因为即使是在高保真音响大行其道的当今,也还有听黑胶唱片留声机的爱好者,这是一种情结。
但胶片绝非阳春白雪,CCD(或CMOS)也不是下里巴人。
就几项物理指标来说,
宽容度:胶片最多7EV,而CCD(或CMOS)可以达到14EV以上,基本不会有倒易律失效的问题:
光量子效率:胶片最多4%,而CCD(或CMOS)可以达到90%以上;
像素:原来是CCD(或CMOS)的弱点,但现在1000万以上像素的CCD已经可以比美胶片,至少可以满足最好镜头的分辨力(全像场70线对)。并且还在不断进步...
色彩:胶片颗粒与CCD(或CMOS)的像素单元都是基于三基色原理。
至于数码相机的方便、及时和后期处理的优势,就不用多说了!

胶片的霸主地位早已被CCD(或CMOS)动摇,这是一种进步。
美能达相机事业因此而倒闭,被索尼收购。尼康也已停止研发新的胶片相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胶片机当然还没有成为“沉舟”、“病树”。但是前途只能如此。
也许,随着技术的进步,几十年后CCD(或CMOS)也会有这样的一天….

世界上没有永恒的东西....

补充一点,本人也还有几部胶片机,还有时拿出来找找感觉。但胶卷却不是路边摊上随便可以买得到了!冲印店也少多了!

[ 本帖最后由 九大行星 于 2007-1-31 18:54 编辑 ]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Alone狼 发表于 2007-1-31 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鹏博士宽带
呵呵~樓上說的沒錯,1000万像素以上的135幅DSLR的片子確實也和膠片看不出區別,但現在你能買到的機器裏應該沒有能和645相比的吧?  而且自從數碼技術出現后,也顛覆了影響=真實的定律。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wang8889116 发表于 2007-1-31 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金华–义乌市 电信
我不否认数码很好 但我现在看到135画幅都已经感到别扭了 一句话 缺少了一个过程 缺少了很多个细节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lymex 发表于 2007-1-31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联通
胶片价格优势明显,效果也很不错。135数码单反目前的问题是拍星云红色太弱,都被红外滤片给滤掉了大半。
CCD性能优势明显但价格贵而且需要复杂的操作、后期的处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九大行星 发表于 2007-2-1 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白云区 电信
原帖由 Alone狼 于 2007-1-31 18:57 发表
呵呵~樓上說的沒錯,1000万像素以上的135幅DSLR的片子確實也和膠片看不出區別,但現在你能買到的機器裏應該沒有能和645相比的吧?  而且自從數碼技術出現后,也顛覆了影響=真實的定律。 ...


在大中画幅领域,目前当然还是胶片有优势,不过马米亚也出了一种ZD后背,并不断发展,不出10年也会占据大半江山。可能还有一些专门领域,目前还只有胶片才行,如8*10画幅等。胶片完全退出,也许还要100年(想想那些还在听爱迪生留声机的吧!)。但我谈的只是大趋势,一种方向。这是任何因素都无法抵御的。

影像=真实定律被颠覆,是整个数码技术包括电脑为主体惹的祸,而不应单单记在数码相机身上。是进步还是退步?
至于胶片的感觉好、有韵味、有艺术感,那就是见仁见智的事了,也可以争论100年,但与技术无关...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Alone狼 发表于 2007-2-1 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鹏博士宽带
原帖由 九大行星 于 2007-2-1 10:33 发表


在大中画幅领域,目前当然还是胶片有优势,不过马米亚也出了一种ZD后背,并不断发展,不出10年也会占据大半江山。可能还有一些专门领域,目前还只有胶片才行,如8*10画幅等。胶片完全退出,也许还要100年(想想那些还在听爱迪生留 ...

   
不過數碼相機和電腦是一體的,數碼相機的成像是依托于電腦的。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5-2-1 10:41 , Processed in 0.106514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