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名人春秋

[复制链接]
zzl520 发表于 2007-9-25 23: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电信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请勿使用gmail/outlook/aol/icloud邮箱注册)

×
卓越的奉献    崇高的榜样
    1923年11月,张俊德诞生于户县佘下镇张家堡一个贫寒农家。少年时,他断断续续上学八九年,1944年从户县二中(原名武成中学)毕业,任小学教师。1945年在户县终南小学任职。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他开始研制月地运行(又名三球)仪。研制中,因天文学、机械制造学的知识缺乏及器材条件等困难,几次暂停,但他的决心从未动摇。1945年9月进西安市技艺师范,次年4月,辍学回家。虽失学、失业,但对三球仪仍研制不止;1946年9月起从教于本县几个农村小学,后到西安师范附小,终于在1951年研制成功,受到西北军政委员会文化部和教育工会全国委员会的嘉奖,被推荐为模范人物代表,列席了1951年10月全国政协会议。1952年起,先后任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实习员、技术员。1953年10月被推荐为中国教师代表团团员,出席了在维也纳召开的世界教师代表队大会。当年10月至1954年5月,吸收别人建议,他克服了原来设计的月地运行议——三球仪,应用机械传动原理,巧妙准确地演示日食、月食、月球的盈亏、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太阳的直射和斜射、昼夜和四季交替等天文现象。仪器生产和推广使用后,对普及天文科普知识发挥了巨大作用。
  张俊德同志执教期间还创造了风雨实验器,并在北京部分中学展出。到紫金山天文台任职后,面对我国现代化天文仪器的研制,尚未起步、进口的天文望远镜须请外国专家修复、而外国专家办事少、要价高、自诩“给东方带来了文明”的落后而气人的现状,张俊德同志心急如焚,他决心为祖国争口气。1954年5月,他随张钰哲台长等赴前苏联列宁格勒参加普尔科沃天文台重建落成典礼颇受启发;后来共青团江苏省级机关授予他优秀团员称号。经过长时日夜拼搏、勤学苦练,在杨世杰同志的指导下,他于1955年成功的将一个11、5厘米的反射望远镜改成为20厘米的反射望远镜,掌握了60厘米以下的球面、平面、抛物面的和难度很大的20厘米施密特透镜改正镜等磨制技术。1956年他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后被选为江苏省第一届、第二届人民代表。从1959年3月开始,他先后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仪器厂技术员、工程师、光学车间主任,党支书。他任车间负责人时,工厂尚在筹建中,没有厂房,设备只是从紫金山天文台、带来的一些木制三角架,金刚砂容器及几台自制简易阴影仪。
创业初期,极其困难,他带领刚进厂工人在防空洞内用手磨制反射镜面。他为工人上课,讲光学冷加工知识;自编加工镜面工艺的材料,指导工人生产。他设计了单轴、双轴、30厘米等几种磨机和阴影仪等检测仪器,逐步使光学车间由手工操作变成机械化生产。
张俊德同志到光学车间的前六年里,与李德培、苏定点强等同志合作,出色地完成了当时国内最大的几架望远镜的光学设计、工艺、加工、检测、装校任务。1961年,在他亲自参加和指导下完成的我国第一台太阳望远镜上的抛物面主镜,哈脱曼常数T=0、14,镜面误差为二十分之一波长。1961年,大型镜面精密工艺加工获全国科学大全奖和中科院重大科技成果奖的43/60/80厘米折射望远镜上的60厘米试验天文折反射望远镜的完整的光学系统,其中的43/60/80厘米折反射望远镜上的43厘米改正镜,当时在国内是最大的,加工技术难度很大,在张俊德同志的指导下,胜利的完成了任务。上边两台望远镜的鉴定中都称赞仪器的
“聚光能力力面像质理好”。张俊德同志对磨制上述镜面加工技术撰写了三篇论文:《60厘米抛物面镜的磨制经过》、《60厘米中间试验望远镜是镜玻璃外及中孔的加工结果》、《60厘米抛物面主镜的磨制》(与王廷路等合写,发表在《60厘米试验天文反射望远镜专辑》一书)。
测时测纬精度名列世界各国前茅的光电等高仪有两块熔石英大反射棱镜,边长17厘米,反射面与侧面垂直度要求很高,磨好后要将此二棱镜以侧面孔螺丝连成一个二面角,调成某一固定角度。张俊德同志用手工最早出色的完成了这一任务。
在光学仪器加工中,张俊德同志勇于探索,在国内首先使用了“三点工具”,这给大相对口径的镜面及透镜的加工带来极大的方便,例如,几台施密特改正镜主要是用这一工具磨修出来的。这一工具使用起来得心应手。在张俊德同志的带动下,很多单位给以广泛应用。
张俊德同志事业心强,公而忘私,出色地完成了不少难度很大的任务。在培养技术人才方面,他尽心尽力,耿直坦率,作出了显著成绩;用人方面,善于发掘别人的长处 ,能大胆启用新人。他的卓越贡献为户县人民争了气,为母校—户县二中添了光,二中决定在校园里为他塑像、设立三球仪雕塑,让他崇尚科学、注重创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永远激励户县二中师生为人类进步攀登科技高峰!
转自:http://blog.tom.com/blog/read.php?bloggerid=107390&blogid=7509
苏鲁锭 发表于 2007-9-26 06: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盐城 电信
我有幸看过他为磨镜工编写的油印教材。
他是我国天文光学的开创者之一。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蠕洞 发表于 2007-9-26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宁夏–石嘴山 电信
对先驱者致敬,等待后来者,等待着中国的超级大镜子,现在时不我待啊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5-1-9 22:40 , Processed in 0.068274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