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一月名人

[复制链接]
sagalliant 发表于 2007-12-29 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吉林–吉林市 教育网/吉林大学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请勿使用gmail/outlook/aol/icloud邮箱注册)

×
主要参考资料来自“百度百科”

0101-皮埃尔·德·顾拜旦

        皮埃尔·德·顾拜旦(Pierre De Coubertin),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起人,被誉为“现代奥林匹克之父”,终生倡导奥林匹克精神。1896年至1925年任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也是奥林匹克会徽、奥林匹克会旗的设计者。顾拜旦不仅是世界著名的国际体育活动家,同时也是卓有成就的教育学家和历史学家。从1875年开始,一直到1881年,考古学家在希腊连续发掘出古代奥运会的文物遗址,这引起了顾拜旦的兴趣和关注。在1890年,他终于有机会访问希腊的奥林匹亚山——古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源地。他认为宏扬古代奥林匹克精神可以促进国际体育运动的发展。1892年12月25日,皮埃尔·德·顾拜旦发表演讲,在演讲中首次提出“复兴奥林匹克运动”。 1894年在巴黎举办了国际体育会议,决定在希腊创办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并规定每4年举行一次。1894年6月23日,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正式成立。1937年于日内瓦过世,其遗体葬在国际奥委会总部所在地洛桑,心脏则埋在奥林匹克运动发源地奥林匹克亚。
0101-顾拜旦.jpg
 楼主| sagalliant 发表于 2007-12-29 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吉林–吉林市 教育网/吉林大学
0102-艾萨克·阿西莫夫

        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美国著名科幻作家,他一生高产,著述颇丰,一生著述近500本,其中有100多部科幻小说,早已远远超过了“著作等身”的地步。是本世纪最顶尖的科幻小说家之一。曾获代表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以他的名字为号召的「艾西莫夫科幻杂志」,是美国当今数一数二的科幻文学重镇。这位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化学博士,波士顿大学的副教授,先是业余写作科幻小说,1958年开始专职写作,以他渊博的科学知识和丰富的想像力很快就成为引人注目的科学作家。其科幻小说的代表作为“机器人”系列和"基地"系列等,其他科学和科普著作有《生物化学简史》、《化学简史》、《碳的世界》、《月亮》、《海洋知识》、《空间知识》、《圣经入门》、《莎士比亚入门》等。阿西莫夫笔下的机器人,改变了原来科幻小说中机器人老套的奴隶工具或人类敌人的怪物面目,开始成为人类的亲友,他在科幻小说中制订的“机器人三定律”一直被奉为机器人科幻的经典,这定律几乎成了以后科幻作家创作有关机器人的作品时必须遵循的法则。艾西莫夫以真切的物质科学及人文现象演绎出他的科幻世界,又加进侦探与推理小说的技法,使得他的作品情节生动,扣人心弦,让人不忍释卷。
0102-艾萨克·阿西莫夫.jpg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sagalliant 发表于 2007-12-29 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吉林–吉林市 教育网/吉林大学
0103-西塞罗

西塞罗(Marcus Tullius Cicero,公元前106—前43年)是罗马最杰出的演说家、教育家,古典共和思想最优秀的代表,罗马文学黄金时代的天才作家。他的典雅的拉丁文体促进了拉丁文学的发展,从而影响了罗马以及后来欧洲的教育。西塞罗出身于富裕的骑士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先后在著名的修辞学家、法学家和斯多噶派哲学家所办的学校接受教育。受完教育后,他起初从事律师工作,不久后步入政界,并且步步高升,公元前64年当选为执政官,登上了国家的领导岗位。在罗马共和末期,因他死守共和制而被罗马“后三头同盟”的官员捕杀。《论雄辩家》(DeOratore)是西塞罗论述教育的主要著作,发表于公元前55年。在此书中,他谈论一个演说家所必需的学问和应该具有的品格。
0103-西塞罗.jpg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sagalliant 发表于 2007-12-29 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吉林–吉林市 教育网/吉林大学
0104-雅各布·格林

雅各布·格林(Jacob Ludoig Carl Grimm)德国著名的语言学家、童话作家。他还有个弟弟叫威廉·格林(Wilhelm Carl Grimm),也是语言学家。兄弟俩是德国语言学的奠基人,他们搜集和编辑的《德国儿童与家庭童话集》,在全世界享有盛名,通称《格林童话》,是世界儿童文学中的宝贵财富。格林兄弟生于莱茵河畔的哈瑙,父亲是一名小官吏。他们的青年时代是在拿破仑占领德国时期度过的。当时,德国遭受异族侵略和强大的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他们大学毕业后,埋头研究历史,在德国浪漫派作家阿尔尼姆和布仓塔诺合编的民歌集《儿童的奇异号角》的启发下,于1806年开始搜集,整理民间童话和古老传说,并于1814、1815、1822年陆续出版了3卷本的《德国儿童与家庭童话集》。1814年拿破仑战败后,欧洲各国反动势力重新抬头,德国分裂状况仍然十分严重。这使格林兄弟产生政治必须改革的信心。1837年,格林兄弟等7名著名的大学教授,为抗议汉诺威公爵违背制宪诺言而失去教授职位。在这个时期,他们努力把研究历史遗产与人民对自由、民主、统一的要求结合起来。他们研究德国语言,编写了《德语语法》和《德国语言史》,还有未完成的《德语词典》这些研究工作,开创了研究日耳曼语言学的先河,也为德意志民族是个统一的民族提供了论证。
0104-雅各布·格林.jpg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sagalliant 发表于 2007-12-29 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吉林–吉林市 教育网/吉林大学
0105-宫崎骏

宫崎骏可以说是日本动画界的一个传奇。1978年,第一部全程由宫崎骏监制的作品《未来少年科南》在NHK 播出了,颇受好评,宫崎骏的思想与风格在本片中大大地展现。1986年上映的《天空之城》是GHIBLI的开山之作,宫崎骏一人身兼原作、监督、脚本和角色设定四项重任,使得这部作品从头至尾注入了纯粹的宫崎理念。宫崎骏的音乐搭档久石让,这次也达到了他配乐生涯的顶峰。1988年上映的《龙猫》是宫崎骏根据幼年时在家乡听到的传说,精心编织的精巧童梦。宫崎骏热爱描写自然,整部《龙猫》带有其一贯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利用一些自然景物切入到主角的意识流之中,让观者的心得到最真切的共鸣。1989年宫崎骏带给观众的,是宛如空中飞翔的歌声那样明朗的《魔女宅急便》。宫崎骏是个非常偏爱飞行道具的动画大师,从《风之谷》画“御风使”开始,他就很擅长表现飞行中的物体,《天空之城》中几乎就没有不飞的时候,而在《魔女宅急便》一片中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充分完美的用足了每一秒钟的动画空间。1997年7月12日公映《幽灵公主》,至次年2月共上映184天,票房收入179亿日圆,全国观众三千万人次,主题曲由久石让作曲,宫崎骏作词,米良美一演唱,单曲专辑当年发行38万张。其实从1980年起,宫崎骏就开始策划一部有关“少女爱的物语”,1995年终于全心投入制作,成本总计20亿日圆。最后半年中,右手因过度疲劳,不得不一边接受按摩治疗一边工作。《幽灵公主》就此成为宫崎骏的封笔之作。2001年自《幽灵公主》后宣布退休的宫崎骏终于放不下动画的诱惑,撤回封笔宣言,并宣布筹拍一部以21世纪人口和环境问题为背景的作品。于是有了《千与千寻》,这部上映后两个月即成为日本电影史上票房最高,创下无人可及纪录的电影。《千与千寻》叙述了千寻的一个生活小片段,讲述她在面对困难时,如何逐渐释放自己的潜能,克服困境。这正是宫崎骏要观众明白的。2004年冬推出新作《哈尔的移动之城》。改编自英国的人气儿童小说家“黛安娜·W·琼斯的《魔法使哈威尔与火之恶魔》”。这是继1990年《魔女宅急便》后,宫崎骏又一部带有浓厚原著色彩的作品。
0105-宫崎骏.jpg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sagalliant 发表于 2007-12-29 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吉林–吉林市 教育网/吉林大学
0106-马克斯·布鲁赫

马克斯·布鲁赫(Max Bruch,1838-1920)德国作曲家,自幼受其母(名歌唱家)的教育,显露出杰出的音乐天赋。十四岁获莱茵河畔法兰克福的莫扎特奖学金,受教于希勒、莱耐克等人。1858年回乡任教,1865年起先后任科隆音乐厅音乐指导、施瓦茨堡桑德斯豪森亲王的乐队长、斯特恩歌唱协会指挥。1880年任英利物浦爱乐协会音乐指导。1883年回国任布雷斯劳和柏林两地的音乐指导和音乐学院作曲主任。曾先后被剑桥大学、柏林大学、布雷斯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1908年获普赫士功绩勋章。他的创作与德国古典传统一脉相承,并受益于对民歌的广泛接触和研究。旋律优美动听,充满激情,曲式严谨自然,音响效果美丽淳朴。写有交响曲、协奏曲、歌剧、清唱剧、室内乐等各种体裁形式的音乐作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两首小提琴协奏曲(g小调和d小调)、《苏格兰幻想》、歌剧《罗勒莱》等。
0106-布鲁赫.jpg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sagalliant 发表于 2007-12-29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吉林–吉林市 教育网/吉林大学
0107-厄兰格

厄兰格(Joseph Erlanger )美国生理学家。厄兰格于1895年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毕业,主修化学。以后他在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继续学习,于1899年取得该校医学学位。1900年他进入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生理教研室,以后他又到威斯康星大学新建的医学院任生理系主任。加塞即是他的学生之一。最后在1910年任圣路易华盛顿大学生理系主任,(直到1948年他退休时一直任此职)。加塞在此与他协作。二十年代他们研究神经纤维的电学性能,他们得出了非常精确的数据。他们并未采用艾因托文所应用高敏感度的示波器,而是应用布劳恩的示波器来放大所检测的电流取得的。他们应用这种方法测出,不同的神经纤维是以不同的速度来传导冲动,传导的速度与纤维的粗细成正比。由于这项研究厄兰格和加塞共同获得194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0107-厄兰格.jpg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sagalliant 发表于 2007-12-29 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吉林–吉林市 教育网/吉林大学
0108-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豪放派代表人物。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他还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 》等。苏轼的文学观点和欧阳修一脉相承,但更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他的文学思想强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缚,“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他认为作文应达到“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师书》)的艺术境界。苏轼散文著述宏富,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三家并称。文章风格平易流畅,豪放自如。释德洪《跋东坡(左忄右允)池录》说:“其文涣然如水之质,漫衍浩荡,则其波亦自然成文。”苏轼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诗现存约四千首,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燮星期《原诗》说:“苏轼之诗,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万物,嬉笑怒骂,无不鼓舞于笔端。”苏轼在诗、文、词、书、画等方面,在才俊辈出的宋代均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
0108-苏轼.jpg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sagalliant 发表于 2007-12-29 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吉林–吉林市 教育网/吉林大学
0109-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

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 (Richard Milhous Nixon)美国第37位总统(1969年1月20日—1973年1月20日,1973年1月20日—1974年8月9日)尼克松是美国历史上颇有争议的总统之一,即使是在他辞去总统职务之后甚至去世以后,美国人对他的关注和评说一直不断。尼克松出身寒门,做过律师,当过海军,最高军衔只是个少校。但他是个很有政治头脑的人,二战结束后第二年就当选为国会议员,此后连续当选,并于1952年,在他只有39岁的时候,成为艾森豪威尔的副总统,是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几个副总统之一。1968年他再次被共和党推选为总统候选人,并漂亮地击败了对手,成为美国的第37届总统,入主白宫。然而就在他连任初期,可恶的水门事件绊住了他的手脚,让他越陷越深,以至于最后不得不辞去总统职务。辞职时的尼克松已61岁,一般而言应该长期隐居,安度晚年,可尼克松不是这样,他要做一件看来几乎没有可能实现的事情——用另一种努力改变他在美国公众心目中的形象,挽回自己的声誉。在此后20年的时间里,尼克松不断反思自己,积极参与国际间事务,为美国的在任总统出谋划策,在国内外讲演数百次,写出了包括《尼克松回忆录》、《六次危机》和《领导人》在内的8部畅销书。
0109-尼克松.jpg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sagalliant 发表于 2007-12-29 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吉林–吉林市 教育网/吉林大学
0110-刘国梁

刘国梁6岁开始学打球,13岁进入国家青年队,1991年破格晋升国家队。刘国梁的技术特点是右手直握球拍,两面近台快攻。出色的发球结合革新的直拍横打以及反面发球技术,使直拍型打法获得新生。1996年奥运会上获男双(与孔令辉)、男单双料冠军,还是中国第一位世乒赛、世界杯和奥运会“大满贯”获得者,1996年世界杯后在国际乒联排名榜上跃居首位,2002年退役担任中国乒乓球队教练。2003年6月23日出任中国国家乒乓球队男队主教练。
0110-刘国梁.jpg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sagalliant 发表于 2007-12-29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吉林–吉林市 教育网/吉林大学
0111-蔡元培

蔡元培(1868—1940),浙江绍兴人,民主主义革命家和教育家。蔡元培数度赴德国和法国留学、考察,研究哲学、文学、美学、心理学和文化史,为他致力于改革封建教育奠定思想理论基础。曾任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人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他为发展中国新文化教育事业,建立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做出了重大贡献,堪称“学界泰斗、人世楷模”。他提出了“五育”(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和“尚自然”、“展个性”的儿童教育主张。他试图通过贫儿院的试验和推广,逐步以学前儿童公共教育替代当时的家庭教育,最终实现学前儿童公育的理想。他是我国近现代美育的倡导者,主张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实施美育,设想通过胎教院、育婴院、幼稚园三级机构实施学前儿童美育:把胎教作为美育的起点;让婴儿及其母亲生活在由自然美和艺术美构成的环境之中;认为幼稚园的美育一方面通过舞蹈、唱歌、手工等“美育的专题”进行,另一方面则要充分利用其他课内涵的美育因素,如“计算、说话,也要从排列上、音调上迎合它们的美感,不可枯燥的算法与语法。”教育论著有《蔡元培教育文选》、《蔡元培教育论著选》等。
0111-蔡元培.jpg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sagalliant 发表于 2007-12-29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吉林–吉林市 教育网/吉林大学
0112-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抚州临川人(现为抚州东乡县上池里洋村),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强,受到较好的教育。庆历二年(1042)登杨镇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官吏。治平四年(1067)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熙宁二年(1069)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谥文。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从文学角度总观安石的作品,无论诗、文、词都有杰出的成就。北宋中期开展的诗文革新运动,在他手里得到了有力推动,对扫除宋初风靡一时的浮华余风作出了贡献。但是,安石的文学主张,却过于强调“实用”,对艺术形式的作用往往估计不足。他的不少诗文,又常常表现得议论说理成分过重,瘦硬而缺少形象性和韵味。还有一些诗篇,论禅说佛理,晦涩干枯。
0112-王安石.jpg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sagalliant 发表于 2007-12-29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吉林–吉林市 教育网/吉林大学
0113-杰罗姆·大卫·塞林格

杰罗姆·大卫·塞林格(Jerome David Salinger) 美国作家,他的《麦田里的守望者》被认为是二十世纪美国文学的经典作品之一。 塞林格出生于纽约的一个犹太富商家庭,他在15岁时就被父亲送到宾夕法尼亚州的一所军事学校。1936年塞林格从军事学校毕业,1937年又被做火腿进口生意的父亲送到波兰学做火腿。塞林格在纽约的时候就开始向杂志投稿,其中大部分都是为了赚钱,但也不乏一些好文章,其中包括了《香蕉鱼的好日子》。二战中断了塞林格的写作。1942年塞林格从军,1944年他前往欧洲战场从事反间谍工作。战争令塞林格恐惧,他之后写了多本以战争为题材的书。1946年塞林格退伍,回到纽约开始专心创作。他的第一本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1951年出版,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塞林格一举成名。他之后的作品包括了都不像《麦田里的守望者》那么成功。塞林格擅长塑造早熟、出众的青少年的形象。
0113-塞林格.jpg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sagalliant 发表于 2007-12-29 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吉林–吉林市 教育网/吉林大学
0114-爱伦堡·伊

爱伦堡·伊(Эренбург,Илвя Григоревич,)俄罗斯作家,生于基辅一个犹太人家庭。1921年春作为苏联报刊记者到比利时、巴黎和柏林进行采访,20年
代初期的文学创作数量相当多。其中以长篇小说《胡里奥·胡列尼托及其门徒的奇遇》、《德·叶·托拉斯或欧洲毁灭性的故事》和短篇小说《十三个烟斗》较为著名。对资本主义世界的罪恶,对苏维埃政府初期一部分人的市侩主义和某些干部的官僚主义等弊病作了揭露和讽刺。20年代中、后期发表的长篇小说《损公肥私者》和《在普罗奇小巷里》力图反映新的苏联革命现实,但在肯定革命过程的同时,把新经济政策看作是对资本主义的消极让步。由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卓有成效的活动,被推选为世界和平理事会副主席。在《谈作家的工作》、《艺术的规律》和《重读契柯夫……》等论文中,正确的批评苏联文艺领导工作中形成的干预过多,强调尊重艺术规律的重要性,同时却忽视世界观和先进思想在艺术家创作中的作用。在《法兰西札记》中,把印象主义等一些欧洲当代新的艺术流派介绍给苏联读者,同时又对某些现代派艺术不加分析的吹捧。在中篇小说《解冻》里,揭示了苏联社会严重存在的官僚主义等弊病,同时流露出感伤的情调。晚年最重要的著作,是六卷本的“回忆录”《人·岁月·生活》,全书二百多万字,内容十分广泛,不乏生动的情节和有价值的材料。但对许多重要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价流于片面,有的甚至是错误和荒谬的,受到苏联国内外一些人的批评。
0114-爱伦堡.jpg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sagalliant 发表于 2007-12-29 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吉林–吉林市 教育网/吉林大学
0115-徐志摩

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名章垿,笔名南湖、云中鹤等。浙江海宁人。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1921年开始创作新诗。1922年返国后在报刊上发表大量诗文。1923年,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加入文学研究会。1924年与胡适、陈西滢等创办《现代评论》周刊,任北京大学教授。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时任翻译。1925年赴欧洲、游历苏、德、意、法等国。1926年在北京主编《晨报》副刊《诗镌》,与闻一多、朱湘等人开展新诗格律化运动,影响到新诗艺术的发展。同年移居上海,任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教授。1927年参加创办新月书店。次年《新月》月刊创刊后任主编。并出国游历英、美、日、印诸国。1930年任中华文化基金委员会委员,被选为英国诗社社员。同年冬到北京大学与北京女子大学任教。1931年初,与陈梦家、方玮德创办《诗刊》季刊,被推选为笔会中国分会理事。同年11月19日,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雾在济南附近触山,机坠身亡。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小说散文集《轮盘》,戏剧《卞昆冈》(与陆小曼合写),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译著《曼殊斐尔小说集》等。他的作品已编为《徐志摩文集》出版。徐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
0115-徐志摩.jpg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sagalliant 发表于 2007-12-29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吉林–吉林市 教育网/吉林大学
0116-艾索尔·摩曼

艾索尔·摩曼可以称得上是20世纪百老汇音乐剧舞台上最伟大的女演员之一。她那动人的歌声在百老汇的舞台上回荡了半个多世纪。她在百老汇的初次登台是在1930年格什温的《疯狂姑娘》中演唱“’I Got Rhythm”,而她在纽约的最后一次露面是1982年参加了在卡耐基音乐厅的一次演唱会。艾索尔·摩曼共出演了16部作品。自从在《姑娘疯狂》(Girl Crazy)中一炮打响后,她接连主演了《安妮,拿起你的枪》(Annie Get Your Gun)和《玫瑰舞后》(Gypsy),从而一举奠定了她在演出界的地位。这部作品上演超过了1000场,而摩曼所演唱的“There’s No Business Like Show Business”更是成为音乐剧中的经典。1959年,《玫瑰舞后》中的Rose Lee是她所出演的另一个重要角色。摩曼在《玫瑰舞后》中所饰演的妈妈——罗丝——这个角色也是她最喜欢的舞台形象。剧末的“轮到罗丝了”(Mama’s Turn)这首斯泰恩和桑德海姆合作的歌曲将剧作推向了高潮。歌中那复杂的、戏剧性对白是摩曼最喜欢的。摩曼认为这首将近11分钟的长歌唱起来就“像是在演唱一出歌剧”,很容易的就让人进入角色,每次演至此处她都是带着感情和泪水完成演唱。
0116-艾索尔·摩曼.jpg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sagalliant 发表于 2007-12-29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吉林–吉林市 教育网/吉林大学
0117-本杰明·富兰克林

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年)是18世纪美国的实业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思想家和外交家。   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科学家和发明家和音乐家。为了对电进行探索曾经作过著名的“风筝实验”,在电学上成就显著,为了深入探讨电运动的规律,创造的许多专用名词如正电、负电、导电体、电池、充电、放电等成为世界通用的词汇。他借用了数学上正负的概念,第一个科学地用正电、负电概念表示电荷性质。并提出了电荷不能创生、也不能消灭的思想,后人在此基础上发现了电荷守恒定律。他最先提出了避雷针的设想,由此而制造的避雷针,避免了雷击灾难,破除了迷信。他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老战士。他参加起草了《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积极主张废除奴隶制度,深受美国人民的崇敬。在世界上也享有较高的声誉。1790年4月17日,富兰克林与世长辞.在他出殡的那一天,为他送葬的人数多达两万,充分表达了美国人民对他的痛悼之情.同时,不仅美国国会决定为他服丧一个月,法国国民议会也决议为他哀悼,表明了他不仅属于美国,也属于全世界。
0117-富兰克林.jpg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sagalliant 发表于 2007-12-29 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吉林–吉林市 教育网/吉林大学
0118-孟德斯鸠

孟德斯鸠(1689—1755)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法学家。孟德斯鸠不仅是18世纪法国启蒙时代的著名思想家,也是近代欧洲国家比较早的系统研究古代东方社会与法律文化的学者之一。他的著述虽然不多,但其影响却相当广泛,尤其是《论法的精神》这部集大成的著作,奠定了近代西方政治与法律理论发展的基础,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欧洲人对东方政治与法律文化的看法。1748年,他最重要的也是影响最大的著作《论法的精神》发表。这是一部综合性的政治学著作。这部书受到极大的欢迎,两年中就印行了22版。孟德斯鸠反对神学,提倡科学,但又不是一个无神论者和唯物主义者,他是一名自然神论者。他最重要的贡献是对资产阶级的国家和法的学说作出了卓越贡献,他在洛克分权思想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他特别强调法的功能,他认为法律是理性的体现,法又分为自然法和人为法两类,自然法是人类社会建立以前就存在的规律,那时候人类处于平等状态;人为法又有政治法和民法等。孟德斯鸠提倡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但同时又强调自由的实现要受法律的制约,政治自由并不是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他说“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其中还提出了“地理环境决定论”,认为气候对一个民族的性格、感情、道德、风俗等会产生巨大影响,认为土壤同居民性格之间,尤其同民族的政治制度之间有非常密切的联系,认为国家疆域的大小同国家政治制度有极密切的联系。孟德理论对世界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产生过巨大而又深刻的影响。他的理论曾被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家用作反对封建暴政的锐利武器,尤其是他关于分权和法制的理论更为一些资产阶级国家所直接采用。
0118-孟德斯鸠.jpg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sagalliant 发表于 2007-12-29 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吉林–吉林市 教育网/吉林大学
0119-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其父是康熙时期权倾朝野的宰相明珠,母亲觉罗氏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而其家族——纳兰氏,隶属正黄旗,为清初满族最显赫的八大姓之一,即后世所称的“叶赫那拉氏”。纳兰性德的曾祖父名金台什,为叶赫部贝勒,其妹孟古,于明万历十六年嫁努尔哈赤为妃,生皇子皇太极。其后纳兰家族与皇室的姻戚关系也非常紧密。因而可以说,纳兰性德一出生就被命运安排到了一个天皇贵胄的家庭里,他的一生注定是富贵荣华,繁花著锦的。然而,也许是造化弄人,纳兰性德偏偏是“虽履盛处丰,抑然不自多。于世无所芬华,若戚戚于富贵而以贫贱为可安者。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1674年,纳兰性德二十岁时,娶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为妻,赐淑人。是年卢氏年方十八,“生而婉娈,性本端庄”。成婚后,二人夫妻恩爱,感情笃深,新婚美满生活激发他的诗 词创作。但是仅三年,卢氏因产后受寒而亡,这给纳兰性德造成极大痛苦,从此“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沉重的精神打击使他在以后的悼亡诗词中一再流露出哀惋凄楚的不尽相思之情和怅然若失的怀念心绪。纳兰性德后又续娶关氏,并有侧室颜氏。值得一提的是,纳兰性德三十岁时,在好友顾贞观的帮助下,纳江南才女沈宛。沈宛,字御蝉,浙江乌程人,著有《选梦词》。集中悼亡之作“丰神不减夫婿”。可惜她在与纳兰性德相处一年之后,纳兰性德就去世了,这段短暂的爱情又以悲剧告终。纳兰性德作为一代风流才子,他的爱情生活因而被后人津津乐道,也有捕风捉影的各种市井流言,最为盛传的是表妹入宫一事,但终不可考。诗人落拓无羁的性格,以及天生超逸脱俗的秉赋,加之才华出众,功名轻取 的潇洒,与他出身豪门,钟鸣鼎食,入值宫禁,金阶玉堂,平步宦海的前程,构 成一种常人难以体察的矛盾感受和无形的心理压抑。加之爱妻早亡,后续难圆旧 时梦,以及文学挚友的聚散,使他无法摆脱内心深处的困惑与悲观。对职业的厌倦,对富贵的轻看,对仕途的不屑,使他对凡能轻取的身外之物无心一顾,但对 求之却不能长久的爱情,对心与境合的自然合谐状态,他却流连向往。他于康熙 二十四年暮春,抱病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然后便一病不起,七日后于五月三十日溘然而逝。 纳兰性德虽然只有短短三十一年生命,但他却是清代享有盛名的大词人之一。在当时词坛中兴的局面下,他与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掌门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称“清词三大家”。然而与之区别的,纳兰性德是入关不久的满族显贵,能够对汉族文化掌握并运用得如此精深,是不得不令人大为称奇的。纳兰性德词作现存348首(一说342首),内容涉及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尽管以作者的身份经历,他的词作数量不多,眼界也并不算开阔,但是由于诗缘情而旖旎,而纳兰性德是极为性真的人,因而他的词作尽出佳品,倍受当时及后世好评。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就给其极高赞扬:“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而况周颐也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  纳兰性德词作先后结集为《侧帽》、《饮水》,后人多称纳兰词。纵观纳兰性德词风,清新隽秀、哀感顽艳,颇近南唐后主。而他本人也十分欣赏李煜,他曾说:“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重,李后主兼而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
0119-纳兰性德.jpg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sagalliant 发表于 2007-12-29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吉林–吉林市 教育网/吉林大学
0120-安德烈·玛丽·安培

安德烈·玛丽·安培(André-Marie Ampère),法国物理学家,在电磁作用方面的研究成就卓著,对数学和化学也有贡献。电流的国际单位安培即以其姓氏命名。 安培最主要的成就是1820~1827年对电磁作用的研究 。1820年7月 ,H.C.奥斯特发表关于电流磁效应的论文后,安培报告了他的实验结果 :通电的线圈与磁铁相似 ;9月25日,他报告了两根载流导线存在相互影响,相同方向的平行电流彼此相吸,相反方向的平行电流彼此相斥;对两个线圈之间的吸引和排斥也作了讨论。通过一系列经典的和简单的实验,他认识到磁是由运动的电产生的。他用这一观点来说明地磁的成因和物质的磁性。他提出分子电流假说:电流从分子的一端流出,通过分子周围空间由另一端注入;非磁化的分子的电流呈均匀对称分布,对外不显示磁性;当受外界磁体或电流影响时,对称性受到破坏,显示出宏观磁性,这时分子就被磁化了。在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安培的分子电流假说有了实在的内容,已成为认识物质磁性的重要依据。为了进一步说明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1821~1825年,安培做了关于电流相互作用的四个精巧的实验,并根据这四个实验导出两个电流元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公式。1827年,安培将他的电磁现象的研究综合在《电动力学现象的数学理论》一书中 ,这是电磁学史上一部重要的经典论著,对以后电磁学的发展起了深远的影响。为了纪念安培在电学上的杰出贡献,电流的单位安培是以他的姓氏命名的。
0120-安德烈·玛丽·安培.jpg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5-5-29 22:04 , Processed in 0.072530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