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五月名人

[复制链接]
sagalliant 发表于 2007-12-30 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吉林–吉林市 教育网/吉林大学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请勿使用gmail/outlook/aol/icloud邮箱注册)

×
资料主要来自百度百科

0501-美国著名作家约瑟夫·海勒

约瑟夫·海勒可谓多产作家,被誉为“黑色幽默”的巨星。主要作品有《第二十二条军规》(1961)、《并非笑话》(1986)、《悠悠岁月》(1998)以及两个剧本《我们轰炸纽黑文》(1967)和《克莱文杰的审判》(1974),并以第一部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闻名(以下简称《军规》)。海勒的幽默、讽刺把荒诞与严肃、夸张与真实、闹剧与正经调和起来,以阴冷的、玩世不恭的幽默来嘲笑一切,表达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抗议,使人在震颤中去思索,在喜剧中去悲哀。因此,作品一发表即刻轰动社会,尤其在美国青年学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今天,“第二十二条军规”已成为美国人的口头禅,用以表达一种无法摆脱的困境或不可逾越的障碍。
0501-海勒.jpg
 楼主| sagalliant 发表于 2007-12-30 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吉林–吉林市 教育网/吉林大学
0502-亚历山大·斯卡拉蒂

亚历山大·斯卡拉蒂(Alessandro Scarlatti),意大利作曲家。出身音乐世家。1672年来到罗马。1679年他的第一部歌剧《无知的过错》演出成功。当时住在罗马的瑞典女皇克里斯蒂娜因此成为他的保护人,并聘他担任女皇私人剧院的指挥。斯卡拉蒂为剧院写了歌剧《真诚的爱情》(1680)和《庞贝大将》(1683)。1684—1702年任那不勒斯总督卡皮奥的宫廷乐长,创作了40多部歌剧,最著名的是《皮罗和黛梅特廖》(1694)和《十人团的垮台》(1697)。1703—1708年在罗马圣玛丽亚大教堂任乐长,为威尼斯狂欢节创作了《自由的凯歌》(1707)等。1709—1718年返回那不勒斯任圣渥诺弗列奥音乐学院院长,此后不断往来于那不勒斯与罗马两地。这时期的重要作品有歌剧《蒂格拉内》(1715)和喜歌剧《光荣的胜利》(1718)。 斯卡拉蒂是那不勒斯乐派歌剧的创始人,共写了115部歌剧、约700首康塔塔,以及清唱剧、弥撒曲、经文歌等,总计不下千余首。斯卡拉蒂的歌剧大都取材于生活喜剧与历史传说。他强调歌剧是用音乐表现的戏剧,反对威尼斯歌剧中那种浮华肤浅,充分发挥了音乐的抒情作用,声乐占绝对优势。他发展并固定了歌剧序曲、反始咏叹调、配伴奏的朗诵调等形式。他对半音音阶、和声、旋律、节奏的处理,乐队的编制,声乐的花腔等因素的运用,使他的歌剧具有鲜明的巴罗克风格。作有歌剧一百十五部,代表作有:《皮罗与德米特里奥》、《米特里达特.欧帕托尔》、《蒂格兰》等。清唱剧一百五十部,康塔塔六百余部,以及弥撒曲,经文歌、受难曲等。
0502-斯卡拉蒂.jpg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sagalliant 发表于 2007-12-30 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吉林–吉林市 教育网/吉林大学
0503-亨利·菲尔丁

亨利·菲尔丁(Henry Fielding),英国18世纪的戏剧家和杰出的小说家。菲尔丁的第一部小说是《大伟人江奈生.魏尔德传》(The History of the Adventures of Joseph Andrews, and of His Friend Mr.Abraham Adams),该书于1739年动笔,次年脱稿,但到1743年才出版。这是一部政治讽刺小说,旨在批判政府的罪恶、虚伪和残酷。1742年,菲尔丁又发表了小说《约瑟夫·安德鲁斯》,全名是《约瑟夫·安德鲁斯及其朋友亚伯拉罕·亚当斯先生的冒险故事,仿塞万提斯的风格而写》。在该书的序言里,菲尔丁宣布要创造一种崭新的艺术形式“散文滑稽史诗”,其特点是“情节比较广泛绵密,它包含的细节五花八门,介绍的人物形形色色。”在内容上,他特别强调下层社会的人物及风习的介绍,并提倡“严格局限于描写自然,把自然模仿得恰到好处。”1749年,菲尔丁出版了《汤姆·琼斯》(The History of Tom Jones,a Foundling),全名是《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菲尔丁自称师承于阿里斯托芬、塞万提斯、拉伯雷、莎士比亚、莫里哀、斯威夫特等人,以幽默和讽刺作为向虚伪、谎言、暴虐和罪恶进行斗争的有力武器。菲尔丁严肃的写作意图正是通过使读者得到娱乐和享受而实现的。菲尔丁与笛福、理查逊并称为英国现代小说的三大奠基人。
0503-菲尔丁.jpg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sagalliant 发表于 2007-12-30 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吉林–吉林市 教育网/吉林大学
0504-奥黛丽·赫本

奥黛丽·赫本(Audrey Hepburn),知名舞台剧与电影女演员,晚年曾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特使。身为好莱坞最著名的女星之一,她以高雅的气质与有品位的穿着而著称。生前主演的多部电影如《罗马假日》、《第凡内早餐》和《窈窕淑女》等至今仍为多数人眼中的经典巨作。

奥黛丽·赫本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本名奥黛丽·凯萨琳·赫本-鲁斯顿(Edda Kathleen van Heemstra Hepburn-Ruston)。奥黛丽的父亲约翰·维克特·赫本-鲁斯顿(John Victor Hepburn-Ruston)是一位英国银行家,母亲艾拉·凡·辛斯特拉(Ella van Heemstra)是荷兰贵族后裔,袭有女男爵的封号,家族谱系甚至可以回溯到英王爱德华三世。赫本六岁开始就读位于英国伦敦的贵族寄宿学校(1935年至1938年间),但旋即遇到父母离异、父亲离开了家庭(1935年),之后赫本离开英国跟随母亲一起回到荷兰的娘家。1939年时她进入安恒音乐学院(Arnhem Conservatory)学习芭蕾舞,之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宣称中立的荷兰被纳粹占领。为了避免她原本非常英国味道的名字招惹麻烦,她母亲窜改了自己的身份文件替她制造了一个荷兰假名艾妲·凡·辛斯特拉(Edda van Heemstra,Edda与Ella在字母上只是一笔之差,有利于变造),但是这个名字从未合法正式登记过。战后,赫本与母亲带著省吃节用存下来的100英镑到伦敦。她在这
边打工边寻找深造机会。1948年,赫本进入著名的玛莉·蓝伯特芭蕾舞学校(Marie Rambert`s)学校学习芭蕾舞,期间曾因没钱缴学费返回荷兰,并在部荷兰片中饰演跑龙套角色。经过数月训练后,赫本被告知她不适合当名芭蕾舞者。为了面对家庭的经济压力,她转而成为兼职模特儿,并参与歌舞团演出;这年赫本击败多数应征者,成为音乐剧《高跟鞋》(High Button Shoes )的合唱团员。由于表现突出,她正式参与了另一部音乐剧《鞑靼酱》(Sauce Tartare)的演出。1951年,赫本首次在英国电影《天堂的笑声》露脸,正式成为电影演员,并在一些电影中演出较次要的人物。之后她在电影《双珠艳》里施展舞技,同时接演另一部电影《蒙地卡罗宝宝》(Monte Carlo Baby)。为了拍摄后者,奥黛丽到法国出外景,期间意外被相中成为音乐剧《金粉世界》(Gigi)的女主角,进而开启她到美国发展的机缘;同时,她还被《双珠艳》导演推荐给威廉·惠勒,参加了其新影片《罗马假日》试镜,获得非常好的赞誉,从而得到这部电影的女主角角色。1953年,并与好莱坞名影星格里高利·派克一起主演的电影《罗马假日》正式上映。由于成功刻画剧情,这部片在世界各地掀起风潮:其中赫本在片中表现出公主的高雅气息,以及剪成赫本头表现出的天真无邪,使她成功赢得多数人的赞赏。许多报纸评论称赞赫本说:“一位新嘉宝诞生了!”。该片风靡世界,她扮演的楚楚动人的安妮公主一头黑色短发,外貌优美脱俗,体态轻盈苗条,在金发性感女郎风行的年代,一下子吸引了观众的目光。赫本不仅俘虏全世界亿万青少年的心,同时连评论家们也都不知不觉被她吸引。1954年3月25日,赫本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三天后,因《翁蒂娜》中的精彩表演再荣获托尼奖殊荣。
0504-奥黛丽·赫本.jpg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sagalliant 发表于 2007-12-30 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吉林–吉林市 教育网/吉林大学
0505- 卡尔·马克思

卡尔·马克思,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马克思从小勤奋好学,善于独立思考。1830年,他进入特利尔中学,1835年9月毕业。中学时代,他受到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已有为人类谋幸福的崇高理想。中学毕业时他写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说,一个人只有立志为人类劳动,才能成为真正的伟人。1835年10月,他进波恩大学攻读法学,一年后转入柏林大学法律系。在大学,他除研究法学外,还研究历史、哲学和艺术理论。1837年起,马克思开始认真钻研黑格尔哲学。1841年,他结束大学生活,获哲学博士学位。马克思在完成博士论文后,本想在波恩大学讲授哲学,但因普鲁士政府加紧对进步知以界的迫害,不得不放弃这个打算。于是他转向政治,开始从事反对封建专制和争取民主的斗争。1842年初,他写了第—篇政论文章《评普鲁土的书报检查令》,通过对书报检查制度的批判,揭露整个普鲁土国家制度的反动本质。同年5月,他开始为自由主义反对派创办的《莱茵报》撰稿,10月担任了该报的主编。在马克思的影响下,这份报纸越来越鲜明地倾向于革命民主主义。1843年4月1日《莱茵报》被反动当局查封。1843年5月,他来到莱茵省的一个小镇克罗茨纳赫。在这里,他与童年时代的女友燕妮·冯·威斯特华伦结婚。从此,她成了马克思的志同道合、患难与共的亲密伴侣和战友。1843年秋,马克思迁居巴黎,筹备出版《德法年鉴》杂志。在富有革命传统的法国,他积极参加法国工人的集会,了解法国工人阶级的斗争状况,同法国工人运动的领袖和正义者同盟的领导成员建立了密切联系,还结识了流亡在法国的各国革命家。巴黎的斗争生活促进了他向科学共产主义的转变。1844年8月,恩格斯从英国来到巴黎,拜访了马克思。这是一次历史性会见。从此他们开始了前无古人的伟大合作。1845年1月,马克思被法国政府驱逐出境,2月到了布鲁塞尔。他开始批判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写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着重阐明了实践社会生活和人的认识中的作用,指出实践是检验人的思维的真理性的标准。这个提纲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接着,他又同恩格斯合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著作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唯物主义历史观。书中科学地论证了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等一系列基本原理;提出了无产阶级必须夺取政权的历史任务。唯物史观是恩格斯肯定的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
0505-马克思.jpg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sagalliant 发表于 2007-12-30 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吉林–吉林市 教育网/吉林大学
0506-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对心理学做出了很大贡献,用简短的文字很难加以概括。他强调人的行为中的无意识思维过程极为重要。他证明了这样的过程如何影响梦的内容,如何造成常见的不幸,如口误,忘记人名,致伤的事故,甚至疾病。弗洛伊德创造了用精神分析来治疗精神病的方法。他系统地论述了人的个性结构学说,还发展和普及了一些心理学学说,如有关焦虑、防御功能、阉割情绪、抑制和升华等,在此不必一、一列及。他的著作极大地引起了人们对心理学的兴趣,对他的许多观点在过去和现在都存在着很大的争论,而且自从他提出之日起就引起了热烈的争论。弗洛伊德最为世人所知也许是由于他提出了受抑制的性爱会经常引起精神病或神经病这一学说(实际上这个学说并不是由弗洛伊德创立的,虽然他的著作为普及这个学说做出了许多贡献)。他还指出,性爱和性欲始于早期儿童时期而不是成年时期。

由于对弗洛伊德的许多学说仍有很大争议,因此很难估计出他在历史上的地位。他有创立新学说的杰出才赋,是一位先驱者和带路人。但是弗洛伊德的学说与达尔文和巴斯德的不同,从未赢得过科学界的普遍承认,所以很难说出他的学说中有百分之几最终会被认为是正确的。尽管对弗洛伊德的学说一直存在着争论,他仍不愧为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位极其伟大的人物。他的心理学观点使我们对人类思想的观念发生了彻底的革命,他提出的概念和术语已被普遍使用──例如,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恋母情绪(Oedipus complex)和死亡冲动(Death Drive或Death Instinct)。精神分析法实际上是一种代价极高的治疗方法,因此往往无效。但是也有许多成功的事例应当归于这种方法,这是无容置疑。未来的心理学家很可能最终会断定受抑制的性爱所起的作用比许多弗洛伊德派学者所认为的要小,但是这种作用肯定比弗洛伊德以前的大多数心理学家所认为的要大。同样,大多数心理学家现在已经确信无意识思维过程对人的行为起着一种决定性的作用── 一种在弗洛伊德之前被大大低估了的作用。弗洛伊德当然不是心理学的鼻祖。从长远的观点来看,人们也许会认为他作为心理学家所提出的学说并非十分正确;但是他显然是在现代心理学发展中最有影响、最重要的人物。由于他的研究领域十分重要,因此他理应在本册中名列前茅。
0506-弗洛伊德.jpg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sagalliant 发表于 2007-12-30 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吉林–吉林市 教育网/吉林大学
0507-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是一位印度诗人、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913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受到良好教育的富裕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地方的印度教宗教领袖。在外国泰戈尔一般被看作是一位诗人,而很少被看做一位哲学家,但在印度这两者往往是相同的。在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对泰戈尔来说,他的诗是他奉献给神的礼物,而他本人是神的求婚者。他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他本人被许多印度教徒看作是一个圣人。除诗外泰戈尔还写了小说、小品文、游记、话剧和2000多首歌曲。他的诗歌主要是用孟加拉语写成,在孟加拉语地区,他的诗歌非常普及。他的散文的内容主要是社会、政治和教育,他的诗歌,除了其中的宗教内容外,最主要的是描写自然和生命。在泰戈尔的诗歌中,生命本身和它的多样性就是欢乐的原因。同时,他所表达的爱(包括爱国)也是他的诗歌的内容之一。印度和孟加拉国的国歌使用的是泰戈尔的诗。维尔弗德·欧文和威廉·勃特勒·叶芝被他的诗深受感动,在叶芝的鼓励下,泰戈尔亲自将他的《吉檀枷利》(意即“饥饿的石头”)译成英语,1913年他为此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0507-泰戈尔.jpg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sagalliant 发表于 2007-12-30 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吉林–吉林市 教育网/吉林大学
0508- 简·亨利·杜南

简·亨利·杜南1828年出生于瑞士日内瓦。他的父亲简·雅克·杜南是个银行家兼任救贫收容局督导员,负责管理孤儿院母亲笃信宗教。当时人们最关注人道问题,如废除死刑、改革监狱、劳工立法等,而传教士们则宣传普渡众生。杜南及其一家人深受这一时代思潮的影响。杜南18岁就加入赈济协会,业余时间都用在访贫问病的活动上。1859年,杜南为恢复法籍公民身份,并陈述他对开发阿尔及利亚的设想,决定前往意大利北部晋见正在那里指挥作战的法皇拿破仑三世。6月25日,途经索尔弗利诺,他目睹了极其悲惨的战后情景。刚刚结束的法奥之战把4万多死伤的士兵遗弃在这里,伤兵们都在烈日蒸晒下呻吟嚎叫。他立即动员组织当地的居民(包括医生和护士)收容和安置4千多名伤兵,进行了力所能及的救护和治疗。杜南返回日内瓦后,着手写他的名著《索尔弗利诺回忆录》,并于1862年11月自费出版,分别送给他的朋友和欧洲各国的君主和政治家。杜南在书中提出两项重要建议:一、在各国设立全国性的志愿的伤兵救护组织,平时开展救护训练,战时支援军队医疗工作;二、签订一份给予军事医务人员和医疗机构及各国志愿者的伤兵救护组织以中立地位的国际公约。英国的南丁格尔女士复信积极支持他的建议。日内瓦公共福利会的成员为杜南的著作所感动,决定把他的建议付诸实施。1863年2月9日,伤兵救护国际委员会的五人委员会在日内瓦成立,瑞士陆军总司令杜福尔将军担任主席,杜南担任秘书,其他三位成员是:莫瓦尼埃律师,阿匹亚医生、莫诺瓦医生。五人委员会倡仪在日内瓦召开一次国际会议,研究战地伤兵保护的方式和方法。为此,杜南到处奔走,行程3千多公里,游说他的主张,最终得到了各国的广泛支持。10月26日至29日,16个国家的36名代表在日内瓦雅典宫召开预备会议。会议决定:敦促各国建立伤兵救护委员会。不仅救护伤兵的机构和人员应该中立化,就是伤兵本人也应中立化。采用白底红十字臂章作为志愿救护人员的识别标志。

1864年8月8日到22日,瑞士联邦委员会和法国政府联合召集日内瓦外交代表会议,其中有12名特命全权代表。经过辩论,会议通过了国际委员会起草的《关于改善战地陆军伤者境遇之日内瓦公约》。1867年,第一届国际红十字大会在巴黎举行,作为国际委员会的代表,杜南在会上首次提出1864年日内瓦公约所采纳的人道主义原则应扩大适用于战俘。1871年,由于他经营的公司破产,使他负债累累。在此后的12年里,他简直成了流浪汉,经常睡在亭子间或公园里,贫病交加,受尽了折磨,最终于1892年住进海登地区医院而不被人知晓。在那里度过了他生命的最后18年。

1895年,一位新闻记者去海登医院采访,无意中发现了杜南,并得知他就是红十字会的创始人,于是在报上作了报道。这篇报道轰动了全世界。瑞士联邦委员会颁发特奖,表彰杜南的行动"促进和平与团结"。莫斯科国际医学大会也为他颁奖,颂扬他为受苦人民所作的贡献。许多国家的红十字会急切希望接纳他为会员或担任名誉会长。1895年,杜南参加了妇女裁军大同盟活动。1901年,挪威政府授予他首届诺贝尔和平奖,但杜南未能去领奖,因为那时债主还在向他逼债。1910,杜南在海登逝世,终年82岁。他在遗嘱中决定把他遗产的大部分捐赠给挪威和瑞士的慈善团体。1948年,也即杜南逝世之后的第38年,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协会执行委员会建议,各国红十字会应尽量选择杜南生日(5月8日)作为世界红十字日。同年举行的协会第二十次理事会议正式批准这一建议。此后,每年5月8日,国际红十字组织和各国红十字会,都要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既是庆祝世界红十字日也是纪念杜南这位世界红十字运动的伟大创始人。
0508-亨利·杜南.jpg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sagalliant 发表于 2007-12-30 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吉林–吉林市 教育网/吉林大学
0509- 约翰·布朗

约翰·布朗,美国人,白人,约翰·布朗起义的发动者。他生活的年代,美国南部各州实施奴隶制,他是一个农民出生的废奴主义者。他年轻时,曾做过俏皮匠和经营过牧羊业,目击过奴隶起义及奴隶主的残酷镇压,决心为消灭这种不合理的制度而斗争。后来,他组织了废奴运动团体,帮助许多黑奴逃出黑暗的种植园。1854-1856年,他参加了堪萨斯州法奴隶主的武装斗争。1859年,为了唤起各蓄奴州的奴隶起义,在10月16日夜晚,五十九岁的布朗率领着二十二个白人和黑人组成的队伍,进攻弗吉尼亚州的哈帕尔斯渡口,迅速占领了政府的军火库。次日黎明,惊慌的种植场奴隶主赶快集合了队伍,包围了军火库。双方展开激烈的战斗,经过两昼夜的血战,起义者大部分牺牲,布朗的两个儿子也战死在他身旁。最后只剩下四个人,担任继续战斗,知道弹尽粮绝,才负伤被俘。同年12月,布朗被判处死刑,在就义前,他写下遗书:“我,约翰·布朗,现在坚信只有用鲜血才能洗清这个有罪国土的罪恶。过去我自以为——正如我现在也之心妄想的一样——也许不用流很多的血就可以洗清他的罪恶。”约翰·布朗为黑奴自由解放英勇斗争的故事,促进了美国废奴力量的团结,把全国的非奴运动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在约翰·布朗就义后,马克思指出:“据我的意见,今天世界上正在发生的最大事情,一方面是美国约翰·布朗之死而开始的奴隶运动,另一部分是俄国的农奴运动……”布朗的牺牲没有白费,在他死后两年(1861年),美国爆发了旨在推翻南部奴隶制度的南北战争。在南北战争最后的几个月里,北方军的士兵们高唱:“约翰·布朗的精神引导着我们前进”的歌曲,势如破竹,赢得了内战的胜利。
0509-约翰·布朗.jpg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sagalliant 发表于 2007-12-30 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吉林–吉林市 教育网/吉林大学
0510-弗雷德·阿斯泰尔

弗雷德·阿斯泰尔,美国电影演员、舞蹈家,生于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四岁便会跳舞,后与其姐姐阿黛尔一起进入当地的一所舞蹈学校学习。结业后,姐弟二人组成剧团赴纽约、伦敦等地演出轻松喜剧,以舞蹈为职业,直到阿黛尔年长结婚,退出舞台。弗雷德·阿斯泰尔于1933年参加演出了他的第一部影片《飞往里约热内卢》,与琴裘·罗杰斯搭档,从此走上了影坛。从1934年的《柳暗花明》起,他俩搭档一共演出了《春华露浓》(1935)等十部歌舞片。他和罗杰斯的舞蹈一时成为风靡全国,形成了美国三十年代歌舞喜剧片的风格,对美国歌舞片的发展很有影响。其后,弗雷德·阿斯泰尔又和丽塔·海华丝、莱斯利·卡农、蓓蒂·赫顿、维拉·埃伦和希德·查里斯等人搭伴,继续拍摄一批音乐舞蹈片。1959年他参加演出了著名的剧情片《在海滩上》之后,过了九年后才又加拍片。由于弗雷德·阿斯泰尔卓越的舞蹈艺术技巧和他对歌舞片的贡献,1949年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授予他特别奖,1950年,他以《三个小单词》一片获得歌舞喜剧片最佳男主角金球奖,1960年,又获得好莱坞外国新闻记者协会授予的西席·地密尔奖,1960年他出版了自传《合拍的舞步》。
0510-弗雷德·阿斯泰尔.jpg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sagalliant 发表于 2007-12-30 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吉林–吉林市 教育网/吉林大学
0511-萨尔瓦多·达利

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 Dali),20世纪世界画坛中最负盛名的画家之一,于1904年出生于西班牙东北部的加泰隆尼亚省的菲格拉斯城。像毕加索、米罗及高迪等前辈一样,在加泰罗尼亚文化背景中成长。萨尔瓦多·达利的艺术成就举世公认,他的创作几乎涉及了流行于当时的各种艺术流派,如印象主义,未来主义,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作为一名艺术家,达利不把自己局限在单一的风格和创作媒体中。他的作品,历经了早期的印象派,作为过渡的超现实主义,直到最后经典时期这一变迁过程,证实了达利不愧是一位不断探索和进步的艺术家;达利几乎在所有的艺术载体上工作,他留给世人的不光光是大量的油画,水彩画作品,还包括许多雕塑作品,珠宝设计等等。
0511-萨尔瓦多·达利.jpg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sagalliant 发表于 2007-12-30 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吉林–吉林市 教育网/吉林大学
0512-凯瑟琳·赫本

凯瑟琳·赫本1907年出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德市,父亲是一名医生,母亲是一名争取妇女参政权力运动者。赫本与同年龄的女孩相比变得非常害羞,即使在家里也显得非常书卷气。赫本考入布瑞迈沃学院之后,开始立志做一名演员,在大学期间演了不少戏。 毕业后,她开始在百老汇和其它地方得到一些小角色饰演,她总能把角色演得很吸引人,特别是在《哈特和波特夫人》中的表演。后来她以舞台剧《勇士丈夫》正式步入美国演艺界。接下来她开始出演电影,在影片《离婚证书》中,由于在片中的出色表演,她拿到了自己标出的片酬并且与RKO公司签约。1932-1934两年间,她主演了五部电影。其中第三部影片《清晨的荣誉》荣获了奥斯卡金像奖。第四部影片《小女人》获得了当年最佳影片奖。这时关于她个人生活的报道和传闻也越来越多:在生活中举止傲慢,拒绝出演好莱坞的
影片,穿着松松垮垮、而且不化妆,在照相机前不注意形象,拒绝记者采访…。而影迷们为她这种反传统的行为而喝彩。因此,1934年赫本返回百老汇,出演了舞台剧《湖》,那些鼓励她这一行动的批评家和观众们,第一批买了票,在看完之后又是第一批对这场戏和赫本进行攻击。在这种情况下,赫本只得返回了好莱坞,可事情并没有好转。在1935年到1938年这期间,赫本只成功地主演了两部电影,《爱丽丝与亚当》并第二次获得了奥斯卡提名,《踏上舞台之路》;而其
它影片都是失败的作品。她的影片成了票房失败的标志。赫本于是又回到百老汇出演了舞台戏《费城故事》,可这一举动又宣告了破产。这时的赫本采取了切实和解救的措施,买下了她主演的舞台剧的电影制作权。这一举动果然奏效了,1940年根据赫本的同名舞台戏改编而制作的影片《费城故事》取得了票房上的成功,赫本同时也第三次获得了奥斯卡提名。在接下来的影片《而立之年的女人》中,她开始与男影星斯宾塞·屈赛联手上戏,后来他俩合作了8部以上的影片,同时在戏外他俩也开始了长达25年的罗曼蒂克史。 1951年,已步入中年的赫本以影片《非洲女王》第五次获得了奥斯卡提名。进入50年代,赫本塑造的角色多是具有显赫地位或特殊身份,并以此多次赢得了奥斯卡提名,这些影片包括《夏季》、《唤雨巫师》、《最后的夏季》。60年代,赫本出演的影片不多,因为她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了与屈赛的恋情之中。但是,赫本并没有放弃在演艺事业上的追求,她以影片《长夜旅行》为自己赢得了第九个奥斯卡提名。这之后赫本离开了影坛五年的时间,复出后她的第一部影片就是《猜猜谁来赴晚宴》,这也是赫本与屈赛合作的最后一部影片,屈赛在完成这部影片之后就去世了。《猜猜谁来赴晚宴》使赫本第十次获得了奥斯卡提名,并且第二次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第二年赫本出演了影片《冬狮》,这使她第三次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和第十一次获得提名。到了70年代,赫本开始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了电视电影方面,但她还继续出演了几部影片,包括《公鸡考格本》和《金色池塘》。《金色池塘》使赫本最后一次(第十二次)获得了奥斯卡提名,同时也第四次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1991年开始撰写个人传记《我》。

她是20世纪美国电影最有力的见证人之一。
0512-凯瑟琳 赫本.jpg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sagalliant 发表于 2007-12-30 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吉林–吉林市 教育网/吉林大学
0513- 阿尔封斯·都德

阿尔封斯·都德(Daudet,Alphonse)出生于法国南方尼姆城一个破落的丝绸商人家庭,迫于穷困,十五岁起在小学里担任监学(类似自修课辅导员),独自谋生。1857年他17岁时带着诗作《女恋人》(1858)到巴黎,开始文艺创作,1866年散文和故事集《磨坊书简》的出版给他带来小说家的声誉。《磨坊书简》发表两年后,都德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小东西》(1868)出版。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都德应征入伍。战争生活给他提供了新的创作题材。后来曾以战争生活为题材创作了不少爱国主义的短篇。1873年他发表了著名短篇小说集《月曜日故事集》,其中大多是是以这次战争为背景的。其中的《最后一课》和《柏林之围》更由于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而享有极高的声誉,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中的杰作。

他的创作倾向,总的说来,是对资本主义现实进行批判的。不过他的社会视野不够宽广,批判不够深刻,揭露的锋芒往往限于社会世态和人情习俗,而对资本主义制度下遭到不幸的普通人的同情则又近乎悲天悯人。他往往以自己熟悉的小人物为描写对象,以亲切的略带幽默的眼光观察他们。他的观察细致入微,善于从生活中挖掘某些有独特意味的东西,又以平易自然的风格加以表现,并把自己的感情深深注入字里行间。因此,他的作品往往带有一种柔和的诗意和动人的魅力。
0513-都德.jpg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sagalliant 发表于 2007-12-30 18: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吉林–吉林市 教育网/吉林大学
0514-小乔治·沃尔特·卢卡斯

小乔治·沃尔特·卢卡斯(George Walton Lucas Jr),是美国的电影导演、制片人和编剧,其最著名的是史诗式作品《星球大战》和《夺宝奇兵》三部曲(注:编剧)。

卢卡斯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墨德斯托,他的父亲乔治·沃尔特·卢卡斯在那里开文具店。卢卡斯上唐尼高中时,对驾驶赛车产生了兴趣,他梦想成为一个专业赛车手。但是,一次可怕的车祸突然中断了这个梦想,并改变了他对于人生的观点。在1960年代,卢卡斯开始在洛杉矶南加州大学的电影电视专业学习电影,南加州大学是最早致力于电影的大学之一。毕业后,他与弗朗西斯·科波拉一起创建了美国活动画片(American Zoetrope)工作室,期望在倍受压迫的好莱坞工作室制度外为电影制作者们创造一个能够自由发挥的环境。美国活动画片的想法虽然并未获得真正的成功,但是从他的电影《美国风情画》和《星球大战》在财政上获得的成功,让卢卡斯可以在他家乡以北的加州玛林县,设立自己的制片厂卢卡斯电影。天行者音效(Skywalker Sound)和工业光魔(Industrial Light and Magic),分别是卢卡斯影业中处理声音效果和视觉效果的子公司,它们已经成为他们领域最受尊崇的公司。卢卡斯电影游戏,之后被改名为卢卡斯艺术,在电脑游戏产业里也受到非常高的关注。

《星际大战》在1977年被某些人尊为首部“高概念”电影,尽管其他人觉得第一部应该是斯蒂芬·斯皮尔伯格(英语:Steven Spielberg,港译:史提芬·史匹堡,台译:史蒂芬·史匹柏)在两年前拍的《大白鲨》。实际上,卢卡斯和斯皮尔伯格早就认识,并且在之后的几部电影中有合作。特别是1981年首集的印第安纳·琼斯《夺宝奇兵》。与斯皮尔伯格一起,经百视达确认后卢卡斯在影片中的职位是制片。在以回收投资为基础方面,《星球大战》被证明是最成功的电影。在星球大战拍摄期间,卢卡斯放弃了他能获得的酬劳,以作为导演并换取电影的拥有权(电影公司认为它的拥有权不值钱)。这个决策使他直接从所有的游戏、玩具和收集品的特许权中获得上十亿美元的版权费。2004年,福布斯杂志估计卢卡斯的个人财富达到30亿美元。到2005年,福布斯在线估计在他有生之年由星球大战的特许权产生的收入接近200亿美元。 卢卡斯因拒绝在他的《星球大战》的片头里执行“片头设计规范”(当时,美国导演协会的规定是在影片的片头打出工作人员名单,而卢卡斯为了不影响《星球大战》开场字幕的科幻效果,所以把名单放在片尾。),被美国导演协会罚款。在付了罚款之后他退出了协会,并在二十年内不做电影导演的职务。1994年10月3日,卢卡斯开始写星球大战的前三集。同年11月1日,他停下他手中的制片和日常营运工作,利用公休补假来完成他的前传。
0514-乔治·沃尔特·卢卡斯.jpg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sagalliant 发表于 2007-12-30 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吉林–吉林市 教育网/吉林大学
0515-皮埃尔·居里

皮埃尔·居里(Pierre Curie)1859年生于巴黎一个医生家庭里。在他的儿童和少年时期,性格上好个人沉思,不易改变思路,沉默寡言,反应缓慢,不适应普通学校的灌注式知识训练,不能跟班学习,人们都说他心灵迟钝,所以从小没有进过小学和中学。父亲常带他到乡间采集动、植、矿物标本,培养了他对自然的浓厚兴趣,学到了如何观察事物和如何解释它们的初步方法。居里14岁时,父母为他请了一位数理教师,他的数理进步极快,16岁便考得理学士学位,进入巴黎大学后两年,又取得物理学硕士学位。1880年,他21岁时,和他哥哥雅克·居里一起研究晶体的特性,发现了晶体的压电效应。1891年,他研究物质的磁性与温度的关系,建立了居里定律:顺磁质的磁化系数与绝对温度成反比。他在进行科学研究中,还自己创造和改进了许多新仪器,例如压电水晶秤、居里天平、居里静电计等。1895年7月25日比埃尔·居里与玛丽·居里结婚。

居里夫妇结婚后次年,即1896年,贝可勒耳发现了铀盐的放射性现象,引起这对青年夫妇的极大兴趣,居里夫人决心研究这一不寻常现象的实质。她先检验了当时已知的所有化学元素,发现了钍和钍的化合物也具有放射性。她进一步检验了各种复杂的矿物的放射性,意外地发现沥青铀矿的放射性比纯粹的氧化铀强四倍多。她断定,铀矿石除了铀之外,显然还含有一种放射性更强的元素。居里以他作为物理学家的经验,立即意识到这一研究成果的重要性,放下自己正在从事的晶体研究,和居里夫人一起投入到寻找新元素的工作中。不久之后,他们就确定,在铀矿石里不是含有一种,而是含有两种未被发现的元素。1898年7月,他们先把其中一种元素命名为钋,以纪念居里夫人的祖国波兰。没过多久, 1898年12月,他们又把另一种元素命名为镭。为了得到纯净的钋和镭,他们进行了艰苦的劳动。在一个破棚子里,日以继夜地工作了四年。自己用铁棍搅拌锅里沸腾的沥青铀矿渣,眼睛和喉咙忍受着锅里冒出的烟气的刺激,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提炼,才从几吨沥青铀矿渣中得到十分之一克的镭。由于发现放射性,居里夫妇和贝可勒耳共同获得了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06年,皮埃尔·居里因车祸不幸逝世,年仅47岁。
0515-皮埃尔·居里.jpg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sagalliant 发表于 2007-12-30 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吉林–吉林市 教育网/吉林大学
0516-乔治·西蒙·欧姆

乔治·西蒙·欧姆(Georg Simon Ohm,1787~1854年)是德国物理学家。生于巴伐利亚埃尔兰根城。欧姆的父亲是一个技术熟练的锁匠,对哲学和数学都十分爱好。欧姆从小就在父亲的教育下学习数学并受到有关机械技能的训练,这对他后来进行研究工作特别是自制仪器有很大的帮助。1800年在中学接受过古典式教育。1803年考入埃尔兰根大学,未毕业就在一所中学教书。1811年欧姆又回到埃尔兰根完成了大学学业,并通过考试于1813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817年,他的《几何学教科书》一书出版。同年应聘在科隆大学预科教授物理学和数学。在该校设备良好的实验室里,作了大量实验研究,完成了一系列重要发明。他最主要的贡献是通过实验发现了电流公式,后来被称为欧姆定律。1826年,他把这些研究成果写成题目为《金属导电定律的测定》的论文,发表在德国《化学和物理学杂志》上。欧姆在1827年出版的《动力电路的数学研究》一书中,从理论上推导了欧姆定律,此外他对声学也有贡献。1833年,他前往纽伦堡理工学院任物理学教授。1841年,欧姆获英国伦敦皇家学会的柯希利奖章,第二年当选为该学会的国外会员。1852年,他被任命为慕尼黑大学教授。为了纪念他,人们把电阻的单位命名为欧姆。其定义是:在电路中两点间,当通过1安培稳恒电流时,如果这两点间的电压为1伏特,那么这两点间导体的电阻便定义为1欧姆。
0516-欧姆.jpg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sagalliant 发表于 2007-12-30 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吉林–吉林市 教育网/吉林大学
0517-爱德华·琴纳

爱德华·琴纳(Edward Jenner),免疫学之父,天花疫苗接种的先驱。

1749年爱德华·琴纳出生于英国格洛斯特郡伯克利牧区的一个牧师家庭。他5岁时,当牧师的父亲去世了,与当牧师的哥哥斯蒂芬·琴纳生活在一起。琴纳青少年时期,天花这个可怕的瘟疫正在整个欧洲蔓延着,而且还被勘探者、探险家和殖民者传播到了美洲。琴纳目睹这种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从13岁开始就立下了将来当个医生能根治这种疾病的愿望。琴纳在哥哥的帮助下,跟随外科医生卢德洛学了7年医术。20岁时,他已经是一名能干的助理外科医生了。在医疗实践中,琴纳从牧场挤奶女工在患牛痘的母牛上感染牛痘后,而不会染上天花这一发现上得到启发。经过20多年的探索、研究,于1796年5月的一天早晨,他用清洁的柳叶刀在一个叫杰米的8岁孩子的两条胳膊上划破几道,接种上牛痘浆。事实证明,这是一预防生天花的正确而有效的途径,牛痘疫苗从此产生了。牛痘接种的成功,为免疫学开创了广阔的领域,在国际上,琴纳赢得了极大的赞誉。1799年夏,人们称誉他为伟大的科学发明家人生命拯救者。拿破仑曾称琴纳为伟人。所有现代接种法实际上都是来源于琴纳的第一次伟大发现。
0517-琴纳.jpg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sagalliant 发表于 2007-12-30 18: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吉林–吉林市 教育网/吉林大学
0518-伯特兰·罗素

伯特兰·阿瑟·威廉·罗素,第三代罗素伯爵S(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 3rd Earl Russell)是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数学家和逻辑学家之一,同时也是活跃的政治活动家,并致力于哲学的大众化、普及化。无数人将罗素视为这个时代的先知,而与此同时罗素的许多政治立场却又是十分有争议性的。由于其对基督教的批判立场,他也不断的受到基督徒和教会的人身攻击。 他出生于1872年,当时大英帝国正值巅峰,逝于1970年,此时英国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其帝国已经没落。1950年,罗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多样且重要的作品,持续不断的追求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

罗素最早对数学产生兴趣,然后才逐渐转向哲学方面,因此他在数学方面也有很多重要的建树。在数理逻辑方面,罗素提出了罗素悖论。罗素在1900年便认识到,数学是逻辑学的一部分。1910年,他和他的老师阿尔弗雷德·诺斯·怀特海一起发表了三卷本的《数学原理》,在其中对这一概念做了初步的系统整理。哲学上罗素最大的贡献是和摩尔一起创立了分析哲学,此外他还在认识论、形而上学、伦理学、政治哲学和哲学史方面做出过贡献。在剑桥大学时罗素信奉唯心主义和新黑格尔主义,但是在1898年在摩尔的影响下罗素放弃了唯心主义,转而研究现实主义,并很快成为“新现实主义”的倡导者。罗素此后始终强调现代逻辑学和科学的重要性,批判唯心论。罗素的分析哲学由此诞生:通过将哲学问题转化为逻辑符号,哲学家们就能够更容易地推导出结果,而不会被不够严谨的语言所误导。罗素认为哲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的不同只是在于其研究的方向(哲学研究更广泛的内容),但他们的研究方法应该是相同的。哲学和数学一样,通过应用逻辑学的方法就可以获得确定的答案,而哲学家的工作就是发现一种能够解释世界本质的一种理想的逻辑语言。在伦理学和道德方面,罗素持的是开放态度,认为过多的道德束缚是人类不幸的根源,道德不应限制人类本能的快乐,因此提倡试婚、离婚从简和节育等,认为未婚男女在双方都愿意的情况下发生性关系并非是不道德的行为,这种观点使他在美国遭到激烈抗议,最终还导致他失去了纽约城市大学的教授职务。在教育方面罗素认为学生的言行举止不应受到约束与限制,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他和他的第二任妻子于1927年一起创立了一所试验学校。
0518-伯特兰·罗素.jpg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sagalliant 发表于 2007-12-30 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吉林–吉林市 教育网/吉林大学
0519-爱德华·德·博诺

爱德华·德·博诺(Edward de Bono),创新思维之父, "六顶思考帽"、"水平思考法"、"DATT"、"CoRT教育思维"的创始人。爱德华·德·博诺(Edward de Bono)是创造性思考和把思考作为技能直接教授的相关领域内德高望重的权威。有的人认为他的价值甚至超过了诺贝尔奖得主。爱德华博士把毕生精力用于创新思维领域的拓展与开发,他根据对人 大脑的工作原理的理解,建构了世界上最庞大、最具穿透力的思维训练系统,创造出了“水平思考法”、“平行思考法”、“六顶思考帽”等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中的工具,被誉为“创新思维之父”。
0519-爱德华·德·博诺.jpg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sagalliant 发表于 2007-12-30 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吉林–吉林市 教育网/吉林大学
0520-巴尔扎克

巴尔扎克( Honore de Balzac ) 19 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一生创作 96 部长、中、短篇小说和随笔,总名为《人间喜剧》。其中代表作为《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100 多年来,他的作品传遍了全世界,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和人类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称赞他“是超群的小说家”、“现实主义大师”。

巴尔扎克 1799 年出生于一个法国大革命后致富的资产阶级家庭,法科学校毕业后,拒绝家庭为他选择的受人尊敬的法律职业,而立志当文学家。为了获得独立生活和从事创作的物质保障,他曾试笔并插足商业,从事出版印刷业,但都以破产告终。这一切都为他认识社会、描写社会提供了极为珍贵的第一手材料。他不断追求和探索,对哲学、经济学、历史、自然科学、神学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积累了极为广博的知识。1829 年,巴尔扎克完成长篇小说《舒昂党人》,这部取材于现实生活的作品为他带来巨大声誉,也为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放下第一块基石,巴尔扎克将《舒昂党人》和计划要写的一百四五十部小说总命名为《人间喜剧》,并为之写了《前言》,阐述了他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和基本原则,从理论上为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奠定了基础。
0520-巴尔扎克.jpg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5-5-18 12:13 , Processed in 0.121091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