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六月名人

[复制链接]
sagalliant 发表于 2007-12-31 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吉林–吉林市 教育网/吉林大学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请勿使用gmail/outlook/aol/icloud邮箱注册)

×
资料主要来自百度百科

0601-玛丽莲·梦露

玛丽莲·梦露(Marilyn Monroe),本名诺玛·莫天森(Norma Jean Mortenson),诺玛的身世坎坷,在她出生前,父亲买了一辆摩托车,然后骑上它,直直地往北朝旧金山去,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留下家人与未出世的诺玛,也因此在她心目中的父亲形象永远模糊。至于母亲葛蕾蒂丝虽然生下了她,却生而不养,不但男女关系复杂,还几乎连孩子的父亲是谁都搞不清。1946年,诺玛被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大老板看中拍板雇用,从此有了这个艺名——玛丽莲·梦露。初期的工作并不顺利,她只是在一些影片中跑跑堂,说几句“Hello!”之类的台词,无奈之下为了五十美元,玛丽莲答应拍裸体照,只为了汽车不被典当,成名后此消息被小报爆出,面对舆论玛丽莲却没有否认,使她反而得到大众的同情。1950年约翰大胆启用玛丽莲,让她在《柏油丛林》担任了一两场重头戏。紧接着玛丽莲与蓓蒂黛维斯等几位大明星拍摄了《伊芙的底细》,出场时间虽然很短,但她那天真无邪,使人听了浑陶陶的对白让人留下深刻印象,福克斯公司等影片一结束,便与她签定续订七年合同。在53年之前,玛丽莲在影评界虽时获赞誉,但电影公司总是把她拘囿于演“白痴美人”一类角色,为求发展,她上迈克尔契诃夫剧院听戏剧课,排古典剧。这时,有位记者认出“金色之梦”月份牌上的裸体模特儿即为玛丽莲,消息透露出来,非但没有毁掉她的前程,反而引起观众好奇,对她更为关注。1953年是玛丽莲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在电影《尼亚加拉》里第一次担任主角。影片以有名于世的大瀑布为背景,烘托玛丽莲优美的体态。该片上映以来
,场场爆满,她不仅一跃成为第一流的明星,而且成了好莱坞一手炮制的最了不起的神话。

婚前玛丽莲的每部影片都超乎寻常的卖座,特别是在《七年之痒》这部片中她站在地铁口的镂空铁板上,下面刮上来的风把她的裙子吹得鼓涨起来,成了她影片里最著名的镜头。不过梦露已经不满足于傻瓜美人这种角色了,紧接着演出的《公共汽车站》里,她把自己的生活经历融汇进人物身上,而且演戏才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片中,她出现在小酒吧时,真有光彩华艳、蓬荜生辉之感。1962年,她在剧组摄影棚里,庆祝她三十六的生日。为了证明自己丰腴如初,风韵依然,玛丽莲在伯特斯特恩的摄影机前取一幅透明纱巾略事遮掩,拍下生平最后一组极有魅力的照片。八月四日一个周末的星期六,是梦露悲剧一生的高潮。这一天早晨,人们还看见她脸庞鲜艳。谁也没有料到,这是临终前的最后光彩。第二天清晨,玛丽莲的女管家发现她卧室的灯还亮着,她一丝不挂地躺在床上,在她在加利福尼亚的洛杉矶刚购置的房中离开了人世。她的私人医生断定她死于凌晨3点40分。洛杉矶的验尸官后来说,她的死是因为“过量用药,是急性巴比妥酸盐中毒”。梦露去世前几天,她的医生给她开了一种烈性的安眠药巴比妥酸盐。因为在这之前,她由于未能担任一个电影角色而感到有些压力,并且有点心神不安,但很快就恢复正常了。尽管她以前曾试图自寻短见,但玛丽莲之死出现许多自相矛盾的地方,使自杀之说令人生疑。
0601-玛丽莲·梦露.jpg
 楼主| sagalliant 发表于 2007-12-31 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吉林–吉林市 教育网/吉林大学
0602-哈代

哈代(Hardy,Thomas)英国作家。哈代的小说以他所生长生活的英格兰西南部地区为背景,富有浓重的地方色彩。他将这些小说大体分为3类:性格与环境的小说、罗曼史与幻想的小说和精于结构的小说。其中以第一类最为重要。属于此类的长篇小说有《绿林荫下》、《远离尘嚣》、《还乡》、《卡斯特桥市长》、《林居人》、《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一般认为它们是哈代思想、艺术上最成熟的作品,其中又以悲剧故事《德伯家的苔丝》和《无名的裘德》最为杰出。

哈代作为诗人,也颇有声誉。1898~1928年,他共出版8部近千首短诗,包括《威塞克斯诗集》、《今昔之歌》、《时间的笑柄》、《环境的讽刺》、《幻觉的瞬间》、《中晚期抒情诗》、《人性面面观》、《晚岁之歌》,其中包括感怀诗、哲理诗、爱情诗、咏物诗、讽刺诗、战争诗、悼亡诗等等。他还创作了两部诗剧《列王》和《康沃尔王后的著名悲剧》。哈代的诗冷峻、深刻、细腻、优美,言简意赅,自成一格,较他的小说更具有现代意识。诗剧《列王》是哈代思想艺术集大成之佳作。它以拿破仑战争为题材,囊括了欧洲与战争有关的种种地区和场所,出场人数达数百人。它属于不供演出用的案头剧,气势宏伟,语言优美,运用无韵诗、有韵诗及散文3种文体形式。哈代凭借战争进程中的各个重要环节,进一步深入阐发了他已往在小说和短诗中表达的思想。这部诗剧是作者近60年文学创作的深化和总结。

哈代晚年因在诗歌小说创作上的突出成就而获得巨大荣誉。逝世后,葬于伦敦威斯敏斯特诗人角,其心脏则按本人遗愿葬于故乡的斯廷斯福德教堂墓地。他写的传记和一些文学论文、文学笔记以及书信陆续出版。他在英国和世界各国具有相当大的影响。中国从20~30年代开始陆续介绍、翻译哈代的诗及小说作品,他已成为中国读者熟悉的英国作家之一。
0602-哈代.jpg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sagalliant 发表于 2007-12-31 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吉林–吉林市 教育网/吉林大学
0603-阿伦·雷奈

阿伦·雷奈(Alain Resnais )法国导演,导演生涯从拍短片开始。其中《梵高》获得1949年度奥斯卡最佳短片奖。50年代法国新浪潮电影崛起时,他和志同道合的艺术家携手,拍摄了一批令人耳目一新的影片,形成左岸派。1958年导演第一部剧情长片《广岛之恋》,获得很高的评价。 他是法国新浪潮的中坚分子,但跟其他新浪潮影人不同的是,他没有《电影笔记》杂志的背景,他的特点是关注形式主义、现代主义以及社会和政治议题,经常以时间和记忆作为主题,从严肃文学中汲取营养,从哲学高度看问题;在叙事结构上采用神秘而新奇的手法,摄影华丽,剪辑重抒情性,作品常惹争议。
0603-阿伦·雷奈.jpg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sagalliant 发表于 2007-12-31 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吉林–吉林市 教育网/吉林大学
0604-杨丞琳

杨丞琳,艺人。
0604-杨丞琳.jpg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sagalliant 发表于 2007-12-31 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吉林–吉林市 教育网/吉林大学
0605-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英国经济学家。

凯恩斯可谓经济学界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他的发表于1936年的主要作品《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引起了经济学的革命。这部作品对人们对经济学和政权在社会生活中作用的看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凯恩斯发展了关于生产和就业水平的一般理论。其具有革命性的理论主要是:关于存在非自愿失业条件下的均衡:在有效需求处于一定水平上的时候,失业是可能的。与古典经济学派相反,他认为单纯的价格机制无法解决失业问题。引入不稳定和预期性,建立了流动性偏好倾向基础上的货币理论:投资边际效应概念的引入推翻了萨伊定律和存款与投资之间的因果关系。他的这些思想为政府干涉经济以摆脱经济萧条和防止经济过热提供了理论依据,创立了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思想。凯恩斯一生对经济学作出了极大的贡献,曾被誉为资本主义的“救星”、“战後繁荣之父”。

凯恩斯不但是一个理论家,而且是一个实践家。他曾经在英国财政部印度事物部工作,任剑桥大学皇家学院的经济学讲师,创立政治经济学俱乐部并因其最初著作《指数编制方法》而获“亚当·斯密奖”,任《经济学杂志》主编,任皇家印度通货与财政委员会委员,兼任皇家经济学会秘书,英国财政部巴黎和会代表,主持英国财政经济顾问委员会工作,出席布雷顿森林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并担任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董事。
0605-凯恩斯.jpg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sagalliant 发表于 2007-12-31 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吉林–吉林市 教育网/吉林大学
0606-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   

普希金(1799~1837)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诸体皆擅,创立了俄罗斯民族文学和文学语言,在诗歌、小说、戏剧乃至童话等文学各个领域都给俄罗斯文学提供了典范。普希金还被高尔基誉为“一切开端的开端 ”。
   
普希金作品崇高的思想性和完美的艺术性使他具有世界性的重大影响。他的作品被译成全世界所有的主要文字。普希金在他的作品中所表现的对自由、对生活的热爱,对光明必能战胜黑暗、理智必能战胜偏见的坚定信仰,他的“用语言把人们的心灵燃亮”的崇高使命感和伟大抱负深深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天才的杰作,激发了多少俄罗斯音乐家的创作激情和灵感。以普希金诗篇作脚本的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 、《鲍里斯?戈都诺夫》 、《黑桃皇后》 、《鲁斯兰与柳德米拉》 、《茨冈》 等等,无一不是伟大的音乐作品;普希金的抒情诗被谱上曲,成了脍炙人口的艺术歌曲;还有的作品还被改编成芭蕾舞,成为舞台上不朽的经典。
0606-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jpg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sagalliant 发表于 2007-12-31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吉林–吉林市 教育网/吉林大学
0607-保罗·高更

保罗·高更(Paul Gauguin), 后期印象画派代表人物。

高更的早期绘画,带有实验性,也很拘谨,令人联想起在巴比松画派(Barbizon School)影向下毕沙罗的作品。1880 年代早期,高更将笔触放松、变宽 ,赋予画面颤动的韵律特质,色彩略见后来发展的迹象,但仍很拘谨。他把颜色做块面处理,自由地加重色泽的明亮感:例如以鲜亮的蓝色画阴影,以红色画屋顶,而使之自背景中突出。1888 年二月,他前往不列塔尼的阿凡桥,结识了贝纳(Bernard)。贝纳的一些观念受到高更修正和润饰,而形成今日为人所知的「综合主义」(synthetism)运动的理论基础。贝纳排拒库尔贝(Courbet)的写实方式,主张拓展印象主义领域,乃朝着另一新的方向探索。贝纳与高更双双寻求新的表现力量。他们主张艺术应具备有力、率直而普遍的相同象征,以舍弃细节及特征,并经过压缩的感觉,强烈而集中地表现印象、观念和经验三者的综合。高更于是走出了印象派画家那种琐碎的光影、固定短暂景象的意图、以及对文学借喻的逃避。1889 他年前往勒普底,在勒普底时,他的画呈现最简洁的形式,色彩强烈,背景简化成节奏起伏的形态。此种现象可见于「黄色基督」(The Yellow Christ)。高更对于热带乐土的怀想,致使他于公元 1891 年在巴黎拍卖其画作以筹款,并于 6 月抵达大溪地,他在那里停留到 1893 年。该地的美与神秘,令他深深着迷。他非但舍不得离开,更去探寻那片原始、未开发的纯真。他把「野蛮人」理想化,认为是受本能引导、接近自然的人,是真正创作的泉源。此时,高更已不再使用补色。他变得喜欢并用红色与橘红色、蓝色与绿色、紫色与暗褐色,将靛蓝当作黑色使用 。尽管此时画作在色调上比起他早期的作品来得阴沉些,但是在构图上却变得更为直接而大胆。这些作品同时具有壁画的风格与份量。1901 前往贵斯群岛。尽管一时极端的消极,高更却在此段期间完成了他一些最活泼鲜明、最富想象力的作品。
0607-保罗·高更.jpg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sagalliant 发表于 2007-12-31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吉林–吉林市 教育网/吉林大学
0608-罗伯特·舒曼

罗伯特·舒曼,德国著名作曲家、音乐评论家。他出生于德国茨维考城书商的家庭,从小喜爱音乐和文学。因家庭偏见,他年青时在大学学习法律,只能业余学习音乐。由于孜孜不倦的追求,以至于成为当地首屈一指的钢琴家。1830年当他通过曲折的斗争而能够专攻音乐时,因急于求成,借机械装置锻炼钢琴指法,使手指受伤,失去成为钢琴演奏家的可能,他遂致力于音乐创作与音乐评论。

舒曼是浪漫主义音乐成熟时期的代表之一,他生性感情敏感,并且有民主主义思想。1834年他创办了《新音乐杂志》,对改变当时陈腐的音乐空气,促进浪漫艺术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他关心和支持尚未为人所知的音乐家,如:肖邦、柏辽兹、李斯特、勃拉姆斯、瓦格纳等。1838年由于维也纳反动当局发现了他介绍舒怕特的《C大调交响曲》,迫使他无法工作,他遂于1839年回莱比锡。1840年与当时有名的钢琴家克拉拉的结合,一直被人传为美谈,并促使他的创作热情空前高涨,结婚的一年间共写了138首歌曲,被称为“歌曲文萃”。1843年他在莱比锡音乐学院任教,1856年因患精神病逝世。舒曼的代表作有:钢琴名曲《蝴蝶》、《狂欢节》、《交响练习曲》、《幻想曲集》等,这些乐曲促进了浪漫主义音乐风格的发展。最著名的歌曲集有《桃金娘》、《诗人之恋》、《妇人的爱情和生活》等,之后还写下了四部交响曲,及《a小调钢琴协秦曲》、《曼弗雷德序曲》等杰出的作品。
0608-舒曼.jpg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sagalliant 发表于 2007-12-31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吉林–吉林市 教育网/吉林大学
0609-斯蒂芬逊

斯蒂芬逊,英国铁路机车的主要发明家。 1814年他研制成功第一辆蒸汽机车,能以每小时再英里的速度牵引8辆装有30吨煤的货车。但他并不以此为满足,继续研究提高机车功率的方法,采用了蒸汽鼓风法,这个新设计使蒸汽机车进入实用阶段。他对路轨和机车进行改进,用熟铁制成铁轨,枕木下铺小石子;机车使用火管锅炉。 1825年9月27日当第一列列车运载450名旅客,以每小时24公里的速度从达灵顿驶到斯托克顿,铁路运输事业就从此诞生了。利物浦与曼彻斯特各界人士请他在这两座城市间修建一条长64公里的铁路。1830年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线建成后,铁路建设迅速在英国、欧洲和北美洲展开。
0609-斯蒂芬逊.jpg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sagalliant 发表于 2007-12-31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吉林–吉林市 教育网/吉林大学
0610-古斯塔夫·库尔贝

古斯塔夫·库尔贝(Gustave Courbet) 是法国著名画家,现实主义画派的创始人。主张艺术应以现实为依据,反对粉饰生活,他的名言是:“我不会画天使,因为我从来没有见过他们。”

库尔贝出生于法国东部紧挨瑞士的杜省,父亲是一位农场主,1839年他到巴黎学习法律,常到卢浮宫观摩大师们的绘画,在父亲的支持下改学绘画,先在斯特本和海森画室学习,但不久离开,自行以临摹大师们的作品学习。1849年,他回到家乡,创作了《碎石工》、《奥南的葬礼》等如实反映生活的作品,成为现实主义艺术的领导人,他坚决反对旧的传统观念和习俗,成为背叛传统画派的新一代艺术家的领袖。他还创作了许多著名的风景画,并写作了散文和政论文,呼吁民主和自由。1856年,他访问德国,受到热烈的欢迎。他的名画《画室》画出了当时社会各阶层的人物,还包括自己和模特。他拒绝了拿破仑三世授予的荣誉军团十字奖章,使他的人气大增,1871年成立巴黎公社後,他被选为公社委员、艺术家协会主席,负责博物馆工作,他坚决主张推倒象征帝国主义战争的旺多姆铜柱。这个铜柱是拿破仑为了炫耀侵略战绩,用缴获的200门大炮熔铸成的,上面刻着拿破仑历次战绩。公社通过法令说它是:“野蛮行为的纪念物”,是“对军国主义的赞扬”,于1871年5月16日予以拆毁。巴黎公社失败後,他被捕入狱,判决他入狱6个月并赔偿重新立起旺多姆铜柱所需的资金30万法郎,为躲避这笔债款,出狱後他只好逃亡国外,于1873年流亡瑞士。在瑞士死于饮酒过量造成的肝硬化。1882年法国美术学院为他举办了个人画展。
0610-古斯塔夫·库尔贝.jpg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sagalliant 发表于 2007-12-31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吉林–吉林市 教育网/吉林大学
0611-约翰·康斯特勃

约翰·康斯特勃(John Constable),是英国著名风景画家。

康斯特勃生前,英国美术界对他并不重视,直到去世後,他的作品才得到赞扬,现在已经成为英国风景画的代表,他的作品把英国的风景画真正从因袭成规和外国影响中摆脱出来,他热爱家乡和大自然,甚至从没有去过苏格兰和威尔士。他像一位田园诗人,但他对後来的画家,尤其是法国的画家影响很大。他有许多独创的技法,如用刮刀直接铺色块,产生闪烁着亮光的白点,表现树叶的反光,这些技法直接影响着巴比松画家和後来的印象派画家。
0611-康斯特勃.jpg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sagalliant 发表于 2007-12-31 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吉林–吉林市 教育网/吉林大学
0612-约翰·洛克菲勒

约翰·洛克菲勒,美国实业家、美孚石油公司创办人。

出生在美国东北部一个小村,家境贫寒。幼年时,曾将别人送他的一对火鸡精心喂养成群,挑好的在集市上出售。12岁时积蓄了50美元,他把钱借给邻居,收取本息。在克利夫兰商业学校毕业后,曾任一运输公司会计,三年积蓄900美元。他未参加南北战争,却在战争中捞取了1.7万美元。他沉默寡言,把全部精力倾注在金钱上。23岁时,他到了钻出美国第一口油井的石油城,经实地考察,决定从事风险不大、不会亏本的炼油业。第二年与他人合资7万美元在克利夫兰建立了一家大炼油厂,采用可提炼出优质油的新技术,把竞争者远远抛在后面,获利100%。1870年,他把两座炼油厂和石油输出商行合并,创建俄亥俄美孚石油公司。此后不到两年的时间,他就吞并了该地区20多家炼油厂,控制该州90%炼油业、全部主要输油管及宾夕法尼亚铁路的全部油车。又接管新泽西一铁路公司的终点设施,迫使纽约、匹兹堡、费城的石油资本家纷纷拜倒在其脚下。接着,为控制全国石油工业,他操纵纽约中央铁路公司和伊利公司同宾夕法尼亚公司开展铁路运费方面的竞争。结果,在8年内,美孚石油公司炼油能力从占全美4%猛增到95%。美孚公司几乎控制了美国全部工业和几条大铁路干线。1882年,它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托拉斯。后来,洛克菲勒财团又形成由花旗银行、大通—曼哈顿银行等四家大银行和三家保险公司组成的金融核心机构,这七大企业控制全国银行资产的12%和全国保险业资产的26%,洛氏家族通过它们影响工业企业决策。洛克菲勒财团创办基金会,向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和其他社会团体赠款,扩大影响和势力。洛克菲勒财团还指派亲信人物担任政府要职,如曾任国务卿的杜勒斯、腊斯克都担任过洛氏基金会董事长的职务;基辛格出任国务卿之前,曾担任纳尔逊·
洛克菲勒(老洛克菲勒之孙)的外交政策私人顾问。该家族的成员也活跃于政治舞台,左右内政和外交政策,如纳尔逊·洛克菲勒就曾担任1974—1977年美国副总统。
0612-洛克菲勒.jpg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sagalliant 发表于 2007-12-31 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吉林–吉林市 教育网/吉林大学
0613-威廉·巴特勒·叶芝

威廉·巴特勒·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亦译“叶慈”、“耶茨”,爱尔兰诗人、剧作家,著名的神秘主义者。叶芝是“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的领袖,也是艾比剧院(Abbey Theatre)的创建者之一。

叶芝早年的创作仍然具有浪漫主义的华丽风格,善于营造梦幻般的氛围,例如他在1893年出版的散文集《凯尔特曙光》便属于这种风格。然而进入不惑之年后,在现代主义诗人伊兹拉·庞德等人的影响下,尤其是在其本人参与爱尔兰民族主义政治运动的切身经验的影响下,叶芝的创作风格发生了比较激烈的变化,更加趋近现代主义了。叶芝不仅仅是艾比剧院的决策者之一,也曾担任爱尔兰国会参议员一职。他十分重视自己的这些社会职务,是爱尔兰参议院中有名的工作勤奋者。叶芝曾于192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的理由是“以其高度艺术化且洋溢着灵感的诗作表达了整个民族的灵魂”。1934年,他和拉迪亚德·吉卜林共同获得古腾堡诗歌奖。
0613-威廉·巴特勒·叶芝.jpg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sagalliant 发表于 2007-12-31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吉林–吉林市 教育网/吉林大学
0614- 斯托

斯托,美国女作家,生于康涅狄格州。父亲是著名牧师革曼·比彻。幼年因父亲关系颇受加尔文教派影响。青年时期因其叔父萨缪尔·福特的影响接受了自由主义信仰。她喜欢读司各特的浪漫小说,这在她后来的著作中有明显反映,1832年,她随全家迁往辛辛那提市,在一座女子学校教书,写了一些关于新英格兰生活的随笔。1836年,她与父亲所在的神学院的C.E.斯托教授结婚。其间,她访问了肯塔基州,目睹了那里奴隶的生活,这为她后来的小说提供了素材;她又受到父亲学校中强烈的反奴隶制情绪的影响。这种情绪成了她小说的基调。1850年,她随丈夫迁至缅因州,那里关于反奴隶制的讨论使她无比激动,于是利用空闲时间写出了《汤姆叔叔的小屋》(1852)。小说引起强烈反响,使她一举成名。为了反驳保守势力的攻击,1853年她发表了《(汤姆叔叔的小屋)题解》,引用法律、法院档案、报纸和私人信件等大量材料证明她的小说所揭露的事实。她的其他主要著作有:《德雷德,阴暗的大沼地的故事》(1856),《奥尔岛上的明珠》(1862),《老镇上的人们》(1869),《粉色和白色的暴政》(1871),以及一些宗教诗,收入1867年出版的《宗教诗选》。她还写过一篇虚构的维护女权的论文《我妻子和我》(1871),今天常常被女权主义者引用。斯托夫人晚年主要住在佛罗里达,在《棕榈叶》(1873)一书中描写了她在那里的宁静生活。
0614-斯托夫人.jpg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sagalliant 发表于 2007-12-31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吉林–吉林市 教育网/吉林大学
0615-爱德华·格里格

爱德华·格里格(Edvard Grieg),挪威作曲家,19世纪下半叶挪威民族乐派代表人物。格里格一生经历了挪威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的年代,具有进步的民主爱国思想。他沿着布尔、诺拉克等人开创的道路,努力钻研民间音乐,作曲家L.M.林德曼搜集出版的《挪威山区民间曲调》 《挪威民间叙事曲曲调》等集子,成为他创作的音调源泉。在创作实践中,他借鉴欧洲各国音乐传统,特别是19世纪以来浪漫主义音乐发展的成果,通过对民族历史的歌颂,对祖国大自然和民间生活的艺术感受,创作出具有挪威民族特色和浓厚乡土气息的音乐。
0615-格里格.jpg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sagalliant 发表于 2007-12-31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吉林–吉林市 教育网/吉林大学
0616-巴巴拉·麦克林托克

巴巴拉·麦克林托克(Barbara McClintock)是20世纪具有传奇般经历的女科学家,她在玉米中发现了“会跳舞”的基因。

基因在染色体上作线性排列,基因与基因之间的距离非常稳定。常规的交换和重组只发生在等位基因之间,并不扰乱这种距离。在显微镜下可见的、发生频率非常稀少的染色体倒位和相互易位等畸变才会改变基因的位置。可是,麦克林托克这位女遗传学家,竟然发现单个的基因会跳起舞来:从染色体的一个位置跳到另一个位置,甚至从一条染色体跳到另一条染色体上。麦克林托克称这种能跳动的基因为“转座因子”(目前通称“转座子”,transposon)。

麦克林托克理论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她发现能跳动的控制因子,可以调控玉米籽粒颜色基因的活动,这是生物学史上首次提出的基因调控模型,对后来莫诺和雅可布等提出操纵子学说提供了启发。转座因子的跳动和作用控制着结构基因的活动,造成不同的细胞内基因活性状态的差异,有可能为发育和分化研究提供新线索,说不定癌细胞的产生也与转座因子有关。转座因子能够从一段染色体中跑出来,再嵌入到另一段染色体中去,现代的DNA重组和基因工程技术也从这里得到过启发。转座子的确是在内切酶的作用下,从一段染色体上被切下来,然后在连接酶的作用下再嵌入到另一切口中去的。我国遗传学者王身立教授曾在1982年与谈家桢教授一起预言,麦克林托克会获诺贝尔奖。翌年,麦克林托果然荣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0616-巴巴拉·麦克林托克.jpg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sagalliant 发表于 2007-12-31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吉林–吉林市 教育网/吉林大学
0617-斯特拉文斯基

斯特拉文斯基(lgor Feodro-ovich Stravinsky),美籍俄国作曲家、指挥家,西方现代派音乐的重要人物。这位对20世纪音乐创作产生巨大影响的作曲家一生中不仅数次改变自己的国籍(1934年成为法国公民,1945年加入美国国籍),从而成为一位真正的世界公民,在音乐创作风格上也经历了多次变化,从早期的现代主义和俄罗斯风格到中期的新古典主义,再到晚期的序列主义。主要代表作为早期三部舞剧音乐《火鸟》《彼得鲁什卡》、《春之祭》。其他重要作品还有舞剧《婚礼》、《普尔钦奈拉》、《阿波罗》、《竞赛》,歌剧《俄狄普斯王》、浪子的历程、《普西芬尼》、《诗篇交响曲》、《三乐章交响曲》等。
0617-斯特拉文斯基.jpg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sagalliant 发表于 2007-12-31 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吉林–吉林市 教育网/吉林大学
0618-赫施巴赫

赫施巴赫(D.R.Dudley Robert Herschbach)美国物理化学家。

赫施巴赫主要从事微观反应动力学的研究,专长为分子碰撞动力学。1959年开拓了交叉分子束方法的研究,60年代和他的博士研究生李远哲共同研究和发展了交叉分子束方法,为化学动力学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采用这个方法,就有可能详细研究化学反应的过程,对了解化合物相互反应的基本原理,作出重要的突破,为在化学工程上控制化学反应创造了条件。因此和李远哲、J.C.波拉尼共获1986年诺贝尔化学奖。他还获得美国化学会纯粹化学奖(1965)、法拉第学会斯皮尔斯奖章(1976)、美国化学会鲍林奖章(1978)、朗缪尔奖(1983)。已发表科学论文150余篇和专著11本。
0618-赫施巴赫.jpg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sagalliant 发表于 2007-12-31 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吉林–吉林市 教育网/吉林大学
0619-帕斯卡

帕斯卡(Pascal,Blaise),是法国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和散文家。在物理学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是,于1653年首次提出了著名的帕斯卡定律,为此写成了《液体平衡的论述》的著名论文,纤细论述了液体压强的传递问题。应用这个定律制造的各式各样的液压机械,为人类创造了无数的奇迹,他建立的直觉主义原则对于后来一些哲学家,如卢梭和伯格森等都有影响。
0619-帕斯卡.jpg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sagalliant 发表于 2007-12-31 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吉林–吉林市 教育网/吉林大学
0620-莱昂纳尔·里奇

莱昂纳尔·里奇(Lionel Richie),可谓是80年代美国摇滚乐坛最耀眼的歌星之一。Richie是在Tuskegee学院的校园里成长起来的,60年代中期,他在那里建立了一支颇为成功的R&B乐队。1968年,他成为Commodores(海军司令合唱团)的主唱手兼萨克斯手,这支由他和自家兄弟合组的乐队在以后的数年里取得了辉煌的成绩。Richie的《Can't Sloro Down》专辑在世界各地的总销售量仅次于 Michael Jackson 的《Thriller》;他担任了 Kenny Regers 最畅销单曲《Laoly》的制作;制作并与 Diana Ross 合唱了畅销单曲《Endless Love》;Richie还是两次奥斯卡电影歌曲得主及誉满全球的歌曲《We Are The World》、《See you see me》的共同作曲者。众多的音乐奖殊荣以及在音乐排行榜上创下的骄人成绩都证明了Richie不愧为80年代乐坛无可比拟的闪亮巨星。

在Commodores时代,Richie就已是这个组合许多风行一时的佳作的创作者兼演唱者,他尤其擅长一些具有浪漫情调、易于领悟的歌曲,就好像《Easy》、《Three Times A Lady》、《Still》之类的作品。 这些软调歌曲正是Richie的拿手好戏,不论是忧伤感怀的怨调,或是爱味浓郁的情歌,经由这位黑人歌手独特的蓝调处理,听来格外令人心动不已。在为乡村歌手Kenny Rogers制作专辑《Share With You》之后,Richie又将乡村歌曲的精华融入了自己的创作之中,从而使自己的风格得以超越纯灵魂乐的领域。在单曲《All Night Long (All Night)》中更是将灵魂舞曲用强烈的韵律表达出来。而在《Running With The Night》中,Richie更是不断拓展曲风,请当时Toto吉它手演奏带有爵士风格的摇滚吉它间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之后,Richie又推出了《Dancing On The Ceiling》,绚烂多姿的包装、 恣情放任的曲调、闻乐起舞的快感,令人仿如置身里约热内卢的嘉年华会中。这位不断突破现状,力求多元新颖风格的成功艺人,永不会自满于岁月的荣耀,他继续着自己作为一个音乐人的不断尝试。
0620-莱昂纳尔·里奇.jpg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5-5-6 12:58 , Processed in 0.110271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