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gening 发表于 2011-12-26 13:03

家猫战斗力 发表于 2011-12-26 13:0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施卡光轴好调的,而且校正光轴是种乐趣,偶认为~

施卡,马卡和牛反,是不是每次拿到温度不一样的地方观测,都要重新调一次光轴?

家猫战斗力 发表于 2011-12-26 13:04

本帖最后由 家猫战斗力 于 2011-12-26 13:06 编辑

chengening 发表于 2011-12-26 13:0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目视效果等同的apo与牛反,如果是用在拍摄方面,牛反可以秒apo,这句话没错吧 ...
拍摄偶不太懂了,牛反有彗差,加上彗差改正镜后效果如何,请问懂的人~

拍深空的曝光时间肯定会大大缩短吧

家猫战斗力 发表于 2011-12-26 13:05

chengening 发表于 2011-12-26 13:0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施卡,马卡和牛反,是不是每次拿到温度不一样的地方观测,都要重新调一次光轴? ...

光轴和温度没关系 不用经常调的,尤其是小口径施卡

马卡光轴比施卡更稳定~

dzhtryq 发表于 2011-12-26 13:05

我喜欢直接看,所以选择大牛反

chengening 发表于 2011-12-26 13:08

看来如果要目视和拍摄都兼顾的话,必须是要apo和大口径发射都有,只是那个先后的问题了。呵呵,我不用纠结到底是买apo还是牛反了,应该变成纠结先apo还是先牛反了。

hldcloudyou 发表于 2011-12-26 13:59

本帖最后由 hldcloudyou 于 2011-12-26 14:12 编辑

宇文蓝枫 发表于 2011-12-26 13:41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知道丁达尔效应吗,丁达尔效应在空气中几乎是无法避免的
这就是光路重叠的影响,也是反差降低的很大的原 ...

我觉得这跟丁达尔现象还不一样。光路重叠,对每个单独方向的光应该是没有影响的。光子不同于普通的粒子,不能互相传递能量。设想一下,如果两个激光炮对射,那肯定不能发生爆炸吧。只能是发生交叉,分叉之后,该咋地还咋地,光路不会发生改变或发生反射或散射。我认为牛反之所以有肉的感觉,主要还是跟牛反主镜镀膜的反射率不是很高(一般的镀膜能达到80%就不错了),而且要经过主副镜的反射。中央遮挡比大是有关系的。如果是小遮挡比的牛反系统,在主镜精度、整机精度、环境、光轴等都到位的情况下,干掉小口径的APO,我觉得是必然的,因为在其它的比较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口径就是硬道理。但是,那些满足的条件都满足,呵呵,挺难。所以,牛反用着麻烦,APO用着简单方便,个人取向不同,所选择的系统也不相同罢了。大家之所以选择大口径的牛反,我认为一个最主要的道理就是通过远远低于同口径APO的价格,获得相应的投入观测效益而已。

toeflatu 发表于 2011-12-26 14:04

hldcloudyou 发表于 2011-12-26 14:18

本帖最后由 hldcloudyou 于 2011-12-26 14:22 编辑

宇文蓝枫 发表于 2011-12-26 14:10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你就错了
光量子本身的传播虽然是不会相互影响的
但是在空气中传播还要考虑到空气中的悬浮微粒,这些对 ...

这是个比较共性。我探讨的是光路重叠,而不是光跟空气中的悬浮微粒发生作用。折射镜筒里面也是有空气的,也会有微粒,这种现象肯定多少都有,但不应成为折射系统与反射系统互相比较的因素。

我的意思是,在折射镜筒内,光路确实不发生重叠,从前面进,从后面出,反射系统井筒内光路发生重叠,发生不发生重叠,根据光子的特性,对成像都没有影响。丁达尔现象不能跟光路重叠划等号。

hldcloudyou 发表于 2011-12-26 14:36

宇文蓝枫 发表于 2011-12-26 14:2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正因为是在空气里。所以这种现象是根本不能忽略的。确实不能画等号也,我也没说划等号,但是我们都很清楚 ...

光路重叠,对最终的反差没有影响。这是由光子的特性决定的。

就算把丁达尔现象考虑在内(其实这个是另外一个话题,跟光路重叠是两码事),如您所说的,折射镜一次照过微粒,产生一次丁达尔现象,反射镜两次照过微粒,产生两次丁达尔散射,在正常的观测环境当中,也不能对成像反差带来多少影响,不应成为比较折射和反射反差感觉不同的比较因素。

twototoo 发表于 2011-12-26 14:56

宇文蓝枫 发表于 2011-12-26 14:2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正因为是在空气里。所以这种现象是根本不能忽略的。确实不能画等号也,我也没说划等号,但是我们都很清楚 ...

前面,我一直支持hldcloudyou兄的,但是到这,你把问题终于说清楚了,我觉得你说的也不错。但是,光进入我们的眼睛之前,要穿过厚厚的大气层,其间发生了那么多的散射,即便如你所说,在重叠光路内,空气散射产生影响,但我觉得和这么厚的大气比起来,这点影响太小了吧。一定还有更主要的因素造成反差牛反反差底,我觉得就在于牛反没有消光光栏,或许还有镜子反射率上。

twototoo 发表于 2011-12-26 15:04

62楼为什么这样说呢:目视APO强过牛反,而摄影牛反秒杀APO?
我还是不太明白,综合素质同等级别(比如说150牛反和100APO相比)的牛反和APO,摄影的话到底怎么比较?
在行星摄影方面,哪个略强?深空摄影,哪个略强?

hldcloudyou 发表于 2011-12-26 15:09

在看一下“中央遮挡和能量分布的关系”那篇高质量帖子中,我觉得已经把中央遮挡对能量的影响关系探讨的很清楚了。高遮挡影响到了中央光能量,对艾里斑中间光能的集中是不利的。

hldcloudyou 发表于 2011-12-26 15:14

twototoo 发表于 2011-12-26 15:0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62楼为什么这样说呢:目视APO强过牛反,而摄影牛反秒杀APO?
我还是不太明白,综合素质同等级别(比如说150 ...

怕是搞乱了。呵呵。如果想不通的话,建议在自己能承受的资金范围内,先选一个好点质量的APO吧。牛反驾驭起来还是麻烦。我个人比较相中,一个小口径的高质量APO做便携,一个超大口径的高精度牛反留着固定观测过瘾。仅此而已。

twototoo 发表于 2011-12-26 15:18

hldcloudyou 发表于 2011-12-26 15:1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怕是搞乱了。呵呵。如果想不通的话,建议在自己能承受的资金范围内,先选一个好点质量的APO吧。牛反驾驭 ...

APO多大口径合适?5寸,6寸那得多少米呀?太贵了。
到底APO摄影的时候,通过长时间曝光能不能弥补口径上的不足?

hldcloudyou 发表于 2011-12-26 15:37

twototoo 发表于 2011-12-26 15:1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APO多大口径合适?5寸,6寸那得多少米呀?太贵了。
到底APO摄影的时候,通过长时间曝光能不能弥补口径上 ...

弥补口径干啥。你关注的方向不对。天文摄影版上,高质量的照片基本上,大多数,都是APO拍摄的,这就够了,就够说明问题了。

twototoo 发表于 2011-12-26 15:43

hldcloudyou 发表于 2011-12-26 15:3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弥补口径干啥。你关注的方向不对。天文摄影版上,高质量的照片基本上,大多数,都是APO拍摄的,这就够了 ...

口径小分辨力就底吧,长时间曝光可以弥补集光力底的不足,看到更暗的东西,但是能看出更多的细节吗?长时间曝光能改善集光力,但能改善解像力吗?
嗯,APO摄影占优势,但是照片不光要看漂不漂亮,还要看能不能出更多的东西的。实际上,问这个,我就是想知道,摄影,有没有必要上100APO?还是80APO就够了?看到好多好片也都是80APO出的。

14547234 发表于 2011-12-27 11:04

twototoo 发表于 2011-12-27 22:02

牛反无论是什么镜面,毕竟就一个镜面,和3片的ED玻璃、又是油隙又是气隙的APO比肯定很吃力,无怪乎

toeflatu 发表于 2011-12-28 07:17

xhlzwlbh 发表于 2011-12-28 11:07

页: 1 2 3 4 [5] 6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apo和牛反的问题请教高手们,一直没想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