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shuaShaw
发表于 2012-10-15 20:31
laomm 发表于 2012-10-15 19:5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隔壁的见笑了
我是你隔壁的。
netart
发表于 2012-10-15 20:40
alonzm
发表于 2012-10-15 21:07
学习学习
andy1861
发表于 2012-10-15 21:07
感谢楼主,辛苦了
梦中游
发表于 2012-10-15 21:14
这么麻烦呢,还要回复才能看帖子~~
maoyaowu
发表于 2012-10-15 21:17
看看
Astron_ty
发表于 2012-10-15 21:27
哦
苏州振旺光电
发表于 2012-10-15 21:51
JoshuaShaw 发表于 2012-10-15 13: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如果只是一个点,那照片上的星点是不是都是一个像素大?
这些都是可以通过公式推倒出来的,也就是理想情况:
从下图可以知道,星点最后在CCD上的大小只和焦比有关
艾利斑的大小=1.22λF
F为焦比,λ为波长(绿光为550nm)
所以F6的镜子,艾利斑直径=1.22×550×6=4um
大多数的摄像头的像素大小均大于或者接近4um,例如SPC900NC是5.6um,ASI130MM是5.2um
所以比F6焦比小的镜子的星点都会落在一个像素内
结论:相同的口径,只要比F6小的镜子,则星点的亮度是一样的
看你列举的导星镜中也没有比F6大的吧
有这个结论剩下的就不用比了,肯定口径越大越好
http://www.telescope-optics.net/images/telescope_diffraction.PNG
andy1861
发表于 2012-10-15 21:54
学习了。
不过“只要是有面积的,它的亮度就是和F值有关系”
这句话不赞成,就算恒星离我们10光年,恒星直径=50x太阳
应该远远小于导星镜的分辨能力吧。
南十字星
发表于 2012-10-15 21:58
知识贴,学习
JoshuaShaw
发表于 2012-10-15 22:04
本帖最后由 JoshuaShaw 于 2012-10-15 22:27 编辑
苏州振旺光电 发表于 2012-10-15 21:5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些都是可以通过公式推倒出来的,也就是理想情况:
从下图可以知道,星点最后在CCD上的大小只和焦比有 ...
你用你的导星镜和你的摄像头拍个照片,看看星点的像在图片上是不是一个像素?另外,如果真的是这样,你的有埃里斑的照片是怎么拍出来的?F5哦!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144807&pid=1705077&fromuid=44832
http://img01.taobaocdn.com/imgextra/i1/125719055/T2WCdmXipXXXXXXXXX_!!125719055.jpg
JoshuaShaw
发表于 2012-10-15 22:05
andy1861 发表于 2012-10-15 21:5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学习了。
不过“只要是有面积的,它的亮度就是和F值有关系”
这句话不赞成,就算恒星离我们10光年,恒星直 ...
亲,这里的面积不是天体的视面积,而是在CCD上的成像面积。除非在CCD上的成像是一个像素。只要超过一个像素,就是有面积的。
ngc2244
发表于 2012-10-15 22:07
JoshuaShaw 发表于 2012-10-15 14:2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广告贴?
不是说的这个?
JoshuaShaw
发表于 2012-10-15 22:26
ngc2244 发表于 2012-10-15 22:0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不是说的这个?
你说呢?
dy0809009
发表于 2012-10-15 22:28
看看
qhyphoto
发表于 2012-10-15 22:42
本帖最后由 qhyphoto 于 2012-10-15 22:49 编辑
极限星等只与口径有关。如果不考虑色差像差之类的话。 不过没有必要追求极限星等。如果想很容易的找导星的话,更简单的方法是增大成像范围。 采用大的CCD是一个方案。不过大的CCD价格比较高。更为可行的是减小导星镜的焦距, 从而获得较大的视野。 不用担心焦距太短精度不够。目前的重心算法能很好的进行亚像素导星。 所以用100mm的镜头导600mm的主镜不会有任何问题。导星系统宜轻便, 过重过大的导星系统,更容易导致非同步变形,反而不利于导星精度
目标柏林
发表于 2012-10-15 22:44
现在主要问题是,星点在CCD上成像的大小,与焦距和焦比的关系,以及其他影响因素。
我认为,因为大气抖动、跟踪误差、镜头光学像差带来的长曝光照片(哪怕只有1秒)的星点肥大,往往要比焦距和焦比的影响大,这才是实际拍摄更大的问题。
要不大家干嘛非要追求好的视宁度、精密的赤道仪和导星,以及像FSQ106这样针尖般细密的星点表现呢?:lol
目标柏林
发表于 2012-10-15 22:44
现在主要问题是,星点在CCD上成像的大小,与焦距和焦比的关系,以及其他影响因素。
我认为,因为大气抖动、跟踪误差、镜头光学像差带来的长曝光照片(哪怕只有1秒)的星点肥大,往往要比焦距和焦比的影响大,这才是实际拍摄更大的问题。
要不大家干嘛非要追求好的视宁度、精密的赤道仪和导星,以及像FSQ106这样针尖般细密的星点表现呢?:lol
Merci
发表于 2012-10-15 22:55
看一下,
阳光利群
发表于 2012-10-15 23:45
表示对新人没一点帮助,复杂化了,新人需要的是简单明了,对我还是有帮助的,学习了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