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夫天文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发新帖
楼主: 东方红1号
查看: 339024| 回复: 4765
发表于 2009-12-17 21:19 来自: 北京市丰台区 联通
 1891年——现代著名学者胡适出生
编辑词条 胡适 胡适照片

概述胡适(1891.12.17—1962.2.24),汉族,安徽绩溪上庄村人。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其中,适与适之之名与字,乃取自当时盛行的达尔文学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典故。

目录[隐藏]
人物简介 主要经历 生平年表 情感世界 个人荣誉 家庭成员 传世名言 著作书目 诗歌列表 胡适故居 胡适墓志铭 人物简介主要经历生平年表情感世界个人荣誉家庭成员传世名言著作书目



[编辑本段]
人物简介  父亲是胡传,字铁花,官至台湾台东直隶州知州,后因乙未战争离台。母亲冯顺弟。1910年考取庚子赔款第二期官费生赴美国留学,于康乃尔大学先读农科,后改读文科,1914年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哲学,学于哲学家约翰·杜威1917年通过哥伦比亚大学博士论文考试,同年夏天回国。胡适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

  胡适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北大文学院院长、辅仁大学教授及董事、中华民国驻美利坚合众国特命全权大使、美国国会图书馆东方部名誉顾问、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士、普林斯顿大学葛思德东方图书馆馆长、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位于台北南港)院长等职。

  
胡适深受赫胥黎与杜威的影响,自称赫胥黎教他怎样怀疑,杜威教他怎样思想。因此胡适毕生宣扬自由主义,是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提倡怀疑主义,并以《新青年》月刊为阵地,宣传民主、科学。毕生倡言“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言必有证”的治学方法,以及"认真的作事,严肃的作人"的做人之道。
[编辑本段]
主要经历  胡适5岁启蒙,在绩溪老家受过9年私塾教育,打下一定的古文基础。早年在上海的梅溪学堂、澄衷学堂求学,初步接触了西方的思想文化,受到梁启超严复思想的较大影响。1904年到上海进新式学校,接受《天演论》等新思潮,并开始在《竞业旬报》上发表白话文章。1906年考入中国公学,1910年考取“庚子赔款”留学生,赴美后先入康乃尔大学农学院,后转文学院学哲学。1915年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师从唯心主义哲学家杜威,接受了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并一生服膺。1917年毕业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同年7月回国。

  [1]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加入《新青年》编辑部,撰文反对封建主义,宣传个性自由、民主和科学,积极提倡“文学改良”和白话文学,成为当时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同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提出写文章“不作无病之呻吟”,“须言之有物”等主张,为新文学形式作出初步设想。“五四”时期,与李大钊等展开“问题与主义”辩难;陪同来华讲学的杜威,任杜威的翻译逾两年;与张君劢等展开“科玄论战”,是当时“科学派”丁文江的后台。从1920年至1933年,主要从事中国古典小说的研究考证,同时也参与一些政治活动,并一度担任上海公学校长。抗日战争初期,出任国民party“国防参议会”参议员,1938年被任命为中国驻美国大使。抗战胜利后,于194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49年寄居美国,致力于《水经注》的考证等工作。后去返回复兴基地。1954年,任光复大陆设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57年,出任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院长。1962年,在台湾的一个酒会上突发心脏病去世。

  胡适是个学识渊博的学者,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等诸多领域均有不小的建树。就对孔子和儒学的研究而言,在1919年出版《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中,胡适首先采用了西方近代哲学的体系和方法研究中国先秦哲学,把孔子和儒学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用“平等的眼光”与诸子进行比较研究,破除了儒学“独尊”的地位和神秘色彩,具有开创性的影响。以后又发表长篇论文《说儒》,提出“儒是殷民族教士”,“最初的儒都是殷人,都是殷的遗民”,“靠他们的礼教知识为衣食之端,他们都是殷民族的祖先教的教士,行的是殷礼,穿的是殷衣冠”;周灭殷后,“他们负背着保存故国文化的遗风”,“儒是柔懦之人,不但指那褒衣博带的文绉绉的样子,还指亡国遗民忍辱负重的柔道和生观”;孔子是殷民族“悬记”而生的“救世主”,“他从一个亡国民族的教士阶级,变到调和三代文化的师儒”,孔子的最大贡献在于殷民族部落性的“儒”,扩大到到“仁以为己任”的儒,把柔懦的“儒”改变到刚毅进取的“儒”。孔子不是“儒”的创造者,而是儒学的中兴者。孔子的学说强调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强调教育和仁政,并以此来影响整个社会。胡适“大胆假说”的观点在当时是惊世骇俗的,他的论证不够充分,不过他假设“儒”在殷时代就有了被后来的甲骨文研究判为事实。

  胡适并不盲目崇拜孔子和儒学,他认为“孔教不能适应时势需要”,“现在大多数明白事理的人已打破了孔教的迷梦”(《新思潮的意义》)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进步,“不是孔夫子之赐,是大家努力革命的结果,是大家接受一个新世界的新文明的结果。只有向前走是有希望的,开倒车是不会成功的。”(《写在孔子诞辰之后》)对儒家强调的“三纲五常”持批判态度,说:“三纲五论”的话,古人认为是真理,因为这种话在古时宗法社会很有点用处。但现在时势变了,国体变了……古时的天经地义现在变成废话了。(实验主义》)

  胡适著作很多,又经多次编选,比较重要的有《胡适文存》《胡适论学近著》《胡适学术文集》《胡适自传》等。多部作品广为流传。
[编辑本段]
生平年表  一八九一年 一岁 十二月十七日 生于上海大东门外。

  一八九二年 二岁 二月底 随母冯顺弟移居浦东。

  一八九三年 三岁 二月 随母去台湾其父胡传任所,先住台南,后迁台东。

  一八九四年 四岁 在台东由胡传教认方块汉字。

  一八九五年 五岁 二月 因中日战争爆发,随母离台湾回上海。

  三月 去祖籍安徽绩溪上庄,进家塾读书。

  八月 胡传(铁花)病死于厦门。

  一八九六年 六岁 在家塾读书。

  一八九七年 七岁 在家塾读书。

  一八九八年 八岁 在家塾读书。

  一八九九年 九岁 在家塾读书。 开始接触中国古典小说。

  一九零零年 十岁 在家塾读书。

  一九零一年 十一岁 在家塾读书。《资治通鉴》中引述范缜神灭论》片断,对其影响极深。

  一九零二年 十二岁 在家塾读书。

  一九零三年 十三岁 在家塾读书。开始学“反切”。

  一九零四年 十四岁 一月 与江冬秀订婚。

  二月 从三兄洪□到上海,进梅溪学堂。

  是年 读梁启超的《新民说》和邹容的《革命军》。

  一九零五年 十五岁 春 澳进澄衷学堂,在那读了严复译的《天演论》和《群己权界论》等书。

  一九零六年 十六岁 暑间 考取中国公学。

  是年 加入“竞业学会”,并在《竞业旬报》上发表小说、诗歌与文章。 一九零七年 十七岁仍在中国公学读书。

  五月至七月 因脚病回绩溪疗养。

  一九零八年 十八岁 七月 主编《竞业旬报》。

  九月 转入中国新公学,兼任英文教员。

  一九零九年 十九岁 十月 新公学解散,因失学失业,在上海过放荡生活。

  一九一零年 二十岁 春在华童公学教国文。

  五月 同二哥绍之去北京温习功课。

  七月 考取清华庚子赔款留学美国官费生,因用“胡适”的名字报考,此后就正式叫胡适。

  八月 十六日,从上海坐船去美国。

  九月 入康乃尔大学,选读农科。

  一九一二年 二十二岁 仍在康乃尔大学农学院学习。

  七月 被举为赔款学生会中文书记。

  一九一二年 二十二岁 九月转入文学院,修哲学、经济、文学。

  十一月 发起组织“政治研究会”。

  十二月 代表康乃尔大学大同会,到费城参加世界大同总会,被推为宪法部干事。

  一九一三年 二十三岁 仍在康乃尔大学文学院学习。

  五月 被举为世界学生会会长。

  一九一四年 二十四岁 四月 被委为康乃尔大学学生学生会哲学群学部部长。

  六月 十七日,行毕业式,得学士学位。

  九月 被举为《学生英文月报》主笔之一,负责国内新闻。

  一九一五年 二十五岁 一月 九日,康乃尔世界学生会举行十周年纪念祝典,以干事长身份作“世界会之目的”的演说。

  九月 进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系主任为杜威。

  一九一六年 二十六岁 仍在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学习。

  自二月起,与陈独秀、朱经农、梅光迪、任鸿、杨杏佛等讨论文化革命问题,并作白话诗。

  一九一七年 二十七岁 一月二十七日,在费城演讲“美国如何能协助中国之发展”。

  五月 二十二日,通过哲学博士学位的最后考试。

  六月起程返国,七月十日到达上海。

  八月 任北京大学教授。

  十二月 回安徽绩溪与江冬秀结婚。

  是年 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

  一九一八年 二十八岁 仍在北大任教。

  三月 任选为北大英文部教授会主任。

  十一月 二十三日,去天津与梁启超见面。是日,母冯顺弟病死。

  一九一九年 二十九岁 仍在北大任教。

  一月 被聘为《新潮》杂志顾问。

  二月 参加《新教育》编辑部工作。又被选为国语统一筹备会会员。

  五月一日,在上海迎接杜威来华讲学。不久,与蒋梦麟去拜会孙中山,谈“知难行易”学说。

  六月 接办《每周评论》,挑起“问题与主义”的论战。

  十月十二日,参加教育部及北京大学等在中山公园为杜威六十岁生日举办的祝寿活动。

  是月,陪同杜威去山西讲学。

  十一月 代理北大教务长(因马寅初教务长患眼疾请假)。

  〔著〕《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 (上海,商务印书馆,一九一九年;一九二九年重排收在商务印书馆的“万有文库”,改称《中国古代哲学史》。此重排本在一九五八年由台湾商务印 书馆印单行。)《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中(中古哲学史前七章)(北平,北大出版部,一九一九年; 此本未续完。其中第七章“王充”曾在杂志上发表,后来收在黄晖的《论衡校释》作为附录之一。) 〔译〕《短篇小说》第一集 (上海,亚东图书馆,一九一九年)

  一九二Ο年 三十岁 仍在北大任教。

  四月 在国语讲习所讲“国语文学史”。

  五月 和蒋梦麟联名发表“我们对于学生的希望”。年底与《新青年》脱离关系。

  〔著〕《尝试集》 (北平,北大出版部,一九二Ο年;一九二Ο年的第二版略有增删,一九二二年的第 四版增删很多。)

  一九二一年 三十一岁 春 养病在家。

  七月 斑梦旦邀其去上海暂住,拟请他担任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所长,未允,转荐王云五。

  下半年 除在大任务外,去国语讲习所讲了八周“国语文学史”。

  〔著〕《胡适文存》一集 (北平,北大出版部,一九二一年;《胡适文存》一、二、三集与 《胡适论学近著》第一集,曾由台北远东图书公司重排印作《胡适文存》四部合集,一九五 三年二月□版。这合集的四部每部都经胡先生自己删省若干篇。)

  一九二二年 三十二岁 仍在北大任教。

  二月 十八日,被推为中教育改进社筹划全国教育经费委员会赔款部部员。

  三月二十三日,去天津南开大学讲学,为时三周。

  四月二十五日,当选为北大教务长及英文学系主任。

  五月七日,由他主撰的《努力周报》第一期出版。十四日,与蔡元培、王宠惠等联名发表“我们的政治主张”--“好人政治”。

  七月 在济南讲“再论中学的国文教学”。

  八月 出席“国语统一筹备会”第四届年会。

  九月 《努力周报》增刊--《读书杂志》出版。月底,出席国民government教育召开的学制会议,为起草宣言者之一。

  十月 鞍济南出席全国教育会联合会。

  〔著〕《章实齐先生年谱》 (姚名达订补)(上海,商务印书馆,一九二二年)

  一九二三年 三十三岁

  一月 向北大请假一年,到杭州烟霞洞养病。

  四月二十一日京,月底抵杭。

  四月 得鲁案委员会授予的三等嘉禾章。

  十月 到上海商科大学讲“哲学与人生”。是月,又去南京东南大学讲“书院制史略”,月底回北京。

  是年 任《国学季刊》编辑委员主任。

  一九二四年 三十四岁 仍在北大任教。

  六月 筹备《现代评论》。

  八月 与丁文江同在北戴河避暑。

  十月 推荐王国维为清华学校研究院院长。

  十一月五日,致书王正廷,对冯军包围清宫、逐去清帝,提出抗议。

  十二月 十三日,《现代评论》第一期出版。

  〔著〕《胡适文存》 二集(上海,亚东图书馆,一九二四年)

  一九二五年 三十五岁 仍在北大任教 。

  二月 参加段祺瑞government召开的善后会议。

  三月 应聘为“中英庚款顾问委员会”中国会员。

  五月 被选为中华图书馆协会董事兼财政委员会委员、索引委员会书记。

  十月 到上海治病。在此期问,至政治大学及中国公学讲中国哲学,并与郑振铎、高梦旦同游南京。

  十一月 被推举为北平图书馆委员会书记。

  一九二六年 三十六岁

  二月至七月中旬 参加“中英庚款顾问委员会”的“中国访问团”,从上海到汉口、南京、杭州、北平、天津、哈尔滨等地访问。

  七月下旬至十二月中旬 经西伯利亚到英国,参加“中英庚款”全体委员会议,中间去了一下法国。

  十二月 三十一日,坐轮船去美国。

  一九二七年 三十七岁

  一月至四月中旬 在美国纽约、费城地游历并演讲。

  四月 十二日,由西雅图上船回国。 二十四日,到日本横滨,暂住二十三天,游历了京都、奈良、大阪等处。

  五月底 回上海,与徐志摩等创办新月书店。

  六月 被选为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董事。

  七月至十二月 在上海写作与讲学。

  是年 按被选为中华图书馆协会董事。任新月书店董事会董事长及编辑委员会委员。

  〔著〕《戴东原的哲学》 (上海,亚东图书馆,一九二七年) 〔编〕《词选》 (上海,商务印书馆,一九二七年)

  一九二八年 三十八岁 二月 受上海东吴大学及光华大学之聘,作哲学讲座。

  三月 受聘为上海中国公学校长。

  四月 与高梦旦等同游卢山。三十日,就任上海中国公学校长,自兼文理学院院长。

  五月 鞍南京出席全国教育会议。

  〔著〕《白话文学史》上卷(上海,新月书店,一九二八年) 〔著〕《卢山游记》(上海,新月书店,一九二八年)

  一九二九年 三十九岁 仍任中国公学校长兼文理学院院长

  一月 鞍杭州出席中华教育基金董事会第三次常委会,辞去董事。

  六月 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在天津举行第五次年会,复选其为董事。

  九月 鞍州参观“西湖博览会”。

  〔著〕《人权论集》(与梁实秋等合著)(上海,新月书店,一九二九年)

  一九三Ο年 四十岁 上半年 仍任中国公学校长兼文理理学院院长。

  四月十日在《我们走那条路》中提出:“要铲除打倒的是贫穷、疾病、愚昧、贪污、扰乱五大仇敌”。

  七月到南京出席中华文化教育基金委员会第六次年会,会上被聘为编译委员会委员长。

  八月 鞍青岛小住。

  九月 去北平,曾在北平大学演讲。

  十一月 月初回上上海。二十八日,全家搬至北平。

  〔著〕《胡适文存》 三集(上海,亚东图书馆,一九三Ο年)《胡适文选》 (上海,亚东图书馆,一九三Ο年)《中国中古思想史长编》前九章(油印本)(吴淞,中国公学,一九三Ο年;台北,胡适纪念馆,一九七一年 印手稿本;此本未续完。其中“秦汉之间的思想”一章的两个部分后来收在文存里,题作“读吕氏春秋”及“陆贾新语考”。其中“淮南王书” 的一章后来单行,即题作《淮南王书》。)〔编〕《神会和尚遗集》(校编)(上海,亚东图书馆,一九三Ο年)

  一九三一年 四十一岁 一月九日,赴上海出席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第五次常会。会后回北平任北大文学院院长兼中国文学系主任。

  四月二十四日,出席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第三十六次执行财政联席会议,通过北大与中基会合作研究特款办法。

  八月 应丁文江之邀,到秦岛小住。

  十一月 写信给宋子文,主张依据日本government提出的五项原则与日本交涉东三省的善后问题。

  是年 任太平洋学会在华会议的主席。

  〔编〕《中国文学史选例》 卷一(北,北大出版部,一九三一年) 〔著〕《淮南王书》(上海,新月书店,一九三一年)

  一九三二年 四十二岁 仍任北大文学院院长兼中国文学系主任。

  一月到上海出席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第六次常会。

  五月与蒋廷黻、丁文江、傅斯年等合办的《独立评论》出版。

  七月出席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第八次年会。

  十二月 去武汉大学讲学,并与蒋介石先生第一次见面。

  是年 德国普鲁士科学院选其为通讯委员。

  〔著〕《中国中古思想史的提要》 (十二讲)(北平,北大出版部,一九三二年)

  一九三三年 四十三岁 仍任北大文学院院长兼中国文学系主任。

  一月 到上海出席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会第七次常会。

  三月 三日,与丁文江、翁文灏密电蒋介石先生:“热河危急…… 非公即日飞来挽教,government将无以自解于天下”。十三日,与丁文江、翁文灏同去保定谒蒋。十九日,又找何应钦、于学忠,策动中日停战谈判。

  六月十八日,在上海起程赴美国。

  七月 在芝加哥演讲“中国文化的趋势”。是月中,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第九次年会聘他为国立北平图书馆委员会委员长。

  八月至九月 在加拿大的班府出席太平洋学会第五次大会,并到加沙大学演讲。

  十月初 乘船回国。

  〔著〕《四十自述》(第一册)(上海,亚东图书馆,一九三三年)〔译〕《短篇小说》 第二集(上海,亚东图书馆,一九三三年)

  一九三四年 四十四岁 仍任北大文学院院长兼中国文学系主任。

  二月 鞍南京出席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第九次董事常会。

  五月 出席中华教育文化基会第十次董事年会

  十一月 去南京出席考铨会议。

  一九三五年 四十五岁 仍任北大文学院院长兼中国文学系主任。

  一月五日,在香港接受香港大学法学名誉博士学位。九日,到广州。十一日起,在梧州。南宁、柳州、桂林、阳朔等地演讲、游览。二十五日,到香港,旋回北平。

  四月十九日,在上海出席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第十一次董事年会。

  七月初 到平绥路去旅行。

  九月 七日,被选为国民government中央研院第一届评议会评议员。

  十月 二十六日,在上海出席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第九次常会。

  〔著〕《胡适论学近著》 第一集(上海,商务印书馆,一九三五年;后删省为《胡适文存》 第四集,台北,远东,一九五三年)〔著〕《南游杂忆》(良友图书公司,一九三五年) 〔编〕《中国新文学大系》 第一集:建设理论集(良友图书公司,一九三五年) 一九三六年 四十六岁上半年 仍任北大文学院院长兼中国文学系主任。

  七月七日,到上海。十四日,启程赴美,出席太平洋国际学会大会。

  八月室十月 在美国和加拿大大各地演讲。

  十一月初 在旧金山启程回国。

  一九三七年 四十七岁 上半年仍任北大文学院院长兼中国文学系主任。

  七月八日,离北平。十一日,到卢山,得到蒋介石先生的接见,随后参加卢山谈话会。二十八日,返南京。三十一日,蒋介石先生邀其同张伯苓、梅贻琦等吃午饭。

  八月十三日,被聘为国民government“国防参政会”参议员。

  九月至十二月去美国作非式的外交工作,见过罗斯福,并在旧金山 哥伦比亚电台发表“中国在目的危机中对美国的期望”。

  一九三八年 四十八岁 一月至五月 在美国及加拿大游历及演讲。

  六月 被选为国民government“国民参政会”参政员。

  六月至七月 继续在美国及君拿大游历及演讲。

  八月 转游法国、瑞士和普鲁士。

  九月 十七日,国民government任命其为驻美全权大使。

  十月 三日,由欧返抵纽约。五日,赴华盛顿就任。三十一日,作“题在自己的照片上,送给陈光甫”的诗:“做了过河卒子,只能拼向前”。

  一九三九年 四十九岁 仍任驻美大使。

  〔著〕《藏晖室札记》(上海,亚东图书馆,一九三九年) (一九四七年由商务重排出版,改称《胡适留学日记》)

  一九四Ο年 五十岁 仍任驻美大使。

  三月五日,当选为国民government中央研究院院长候选人。

  一九四一年 五十一岁 仍任驻美大使。

  一九四二年 五十二岁 一月至八月 仍任驻美大使。

  九月八日,辞去驻美大使职务,移居纽约,从事学术研究。

  一九四三年 五十三岁 一月应聘为美国国会图书馆东方部名誉顾问。

  一九四四年 五十四岁 九月 应哈佛大学之聘,前往讲学。

  一九四五年 五十五岁 四月二十五日,出任国民government代表团表之一,在旧金山出席联合国制宪会议。

  九月被国民government任命为北平大学校长,在回国前暂由付斯年代职。

  十一月 以国民government代表团首席代表的身份,在伦敦出席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会议,制订该组织的宪章。

  一九四六年 五十六岁 六月一日,由美国动身回国。

  七月五日,抵上海。经南京时稍作逗留。月底,到北平。

  九月 十一日,飞抵南京。十五日,出席国民government的“制宪国民大会”。

  十二月 二十三日,出任国民大会“宪草决议案”整理小组成员。

  一九四七年 五十七岁 仍任北大校长春国民government拟委他为考试院长及国府委员,未接受,说:“不入government,则更能为government助力”。

  十二月 主编《申报·文史》周刊。

  一九四八年 五十八岁 仍任北大校长

  三月二十五日,在南京出席国民government中央研究院评议会,当选为第一届的人文组院士。

  四月四日,“国民大会”主席团成员。

  九月被选为北平研究院学术会议会员。

  〔著〕《胡适的时论》 一集(六艺书局,一九四八年)

  一九四九年 五十九岁 一月十四日,赴上海。

  三月下旬 在台湾住了七天,又回上海。

  四月 六日,在上海坐船前往美国。

  十一月 二十日,《自由中国》创刊号在台北出版,推其发行人。

  〔著〕《水经注版本四十种展览目录》 (北大五大周年纪念)(北平,北大出版部,一九四九年) 〔著〕《我们必须选择我们的方向》 (台北,自由中国社,一九四九年)(即《胡适时论》一集的增改本) 〔著〕《齐白石年谱》 (与黎锦熙、邓广铭合著)(上海,商务印书馆,一九四九年)

  一九五Ο年 六十岁 三月初 到华盛顿出席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会议,被推为该会干事长。

  五月十四日,普林斯敦大学聘他担任葛思德东方图书馆馆长,为期两年。

  九月 就任葛思德东方图书馆馆长。

  一九五一年 六十一岁 仍任葛思德田方图书馆馆长。

  〔编〕《台湾纪录两种》 (与罗尔纲合校编)(台湾省文献委员会,一九五一年)(即胡铁花先生的遗著《台湾日记》及《台湾禀启存稿》,由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印作 台湾文献丛刊第七十一种。)

  一九五二年 六十二岁 二月 联合国文教组织聘其为“世界人类科学文化编辑委员会”委员。 夏普林斯敦大学聘约期满,仍任荣誉主持人。

  十一月下旬至年底在台湾作演说和讲学。

  一九五三年 六十三岁 一月离台经日本返美。

  一九五四年 六十四岁 二月至三月 到台湾参加“第一届国民大会第二次会议”,担任“临时主席”,向蒋介石递送总统当选证书。

  四月五日,赴美。

  一九五五年 六十五岁 在美国各地讲学。

  一九五七年 六十七岁 九月二十六日,以中国代表团代表身份出席联合国大会,发表讲演。

  十一月 任中央研究院院长。

  一九五八年 六十八岁 四月,离美抵台北。

  九月五日,在华盛顿主持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第二十九次年会。

  一九五九年 六十九岁

  二月一日,任国家长期发展科学委员会主席。

  七月 出席夏威夷大学主办的第三次东西方哲学会议,接受夏威夷大学人文博学位。

  九月 在华盛顿主持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第三十次年会。

  十一月 一日,主持国家长期发展科学委员会第二次全体委员会议及第三届评议会第六次会议。

  一九六Ο年 七十岁 仍任中央研究院院长。

  〔著〕《丁文江的传记》 (南港中央研究院,一九六Ο年;台北,启明,民国四十九缩印本)

  十一月〔编〕《乾隆甲戌重评石头记》 (影印)(台北,自印本,一九六一年)

  一九六二年 七十二岁 二月二十四日上午,主持中央研究院第五次会议。下午六时半,在欢迎新院士酒会结束时,因心脏病猝发而死亡,享年72岁。
[编辑本段]
情感世界  
在胡适的一生中,除了发妻江冬秀之外,还有好几个传闻女友。但胡适最终没有和这些人的某一人走在一起,而是和江冬秀走到了最后,难怪蒋介石先生评价胡适是“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在这些“绯闻女友”当中,和胡适关系最密切的当然要数韦莲司和曹佩声(又名曹诚英)了。

  1914年在美国小城绮色佳,胡适和韦莲司相识。此后更多的是在离别和相思中度过,往往是盼望了几年十几年才能见上一面。1927年,当韦莲司再见到胡适时,他们已经分别10年了,韦莲司人到中年,头上长出了白发。

  在这十年里,胡适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结婚生子,事业上达到巅峰,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中国现代自由主义的先驱。

  在这十年中,胡适的另一份感情开始了。他在杭州养病时,和小表妹曹佩声爱得死去活来,胡适称那段日子为“烟霞山月的神仙生活”。据说,《尝试集》中后面的情诗大多为曹佩声所作。

  大陆很多学者一度为胡适与韦莲司到底有没有那种关系吵得不可开交,但谁也拿不出证据。很多胡适传的作者,也因没接触到这些资料,对此总是语焉不详。

  1999年,周质平终止了这场争论。他将胡适与韦莲司的书信翻译,并公布于众,人们发现,他们不仅相恋了,而且非常的缠绵。今年,周质平加入了胡适晚年的情境,出版了《胡适的情缘与晚境》(黄山书社,2008年6月)。书中,狂娟的韦莲司,情书写得让人看了心惊肉跳:“没想到,我会如此爱你……胡适……我崇拜你超过所有的男人……”“我整好了我们那个小得可怜的床……我想念你的身体,更想念你在此的点点滴滴。我中有你,这个我,渴望你中有我……”

  让我难以理解的是,韦莲司明明知道胡适和曹佩声的恋情,可当1934年,胡适请她照顾去康乃尔大学深造的曹佩声时,她竟然答应了。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爱胡适爱到可以任他犯错吗?

  事后证明韦莲司对胡适的爱,爱得大度,爱得彻骨。比如,1962年胡适去世后,韦莲司竟和江冬秀成了朋友,并忙着整理胡适给她的书信,忙着为他成立出版基金。9年之后,空候一生的韦莲司在一个小岛上孤独地死去,遗物里竟然完好无缺地保存了胡适的书信和稿件。
[编辑本段]
个人荣誉  一、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之一、自由主义的先驱。

  二、三十六个博士头衔

  1927年3月,37岁的胡适由英国赴美国,向母校哥伦比亚大学补交了博士论文(著作)《中国古代哲学方法之进化史》(亚东书店版)100册,完成了哲学博士学位手续,得到了第一顶博士帽。胡适的第二顶博士帽,是1935年1月5日,香港大学授予胡适的法学名誉博士学位。

  1936年8月,哈佛大学授予胡适名誉文学博士学位。是为胡适的第三顶博士帽。

  同年,美国南加州大学授予的名誉文学博士学位,是为胡适的第四顶博士帽。

  其余的博士帽分别是:

  1939年,哥伦比亚大学的名誉法学博士(6月6日);芝加哥大学的名誉法学博士(6月13日)。

  1940年,美国8所大学分别授予胡适8个名誉法学博士学位,形成“博士高峰年”:韦斯尔阳大学、杜克大学、克拉大学、卜隆大学、耶鲁大学、联合学院、柏令马学院、宾州大学。仅在三个星期内,这位博士疲于奔命,先后到这些大学出席典礼,发表演说。至此,他的博士帽有14顶了,但胡适先生却说。“这些玩意儿,毫无用处……一个是四年苦功得来的,十三个是白送的。”

  是年胡适五十岁。他老家安徽绩溪为庆祝这位在海外为国效力的“博士爷”50岁大寿,由县长朱亚云出面,制作了一块“持节宣威”横匾,率乡绅们,浩浩荡荡送到上庄村胡氏宗祠悬挂,并将上庄村改名为“胡适村”。

  1941年,胡适在美国被授予博士学位有5个,在加拿大被授有2个。前者全是名誉法学博士,分别为:加利福尼亚大学、森林湖学院、狄克森学院、佛蒙特州的密特勃雷大学、密达伯瑞学院;后者是麦吉尔大学(名誉文学博士)和多伦多大学(名誉法学博士)。

  1942年是胡适拿博士帽的第二个“高峰年”,达10个之多,都是美国大学授予的。其中两个是名誉文学博士:达脱茅斯学院、纽约州立大学;其它8个是名誉法学博士,分别是:俄亥俄州州立大学、罗切斯特大学、奥白林学院、威斯康辛大学、妥尔陀大学、东北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第纳逊大学。

  至此,胡适已获得博士帽31顶,而最后的5顶是:美国柏克纳尔大学授予的名誉文学博士(1943年),英国牛津大学授予的名誉法学博士(1945年11月赴伦敦以中国首席代表身份出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美国柯鲁开特大学授予的名誉文学博士(1949年),美国克莱蒙研究所授予的名誉文学博士(1950年),美国夏威夷大学授予的名誉人文学博士(1959年)。

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7 21:22 来自: 北京市丰台区 联通
1907年——英国物理学家开尔文逝世
开尔文  

[编辑本段]
一、热力学温标的单位  开尔文温度计(缩写为“K”)是科学工作中使用很普遍的一种。

  开氏温度标度是用一种理想气体来确立的,它的零点被称为绝对零度。根据动力学理论,当温度在绝对零度时,气体分子的动能为零。为了方便起见。开氏温度计的刻度单位与摄氏温度计上的刻度单位相一致,也就是说,开氏温度计上的一度等于摄氏温度计上的一度,水的冰点摄氏温度计为0℃,开氏温度计为273.15°K。
[编辑本段]
二、科学家开尔文   一. 生平简介
  
开尔文(Lord Kelvin 1824~1907) 19世纪英国卓越的物理学家。原名W.汤姆孙(William Thomson),1824年6月26日生于爱尔兰的贝尔法斯特,1907年12月17日在苏格兰的内瑟霍尔逝世。由于装设大西洋海底电缆有功,英国government于1866年封他为爵士,后又于1892年封他为男爵,称为开尔文男爵,以后他就改名为开尔文。

  1846年开尔文被选为格拉斯哥大学自然哲学教授,自然哲学在当时是物理学的别名。开尔文担任教授53年之久,到1899年才退休。1904年他出任格拉斯哥大学校长,直到逝世。

  1824年6月26日开尔文生于爱尔兰的贝尔法斯特。他从小聪慧好学,10岁时就进格拉斯哥大学预科学习。17岁时,曾立志:“科学领路到哪里,就在哪里攀登不息”。1845年毕业于剑桥大学,在大学学习期间曾获兰格勒奖金第二名,史密斯奖金第一名。毕业后他赴巴黎跟随物理学家和化学家V.勒尼奥从事实验工作一年,1846年受聘为格拉斯哥大学自然哲学(物理学当时的别名)教授,任职达53年之久。由于装设第一条大西洋海底电缆有功,英government于1866年封他为爵士,并于1892年晋升为开尔文勋爵,开尔文这个名字就是从此开始的。1890~1895年任伦敦皇家学会会长。1877年被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1904年任格拉斯哥大学校长,直到1907年12月17日在苏格兰的内瑟霍尔逝世为止。

  开尔文研究范围广泛,在热学、电磁学、流体力学、光学、地球物理、数学、工程应用等方面都做出了贡献。他一生发表论文多达600余篇,取得70种发明专利,他在当时科学界享有极高的名望,受到英国本国和欧美各国科学家、科学团体的推崇。他在热学、电磁学及它们的工程应用方面的研究最为出色。

  开尔文是热力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在热力学的发展中作出了一系列的重大贡献。他根据盖-吕萨克、卡诺和克拉珀龙的理论于1848年创立了热力学温标。他指出:“这个温标的特点是它完全不依赖于任何特殊物质的物理性质。”这是现代科学上的标准温标。他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个主要奠基人之一(另一个是克劳修斯),1851年他提出热力学第二定律:“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热使之完全变为有用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这是公认的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标准说法。并且指出,如果此定律不成立,就必须承认可以有一种永动机,它借助于使海水或土壤冷却而无限制地得到机械功,即所谓的第二种永动机。他从热力学第二定律断言,能量耗散是普遍的趋势。1852年他与焦耳合作进一步研究气体的内能,对焦耳气体自由膨胀实验作了改进,进行气体膨胀的多孔塞实验,发现了焦耳-汤姆孙效应,即气体经多孔塞绝热膨胀后所引起的温度的变化现象。这一发现成为获得低温的主要方法之一,广泛地应用到低温技术中。1856年他从理论研究上预言了一种新的温差电效应,即当电流在温度不均匀的导体中流过时,导体除产生不可逆的焦耳热之外,还要吸收或放出一定的热量(称为汤姆孙热)。这一现象后叫汤姆孙效应。

  在电学方面,汤姆孙以极高明的技巧研究过各种不同类型的问题,从静电学到瞬变电流。他揭示了傅里叶热传导理论和势理论之间的相似性,讨论了法拉第关于电作用传播的概念,分析了振荡电路及由此产生的交变电流。他的文章影响了麦克斯韦,后者向他请教,希望能和他研究同一课题,并给了他极高的赞誉。

  开尔文在电磁学理论和工程应用上研究成果卓著。1848年他发明了电像法,这是计算一定形状导体电荷分布所产生的静电场问题的有效方法。他深入研究了莱顿瓶的放电振荡特性,于1853年发表了《莱顿瓶的振荡放电》的论文,推算了振荡的频率,为电磁振荡理论研究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他曾用数学方法对电磁场的性质作了有益的探讨,试图用数学公式把电力和磁力统一起来。1846年便成功地完成了电力、磁力和电流的“力的活动影像法”,这已经是电磁场理论的雏形了(如果再前进一步,就会深入到电磁波问题)。他曾在日记中写道:“假使我能把物体对于电磁和电流有关的状态重新作一番更特殊的考察,我肯定会超出我现在所知道的范围,不过那当然是以后的事了。”他的伟大之处,在于能把自己的全部研究成果,毫无保留地介绍给了麦克斯韦,并鼓励麦克斯韦建立电磁现象的统一理论,为麦克斯韦最后完成电磁场理论奠定了基础。

  他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1875年预言了城市将采用电力照明,1879年又提出了远距离输电的可能性。他的这些设想以后都得以实现。 开尔文
1881年他对电动机进行了改造,大大提高了电动机的实用价值。在电工仪器方面,他的主要贡献是建立电磁量的精确单位标准和设计各种精密的测量仪器。他发明了镜式电流计(大大提高了测量灵敏度)、双臂电桥、虹吸记录器(可自动记录电报信号)等等,大大促进了电测量仪器的发展。根据他的建议,1861年英国科学协会设立了一个电学标准委员会,为近代电学量的单位标准奠定了基?T诠こ碳际踔校?855年他研究了电缆中信号传播情况,解决了长距离海底电缆通讯的一系列理论和技术问题。经过三次失败,历经两年的多方研究与试验,终于在1858年协助装设了第一条大西洋海底电缆,这是开尔文相当出名的一项工作。他善于把教学、科研、工业应用结合在一起,在教学上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在格拉斯哥大学他组建了英国第一个为学生用的课外实验室。

  汤姆孙还将物理学用到完全不同的领域。他研究过太阳热能的起源和地球的热平衡。他的方法可靠而有趣,但只由于他不知道太阳和地球上的能量来自核能,因而不可能得到正确的结论。他试图用落到太阳上的陨石或用引力收缩来解释太阳热能的起源。约在1854年,他估算太阳的"年龄"小于5×108年,而这只是我们现在知道的值的十分之一。

  从地球表面附近的温度梯度,汤姆孙试图推算出地球热的历史和年龄。他的估算仍然太低,仅为4×108年,而实际值约为5×109年。地质学家以地质现象的演变为理论根据,很快就发现他的估算是错误的。他们不能驳倒汤姆孙的数学,但他们肯定他的假定是错误的。同样,生物学家也发现汤姆孙给出的时间进程与最新的进化论的观念相悖。这一争论持续了多年,汤姆孙完全不理解别人的反对意见是正确的。最后,直到放射性和核反应的发现,才证明了汤姆孙假设的前提是完全错误的。

  流体力学特别是其中的涡旋理论成为汤姆孙最喜爱的学科之一,他受亥姆霍兹工作的启示,发现了一些有价值的定理。他航行的收获之一是在1876年发明了适用于铁船的特殊罗盘,这一发明后来为英国海军所采用,而且一直用到被现代回转罗盘代替为止。汤姆孙的企业生产了许多磁罗盘和水深探测仪,从中大为获利。

  基于他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汤姆孙感到迫切需要统一电学单位,公制的引入使法国革命向前跨了一大步,但是电学测量却产生了全新的问题。高斯和韦伯奠定了绝对单位制的理论基础,"绝对"意味着它们与特定的物质或标准无关,仅取决于普适的物理定律。在绝对单位制中如何确定刻度,如何选择合适的倍数因子使它能方便地应用于工业,如何劝说科技界共同接受这一单位制,所有这一切都是重要并且困难的任务。1861年英国科学协会任命一个委员会开始这项工作,汤姆孙是其中的一员。他们努力工作了许多年,一直到1881年,由汤姆孙和亥姆霍兹起主导作用的在巴黎召开的一次国际代表大会,和1893年,在芝加哥召开的另一次代表大会,才正式接受这一新的单位制,并采用伏特、安培、法拉和欧姆等作为电学单位,从此它们被普遍使用。然而,单位制的问题并未就此解决,后来的一些会议又改变了其中某些标准量的定义,它们的实际值也相应变动了,虽然这种变动是非常小的。

  开尔文一生谦虚勤奋,意志坚强,不怕失败,百折不挠。在对待困难问题上他讲:“我们都感到,对困难必须正视,不能回避;应当把它放在心里,希望能够解决它。无论如何,每个困难一定有解决的办法,虽然我们可能一生没有能找到。”他这种终生不懈地为科学事业奋斗的精神,永远为后人敬仰。1896年在格拉斯哥大学庆祝他50周年教授生涯大会上,他说:“有两个字最能代表我50年内在科学研究上的奋斗,就是‘失败’两字。”这足以说明他的谦虚 开尔文
品德。为了纪念他在科学上的功绩,国际计量大会把热力学温标(即绝对温标)称为开尔文(开氏)温标,热力学温度以开尔文为单位,是现在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单位之一。

  开尔文的一生是非常成功的,他可以算作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中的一位。他于1907年12月17日去世时,得到了几乎整个英国和全世界科学家的哀悼。他的遗体被安葬在威斯敏斯特教堂牛顿墓的旁边。

  

   二. 科学成就
  
开尔文的科学活动是多方面的。他对物理学的主要贡献在电磁学和热力学方面。那时电磁学刚刚开始发展。逐步应用于工业而出现了电机工程,开尔文在工程应用上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热力学的情况却是先有工业,而后才有理论。从18世纪到19世纪初,在工业方面已经有了蒸汽机的广泛应用,然而到19世纪中叶以后,热力学才发展起来。开尔文是热力学的主要奠基者之一。

  开尔文在科学上的贡献主要有以下个方面:

  1.电磁学方面的成就

  开尔文在静电和静磁学的理论方面,在交流电方面,特别是关于莱顿瓶的放电振荡性。静电绝对测量和电磁测量方面,大气电学方面等,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电像法是开尔文发明的一种很有效的解决电学问题的方法。

  2.在热力学方面的成就

  开尔文在1848年提出、在1854年修改的绝对热力学温标,是现在科学上的标准温标。1954年国际会议确定这一标准温标,恰好在100年之后。开尔文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个主要奠基人之一(另一人是R.克劳修斯)。他关于第二定律的说法是:“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取热使之完全变为有用的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1851),是公认的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标准说法。开尔文从热力学第二定律断言,能量耗散是普遍的趋势。

  在热力学方面还应该提两件事。一件事是开尔文从理论研究上预言一种新的温差电效应,后来叫做汤姆孙效应,这是当电流在温度不均匀的导体上通过时导体吸收热量的效应。另一件事是开尔文和J.P.焦耳合作的多孔塞实验,研究气体通过多孔塞后温度改变的现象,在理论上是为了研究实际气体与理想气体的差别,在实用上后来成为制造液态空气工业的重要方法(见焦耳-汤姆孙效应)。

  3.装设大西洋海底电缆

  
装设大西洋海底电缆是开尔文最出名的一项工作。当时由于电缆太长,信号减弱很严重。1855年开尔文研究电缆中信号传播的情况,得出了信号传播速度减慢与电缆长度平方成正比的规律。1851年开始有第一条海底电缆,装设在英国与法国相隔的海峡中。1856年新成立的大西洋电报公司筹划装设横过大西洋的海底电缆,并委任开尔文负责这项工作。经过两年的努力,几经周折,终于安装成功。除了在工程的设计和制造上花费了很大的力量之外,开尔文的科学研究对此也起了不小的作用。

  4.对电工仪表的研究

  开尔文为了成功地装设海底电缆,用了很大的力量来研究电工仪器。例如他发明的镜式电流计可提高仪器测量的灵敏度。虹吸记录器可自动记录电报信号。开尔文在电工仪器上的主要贡献是建立电磁量的精确单位标准和设计各种精密测量的仪器,包括绝对静电计、开尔文电桥、圈转电流计等。根据他的建议,1861年英国科学协会设立了一个电学标准委员会,为近代电学单位标准奠定了基础。

  5.创立波动和涡流

  开尔文在波动和涡流方面作出了许多理论贡献。有许多是他在自己的快艇上的观察中受到启发的。他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包括对弹性固体的研究,目的之一是为了航海事业的发展,另一个目的是发展他对世界万物的机械观。企图通过这方面的研究把电磁现象和光现象的完整理论在牛顿经典力学的骨架上建造起来。因此他很热心于以太理论,把假想的以太当作一种实际存在的物质加以研究,以求能充分地解释电磁现象和光现象作为以太的某种运动形式。这种机械观的失败使他说出“19世纪乌云”那样的话。这是他在1900年一篇名为《遮盖在热和光的动力理论上的19世纪乌云》的演说中讲的。他说的“乌云”有两片,一片是以太理论的困难,一片是能量均分定理的困难。这两个困难到20世纪都得到了解决,以太理论的困难是由狭义相对论消除的,能量均分定理的困难是量子论解决的。

  他也意识到,以太不过是人的主观想象。他在1890年说:“我想现在我们必须感觉到,以太、电、有重物三者联合在一起,不过是我们缺乏知识和能力,不能超越目前物理学的限度去思考的一种结果,而不是自然界的真实。”

  6.估算地球的年龄

  开尔文从地面散热的快慢估计出,假如没有其他热的来源的话,地球从液态到达现在状况的时间不能比一亿年长。这个时间比地质学家和生物学家的估计短得多。开尔文与地质学家和生物学家为了地球年龄问题有过长期的争论,地质学家从岩石形成的年代,生物学家从生命发展的历史,都认为开尔文估计的年限太短,但是又无法驳倒他的理论。后来,到1896年发现了放射性物质,出现了热的新来源,开尔文的估计不成立了,这问题才解决。

   三. 趣闻轶事
  

  1.“第十一条诫律”

  开尔文出身于一个由于宗教压迫而离国逃迁的苏格兰誓约派教徒的家族。10岁时丧母。父亲是格拉斯哥大学的自然哲学教授。他为他的6个子女,提供了一套旨在保护他们的心灵而磨砺他们智力的教育方式。他所设计的这个教育方式,既有广度,又有深度。几乎从婴儿时期起,孩子们的成长就与思想的广阔天地结成友谊。他们被地质学和天文学的原理所吸引,而植物则是他们游玩时的小伙伴。当他们围坐在桌子四周时,他们惊奇地注视着桌上的玩具地球仪;他们梦想着到地球上最遥远的地方去遨游。而后他们的眼睛又转移到另外一个更大的球体上。这是他们的父亲为他们购买的一个天球仪——它讲出了天体的史诗,而地球只不过是这个伟大史诗中一个小小的音节而已。

  威廉在弟兄中排行最小,但他的想象力却是最敏捷的。他发现自己完全被这两个球的故事迷住了。尽管年龄还小,他已决心接受挑战,把这个故事的神秘弄清楚。当他还只有16岁时,就在日记中写下了第十一条诫律。正如十诫是宗教对他的良心的召唤一样,这第十一条诫律则是心智对开尔文理性的召唤:

  科学领路到哪里,就在哪里攀登不息;

  前进吧,去测量大地,衡量空气,记录潮汐;

  去指示行星在哪一条轨道上奔跑,去纠正老黄历,叫太阳遵从你的规律。

  2.第一所现代实验室在酒窖里诞生

  
开尔文的智力成熟得很快。他17岁进入剑桥大学,18岁就写出了一篇杰出的热力学方面的论文,还在《剑桥数学学报》上发表了几篇文章。毕业时,他认识了法国和英国一些第一流物理学家,并对他们提出颇有价值的研究建议。22岁时,他被任命为格拉斯哥大学教授。

  大学里文质彬彬的苏格兰同事们,对于开尔文的血气方刚的那种进取劲头,颇有点受不了。开尔文刚刚被选拔到很多白发苍苍的对手们求之不得的光荣职位上,就决定在格拉斯哥的物理系来一场革命。他到几个老前辈那里,申请拨给他一间房子,以便进行课堂以外的实验。这种狂妄气焰是他们前所未闻的。多年以来,节约成癖的苏格兰教授们满足于把实验统统挤到教室里去进行。这个刚被提升的小伙子竟然要求自己占一间房子,天下哪有这个道理?

  然而,他们的好奇心战胜了他们的反感。“假若你一定要的话,那么你可以把那间地窖拿去,我们把那些酒桶搬走就是了。”

  这样,英国的第一所现代实验室,就在一个酒窖里诞生了。

  3.用塔顶楼作思考的房屋

  
年轻的汤姆孙的工作劲头,就象一股龙卷风。他就是他自己提出的动力学理论的化身。他从班级里的90个学生中,挑选了30人。组成了一个志愿队伍,他促使他们飞快地工作。工作成果累积得如此之快,以致他发现他需要更多的空间——“再给我一间作思考的房屋。”

  他的同事们又奇怪地看着他了。他们说:“你用那间塔顶楼好了。”

  从早到晚,他钻入深处,爬到高处,进行实验活动或抽象的设想。晚上,他散步回家——只有50码之遥—把一个技术专家的身躯和一个哲学家的心灵送进了睡乡—一个身强力壮的人的休憩。

  4.把证明“浸透”到学生心里

  
对于学生来说,这位冷热无常的大教授是很令人兴奋的。没有人知道他下一步会干什么。有一天,他的朋友德国科学家姆霍兹来到他的实验室,参观开尔文进行陀螺仪的实验。一个厚的金属圆盘正在快速旋转。大教授打算证明,圆盘在旋转中,应该是垂直不动的,从而可以用类比法来说明,地球就其轴心来说,也是垂直不动的。突然间,他抓起一个钉锤,对着圆盘猛击了一下。金属圆盘失去平衡,马上向离心方向飞去,恰巧击中了衣帽架上悬桂着的亥姆霍兹的帽子,并将帽子砸破了。学生们哄堂大学。亥姆霍兹无可奈何,只得也随着大家笑了。开尔文倒是满天真的,他轻描谈写地说:“出了点毛病,我会赔你一顶新帽子的。”

  他的话从不沉闷。他说:“我取消了上课宣读发了霉的论文的办法。”他的课堂和实验室堆满了各种各样的仪器,真是五花八门,样样俱全。小配件堆积在桌上,有的吊在天花板上,有的还挂在墙上。至于大件,有一套三件的螺旋弹簧振荡器;一座30英尺长的摆钟,摆的尾巴上还悬挂着一个12磅重的炮弹;一部怪样子的机器,里面装着许多的弹子球,球不断地向各个方向滚动,藉以揭示星云的动力学运动;此外还有成堆的陀螺仪。他把一个陀螺仪放在另一个陀螺仪上面旋转,藉以研究行星的运动。他把这些陀螺仪用各种方式放到一起,扭来扭去。在课堂的一角,从天花板上吊下一件看上去平凡无奇的装置——一个覆盖着橡皮薄膜的金属圈,是用来揭示露滴的性质的。有一天,他叫人弄了水来,把水浇在金属圈上,使橡皮往下垂胀。加上更多的水。最后橡皮破裂,“象一个负载过重的露滴。”水一直泼到了教室前排学生的头上。教授笑了,“我向来喜欢把我的证明浸透到你们的心里去。”

  5.“每个困难一定有解决的办法”

  开尔文的思想很丰富,数学能力很强,在物理学的各个方面都开辟了许多新的道路。他在当时科学界享有极高的名望,受到英国本国和欧美各国科学家的推崇。他的科学观点可以引用1800年5月他在伦敦皇家研究所关于大气电学的讲演中对现象与本质问题的话来说明:

  “常常提出这样的问题,人们是否只管事实和现象,而放弃追究隐藏在现象后面的物质的最终性质呢?这是一个必然由纯正哲学者回答的问题,它不属于自然哲学的范围。但是近许多年来世界上看到从这个屋子的实验结果中所发生的,在实验科学史上未曾有过的一连串的令人惊奇的发现。这些发现必然把人们的知识引导到这样一个阶段,将使无生物世界的规律表现 出每一现象基本上与所有全体现象相连,而无穷无尽的多样化的运用规律所达到的统一性将被认为是创造性智慧的产物。”

  这一段话表达了开尔文的理想,他想像一个完善的统一的理论,能把世界的现象包罗无遗。他的意志是坚强的。他在1904年出版的《巴尔的摩讲演集》的序言上关于如何对待困难有这几句话:

  “我们都感到,对困难必须正视,不能回避;应当把它放在心里,希望能够解决它。无论如何,每个困难一定有解决的办法,虽然我们可能一生没有能找到。”

  开尔文终生不懈地致力于科学事业,他不怕失败,永远保持着乐观的战斗精神。1896年,在纪念他在格拉斯哥大学任教50年的会上,他说过:“我在过去55年里所极力追求的科学进展,可以有‘失败'这个词来标志。我现在不比50年以前当我开始担任教授时知道更多关于电和磁的力,或者关于以太、电与有重物之间的关系,或者关于化学亲合的性质。在失败中必有一些悲伤;但是在科学的追求中,本身包含的必要努力带来很多愉快的斗争,这就使科学家避免了苦闷,而或许还会使他在日常工作中相当快乐。”开尔文的这段话,可以说是对自己的科学生涯的总结。

  6.“开尔文勋爵,研究生”

  他更老了。他抱怨光阴流逝得太快。“一秒钟是太短促了,我们需要长一些的时间量度。”每天,他口授几个小时,身旁有两名秘书,一左一右。两名秘书各自记录他分别口授的东西,题目各不相同。

  而现在,他已经快走到生命之路的尽头了。用毕生时间搞出来的学说和发明,眼看就要被更新的一些学说和发明挤进阴暗的角落里。威廉·伦琴亨利·贝克勒耳以及玛丽·居里等人,他们为将来开辟了多么丰富的研究园地!在科学的世界观方面,他们又进行了一场什么样的革命!比起他们来,他又显得多么渺小和不足!在他担任格拉斯哥大学教授五十周年纪念日时,他有点自嘲地笑了。

  任职五十周年庆祝后又过了三年,他辞去了格拉斯哥大学教授的职务。董事会希望他不要退休,继续工作。但是他摇摇头。“请不必感情用事吧,我已经没有什么用处了。”

  他最后一次看到了他的学生们。“我最近相信,当一个人老了的时候,他在家内炉边最欣赏的,就是那些把他带回到大学生活时代的照片……使你们的生活充满光明和纯洁的那些照片……”就这样,他离开了他的教授岗位,可是并没有离开格拉斯哥大学。只要一息尚存,他无法割断他同格拉斯哥的纽带。1899年,当学年开始时,这位76岁的年迈学者,同大学本科生一道,走进注册室,也报了名:“开尔文勋爵,研究生。”他终于懂得,他不能再教了;从现在起,他只是学。

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7 21:25 来自: 北京市丰台区 联通
1940年——电影艺术家沈西苓逝世
沈西苓  
我国三十年代著名的电影、戏剧艺术家.

  生平简介:

  沈西苓(1904—1940),原名沈学诚,笔名叶沉,德清人。1913年(民国2年)随家迁居杭州。于浙江甲种工业学校毕业后,考取官费生,留学日本。时结识戏剧家秋田雨雀等人,使他在艺术上有所升华。1924年(民国13年),在日本筑地小剧场实习美工,1928年(民国17年)回国。他是戏剧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从日本回国后,与夏衍冯乃超郑伯奇等人组织艺术剧组,演出《炭坑夫》、《西线无战事》等剧。1930年(民国19年)2月和许幸之等人发起组织我国第一个左翼美术团体一一时代美术社。3月,与鲁迅等人联名发起并组织成立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1年(民国20年)进入电影界,先后在天一、明星等影业公司任职,编导《女性的呐喊》等。1933年(民国22年)参与轰动一时的《怒吼吧,中国!》的联合演出工作。1933年(民国22年)2月当选为中国电影文化协会执行委员,并担任宣传部领导工作。1934年他参与了《女儿经》集锦片的摄制,此后,又编导了《乡愁》、《船家女》和《十字街头》等影片。1936年(民国25年),在夏衍的协助下,将爱尔兰剧作家西恩·奥凯西的《求诺和孔雀》改编为《醉生梦死》,并亲自执导。还积极从事国防戏剧运动,与夏衍、于伶、凌鹤等集体创作《撤退赵家庄》等。1937年(民国26年)转入联华电影公司。为纪念鲁迅,曾计划把《阿Q正传》搬上银幕,但未能如愿。接着又将曹禹的《日出》改编成电影。于7月中旬开拍,因八一三事变爆发而停顿。1937年(民国26年)7月当选为电影界工作人协会常务理事。

  抗战爆发后,又集体执导《保卫芦沟桥》,在上海蓬莱大戏院演出,轰动全市。其间,还创作了《在烽火中》、《罗店夜战》等独幕剧。当上海成为孤岛时,他和姊姊沈兹九一道离沪赴汉,后迁居四川,在重庆、成都导演舞台剧《民族万岁》、《塞上风云》和《一年间》。

  1938年年1月,中华全国电影界抗敌协会成立,当选为第一届理事。

  1938年夏,加入中央电影制片厂,任特别编导,拍摄以抗战为题材的《中华儿女》,编写电影剧本《神鹰》、《大时代的小人物》。

  他所编导的影片都不同程序地反映了现实生活,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的抗日爱国思想,而且每部影片在表现上都有新意,属于当时的“新派”导演。他的《十字街头》和袁牧之导演的《马路天使》标志着中国左翼电影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沈西苓能编善导,能诗善画,又会翻译,是个全才艺术家。

  1940年12月17日病逝重庆,年仅36岁。

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8 20:36 来自: 北京市丰台区 联通

历史上的今天12.18

1021年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出生
编辑词条 王安石目录[隐藏]
人物简介 政治家王安石 历史评价 王安石变法 文学家王安石 王安石诗词 诗歌点评 王安石年谱 王安石纪念馆简介 王安石变法内容 王安石生平大事年表 人物简介政治家王安石历史评价王安石变法文学家王安石王安石诗词诗歌点评王安石年谱



[编辑本段]
人物简介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晚号半山,谥“文”。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临川人(今江西抚州人)。中国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 荆公故里东乡上池王安石塑像
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善于用典故,风格遒(qiú)劲有力,警辟精绝,也有情韵深婉的作品。著有《临川先生文集》。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强,受到较好的教育。庆历二年(1042年)登杨寘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的官吏。治平四年(1067年)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熙宁二年(1069年)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谥号“文”,又称王文公。其政治变法对北宋后期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
[编辑本段]
政治家王安石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以进士第四名及第,历任签书淮南(扬州)节度判官厅公事、知鄞县(今浙江宁波)事、舒州(今安徽潜山)通判,一度调开封任群牧司判官,旋又外调知常州事、提点江南东路刑狱公事,继召为三司度支判官、知制诰。多年的地方官经历,使王安石认识到宋代社会贫困化的根源在于兼并,宋封建统治所面临的危局是“内则不能无以社稷为忧,外则不能无惧于夷狄”。因此,王安石在嘉祐三年(1058年)上宋仁宗赵祯的万言书中,要求对宋初以来的法度进行全盘改革,扭转积贫积弱的局势。以历史上晋武帝司马炎、唐玄宗李隆基等人只图“逸豫”,不求改革,终于覆灭的事实为例,王安石对改革抱有士大夫群中少见的紧迫感,大声疾呼:“以古准今,则天下安危治乱尚可以有为,有为之时莫急于今日”,要求立即实现对法度的变革;不然,汉亡于黄巾,唐亡于黄巢的历史必将重演,宋王朝也必将走上覆灭的道路。封建士大夫也把治国太平的厚望寄托于王安石,期待他能早日登台执政。熙宁初,王安石以翰林学士侍从之臣的身份,同年轻的宋神宗议论治国之道,深得宋神宗赏识。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出任参知政事,次年,又升任宰相,开始大力推行改革。

  王安石变法的目的在于富国强兵,借以扭转北宋积贫积弱的局势,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王安石明确提出理财是宰相要抓的头等大事,阐释了政事和理财的关系,指出“政事所以理财,理财乃所谓义也”。更重要的是,王安石在执政前就认为,只有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才能解决好国家财政问题:“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执政以后,王安石继续发挥了他的这一见解,曾经指出:“今所以未举事者,凡以财不足故,故臣以理财为方今先急”,而“理财以农事为急,农以去其疾苦、抑兼并、便趋农为急”。在这次改革中,王安石把发展生产作为当务之急而摆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上。王安石认为,要发展生产,首先是“去(劳动者)疾苦、抑兼并、便趣农”,把劳动者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那些游手好闲者也回到生产第一线,收成好坏就决定于人而不决定于天。要达到这一目的,国家政权需制定相应的方针政策,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从上到下的改革。王安石虽然强调了国家政权在改革中的领导作用,但他并不赞成国家过多地干预社会生产和经济生活,反对搞过多的专利征榷,提出和坚持“榷法不宜太多”的主张和做法。在王安石上述思想的指导下,变法派制订和实施了诸如农田水利、青苗、免役、均输、市易、免行钱、矿税抽分制等一系列的新法,从农业到手工业、商业,从乡村到城市,展开了广泛的社会改革。与此同时,王安石为首的变法派改革军事制度,以提高军队的素质和战斗力,强化对广大农村的控制;为培养更多的社会需要的人才,对科举、学校教育制度也进行了改革,王安石亲自撰写《周礼义》、《书义》、《诗义》,即所谓的《三经新义》,为学校教育改革提供了新教材。

  。
[编辑本段]
历史评价  王安石推行的变法,历史上的评价多有不同。北宋时期,其反对派就以修史的方法进行批评。到了南宋,再次通过修史的方法对其改革进行定性,指出王安石变法使得北宋王朝遭到灭亡(有说法指出是南宋朝廷为了推卸皇室的责任)。以后历朝历代均以此作为依据,对其变法做出这样的判断,以至于在宋元话本里有文章专门讽刺。

  但是王安石的家乡的一些文人出于同乡的原因进行了一些争辩,例如陆九渊等。


  历史发展到近代,中国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变故,改革的呼声日益提高,所以对王安石变法开始进行正面的评价,主要的人物有梁启超、严复等,梁启超的《王安石传》,他说:“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唯公庶足以当之矣……以不世出之杰,而蒙天下之诟,易世而未之湔者,在泰西则有克林威尔,而在吾国则荆公。” 他们从社会现实需要出发,呼吁改革精神。以后对王安石变法的研究越来越多,并在民国时期有所推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王安石的评价主要从阶级等角度出发,以后逐渐取消了这种方法,从具体的利益角度来看他的变法。主要研究者有漆侠、邓广铭等。

  在海外,美籍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就认为,王安石的多项改革,涉及将当时的中国进行大规模的商业,以及数目字管理,但不见容于当时的官宦文化,亦缺乏有关技术能力而无法取得成功。

  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开始推行新法,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第二年,司马光给王安石写了一封三千三百多字的长信,列举实施新法的弊端,要王安石废弃新法,恢复旧制。〈答司马谏议书〉是王安石的回覆:“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所谓“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正是王安石的写照。
[编辑本段]
王安石变法  由于深得神宗赏识,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出任参知政事,次年,又升任宰相,开始大力推行改革,进行变法。王安石明确提出理财是宰相要抓的头等大事,阐释了政事和理财的关系,并认为,只有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才能解决好国家财政问题。执政以后,王安石继续发挥了他的这一见解。在改革中,他把发展生产作为当务之急而摆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上。王安石虽然强调了国家政权在改革中的领导作用,但他并不赞成国家过多地干预社会生产和经济生活,反对搞过多的专利征榷,提出和坚持“榷法不宜太多”的主张和做法。在王安石上述思想的指导下,变法派制订和实施了一系列新法,从农业到手工业、商业,从乡村到城市,展开了广泛的社会改革。与此同时,王安石为首的变法派改革军事制度,以提高军队的素质和战斗力,强化对广大农村的控制;为培养更多的社会需要的人才,对科举、学校教育制度也进行了改革。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两宫太后、皇亲国戚和保守派士大夫结合起来,共同反对变法。因此,王安石在熙宁七年(1074年)第一次罢相。次年复拜相。王安石复相后得不到更多支持,不能把改革继续推行下去,于熙宁九年(1076年)第二次辞去宰相职务,从此闲居江宁府。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此前的新法都被废除。王安石不久便郁然病逝。
[编辑本段]
文学家王安石  
王安石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把文学创作和政治活动密切地联系起来,强调文学的作用首先在于为社会服务。他反对西昆派杨亿、刘筠等人空泛的靡弱文风,认为“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所谓辞者,犹器之有刻镂绘画也。诚使巧县华,不必适用;诚使适用,亦不必巧且华。要之以适用为本,以刻镂绘画为之容也。”(《上人书》)正因为安石以“务为有补于世”的“适用”观点视为文学创作的根本,他的作品多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具有较浓厚的政治色彩。今存《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临川先生歌曲》等。

  王安石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雄健简练,奇崛峭拔,大都是书、表、记、序等体式的论说文,阐述政治见解与主张,为变法革新服务。这些文章针对时政或社会问题,观点鲜明,分析深刻,长篇则横铺而不力单,短篇则纡折而不味薄。《上仁皇帝言事书》,是主张社会变革的一篇代表作,根据对北宋王朝内外交困形势的深入分析,提出了完整的变法主张,表现出作者“起民之病,治国之疵”的进步思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在叙述并阐释宋初百余年间太平无事的情况与原因的同时,尖锐地提示了当时危机四伏的社会问题,期望神宗在政治上有利建树,认为“大有为之时,正在今日”。它对第二年开始施行的政,无异吹起了一支前奏曲。《答司马谏议书》,以数百字的篇幅,针对司马光指责新法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四事,严加剖驳,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措词得体,体现了作者刚毅果断和坚持原则的政治家风度。安石的政论文,不论长篇还是短制,结构都很谨严,主意超卓,说理透彻,语言朴素精练,“只用一二语,便可扫却他人数大段”(刘熙载《艺概.文概》),具有较强的概括性与逻辑力量。这时推动变法和巩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成果起了积极的作用。安石的一些小品文,脍炙人口,《鲧说》、《读孟尝君传》、《书刺客传后》、《伤仲永》等,评价人物,笔力劲健,文风峭刻,富有感情色彩,给人以显豁的新鲜觉。他还有一部分山水游记散文,《城陂院兴造记》,简洁明快而省力,酷似柳宗元;《游褒禅山记》,亦记游,亦说理,二者结合得紧密自然,即使抽象的道理生动、形象,又使具体的记事增加思想深度,显得布局灵活并又曲折多变。

  王安石的诗歌,大致可以罢相(1076年左右)划界而分为前、后期,在内容和风格上有较明显的区别。荆公少以意气自许,故诗语惟其所向,不复更为涵蓄……后为群牧羊官,从宋次道尽假唐人诗集,博观而约取,晚年始尽深婉不迫之趣”(叶梦得《石林诗话》)。前期的诗歌,长于说理,倾向性十分鲜明,涉及许多重大而尖锐的社会,问题注意到下层人民的痛苦,替他们发出了不平之声。《感事》、《兼并》、《省兵》等,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描写和提示了宋代国势的积弱或内政的腐败,指出了大地主、大商人兼并土地对于国家和人民的危害,提出“精兵择将”的建议;《收盐》、《河北民》等,反映了当时人民群众备受统治者迫、害压榨的悲惨遭遇;《试院中》、《评定试卷》等,则直接抨击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要求起用具有经世济国的人才;《元日》、《歌元丰》等,热情地讴歌了变法带来的新气象和人民的欢乐;《商鞅》、《贾生》等,通过对历史人物功过得失的价,抒发了自己的新的见解和进步意义。安石后期的隐居生活,带来了他的诗歌创作上的变化。他流连、陶醉于山水田园中,题材内容比较狭窄,大量的写景诗、咏物诗取代了前期政治诗的位置,抒发一种闲恬的情趣。但艺术表现上却臻于圆熟,“雅丽精绝,脱去流俗,每讽味之,便沉沆瀣生牙颊间。”(《后山诗话》载黄鲁直语)和《泊船瓜洲》、《江上》《梅花》、《书湖阴先生壁》等诗,观察细致,精工巧丽,意境幽远清新,表现了对大自然美的歌颂和热爱,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从诗体说来,安石的古体诗虽然多用典故,好发议论,但象《明妃曲》、《桃源行》篇,立意新颖,充满着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律诗则用字工稳,对偶贴切,但有时不免失于过多的雕刻。五绝和七绝尤负盛誉,“王半山备众体,精绝句”(《寒厅诗话》),“荆公绝句妙天下”(《艇斋诗话》)。他的诗对当代和后世都有影响,被称为“王荆公体”(严羽《沧浪诗话》)。

  王安石的词,今存约二十余首。虽不以词名家,但其“作品瘦削雅素,一洗五代旧习”(刘熙载《艺概.词曲概》)。《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通过描写金陵(今江苏南京市)壮景及怀古,揭露六朝统治阶级“繁华兢逐”的腐朽生活,豪纵沉郁,被赞为咏古绝唱。它同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一词,开了苏东坡豪放的先声,给后来词坛以良好的影响。

  从文学角度总观安石的作品,无论诗、文、词都有杰出的成就。北宋中期开展的诗文革新运动,在他手里得到了有力推动,对扫除宋初风靡一时的浮华余风作出了贡献。但是,安石的文学主张,却过于强调“实用”,对艺术形式的作用往往估计不足。他的不少诗文,又常常表现得议论说理成分过重,瘦硬而缺少形象性和韵味。还有一些诗篇,论禅说佛理,晦涩干枯,但也不失大家风范,是我国诗歌史上的一颗明星。
[编辑本段]
王安石诗词   临川先生文集


  词:《桂枝香·金陵怀古》 浣溪沙 南乡子 渔家傲 菩萨蛮 桂枝香 千秋岁引 菩萨蛮 伤仲永·集句

  诗:《梅花》 明妃曲二首 商鞅 书湖阴先生壁 元日 棋 登飞来峰 泊船瓜洲 与薛肇明弈棋赌 诗输一首 春夜 北山 葛溪驿 示长安君

  桂枝香·金陵怀古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继。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如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浣溪沙

  百亩中庭半是苔,门前白道水萦回。爱闲能有几人来?

  小院回廊春寂寂,山桃溪杏两三栽。为谁零落为谁开?

  南乡子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

  绕水恣行游,上尽层楼更上楼。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

  渔家傲

  平岸小桥千嶂抱,揉兰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攲眠似听朝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菩萨蛮

  数家茅屋闲临水,轻衫短帽垂杨里。今日是何朝?看余度石桥。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一两声。

  千秋岁引

  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

  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

  楚台风,庾楼月,宛如昨。

  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它情耽阁!

  可惜风流总闲却!当初谩留华表语,

  而今误我秦楼约。梦阑时,酒醒后,思量著。

  菩萨蛮。集句

  海棠乱发皆临水,君知此处花何似?凉月白纷纷,香风隔岸闻。

  啭枝黄鸟近,隔岸声相应。随意坐莓苔,飘零酒一杯。

  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明妃曲二首

  其一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其二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商鞅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万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棋

  莫将戏事扰真情,且可随缘道我赢。

  战罢两奁分白黑,一枰何处有亏成。

  登飞来峰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与薛肇明弈棋赌梅花诗输一首

  华发寻春喜见梅,一株临路雪倍堆。

  凤城南陌他年忆,香杳难随驿使来。

  春夜

  金炉香尽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北山

  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葛溪驿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示长安君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

  革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

  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钟山晚步》

  小雨轻风落楝花,细红如雪点平沙。槿篱竹屋江村路,时见宜城卖酒家。

  孤桐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谢公墩》

  万事付鬼,耻辱何足论。

  《岁晚》

  月映林塘淡,风含笑语凉。俯窥怜绿净,小立伫幽香。携幼寻新的,扶衰坐野航。延缘久未已,岁晚惜流光。

  《山行》

  出写清浅景,归穿苍翠阴。平头均楚制,长耳嗣吴吟,暮岭已佳色,寒泉仍好音。谁同此真意,倦鸟亦幽寻。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题贾魏公耽遗像

  功臣烜赫在三朝,经术从容辅汉条。

  儒服早纡丞相绂,戎冠再插侍中貂。

  开仓六塔流民复,出甲甘陵叛party消。

  甲第至今空画像,当年于此识风标。

  ——引自《南皮县志》第775页。
[编辑本段]
诗歌点评  从诗体说来,安石的古体诗虽然多用典故,好发议论,但像《明妃曲》、《桃源行》篇,立意新颖,充满着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律诗则用字工稳,对偶贴切,但有时不免失于过多的雕刻。五绝和七绝尤负盛誉,“王半山备众体,精绝句”(《寒厅诗国话》),“荆公绝句妙天下”(《艇斋诗话》)。他的诗对当代和后世都有影响,被称为“王荆公体”(严羽《沧浪诗话》)。

  金陵怀古,诸公寄调桂枝香者三十余家,惟王介甫为绝唱。东坡见之,叹曰:“此老乃野狐精也!”作:“登临送目,正故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图画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其中,不少是在变法途中写的,来激励自己。
[编辑本段]
王安石年谱  宋真宗天禧五年辛酉(1021) 一岁

  是年十一月十二日出生于临江军(今江西清江)。

  仁宗天圣八年庚午(1030) 十岁

  王益以殿中丞知韶州(今广东韶关),王安石随父至韶州。

  明道二年癸酉(1033) 十三岁

  王益回临川(今江西东乡)母报丧,王安石随行。

  景祐三年丙子(1036) 十六岁

  王益服满赴京,王安石随行。

  景祐四年丁丑(1037) 十七岁

  四月,王益通判江宁府(今江苏南京),王安石随行。

  宝元二年己卯(1039) 十九岁

  二月,王益卒于江宁任上。

  庆历二年壬午(1042) 二十二岁

  三月,王安石登杨寘榜进士第四名。以秘书郎签书淮南节度判官厅公事。

  庆历六年丙戌(1046) 二十六岁

  自临川赴京,不求馆职,改大理评事,知鄞县。

  皇祐三年辛卯(1051) 三十一岁

  以殿中丞通判舒州(今安徽潜山)。

  至和元年甲午(1054) 三十四岁

  自舒州赴京,特授集贤校理,辞不受,九月除群牧司判官。

  嘉祐二年丁酉(1057) 三十七岁

  五月改太常博士,知常州。

  嘉祐三年戊戌(1058) 三十八岁

  二月提点江东刑狱。十月回京,任三司度支判官。

  嘉祐六年辛丑(1061) 四十一岁

  为工部郎中、知制诰、纠察在京刑狱。

  嘉祐八年癸卯(1063) 四十三岁

  三月仁宗,英宗(赵曙)立。八月,母吴氏卒于京师,十月归葬江宁。

  治平四年丁未(1067) 四十七岁

  正月,英宗卒,神宗(赵顼)立。诏以故官知江宁府。九月,召为翰林学士。

  神宗熙宁元年戊申(1068) 四十八岁

  四月,自江宁入京。神宗诏越次入对。

  熙宁二年己酉(1069) 四十九岁

  二月,以谏议大夫参知政事。颁行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等。

  熙宁三年庚戌(1070) 五十岁

  十二月,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史馆大学士,与韩绛并相。立保甲法。

  熙宁五年壬子(1072) 五十二岁

  行市易法、保马法。

  熙宁六年癸丑(1073) 五十三岁

  提举经义局。九月,熙河大捷,神宗解身上玉带赐之。

  熙宁七年甲寅(1074) 五十四岁

  三月,行方田均税法。四月以吏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出知江宁府,新法遭遇首次挫折。十月,行手实法。

  熙宁八年乙卯(1075) 五十五岁

  二月,复拜同平章事、昭章馆大学士。六月,进加左仆射,兼门下侍郎。

  熙宁九年丙辰(1076) 五十六岁

  六月,子雱卒。十月,罢为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

  元丰元年戊午(1078) 五十八岁

  正月,进尚书左仆射,封舒国公。

  元丰三年庚申(1080) 六十岁

  九月,加特进尚书左仆射、门下侍郎,改封荆国公。

  元丰七年甲子(1084) 六十四岁

  乞以宅为寺,赐名“报宁”。

  元丰八年乙丑(1085) 六十五岁

  三月,神宗卒,哲宗(赵煦)即位。新法先后废罢。

  哲宗元祐元年丙寅(1086) 六十六岁

  四月初六病逝,赠太傅
[编辑本段]
王安石纪念馆简介  王安石纪念馆坐落在抚州市赣东大道的南端,是为了纪念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王安石而建,为江西省十大历史名人纪念馆之一,王安石纪念馆筹建于1985年初,1986年11月11日于“江西省纪念王安石逝世900周年学术讨论会”召开之际揭幕开馆。该馆占地面积二十亩,建筑面积1560平方米,陈列厅600平方米,是一座具有江南园林意境和宋代建筑遗韵的仿宋府第园林式建筑群。古色古香的园林建筑风格秀逸超脱,与馆内门楼、隐壁、水榭、游廊、碑廊、亭台、荷池、曲桥等景致浑然天成,翘角飞檐,圆柱简瓦,绿木葱葱,修竹掩映,饱含传统文化内涵,处处散发出浓郁的书卷气。

  该馆主体建筑熙丰楼是一座仿宋式的两层楼阁,为王安石的生平史迹展览厅,一楼陈列“故里情深”、“治善州邑”、“荆公新学”、“熙宁变法”,二楼陈列“文学造诣”、“人文品格”、“终老金陵”、“千秋评说”共八个部分。整个展厅主要通过精美的照片、绘画、雕塑、实物等,展示了王安石一生业绩和其改革家的胆魄、文学家的风貌,另外还展出了王安石在元丰八年亲笔书写的《愣严经旨要》影印件,州县府志,家谱复印件,王安石不同时代各版本著作,国内外学者有关王安石的评论著述,全国各地名人、学者、画家、书法家为王安石纪念馆题赠的书画件等。半山堂辟有第二展室,专门用于临时展览,曾先后展出过“抚州宋代墓葬出土文物”、“宋代遗珍”等,让人们领略到抚州古代灿烂的文化艺术。
[编辑本段]
王安石变法内容  北宋王安石于宋神宗熙宁年间进行的改革。治平四年(1067)正月,宋神宗赵顼即位。神宗立志革新,熙宁元年(1068)四月,召王安石入京,变法立制,富国强兵,改变积贫积弱的现状。

  王安石建立一个指导变法的新机构--制置三司条例司,条例司撤销后,由司农寺主持变法的大部分事务。吕惠卿、曾布等人参与草拟新法。这些新法按照内容和作用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限制商人

  供应国家需要和限制商人的政策,主要是均输法、市易法和免行法。

  均输法

  熙宁二年七月,颁行淮、浙、江、湖六路均输法。由发运使掌握六路的财赋情况,斟酌每年应该上供和京城每年所需物资的情况,然后按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从便变易蓄买”,贮存备用,借以节省价款和转运的劳费。均输法夺取了富商大贾的部分利益,同时也稍稍减轻了纳税户的许多额外负担。

  市易法

  熙宁五年三月,颁行市易法。在开封设置市易务。市易务根据市场情况,决定价格,收购滞销货物,待至市场上需要时出售,商贩可以向市易务贷款,或赊购货物。后又将开封市易务升为都提举市易司,作为市易务的总机构。市易法在限制大商人垄断市场方面发挥了作用,也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收入。

  免行法

  熙宁六年七月,正式颁行免行法。免行法规定,各行商铺依据赢利的多寡,每月向市易务交纳免行钱,不再轮流以实物或人力供应官府。

  发展农业生产

  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关系的政策以及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有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和农田水利法。

  青苗法

  熙宁二年九月,颁布青苗法。规定以各路常平、广惠仓所积存的钱谷为本,其存粮遇粮价贵,即较市价降低出售,遇价贱,即较市价增贵收购。其所积现钱,每年分两期,即在需要播种和夏、秋未熟的正月和五月,按自愿原则,由农民向government借贷钱物。收成后,随夏、秋两税,加息十分之二或十分之三归还谷物或现钱。青苗法使农民在新陈不接之际,不至受“兼并之家”高利贷的盘剥,使农民能够“赴时趋事”。

  募役法

  熙宁四年颁布实施。募役法(免役法)规定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各州、县预计每年雇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募役法使原来轮流充役的农村居民回乡务农,原来享有免役特权的人户不得不交纳役钱,官府也因此增加了一宗收入。

  方田均税法

  熙宁五年颁行。方田均税法规定每年九月由县官丈量土地,检验土地肥瘠,分为五等,规定税额。丈量后,到次年三月分发土地帐帖,作为“地符”。分家析产、典卖割移,都以现在丈量的田亩为准,由官府登记,发给契书。以限制官僚地主兼并土地,隐瞒田产和人口。

  农田水利法

  熙宁二年颁布。条约奖励各地开垦荒田,兴修水利,修筑堤防圩岸,由受益人户按户等高下出资兴修。在王安石的倡导下,一时形成“四方争言农田水利”的热潮。北方在治理黄、漳等河的同时,还在几道河渠的沿岸淤灌成大批“淤田”,使贫瘠的土壤变成了良田。

  稳定封建秩序

  巩固封建统治秩序和整顿、加强军队的措施,有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以及建立军器监等。

  将兵法

  作为“强兵”的措施,王安石一方面精简军队,裁汰老弱,合并军营,另一方面实行将兵法。自熙宁七年始,在北方挑选武艺较高、作战经验较多的武官专掌训练。将兵法的实行,使兵知其将,将练其兵,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保甲法

  熙宁三年颁行。各地农村住户,不论主户或客户,每十家(后改为五家)组成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凡家有两丁以上的,出一人为保丁。农闲时集合保丁,进行军训;夜间轮差巡查,维持治安。保甲法既可以使各地壮丁接受军训,与正规军相参为用,以节省国家的大量军费,又可以建立严密的治安网,把各地人民按照保甲编制起来,以便稳定封建秩序。

  改革教育制度

  王安石等变法派还改革了科举制,整顿了各级学校,为社会培养需要的人才。

  变法的影响

  王安石变法以“富国强兵”为目标,从新法实施,到守旧派废罢新法,前后将近15年时间。在此期间,每项新法在推行后,基本上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使豪强兼并和高利贷者的活动受到了一些限制,使中、上级官员、皇室减少了一些特权,而乡村上户地主和下户自耕农则减轻了部分差役和赋税负担,封建国家也加强了对直接生产者的统治,增加了财政收入。各项新法或多或少地触犯了中、上级官员、皇室、豪强和高利贷者的利益,最终被罢废。
[编辑本段]
王安石生平大事年表  庆历二年(1042)进士第四名及第。任地方官多年。王安石认为宋代社会贫困化的根源在于兼并。

  在嘉佑三年(1058)上宋仁宗赵祯的万言书中,要求对宋初以来的法度进行全盘改革,扭转积贫积弱的局势,立即实现对法度的变革。封建士大夫也把致国太平的厚望寄托于王安石,期待他能早日登台执政。

  治平四年(1067)神宗初即位,诏王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

  熙宁元年(1068)四月,召王安石入京,变法立制,富国强兵,改变积贫积弱的现状。

  由于深得神宗赏识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出任参知政事,

  熙宁三年(1070)升任宰相,开始大力推行改革,进行变法。王安石明确提出理财是宰相要抓的头等大事,阐释了政事和理财的关系,并认为,只有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才能解决好国家财政问题。执政以后,王安石继续发挥了他的这一见解。在改革中,他把发展生产作为当务之急而摆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上。王安石虽然强调了国家政权在改革中的领导作用,但他并不赞成国家过多地干预社会生产和经济生活,反对搞过多的专利征榷,提出和坚持“榷法不宜太多”的主张和做法。在王安石上述思想的指导下,变法派制订和实施了一系列新法,从农业到手工业、商业,从乡村到城市,展开了广泛的社会改革。与此同时,王安石为首的变法派改革军事制度,以提高军队的素质和战斗力,强化对广大农村的控制;为培养更多的社会需要的人才,对科举、学校教育制度也进行了改革。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两宫太后、皇亲国戚和保守派士大夫结合起来,共同反对变法。

  因此,王安石在熙宁七年(1074)第一次罢相。

  熙宁八年(1075)复拜相。王安石复相后得不到更多支持,不能把改革继续推行下去.

  熙宁九年(1076)第二次辞去宰相职务,从此闲居江宁府。

  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保守派得势,此前的新法都被废除。王安石不久便郁然病逝。

  王安石从小随父宦游南北,对北宋中期隐伏的社会危机有所认识。在他进入仕途地方官吏时,能够关心民生疾苦,多次上书建议兴利除弊,减轻人民负担。由于较长时期接触了解社会现实,“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嘉佑三年(1058)《上仁宗皇帝言事书》,系统地提出了变法主张,要求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抑帛大官僚地主的兼并和特权,推行富国强兵政策。在他任参知政事和宰相期间,取得神宗的支持,抓住“理财”和“整军”两大课题,积极推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方田均税、免役、市易、保甲、保马等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或“熙宁变法”。由于受到以司马光为代表的大官僚大地主集团的坚决反对,神宗后来也动摇、妥协,革新派内部又产生裂痕等,新法终被全部废止。王安石变法,虽然归根结底是为加强皇权,巩固封建地主统治地位,但在当时对生产力的发展和富国强兵,确曾起了推动的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在历史上有其进步的意义。伟大革命导师列宁称誉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列宁全集》第十卷第一五二页)。

  为了给变法确立理论根据并反击守旧派,王安石提出“天变不足畏”,“尚变者,天道也”,用“新故相除”的进化观点驳斥了守旧派的“道不可变”的形而上学论调。同时又公然提出“祖宗不足法”,认为“祖宗之法,未必尽善,可革则革,不足循守”(《司马温公传家集.学士院试李清臣等策目》)。在变法过程中,他更设置专局,使子芳及门人修撰《诗》、《书》、《周官》三经新义,对新政从理论上加以解释与阐发,并通过government力量作为学校诵习的定本,被称为“新学”,直接或间接为推行新法服务。上述这些思想,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王安石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把文学创作和政治活动密切地联系起来,强调文学的作用首先在于为社会服务。他反对西昆派杨亿、刘筠等人空泛的靡弱文风,认为“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所谓辞者,犹器之有刻镂绘画也。诚使巧县华,不必适用;诚使适用,亦不必巧且华。要之以适用为本,以刻镂绘画为之容也。”(《上人书》)正因为王安石以“务为有补于世”的“适用”观点视为文学创作的根本,他的作品多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具有较浓厚的政治色彩。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临川先生歌曲》等。

  王安石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雄健简练,奇崛峭拔,大都是书、表、记、序等体式的论说文,阐述政治见解与主张,为变法革新服务。这些文章针对时政或社会问题,观点鲜明,分析深刻,长篇则横铺而不力单,短篇则纡折而不味薄。《上仁皇帝言事书》,是主张社会变革的一篇代表作,根据对北宋王朝内外交困形势的深入分析,提出了完整的变法主张,表现出作者“起民之病,治国之疵”的进步思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在叙述并阐释宋初百余年间太平无事的情况与原因的同时,尖锐地提示了当时危机四伏的社会问题,期望神宗在政治上有利建树,认为“大有为之时,正在今日”。它对第二年开始施行的政,无异吹起了一支前奏曲。《答司马谏议书》,以数百字的篇幅,针对司马光指责新法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四事,严加剖驳,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措词得体,体现了作者刚毅果断和坚持原则的政治家风度。王安石的政论文,不论长篇还是短制,结构都很谨严,主意超卓,说理透彻,语言朴素精练,“只用一二语,便可扫却他人数大段”(刘熙载《艺概.文概》),具有较强的概括性与逻辑力量。这时推动变法和巩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成果起了积极的作用。王安石的一些小品文,脍灸人口,《鲧说》、《读孟尝君传》、《书刺客传后》、《伤仲永》等,评价人物,笔力劲健,文风峭刻,富有感情色彩,给人以显豁的新鲜觉。他还有一部分山水游记散文,《城陂院兴造记》,简洁明快而省力,酷似柳宗元;《游褒禅山记》,亦记游,亦说理,二者结合得紧密自然,既使抽象的道理生动、形象,又使具体的记事增加思想深度,显得布局灵活并又曲折多变。

  王安石的诗歌,大致可以罢相(1076年左右)划界而分为前、后期,在内容和风格上有较明显的区别。“王荆公少以意气自许,故诗语惟其所向,不复更为涵蓄……后为群牧羊官,从宋次道尽假唐人诗集,博观而约取,晚年始尽深婉不迫之趣”(叶梦得《石林诗话》)。前期的诗歌,长于说理,倾向性十分鲜明,涉及许多重大而尖锐的社会,问题注意到下层人民的痛苦,替他们发出了不平之声。《感事》、《兼并》、《省兵》等,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描写和提示了宋代国势的积弱或内政的腐败,指出了大地主、大商人兼并土地对于国家和人民的危害,提出“精兵择将”的建议;《收盐》、《河北民》等,反映了当时人民群众备受统治者迫、害压榨的悲惨遭遇;《试院中》、《评定试卷》等,则直接抨击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要求起用具有经世济国的人才;《元日》、《歌元丰》等,热情地讴歌了变法带来的新气象和人民的欢乐;《商鞅》、《贾生》等,通过对历史人物功过得失的价,抒发了自己的新的见解和进步意义。王安石后期的隐居生活,带来了他的诗歌创作上的化。他流连、陶醉于山水田园中,题材内容比较狭窄,大量的写景诗、咏物诗取代了前期政治诗的位置,抒发一种闲恬的情趣。但艺术表现上却臻于圆熟,“雅丽精绝,脱去流俗,每讽味之,便沉沆瀣生牙颊间。”(《后山诗话》载黄鲁直语)和《泊船瓜洲》、《江上》《梅花》、《书湖阴先生壁》等诗,观察细致,精工巧丽,意境幽远清新,表现了对大自然美的歌颂和热爱,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从诗体说来,王安石的古体诗虽然多用典故,好发议论,但象《明妃曲》、《桃源行》篇,立意新颖,充满着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律诗则用字工稳,对偶贴切,但有时不免失于过多的雕刻。五绝和七绝尤负盛誉,“王半山备众体,精绝句”(《寒厅诗话》),“荆公绝句妙天下”(《艇斋诗话》)。他的诗对当代和后世都有影响,被称为“王荆公体”(严羽《沧浪诗话》)。

  王安石的词,今存约二十余首。虽不以词名家,但其“作品瘦削雅素,一洗五代旧习”(刘熙载《艺概.词曲概》)。《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通过描写金陵(今江苏南京市)壮景及怀古,揭露六朝统治阶级“繁华兢逐”的腐朽生活,豪纵沉郁,被赞为咏古绝唱。它同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一词,开了苏东坡豪放的先声,给后来词坛以良好的影响。

  从文学角度总观王安石的作品,无论诗、文、词都有杰出的成就。北宋中期开展的诗文革新运动,在他手里得到了有力推动,对扫除宋初风靡一时的浮华余风作出了贡献。但是,王安石的文学主张,却过于强调“实用”,对艺术形式的作用往往估计不足。他的不少诗文,又常常表现得议论说理成分过重,瘦硬而缺少形象性和韵味。还有一些诗篇,论禅说佛理,晦涩干枯。这些都是他在艺术观和创作上的局限。

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8 20:37 来自: 北京市丰台区 联通
 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下诏,改蒙古国号为“大元”

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8 20:38 来自: 北京市丰台区 联通
 1402年——朱棣决定迁都北京

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8 20:39 来自: 北京市丰台区 联通
1412年——朱棣决定令郑和进行规模更大的一次远航

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8 20:39 来自: 北京市丰台区 联通
1865年——美国废除奴隶制

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8 20:41 来自: 北京市丰台区 联通
1938年——中译本《西行漫记》公开发行
西行漫记在百度百科中为本词条的同义词,已为您做自动跳转。
编辑词条 红星照耀中国目录[隐藏]
作品概述 作品诞生 主要内容 翻译出版 影响意义 作者简介  




[编辑本段]
作品概述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编辑本段]
作品诞生  作者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西行漫记》的写作。斯诺作为一个西方新闻记者,对中国共产party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并向全世界作了公正报道。

  斯诺同毛泽东、周恩来等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谈话,搜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一手资料。此外,他还实地考察,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口问手写,对苏区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作了广泛深入的调查。四个月的采访,他密密麻麻写满了14个笔记本。当年10月底,斯诺带着他的采访资料、胶卷和照片,从陕北回到北平,经过几个月的埋头写作,英文名为《红星照耀中国》的报告文学终于诞生。

  -----红星照耀中国
[编辑本段]
主要内容  全书共12篇,主要内容包括:

  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

  对中国共产party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

  中国共产party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

  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编辑本段]
翻译出版  由于斯诺在西北红色区域的冒险中引起的激情和对中国人民的热爱,他用了后半生的几乎全部精力,对中国问题作继续的探索和报道。《西行漫记》先后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该书不断地再版和重印,教育了千百万读者和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使它成为享有盛誉,家喻户晓的文学作品。

  1937年10月,英国伦敦维克多 · 戈兰茨公司出版斯诺的英文初版《Red Star Over China》--《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就是斯诺回来后写的关于红色中国的新闻报道集,也可以说是报告文学集。以后,此书以近二十种文字翻译出版,几十年间几乎传遍了世界,成了著名的畅销书。

  1938年2月10日,由胡愈之策划,林淡秋、梅益等十二人集体承译,以复社名义出版的《Red Star Over China》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在孤岛上海问世。考虑到在敌占区和国民partygovernment统治区发行的缘故,译本改名为《西行漫记》。此书在短短的十个月内就印行了4版,轰动了国内及海外华侨聚集地,在香港及海外华人集中地还出现难以计数的该书重印本和翻印本。国民partygovernment不止一次下令查禁斯诺的这些著作,先后查禁的这类著作达十几种。

  1938年7月,美国出版《Red Star Over China》的修订版。美国版经过斯诺修订增补,文字与复社版不同,内容上又多出一个第十三章:Shadows on the Rising Sun--旭日上的暗影。

  1949年后,中国政治斗争越演越烈。斯诺的书继续照耀世界各地,而在中国反倒被打入黑牢。《西行漫记》只是在1960年2月由三联书店根据复社版印了一小部分,作为内部读物,限于内部发行,这还是因为新中国成立后斯诺第一次访华而特批的。到了文革期间,天下大乱,大革文化命。《西行漫记》也难逃劫网,被加盖严控之类印记,密封于图书馆和资料室书库中,禁止借阅。但这还算是好的,运气差的干脆付之一炬。

  手头的这本原版英文《Red Star Over China》是修订版第一次印刷,由美国纽约兰登出版社印行,1938年的版权,精装漆布封面,书的高乘宽是24乘16厘米。封二与环衬相连的是一幅中国地图,图中详细画出红军长征路线。封三和环衬印的也是一幅地图--中国西北地图,实际是1938年国共双方控制区域图。

  此书环衬钤有多枚椭圆形印章,原文是:NANKING CALIF. JESUITS LIBRARY。这是南京的一家耶稣教图书馆收藏的图书,是文革期间流散出来的劫余之物。
[编辑本段]
影响意义  《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人物刻画、环境描写以及叙事的角度几近出神入化的程度。《红星照耀中国》中译本出版后,在中国同样产生巨大的反响,成千上万个中国青年因为读了《红星照耀中国》,纷纷走上革命道路。

  1937年10 月,《红星照耀中国》首先在英国出版,一问世便轰动世界,在伦敦出版的头几个星期就连续再版七次,销售10万册以上。世界舆论普遍认为这是一个杰作,标志着西方对中国的了解进入一个新时代。美国历史学家哈罗德·伊萨克斯的调查说明,作为美国人对中国人印象的主要来源,《红星照耀中国》仅次于赛珍珠的《大地》。《大地》使美国人第一次真正了解中国老百姓,而《红星照耀中国》则使西方人了解中国共产party人的真实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代美国人对中国共产party人的知识都是从斯诺那里得来的。

  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斯诺探求了中国革命发生的背景、发展的原因。他判断由于中国共产party的宣传和具体行动,使穷人和受压迫者对国家、社会和个人有了新的理念,有了必须行动起来的新的信念。由于有了一种思想武装,有一批坚决的青年,所以能够对国民party的统治进行群众性的斗争长达十年之久。他对长征表达了钦佩之情,断言长征是实际一场战略撤退,称赞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是现代史上的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party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红星照耀中国》的另一魅力,在于描绘了中国共产party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他面对面采访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贺龙等中国共产party的领导人和红军将领,结下了或浅或深的交情。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毛泽东。斯诺准确地把握到毛泽东同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民众的精神纽带。没有人比毛泽东更了解他们,更擅长综合、表达和了解他们的意愿。这将深刻地制约着以后数十年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包括其成功和曲折。

  这样,斯诺对中国的认识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他发现了一个“活的中国”,对普通中国百姓尤其是农民即将在历史创造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作出了正确的预言,他发现了隐藏在亿万劳动人民身上的力量,并断言中国的未来就掌握在他们手中。
[编辑本段]
作者简介  《西行漫记》的作者埃德加·斯诺于1905年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是家中三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他父亲开了一家小印刷厂,家里过着小康生活。父亲要他也从印刷业开始自己的生涯。但他却走上了一条与父亲截然不同的道路,成为世界著名的记者。

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8 20:45 来自: 北京市丰台区 联通
1939年——昆仑关战役开始,中国军队击败日本军队
  

1939年12月爆发于广西宾阳县境内的昆仑关战役,是中国国民government发动反攻的决策与日本侵略军当局发动“一号作战”计划硬碰硬的结果,它其实是整个桂南会战的核心战役。也是蒋介石的嫡系“中央军”归桂系(二号人物白崇禧)指挥的又一战例。此战为中国军队首次以攻坚战打败日本“钢军”的光辉战例,在中国近代战争史上,这是一笔浓彩,确实值得后人景仰。

  一、日本发动南宁战役的决策

  1938年10月,日本占领武汉和广州。但日本非但没有达到迫使中国government投降的目的,反而遭遇到更顽强的抵抗。日本军部“南进”派即认定:必须切断中国对外最后的交通线,以期实现一举解决“中国事变”的计划。1939年4月15日,日本海军部《情况判断》认定,仅靠陆军已很难进行内陆方面的大规模积极作战,“在此情况下,由陆、海军协同尽快占领华南沿海的最大贸易港口汕头。成功之后,即以一个兵团向广西方向挺进攻占南宁,以切断敌经法属印度支那方面的海外最大补给交通线。” 日本决心发动桂南战役,为的是彻底切断中国抵抗其侵略的最主要补给路线。据日本军事侦察所得情报,中国获得外援最重要的路线即法属印度支那线,仅1939年9月运进中国总吨位14700吨中的12500吨即经此路线,达85%。6月,日本参谋本部《兵要地志》也强调“一旦进入南宁,以该地为基地,则交通四通八达,远可通往广东、湖南、贵州、云南。所以南宁――谅山的道路,形成了蒋政权联络西南的大动脉。为了直接切断它,首先必须夺取南宁。南宁一旦占领,无须置重兵于东京湾附近即可以完成作战目的。”(参见:《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第三卷,第一分册,第38-39页。中华书局1981年版。)

  同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3日,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更急于解决中国问题,以便腾出兵力抢占西方列强在亚洲和太平洋的殖民地,以配合德、意两个盟国,并缓解德国对其解除了对苏联威胁的不满。认为:“中国事变的解决之所以如此拖延,是由于苏联和英、法、美对蒋介石政权的支援”,现在应“藉欧战发生各列强无力顾及中国的时机”,“解决中国事变”(《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第三卷,第一分册,第2页。)4日,日本内阁首相、陆军大将阿部信行发表声明:“值此欧洲战争爆发之际,帝国不予介入,决定专向解决中国事变迈进。”(《日本军国主义侵华资料长编》上,第493页。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纂,天津政协译校,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日本随即在南京设立以西尾寿造大将任总司令、坂垣征四郎中将任总参谋长的“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统辖华北方面军、第11军、第13军、第21军。9月23日,日军大本营发出“准备迅速处理中国事变”的命令;10月16日,又发出《大陆命令第375号》:“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应以一部协同海军迅速切断沿南宁至龙州之敌补给路线。”同日,还发出“大陆指第582号”陆、海军中央协定:“本作战之目的,在于直接切断沿南宁――龙州敌补给联络路线,并强化切断沿滇越铁路及滇缅公路敌补给联络路线之海军航空作战。”并规定作战时间为11月中旬。(同上书,第499页。)19日,西尾寿造下达作战命令,开始广西作战,命令参加作战的部队为:第五师团、台湾混成旅团、其他配合部队、第五舰队(11月中旬改称第二派遣支舰队)、海军第三联合航空队。其兵力总共约三万人;军舰70余艘;航母2艘、飞机约100架。

  日军广西作战的主力第五师团为日本陆军第一流精锐机械化部队,号称“钢军”。参加过南口、忻口、平型关、太原、上海、台儿庄、广州等战役,屡次担任主攻任务。坂垣征四郎原为该师团长,他升任中国派遣军总参谋长后,师团长由今村均中将接任。可见日本方面何等重视这次战役。日本认定,切断这条路线将必然使中国丧失抵抗能力,从而可以立即结束在华战争,完成它对中国的侵略任务。大本营陆军部作战部长富永恭次更宣布:“这是中国事变的最后一战。”(《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第三卷,第一分册,第39页。)

  二、中国government的反抗准备

  世界著名军事理论家克劳塞威茨认为:“战争是从被进攻一方的抵抗开始的。”如果没有这种抵抗,也就没有战争。而任何侵略都只是针对被侵略国中央government的。如果该国中央government“不抵抗”,战争也就结束了。法国government不抵抗,于是法国没有卫国战争。虽然戴高乐在伦敦组织了流亡government,也只被称为“抵抗运动”。据此,斯大林坚决否认法国享有“战胜国”地位;只是美、英两国强调法国光复以后的中央government继续进行了对德战争,这才保住了法国的“战胜国”地位。中国的中央government是二战中抵抗最早因而也是抗战最久的,中国理所当然地成为二战的战胜国。

  昆仑关战役爆发前,1939年9月,中国军队击退了日本陆军第11军对长沙的进攻。10月,国民government在衡山召开第二次南岳军事会议,总结了第一次长沙战役的作战情况,并决策发动新的攻势。29日,蒋介石在会议训词中宣布:“我们今后的战略运用和官兵心理,一定要彻底转变过来,要开始反守为攻,转静为动,积极采取攻势。”(《蒋总统集》第1184页。)会议结束的11月5日,蒋接获了“日本有南犯企图”的情报,美、英军事情报机关也发出情报:“日本舰队目前在东京湾集结,它说明对南宁的作战已迫在眉睫。”于是蒋立即从衡山直接飞桂林,为迎战日本新攻势作战斗安排。

  但中国军队的准备状况确实混乱不堪:守卫两广海防的是原桂系部队第16集团军,辖第46军(军长:何宣)、第31军(军长:集团军副总司令韦云菘兼)。总司令夏威对他被调往第11集团军任总司令极其不满,借母丧之机躲在容县老家闹别扭。新上任的16集团军总司令蔡廷锴又不敢就任理事,于是有关日军进犯的情报无人处理。桂林行营主任白崇禧赴重庆开国民party五届六中全会,行营参谋长林蔚则奉蒋之命前往容县吊唁夏威母丧并劝慰夏本人,行营成了空营。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远在广东韶关,没有行营命令也不敢自作主张。这一系列因素使行营、战区、集团军三级首脑机关形同虚设,这对于大战即临的中国无异一场灾难。

  第46军的新编第19师(师长:黄固。该师于1938年秋组建,大部为民团转成。)驻防钦县、防城一带;第175师(代师长:秦镇、后任师长:冯璜)驻防合浦、北海一带;第170师(师长:黎行恕)驻防贵县一带。第31军的第131师(师长:副军长贺维珍兼)驻防桂平;第135师(师长:苏祖馨)驻防大湟江口一带;第188师(师长:魏镇)驻防平南。这个军事部署是基于桂林行营主任白崇禧判断日军只可能从广州湾(湛江)登陆北上夺取柳州,不可能冒险夺取南宁而设置的。由于新编第19师是一支刚组建的地方队伍,武器、训练、士气都极差。因此,从钦县到南宁可以说基本上无防御兵力。

  更加严重的是,白崇禧见广东开平、阳江、阳春、新兴一片富庶地区既无中央军又无日军,如果桂系控制便掌握了广东南路,还掌握更多的出海港口。于是迫不及待命令第31军加速完成战备,并开进广东上述地区。防线一下子扩大到上千公里,守备实际上非常薄弱,而且没有纵深防御。

  三、战役第一阶段:日军入侵和中国军队抵抗

  9日,日本全部进攻部队在三亚港集结完毕。第21军司令官安腾利吉中将亲自到三亚指挥。13日,舰队从三亚启航。14日先头舰只抵达北海,以10余舰发动佯攻。驻守北海的175师一个营,给予日军以回击。军事当局命令防卫部队彻底炸毁北海市,只是因为指挥北海保卫战的国军第46军175师第524团团长巢威感到日本军并非要在北海登陆,从而避免了北海的彻底破坏。当晚,日舰停止对北海的进攻,转向钦州方向。防城企沙、龙门两地各一个营抵抗一天后败阵,日军登陆。在钦县犁头嘴防守连连长报告新编第19师55团黄廷才团长,他竟然认为这是敌惯常骚扰而已,不必认真。结果毫无战斗准备的新编第19师所属部队溃败,日军顺利登陆。

  战至17日,日军占领钦州、防城,并立即分兵北上。18日攻新19师师部所在地小董,师长黄固临阵退缩,竟只身逃跑。(后来该师师长黄固被撤职,黄廷才交军法审判。)所辖军队溃散,日军继续北上。而十万大山区土匪组成许多便衣队为日军先导,致使日军加快北进速度,22日傍晚抵达南宁市邕江南岸。

  日军登陆后,16日,蒋介石在重庆召见白崇禧,令其不必再参加国民party五届六中全会,立即返桂林指挥作战。白要求以桂林行营主任资格全权指挥,不须第四战区司令张发奎插手,各军须直接听从行营命令。蒋批准该项要求,并调其最精锐的第五军等直系部队归白指挥。白立即电令该军代军长杜聿明,立刻率部乘火车从衡阳赴桂南;又电令恢复夏威第16集团军司令职务,原已任命的蔡廷锴待命。16集团军立即集结,副总司令韦云菘及指挥所人员19日抵达南宁,各部分别赶赴日军进军必经之地阻敌北进。

  白崇禧本人于19日由重庆飞桂林,21日率部抵达迁江,设立行营指挥所。这样,当日军抵达南宁之时,国军170师22日抵达邕宁、135师两个团23日到达南宁市区、200师第600团24日下午抵达南宁东北的二塘。另外六个军分别从外省向柳州、宾阳集结。由于原来的防卫方向错误,这次集结实在过于匆忙,属亡羊补牢之举。

  23日日军第5师团在飞机掩护下开始强渡邕江,夜晚,135师405团团长伍宗骏擅自令其所辖404、405两团放弃阵地撤退,韦云菘命令135师师长苏祖馨截回所部,伍宗骏抗命不肯恢复原来的阵地(伍后来被判刑五年),南宁市内正面已无军队防守。24日拂晓,170师在邕宁与日军激战,上午日军第5师团21旅团之21联队从市区渡江,下午南宁全城陷落。25日晨,200师第600团在二塘独战日军第21、42两个联队。日军在飞机掩护下,对170师和200师两个团阵地猛攻,国军顽强抵抗。600团团长邵一之、团副吴其升阵亡。鉴于战况不利,170师师长黎行恕与200师师长戴安澜决定黄昏后撤退至高峰隘。虽然未能阻止日军前进,但这是日军自钦、防登陆后遇到的最激烈抵抗,战斗进行了两天两夜。

  26日,日本第21军司令官安藤利吉宣布所有日军组成邕钦兵团,由第5师团长官今村均指挥。安本人则于27日离开钦州回广州。日军于26日起,在飞机掩护下猛攻高峰隘,国军尽管顽强抵抗,终于不支,于12月1日失守高峰隘,4日日军占领昆仑关。接着暂停进攻,调整部署,双方以昆仑关一线山地为界,暂时对峙。该处山岭延绵,无论往北往南,均为平坦地势。昆仑关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至少远至宋朝,狄青征南时此处便成了著名战场。

  四、第二阶段,昆仑关战役

  关北中国军队为白崇禧的桂林行营指挥,参谋长林蔚;辖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参谋长吴石;第16集团军,司令夏威。统率:第31军(军长韦云菘;辖131师,师长贺维珍;135师,师长苏祖馨;188师,师长魏镇。)第46军(军长何宣;辖170师,师长黎行恕;175师,师长冯璜;新19师,师长黄固。)第5军第200师(师长戴安澜。)之一部。连同广西教导队独立步兵1-4团,总兵力约六万人。

  接着集结来到的除第5军之荣誉第一师(副军长郑洞国兼师长)、新编第22师(师长邱清泉)之外,第5军装甲团、骑兵团、炮兵团、工兵团等全部抵达,当时中国装备最精良的一个军全员上阵;蔡廷锴的第26集团军;叶肇的第37集团军;邓龙光的第35集团军;以及第5军所在的第38集团军亦陆续集结到位。该集团军司令徐庭瑶,以下第2军(军长李延年);第6军(军长甘丽初);第99军(军长傅仲芳)第36军(军长姚纯);连同辅助部队,共达30万之众。

  固守昆仑关及关南的日本第21军(司令官安藤利吉中将)之一部,辖第5师团(师团长今村均中将;辖第9旅团,旅团长及川源七少将;第21旅团,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台湾混成旅团,旅团长盐田定七少将。)连同海军陆战队(军舰70余艘)、空军(飞机100架)共计约三万人。后期补充抵达的近卫师团;第18师团之一个旅团;兵员总数约10万人,实际参加战斗总兵力只有4.5万人。

  还在日军刚占领南宁时,白崇禧即要求立即趁日军立足未稳,兵力尚薄弱马上发动反攻。未获蒋批准后,白要求杜聿明向蒋和军委会提出反攻要求,杜赞成,并于12月1日发出要求电报:“重庆委员长蒋,军令部长徐。重庆军政部军务司王司长转呈部长何钧鉴:密。目前侵占南宁之敌,其兵力尚不及两师,此次乘我兵力分散虽侥幸成功,但以交通阻塞,除少数山炮外,其他重兵器及机械化部队均无使用,而补给尤为困难,现我军所处情况则实为相反,故此时我军正宜乘敌孤军深入后援未济之时,集结优势兵力,配合地方民众,迅速(12月10日前)反攻,以击破该敌而恢复国际之重要交通,用敢不揣冒昧,谨申关于攻击前部署意见如下:(略)以上所陈是否有当,伏维鉴核示遵。 迁江第5军代军长杜聿明东午参一。”(《广西文史资料》第19辑,第12-13页。)

  老蒋疑人也用,用人也疑,可见一斑。身为最高指挥官的白崇禧,屡奏不准便只好求其下属越级上奏,但也未能如愿。老蒋迟疑不决,贻误了最佳战机。所幸日本方面轻敌,在接获汉奸密报,谓南宁昆仑关以北已有十余万国军集结之后,今村均认为是“不可能的事”,未予理睬。而更高层则仍希望继续开展“谋略工作”,企图策动桂系反蒋,分裂的中国无疑是有利于日本侵略的。

  还在八月间,日本驻上海特务机关便派出汉奸做李、白和龙云的策反工作,要求他们倒蒋,日军给予协助。被李、白、龙云拒绝。12月10日,今村均发出《致李、白将军书》的通电,表示尊敬李、白治理广西的业绩;此次进攻南宁仅为切断蒋政权的交通线,希望两位将军洞察世界大势,促进日华提携。如仍执迷不悟夺取南宁,日军南宁驻屯军必胜无疑。最后告知:“对在南宁战斗中战殁之将军部下4200余名勇士,我军已予合葬于南宁中山公园,郑重供祭,尚乞安心。”(《日本军国主义侵华资料长编》上,第505页。)

  直至12月7日,蒋突然决定反攻。8日白崇禧将此决定转达各部,目标是“攻略昆仑关而后收复南宁”,各部亦开始反攻准备。中旬,国军集结基本完成。蒋又派陈诚、李济深监督白崇禧作战,第四战区司令张发奎也由韶关抵达迁江。15日,白以桂林行营名义发出第一号反攻令。白崇禧部署如下:

  北路军,总指挥徐庭瑶,部第5军主攻昆仑关;第99军第92师绕伶俐圩西进,攻击七塘侧击昆仑关之敌。西路军,总指挥夏威,部第一纵队(司令周祖晃)攻击高峰隘;第二纵队(司令韦云菘)在南宁南部苏圩集结,阻止敌后增援南宁。东路军,总指挥蔡挺锴,部何宣第46军向陆屋、灵山破袭邕钦公路;叶肇的第66军攻击昆仑关则翼之古辣、甘棠敌军。第99军另外两师作为战略预备队。

  12月16日杜聿明(此时已任军长)召开第5军团长以上军事会议,布置对昆仑关之攻坚战。他制定的是“关门打虎”的包围全歼战术,以第200师(师长戴安澜)、荣誉第一师(师长郑洞国)正面主攻昆仑关;新编第22师(师长邱清泉)为右翼迂回部队,由小路绕过昆仑关,攻占五塘、六塘,打击南宁方面日本援兵;第200师副师长彭璧生率两个补充团担任左翼迂回支队,绕甘棠、长安攻击七塘、八塘,则击昆仑关之外,堵住其退路并阻击援军。

  昆仑关守敌为第5师团主力第21旅团的松本总三郎大队。其第42联队及第21联队在九塘至南宁一线。中日两军之最精锐部队在昆仑关碰撞了。今村均的轻敌再次帮助了中国军队,他同日命令第九旅团长及川源七少将率领数千日军奔袭龙州、镇南关(友谊关),这支部队于17日出发,中国军队总攻击时间定于18日拂晓。

  18日凌晨,战斗打响。先是炮战,中国第5军的重炮兵团以及各师炮营同时开火,日本方面除炮兵外,最令中国军人头疼的是上百架飞机的轰炸。炮火延伸后,第200师与荣誉第一师开始攻坚,至夜晚,荣一师攻占了昆仑关附近的仙女山、老毛岭、万福村、罗塘和411高地;第200师攻占了653、600两个高地,并一举攻占昆仑关主阵地。

  19日中午,日军出动飞机狂轰滥炸,今村均派出第21旅团第21联队,由联队长三木吉之助大佐率领抵达昆仑关阵地,并夺回昆仑关。其他阵地也在得而复失、失而复得的激烈争夺中。新22师右翼迂回部队占领五塘六塘,其中五塘复被日军夺回,六塘则始终坚守住,在打击日军增援上作用极大,有效地保证了昆仑关战斗。今村均命令台湾混成旅团由南宁增援昆仑关时,被邱清泉亲率主力堵在六塘激战;杜聿明不失时机命令郑洞国派该师郑庭笈第三团从右翼包围九塘,郑团利用黑夜攻占九塘西侧高地。

  20日,昆仑关敌渐不支,频频告急。今村均命令第21旅团长中村正雄率第42联队增援昆仑关,但在五塘被邱清泉部堵截,激战两天不能前进。直至22日拂晓,方抵达七塘,又被阻截,中村本人23日上午也受伤。下午1时半,三木大佐告急:“黄昏前旅团如不能到来,第一线难以确保。”

  另一边,11日奉今村均命令增援昆仑关的台湾混成旅团林义雄大佐第一联队、渡边信吉大佐第二联队在邕钦路上被175师各部阻击,不能及时赶赴昆仑关。其渡边联队在陆屋遭遇第524团(团长巢威)阻截,激战三日不能通过,渡边大佐被击毙,残敌逃回钦县。20日,今村又命令奔袭龙州、镇南关的第9旅团分出第三大队伊藤部队乘坐105辆汽车返回驰援昆仑关。

  21日,蒋介石对昆仑关战役及整个桂南战役进展缓慢极其不满,给桂林行营及各参战部队下达命令:“前方各部队与炮兵等,如有不积极努力进攻,或不能如限期达成任务者,应即以畏敌论罪,就地处置可也。”(《反攻南宁战役经过》广西博物馆藏油印本。)此令发出也非无由,18日西路军170师发起高峰隘战斗,19日占领高峰隘附近山头,但当晚即被日军偷袭,20日该处失守,国军败退至葛圩一带。白崇禧亲自作阵地视察,亦无改观,始终无法攻占高峰隘,致使阻击日军援军初衷无法实现。而邕龙路伊藤部则在西长圩被131师截击,22日今村均不得不派南宁仅有的两个中队和两个机枪小队前往援救,又在苏圩附近遭188师阻击。伊藤大队在西长被围整三天之久,却因131师不敢近战而免被歼之命运。最后,在飞机掩护下,这两部日军均得以突围,26日下午返回南宁。

  24日,及川支队接到今村均返回南宁的命令,便销毁缴获的大批战略物资,撤离龙州、镇南关。白崇禧得知第一批回窜之敌逃脱,第二批又在返回后,唯恐增援昆仑关导致我军进攻失败,急电西路军总指挥韦云菘:“如再放过第二批回窜的敌军,影响主力兵团方面的战局,该副总司令应受严惩。”(《广西文史资料》第25辑,第27页。)结果仍被敌军主力逃脱。地方部队习惯于保存实力、互相推诿使日军获益。例如冯璜于11月22日接任175师师长时白崇禧对其交代:“现在大敌当前,第16集团军各部队长官间还闹意见,你见他们时,传达我的意思,请他们好好的以大局为重,放弃成见,共同抗日。”而16集团军司令夏威则交代冯璜:“抗战是相当长期的,不可把‘本钱’一下赌光。”(冯璜:《第175师战斗在桂南》,载于《粤桂滇黔抗战》第192页,中国文史出版社1995年版。)

  在昆仑关主攻阵地上,郑庭笈的迂回部队建立了功勋。他用望远镜发现九塘公路边大草地上有日军军官正集合开会,马上命令第一营以轻重机枪、迫击炮集中火力猛击。炮弹击中目标,敌军官死伤惨重,乃至后来不得不空投军官来补充作战。中村正雄少将即是被炮火击中于24日身亡的,只是没有明确证实是哪一次炮火所击毙。

  我军第二次夺取昆仑关阵地。但不久又被日军夺回。

  到23日,仅第5军正面进攻的两个师,伤亡就达二千余人,日本军伤亡也在千人以上。六天战斗未获理想战果,而敌军援兵已从各地开来,形势不容乐观。杜聿明分析两得两失的教训,是日军在关口两侧有坚固的堡垒工事,组成交叉火力网,致使我军攻击失败。于是决定改变战法,集中优势兵力,从外围攻击各据点,逐渐缩小包围圈。25日,荣一师第二团在团长汪波率领下,步炮协作,攻下罗塘南高地,全歼守敌二百余人。这是很重要的突破,杜聿明传令嘉奖。接着各师、团军心振奋,依次攻克昆仑关周边诸高地。

  同日,日军台湾混成旅团之两个联队到达八塘,中村旅团的第42联队更到达九塘。中村正雄被击毙后,第42联队长坂田元一代理21旅团长。经白崇禧批准,杜聿明决定集中全部兵力,一举歼灭这支日本精锐之师。于是除调回第5军全部兵力猛攻昆仑关之外,加配叶肇第37集团军所属之第66军和作为总预备队的第99军两个师,将这五个师全部用于打击八塘以南敌人援军。28日,重新部署的陆军第5军加紧攻关,至30日,昆仑关周围敌据点和侧防机关基本肃清,关里的日本精锐之师――“钢军”主力第21旅团已成瓮中之鳖!

  我们有必要着重介绍一个攻坚战斗。界首高地位于昆仑关北,是敌最坚固的据点。担任攻坚任务的是杜聿明调拨给第200师指挥之郑庭笈荣一师第三团。28日晚该团开始攻击界首高地,尽管敌机在头上扫射、轰炸,该团士气旺盛,不顾牺牲顽强进攻。郑组织爆破手,以手榴弹塞进敌据点枪眼,该团九个步兵连,七个连长伤亡!郑庭笈身边的司号长李均也中弹牺牲,郑庭笈始终战斗在第一线,终于在29日上午攻克界首高地。30日,新编第22师邓军林团胜利攻克昆仑关。

  这是一个漂亮的攻坚战、歼灭战。说全歼第21旅团是毫不过分的:除击毙该旅团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之外,还击毙了第42联队长、接任中村的代旅团长坂田元一大佐;第21联队长三木吉之助大佐;副联队长生田滕一;第一大队长杵平作;第二大队长官本得;第三大队长森本宫等;班长以上军官阵亡85%以上;阵亡士兵4000人以上。这是日本战后公布的数字。(参见:《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第三卷,第一分册第68页。)虽然中国军队伤亡更多,在一万人以上,但基本干部仍健全。日军第21旅团已经名存实亡了。

  无论整个桂南战役最后失败得如何惨烈,昆仑关攻坚战都是光辉永驻的。中国军队抗击外国侵略军,能全歼一个精锐旅团,基本消灭了它的全部指挥官,尚无第二例。日军战史称之为:“通观中国事变以来全部时期,这是陆军最为暗淡的年代。”“中国军队攻势的规模很大,其战斗意志之旺盛,行动之积极顽强,在历来的攻势中少见其匹。我军战果虽大,但损失亦为之不少。”(参阅:《战史丛书.大本营陆军部》1,第619-626页。)

  五、第三阶段,桂南会战的尾声

  第5军第三次攻克昆仑关,并歼灭了第21旅团的两个主力联队之后,本以为可以顺利进军,一举收复南宁。但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第21旅团的剩余部队、台湾混成旅团的第一、第二联队仍在九塘至八塘间。1940年1月1日中午,及川支队数千主力抵达八塘,今村均命令及川少将接替被击毙的坂田元一担任前线总指挥。

  第5军向南宁方向继续进攻的第一仗便在昆仑关至九塘间的441高地打响。攻打昆仑关时荣一师便攻占了高地北侧,日军顽强守卫这高地的南侧。1日,日军飞机对高地北侧狂轰滥炸,步兵大举进攻。荣一师守卫高地的一个团加一个营,战至仅剩百余人,但仍坚守阵地。2日拂晓,荣一师举全部残余兵力反攻,激战一整天,毫无进展,双方仍旧维持原有阵地。3日,杜聿明调集200师主力及新22师一部协同荣一师继续战斗,战况更为惨烈,双方死伤都极为惨重。入夜,日军抵挡不住败退九塘,战斗结束。

  4日,荣一师因伤亡惨重,奉命撤出战斗移师思陇休整。第5军继续进攻。而败退九塘之日军也奉及川源七命令,于4日拂晓放弃九塘撤退至八塘固守。国军新编第22师进驻九塘。第5军继续进攻八塘,日军拼死抵抗,战至12日,毫无进展。而第5军在经过苦战之后,伤亡甚重,人员疲惫,已经不适合战斗,于12日奉命转移至思陇、黄圩、太守等地休整。攻击任务移交姚纯的第36军接替。这样,国军第5军正式退出战斗序列。有人认为这是老蒋保存嫡系部队的举措,其实说不过去。第5军激战经月,伤亡惨重,本应休整。而战场上尚有20万中国军队,但这20万生力军上阵却毫无建树,只因日军固守待援,他们才得以维持原来的阵地。

  蒋介石于7日飞桂林,10日亲临迁江,与白崇禧、陈诚、张发奎、徐庭瑶、林蔚等讨论下步作战计划。白提议:乘敌新败,援军未到,倾新到广西的李延年第2军、甘丽初第6军、姚纯第36军、傅仲芳第99军会同第5军等部队,发动攻势,一举收复南宁。蒋批准了这个计划。第二天,正当白崇禧发布部署命令准备开战时,返回柳州的蒋致白一封信,推翻头一天的会议上的决定。这样,白崇禧只好发出改变作战部署的新命令,中国军队全部进入固守状态。日本方面赢得时间从容部署直至发动反攻。

  日本军部被中国军队的攻势震撼,派大本营参谋次长泽田茂从东京赶到广州;第21军于12月29日派军副参谋长佐滕贤了、作战主任藤原五,陪同日军参谋本部作战主任荒尾兴功、中国派遣军副参谋长铃木宗作等到达南宁,但未能改变第21旅团的失败命运。鉴于今村均企图亲自上阵并以第5师团全力为第21旅团报仇,并打算1月1日与中国军队开始决战,21军军长安藤利吉命令其固守南宁待援:“波集团(第21军)企图将有力兵团调至南宁,歼灭聚集于南宁方面的敌军。第5师团仍应确保南宁及附近要地,以利转用兵团之挺进。”(《日本军国主义侵华资料长编》第515页。)7日起,调往桂南的第18师团(师团长久纳诚一中将)、近卫混成旅团(旅团长樱田武少将)共1.5万人从广州上船。10日日本第21军制定《宾阳会战指导方案》,定于1月下旬在以宾阳以南地区决战。

  如果没有蒋介石的临时干预,白崇禧趁敌援军未到,全歼第5师团的计划是有可能实现的。

  1月14日,近卫混成旅团第4联队3000余人在钦州登陆。一部千余人于16日在钦县、灵山交界的泗合坳与46军175师524团(团长巢威)激战三昼夜,日军被击毙二百余人,并致使日军整个联队被46军包围。但日军虽伤亡惨重但主力仍由飞机掩护突围而去。顺便说一句,这个团在12月配合昆仑关战役的打援战斗中,指挥果断,士气高昂。该团主动出击,尽管日军有飞机助战,且施放毒气,渡边联队仍被击溃,联队长渡边大佐亦被击毙。残部逃回钦县,未能及时支援昆仑关之战。

  另一路日军台湾混成旅之部队也于1月13日与西路军韦云菘部激战于塘报一带。但所有日军部队,基本上实现了在南宁周边的集结。如果执行1月10日乘胜攻击的部署,日军是不可能顺利完成反攻准备的。老蒋干预下级的军事部署,其后果可见一斑。而且昆仑关战役胜利所激励起来的战斗热情也因半个月的固守云消雾散,直至1月25日,白崇禧才在迁江指挥所召开军政联席会议,商讨对付日军大反攻的对策。27日,李济深、陈诚、张治中等也抵达迁江。

  会议决定的军事部署为:徐庭瑶指挥第2军、第36军、第99军为中路军,固守九塘、昆仑关一带;以甘丽初第6军为右翼军,向三庄岭方向侧击日军;以叶肇第66军为左翼军,在甘棠方向阻敌(程思远:《政坛回忆》第135页)。我们不难发现,这个部署与10日会议决定的部署差了十万八千里!那个被蒋介石否定的决策,是个乘敌空虚迅速进攻的决策;现在实施的决策,则是被动挨打的防守决策。以中国军队的实力,灾难已经难免。

  更要命的是,白崇禧没有料到日军会采取包抄战术。23日,安藤利吉中将亲临南宁指挥反攻。24日下达反攻命令。27日日军开始反攻:第5师团主力、近卫混成旅团主力、台湾混成旅团主力由今村均指挥沿邕宾公路向昆仑关进攻;第18师团全部和近卫混成旅团一部,由久纳诚一指挥,沿邕江南岸东进,在永淳渡江北上,迂回包抄昆仑关后路。尽管今村均指挥的正面进攻遭到中国军队顽强抵抗,但白崇禧发现:日军真正主力在甘棠方向!它极其严重地威胁了昆仑关一带的中国军队。

  白崇禧紧急命令刚从广东调来的邓龙光第35集团军之第64军(军长陈公侠)急进甘棠;第46军率其主力175师由江口北渡郁江,协同阻击进攻日军;另以第6军第49师南下武陵圩,企图阻止敌军北上宾阳。不过,这些措施均已太迟了!日军司令安藤下达命令决定2月1日开始总攻:“此次作战的胜败,即在明日一日之决战,望全体官兵努力奋战,期其必胜。”(《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第3卷,第一分册,第73页。)

  蒋介石的错误更严重了,他恰恰在日军开始总攻的这天,即2月1日,命令第四战区长官张发奎接替白崇禧指挥桂南战役!临战易帅,此乃古今中外兵家大忌!

  张上任伊始即命叶肇第66军固守原阵地,并须侧击日军。他还命令所有增援部队向甘棠集结,预定2月2日向日军甘棠部队发动攻击!而此命令尚未传达到各部,日军的总攻就开始了!叶肇擅自命令所部稍微抵抗即向黎塘、陶圩撤退,根本不理会他们的防线背后没有设置预备队!这导致中国军队阵线彻底崩溃。日军不费吹灰之力便向宾阳长驱直入,日军飞机又炸毁了设在宾阳的第38集团军总部,通讯中断导致战场一片混乱。2日下午,日军开进宾阳县城。

  在九塘、昆仑关防御的第99军、第36军、第2军及第6军,失去集团军指挥各自为战;宾阳失守后路被断致使军心溃散,全都仓皇逃窜,沿山间小路各奔东西。3日,今村均部队顺利夺取九塘、昆仑关等阵地。第2军副军长兼第9师师长郑作民中将在撤往上林时中炮身亡(《国民party抗战殉国将领》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94页)。4日,日军占领上林,6日占武鸣,7日占黎塘。可怜第5军将士浴血奋战半个多月才攻占的地盘,顷刻间灰飞烟灭。

  2月4日上午,安藤利吉到达宾阳,当晚宣布“宾阳会战已结束,应将兵力集结南宁附近”之命令,到8日,日军各部停止追击,返回南宁。血战过的昆仑关上,日军题大幅标语留念:“我皇军击溃蒋军三十余师,已璧还宾阳、昆仑关各地。”

  六、结局

  日军于2月14日把第5师团、近卫混成旅团、台湾混成旅团组合成为第22军,由原第18师团师团长久纳诚一担任军司令官,而该师团则调回广州。于广州新设立华南方面军司令部,安藤利吉任司令官。因为兵力有限,第22军放弃许多地方,仅由第5师团占领南宁市及附近十公里地带;近卫混成旅占领邕江南岸;台湾混成旅占领邕钦公路各要点。

  2月21日,蒋介石飞到柳州,下榻于羊角山。即有汉奸密报,当晚日军飞机轰炸羊角山蒋之住处。22日蒋主持检讨会。25日会议结束时,蒋宣布:

  桂林行营主任白崇禧督率不力,由一级上将降为二级上将;

  政治部长陈诚指导无方,由一级上将降为二级上将;

  第37集团军总司令叶肇扣留交军事法庭会审;

  第38集团军总司令徐庭瑶撤职查办;

  第36军军长姚纯撤职查办;

  第66军军长陈骥撤职查办;

  第99军军长傅仲芳撤职查办;

  第36军参谋长郭肃撤职查办;

  第49师师长李精一撤职查办;

  第160师师长宋士台撤职查办;

  第9师师长郑作民已阵亡免究,该师番号取消,改无名师;

  第135师师长苏祖馨撤职留任;

  第135师405团团长伍宗骏扣留交军事法庭会审;

  第35集团军总司令邓龙光记功一次;

  第46军军长何宣记功一次;

  第76师师长王凌云记功一次。(根据程思远《政坛回忆》等资料汇总。)此外,蒋还宣布:取消叶肇、徐庭瑶、蔡廷锴三个集团军番号;桂林行营不再指挥各部队,按战斗序列归第四战区指挥;第四战区司令部由韶关迁移到柳州。

  26日,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宣布:“当前已无反攻南宁的必要。”整个桂南战役到此结束。(《抗日战争史话》中国青年出版社1983年版,第107页)

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8 20:46 来自: 北京市丰台区 联通
1953年——一支国际考古队在尼罗河畔挖掘出凯尔奈克神庙的遗迹

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8 20:47 来自: 北京市丰台区 联通
世界上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IBM7090由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制造成功

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8 20:48 来自: 北京市丰台区 联通
 1969年——英国废除死刑

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8 20:49 来自: 北京市丰台区 联通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依据“布雷顿森林协定”,使美元等同黄金,从而确立了美元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金融领域的霸权地位。到50年代末,随着美国经济实力的相对下降和外贸地位的削弱,美元地位开始发生动摇,随后一再发生美元危机。为对付美元危机,美国government于1971年8月15日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停止各国government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引起了西方货币市场的极大混乱。同年12月18日,10国集团在华盛顿集会,最后通过的总体协议决定调整主要国家汇率,美国被迫同意美元正式贬值7.89%,即将黄金每盎司官价由35.2美元上升到38.8美元,出现了美元自1934年以来的第一次贬值。美元的贬值,标志着美元霸权地位的跌落。

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8 20:51 来自: 北京市丰台区 联通
1978年——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通过

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8 20:52 来自: 北京市丰台区 联通
1978年——中国共产party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8 20:53 来自: 北京市丰台区 联通
  1978年——我国参加首次全球大气试验

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8 21:03 来自: 北京市丰台区 联通
美国一位女性接受人工心脏的手术成功,是历史上第一宗成功的人工心脏手术

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8 21:04 来自: 北京市丰台区 联通

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8 21:05 来自: 北京市丰台区 联通
1987年——我国制成第一部完全国产化机器人

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道具 举报

APP下載|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4-9-20 07:21 , Processed in 0.080662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