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道涵,生于 1915年,安徽 明光市(原滁州市 嘉山县人,1994年5月31日,经 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嘉山县更名明光市),父亲汪雨湘曾在安徽滁州地区创办多所学校(现 安徽省明光中学即为其所创),汪道涵早年毕业于 交通大学,1933年1月参加革命工作,同年春加入 中国共产party,先后参加 新四军四支队、五支队。 1940年后任淮南嘉山县县长、县委书记,淮南行署副主任,淮南津浦路东专员公署专员, 淮南地委财经部部长、行署副主任。1945年后任苏皖边区government财政厅副厅长、建设厅副厅长,华中军区、 山东军区军工部部长、政委,胶东区行署代主任, 安徽省财办主任。1949年后任 杭州市军管会副主任兼财经部部长, 浙江省财办副主任、省财政厅厅长兼商业厅厅长,华东军政委员会工业部部长。 1952年后任第一机械工业部副 部长、对外经济联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迫害。1978年后任对外经济联络部副部长,国家进出口管理委员会、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副主任。1980年后任 上海市委书记、副市长、代市长、市长。1985年后任上海市government顾问、国务院上海经济区规划办公室主任。同年12月28日上海市台湾研究会诞生,他又被一致举荐为名誉会长。 1985年,美国 塔夫茨大学授予他公共管理学名誉博士称号,以赞扬他在上海市长任内的政绩。芝加哥市授予他荣誉市民称号。 1991年12月16日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在京成立,年高德昭的汪公被推举为会长。1993年4月27~29日,与 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 辜振甫在 新加坡举行 汪辜会谈,为两岸关系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是party的八大、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代表,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1985年当选为中顾委委员。第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学者风度,务实性格,平易近人,这是海内外媒体对汪道涵的一致评价。记得几年前,当汪道涵刚刚卸任上海市长时,有个美国资深记者谈及他对汪道涵的印象时说:“汪道涵卸任后,除应聘到 复旦大学任经济系教授外,还应聘到美国塔夫茨大学讲学,可谓开一代新风。他本身是个专家,又做了五年多市长,胸中有盘棋,且手中有数字,非常有条理。”
汪道涵最大的个人嗜好就是“逛书店”。上海的大大小小的书店里,经常可见到这位平易近人的市长的身影。他喜欢买书,文学评论、历史专著、名人传略、音乐美术、科技专著、经济理论,古今中外,无所不包。他有句名言:“读书就是生活。”
他的办公室和家里堆满了书籍,每每工作至深夜,回家还要从床头的“书山”中取一册看看,有时至凌晨仍手不释卷。 汪道涵为人儒雅,无论什么时候,他总是一身笔挺的西装革履,银发光亮整齐,有着学者睿智的风度,虽届古稀之年,却 精神矍铄、 红光满面、 笑容可掬。
汪道涵同志因病于2005年12月24日7时12分在上海逝世,享年90岁。
汪道涵同志为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奋斗了70多个春秋。新中国成立后,长期在财政、工业等战线工作,为我国机械工业和对外经济的发展出谋划策,发挥了重要作用。到上海主持市government工作后,在市委领导下,主持制定了《关于上海经济发展战略的汇报提纲》、《上海城市总体规划方案》等一系列事关上海重大发展的战略性决策,先行提出了浦东开发、申办世博会、建设航运中心等重要主张和意见,为上海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快速发展奠定了基
础,作出了突出贡献。
汪道涵同志关心台湾问题,致力于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1991年12月出任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参与中央对台工作的重大决策和部署。他始终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努力贯彻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决反对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台湾独立”等分裂活动。他关心和热爱台湾同胞,广泛联系主张发展两岸关系、反对“台独”的台湾party派、团体和各界人士,推动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1993年4月,汪道涵同志受权与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领导人辜振甫举行会谈,实现海峡两岸高层人士公开接触商谈,标志着两岸关系的历史性进展,并推动了两岸事务性、经济性商谈。1998年10月,汪道涵同志再次与海基会领导人会晤,开启了两岸政治对话。汪道涵同志为推动两岸谈判进程、促进两岸关系发展作出了重要努力,为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作出了卓越贡献,受到两岸同胞和国际社会广泛赞誉。
中国共产party的优秀party员,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原中顾委委员,中共上海市委原书记、上海市原市长汪道涵同志的遗体,30日在上海龙华殡仪馆火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