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夫天文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发新帖
楼主: 东方红1号
查看: 338896| 回复: 4765
发表于 2009-12-25 22:57 来自: 北京市丰台区 联通
 1991年——苏联解体

苏联国旗

概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СССР,1922年12月30日—1991年12月26日),简称苏联,曾是世界上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22,402,200 平方公里),占有东欧的大部分,以及几乎整个中亚和北亚;陆地与挪威、芬兰、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中国、蒙古及朝鲜接壤;而与瑞典、日本、美国及加拿大隔海相望。


  苏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战胜国,故在解体前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并对议案拥有否决权。

目录[隐藏]




[编辑本段]
国名  汉语: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英语:Union of Soviet Socialist Republics,USSR

  俄语:Союз Советских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их Республик,СССР

  法语:Union des Républiques socialistes soviétiques

  由于苏联是由15个加盟共和国组成,每个加盟共和国都有自身主体民族的语言,苏联国徽上的绶带文字是15个加盟共和国文字写成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国家格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英语:Worker and Proletarian all world, unite!俄语:Вокруг Пролетарии всех стран, соединяйтесь!)。

  这16国的苏联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写法如下:

  俄语:Союз Советских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их Республик

  乌克兰语:Союз Радянських Соціалістичних Республік

  白俄罗斯语:Саюз Савецкіх Сацыялістычных Рэспублік

  立陶宛语:Tarybinių Socialistinių Respublikų Sąjunga

  拉脱维亚语:Padomju Sociālistisko Republiku Savienība

  爱沙尼亚语:Noukogude Sotsialistlike Vabariikide Liit

  格鲁吉亚语:საბჭოთა სოციალისტური რესპუბლიკების კავშირი

  亚美尼亚语:Սովետական Սոցիալիստական Հանրապետությունների Միություն

  阿塞拜疆语:Sovet Sosialist Respublikaları İttifaqı / Совет Сосиалист Республикалары Иттифагы

  哈萨克语:Кеңестік Социалистік Республикалар Одағы / Keṅestîk Socialistîk Respublikalar Odaġy / Советтік Социалистік Республикалар Одағы / Sovettîk Socialistîk Respublikalar Odaġy

  乌兹别克语:Sovet Sotsialistik Respublikalari Ittifoqi / Совет Социалистик Республикалари Иттифоқи

  吉尔吉斯语:Советтик Социалисттик Республикалар Союзу

  塔吉克语:Иттифоқи Республикаҳои Советии Сотсиалистӣ/ اتفاق ریسپوبلیکه‌های ساویتی ساتسیلیستی

  土库曼语:Союз Радянських Соціалістичних Республік

  摩尔多瓦语:Uniunea Republicilor Sovetice Socialiste / Униуня Републичилор Советиче Сочиалисте

  另外,卡累利阿-芬兰曾经是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之一。卡累利阿语(芬兰语)的写法为:

  芬兰语:Sosialististen Neuvostotasavaltojen Liitto
[编辑本段]
基本资料   苏联国徽
 苏联有100多个民族,其中俄罗斯人占51%,乌克兰人占15% ,乌兹别克人占6%,白俄罗斯人占4%,其他为哈萨克人鞑靼人阿塞拜疆人、亚美尼亚人、格鲁吉亚人、摩尔多瓦人、塔吉克人立陶宛人土库曼人德意志人吉尔吉斯人犹太人拉脱维亚人、爱沙尼亚人等约占24% 。

  官方语言为俄语 ,有200多种民族语言和方言,其中斯拉夫语族占75% ,除斯拉夫语之外的其它印欧语占8% ,阿尔泰语占12%,乌拉尔语占3%,高加索语占2%。

  主要宗教为俄罗斯东正教,其他为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等。

  苏联包括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亚美尼亚、摩尔多瓦、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15个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巴什基尔、布里亚特、达格斯坦、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卡尔梅茨达、卡累利阿、科米 、马里 、莫尔多瓦、北奥塞梯鞑靼图瓦乌德穆尔特 、切切诺-印古什、楚瓦什、雅库特、阿布哈兹阿扎尔、卡拉卡尔帕克、纳希切凡20个自治共和国,8个自治州,10个自治区和129个边疆区或州。 1940-1956年,还包括卡累利阿—芬兰加盟共和国,这个时期的加盟共和国总数是16个。

   苏联地图
 苏联全境中平原和低地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0%,山地和高原分别占20%。叶尼塞河以西主要是俄罗斯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和图兰平原,以东主要是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80%地区属温带,16%属寒带,4%属亚热带。气候的主要特征是:冬季漫长、严寒、干燥,夏季短促、温暖,春、秋季短,气温年较差较大。

  根据苏联《宪法》,苏联是联邦制国家,由15个平等权利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苏联加盟共和国)按照自愿联合的原则组成。首都为莫斯科国家元首为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1990年后为苏联总统。government首脑为部长会议主席,1990年后为苏联总理。

  格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Вокруг Пролетарии всех стран, соединяйтесь!)

   货币:卢布
官方语言:俄语

  首都:莫斯科

  面积:1939年 22403000 平方千米;1970年 22402200 平方千米

  人口:总人口293 047 571 (1991年7月);人口密度:13 .08/km² (1991年7月)

  国庆日:1917年11月7日(十月革命

  正式解体时间:1991年12月25日

  货币:卢布(SUR)

  时区:UTC +3至+11

  国歌:《国际歌》(只用第一和第四小节)(1917-1944)

  《牢不可破的联盟》(另称《苏联颂》)(1944-解体)

  国际域名缩写:.U.S.S.R、CCCP(还在被使用)
[编辑本段]
历史   列宁时期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罗斯帝国爆发二月革命,导致沙皇下台,俄罗斯帝国解体。出现了由市民阶级组织的临时government 列宁
和工人士兵代表的苏维埃(俄语意为“大会”)并存的局面。最后以列宁为首的俄国社会民主工party左翼(布尔什维克)联合其它左翼政party在圣彼得堡发动起义,从临时government手中夺取政权,史称十月革命。革命后改国名为苏维埃社会主义俄国,简称苏俄,其后与德国及其盟国签订和约,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英国法国日本波兰美国等国因不满苏俄单方面退出对德战争,以及沙皇俄国债务等问题,对俄国革命进行了武装干涉。国内忠于沙皇的势力以及富农、地主和资产阶级力量组织白军发起了反对苏维埃政权的战争。经过俄国内战,苏维埃红军击败了白军和众多国家的联合武装干涉,巩固了政权。

  1922年12月30日,由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南高加索联邦共同组成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正式成立。

  国庆日为每年的11月7日。

  1924年1月,列宁逝世,斯大林获得最高权力。苏联进入斯大林时期。

   斯大林时期
   斯大林为了巩固个人地位,通过残酷的手段打击政治对手,以肃反的名义展开了大清洗。数以百万计的人被送进了古拉格群岛劳改营)甚至遭到屠杀。其中对军队内部的清洗使大批优秀军官死于非命,直接导致苏德战争初期苏联军队屡战屡败。虽然,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共产party对苏联的经济生产方式进行了大改造,并成功地把苏联改造成了一个重工业和军事上的强国,但斯大林残酷的犯下大屠杀罪行被西方国家的大多数人和部分苏联人视为独裁屠夫。

  1932年至1933年间,斯大林推行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导致乌克兰大饥荒,使250万到480万人死亡。乌克兰独立后,许多乌克兰政治家和学者认为1932年-1933年大饥荒是苏联对乌克兰的种族清洗和种族灭绝

   斯大林
 20世纪30年代开始,西方采用“绥靖政策”安抚希特勒,并姑息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同意纳粹德国在东欧和中南欧自由行动,使得苏联觉得西方国家企图将法西斯“祸水东引”。

  苏联在多次提出和英法结盟而不果,英法却相继同德国发表了带有互不侵犯性质的《英德宣言》和《法德宣言》;与此相反,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却多次向苏联提出希望改善彼此关系。此后,在1939年,苏联采取“祸水西推”的策略和德国结盟秘密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二战爆发后,按照该条约划分的势力范围,苏联以“建立防止德国入侵的东方战线”的名义,出兵与德国瓜分波兰,攻打芬兰并占领东欧部分地区。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被强行并入苏联,此举加速了其周边国家向法西斯轴心的靠拢,也使得苏联在二战初期颇不得人心。(参考条目:冬季战争卡廷惨案

  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对苏联发动了突然进攻,苏联红军在战争初期严重失利,苏军遭受重大军事损失,在开始的头一周苏军就损失了九百架飞机、几千门火炮、一千多辆坦克与几十个正规师。之后,苏德战场成为欧洲大陆的主战场。 1943年初,苏军经过浴血奋战,获得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后,苏军在战场上掌握了主动。到了1945年5月,包括苏联红军的盟军攻占了纳粹德国全境,欧洲战事结束。1945年8月8日,苏联红军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北部,全歼日本关东军

  1941年秋天,德国大军攻到莫斯科西北近郊,当时苏联government与各国使节转到南方现在的萨马拉市。11月7日当天,苏联领导人斯大林抵达被围困的莫斯科市并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典礼,所有校阅部队在典礼后立即开赴战场。此活动振奋人心。当年苏联government将此悲壮仪式拍成记录片在各地播放,在二战时对团结国家民心发挥了极大效果,为苏联争取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44年10月,苏联吞并中国外蒙古西北部的唐努乌梁海地区。

  1945年,苏联与中华民国代表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造成外蒙古独立.

  战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令苏联倍感威胁,因此针锋相对地成立华沙公约组织冷战开始。

   赫鲁晓夫


   赫鲁晓夫时期
   1953年,斯大林逝世。苏联共产party高层领导人之间进行了几年的政治斗争,最后赫鲁晓夫在打倒贝利亚马林科夫等政敌后成为了苏联最高领导人。此后,苏联进入赫鲁晓夫时期。

  赫鲁晓夫用秘密报告的形式揭露了斯大林在大清洗中的暴行,结束了警察恐怖,释放了数百万政治犯,为近2000万人恢复了名誉。赫鲁晓夫对普通群众开放克里姆林宫,并取消了中央领导的“特殊供给”和官僚干部的各种特权以及“特殊津贴”,深得民心,但也招致众多官员的不满。但赫鲁晓夫全面批判斯大林也一度引发东欧社会主义盟国的政治动荡。(参考条目:布拉格之春匈牙利十月事件波兰十月事件

  赫鲁晓夫主张东西方缓和,以避免核战争。对外主张“三和路线”,即和平共处、和平竞争、和平过渡。他多次访问美国等西方国家,但他的对外政策仍然导致美苏核对抗,曾策划了第二次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等事件。

  赫鲁晓夫时期,苏联在航天领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参考条目:加加林、东方1号)

   勃列日涅夫时期
   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勃列日涅夫成为最高领导人,苏联进入勃列日涅夫时期。

  勃列日涅夫上台之后,否定了赫鲁晓夫的改革,否定了赫鲁晓夫的“三和路线”,对外实行强硬路线,推行“主权有限论”,在中苏边界陈兵百万,还派兵进驻蒙古,甚至在珍宝岛与中国军队激战。他声称当华沙条约成员国的社会主义政权受到威胁时,苏联可以进行武力干涉,此为著名的勃列日涅夫主义。他1968年派军队侵略捷克斯洛伐克。1979年,由于阿富汗新government取消了亲苏联的政策,他发动了阿富汗战争,成为导致苏联衰落和最终解体的重要因素之一。他坚持斯大林主义,恢复斯大林时代的政策。他下令停止对冤、假、错案的平反,停止对于斯大林的批判

  在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国民经济因为苏联式福利政策和军费开支巨大而滑坡,尤其是农业生产连年下降,苏联对东欧国家的控制力也迅速削弱,苏联变得外强中干,国库空虚,国力下降。勃列日涅夫大搞裙带关系,party内腐败愈演愈烈,高级干部成了特权阶层。他曾有句经典名言:“靠工资谁也活不了”,在其这种暗示的影响下,腐败像癌细胞在苏联共产party内扩散,埋下了苏联共产party瓦解的种子。 安德罗波夫时期
   1982年11月10日,长期统治苏联的勃列日涅夫去世,由克格勃主席安德罗波夫继任为苏联最高领导人,在安德罗波夫执政一年零三个月期间,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工作,大刀阔斧地进行人事调整,为发展国民经济和提高人民福利事业方面取得的进展作出了贡献。在整顿劳动纪律和完善经济机制的试验方面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在这方面采取的措施获得了苏联群众的支持。但由于健康原因未允许他完成这一任务。1984年2月9日,安德罗波夫因长期肾病逝世,终年69岁。

   契尔年科时期
   安德罗波夫去世后,接替担任苏联领导人的是73岁的契尔年科

  当时从契尔年科的年龄、健康状况和威望来看,显然具有过渡性质。他执政仅13个月,虽然未能改善苏联国内外面临的困境,但保持了苏联政局的稳定,做了一些具体工作。在他执政期间强调政策的继承性,因此基本上保持了安德罗波夫时期的对内对外政策,首先在经济方面,主张对苏联的整个经济体制进行认真的改造,提出完善经济活动,改革管理形式和方法、将国民经济变成一种高效率的有条不紊的机制。指出,经济试验的实质在于给企业更多的权利,提高企业的责任感,摆脱中央过多的监督。

   戈尔巴乔夫时期
  参见:苏联解体八一九事件

  1982年,勃列日涅夫去世,其后继任的安德罗波夫及契尔年科皆在上任不到两年便病逝。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苏联进入戈尔巴乔夫时期。

  1988年戈尔巴乔夫宣布苏联将放弃勃列日涅夫主义,减少对东欧国家内政的干涉(特别是停止了武力干预),他的发言人将这个政策戏称为“辛纳屈主义”。这个政策导致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于1989年内发生了一系列剧烈的“政治地震”(大多是和平的革命,在罗马尼亚却发生了暴力事件)

  戈尔巴乔夫在经济改革受挫,进展缓慢的情况下转向政治改革,在国内实行经济重建和开放性政策,对历史错误进行清算。但他的改革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后果。随着中央权力的下放,各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开始寻求更大的自主权力。随着“开放性”的日益深入,苏共的历史问题和历史罪行得到揭露的同时,逐渐失去了民心。

  随着东欧剧变,苏联的加盟共和国government也纷纷效法东欧诸国,意图脱离苏联而独立。1991年8月24日,苏联第二大加盟共和国乌克兰宣布独立。苏联开始走向解体。

   戈尔巴乔夫
 之后,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下令宣布苏共为非法组织,并限制其在俄罗斯境内的活动。在1991年年底,他联同白俄罗斯及乌克兰的总统在白俄罗斯的首府明斯克签约,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从建立一个类似英联邦的架构来取代苏联。苏联其他加盟国纷纷响应,离开苏联,苏联在此时已经名存实亡。

  1991年12月25日,苏联总统戈尔巴契夫宣布辞职,将国家权力移交给俄罗斯总统叶利钦。12月25日晚,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缓缓降下。12月26日,最高苏维埃自我解散,标志著苏联不再存在。而苏联的解体,标志着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瓦解。
[编辑本段]
政治  根据苏联宪法的第六条,苏联共产party及其2000万party员是国家的统治核心。每个工厂和集体农庄都要建立party的支部。整个系统的核心是苏联共产party中央委员会成员。在斯大林时代以后,为了避免权力集中在一人手中,苏共实行集体领导的原则,谁能够掌握中央委员会的多数票,谁就能掌握party和国家的领导权。

  party的政治局成员属于国家的特权阶级。他们享受专门的医疗保健,可以去特供商店购买免税低价的西方进口奢侈品,住上国家提供的公寓和别墅,有专用的车队和位于马路中央的专用快车道,还有专用的狩猎林区和疗养海滩。他们的子女可以轻易地入party,进入国际关系学院这样的名牌大学深造,并在外交部、外贸部和驻外使馆这些地方找到最好的工作。这个阶层还包括军队、克格勃的首脑,以及各加盟共和国的领导官员。次一等的阶级为工厂厂长、银行经理、地方领导和party支部书记这样的人物。他们控制物资的分配和地方的特权。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在斯大林时代最低。这也是和当时苏联的国内外处境有关的。赫鲁晓夫时代,苏联与美国展开了和平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竞赛,民众的生活开始有所好转。勃列日涅夫提出了“全民party”、“全民国家”的概念,国内的政治斗争不再牵涉到普通民众,并且提高了民众的生活水平。government提供免费医疗和免费教育。房租非常便宜,每月只需几卢布,其中还包括了供热费、电话费和水费。很多人都能去黑海度假,或者领着government补贴在疗养院里休养。这是苏联模式的福利国家概念。虽然没有多少消费品可卖,但是物价也比较低。但是与北欧的福利国家不同,苏联的福利政策并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作为其财政保障,因此造成了后勃列日涅夫时代的经济困难。苏联宪法为就业提供了保障,因此人们觉得不一定非得去上班不可。贪污、盗窃和将国家财产据为己有的现象非常普遍,行贿成风,生产效率低下。勃列日涅夫时代的后半部分被称为苏联的“停滞期”和“僵化期”。

  斯大林之后的party内斗争采取了比较文明的方式。失败者不再被枪决,而是左迁到边远地区担任无足轻重的职务。对于持不同政见者也不再采取肉体消灭的措施,而是视其影响力的高低,采取流放出国或者关入特殊精神病医院的惩罚。普通民众中的政治犯则像刑事罪犯一样关入监狱和劳改营。克格勃是苏联恐怖统治的代名词,它有70多万雇员,和差不多同等数目的告密者。克格勃的势力在国内渗透到了各个阶层和各个部门。事实上,“克格勃”这个词如今已经成了秘密警察恐怖统治的代名词。

  苏联政治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戈尔巴乔夫担任苏共中央书记后有显著变化,戈尔巴乔夫提出了改革与新思维,力图从根本上用全新的思路审视社会主义道路,并摆脱斯大林模式留给苏联的一切不合理的遗产。1987年戈尔巴乔夫在苏共中央一月全会的报告中指出,“改革的实质是把社会主义和民主结合起来”,“社会全面民主化”是苏联“现行政治制度变革的纲领”;改革的目的是“使社会主义具有最现代化的社会组织形式,最充分地揭示我们制度的人道主义性质”。1990年7月苏共二十八大通过“纲领性声明”:《走向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一般认为,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思想跟民主社会主义非常接近,并且从原则上摒弃了斯大林主义。

  随着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它标志了苏联共产party最终摆脱了斯大林主义的束缚,并且为其它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改革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教训。
[编辑本段]
军事  苏联在其存在期间,军事实力强大,是二战后世界上唯一能和美国一争高下国家,1988年,苏军的总兵力达到513万(不含安全和内卫部队)。苏联武装力量的最高领导是苏共中央、最高苏维埃和部长会议。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海军服役3年,其他军兵种2年。

  在1917年十月革命后苏维埃俄国即开始建设一支无产阶级的军队,其名称被定为“工农红军”。这一名称一直被沿用到1946年。在此期间,苏联军队除海军以外,被称为红军,苏联海军则被称为红海军。1946年起,苏联的军事力量的正式名称被确定为“苏联武装力量”,简称“苏军”。但人们仍然习惯上沿用红军、红海军的称呼。

   红场阅兵
苏军分为5个军种:

  陆军

  海军

  空军

  国土防空军

  战略火箭军

  苏联另有边防军和内务部队的建制。

  苏联是华沙公约的创始国,在前东德、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匈牙利蒙古等国拥有驻军。在越南古巴及其他一些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国家也驻有军队顾问或军事顾问和技术人员。

   苏军系统表


  兵役制度[3]

  
起征年龄18岁
征集与复员时间每年5—6月和11—12月两次

  (边远地区和国外在6月和9月)

  
士兵服役年龄 陆军,空军,防空军等 2年

  海军 3年

  受过高等教育者 1年

  
军官最高服役年龄大尉以下 40岁

  少校,中校 45岁

  上校 50岁

  少将,中将 55岁

  上将,大将 60岁

  
预备役官兵最高服役年龄 士兵,军士,少尉,中尉 50岁

  上尉,大尉,少校 55岁

  中校,上校 60岁

  少将,中将 65岁

  上将以上 未规定

  
服役前的军事教育 中等学校由九年级起进行初级军事教育

[编辑本段]
领土纠纷   中国
  唐努乌梁海地区

  外蒙古地区

  黑瞎子岛

  阿巴盖图洲渚

  铁列克提

  江东六十四屯

  外东北

  库页岛

   日本
  南千岛群岛
[编辑本段]
领导人   苏联共产party领导人
  

  
1.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列宁)1917年10月6日—1922年4月3日 俄共(布)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委员、共产国际执行委员

  列夫·达维多维奇·托洛茨基 1917年10月—1927年8月 联共(布)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委员、共产国际执行委员

  2.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 1922年4月3日—1953年3月5日 联共(布)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苏共十九大结束前),苏共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苏共十九大结束后)

  格里高利·马克西米连诺维奇·马林科夫 1946年—1953年3月14日 苏共中央书记

  3. 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 赫鲁晓夫 1953年9月7日—1964年10月14日 苏共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

  4. 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 1964年10月14日—1982年11月10日 苏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1964年10月14日至1966年4月8日为苏共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

  5. 尤里·弗拉基米罗维奇·安德罗波夫 1982年11月12日—1984年2月9日 苏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6. 康斯坦丁·乌斯蒂诺维奇·契尔年科 1984年2月13日—1985年3月10日 苏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7. 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 1985年3月11日—1991年12月25日 苏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国家元首
  


  1. 列甫·波里索维奇·加米涅夫 1917年11月9日—1917年11月21日 全俄罗斯苏维埃代表大会执行委员会主席

  2. 雅科夫·米哈伊洛维奇·斯维尔德洛夫 1917年11月21日—1919年3月16日 全俄罗斯苏维埃代表大会执行委员会主席)

  3. 米哈伊尔·费奥多罗维奇·弗拉基米尔斯基 1919年3月16日—1919年3月30日 (全俄罗斯苏维埃代表大会执行委员会主席)

  4. 米哈伊尔·伊万诺维奇·加里宁 1919年12月30日—1938年7月19日为全俄罗斯苏维埃代表大会执行委员会主席,1922年12月30日至1938年1月12日为苏联苏维埃代表大会执行委员会主席,1938年1月17日至1946年5月9日为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5. 尼古拉·米哈伊洛维奇·什维尔尼克 1946年5月9日—1953年3月15日 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6. 克莱门特·叶夫罗莫维奇·伏罗希洛夫 1953年3月15日—1960年5月7日 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7. 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 1960年5月7日—1964年7月5日 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8. 阿纳斯塔斯·伊万诺维奇·米高扬 1964年7月5日—1965年12月9日 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9. 尼古拉·维克托罗维奇·波德戈尔内 1965年12月9日—1977年6月16日 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10.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 1977年6月16日—1982年11月10日 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11.瓦西里·瓦西里耶维奇·库兹涅佐夫 1982年11月10日—1983年6月16日 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12.尤里·弗拉基米罗维奇·安德罗波夫 1983年6月16日—1984年2月9日 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13.瓦西里·瓦西里耶维奇·库兹涅佐夫 1984年2月9日—1984年4月11日 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14.康斯坦丁·乌斯蒂诺维奇·契尔年科 1984年4月11日—1985年3月5日 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15.瓦西里·瓦西里耶维奇·库兹涅佐夫 1985年3月5日—1985年7月27日 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16.安德列·安德列耶维奇·葛罗米柯 1985年7月27日—1988年8月1日 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17.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 1988年8月1日—1989年5月25日(1989年5月25日至1990年3月15日为最高苏维埃主席,1990年3月15日至1991年12月25日为苏联总统)

   government首脑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 1917年11月8日—1924年1月23日 人民委员会会议主席

  阿列克谢·伊万诺维奇·李可夫 1924年1月23日—1930年12月19日 人民委员会会议主席

  维亚切斯拉夫·米哈伊洛维奇·莫洛托夫 1930年12月19日—1941年5月6日 人民委员会会议主席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 1941年5月6日—1946年3月19日 (人民委员会会议主席,1946年3月19日至1953年3月5日为部长会议主席)

  格里高利·马克西米连诺维奇·马林科夫 1953年3月5日—1955年2月8日 部长会议主席

  尼古拉·亚历山德罗维奇·布尔加宁 1955年2月8日—1958年3月27日 部长会议主席

  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 赫鲁晓夫 1958年3月27日—1964年10月15日 部长会议主席

  阿列克谢·尼古拉耶维奇·柯西金 1964年10月15日—1980年10月23日 部长会议主席

  尼古拉·亚历山德罗维奇·吉洪诺夫 1980年10月23日—1985年9月27日 部长会议主席

  尼古拉·伊万诺维奇·雷日科夫 1985年9月27日—1991年1月14日 部长会议主席

  瓦连京·谢尔盖耶维奇·帕夫洛夫 1991年1月14日—1991年8月24日 总理
[编辑本段]
苏联英雄  1934年4月16日,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决定,为表彰对国家立下英雄壮举的个人和集体,对有关人员授予“苏联英雄”称号。

  1936年7月29日,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了《关于苏联英雄称号的条例》。

  1939年8月1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决定设立“金星奖章”,颁发给对国家立下英雄壮举的“苏联英雄”。

  1973年新修订的《苏联英雄条例》规定,对获得“苏联英雄”称号者颁发苏联最高奖赏——列宁勋章,颁发特别功勋奖章“金星奖章”,颁发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证书。

  “金星奖章”系用纯度为90%以上的黄金制造。五角星直径30毫米,重21.5克,背面镌刻有“苏联英雄”字样。金星的衬托是纯度为90%以上的纯银托架,重量为12.186克,长方形,中间衬着红色绸布,象征着红旗。整个奖章重量34.264克。每枚“金星奖章”都有编号,与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或最高苏维埃颁发的证书序号相同。

  根据1936年颁布的《关于苏联英雄称号的条例》,一个人只能获得一次“苏联英雄”称号。若再次建立重大功勋,颁发第二枚金星奖章,但是不再颁发列宁勋章。金星奖章最多可获得三次。获得第二枚金星奖章者,government为其在家乡修建半身铜像。

  1980年苏联又修改了《关于苏联英雄称号的条例》,取消了列宁勋章只能颁发一次,金星奖章不能超过三枚的规定。每次获得“苏联英雄”称号都颁发列宁勋章和金星奖章。

  最早获得苏联英雄称号的大都是飞行员。

  第一次授予“苏联英雄”称号是在1934年4月20日。获此殊荣的是以沃多皮扬诺夫为首的7位苏联飞行员,他们因成功地解救北极考察队和“切留斯基”号破冰船船员而立功。

  第八位苏联英雄是杰出的飞行员格罗莫夫,他因连续飞行75小时,航程12411公里而在1934年获奖。

  1936年,契卡洛夫等三名飞行员因实现从莫斯科到远东的连续飞行而获得英雄称号。

  1936年,参加西班牙国内战争的11名苏联红军指挥员成为“苏联英雄”,他们都是飞行员,其中还有三名外国人。

  1940年初,有15人集体获得“苏联英雄”称号。他们是“乔治.谢多夫”号破冰船全体船员。从1937年起,他们在北冰洋冰区漂流812天,创造人类历史上的纪录。整支部队或所有船员集体获此殊荣的事,可谓空前绝后。

  第一位获得“苏联英雄”称号的步兵是莫斯科摩托化师师长科莱瑟,他是因组织别列金河保卫战而于1941年获奖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总共有626人获得“苏联英雄”称号,其中有3名妇女。

  到1941年6月22日,总共有5人两次获得“金星奖章”。

  在“苏联英雄”的历史上,总共有2人获得4枚“金星奖章”,也就是说四次获得“苏联英雄”称号。一位是朱可夫,另一位是勃列日涅夫。朱可夫是在三枚“金星奖章”为最高限额的规定还生效时破例被授予第四枚英雄奖章的。勃列日涅夫一生酷爱虚荣,他为自己颁发四枚“金星奖章”过足“英雄瘾”。

  绝大多数“苏联英雄”都是在卫国战争中产生的。战争期间总共有11635人获得“苏联英雄”称号,占获得这一称号总人数的92%。

  大战初期,苏联生死存亡的问题尖锐地摆在全民族面前。但是在战争的第一年只有几十个人获得英雄称号,而且都是在1941年7-10月。后来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决策部门连考虑颁奖的时间都没有。德军在莫斯科城下被击溃后,颁奖活动恢复。

  战争期间是英雄辈出的年代。

  苏军空军副团长科热杜勃曾经击落62架敌机,英雄称号非其莫属。

  著名的苏联独臂飞行员列昂诺夫库尔斯克战役期间击落数架敌机后负伤失去左臂,痊愈后强烈要求重返蓝天,上前线杀敌。列昂诺夫独臂驾驶战机参加50多场战斗。他的事迹写进无数战争题材的书籍。但列昂诺夫是在苏联解体后才得到“金星奖章”的。战后几十年,他在家乡积极参加国家建设,不愿提及自己的光荣历史。家乡的人们从书籍和博物馆的介绍中知道了这位传奇英雄,给了他巨大的荣誉和爱戴。苏联解体后,一次老战士聚会时,他遇到当年的指挥员,将军问他:“你怎么没戴‘金星奖章 ’?”他回答说:“我没有啊!”将军感慨地说:“我们都以为你牺牲了。你早已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决定是我签发的。”就这样,这位英雄40多年后才佩戴上那枚令人敬佩的奖章。

  传奇英雄,无奇不有。1944年,已经宣布给空军驾驶员古拉耶夫少校颁发第三枚“金星奖章”,同时还给几位飞行员颁发第二枚“金星奖章”。但是他们最终没有得到这项奖励,原因是颁奖前一天夜里在莫斯科的饭馆里聚众闹事。颁奖的命令取消了。

  卫国战争期间获得苏联英雄称号的人中有35%的人属于士兵和尉官,61%的人是校官,3.3%的人(380人)是将军。

  大战期间,获得英雄称号的不仅有正规军将士,也有许多游击队员。第一位游击队员英雄是白俄罗斯“红色十月”游击队长和政委布马什科夫。卓娅是战争期间87位女苏联英雄中第一个获得英雄称号的。

  苏联解体后,昔日的苏联英雄们不仅经历了经济上的困难,更受到了精神上的打击,因为他们为之浴血奋战的苏联已经不复存在。 这些英雄生活都很简朴。国家给他们一定的优惠待遇。但是,由于前些年俄罗斯经济困难,物价飞涨,仅靠退休金或津贴很难维持生活,尤其那些战后回乡参加经济建设的士兵和低级军官们。俄government曾经数次提高苏联英雄的补助标准。2002年1月,俄国家杜马再次通过有关法案,决定将苏联英雄的退休金标准提高到国家养老金基础水平的415%,大致为2100卢布(1美元约合32卢布)。

  新一代人早已淡漠战争年代的事情,他们对英雄已不那么崇敬,甚至有些不理解。最让人痛心的是有些人甚至偷窃或抢劫苏联英雄的奖章,然后到市场上出售。一枚“金星奖章”往往可以卖数千甚至上万卢布。对这种社会观念的变化,英雄们显得无可奈何。

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5 22:58 来自: 北京市丰台区 联通
苏联经济  苏联在冷战期间,一直是世界第二大的经济体,仅次于美国,但与实行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的美国不同,其经济模式是 苏联首都莫斯科
按照高度集权的社会主义中央计划经济模式发展的,国家垄断生产资料。国家通过五年计划的方式对经济实行控制和调整。在1928年至1932年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后,苏联的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由48%上升到70%,苏联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国。但是苏联的工业发展不平衡。事关国防的军事工业、重工业、化学工业和航空太空工业非常发达,其水平在世界上处于领先的地位,但是事关民生的轻工业和农业则相对落后。

  苏联的主要工业地带集中在莫斯科、列宁格勒顿巴斯乌拉尔山脉等地区。次要的工业地区包括波罗的海沿岸、西西伯利亚伏尔加河(窝瓦河)中下游。苏联的工业部门实行集中管理和国家调控,工厂生产的产品、种类、规格和价格都由隶属于中央和加盟共和国部长会议的国民经济委员会规定。

  在沙俄时代,俄罗斯是欧洲的主要粮食出口国之一。但是由于20世纪30年代推行农业集体化和消灭“富农”的政策对农业生产的毁灭性破坏,苏联的粮食一直不能自给自足。苏联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末期完成了农业集体化,农业生产以集体农庄为基本单位,通过隶属于集体农庄机械站的拖拉机、汽车和联合收割机实行机械化播种与耕作。

  苏联的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其他重要作物还有甜菜棉花马铃薯玉米烟草高加索地区有咖啡甘蔗等经济作物。

  通过经济互助委员会,苏联对其东欧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殖民地的掠夺性贸易,低价进口原材料,高价出售制成品。这也是导致东欧国家的人民对苏联产生不满的重要原因之一。

   工业
   苏联是世界上主要能源生产国之一。1983年能源产量和消费量分别占世界的23%和19%。能源工业是苏联重点发展的基础工业部门,1971~1984年占全国工业总投资的31.3%。能源生产由50年代以煤炭为主逐步过渡到60年代煤炭与石油并重、70年代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1983年一次能源生产结构为:石油占43.4%,天然气占30.8%,煤炭占24.2%,其他占1.6%。

  煤炭工业是传统的能源部门。1984年全国煤炭产量7.12亿吨,其中硬煤占78%。煤炭开采主要集中在七大基地:顿巴斯、库兹巴斯埃基巴斯图兹卡拉干达、坎斯克-阿钦斯克、伯朝拉和莫斯科附近煤田(1983年合计占全国煤炭产量的77.5%),其中顿巴斯和库兹巴斯均为世界大型煤田,产量分别占全国的27.7%和20.5%。

  石油、天然气占苏联一次能源产量的74.2%和消费量的64.5%(1983)。含油气盆地主要分布在西西伯利亚、俄罗斯、前高加索、图兰和东西伯利亚5个地区。1984年全国原油产量6.13亿吨,天然气产量5874亿立方米,分别居世界第一、二位。其中西西伯利亚是苏联最大的油气储集区和产区,含油、气面积达 170万平方公里,原油探明储量48亿吨(1980),天然气17.1万亿立方米(1976),分别占全国原油及天然气探明储量的46%和68%;自60年代中期大规模开发以来,油、气产量增长迅速,1984年原油产量占全国的61.7%,天然气占55.2%。伏尔加-乌拉尔油区(第二巴库)在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一直是苏联最大石油产区,由于长期开采,资源逐渐枯竭,1984年原油产量下降为占全国的24.3%。其他主要油气产区尚有里海东岸的曼格什拉克半岛和西岸的巴库及其周围海域、科米自治共和国、北高加索和土库曼。

  50年代以来,通过兴建大电厂、安装大机组,大力开发东部地区的水力资源和加速电力网建设等措施,电力工业有了较大的发展。1984年,全国电厂总装机容量达30369万千瓦,发电量14921亿度,均居世界第二位。在总发电量中,火电占79.5%,水电占14.1%,核电占6.4%(1981)。其中西部地区发电量约占71.5%(1983),较集中于乌克兰、以莫斯科为中心的中部区、乌拉尔、伏尔加河流域、列宁格勒周围及波罗的海沿岸区,以火电为主,百万千瓦以上的大型电厂所占比重较大。东部地区煤炭、石油、天然气及水力等能源资源丰富,且分布集中,开发的经济效益也较高。50年代以来,东部地区电力工业发展速度较西部地区为快,在全国总发电量中所占比重由1940年的9%上升到1983年的28.5%,水电发展尤快,占全国水电总装机容量的2/3(1980),拥有7座100万千瓦以上的大型水电厂,其中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和布拉茨克水电站装机容量分别为609.6和450万千瓦。东西部地区间通过70年代末建成的全苏统一电网连接起来。

  冶金工业为苏联主要的基础工业部门之一。门类齐全,包括钢铁及有色金属工业两大部门。后者又可分为轻、重、稀、贵四大类,生产约70种金属。冶金工业原材料及燃料资源丰富,绝大多数立足于国内。许多金属产量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多数产品自给有余。

  苏联是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1984年产钢总量15423.8万吨,约占世界钢产量的1/5。钢铁工业所需的铁、锰、铬矿石及炼焦煤等资源储量大,分布较集中,开采条件亦较好。1984年,68%的铁矿石来自南乌克兰的克里沃罗格、中部区的库尔斯克以及哈萨克西北部的库斯塔奈,3/4以上的炼焦煤产自顿巴斯和库兹巴斯。铁矿石品位不高(平均38%),富矿仅占探明储量的1/6。同时,除南乌克兰外,大部地区煤、铁资源在地域上结合不好,西部铁矿多,但缺乏焦煤,东部焦煤多而铁矿不足,介于其间的乌拉尔则煤、铁皆缺,导致钢铁工业原料、燃料的长途运输。钢铁工业分布较集中,拥有乌克兰、乌拉尔、西西伯利亚、中央区及哈萨克五大钢铁工业基地,其中乌克兰和乌拉尔是历史较久、点多、规模较大的老基地,钢产量分别占全国的36.3%和28.4%(1980)。其他 3个新基地尚处于形成阶段。主要钢铁工业中心有:乌拉尔的马格尼托哥尔斯克下塔吉尔车里雅宾斯克,乌克兰的日丹诺夫克里沃罗格扎波罗热第聂伯罗捷尔任斯克、西西伯利亚的新库兹涅茨克,西北区的切列波韦茨、中央区的利佩茨克和哈萨克的卡拉干达等。

  铝矿资源不足,高品位铝土矿更缺,自给率不到一半,每年需进口大量优质铝土矿氧化铝。炼铝工业是随着东部地区水力资源的大规模开发而迅速发展起来的。1982年产原铝192万吨,仅次于美国。 主要分布在大型水电站集中的东西伯利亚。大型炼铝中心有东西伯利亚的布拉茨克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舍列霍夫和西西伯利亚的新库兹涅茨克,以及乌拉尔地区卡缅斯克和克拉斯诺图林斯克

  铜矿主要分布在东西伯利亚、哈萨克、乌拉尔、乌兹别克、亚美尼亚及科拉半岛等地,其中东西伯利亚的乌多坎山铜矿占全国探明储量的1/5。1982年全国精铜产量152万吨。居世界第二位。 铜矿的开采与冶炼紧密结合,主要中心有中哈萨克的杰兹卡兹甘,巴尔喀什湖北岸的巴尔喀什,乌拉尔山东坡的上佩什马、列夫达、克什特姆,乌兹别克东北部的阿尔马雷克,东西伯利亚北部的诺里尔斯克等。

  铅、锌资源以多金属共生矿为主。主要分布在东哈萨克的阿尔泰山区和南哈萨克,其次为乌兹别克东部、乌拉尔、大高加索山北坡和远东区南部。1983年产精铅65万吨,粗锌87.5万吨,主要冶炼中心有哈萨克的乌斯季-卡缅诺戈尔斯克(铅、锌)、奇姆肯特(铅)、列宁诺戈尔斯克(铅、锌),乌拉尔的车里雅宾斯克(锌),中亚的阿尔马雷克(锌),北高加索的奥尔忠尼启则(铅、锌)等。此外,稀土以及族金属的产量,均居世界前列。

  机械工业在各工业部门中发展速度最快,从业人数最多,产值最大。每年生产3万多种产品,其中以重型机械、动力机械、拖拉机与农机、运输机械制造等部门较重要。机械工业集中在西部地区,其产值占全国机械工业产值的4/5以上。重型机械制造由于产品的金属单耗较大,又不便运输,主要分布在金属产地附近,如乌克兰、乌拉尔、西西伯利亚、中央区的大型钢铁工业基地及周围地区。乌拉尔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克拉马托尔斯克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重型机械制造中心。动力机械制造由于对劳动力、技术及协作条作要求较高,分布较集中。列宁格勒为全苏最大的动力机械制造中心,70年代末期,涡轮机产量占全国的60%,涡轮发电机产量占一半以上。其他主要中心尚有哈尔科夫、斯维尔德洛夫斯克、新西伯利亚高尔基等。

  拖拉机与农机制造业大多接近各主要农业区。主要中心有明斯克、哈尔科夫、伏尔加格勒、车里雅宾斯克、巴甫洛达尔等(拖拉机制造)和罗斯托夫塔甘罗格图拉等大型农机制造。

  运输机械制造业包括汽车、机车车辆及舰船制造等部门。由于历史、技术等原因,分布也较集中。莫斯科与高尔基是30年代发展起来的老汽车工业中心,而伏尔加河流域的陶里亚蒂卡马河畔的切尔内则是70年代初、中期依靠外资兴起的新中心。舰船制造业主要分布在波罗的海、黑海及北冰洋沿岸的列宁格勒、尼古拉耶夫北德文斯克。机车车辆制造业主要分布在乌克兰、乌拉尔等钢铁工业基地及其外围,如乌克兰的伏罗希洛夫格勒、哈尔科夫(内燃机车),北高加索的新切尔卡斯克(电力机车)。70年代末,乌克兰和乌拉尔共占全国铁路货运车辆产量的85%。

  苏联自20世纪50年代末提出加速发展化学工业和实行国民经济全面化学化的方针以来,化学工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年平均增长速度仅次于机械工业。1984年化肥产量为3080.8万吨(按有效成分计算),居世界首位;硫酸纯碱合成橡胶产量仅次于美国。但有机合成工业起步较晚,主要产品产量及生产水平均落后于美国、日本及西欧工业发达国家。在布局上,老化工基地大多接近化工矿物原料产地或与煤炭、冶金基地相结合。前者如同钾盐开采相结合的钾肥工业(乌拉尔、白俄罗斯)和与矿盐开采相结合的纯碱、氯碱工业(伏尔加河流域、顿巴斯、乌拉尔);后者则同焦化工业以及回收有色冶金工业的副产品密切结合,形成了综合性的煤炭-冶金-化工基地。6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石油、天然气工业的发展,化工原料已由过去的煤炭、化工矿物、粮食、木材等为主逐步过渡到以石油、天然气为主,形成了新兴的有机合成工业和大批新化工基地,而且大多与大型石油加工企业相结合,组成石油化工中心(如乌法、古比雪夫、高尔基、鄂木斯克、安加尔斯克等),或布局在接近大型石油加工中心和干线输油、输气管附近(如下卡姆斯克、陶里亚蒂、喀山、萨拉瓦特、斯捷尔利塔马克等)。

  纺织工业为苏联最主要的轻工业部门,产值占轻工业的60%以上,1984年苏联棉、毛、麻织物产量居世界首位,丝织品产量次于美国和日本。纺织工业主要分布在远离中亚产棉区的西部消费区。中央区为全国最大的纺织工业基地,生产的棉、毛、丝、麻织品分别占全苏产量的70%、50%、45%和65%。其次为伏尔加河流域、西南区、西北区和中亚。主要纺织工业中心有:莫斯科(棉、毛、丝、麻纺织)、伊万诺沃(棉、丝、麻纺织)、加里宁(棉、丝纺织)、弗拉基米尔(棉、麻纺织)、科斯特罗马(麻纺织)等。

   交通运输
  

  由于幅员辽阔,人口、资源及工农业的分布很不平衡,因此运输对苏联经济的发展尤显重要。1984年全国货物总周转量为 76821亿吨公里,其中铁路占47.4%,管道(仅包括原油、油品和天然气管道)占30.8%,海运占12.1%,公路占6.2%,河运占3.5%,航空运输所占比重很小。1984年全国铁路营运里程为 14.41万公里,仅次于美国,其中电气化铁路营运里程为4.79万公里。铁路分布很不平衡,西部地区约占全国铁路总长度的70%,其中以欧洲部分的中部、南部和西部铁路网较稠密。以莫斯科为中心,干线铁路东通乌拉尔、哈萨克、中亚、西伯利亚和远东,北至北冰洋和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南达克里木半岛和外高加索,西经布列斯特利沃夫通往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及罗马尼亚等国。东部地区铁路仅占全国铁路长度的30%,路网密度只及全国平均密度的 40%。 主要干线除横贯西伯利亚、远东地区南部的西伯利亚大铁道外,还有在其南侧大体与之平行的中西伯利亚铁路和南西伯利亚铁路,以及沟通西伯利亚与中亚联系的土西铁路等。70年代中期,苏联在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修建的第二条西伯利亚铁路(即贝加尔—阿穆尔铁路,全长4275公里),已于1985年建成。这对于促进东部地区的开发,加强其经济实力和远东区的战略地位有重要作用。

  1984年全国公路总长 151.7万公里,其中硬面公路79.3万公里,公路运输主要承担客运和短途运输。其客运周转量占全苏的 42.8%。 公路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其中波罗的海沿岸区、乌克兰、中央区及外高加索,硬面公路平均密度每1000平方公里达100公里。 中亚及哈萨克的大部、西北区和西西伯利亚区北部,以及东西伯利亚与远东区,公路较少,硬面公路平均密度每1000平方公里仅10公里。西伯利亚及远东区的中北部,冬季广泛利用江河、湖泊、沼泽封冻后形成的季节性的“冰上公路”运输。

  海运主要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来迅速发展起来的。1982年苏联 100总吨以上商船总吨位为2379万吨,占世界商船总吨位的5.6%,居世界第五位。苏联海运中,远洋运输约占其货物周转量的2/3以上。 在黑海、波罗的海、北方、远东和里海5支商船队中,前4支主要承担远洋运输。80年代初,全国年吞吐量1000万吨以上的大港仅12个,且绝大部分属综合性港口。黑海-亚速海是全国货、客运量最大的海域(70年代末占全国海运货物周转量的69%,客运量的65%)。主要海港有黑海沿岸的新罗西斯克敖德萨图阿普谢、伊利乔夫斯克、巴统;波罗的海沿岸的文茨皮尔斯、列宁格勒、克莱佩达;太平洋沿岸的纳霍德卡东方港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北冰洋沿岸的摩尔曼斯克等。

  自20世纪30年代起,苏联对欧洲部分的一些大河进行整治,建成了一系列通航运河及大型水利枢纽,沟通了伏尔加河、卡马河、顿河第聂伯河莫斯科河涅瓦河等6条大河,实现了白海、 波罗的海、里海、黑海和亚速海五海通航。60年代以来,又建成了总长6600公里、水深3.65米的深水航道,将西部地区各大河连成一个完整的水运网。1984年全国内河通航里程达13.7万公里。内河运输最繁忙的是伏尔加河水系,70年代后期约占全国内河货运量的55%,客运量的48%。

  管道运输是苏联70年代以来发展最快的一种运输方式。1984年全国有干线输油管7.83万公里,干线输气管16.5万公里。管道的基本流向为由东向西,即从西西伯利亚通往西部地区,部分管道进而往西通往东欧和西欧一些国家。此外,还有少量由南往北或由北往南向的管道,如由中亚通往中央区和乌拉尔的输气管等。

  航空运输主要承担客运。1984年全国民航线长102万公里,其中国内航线长83.8万公里,客运周转量占全国的18.6%,莫斯科是全国最大的航空港,70年代末年客运量达2000万人,占全国民航客运量的1/5。 其他主要航空港尚有列宁格勒、基辅、斯维尔德洛夫斯克、新西伯利亚、塔什干伊尔库茨克等。

文化  苏联的教育普及率非常高,在全国实行十年制义务教育,并基本消除了文盲。苏联著名的大学有莫斯科大学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列宁格勒大学、哈尔科夫大学、基辅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等。苏联的文学、艺术、电影、出版工作由苏联共产party控制,在避免批评政治、作品经过审查的情况下允许自由创作。但是所谓“消极”、“颓废”的作品(相当于西方的先锋派艺术)受到限制和被禁止。

  尽管如此苏联时代一些文学家和艺术家仍然取得了伟大成就,例如,诗人叶塞宁阿赫玛托娃,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小说家和诗人帕斯捷尔纳克,小说家肖洛霍夫,导演塔可夫斯基,音乐家肖斯塔科维奇,舞蹈家乌兰诺娃等等,他们中许多人不仅在苏联国内,而且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声誉。

  苏联科学研究中心是苏联科学院。作家机构为苏联作家协会。官方通讯社为塔斯社。苏联共产party机关报为真理报,其他主要报刊还有消息报共青团真理报文学报、劳动报、红星报等。

科学技术  1922年,根据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苏联科学家亚历山大•弗里德曼指出,宇宙依然处在膨胀之中。

  1934年,苏联科学家帕维尔•阿列克谢耶维奇•切伦科夫发现,运行速度接近光速的粒子,当它穿过液体或半透明物体时发光。这种现象被后来物理学界称为"切伦科夫辐射"。随后这个原理被广泛应用于高能物理中,用于检测带电粒子并测量它的速度。

  1954年,苏联在奥勃宁斯克建立了世界第一座核电站,标志着人类和平利用原子能的开端。

  1957年,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从此标志着人类活动进入太空。

  1959年,苏联空间探测器「月球」Ⅱ号发回第一张月球背面的图片。人类第一次了解到月球背面的景象。 

  1961年,苏联英雄尤里•加加林乘坐「东方-1」宇宙飞船进入太空,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类。

  1962年,苏联物理学家列夫•朗道因凝聚态特别是液氦的先驱性理论,被授予196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64年,苏联物理学家尼古拉•根纳季耶维奇•巴索夫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普罗霍罗夫和美国科学家查尔斯•汤斯共同获诺贝尔物理奖。表彰他们分别独立制成微[1]波激射器,并导致了激光器的发展。

  1978年,苏联物理学家彼得•卡皮查因从事低温学方面研究,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1986年,苏联发射了和平号太空站,在2001年坠毁以前,它是人类最大的飞行器。

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5 22:59 来自: 北京市丰台区 联通
1993年——中国科学家成功跟踪失控返回式卫星

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5 23:00 来自: 北京市丰台区 联通
 1996年——中国第一个水生生物保护对象基金会——武汉白

  鳍豚保护基金会正式成立

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5 23:05 来自: 北京市丰台区 联通
1997年——“赞比亚国父”卡翁达被捕

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5 23:09 来自: 北京市丰台区 联通
1998年
*发表关于军队建设的讲话
   1998年12月25日,*在军队的一次重要会议上讲话中指出(新华社1999年1月7日全文播发),party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领导我军进行全面整顿,拨乱反正,消除“文革”中林彪、“四人帮”对军队干扰破坏的影响,恢复和发扬我军的优良传统,从而使我军建设走上了正确轨道。20年来,我军经受住了各种严峻考验,包括经受住了国际国内政治风波、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始终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和宗旨,保持部队的高度稳定和集中统一。我军胜利完成了边境自卫还击作战、1995年7月至1996年3月的一系列联合军事演习、1997年7月1日进驻香港特别行政区、1998年抗洪抢险以及维护社会稳定等重大军事斗争和急难险重任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强的安全保障。事实充分证明,我军不愧为party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政治上是合格的,关键时刻是过得硬的,是party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赖的。*说,回顾改革开放20年来我军的发展历程,认真总结取得的历史经验,对于进一步推进我军建设,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些历史经验,主要体现在正确认识和处理以下七个方面的关系上。(一)关于战争与和平的关系。(二)关于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三)关于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关系。(四)关于军队数量与质量的关系。(五)关于常备军与国防后备力量的关系。(六)关于继承优良传统与改革创新的关系。(七)关于学习外军有益经验与保持我军特色的关系。20年来我军建设和改革取得的成就和经验,都是在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指导下取得的。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科学指南,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下去。时代在前进,实践在发展。在我们的前面还有许多未知的领域,前进道路上还会遇到许多新的困难和挑战。今后的路具体怎么走,要靠我们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去继续探索。全军同志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积累新经验,在新的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

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5 23:14 来自: 北京市丰台区 联通
1998年——红色高棉领导人乔森潘和农谢投向柬government

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5 23:22 来自: 北京市丰台区 联通
 1998年——俄白签署建立联盟国家宣言

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5 23:23 来自: 北京市丰台区 联通
 2000年——中纪委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

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5 23:25 来自: 北京市丰台区 联通
 2000年——洛阳发生12·25特大火灾,死亡309人

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5 23:26 来自: 北京市丰台区 联通
2002年——中国造血干细胞库网络系统建立

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5 23:27 来自: 北京市丰台区 联通
2003年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闭幕
2003年12月25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北京闭幕。会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了胡锦涛同志关于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重要指示精神,系统总结了2003年农业和农村工作,正确分析了当前形势,全面部署了2004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着重研究了促进农民增收、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深化农村改革等问题。

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5 23:28 来自: 北京市丰台区 联通
 2004年——《反分裂国家法》草案首次提请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

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5 23:29 来自: 北京市丰台区 联通
2008年
乌克兰南部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叶夫帕托里亚市的一栋五层居民楼发生爆炸至少造成24人死亡

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5 23:36 来自: 北京市丰台区 联通
1642年 ——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依撒克•牛顿出生

编辑词条 牛顿 牛顿画像

概述艾萨克·牛顿(Isaac Newton)是英国伟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自然哲学家,同时他也是一个神学爱好者,晚年曾着力研究神学。牛顿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发明了微积分,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经典力学。为了纪念牛顿在经典力学方面的杰出成就,“牛顿”后来成为衡量力的大小的物理单位。

基本信息栏
中文名:艾萨克·牛顿
外文名:Isaac Newton
国籍:英国
出生地:英格兰林肯郡
出生日期:1643年1月4日
逝世日期:1727年3月20日
职业:教授、科学家、神学家
毕业院校:英国剑桥大学
信仰:基督教
主要成就:发明微积分

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创建经典力学

发明反射式望远镜

发现光的色散原理


目录[隐藏]
生平简介 牛顿名言 牛顿与二项式定理 创建微积分 推进方程论,开拓变分法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的勤奋学习 求学岁月 伟大的成就~对光学的三大贡献 伟大的成就~构筑力学大厦 站在巨人的肩上 受争议的牛顿 牛顿晚年 牛顿的信仰 牛顿的三大衡定 亚历山大·蒲柏说到: 其他意义 生平简介牛顿名言牛顿与二项式定理创建微积分推进方程论,开拓变分法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的勤奋学习求学岁月



[编辑本段]
生平简介  牛顿于1642年1月4日生于英格兰林肯郡格兰瑟姆附近的沃尔索普村。1661年入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1665年获文学士学位。随后两年在家乡躲避瘟疫,他在此间制定了一生大多数重要科学创造的蓝图。1667年牛顿回剑桥后当选为剑桥大学三一学院院委,次年获硕士学位。1669年任剑桥大学卢卡斯数学教授席位直到1701年。1696年任皇家造币厂监督,并移居伦敦。1703年任英国皇家学会会长。1706年受英国女王安娜封爵。在晚年,牛顿潜心于自然哲学神学。1727年3月20日,牛顿在伦敦病逝,享年84岁。

  备注:牛顿是儒略历1642年12月25日,即格里历阳历)1643年1月4日,所以正确的出生日期是1月4号。
[编辑本段]
牛顿名言  1、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肩上的缘故。 艾萨克·牛顿


  2、无知识的热心,犹如在黑暗中远征。

  3、你该将名誉作为你最高人格的标志。

  4、我的成就,当归功于精微的思索。

  5、你若想获得知识,你该下苦功;你若想获得食物,你该下苦功;你若想得到快乐,你也该下苦功,因为辛苦是获得一切的定律。

  6、聪明人之所以不会成功,是由于他们缺乏坚韧的毅力。

  7、胜利者往往是从坚持最后五分钟的时间中得来成功。

  8、我不知道世人怎样看我,但我自己以为我不过像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孩子,不时为发现比寻常更为美丽的贝壳而沾沾自喜。

[编辑本段]
牛顿与二项式定理  在一六六五年,刚好二十二岁的牛顿发现了二项式定理,这对于微积分的充分发展是必不可少的一步。二项式定理把能为直接计算所发现的

  等简单结果推广如下的形式

   推广形式


  二项式级数展开式是研究级数论、函数论、数学分析、方程理论的有力工具。在今天我们会发觉这个方法只适用于n是正整数,当n是正整数1,2,3,....... ,级数终止在正好是n+1项。如果n不是正整数,级数就不会终止,这个方法就不适用了。但是我们要知道那时,莱布尼茨在一六九四年才引进函数这个词,在微积分早期阶段,研究超越函数时用它们的级来处理是所用方法中最有成效的。
[编辑本段]
创建微积分  牛顿在数学上最卓越的成就是创建微积分。他超越前人的功绩在于,他将古希腊以来求解无限小问题的各种特殊技巧统一为两类普遍的算法--微分和积分,并确立了这两类运算的互逆关系,如:面积计算可以看作求切线的逆过程。

  那时莱布尼兹刚好亦提出微积分研究报告,更因此引发了一场微积分发明专利权的争论,直到莱氏去世才停息。而后世己认定微积是他们同时发明的。

  微积分方法上,牛顿所作出的极端重要的贡献是,他不但清楚地看到,而且大胆地运用了代数所提供的大大优越于几何的方法论。他以代数方法取代了卡瓦列里、格雷哥里、惠更斯巴罗的几何方法,完成了积分的代数化。从此,数学逐渐从感觉的学科转向思维的学科。

  微积分产生的初期,由于还没有建立起巩固的理论基础,被有些喜爱思考的人研究。更因此而引发了著名的第二次数学危机。这个问题直到十九世纪极限理论建立,才得到解决。
[编辑本段]
推进方程论,开拓变分法  牛顿在代数方面也作出了经典的贡献,他的《广义算术》大大推动了方程论。他发现实多项式的虚根必定成双出现,求多项式根的上界的规则,他以多项式的系数表示多项式的根n次幂之和公式,给出实多项式虚根个数的限制的笛卡儿符号规则的一个推广。

  牛顿在还设计了求数值方程的实根近似值的对数和超越方程都适用的一种方法,该方法的修正,现称为牛顿方法。

  牛顿在力学领域也有伟大的发现,这是说明物体运动的科学。第—运动定律是伽利略发现的。这个定律阐明,如果物体处于静止或作恒速直线运动,那么只要没有外力作用,它就仍将保持静止或继续作匀速直线运动。这个定律也称惯性定律,它描述了力的一种性质:力可以使物体由静止到运动和由运动到静止,也可以使物体由一种运动形式变化为另一种形式。此被称为牛顿第一定律。力学中最重要的问题是物体在类似情况下如何运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了这个问题;该定律被看作是古典物理学中最重要的基本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定量地描述了力能使物体的运动产生变化。它说明速度的时间变化率(即加速度a与力F成正比,而与物体的质量里成反比,即a=F/m或F=ma;力越大,加速度也越大;质量越大,加速度就越小。力与加速度都既有量值又有方向。加速度由力引起,方向与力相同;如果有几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就由合力产生加速度,第二定律是最重要的,动力的所有基本方程都可由它通过微积分推导出来。

  此外,牛顿根据这两个定律制定出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两个物体的相互作用总是大小相等而方向相反。对于两个直接接触的物体,这个定律比较易于理解。书本对子桌子向下的压力等于桌子对书本的向上的托力,即作用力等于反作用力。引力也是如此,飞行中的飞机向上拉地球的力在数值上等于地球向下拉飞机的力。牛顿运动定律广泛用于科学和动力学问题上。
[编辑本段]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运动定律是艾萨克·牛顿提出了物理学的三个运动定律的总称,被誉为是经典物理学的基础。

  为“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的作用下,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它明确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及提出了惯性的概念)”、“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F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公式:F=ma”、“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同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牛顿法

  解非线性方程f(x)=0的牛顿(Newton) 法,就是将非线性方程线性化的一种方法。它是解代数方程和超越方程的有效方法之 一。

  一 牛顿法的基本思想

  把非线性函数f(x)在 处展开成 泰勒级数

  f(x)=f( )+(x- )f′( )+(x- ) + …

  取其线性部分,作为非线性方程f(x)=0的近似方程,则有

  f( )+(x- ) f′( )=0

  设f′( )≠0,则其解为x = - (1)

  再把f(x)在x 处展开为泰勒级数,取其线性部分为f(x)=0的近似方程,若

  f′(x ) ≠0,则得x = - 如此继续下去,得到牛顿法的迭代公式:x = -  (n=0,1,2,…) (2)

  例1 用牛顿法求方程f(x)=x +4x -10=0在[1,2]内一个实根,取初始近似值x =1.5。 

  解 f′(x)=3x +8x所以迭代公式为:

  x = - n=0,1, 2,…
[编辑本段]
牛顿的勤奋学习  一谈到近代科学开创者牛顿,人们可能认为他小时候一定是个“神童”、“天才”、有着非凡的智力。其实不然,牛顿童年身体瘦弱,头脑并不聪明。在家乡读书的时候,很不用功,在班里的学习成绩属于次等。但他的兴趣却是广泛的,游戏的本领也比一般儿童高。

  牛顿爱好制作机械模型一类的玩艺儿,如风车、水车、日晷等等。他精心制作的一只水钟,计时较准确,得到了人们的赞许。有时,他玩的方法也很奇特。一天,他作了一盏灯笼挂在风筝尾巴上。当夜幕降临时,点燃的灯笼借风筝上升的力升入空中。发光的灯笼在空中流动,人们大惊,以为是出现了彗星。尽管如此,因为他学习成绩不好,还是经常受到歧视。

  时间对人是一视同仁的,给人以同等的量,但人对时间的利用不同,而所得的知识也大不一样。

  牛顿十六岁时数学知识还很肤浅,对高深的数学知识甚至可以说是不懂。“知识在于积累,聪明来自学习”。牛顿下决心靠自己的努力攀上数学的高峰。在基础差的不利条件下,牛顿能正确认识自己,知难而进。他从基础知识、基本公式重新学起,扎扎实实、步步推进。他研究完了欧几里德几何学后,又研究笛卡儿几何学,对比之下觉得欧几里德几何学肤浅,便悉心钻研笛氏几何学,直到掌握要领、融会贯通。遂之发明了代数二项式定理。传说中牛顿“大暴风中算风力”的佳话,可为牛顿身体力学的佐证。有一天,天刮着大风暴。风撒野地呼号着,尘土飞扬,迷迷漫漫,使人难以睁眼。牛顿认为这是个准确地研究和计算风力的好机会。于是,便拿着用具,独自在暴风中来回奔走。他踉踉跄跄、吃力地测量着。几次沙尘迷了眼睛,几次风吹走了算纸,几次风使他不得不暂停工作,但都没有动摇他求知的欲望。他一遍又一遍,终于求得了正确的数据。他快乐极了,急忙跑回家去,继续进行研究。

  有志者事竟成。经过勤奋学习,牛顿为自己的数学高塔打下了深厚的基础。不久,牛顿的数学高塔就建成了,二十二岁时发明了微分学,二十三岁时发明了积分学,为人类数学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牛顿是个十分谦虚的人,从不自高自大。曾经有人问牛顿:“你获得成功的秘诀是什么?”牛顿回答说:“假如我有一点微小成就的话,没有其它秘诀,唯有勤奋而已。”

  少年牛顿

  1643年1月4日,在英格兰林肯郡小镇沃尔索浦的一个自耕农家庭里,牛顿诞生了。牛顿是一个早产儿,出生时只有三磅重,接生婆和他的亲人都担心他能否活下来。谁也没有料到这个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东西会成为了一位震古烁今的科学巨人,并且竟活到了84岁的高龄。

  牛顿出生前三个月父亲便去世了。在他两岁时,母亲改嫁给一个牧师,把牛顿留在外祖母身边抚养。11岁时,母亲的后夫去世,母亲带着和后夫所生的一子二女回到牛顿身边。牛顿自幼沉默寡言,性格倔强,这种习性可能来自它的家庭处境。

  大约从五岁开始,牛顿被送到公立学校读书。少年时的牛顿并不是神童,他资质平常,成绩一般,但他喜欢读书,喜欢看一些介绍各种简单机械模型制作方法的读物,并从中受到启发,自己动手制作些奇奇怪怪的小玩意,如风车、木钟、折叠式提灯等等。

  传说小牛顿把风车的机械原理摸透后,自己制造了一架磨坊的模型,他将老鼠绑在一架有轮子的踏车上,然后在轮子的前面放上一粒玉米,刚好那地方是老鼠可望不可及的位置。老鼠想吃玉米,就不断的跑动,于是轮子不停的转动;又一次他放风筝时,在绳子上悬挂着小灯,夜间村人看去惊疑是彗星出现;他还制造了一个小水钟。每天早晨,小水钟会自动滴水到他的脸上,催他起床。他还喜欢绘画、雕刻,尤其喜欢刻日晷,家里墙角、窗台上到处安放着他刻画的日晷,用以验看日影的移动。

  牛顿12岁时进了离家不远的格兰瑟姆中学。牛顿的母亲原希望他成为一个农民,但牛顿本人却无意于此,而酷爱读书。随着年岁的增大,牛顿越发爱好读书,喜欢沉思,做科学小实验。他在格兰瑟姆中学读书时,曾经寄宿在一位药剂师家里,使他受到了化学试验的熏陶。

  牛顿在中学时代学习成绩并不出众,只是爱好读书,对自然现象由好奇心,例如颜色、日影四季的移动,尤其是几何学、哥白尼日心说等等。他还分门别类的记读书笔记,又喜欢别出心裁的作些小工具、小技巧、小发明、小试验。

  当时英国社会渗透基督教新思想,牛顿家里有两位都以神父为职业的亲戚,这可能影响牛顿晚年的宗教生活。从这些平凡的环境和活动中,还看不出幼年的牛顿是个才能出众异于常人的儿童。

  后来迫于生活,母亲让牛顿停学在家务农,赡养家庭。但牛顿一有机会便埋首书卷,以至经常忘了干活。每次,母亲叫他同佣人一道上市场,熟悉做交易的生意经时,他便恳求佣人一个人上街,自己则躲在树丛后看书。有一次,牛顿的舅父起了疑心,就跟踪牛顿上市镇去,发现他的外甥伸着腿,躺在草地上,正在聚精会神地钻研一个数学问题。牛顿的好学精神感动了舅父,于是舅父劝服了母亲让牛顿复学,并鼓励牛顿上大学读书。牛顿又重新回到了学校,如饥似渴地汲取着书本上的营养。据说有一次,他去郊外游玩,之后靠在一棵苹果树下休息,忽然,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他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苹果会从上往下掉而不是从下往上升?他带着这个疑问回到了家里研究,后来他通过论证发现原来地球是有引力的能把物体吸住。随后,就出现了《牛顿物理引力学》。
[编辑本段]
伟大的成就~对光学的三大贡献   牛顿望远镜


  在牛顿以前,墨子培根达·芬奇等人都研究过光学现象。反射定律是人们很早就认识的光学定律之一。近代科学兴起的时候,伽利略靠望远镜发现了“新宇宙”,震惊了世界。荷兰数学家斯涅尔首先发现了光的折射定律。笛卡尔提出了光的微粒说……

  牛顿以及跟他差不多同时代的胡克、惠更斯等人,也象伽利略笛卡尔等前辈一样,用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对光学进行研究。1666年,牛顿在家休假期间,得到了三棱镜,他用来进行了著名的色散试验。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几种颜色的光谱带,牛顿再用一块带狭缝的挡板把其他颜色的光挡住,只让一种颜色的光在通过第二个三棱镜,结果出来的只是同样颜色的光。这样,他就发现了白光是由各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这是第一大贡献。

  牛顿为了验证这个发现,设法把几种不同的单色光合成白光,并且计算出不同颜色光的折射率,精确地说明了色散现象。揭开了物质的颜色之谜,原来物质的色彩是不同颜色的光在物体上有不同的反射率和折射率造成的。公元1672年,牛顿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发表在《皇家学会哲学杂志》上,这是他第一次公开发表的论文。

  许多人研究光学是为了改进折射望远镜。牛顿由于发现了白光的组成,认为折射望远镜透镜的色散现象是无法消除的(后来有人用具有不同折射率的玻璃组成的透镜消除了色散现象),就设计和制造了反射望远镜

  牛顿不但擅长数学计算,而且能够自己动手制造各种试验设备并且作精细实验。为了制造望远镜,他自己设计了研磨抛光机,实验各种研磨材料。公元1668年,他制成了第一架反射望远镜样机,这是第二大贡献。公元1671年,牛顿把经过改进得反射望远镜献给了皇家学会,牛顿名声大震,并被选为皇家学会会员。反射望远镜的发明奠定了现代大型光学天文望远镜的基础。

  同时,牛顿还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实验和数学计算,比如研究惠更斯发现的冰川石的异常折射现象,胡克发现的肥皂泡的色彩现象,“牛顿环”的光学现象等等。

  牛顿还提出了光的“微粒说”,认为光是由微粒形成的,并且走的是最快速的直线运动路径。他的“微粒说”与后来惠更斯的“波动说”构成了关于光的两大基本理论。此外,他还制作了牛顿色盘等多种光学仪器。
[编辑本段]
伟大的成就~构筑力学大厦  牛顿是经典力学理论的集大成者。他系统的总结了伽利略、开普勒和惠更斯等人的工作,得到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运动三定律。

  在牛顿以前,天文学是最显赫的学科。但是为什么行星一定按照一定规律围绕太阳运行?天文学家无法圆满解释这个问题。万有引力的发现说明,天上星体运动和地面上物体运动都受到同样的规律——力学规律的支配。

  早在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以前,已经有许多科学家严肃认真的考虑过这个问题。比如开普勒就认识到,要维持行星沿椭圆轨道运动必定有一种力在起作用,他认为这种力类似磁力,就像磁石吸铁一样。1659年,惠更斯从研究摆的运动中发现,保持物体沿圆周轨道运动需要一种向心力。胡克等人认为是引力,并且试图推到引力和距离的关系。

  1664年,胡克发现彗星靠近太阳时轨道弯曲是因为太阳引力作用的结果;1673年,惠更斯推导出向心力定律;1679年,胡克和哈雷从向心力定律和开普勒第三定律,推导出维持行星运动的万有引力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牛顿自己回忆,1666年前后,他在老家居住的时候已经考虑过万有引力的问题。最有名的一个说法是:在假期里,牛顿常常在花园里小坐片刻。有一次,象以往屡次发生的那样,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了下来……

  一个苹果的偶然落地,却是人类思想史的一个转折点,它使那个坐在花园里的人的头脑开了窍,引起他的沉思: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一切物体都受到差不多总是朝向地心的吸引呢?牛顿思索着。终于,他发现了对人类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万有引力。

  牛顿高明的地方就在于他解决了胡克等人没有能够解决的数学论证问题。1679年,胡克曾经写信问牛顿,能不能根据向心力定律和引力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的定律,来证明行星沿椭圆轨道运动。牛顿没有回答这个问题。1685年,哈雷登门拜访牛顿时,牛顿已经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有引力,引力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和两个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

  当时已经有了地球半径、日地距离等精确的数据可以供计算使用。牛顿向哈雷证明地球的引力是使月亮围绕地球运动的向心力,也证明了在太阳引力作用下,行星运动符合开普勒运动三定律。

  在哈雷的敦促下,1686年底,牛顿写成划时代的伟大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皇家学会经费不足,出不了这本书,后来靠了哈雷的资助,这部科学史上最伟大的著作之一才能够在1687年出版。

  牛顿在这部书中,从力学的基本概念(质量、动量、惯性、力)和基本定律(运动三定律)出发,运用他所发明的微积分这一锐利的数学工具,不但从数学上论证了万有引力定律,而且把经典力学确立为完整而严密的体系,把天体力学和地面上的物体力学统一起来,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第一次大的综合。

站在巨人的肩上  牛顿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他除了在数学、光学、力学等方面做出卓越贡献外,他还花费大量精力进行化学实验。他常常六个星期一直留在实验室里,不分昼夜的工作。他在化学上花费的时间并不少,却几乎没有取得什么显著的成就。为什么同样一个伟大的牛顿,在不同的领域取得的成就竟那么不一样呢?

  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各个学科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在力学和天文学方面,有伽利略、开普勒、胡克、惠更斯等人的努力,牛顿有可能用已经准备好的材料,建立起一座宏伟壮丽的力学大厦。正象他自己所说的那样“如果说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而在化学方面,因为正确的道路还没有开辟出来,牛顿没法走到可以砍伐材料的地方。

  牛顿在临终前对自己的生活道路是这样总结的:“我不知道在别人看来,我是什么样的人;但在我自己看来,我不过就象是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小孩,为不时发现比寻常更为光滑的一块卵石或比寻常更为美丽的一片贝壳而沾沾自喜,而对于展现在我面前的浩瀚的真理的海洋,却全然没有发现。”

  这当然是牛顿的谦逊。

牛顿的三大衡定  物质不灭定律,说的是物质的质量不灭;能量守恒定律,说的是物质的能量守恒

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5 23:41 来自: 北京市丰台区 联通

727年——唐代天文学家僧一行逝世

僧一行



  


僧一行  僧一行,本名张遂,683年-727年)是中国唐代天文学家比丘。汉族,邢州巨鹿人(今河北省邢台市),唐高宗咸亨四年(公元673年),出生于魏州昌乐(今河南濮阳市南乐县)。青年时期出家当了和尚,一行是他的法名。他在青少年时期就刻苦好学,掌握了渊博的学问。他曾经到长安城内藏书很多的元都观借书阅览。稍后他为了学习数学知识,又徒步跋涉几千里,寻访知名的人去请教。这种学习精神,使一行青年时期就以精通天文历法而相当出名。

  开元五年(公元717年),一行从所隐居的荆州当阳山佛寺来到京都长安,充当唐玄宗的顾问。一行在长安生活了十年,于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逝世。在这十年中,一行主要致力于天文研究和历法改革,并且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世界上第一位测量子午线的人。

  开元九年(公元721年),唐玄宗命令一行主持修订新历法。 在修历问题上,一行继承了我国天文学上的优良传统,主张在实测日月五星运行情况的基础上编制新历。为此,他和机械专家梁令瓒一起,依靠一批工匠,共同创制了黄道游仪、水运浑天仪等大型天文观测仪器和演示仪器,为修订新历准备了物质技术条件。

  黄道游仪是用来观测日、月、星辰的位置和运行情况的天文仪器,是浑仪的一种。 水运浑天仪(浑象)是用水力驱动的能模仿天体运动的仪器,类似于现代天球仪。这种水运浑天仪很有规律地演示出日、月、星象的运转,比张衡的水运浑象更加精巧、复杂。 另外水运浑天仪上还设有两个木人,用齿轮带动,一个每刻(古代把一昼夜分做一百刻)自动击鼓,一个每辰(合现在两小时)自动撞钟。可以说它是现代钟表的祖先,比公元1370年西方出现的威克钟要早六个世纪,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和科学家的聪明才智。

  仪器制成后,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一行发起和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天文测量活动。测量内容包括二分(春分秋分)、二至(冬至夏至正午时分八尺之竿(表)的日影长、北极高度(天球北极的仰角)以及昼夜的长短等等。为了测量北极仰角,一行设计了一种叫“覆矩”的测量工具,还根据观测数据绘制了《覆矩图》二十四幅。 同时,根据测量数据,一行还计算出:北极高度差一度,南北两地相隔三百五十一里八十步,合现代的长度是一五一·○七公里。这个数据实质上就是地球子午线(就是经线)上一度的长,虽然不十分精确,却是世界上大规模测量子午线的开端。在国外,最早实测子午线的是阿拉伯天文学家阿尔·花剌子模等人在公元814年进行的,晚于我国九十年。

  在大规模实地观测和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一行于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开始制订新历,到开元十五年,完成初稿,取名大衍历。可惜就在这一年,一行与世长辞了。他的遗著经张说、陈玄景等人整理编次,共五十二卷。

  大衍历最突出的贡献是比较正确地掌握了太阳黄道上视运行速度变化的规律。古代天文学家一直认为太阳运动速度是均匀的,他们把黄道等分做三六五·二五度,认为太阳每天匀速地走过一度。一行通过测算提出:太阳在冬至运行速度最快,以后逐渐慢下来,到夏至最慢,夏至以后的情况和夏至前的情况相反。一行的认识是比较符合实际的。 根据一行等人的测算,从冬至到春分,太阳运行三六五·二五度的四分之一,大约九一·三一度,交了六个节气,共用了八八·八九日。从春分到夏至,太阳也走过九一·三一度,共需九三·三七日。秋分前后的情况和春分前后相同。这就用具体数据表明,每二气之间黄道上的度数相同,而时间间隔是不等的。一行进一步创造了不等间距的二次内插法公式,不仅对天文计算有重要意义,而且在世界数学发展史上也具有一定的意义。

  大衍历是一行在全面研究总结古代历法的基础上编制出来的。它把过去没有统一格式的我国历法归纳成七部分:第一,计算节气和朔望的平均时间(步中朔术);第二,计算七十二候(五日算一候,用鸟兽草木的变化来描述气候的变化)(步发敛术);第三,计算太阳的运行(步日躔术)(躔音缠,chán);第四,计算月亮的运行(步月离术);第五,计算时刻(步轨漏术);第六,日食和月食的计算(步交会术);第七,计算五大行星的运行(步五星术)。这种编写方法,内容系统,结构合理,逻辑严密,因此在明朝末年以前一直沿用。可见大衍历在我国历法上的重要地位。 尽管大衍历是当时最优越的历法,但是,颁行不久便遭到守旧派的反对。后来分别用麟德历、从印度传入的九执历和大衍历来计算,结果是大衍历十有七八是准确的,麟德历十有三四准确,九执历十次仅有一二次准确。在事实面前,大衍历才得以继续使用。

  总之,一行在天文、历法、仪器制造和数学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功绩,是一位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上卓有建树的著名天文学家。

关于张遂  

  张遂的曾祖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功臣张公谨。张氏家族在武则天时代已经衰微。张遂自幼刻苦学习历象和阴阳五行之学。青年时代即以学识渊博闻名于长安。为避开武则天的拉拢,剃度为僧,取名一行。先后在嵩山、天台山学习佛教经典和天文数学。曾翻译过多种印度佛经,后成为佛教一派--密宗的领袖。

  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武则天退位后,李唐王朝多次召他回京,均被拒绝。直到开元五年(公元717年),唐玄宗李隆基派专人去接,他才回到长安。

  开元九年,据李淳风的《麟德历》几次预报日食不准,玄宗命一行主持修编新历。一行一生中最主要的成就是编制《大衍历》,他在制造天文仪器、观测天象和主持天文大地测量方面也颇多贡献。

  制造仪器和观测

  一行主张在实测的基础上编订历法。为此,首先需要有测量天体位置的仪器。他于开元九年率府兵曹参军梁令瓒设计黄道游仪,并制成木模。一行决定用铜铁铸造,于开元十一年完成。这架仪器的黄道不是固定的,可以在赤道上移位,以符合岁差现象(当时认为岁差是黄道沿赤道西退,实则相反)。

  后来,一行和梁令瓒等又设计制造水运浑象。这个以水力推动而运转的浑象,附有报时装置,可以自动报时,称为水运浑天或开元水运浑天俯视图。一行等以新制的黄道游仪观测日月五星的运动,测量一些恒星的赤道坐标和对黄道的相对位置,发现这些恒星的位置同汉代所测结果有很大变动。

  主持天文大地测量

  从开元十二年起,一行主持大规模的全国天文大地测量,其中以南宫说等人在河南所作的一组观测最有成就。他们在今河南省四个地方测量了当地的北极高度,夏至日影长度,又测量了四地间的距离。经一行归算,得出了北极高度差一度,南北两地相距351里80步(唐代尺度)的结论。这实际上就是求出了地球子午线一度之长。

  制定《大衍历》

  从开元十三年起,一行开始编历。经过两年时间,写成草稿,定名为《大衍历》。一行不幸去世时年仅四十五岁。《大衍历》后经张说和历官陈玄景等人整理成书。从开元十七年起,根据《大衍历》编算成的每年的历书颁行全国。经过检验,《大衍历》比唐代已有的其他历法都更精密。开元二十一年传入日本,行用近百年。

僧中科学家一行  对于胎藏界和金刚界两种密法都有继承,而重点弘传胎藏界密法,又在天文历法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密宗传人,是僧中科学家一行。

  一行(673-727),俗姓张,名遂,巨鹿(今属河北)人(此按《宋高僧传》,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一谓魏州,即今河北省大名县东的昌乐人)。他自小读书很多,到二十岁左右,已经博览经史,尤其精通阴阳五行之学。他曾写成阐释扬雄《太玄》的专著,名声不小。当时的武三思有意与他结交,但他顾忌其名声不好,便逃走了,正好遇上普寂禅师,就从普寂出家。有一位叫卢鸿的隐士,得知一行的才学,惊异地对普寂说,此子“非君所能教导也,当纵其游学”(《一行传》,《宋高僧传》卷五)。普寂同意一行外出寻访名师高僧,于是他遍访当时的名宿,并曾到浙江天台山国清寺向一位老僧学历法。据《旧唐书》,唐玄宗于开元五年(717)派一行的族叔到湖北去请一行人京,向他请教安国抚民之道,据《佛祖统纪》卷二十九载,一行进京则在开元三年(715)。

  一行在京城,一方面参加译经,一方面就是从事他的天文方面的科研工作。《佛祖统纪》说一行“传密教于金刚、无畏”,向这两位传播不同密法的大士学习密法。《佛祖历代通载》卷十三讲到善无畏时,也记一行等人曾参预善无畏的译事。一行参预译《大日经》是在开元十二年(724),次年写成《大日经疏》,此《疏》,是一行请善无畏阐释《大日经》义,由一行记录并发挥而成的,所以说这部《疏》体现出善无畏和一行的两人思想。据《宋高僧传》,一行又向金刚智学习《陀罗昆尼印》。金刚智又为一行设坛灌顶,一行还要求金刚智翻译金刚界一系的密法,于是在开元十一年(723)金刚智组织翻译《瑜伽念诵法》、《七俱胝陀罗尼》,一行为笔受。一行又拜不空为师,不空在其《金刚顶经大瑜伽秘密心地法门义诀》中说到,“开元七年,至于西京,一行禅师求我灌顶”。所以,一行的密法兼承胎藏界和金刚界两种,而能融为一体。本来胎藏界之理和金刚界之智也是合而不二的,两者的融合才构成完整的整体。

  玄宗请一行进京的主要目的是要他重新制订历法。因为自太初(汉武帝年号)到麟德元年(664)之间,历史上先后有过二十五种历法,但都不精确,玄宗就因为麟德历所标的日蚀总是不准,就诏一行定新历法。一行花了七年的时间,参考了大量的资料,做了许多实测,又制作仪器,以严谨的科学精神,终于写成《大衍历》。又为《大衍历》编制而制造了非常精密的黄道仪。黄道仪仿天的形状而制成圆球形,铜铸,上面标有星宿、赤道及周天的度数,由水力推动其旋转,一日一夜,天转一周。又在天外别置二轮,上面铸有日月,也能转动。以木柜为地,放在木柜子中,天球的一半在柜外,一半在柜中,又做两个木人,分别在木人前置钟鼓,每到一刻就自动击鼓,每至一辰则自动撞钟。这里面使用了齿轮系统。当时都称这一制作为奇妙神功,玄宗下令将它放在武成殿上让百官参观。但后来因为生锈,转不动了,就收藏在集贤院。

  一行于开元十五年(727)十月去世,玄宗亲自撰塔铭,谥一行“大慧禅师”号。

  一行的著作,以《大日经疏》为其密教思想的代表作,《大衍历》为其历法方面的代表作,这本书是在一行死后的第二年由玄宗诏令编成而正式使用的,称《开元大衍历》,五十二卷。

  一行的《大日经疏》把《大日经》中一些隐含的意义都解释出来了,其中对一些教义的阐述,结合了佛教各宗如华严、天台、净土、唯识及儒家的观点,更主要的是该《疏》系统地组织密宗的理论和仪轨,因此对于密宗来讲,本《疏》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

  一行认为《大日经》中的第一品《入真言门住心品》是全经之纲,统论全经大意。此品中三句: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方便为究意,尤为至要。各种功德,皆从心生,所以说菩提心为因。这个心如同虚空。“虚空等心者,即是净菩提”(《大日经疏》卷十九)。所谓大悲为根,根有“执持”的含义,如同树根,执持茎、叶、花、果,使它们不至于倾倒。悲也兼明大慈,应是大慈悲。发起悲愿回向众生,拔除众生一切苦厄。这种大悲心,是从菩提心而生的,“从此净菩提心,而生大悲心也”(同上)。所谓方便究竟,“谓万行圆极,无可复增,应物之权,究尽能事。”(《大日经疏》卷一)是指入真言门的方便法门。一行说这种方便最基本的有三方面,即身密门、语密门、心密门。三密都有其深刻的意义,比如语密门所念的真言,都是“如来妙极之语”。又比如身密门所结身印,“左手是三昧义,右手是般若义,十指是十波罗密满足义”(《大日经疏》卷二)。总此三句,是菩萨得菩提心之后,因一切众生皆有可觉之性而不能自悟,而起大悲心,为众生说方便法,加以救护,使众生得至究竟地。

  对于大悲胎藏生曼荼罗,一行加以详尽的诠解。这一曼荼罗,以胎藏为喻,则指修行者最初发菩提心时,犹如父母合因缘,种子之识初入胎中,后来渐渐生长,待出生后,具足种种根体。大悲心也由种子渐渐生起,具足万行。又如婴儿,出生后学习各种技艺,而能施行事业。从净心中生起万行,发起种种方便,济度众生,也是如此。这叫“胞胎胎藏”。以莲花为喻,莲花的种子藏在硬壳中,但在种子中却含藏有莲的枝、叶、花、条的特性。初发的菩提心种子也是如此。种子初生花苞时,莲台和果实等藏于莲叶内,如同出世间心藏在蕴中。莲叶包藏之下,莲花不受风雨吹打,而能日夜生长,犹如大悲胎藏,一旦成就,而能在日光中显照开敷。这层意义叫“莲花胎藏”。

  这种胎藏,也称为阿赖耶识,“阿赖耶识,义云‘含藏’。正翻为‘室’,谓诸蕴于此中生,于此中灭,即是诸蕴窠窟,故以为名。”(《大日经疏》卷二)一行又以分别义、因缘义和真实义来分析阿赖耶识。

  胎藏曼荼罗的图位,从内到外分三重,中心为第一重,表示佛的菩提自证之德。第二重表示大悲,第三重表示方便。第三重如同各国之君,第二重如同朝廷百官,第一重中,内侍围护垂拱之君,此君为大日如来。

  这三重曼荼罗,第一重的中央八叶院,八叶莲花围绕花中的大日如来,大日如来为大曼荼罗王。八叶分别居四佛四菩萨,正东南西北四方之佛,分别表示佛的四智,四菩萨则表示佛的四行。中央院周围,“上方是佛身众德庄严,下方是佛持明使者,皆名如来部门,右方是如来大悲三昧,能滋荣万善,故名莲华部,左方是如来大慧力用,能摧破三障,故名金刚部也”(《大日经疏》卷五)。上方即东方的遍知院,下方即西方的持明院,右方即东方的金刚手院,左方即西方的观音院。第二重包括金刚手院南部的除盖障院,观音院北面的地藏院,持明院西面的虚空藏院,遍知院东面的释迦院。第三重,释迦院东面为文殊院,虚空藏院之西为苏悉地院,除盖障院之南为外金刚部院。

  就每一个具体的人而言,一行认为,也都是胎藏曼荼罗,其结构是,“头为内胎,心以上为第一院,脐以上为第二院,脐以下为第三院”(《大日经疏》卷十四)。人的身体,含有三重曼荼罗,从这个意义上讲,众生都有佛性,“众生自心之处,即一切佛大悲胎藏曼荼罗也,所以者何?一切众生,即是华台之藏”(《大日经疏》卷十二)。在此一行提出了“即心是道”的观点,但这还只是显教中大乘教的一般看法,一行更讲即身是佛这个密宗特有的观点,“此悉地之人,不舍此身,不舍此识,而能秘密其身”(《大日经疏》卷十五)。但是,“若即心是道者,何故众生轮回生死,不得成佛?”(《大日经疏》卷一)一行认为,那是因为众生不能“如实知”,不知道自心实相就是菩提,有佛无佛,常自严净,这叫“无明”,叫“无知膜翳”。如果能如实知,就能做到初发心便成正觉,这也是如来藏思想。但虽然其他大乘教中也讲如来藏思想,在一行看来,其成佛的可能性往往是不确定的,“经无数阿僧祗劫,或有成佛,或不成佛者”(同上)。即使成佛,也历时很长。而这真言门,只要按其中的法则修行,就能速证庄严境界,甚至“即同大日如来,亦可致也”(同上)。

  至于成佛的一般程序,分为信、入地、五通、二乘、成佛五个过程。信,指“深信如来秘藏,决定不疑;信佛有如是方便,若依行者,必成菩提。”(《大日经疏》卷十五)入地,即指入十地中的第一欢喜地。五通指到第四地后得五通境界。二乘指到第八地得声闻乘和缘觉境。成佛是指从第九地而行菩萨道,到第十地而成佛。成佛之后,“世世受此悉地之果,终不可尽。”(同上)一悟而成永恒。

  这种曼荼罗的安立次第,为地、水、火、风、空五者,“先从空中而起风,风上起火,火上起水,水上起地”(《大日经疏》卷十四)。这是世界成立的五大要素,以种子字来表示,即“阿字门为地,□字门为水,啰字门为火,诃字门为风,佉字门为空”,五者缺一不可,“随阙一缘,终不增长”(《大日经疏》卷一)。这五缘代表色的部分,从本质上讲,万法唯心,这种心,又叫法界,“当知万法唯心,心之实相,即是一切种智,即是诸佛法界,法界即是诸法之体”(《大日经疏》卷七)。这五缘和心缘,构成密宗的六大缘起论。

  一行作为科学家,在中国科技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作为佛教高僧,一行传承胎藏和金刚两大部密法,在密宗史上的作用,不只系统组织密教的教义教规,也把两大部融合起来。集科学家与高僧于一身这个特殊身份本身,也说明佛法和科学技术在一定条件下的相融性。

  2)佛学用语

  【一行】 [出涅盘经] 一行者。如来所行之行也。行以进趣为义。能行此行。则能趣向佛果。虽名一行而具足五行。故经明五行之后。乃云。复有一行是如来行。谓能于一心中行于五行。具足而无缺也。(五行者。圣行。梵行。天行。病行。婴儿行也僧一行与茶庵寺  僧一行迷恋“五马归槽”

  一行禅师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其中,广东江门外海的茶庵寺新会圭峰山都留下过他的遗迹。公元705年,他游历到岭南,喜爱上外海的“五马归槽”山(云沁山),便在山麓搭起茅庵留了下来。他在此观察天象,绘制星图,以种茶度日,因此所居住的草庐名叫“茶庵”。据说以前,茶庵以外都是水,外海就因此而得名。

  “茶庵寺”还是“茶菴寺”?

  一行高僧的学识与为人深为外海人所敬仰。明朝万历年间,在当地一位名叫陈吾德的进士倡议下,乡人合力捐资,建造了一座砖瓦结构的寺庙作为永久纪念,此寺庙以一行禅师所结的茅庐“茶庵”为名。从此,“茶庵寺”的名字便流传到今日。

  茶庵寺自从明朝建成后,先后经过多次重修。现在人们看到的是清代光绪年间大规模修葺之后保留下来的风貌,保存相当完好。寺庙依山而建,掩映在古树丛中,清静幽雅,颇有庭园景致。该寺为两进院落式,占地面积234平方米,结构为单檐布瓦琉璃剪边,硬山顶,山墙搁檩。门楣正中刻有“茶菴”两字。有人可能会问:怎么会是“艹”字头的“菴”,而不是“广”字头的“庵”呢﹖其实,这两个字是通假字。“庵”字有两种解释:一是指小茅屋;另一是指尼姑所住的佛寺,“茶菴寺”的“菴”在这里是取第一种意思。

  在寺院左侧,有一座与真人一样大小的僧一行禅师全身立像,他身着白色长袍,好似正在仰头观察星空,思索宇宙的奥秘。

  “无叶井”为一行开凿

  茶庵公园有一口水井,相传是一行禅师开凿的,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井的旁边立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龙溪第一泉”的字样。“龙溪”是外海的别称,这口古井是外海著名的“无叶井”。井的直径有一尺,深二米左右,泉水清澈甘美,用来泡茶,甘醇可口,别具香味。

  这口井为什么叫作“无叶井”呢﹖这缘于井的周围都种了许多古树,其中一棵乌桕树,树荫如盖,每当金秋时节,红叶飘零,却没有一片枯叶能掉到井里,很是奇怪,“无叶井”也因此而得名。不过,我们现在看到的“无叶井”还是看得到一些落叶漂在水面上的。

观月台绿茶园  根据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工作人员的考察结果,在僧一行原来观察天象的遗址上,外海镇人民government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重建了“望月台”。望月台是用石块垒成的,有3米多高,石缝间长满了青苔。岁月的沧桑,让很多游人在这里情不自禁地发思古之幽情,叹浩淼之苍穹。

  公园内还有茶园,那是为纪念一行禅师而在他的种茶处专门开辟的,估计有十亩左右的面积。眼下正是春季,茶园里的茶树一片葱绿。公园里的工作人员采摘茶叶的情景,依稀有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工作人员说,因为这里的茶叶产量少,所以一般不外卖。

  为了纪念中国著名的天文学家、唐代高僧一行,中国人民邮政于1955年8月25日发行了一套《中国古代科学家(第一组)》纪念邮票,志号:“纪33”,全套4枚。同时发行无齿小型张邮票1套4枚,每枚邮票面值均为8分。邮票规格20×38毫米,齿孔14度,北京人民印刷厂营业分厂印制。其中,第3枚《僧一行像》,主图案为僧一行的肖像画,设计者孙传哲,原画作者蒋兆和。这是与江门五邑有关的人和事首次在新中国邮票上出现。

  2001年9月1日,江门市邮政局以国家邮政局发行的《牡丹图》普通邮资明信片为载体,发行《江门五邑风光》(第二组)普通邮资风光明信片,全套16枚。邮资图为牡丹花图案,面值均为60分,其中,第2枚为《古寺茶香》,主图案是茶庵寺及唐僧一行禅师全身站立雕塑像,这是僧一行禅师塑像第一次被搬上国家普通邮资风光明信片画面。

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5 23:43 来自: 北京市丰台区 联通
1967年——爱国民主人士邵力子逝世
邵力子概述邵力子,近代教育家、政治家。清末举人,早年加入同盟会,并与柳亚子发起组织南社,提倡革新文学。1921年加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同年加入中国共产party,1926年退出中国共产party,但其一直主张国共合作,1949年国民party府政拒绝签定和平协定后,脱离国民partygovernment。解放后任多届全国人大常委、政协常委,民革常委。

基本信息栏
中文名:邵力子
国籍:中国
民族:
出生地:浙江绍兴
出生日期:1882年12月7日
逝世日期:1967年12月25日


  
邵力子(1882-1967) 近代教育家政治家。原名闻泰。浙江绍兴县人。清末举人。早年参加同盟会。曾任上海大学代理校长。并与柳亚子发起组织南社。后任上海《民国日报》总编辑。1921年加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同年加入中国共产party。1925年任黄埔军校秘书长。1926年退出中国共产party。1927年后,任国民party司令部秘书长,中国公学校长,国民party甘肃省government主席,陕甘省government主席,国民party中宣部部长。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际反侵略同盟中国分会副主席,国民外交学会会长,中苏文化协会副主席,中华全国文化界抗战协会理事,国民partygovernment驻苏大使,国民参政会、宪法促进委员会秘书长。1949年为国民partygovernment和平谈判代表团成员,到北平与中国共产party进行和平谈判。国民party府政拒绝签定和平协定后,脱离国民partygovernment,留在北平。同年应邀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government政务院政务委员。是第一至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一至第四届全国政协常委,民革常委。同时在全国文联、华侨事务委员会、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中苏友好协会、世界和平理事会任各种重要职务。1967年12月25日,在北京病逝。

  邵力子,初名景奎,又名凤寿,字仲辉,笔名力子,绍兴陶堰邵家人。

  1906年10月,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

  1907年春回国,与于右任等一起创办《神州日报》,宣传反清思想。

  1909年5月,在上海创办《民呼日报》,宣传革命思想,后遭反动当局扼杀。

  10月,又创办《民吁日报》,继续革命宣传,又遭查封。

  11月后,到陕西高等学堂任教,因宣传新思想被当局驱逐出境。

  1910年夏末,重回上海,与于右任等人一起创办《民立报》,倡导国民独立精神,积极宣传北伐,成为当时同盟会的重要指挥所和革命party人进行光复活动的联络机关。

  1913年,《民立报》停刊后,到复旦公学任国文教员。

  1914年,参加革命文学团体——南社。

  7月,加入中华革命party。

  1916年1月,在上海创办《民国日报》,任经理兼编本埠新闻。

  1919年,《民国日报》辟《觉悟》副刊,积极宣传新思想、新文化,支持五四运动。

  10月,加入中国国民party。

  1920年5月,邵力子与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发起建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8月,转为中共party员并参加上海共产主义小组(邵以国民party员特别身份跨party参加)。

  1922年,任国共两party共同创办的上海大学副校长、代理校长。

  1924年1月,当选为国民party一届中央候补执行委员。

  2月,任国民party上海执行部工农部秘书,领导长江一带各省party务,宣传新三民主义,积极贯彻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1925年夏,因参加领导五卅运动,被上海护军使下令通缉,离上海去广州。

  5月起,历任黄埔军校秘书处长、秘书长、政治部主任,公开共产party员身份,参加组织生活。

  1926年1月,任国民party二届中央监委。

  7月,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秘书长,为国共两party合作的北伐战争做了大量的政治、组织工作。

  8月,接受陈独秀、瞿秋白建议,脱离中共组织关系。

  11月,以国民party友好代表身份出席在莫斯科举行的共产国际第七次执委会扩大会议。会后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任国民party常驻中山大学代表、校理事会成员。

  1927年5月回国。

  1928年2月起, 邵力子历任国民party中央政治会议委员、陆海空总司令部秘书长、国民party三届中央监委、甘肃省government主席、陕西省government主席等职。任职期间,主张停止内战,坚持国共合作,呼吁团结抗日,并为此奔波出力。

  1935年11月,任国民party五届中央监委。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时,一度遭拘禁,后参与中共谈判,极力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1937年2月,任国民party中央宣传部长,期间做了大量促进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基础工作。支持中共在南京创办《新华日报》,批准出版《鲁迅全集》,准予《毛泽东自传》在《文摘》上发表。

  1940年5月,出任驻苏大使。

  1942年10月回国后任国民party参政会、宪法促进委员会秘书长。

  1945年,作为国民party代表参加国共和平谈判,对促进签订《双十协定》起了积极作用。

  1949年4月,赴北平和谈失败后,毅然宣布脱离国民party。

  9月起,历任全国政协委员、政务院政务委员等职,并出席了开国大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苏友好协会副会长、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民革中央解放台湾工作委员会主席,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一、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常委等职,并积极参加新中国建设,首倡和推广节制生育,致力于国共第三次合作,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贡献了毕生精力,被誉为“和平老人”。

  1967年12月25日卒于北京。

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5 23:45 来自: 北京市丰台区 联通
 1977年——英国电影艺术大师卓别林逝世

  查理-卓别林不仅是第一位伟大的银幕喜剧演员,还是历史上最有才华的导演之一,同时还是天才的剧作家和作曲家。作为英国一家杂耍戏院演员的儿子,卓别林五岁就开始登台演出。在伦敦演出时,他是个受人欢迎的儿童舞蹈演员,最后担任表演角色。1912年在美国演出期间,卓别林被吉斯通公司的老板M-塞纳特看中,一年后加入该公司。首次演出并不尽如人意,卓别林开始挖掘最后成为他最著名的一个角色:“小流浪汉”。11部电影之后,卓别林开始考虑担任导演。到了第13部电影,他正式成为导演,同时也是编剧。

  在吉斯通的35部电影奠定了卓别林成为主要电影喜剧演员的地位,并给了他将自己舞台表演的特色融入银屏的机会。接着,他转投埃塞尼影片公司,有了完全的独立创作自由,小流浪汉也成为一个宽屏幕明星。1916年,卓别林来到Mutual公司,每周挣1万美金,并且拥有对电影的全部决定权。特别是《安乐街》,让被认为是最伟大的喜剧电影。在这些双卷电影之后,卓别林到了第一国立工作室,开始制作时间更长,更有魄力的电影。包括喜剧《寻子遇仙记》,是继格里菲斯的《一个国家的诞生》之后第二部最大的无声电影。也使得联合主演杰基-库根一夜成名。到这个时候,卓别林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演员,其地位对于现代的观众来说是只可想象的,因为他是通过喜剧获得了如此的成功。他同其他三名银屏巨匠玛丽-璧克馥、道格拉斯-费尔班克斯和戴卫-沃克-格里菲思联手创建了第一家现代制片公司联美公司 《淘金记》
,两年后导演《巴黎一妇人》而再度成名。1925年,制作了之后被公认为他的最大杰作的《淘金热》。

  卓别林在有声领域也很成功,虽然在1936年拍摄《摩登时代》之前,他一直拒绝使用声效。1940年,拍摄反希特勒的政治讽刺剧《大独裁者》失败,同时个人生活也出现危机,与几个女人纠缠不清,还牵扯到女演员琼巴里控诉他的一桩生父确认诉讼案。二战后,卓别林的事业继续受到各种问题的困扰,他的和平主义倾向和所谓的反美倾向要求他接受调查。还制作了黑色喜剧《凡杜尔先生》,但票房不佳。之后是他最精彩的有声喜剧《舞台生涯》。但由于牵涉到案子,直到二十年后才得以在洛杉矶放映。这部影片由卓别林配乐,获得了奥斯卡。1957年的《纽约王》和九年后的《香港女伯爵》成为他的关门之作。

  卓别林是格里菲斯之后,无声电影领域最重要的电影制作人。通过他对电影的清晰认识和他不断的尝试,为银屏喜剧设立了基本的规则,现在还被人们遵循着。他的银屏形象将永远是人们最熟悉的角色之一。
[编辑本段]
作品年表  凯斯东影片公司拍摄的影片

  1914年

  谋生

  夏洛特自鸣得意

  梅布尔奇遇记

  夏洛特和雨伞

  夏洛特拍电影

  夏洛特跳舞

  酒吧和爱情间的夏洛特

  夏洛特候爵

  夏洛特爱上了老板娘

  梅布尔驾车

  夏洛特和马表

  咖啡待者夏洛特

  讨厌的夏洛特

  夏洛特太太

  夏洛特的球棍

  强盗朋友

  夏洛特和法蒂在摔跤场

  夏洛特和香肠

  夏洛特和时装模特

  牙医夏洛特

  道具管理员夏洛特

  画家夏洛特

  春天的热度

  夏洛特卖弄风情

  护工夏洛特

  夏洛特和法蒂吃喝作乐

  门卫夏洛特

  情敌夏洛特

  小伙计夏洛特

  夏洛特和梅布尔赛车

  搬运工夏洛特

  夏洛特爸爸

  蒂丽情史

  夏洛特和梅布尔漫步街头

  国王夏洛特

  埃森耐公司拍摄的影片

  1915年

  夏洛特崭露头脚

  夏洛特花天酒地

  拳击师夏洛特

  夏洛特在公园里

  夏洛特结婚

  流浪者

  夏洛特在沙滩上

  学徒夏洛特

  夏洛特小姐

  夏洛特在银行里

  海员夏洛特

  夏洛特在杂耍场

  1916年

  卡门

  小偷夏洛特

  夏洛特的不幸

  缪区尔公司拍摄的影片

  1916年

  柜台长夏洛特

  消防队员夏洛特

  小提琴手夏洛特

  夏洛特晚归

  夏洛特和伯爵

  高利贷者夏洛特

  置景工

  夏洛特溜冰

  1917年

  警察夏洛特

  夏洛特疗养

  移民

  夏洛特越狱

  第一国民影片公司拍摄的影片

  1918年

  狗的生涯

  保证人

  士兵夏洛特

  1919年

  田园牧歌

  愉快的一日

  1921年

  寻子遇仙记

  夏洛特和铁面罩

  1922年

  发薪日

  朝圣者

  联美电影公司拍摄的影片

  1923年

  巴黎女人

  1925年

  淘金记

  1928年

  马戏团

  1931年

  城市之光

  1936年

  摩登时代

  1940年

  大独载者

  1946年

  凡尔杜先生

  1952年

  舞台生涯

  回英国后拍摄的影片

  1957年

  一个国王在纽约

  1967年
香港女伯爵

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5 23:47 来自: 北京市丰台区 联通
 圣诞节

  每年12月25日是全世界大多数基督徒纪念耶稣诞生的日子。

  教会开始并无圣诞节,约在耶稣升天后百余年内才有。据说:第一个圣诞节是在公元138年,由罗马主教圣克里门倡议举行。而教会史载第一个圣诞节则在公元336年。由于圣经未明记耶稣生于何时,故各地圣诞节日期各异。直到公元440年,才由罗马教廷定12月25日为圣诞节。公元1607年,世界各地教会领袖在伯利恒聚会,进一步予以确定,从此世界大多数的基督徒均以12月25日为圣诞节。十九世纪,圣诞卡的流行、圣诞老人的出现,圣诞节也开始流行起来了。

  由于圣经记载耶稣生于夜间,故传统称12月24日夜为"圣诞夜"或"平安夜"。

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5 23:48 来自: 北京市丰台区 联通
1980年
历史学家顾颉刚逝世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历史学家顾颉

  1980年12月25日,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北京逝世,终年87岁。
  顾颉刚,原名诵坤,字铭坚。1893年生。江苏苏州人。近代史学家。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后任厦门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教授,中山大学历史语言研究所主任,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主任。曾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创办民俗学会和禹贡学会,为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亦是古史辨学派的创建人。新中国成立后,任复旦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民进中央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政治协商委员会委员。著有《古史辨》、《尚书通检》、《秦汉的方士和儒生》,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并主持标点《资治通鉴》和二十四史等。

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道具 举报

APP下載|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4-9-18 15:59 , Processed in 0.091367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