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夫天文网

找回密码
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发新帖
楼主: 东方红1号
查看: 337628| 回复: 4765
发表于 2009-12-27 20:58 来自: 北京市丰台区 联通
1970年──香港大屿山塘福监狱500名犯人集体骚动

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7 21:00 来自: 北京市丰台区 联通
 1972年
几千名抗议美军在日本设立空军基地的日本学生和警察发生冲突

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7 21:14 来自: 北京市丰台区 联通
 1974年——我国第一条“地下大动脉”——大庆至秦皇岛输油管道建成输油,管道全长1152公里。历时近3年建成。

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7 21:15 来自: 北京市丰台区 联通
1978年——我国首批赴美国进修学者抵达华盛顿

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7 21:17 来自: 北京市丰台区 联通
1882年——法国化学家、微生物学家 路易·巴斯德出生
路易·巴斯德在百度百科中为本词条的同义词,已为您做自动跳转。编辑词条 路易斯·巴斯德目录[隐藏]
路易斯·巴斯德
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法国著名的微生物学家
第一个胜利
走向辉煌
不朽的功绩
光辉的顶点
名人名言

  
[编辑本段]路易斯·巴斯德
  路易斯·巴斯德(LouisPasteur) (1822.12.27-1895.9.25) 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近代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像牛顿开辟出经典力学一样,巴斯德开辟了微生物领域,创立了一整套独特的微生物学基本研究方法,开始用“实践-理论-实践”的方法开始研究,他也是一位科学巨人。
  巴斯德一生进行了多项探索性的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是19世纪最有成就的科学家之一。他用一生的精力证明了三个科学问题:(1)每一种发酵作用都是由于一种微菌的发展,这位法国化学家发现用加热的方法可以杀灭那些让啤酒变苦的恼人的微生物。很快,“巴氏杀菌法”便应用在各种食物和饮料上。(2)每一种传染病都是一种微菌在生物体内的发展:由于发现并根除了一种侵害蚕卵的细菌,巴斯德拯救了法国的丝绸工业。(3)传染病的微菌,在特殊的培养之下可以减轻毒力,使他们从病菌变成防病的疫苗。他意识到许多疾病均由微生物引起,于是建立起了细菌理论。
  路易斯·巴斯德被世人称颂为 “进入科学王国的最完美无缺的人”,他不仅是个理论上的天才,还是个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人。他于1843年发表的两篇论文——“双晶现象研究”和“结晶形态”,开创了对物质光学性质的研究。1856年至1860年,他提出了以微生物代谢活动为基础的发酵本质新理论,1857年发表的“关于乳酸发酵的记录”是微生物学界公认的经典论文。1880年后又成功地研制出鸡霍乱疫苗、狂犬病疫苗等多种疫苗,其理论和免疫法引起了医学实践的重大变革。此外,巴斯德的工作还成功地挽救了法国处于困境中的酿酒业、养蚕业和畜牧业。
  巴斯德被认为是医学史上最重要的杰出人物。巴斯德的贡献涉及到几个学科,但他的声誉则集中在保卫、支持病菌论及发展疫苗接种以防疾病方面。
  巴斯德并不是病菌的最早发现者。在他之前已有基鲁拉、包亨利等人提出过类似的假想。但是,巴斯德不仅热情勇敢地提出关于病菌的理论,而且通过大量实验,证明了他的理论的正确性,令科学界信服,这是他的主要贡献。
  显然病因在于细菌,那么显而易见,只有防止细菌进入人体才能避免得病。因此,巴斯德强调医生要使用消毒法。向世界提出在手术中使用消毒法的约瑟夫·辛斯特便是受了巴斯德的影响。有毒细菌是通过食物、饮料进入人体的。巴斯德发展了在饮料中杀菌的方法,后称之为巴氏消毒法(加热灭菌)。
  巴斯德50岁时将注意力集中到恶性痈痕上。那是一种危害牲畜及其他动物,包括人在内的传染病;巴斯德证明其病因在于一种特殊细菌。他使用减毒的恶性痈疽杆状菌为牲口注射。
  1881年,巴斯德改进了减轻病原微生物毒力的方法,他观察到患过某种传染病并得到痊愈的动物,以后对该病有免疫力。据此用减毒的炭疽、鸡霍乱病原菌分别免疫绵羊和鸡,获得成功。这个方法大大激发了科学家的热情。人们从此知道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免除许多传染病。
  1882年, 巴斯德被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同年开始研究狂犬病,证明病原体存在于患兽唾液及神经系统中,并制成病毒活疫苗,成功地帮助人获得了该病的免疫力。按照巴斯德免疫法,医学科学家们创造了防止若干种危险病的疫苗,成功地免除了斑彦伤寒,小儿麻痹等疾病的威胁。
  说到狂犬病,人们自然会想到巴斯德那段脍炙人口的故事。在细菌学说占统治地位的年代,巴斯德并不知道狂犬病是一种病毒病,但从科学实践中他知道有侵染性的物质经过反复传代和干燥,会减少其毒性。他将含有病原的狂犬病的延髓提取液多次注射兔子后,再将这些减毒的液体注射狗,以后狗就能抵抗正常强度的狂犬病毒的侵染。1885年人们把一个被疯狗咬得很厉害的9岁男孩送到巴斯德那里请求抢救,巴斯德犹豫了一会后,就给这个孩子注射了毒性减到很低的上述提取液,然后再逐渐用毒性较强的提取液注射。巴斯德的想法是希望在狂犬病的潜伏期过去之前,使他产生抵抗力。结果巴斯德成功了,孩子得救了。在1886年还救活了另一位在抢救被疯狗袭击的同伴时被严重咬伤的15岁牧童朱皮叶,现在记述着少年的见义勇为和巴斯德丰功伟绩的雕塑就坐落的巴黎巴斯德研究所外。巴斯德在1889年发明了狂犬病疫苗,他还指出这种病原物是某种可以通过细菌滤器的“过滤性的超微生物”。
  巴斯德本人最为著名的成就是发展了一项对人进行预防接种的技术。这项技术可使人抵御可怕的狂犬病。其他科学家应用巴斯德的基本思想先后发展出抵御许多种严重疾病的疫苗,如预防斑疹伤寒和脊髓灰质炎等疾病。
  正是他做了比别人多得多的实验,令人信服地说明了微生物的产生过程。巴斯德还发现了厌氧生活现象,也就是说某些微生物可以在缺少空气或氧气的环境中生存。巴斯德对蚕病的研究具有极大的经济价值。他还发展了一种用于抵御鸡霍乱的疫苗。
  人们以常将巴斯德同英国医生爱德华·琴纳比较。琴纳发展了一种抵御天花的疫苗,而巴斯德的方法可以并已经应用于防治很多种疾病。
  1854年9月,法国教育部委任巴斯德为里尔工学院院长兼化学系主任,在那里,他对酒精工业发生了兴趣,而制作酒精的一道重要工序就是发酵。当时里尔一家酒精制造工厂遇到技术问题,请求巴斯德帮助研究发酵过程,巴斯德深入工厂考察,把各种甜菜根汁和发酵中的液体带回实验室观察。经过多次实验,他发现,发酵液里有一种比酵母菌小得多的球状小体,它长大后就是酵母菌。
  过了不久,在菌体上长出芽体,芽体长大后脱落,又成为新的球状小体,在这循环不断的过程中,甜菜根汁就“发酵”了。巴斯德继续研究,弄清发酵时所产生的酒精和二氧化碳气体都是酵母使糖分解得来的。这个过程即使在没有氧的条件下也能发生,他认为发酵就是酵母的无氧呼吸并控制它们的生活条件,这是酿酒的关键环节。
  1857年路易斯·巴斯德年发表的“关于乳酸发酵的记录”是微生物学界公认的经典论文。
  1880年路易斯·巴斯德成功地研制出鸡霍乱疫苗、狂犬病疫苗等多种疫苗,其理论和免疫法引起了医学实践的重大变革。
[编辑本段]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巴斯德弄清了发酵的奥秘,从此开始,巴斯德终于成为一位伟大的微生物学家,成了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当时,法国的啤酒业在欧洲是很有名的,但啤酒常常会变酸,整桶的芳香可口啤酒,变成了酸得让人咧嘴巴斯德在他自己的实验室里的粘液,只得倒掉,这使酒商叫苦不迭,有的甚至因此而破产。1865年,里尔一家酿酒厂厂主请求巴斯德帮助医治啤酒的病,看看能否加进一种化学药品来阻止啤酒变酸。
  巴斯德答应研究这个问题,他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未变质的陈年葡萄酒和啤酒,其液体中有一种圆球状的酵母细胞,当葡萄酒和啤酒变酸后,酒液里有一根根细棍似的乳酸杆菌,就是这种“坏蛋”在营养丰富的啤酒里繁殖,使啤酒“生病”。他把封闭的酒瓶放在铁丝篮子里,泡在水里加热到不同的温度,试图即杀死了乳酸杆菌,而又不把啤酒煮坏,经过反复多次的试验,他终于找到了一个简便有效的方法:只要把酒放在摄氏五六十度的环境里,保持半小时,就可杀死酒里的乳酸杆菌,这就是著名的“巴氏消毒法”,这个方法至今仍在使用,市场上出售的消毒牛奶就是用这种办法消毒的。
  当时,啤酒厂厂主不相信巴斯德的这种办法,巴斯德不急不恼,他对一些样品加热,另一些不加热,告诉厂主耐心地待上几个月,结果呢,经过加热的样品打开后酒味纯正,而没有加热的已经酸了。
  巴斯德成了法国传奇般的人物时,法国南部的养蚕业正面临一场危机,一种病疫造成蚕的大量死亡,使南方的丝调工业遭到严重打击,人们又向巴斯德求援,巴斯德的老师杜马也鼓励他挑起这副担子。
  “但是我从来没有和蚕打过交道啊!”巴斯德没有把握地说。
  “这岂不是更妙吗?”老师杜马鼓励他说。
  巴斯德想到法国每年因蚕病要损失1亿法郎时,他不再犹豫了,作为一名科学家,有责任拯救濒于毁灭的法国的蚕业。巴斯德接受了农业部长的委派,于1865年只身前往法国南部的蚕业灾区阿莱。
  蚕得的是一种神秘的怪病,让人看了心里非常不舒服,一只只病蚕常常抬着头,伸出有脚像猫爪似的要抓人;蚕身上长满棕黑的斑点,就像粘了一身胡椒粉。多数人称这种病为“胡椒病”,得了病的蚕,有的孵化出来不久就死了,有的挣扎着活到第3龄、4龄后也挺不住了,最终难逃一死。极少数的蚕结成茧子,可钻出来的蚕蛾却残缺不全,它们的后代也是病蚕。当地的养蚕人想尽了一切办法,仍然治不好蚕病。
  巴斯德用显微镜观察,发现一种很小的、椭圆形的棕色微粒,是它感染一丝蚕以及饲养丝蚕的桑叶,巴斯德强调所有被感染的蚕及污染了的食物必须毁掉,必须用健康的丝蚕从头做起。为了证明“胡椒病”的传染性,他把桑叶刷上这种致病的微粒,健康的蚕吃了,立刻染上病。他还指出,放在蚕架上面格子里的蚕的病原体,可通过落下的蚕粪传染给下面格子里的蚕。
  巴斯德还发现蚕的另一种疾病——肠管病。造成这种蚕病的细菌,寄生在蚕的肠管里,它使整条蚕发黑而死,尸体像气囊一样软,很容易腐烂。
  巴斯德告诉人们消灭蚕病的方法很简单,通过检查淘汰病蛾,遏止病害的蔓延,不用病蛾的卵来孵蚕。这个办法挽救了法国的养蚕业。
  巴斯德一生发明很多,对生物科学和医学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一次偶然的机遇,使他找到了片服鸡霍的灵丹妙药。
  鸡霍乱是一种传播迅速的瘟疫,来势异常凶猛,家庭饲养的鸡一旦染上鸡霍乱就会成批死亡。有时,人们看到有的鸡刚才还在四处觅食,过一会儿却忽然两腿发抖,随后便倒了下去,挣扎几下便一命呜呼了。有的农妇晚上在关鸡窝时,还在庆幸地看到鸡都活蹦乱跳的,但第二天就都死光了,横七竖八地躺在窝里。1880年,法国农村流行着可怕的鸡霍乱,巴斯德决心片服这种瘟疫。
  为了弄清鸡霍乱的病因,巴斯德从培养纯粹的鸡霍乱细菌作为突破口,他试用了好多种培养液,他断定鸡肠是鸡霍乱病菌最适合的繁殖环境,传染的媒介则是鸡的粪便。他经过多次实验,但都失败了。茫然无序中,他只得放松一下,停下研究工作,休息了一段时间。
  休息几天以后,巴斯德又开始了研究实验,这时,他发现“新大陆”了。他用陈旧培养液给鸡接种,鸡却未受感染,好像这种霍乱菌对鸡失去了作用。这是怎么回事呢?巴斯德顺藤摸瓜,终于发现,因空气中氧气的作用,霍乱菌的毒性便日渐减弱。于是,他把几天的、1个月的、2个月和3个月的菌液,分别注入健康的鸡体,做一组对比实验,鸡的死亡率分别是100%、80%、50%和10%。如果用更久的菌液注射,鸡虽然也得病,便却不会死亡。事情并未到此结束,他另用新鲜菌液给同一批鸡再次接种,使他惊奇的是,几乎所有接种过陈旧菌液的鸡都安然无恙,而未接种过陈旧菌液的鸡却死得净光。实践证明,凡是注射过低毒性的菌液的鸡,再给它注入毒性足以致死的鸡霍乱菌,它也具有抵抗力,病势轻微,甚至毫无影响。
  预防鸡霍乱的方法找到了!巴斯德从这一偶然的发现中,导致了他对减弱病免疫法原理的确认,使他产生从事制造抗炭疽的疫苗的设想。虽然在他这前英国医生琴纳发明牛痘接种法,但有意识地培养制造成功免疫疫苗,并广泛应用于预防多种疾病,巴斯德堪称第一人。
  “意志、工作、成功,是人生的三大要素。意志将为你打开事业的大门;工作是入室的路径;这条路径的尽头,有个成功来庆贺你努力的结果……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努力的工作,必定有成功的那一天”,这是巴斯德关于成功的一段至理名言。

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7 21:22 来自: 北京市丰台区 联通
 1896年——中国将领薛岳出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薛岳概述薛岳,抗日名将,时有抗日“战神”之称,陆军一级上将。曾参与围剿红军,抗日战争期间,参加淞沪会战,指挥了武汉会战、徐州会战、长沙会战等著名会战;以其著名的天炉战法,消灭了大量日军,荣膺美国总统杜鲁门所授自由勋章。

目录[隐藏]
简介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台湾时期 个人评价  

  


简介  薛岳(1896年12月27日——1998年5月3日),字伯陵,汉族,广东韶关市乐昌县九峰镇小坪石村客家人。原名薛仰岳,因生于中日甲午战争期间,因其父敬仰南宋的抗金民族英雄岳飞而起名薛仰岳。薛仰岳后改名薛岳,以示不仅仰慕岳飞更将身体力行。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回粤后曾任孙中山警卫团第一营营长。1922年陈炯明叛乱期间,薛岳曾保护宋庆龄脱险。北伐初期任第一军第一师师长。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1927年蒋介石清party,薛岳改投李济深第四军,指挥镇压南昌暴动后南下潮汕的共产party,之后多次参与第四军的反蒋战争。

  1933年5月,薛岳被蒋介石征召,担任第五军军长参加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从此薛岳平步青云,进入军事生涯中的辉煌时期。10月,他到达南昌,先后任北路军第三路军副总指挥兼第七纵队司令和第一路军代总指挥兼第七纵队司令。次年1月,升任第六路军总指挥。4月,薛岳指挥第六路军先后攻占赣南韶源、上冈、寿华山、兴国、古龙冈,给红军造成了很大损失。10月,又进占石城,直逼瑞金。在连战失利、各路敌军又大兵压境的不利形势下,中央红军被迫作战略转移,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红军主力撤离中央苏区后,薛岳奉命指挥第六路军和第八纵队追击跟踪追击。红军入湘后,蒋介石任命何键为追剿军总司令,薛岳为前敌总指挥。11月湘江战役,薛岳率部沿湘桂公路实施侧击和尾击,重创红军后尾的第五军团,俘红34师师长陈树湘等。12月,红军被迫进入贵州。蒋介石听到此消息,大喜,对陈布雷说:“共军入黔我们就可以跟进去,比我们专为图黔用兵还好。”因而红军进占遵义时,薛岳却以剿共的名义兵临贵阳,夺了贵州省主席王家烈的权,使得红军有了喘息机会。在此期间,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这就是著名的“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后,红军进行了四渡赤水战役,利用国民government和地方军阀的矛盾,渡过金沙江,摆脱了薛岳的追击。这次战役被广为宣传,称为“毛主席的神来之笔”。表面上从战役的进程和结果来看是被薛岳及川滇军阀打败的,但实际意义是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免于被消灭,并从此在以后的战斗中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

  红军渡过金沙江后,蒋介石立即组织薛岳和川康军阀所部二十万人进行大渡河会战。但在战役尚未部署就绪之际,红军就已迅速突破了西康省主席刘文辉的防线,全部渡过了大渡河

  1935年7月,蒋介石在成都召开军事会议。会前,薛岳与蒋的高级幕僚在研究了6月红一、四方面军会师以来的情况后,一致认为:红军下一步的战略目标是北出甘肃,向西北发展。于是,蒋介石决定将薛岳部北调甘陕,原驻西北的第三路军胡宗南部归薛岳指挥。果不出所料,9月中共中央率红一、三军团突破腊子口,进入甘肃。由于驻甘南的鲁大昌、王均等部阻击不力,10月红军抵达陕北,与红15军团会师。但此时,蒋军精锐皆集于西北,红军三个军团加起来才万余人,实力悬殊,中共中央处境仍很危险。就在这时,蒋介石犯了个致命错误,使中共中央转危为安。10月底,蒋介石命薛岳东开湖北参加围剿贺龙,将西北剿共军事全权交给张学良,不久张与红军妥协,一年后酿成了西安事变。

  这年8、9月间,红四方面军南下,击溃川军主力,先后攻占了宝兴天全芦山荥经汉源等县,11月直逼邛崃,威胁成都。蒋介石被迫命令薛岳停止东进,增援邛崃。12月,薛岳投入战斗,先后攻克荥经、天全、始阳,解了雅安之围,重创红四方面军,迫使其退入藏区,重陷绝境。至此,薛岳率军对红军追剿宣告结束。

  在1933年10月至1936年2月,前后两年多的时间里,薛岳率部行程两万余里,追击红军两大主力。不但如此,在追击红军的过程中,薛岳还搞垮了贵州军阀王家烈,通过收买西康红教领袖和土司、留中央军驻守要地等手段动摇了西康省主席刘文辉在该省的统治,稳住了云南省主席龙云,为蒋介石统一西南立下了汗马功劳,同时也为日后西南抗日大后方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表彰薛岳,1937年5月,国民government任命薛岳为滇黔绥署主任兼贵州省主席。

抗日战争时期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薛岳奉调到南京,被任命为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编入左翼军,投入淞沪战场。从这时起,薛岳将军为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奋战八
年,立下了赫赫战功,其军事生涯也走向了巅峰。

  1937年8月20日,国民government在滇黔组建第三预备军,以龙云为司令,薛岳为副司令。这期间,薛岳三次电呈蒋介石,请缨出征。9月17日,薛岳在赴沪参战的请求获准的当天即出发直奔南京。22日,薛岳到达南京后面见蒋介石,后被任命为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24日,他即驰赴上海指挥作战。

  9月24日——11月12日,薛岳参加淞沪会战。

  12月,薛岳率部撤到浙皖赣边界。27日,升任第三战区前敌总指挥。

  12月——1938年5月,薛岳先后建立了黄山山脉和天目山的游击根据地,指挥第三战区各部挺进苏浙皖敌后,对京杭、沪杭等各交通线及长江航道展开游击战争,牵制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稳定了江南战局,有力地配合了徐州会战。

  5月11日,徐州吃紧,蒋介石调薛岳出任第一战区第一兵团总司令,火速赴豫东指挥作战。

  5月14日——6月1日,薛岳指挥兰封会战,重创日军土肥原师团

  5月30日,薛岳晋升第一战区前敌总指挥。

  6月18日,武汉会战迫在眉睫,薛岳调任第九战区第一兵团总司令,负责鄱阳湖西岸及南浔线防御。

  8月4日——11月2日,第九战区第一兵团进行南浔作战,粉碎了敌在行进间攻占南昌的企图。其间10月1日——10日,薛岳指挥部队取得了万家岭大捷,几乎全歼敌106师团。

  11月25日——28日,薛岳出席第一次南岳军事会议。

  12月初,薛岳晋任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代司令长官职。

  1939年1月17日,薛岳兼任湖南省主席。

  3月15日——5月8日,指挥南昌会战

  9月14日——10月7日,率部进行第一次长沙会战

  10月28日——11月5日,出席第二次南岳军事会议。

  12月12日——1940年1月20日,组织实施第九战区冬季攻势。

  4月9日,组织20个师发起夏季攻势,至6月27日攻克奉新靖安西山万寿宫及高邮市等重要据点,击毙敌混成第16旅团长藤堂高英少将,有力地配合了第五、六战区同期进行的枣宜会战。在战区主力冬季攻势遭受惨重损失之后,还能取得如此战绩,实属不易。至于苏联顾问福尔根向蒋介石报告所称“宜昌沦陷系薛岳按兵不动所致”,实为不了解情况的不实之辞。

  10月——1941年3月,指导第九战区各部进行反扫荡作战,先后取得陈山船埠、九岭、奉新等战役的胜利,收复通城、武宁等县城。

  3月15日——29日,指挥上高会战

  9月17日——10月8日,进行第二次长沙会战

  12月24日——1942年1月10日,实施第三次长沙会战,在太平洋战场上盟军接连失利的情况下取得了长沙大捷。

  6月初——7月中旬,率58军、4军、79军等部增援赣东,参加浙赣会战

  1943年11月——1944年1月,率99军、10军、58军、72军等部驰援常德会战

  1944年5月27日——10月2日,率部参加长衡会战

  衡阳失守前,有一个小插曲,不得不说一说。7月15日,白崇禧奉蒋介石之命到前线视察,在祁阳黎家坪见到了薛岳。他劝薛岳在衡阳沦陷后调第九战区主力防守湘桂线,同时蒋介石也命令薛岳把第九战区主力拉到湘西,但都被薛岳拒绝。8月衡阳外围撤退时,他把部队拉到了湘东。这件事被时任第九战区参谋长、后来起义的赵子立说成是薛岳“有意避开日军箭头,而跑到湘东去”,言下之意说薛岳怕死。这话是站不住脚的。首先,薛岳到湘东之后比以前更加困难:手下仅有已久战疲惫的八个严重缺员的军,而要对付十几万日军战胜之师,防守粤汉线和湘东赣南那么大的地方,其难度可想而知。——与到湘西去要枪有枪要人有人的情况相比,孰优孰劣,薛岳久经沙场,不会不知道。其次,撤到湘东,实际上是把自己送到了日军的包围圈里,而湘西作战若不利可退入大西南后方,其危险程度相比如何,薛岳不会衡量不出。那为什么薛岳要执意去湘东呢?这一行动的重要性,在以后的战局发展可看出。第一,薛岳将第九战区主力撤到湘东后,将99军、暂2军、44军、4军、37军等5个军留在了粤汉线以东,缓解了该区域兵力不足的窘境,为日后保卫粤汉线(南段)和赣南保存了重要力量。第二,江西是抗日反攻的一个重要基地,也是国共争夺的焦点。将第九战区主力西调就等于将江西拱手让人,也就不会有后来的赣江追击战和击溃八路军南下支队的战果了。由此看来,第九战区司令部撤向湘东这一决策是有战略远见的。

  1945年1月——3月,率第九战区主力参加了湘粤赣会战。

  6月——8月,组织实施赣江追击战。

  8月——9月,在南昌接受日军投降,并指挥暂2军、37军等部在赣南和湘南击败了八路军南下支队,破坏了中共建立五岭根据地作为即将爆发的内战中的南翼的战略计划。

  以上即薛岳在抗战中从事的军事活动的简要情况。

  薛岳在抗战中军事上的成就与湖南和江西人民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各地除组织游击队、自卫队积极开展游击战争配合国军破坏道路、打击敌人外,还成立了不少临时的担架队、救护队、输送队支援国军作战。这种局面的取得一方面得益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使两省人民的抗日热情空前高涨,另一方面也是薛岳治理措施得力的结果。在担任湖南省主席期间,薛岳提出了“安、便、足”的施政方针。所谓“安”,就是安民使人民安居乐业;“便”,即便民、便国、便战;“足”,即足粮、足兵、足智。并依此制订了“六民之政”,即生民、养民、教民、卫民、管民、用民。这些措施使湖南战时经济得到了相当发展,粮食连续获得丰收,同时也极大地调动了人民参加抗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抗战中薛岳成绩斐然,但是他的致命弱点也表现得淋漓尽致,为他在随后的内战中栽跟头留下了隐患。首先,薛岳为人骄狂,每遇大胜,必产生轻敌思想。万家岭大捷后的南昌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和上高会战后的第二次长沙会战和常德会战后的长衡会战都因其轻敌致败。其次,薛岳待人傲慢,得罪了不少人,与他打过交道的部下没几个说他好话。他在第一次长沙会战和长衡会战期间多次顶撞蒋介石和白崇禧多少引起这两位顶头上司的不快,为后来莱芜战役失败后当替罪羊埋下了伏笔。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1946年6月,内战爆发。薛岳时任徐州绥靖公署主任,指挥所属部队向苏北、山东进攻。

  7月中旬,薛岳指挥部队分三个方向向淮南、淮北和苏中进攻。

  7月16日,5军主力和74师、7军各一个旅(师)进攻淮南。至7月29日,解放军损失数千人,被迫放弃了淮南解放区。淮南失守后,苏中和淮北失去了侧翼,从长江北岸的南通一直到山东摆成一字长蛇阵,形成了解放军分兵把口,兵力处处薄弱的局面。

  就在淮南战役前,粟裕已经得到了国军进攻的准确情报,率先于13日出击苏中宣家堡和泰兴。由于第一绥区司令李默庵指挥无能,至8月底国军损兵4万,陷入困境。不过,这次作战国军也不是一无所获,第一绥区主力使解放军伤亡1.6万人(将近占了苏中解放军兵力的一半),消耗了解放军的兵力,并将解放军华中野战军主力牵制在了苏中,有效地策应了国军在淮南和淮北的作战。

  就在淮南和苏中酣战之时,国军于7月18日向淮北发动了第一期攻势。左路28师和57师一个旅21日到达曹八集、双沟一带;右路7军击退解放军华中九纵的阻击后于23日占领灵璧;中路69师在58师一部的掩护下于25日攻占朝阳集、渔沟、双沟一线。27日,解放军山东野战军反击69师,激战两昼夜,击溃其两个旅。此时,薛岳趁解放军主力西移之机命令7军东犯,至7月30日,相继占领五河、泗县。解放军被迫东移。8月7日,解放军主力围攻泗县,由于战况不利于9日撤出战斗。

  8月19日,参谋总长陈诚徐州与薛岳召开军事会议,商定进攻淮阴的战略计划。会后,国军兵分三路:以李延年集团为中路,主攻淮阴;北路冯治安集团进攻台儿庄、鲁南,以牵制解放军山东野战军南下的后续部队;第一绥区李默庵集团在苏中继续钳制住粟裕。

  8月底,在完成了进攻两淮的准备后,薛岳指挥李延年兵团分三路进攻运河以东。北路58师在朝阳集、渔沟与山野对峙;中路69师动作积极,27日占濉宁,29日克宿迁,摆出了一副进攻沭阳的架势;南路7军于31日攻下洋河镇后即在泗河上架桥,扬言要在泗阳与解放军决战;而担任主攻的74师则隐蔽在7军后面跟进。这个部署“明攻沭阳,实取淮阴”,但在战役实施中却让人感到,国军既可能“北攻沭阳,断敌归路”,也可能“南下泗阳,攻取淮阴”,使得对手弄不清国军的真实意图。因而,虽然在战役开始前山野就知道了国军进攻淮阴的计划,但司令员陈毅和参谋长宋时轮仍然上当,认为薛岳的主攻方向应为沭阳,从而将山野主力部署在了宿迁、沭阳、渔沟之间,在泗阳只放了一个久战疲惫的华中九纵,而淮阴更未布置一支有力部队,这给了7军和74师可乘之机。9月10日,7军突然南下突破九纵防线,于12日攻占泗阳。13日,74师越过泗阳,投入战斗。陈毅这才发觉上当,急调5旅、皮旅、淮南军分区各部队赶赴淮阴布防,山野主力南下攻击74师侧翼。中共中央军委也电令粟裕火速北援淮阴。但薛岳已命7军除一部协同74师进攻淮阴外,主力在来安、泗阳组织防御,阻住了山野主力的增援。而此时粟裕已围攻海安十多天,部队疲劳加上国军空军的袭扰,要撤退谈何容易。18日,粟裕部到达淮阴附近,未及投入战斗,19日淮阴即告失守。20日,74师击败华中6旅,攻克淮安。淮阴战役以国军获胜而告终。

  
鲁南战役中,薛岳丢了两个师,更令蒋介石生气的是,把他的机械化家底——第一快速纵队给报销了。于是蒋介石派总参谋长陈诚坐镇徐州督战,实际上就是把薛岳给架空了。不想,陈诚的表现比薛岳还要差。由于他和蒋介石的瞎指挥,第二绥区李仙洲集团在莱芜被全歼,丧师失地。蒋介石面子上过不去,就拿来薛岳替罪羊。3月3日,蒋介石以“指挥无力,名声低落”的罪名撤了薛岳的职。

  虽然有鲁南惨败,但薛岳在徐州绥署任上的战绩仍然赢得了对手的尊重。粟裕评价薛岳时,说他指挥“机敏”,是国军的一员“干将”。有人说,粟裕把薛岳抬得过高了。其实不然。在与华东解放军作战期间,薛岳采用的“避实击虚、各个击破”的战术深合兵法之妙。首先,他选择的主攻方向总是能够打中对手薄弱环节,如:8月中旬,他把淮阴作为主攻目标,就是看准了该地是解放军华野和山野的结合部,防守兵力薄弱,两大野战军支援困难;10月初,他调整33军等部进攻枣峄是因为华野和山野主力被牵制在了淮阴附近,无法增援鲁南。其次,注意隐蔽主攻方向。这在淮阴战役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将“佯攻沭阳”与“在泗阳造声势”相结合,竟瞒过了久经沙场的陈毅。第三,重视次要方向上的牵制作战。淮阴战役同时的海安战斗和来安战斗、枣峄作战同时的第一次涟水战役和鲍河战役都用相当兵力牵制解放军主力。通过这些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薛岳在徐州绥署任职期间的表现不似现在很多资料上说的那样糟糕。

  5月,薛岳出任南京government参军长。次年转任总统府参军长。1949年2月,调任广东省主席。在广东省主席任上,他积极整顿保安部队,打击解放军游击队,取得显著成效。5月,薛岳凭借保安队雄厚的军事实力镇压了吴奇伟在粤东的起义,狠狠打击了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10月,解放大军入粤。广东国军无力抵抗,薛岳只好逃到了海南。12月1日,任海南防卫总司令,统一指挥海南陆、海、空三军,阻止解放军解放海南。但薛岳深知,海南守军战斗力低下,不堪一击,无力防守海南。1950年1月,薛岳飞赴台北面见蒋介石,要求撤出海南。但蒋介石以海南不战而弃损害台湾的民心士气为由拒绝了他的请求。3月5日,解放军发起海南战役。果如薛岳所料,海南守军兵无斗志,一触即溃。4月22日,薛岳征得蒋介石同意后,命令所部撤退。由于计划周密,解放军又无制空和制海权,撤退比较成功。5月1日,国军主力全部上船撤往台湾。同日,海南解放。

台湾时期   戎装薛岳
撤到台湾后,蒋介石任命薛岳为总统府一级上将战略顾问。1958年8月,出任行政院政务委员。1966年5月,任“光复大陆设计委员会主任委员”。1998年5月3日,薛岳去逝,享年103岁。

   薛岳将军旧居


个人评价  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从抗战爆发到抗战胜利是连年征战,功勋累累,被称为歼敌最多的将领,仅四次长沙会战就歼灭日军十余万。但使他名声显赫、排名靠前的主要还是万家岭大捷,此战全歼日军一个师团,是抗战八年绝无仅有的。叶挺盛赞此战与平型关、台儿庄三足鼎立。有人称薛岳为中国抗日第一战将,就数量而言,薛岳是受之无愧的。在治理湖南方面也颇有建树。在第二次长沙会战和第三次长沙会战期间实行安民富民政策,使当地经济有了较大恢复。并为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在国民party将军中,薛岳素以能战、苦战、善战著称。抗战期间,更以四次指挥长沙会战饮誉中外。叶挺曾盛赞薛岳指挥的万家岭大捷“挽洪都于垂危,作江汉之保障,并与平型关、台儿庄鼎足三立,盛名当永垂不朽”。张治中则夸他是“百战将军”。

  他又是一个和共产party部队作战多年的反共将军。是他,红军长征时,亲率国民party中央军八个师穷追不舍,给红军造成很大威胁,可以说红军走了两万五千里,他也长追了两万里。毛泽东曾风趣地说“有劳伯陵兄远送”。是他,在解放战争时,坐镇徐州,与陈毅、粟裕部队鏖战华东。新中国解放初,薛岳在海南构筑“伯陵防线”,毛泽东寄语解放海南岛的前线将领:“你们遭遇薛伯陵务必持重。”

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7 21:24 来自: 北京市丰台区 联通
1979年
苏联入侵阿富汗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苏联入侵阿富汗   阿富汗是一个中亚内陆国家,是苏联和中国的邻国。具有极重要的战略地理位置。从1973年至1979年9月,苏联在阿富汗先后发动了3次政变,扶植傀儡政权。但是1979年第3次政变后上台的阿明government仍是一个风雨飘摇的政权。阿明government为巩固自己的统治,清洗了人民民主party内更为亲苏的旗帜派人士。苏联统治集团因此认为自己对阿富汗的控制受到了严重威胁。9月底,勃列日涅夫决定对阿富汗进行武装干涉。
  苏联先是派人到阿富汗搞掉了阿富汗保安部队的负责人、军队的总参谋长和阿明的侄儿、堂弟,12月下旬又以欺骗手段解除了喀布尔军队的武装。27日晚,苏联撕毁1978年12月与阿富汗签订的《苏阿友好睦邻合作条约》,出动近10万大军入侵阿富汗,侵占喀布尔,并发动了第4次政变,推翻阿明政权,处死阿明全家,扶植亲苏的旗帜派领导人、当时在国外当大使的卡尔迈勒上台,出任人民民主partyparty中央总书记兼government总理。
  苏联的武装入侵,给阿富汗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并严重威胁亚洲和世界和平。阿富汗人民建立了许多抵抗组织,武装抗击入侵者。到1980年,全国抗苏武装力量已达10万人以上,控制了全国75%的农村和地区。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强烈谴责苏联侵占阿富汗。1980年1月14日联合国第6届紧急特别会议通过决议,要求苏联军队立即无条件地和全部地撤出阿富汗。苏军在阿富汗伤亡达3万多人。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决定从阿富汗撤军。1988年4月14日日内瓦协议签字,规定苏自当年5月15日开始撤军,9个月内撤完。 1989年苏联军队全部撤出了阿富汗。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一辆苏制伏尔加轿车驶过内战前的阿富汗首都喀布尔街道。



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7 21:25 来自: 北京市丰台区 联通
 1979年——我国人工合成了41个核苷酸组成的核糖核酸半分子,为天然核糖核酸人工合成打开了通路

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7 21:26 来自: 北京市丰台区 联通
1981年
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成立
  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简称全国台联)于1981年12月27日在北京成立。是台湾同胞在祖国大陆的同乡会组织。全国台联历任会长为林丽韫、张克辉,现任名誉会长张克辉、会长杨国庆。

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7 21:27 来自: 北京市丰台区 联通
1984年——中国首支极地探险队在南极半岛附近的乔治王岛登陆,开始建设长城站

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7 21:30 来自: 北京市丰台区 联通
1985年——巴勒斯坦恐怖分子在罗马维也纳制造惨案

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7 21:35 来自: 北京市丰台区 联通
1983年——电影演员金焰逝世

金焰  


〖生平简介〗  金焰(1910—1983),号金德麟,朝鲜人,1910年4月8日生于韩国首尔。父亲因参加朝鲜民族独立运动而受通缉,于1921年举家迁至中国,定居通化并加入中国国籍。排行老三。二哥金燱后定居齐齐哈尔。

  父亲病故后,在上海、天津等地度过了清贫艰苦的学生时代。为鼓励自己在逆境中自强,更名金焰。1927年赴上海,入民新影片公司当学员,1928年入南国艺术剧社任舞台演员。1929年,在明星影片公司任记录员时,被导演孙瑜看中,在影片《风流剑客》中扮演角色。

  1930年,入联华影业公司当演员,主演影片《野草闲花》,始受关注。之后,主演《恋爱与义务》《桃花泣血记》《三个摩登女性》《野玫瑰》《大路》《浪淘沙》《壮志凌云》等影片。

  其富有青春活力的气质与朴实自然的纯真表演交织一体,清新迷人,很快拥有大批观众,特别是成为青年学生观 金焰与妻子秦怡
众痴迷的偶像。

  1934年,在一家电影刊物组织的观众评选中,获“电影皇帝”殊荣。抗日战争时期,仅参加少数影片的拍摄和舞台剧的演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在《大地重光》《伟大的起点》《母亲》《暴风雨中的雄鹰》等影片中扮演主要或重要角色。

  然而,正当他又一次燃起创作的火焰时,无情的疾病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使他被迫息影,在与病魔搏斗近20年后逝世。

  金焰高大英俊,表演风格朴实自然。夫人秦怡也是我国著名演员。
[编辑本段]
〖影片年表〗  爱厂如家 (1958) .... 工业部长

  海上红旗 (1958) .... 唐书记

  暴风雨中的雄鹰 (1957) .... 老巴尔

  母亲 (1956) .... 老邓

  伟大的起点 (1954) .... 聂部长

  大地重光 (1950) .... 老沈

  失去的爱情 (1949)

  迎春曲 (1947)

  乘龙快婿 (1947)

  林冲雪夜歼仇记 (1939)

  武松与潘金莲 (1938)

  情天血泪 (1938)

  壮志凌云 (1936) .... 顺儿青年

  到自然去 (1936)

  浪淘沙 (1936)

  新桃花扇 (1935)

  大路 (1934)

  黄金时代 (1934)

  母性之光 (1933) .... 家瑚

  城市之夜 (1933)

  共赴国难 (1932)

  续故都春梦 (1932)

  野玫瑰 (1932) .... 江波

  海外鹃魂 (1932)

  人道 (1932)

  三个摩登女性 (1932)

  银汉双星 (1931) .... 杨倚云

  恋爱与义务 (1931) .... 李祖义

  桃花泣血记 (1931) .... 金德恩

  一剪梅 (1931)

  野草闲花 (1930) .... 黄云

  风流剑客 (1929) .... 龙飞

  王氏四侠-续集 (1929) .... 王长云

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7 21:36 来自: 北京市丰台区 联通
1987年——新西兰裔中国社会活动家、作家路易·艾黎逝世
路易·艾黎
  永远的丰碑

  路易·艾黎:中国人民忠实朋友

  ■抗日英雄谱

  路易·艾黎,1897年12月2日出生,新西兰人。1927年4月21日来到中国,此后长期居住中国。他与中国人民风雨同舟、患难与共,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建设事业奋斗了整整60年。

  20世纪30年代,路易·艾黎积极参加了在上海的国际性的马列主义学习小组,并向国外撰写了大量宣传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文章。抗日战争时期,他积极参加并发起组织了工业合作社运动(简称工合),成为失业工人和难民生产自救、支援抗战而兴起的一支独特的经济力量。在那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艰苦岁月,它为供应战时军需民用、特别是援助中国共产party领导下的人民游击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

  20世纪40年代,他在甘肃省山丹县创办了以手脑并用、创造分析、理论联系实际为办学宗旨的培黎工艺学校,吸收劳动人民子弟,为新中国培养了一批能吃苦、讲实干的技术人才。他同当地人民一起生活了9年,1953年到北京。

  新中国成立后,路易·艾黎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各国人民友好事业。他热爱新中国,宣传新中国,为发展中国人民同新西兰及各国人民间的友谊、增进各国人民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了解,做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中国人民、新西兰人民和广大国际友人的尊敬和爱戴,曾受到我party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宋庆龄、邓颖超等的亲切会见。

  1982年路易·艾黎85岁寿辰时,北京市government授予他“荣誉市民”称号。1985年,甘肃省government授予他“荣誉公民”称号。1987年12月逝世时,邓小平为他题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永垂不朽。

  路易·艾黎视察丽水抗战

  《处州晚报》2005年08月15日报道 路易·艾黎(RewiAlley),1897年出生于新西兰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38年发起成立工业合作促进委员会,并兼任国民government行政院技术顾问。1939年去延安和晋西北,随后又去皖南新四军军部,协助兴办兵工企业。

  1939年3月,路易·艾黎来到丽水视察经济建设,当时的中共浙江省委书记刘英非常重视工业合作化运动,派浙江省委文化委员会书记罗根木陪同路易·艾黎,视察了云和、大港头、雅溪等地。

  视察后,路易·艾黎与当时中共浙江省委的领导说,丽水的抗战战略地位极其重要,但是经济发展、尤其是工业基础较为薄弱,抗战需要很大的物力、财力,发展工业是必走之路。

  回去后,路易·艾黎派人来到丽水,在丽水建立了丽水工业合作事务所,帮助建立了油脂生产中心,从树木的果实中提炼润滑油等;在云和建立了五金厂,制造铁锅;在南明山举办合作技术班,为丽水培养现代工作技术人才,并派人做丽水工业合作化的技术指导。

  历尽艰辛的“工合” 1927年4月,路易·艾黎到达上海。抗战爆发后,路易·艾黎与斯诺等人多次交谈,就如何促进中国后方工业生产,支援抗战的问题交换意见。在一次交谈中,斯诺夫人突然说:“你看,路易,中国当前需要到处都有工业,要广泛的发展工业,就得搞一个运动,你现在所做的工作,使上海成为日本能进一步剥削的好地方,你说你喜欢中国,那你就应该丢掉这个工作,出来做些当前有用的事,中国人生来是会合作的。”斯诺表示同意,并谈了更多的可能性。于是,艾黎拿出早以写好的许多有关内地发展工业的材料,连夜打好了一份“关于中国生产问题的调查和建立工业合作社以解决一些问题的总战略”的小册子。斯诺把这个小册子送给上海各界人士传阅,立刻引起了人们的兴趣。1938年4月,上海第一个工业合作社促进委员会成立了。艾黎帮他们制定了徽章。在从自己的办公处穿过马路,去制定徽章的途中,想出了一个简单的名字“工合”——英文直译是“一起工作”,以次来代表他所发起的工业运动和合作社。

  从1938年“工合”组建成立,到1944年“工合”运动总体上走向衰落,艾黎整整艰辛工作和奔波了6年。他时常要去重庆的“工合”总部,应付各种繁杂的事务,要定期向香港的“工合”国际委员会汇报工作,还要到所有地区的“工合”办事处去视察工作。几乎当时整个非敌占区,都留下了艾黎的足迹。哪里有合作社,哪里就有艾黎的身影。他每到一处都深入下去,参加具体的实际工作,都与老百姓打成一片。他一口流利的中文,使他更自然地与中国的人民融为一体。他的名字“艾黎”在人们的心目中,以成了“工合”的同义语。

  1939年5月,艾黎终于在一次对福建、浙江、安徽的视察之后病倒了,伤寒和疟疾使他整整卧病2个月。正在这时,重病中的艾黎收到了一份国民party财政部长孔祥熙从重庆发来的命令,要他停止组织合作社的工作。艾黎知道,合作社办得太成功了,因此招来了麻烦。艾黎坚决拒绝执行这一命令,他向孔祥熙复电表示:“尽管你要求停止组织合作社,我们必须有某些新的社代替老社。”不仅如此,艾黎还同时向这位财政部长提出了增加拨款的要求。

  “工合”运动的不断发展,使“工合”组织实际上成为当时国内很大的群众组织,而合作社的辅导员又大多是爱国的知识分子,尤其是“工合”对共产party区域的生产的帮助,使国民party当局深感不安。国民party当局不断加大对“工合”控制和破坏,并直接对“工合”合作社的社员下手。艾黎不仅要应付来自上面的种种压力,与有关当局周旋,还得花费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使一些被当作赤色分子抓起来的技术员和合作社社员获释。

  艾黎一直坚持“工合”组织的独立自主性,尽一切努力不使“工合”运动成为一种政治玩物,成为达官贵人们的生财之路。1941年以后,由于“工合”运动的大量宣传、介绍,国外的捐款大量增加。1942年5月,孔祥熙派使者到美国,企图把“工合”的全部资金纳入government的渠道。但由于艾黎等人的反对,他的计划未能实现,所有的捐款仍然全部由“工合”国际委员会接受和支配。这可惹恼了国民party的显要们,他们不择手段地散布谣言,诋毁艾黎。1942年9月,艾黎接到重庆发来的电令:“行政院决定终止你‘中国工业合作社’技术专家的职务。”接着又许诺说,将给他补偿。显然,在各种手段用尽的情况下,他们开始赶艾黎走了,让艾黎离开“工合”。

  艾黎并没有放弃他的思想,离开他的事业。他依然以“工合”国际委员会实地工作秘书的身份,不辞辛劳地继续工作着。

  为黎明而培训

  “工合”运动开展起来以后,各地急需各类技术人员,急需有能力有经验的负责人。于是,“工合”决定举办训练班,为合作社培养技术员和指导员。艾黎把这种培训班叫做“工合”培黎学校,培黎是为纪念一位美国人约瑟夫·贝利——一个献身中国教育,提倡独立思考、进行创造性劳动的老人。同时,培黎还有“为黎明培训”的意思。

  第一所培黎学校,是1940年在江西赣县创办的。学校的建立,为这一地区的合作社输送了一批技术骨干。此后,艾黎开始在全国各地试办培黎学校。学校是为普通的合作社徒工或逃难的工农子弟而设的。培训主要围绕着生产部门进行。每天有半天时间用于生产学习,教学生如何利用和开发当地可以利用的资源。另半天上课,讲理论。整个学制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整体,至少要生产出自己所需要的部分物品。

  在山丹培黎学校,学生们在没有技术员的条件下,自己动手,在实践中摸索。艾黎同他们一起研究,共同解决技术难题,然后编成讲义,油印出来发给大家。同时,艾黎不断根据学校的发展,增加实践项目,使学生们学到更多的实践经验。

  培黎学校为中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工程技术人才。

  路易·艾黎在华60年,始终与中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同中国的革命前辈建立了真挚的友谊,他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和精力毫无保留地献给了中国人民的事业。

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7 21:38 来自: 北京市丰台区 联通
1990年——杂文作家廖沫沙逝世

编辑词条 廖沫沙目录[隐藏]
人物简介 活动年表 主要作品 廖沫沙轶事  


  


人物简介  廖沫沙(1907.1.16-1990.12.27),著名作家,杂文家,笔名繁星,原名廖家权,湖南长沙人。

活动年表  1907年出生于江苏省一个军人家庭。后全家迁回湖南。5岁上私塾。1919年入长沙县立高小读书。在湖南省立一师附小完成小学学业。受到五四时期新思想新文化的启蒙教育,也受到何叔衡谢觉哉等革命教师的思想影响。

  1922入长沙师范学校,曾和贺绿汀组织文学社,办文学刊物,做过报纸副刊的助理编辑,后求学于上海艺术大学文学系。1927年上海,在田汉主办的上海艺术大学文学系旁听,在《南国月刊》等杂志上发表了《燕子矶的鬼》等戏剧小说作品。

  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party。1932年任职于上海明日书店,后又任《远东日报》编辑,以后两年中写了大量杂文。1934年加入“左联”,写作战斗性的杂文,在上海文坛崭露头角,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其矛头所向直指国民party官僚和阔老爷的胡作非为,受到鲁迅的高度评价。还撰文《人间何世》,批评林语堂创办的宣扬“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人间世》,林语堂著文反击,掀起一场笔战。得到进步文化界的了解和支持。在上海,party组织安排他承担秘密工作任务,开展地下斗争。曾三次被捕入狱,都坚贞不屈,表现了顽强的斗争意志。1936年夏,经营救出狱。

  1938年至抗战胜利前先后在湖南沅陵创办《抗战日报》,任总编辑、桂林《救亡日报》、香港《华商报》晚刊、重庆《新华日报》任编辑主任,抗战胜利后去香港恢复《华商报》,任副总编、主笔。中共港澳工作委员会委员。

  1948年,在丧偶10多年之后,与《华商报》记者陈海云结婚。1949年5月,应中共中央电召,到北平市委机关工作。

  建国后,历任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教育部部长、统战部部长,第三、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六届北京市政协副主席。1962年加入中国作协。

  《人民日报》曾为他和夏衍等人开《长短录》杂文专栏;北京市委刊物《前线》曾为他和邓拓、吴晗开设《三家村札记》杂文专栏,由吴晗、邓拓、廖沫沙三人轮流撰稿,吴晗出“吴”字,邓拓出“南”字(笔名“马南村”),廖沫沙出“星”(笔名“繁星”),统一署名“吴南星”。吴南星的这些杂文紧密联系现实,敏锐地提出问题,为人喜闻乐见。

  1966年5月廖沫沙和邓拓吴晗三人被错定为“三家村反party集团”,遭到残酷迫害。从1966年5、6月份起,连续遭受批斗,1968年初到1975年他在狱中整整被关了8年,后又被送到江西林场劳动3年。听到邓拓与吴晗夫妇含冤去世的消息,他不惧淫威,写诗悼念。在关押期间,他在狱中用烟盒作纸、火柴当笔写诗,后结集出版,名《余烬集》。

  1979年初平反昭雪,后继续潜心创作,并整理大量旧作,由北京出版社、三联书店先后出版。

  1990年12月27日病逝,享年83岁。

主要作品  《鹿马传》

  《分阴集》

  《廖沫沙杂文集》

  《纸上谈兵录》

  《三家村札记》(与邓拓、吴晗合著)

  《瓮中杂俎》

  《余烬集》

  《廖沫沙全集》五卷

廖沫沙轶事  1990年12月27日,作为“三家村”的唯一幸存者廖沫沙同志逝世了。

  廖沫沙不仅是一位老革命家,而且还是著名的杂文作家。他一生与“书”打交道,廖老曾说“书是老师,是朋友。一个刻苦奋进、顽强求知的年轻人,如果与书结成血肉般的联系,就会变得聪明、博学、有道德、有修养。随着知识的积累,视野的开阔,越学越想学,各方面的知识便相互补充,不可穷尽”。

  这确是廖老积一生实践的经验之谈。他从小酷爱读书,尤其喜欢文学书籍。从小学三年级起,就开始读《儒林外史》《红楼梦》等中国古典小说,并读了冰心茅盾郑振铎等人创作或编写的大量作品和书刊,以及许多外国作品。1927年,廖老从长沙师范毕业,辗转到上海当了一年大学旁听生,从此踏上了自学道路。这期间,他与同学合租一间破旧的房子,白天去图书馆读书,晚上在“斗室”整理笔记练习写作。

  读了鲁迅先生的杂文后,廖老萌生了对杂文的兴趣,以后便开始在《自由谈》上发表杂文。由于杂文之“杂”,要求作者有广泛的知识面,他的读书从此突破了文学的界限,进入到天文、地理、社会、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领域,廖老自1932年起先后在《云中日报》《抗战日报》《救亡报》《新华日报》等新闻机构做编辑,工作要求于他的不仅是敏捷的才思,还要有广博的知识。抗战爆发后,报上的战况报道剧增,廖老便埋下头来学军事,从中国古代的兵书《孙子兵法》,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抗日战争的战略问题》等军事著作,到德国军事家克芬维茨的《战争论》、鲁登道夫的《全民战争》,他了解和懂得了许多军事学中的名词、术语,并很快运用这些概念和理论来分析、综合战争形势,探索战争发展规律,为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开辟了新途径。

  廖老曾深有感触地说:“学习要勤奋,贵以恒。任何一门知识都是无限的,人不可能在有限的生命内达到路路通。”

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7 21:40 来自: 北京市丰台区 联通
1986年——在死体内首次发现流感病毒

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7 21:41 来自: 北京市丰台区 联通
1991年——俄罗斯在联合国正式取代苏联

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7 21:41 来自: 北京市丰台区 联通
2001年——美国正式宣布给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

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7 21:43 来自: 北京市丰台区 联通
 2002年——中国著名铁路工程专家、原铁道兵司令部副参谋长兼总工程师潘田逝世
潘田
[编辑本段]
原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总工程师、副参谋长  
潘田(1921—2002),原名方焜,1921年12月生于南京市,1944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土木工程系。1941年,在大学参加中国共产party地下party,入party前参加party的外围组织“团结救国社”,入party后曾任大学party支部书记,苏皖区party委南京工委学生工作负责人。1944年大学毕业后就参加新四军,任军报记者。

  在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华东军区兵站部科长,第四野战军铁道纵队第四支队总工程师,军委铁道兵团第三师总工程师。1950年参与指挥抢修平汉铁路石(家庄)安(阳)段,提前通车,立大功一次;同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团第三师总工程师、副师长。曾总结提出抢修铁路的设计、测量、备料、施工四项措施,加快了抢修速度,争取了运输通车时间。

  1954年起任铁道兵学校(学院)副校长(副院长)。1963年起任铁道兵司令部总工程师、副参谋长;中国铁道学会第一届常务理事;1983年兼任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军事工程副主编;潘田同志是中国共产party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代表;1987年离休。

  2002年12月2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1岁。

   生命为铁路建设燃烧
  年终岁末,地处祖国西部边陲的青藏高原,白雪皑皑。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犹如一条巨龙向前挺进。数万名铁路建设者已经把路轨铺到了昆仑山隧道口。这条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将穿过莽莽昆仑通向拉萨。首都北京。一双40多年来始终关注青藏铁路建设的眼睛闭上了,一位为中国铁路建设立下汗马功劳的铁路专家和指挥者,终因病魔折磨而沉沉睡去……

  值得欣慰的是,他可以放心地睡了。潘田,这位名字已深深镌刻在青藏铁路建设史上的杰出专家,青藏铁路最早的倡议者、勘察设计者之一,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终于看到了青藏铁路梦正在逐步成为现实。医务人员介绍说,潘田病重期间仍十分关心青藏铁路建设进展情况,多次向有关人员询问工程进度、质量。他是多么想再上雪域高原,看一看倾注了毕生精力的青藏铁路线,多么想和战友们一起亲手铺一段路轨啊……

  潘田一生心系铁路,在革命战争年代就与铁路结下不解之缘。上世纪40年代,就读于南京“中央”大学土木工程系,在东北人民解放军铁道纵队工作后,他和战友们冒着枪林弹雨紧急抢修铁路,支援前线作战,解放军打到哪里,铁路就通向哪里。抗美援朝时期,为粉碎敌人的“绞杀战”,他和战友们创造出预设计、预测量、预施工、预计划的“四预工作法”,成倍缩短了抢修时间,使铁路通车里程十几倍地增加,创造了一条“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为抗美援朝的胜利立下不朽战功。

  解放初,全国铁路极不发达,能勉强维持通车的不过1万多公里。在新中国铁路建设高潮中,身为铁道兵总工程师、副参谋长的潘田组织指挥了多条铁路的建设。成昆、襄渝、青藏、南疆、京通、通霍、嫩林等铁路线上都洒下他的汗水。在东北林区勘察嫩林铁路线路时,他冒着零下30多度的严寒,在林海雪原奔波一个多月。70年代修南疆铁路,黄水沟至滋泥泉一段出现东、西线两种方案,其中东线要长距离穿过盐碱地,施工难度很大。潘田带领技术人员顶着沙尘暴,认真调查,科学比较,果断敲定东线方案。铁路通车后,盐渍土地区铁路稳定可靠。实践证明,他主持确定的方案和采取的技术措施是成功的,为我国在更大范围的盐渍土地区修路积累了宝贵经验。

  在铁道系统,潘田素以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著称。人们至今还清楚地记得,70年代修建襄渝铁路时潘田勇克技术难关的故事。襄渝铁路在我国铁路中桥隧密度最大,施工难度很高,特别是铁路中段沿汉江峡谷而行,由于岩层风化破碎严重,塌方滑坡频频发生。全线铺轨后,病害工点一共发现320多处,成为心腹大患。潘田多次前往现场调查,广泛听取意见,大胆提出“锚固桩”方案———用大型钢筋混凝土桩给山体铆上“钉子”,最大的“钉子”用了100多吨钢材,1000多方混凝土,被称为“千方百吨一根桩” 。60多根大桩深贯山体,山体从此趋于稳定。这个难题的破解,填补了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空白。潘田的突出成就,赢得了人们的爱戴。1956年,他被评为全国先进生产者。party的十二大召开前夕,潘田以本单位最高选票当选为十二大代表。

  潘田一生修过的铁路很多,但心里最惦念的还是青藏铁路。为考察进藏路线,他曾几上青藏高原,跋山涉水,实地勘察,获得大量宝贵的第一手资料。1976年,有关方面组织专家勘察青藏线,潘田主持和参与了这次勘察。从不冻泉至雁石坪,有东、西两个方案待选。潘田一行不顾海拔4500米地区高寒缺氧,踏雪沿东、西两线考察,最终确定走西线。和潘田一起勘察青藏铁路的老战友赵懋哉回忆说:“1976年9月9日,我们勘察青藏铁路唐古拉山段的线址。夜里风大、雪深,汽车深陷其中。55岁的潘田和大家一起推车。由于高原缺氧,许多人都要吸氧,但氧少、人多,潘老坚持不吸氧,在他的感召下,我也坚持不吸氧。这一天我终身难忘,潘老的高尚品格和坚强意志,一直激励着我……”

  1995年,潘田患癌症住院手术。自以为不久于人世,他在病榻上致信中央领导同志,畅谈建设青藏铁路的战略意义,建议尽早上马。1999年,没有被死神接纳的潘田再次致信中央领导同志,真知灼见,拳拳之心,跃然纸上。2001年6月29日,青藏铁路开工建设,走的就是潘田当年建议的那条线路。party和人民没有忘记他。

  潘田逝世后,*、朱镕基、李岚清、吴邦国、温家宝、曾庆红、王兆国、回良玉、周永康、曹刚川、曾培炎、刘华清、邹家华、王光英、吴阶平、何鲁丽、宋健、李贵鲜、钱正英、丁光训、孙孚凌、胡启立、赵南起、白立忱、经叔平、罗豪才、周铁农、王文元、谷牧等分别以不同形式表示哀悼。社会各界人士千余人顶着寒风来到八宝山,向潘田致以最后的告别。

  如今,祖国铁路建设如火如荼。潘田,这位把毕生心血洒在中国铁路线上的杰出专家,将高山的峻峨、长河的奔流、雪域的清白,融为一腔热血,给人们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他未尽的事业正在后人的手中接续,他的生命必将随着中国铁路的延伸而绵延。

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7 21:45 来自: 北京市丰台区 联通
 2003年——中国著名电影演员,中国前文化部副部长英若诚逝世

编辑词条 英若诚概述英若诚(1929—2003),我国著名表演艺术家、翻译家。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市剧协理事,曾任文化部副部长,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艺委会副主任,剧本室主任。先后主演了《骆驼祥子》、《茶馆》、《推销员之死》等经典名剧。此外,在影视表演方面,也取得了蜚声中外的成就,是中国老一辈演员中唯一堪称“国际明星”的艺术家。

  
 英若诚先生不但是表演艺术家,同时还是一位优秀的话剧导演、也是中国当代最著名的翻译家之一。 

  1929年6月21日生于北京,满族。少年时就读于天津圣路易教会中学。1945年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在学生时代,他就开始投身于钟爱一生的舞台艺术活动。 

  英若诚先生于1950年考入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在几十年的舞台生涯中,他塑造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艺术形象,先后在话剧《龙须沟》、《雷雨》、《明朗的天》、《悭吝人》、《茶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等剧中扮演重要角色,充分展示了英若诚丰富的知识面和作为演员的可塑性。

  文革结束后,随着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拓宽,英若诚在中外戏剧交流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1979年,他把老舍名著《茶馆》译成英文在国外出版,为《茶馆》成功地访问西欧作了准备。1980年春,英若诚随曹禺赴英国进行戏剧交流,随后又与英国导演合作,为北京人艺排演了莎翁名剧《请君入瓮》。

  1983年,英若诚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副部长。

  1983年,他又将美国当代著名作家阿瑟·米勒的代表作《推销员之死》译成中文,并与米勒合作搬上北京人艺舞台,同时在剧中成功塑造了主角威利·洛曼。1982年8月,美国斯诺基金会、富布莱特基金会和美国中部、西部各大学向英若诚发出联合邀请,请他作为客座教授为密苏里大学戏剧系讲授表演课,英若诚结合教学实践为学生们排演了中国话剧《》,该剧在美国演出产生了轰动效应。1984年8月,英若诚作为密苏里大学常任教授再度赴美讲学,为学生们排演了根据中国昆曲《十五贯》改编的话剧,对中国传统戏曲与现代话剧的结合,做了有益的探索。

  1987年,出演意大利导演 贝纳尔多·贝托鲁奇的名作《末代皇帝》中的男二号。

  1998年,由于其在中外文化交流和戏剧事业上的杰出贡献,英若诚荣获被称为“亚洲诺贝尔奖”的菲律宾“麦格塞塞新闻文化奖”。

  2003年12月27日凌晨1时35分,英若诚因患肝病导致的呼吸和循环系统衰竭,在协和医院辞世,享年74岁。

  著作:《水流云在——英若诚自传》,由美国塔夫茨大学戏剧学教授康开丽(Claire Conceison)女士根据英若诚在病榻上的英文口述整理而成。2008年首先在美国出版。其中文版由张放翻译,英达审译,2009年由中信出版社出版。

  家庭

  英若诚的祖父英敛之是满洲正红旗人,祖母爱新觉罗·淑仲则是皇族。《大公报》及辅仁大学都是英敛之创立的。

  英千里是英若诚的父亲,是英氏家族的第二代名人。12岁便到英国剑桥大学留学。学成回国后,到辅仁大学任教授。英千里的英文水平颇高,钱钟书曾回忆说:“蒋介石曾说要找两个国内英文讲得最好的人给他做翻译,一个是我,一个就是英千里。”

  英若诚之母蔡葆真出身宦门,其父蔡儒楷是上世纪二十年代的山东省长。解放后蔡葆真曾任北京儿童图书馆馆长。

  英氏家族第一位走上演艺之路的是英若诚的姑姑英茵。她原名英凤珍,是当时明星电影公司二厂的演员,曾演过《压岁钱》和《十字街头》等片,后因故自杀。据说,曹禺先生《日出》中陈白露的形象就是以英茵为原型的。

  英若诚之妻吴世良同样也是一位表演艺术家和翻译家。与英若诚是清华同学。毕业后他们结成伴侣,共同分配到了北京人艺。因为出色的英语水平,吴世良女士还担任过曹禺先生的秘书并为周总理做过翻译。

  英达是英若诚的儿子。从北京大学毕业后到美国学习导演专业,回国后在《最后的贵族》、《围城》中的出色表现让他声名鹊起。他导演的《我爱我家》、《东北一家人》等情景喜剧红遍了大江南北,开创了一个中国情景喜剧的时代。

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7 21:49 来自: 北京市丰台区 联通
2007年——巴基斯坦前女总理贝·布托遇刺身亡
贝娜齐尔·布托
目录[隐藏]
一、人物简介 二、生平介绍 三、大事记录 四、家庭情况 五、流亡生活 六、遭遇袭击 七、再遭软禁 八、遇难身亡 九、人物语录 一、人物简介二、生平介绍三、大事记录四、家庭情况五、流亡生活六、遭遇袭击七、再遭软禁八、遇难身亡



  ·贝娜齐尔·布托 Benazir Bhutto(1953年6月21日—2007年12月27日),原巴基斯坦总理。
[编辑本段]
一、人物简介  贝娜齐尔·布托,简译为贝·布托,1953年6月21日生于巴基斯坦南部港口城市信德省的卡拉奇市,是巴基斯坦已故前总理阿里·布托的长女,巴基斯坦前总理、人民party领导人。2007年12月27日,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邻近的拉瓦尔品第市举行的竞选集会上遭遇自杀式袭击受伤,在送往医院后,于当地时间18时16分不治身亡。世界为之震惊,多国首脑发表了悼词。

  她35岁时就当上总理的经历使她成为世界上最年轻的女总理,曾于1988年—1990年和1993年—1997年两度出任巴基斯坦总理,是伊斯兰世界的第一位女总理,因而有政坛“铁蝴蝶”的美誉(意为外表如蝴蝶般美丽,内心却比钢铁还坚强)。其一生经历坎坷,曾被政敌软禁,后曾因腐败问题流亡国外。

  贝·布托从小接受良好教育,16岁就考入美国哈佛大学,后又进入英国牛津大学深造。1976年,从英国牛津大学毕业回国,继承父志,进入政界。在1979至1984年,她被软禁。1988年、1993年,两次出任government总理,又两次因腐败问题遭总统解职。1999年4月,与丈夫一起因腐败和滥用职权被判处5年监禁,并被处以860万美元罚款。从此开始与家人一起流亡国外。在国外期间一直领导巴基斯坦人民party流亡总部。先后流亡至英国、阿联酋瑞士等国家。2007年10月18日,贝·布托返回巴基斯坦。2007年12月27日,在巴基斯坦拉瓦尔品第市举行的竞选集会上,一名枪手对准她的头和胸连开数枪,遭遇自杀式袭击受伤,在送往医院后不治身亡。穆沙拉夫随后宣布全国实行红色警戒,同时全国为贝·布托哀悼三天。
[编辑本段]
二、生平介绍  贝·布托作为反对party的领导人在其艰难的政治生涯中曾9次被软禁和入狱,并被迫流亡国外。她在狱中的时间加起来已近六年。作为一名女性,她在政治斗争中所表现出的勇气和信心是令人称道的。

  贝·布托在政治上深受其父亲的影响,她一直致力于从教育卫生社会福利等方面改变巴基斯坦的社会面貌。作为一名女性,她在政治斗争中所表现出的勇气和信心是令人称道的。

  贝·布托1953年生于卡拉奇,在巴基斯坦完成早年教育后前往美国牛津、英国剑桥深造,并获得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学位,英语达到了无懈可击的地步。她的著作包括《外交政策透视》和自传《东方的女儿》。

  1988年,35岁的贝娜齐尔·布托成为巴基斯坦最年轻的government首脑,也成为穆斯林国度里的第一位女总理。作为政治世家里的长女,贝娜齐尔·布托受到了良好的政治培养。然而,在父亲被残杀、家庭被迫害时,她没有丝毫退缩的怯懦。站出来投入政治斗争,凭的是与生俱来的政治天赋和勇气。

  贝娜齐尔·布托是美貌的。不过,在她那一串闪光的道路:名门之后——牛津高材生——拥有十万人的部落首领的妻子——母亲——多次当选的government首脑背后,她再也不可能仅仅是一个美貌的女人,她永远身披面纱、粉面含威的形象是现代版的蒙娜丽莎

  布托家族,这个巴基斯坦政治舞台上最显赫的家族,一直处在风雨飘摇之中。27年前,为国家呕心沥血20年的前总理阿里·布托被军人government送上绞刑架的那天,无数巴基斯坦人为之痛哭;多年以后,当勇敢的女儿贝娜齐尔·布托再次走上险恶政途并两任总理之时,全世界都为这只“铁蝴蝶”动容。
[编辑本段]
三、大事记录  1976年,从英国牛津大学毕业回国,继承父志,进入政界。

  1979-1984年,被软禁。

  1988年12月1日,贝·布托时年35岁就任总理,成为巴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理。她领导的人民party在同年11月选举中获胜。

  1990年8月6日,时任总统吴拉姆·伊沙克汗以腐败和解决民族冲突不力为由宣布解散贝·布托government。

  1993年10月19日,贝·布托再次宣誓就任巴总理。

  1996年11月5日,时任总统法鲁克·艾哈迈德·汗·莱加里宣布解散贝·布托government。

  1999年4月14日,巴一家法院认定贝·布托腐败指控成立,与丈夫一起因腐败和滥用职权被判处5年监禁,并被处以860万美元罚款,但后来撤消了这一裁定。从此贝·布托开始与家人一起流亡国外。在国外期间一直领导巴基斯坦人民party流亡总部。先后流亡至英国、阿联酋、瑞士等国家。

  2007年10月19日,贝·布托结束流亡,返回巴基斯坦。当晚发生两起针对她的自杀袭击,致使100多人死亡、近400人受伤。她本人安然无恙。

  10月19日,贝·布托召开新闻发布会说,自己绝不会因生命受到威胁而向极端主义低头。

  10月21日,贝·布托呼吁美英等国介入炸弹袭击案调查。

  10月27日,贝·布托回国后首次离开卡拉奇,回到南部信德省的故乡拉尔卡纳市,拜谒先父陵墓。

  11月1日,贝·布托飞赴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城市迪拜探亲。

  11月3日,贝·布托再次返回巴基斯坦。她在当晚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呼吁当局取消当天开始实施的紧急状态。

  11月8日,贝·布托说,她打算带领人民party支持者次日在伊斯兰堡附近城市拉瓦尔品第举行示威。

  11月9日,警方包围贝·布托在首都伊斯兰堡的住所,不准她参加在拉瓦尔品第举行的人民party集会。

  11月16日,巴警方解除对贝·布托软禁。

  11月25日,贝·布托提交参加议会选举的文件。

  12月3日,贝·布托与穆斯林联盟(谢里夫派)领导人、前总理纳瓦兹·谢里夫举行会晤,并宣布将开列参加议会选举的条件。此后,双方有关议会选举条件的谈判陷入僵局。

  12月5日,穆沙拉夫总统签署一份和解协议,赦免了对贝·布托的指控。这意味着她可以回到巴基斯坦参加议会选举,若在选举中胜出可以第3次出任总理。

  12月27日,在巴基斯坦拉瓦尔品第市举行的竞选集会上遭遇自杀式袭击受伤,在送往医院后不治身亡。
[编辑本段]
四、家庭情况  布托家族是巴基斯坦政坛的名门望族。贝·布托的父亲阿里·布托是巴基斯坦人民party的创始人,曾担任过巴总统、总理。今年54岁的贝·布托曾两度出任总理,并且是第一位穆斯林国家的女总理。但布托家族的前行路上,总是伴随着血雨腥风。

  1977年,从英国牛津大学毕业回国不久的贝·布托,经历了家族的厄运。父亲阿里·布托在军事政变中被免去总理职务,并于1979年被处以绞刑。也是从这一年起,贝·布托开始了长达5年的软禁生活,其中有34个月是在肮脏、黑暗的牢房中度过的,她还险些在手术台上遭到暗杀。痛苦的软禁生涯将她锤炼成了一个只为政治而生存的斗士。但这只“铁蝴蝶”的从政之路并不顺利。1988年、1993年,她两次出任government总理,却两次因同样的原因——腐败,遭到总统的解职。而这都与贝·布托那场草率的婚姻有关。

  按照巴基斯坦风俗,贝·布托的婚姻全部由她的家庭和男方家庭包办。1988年,在双方进行了近一年的“谈判”后,35岁的贝·布托才亲眼见到了未来的夫君、建筑业巨头扎尔达里。扎尔达里与布托同岁,出身于巴基斯坦南部一个阔绰的地主家庭。两人在见面后的第五天便闪电般订婚了。在举行婚礼前,布托从未和丈夫单独相处过,就算有家人在场也不相互握手。为了振奋人民party自阿里·布托身受绞刑后的低迷士气,他们有意将婚礼办成了一场热闹、隆重的“嘉年华”。当时,婚礼请柬在黑市上曾卖到上千卢比,甚至还出现了伪造的请柬。

  然而,人民party内从一开始就反对这桩婚姻,他们对扎尔达里的人品表示怀疑。果不其然,在贝·布托任总理期间,“妻贵夫荣”的扎尔达里“贪名”远扬。在巴基斯坦,扎尔达里有个人尽皆知的绰号——“10%先生”。这是说他担任government投资部部长期间,只要有公司想通过他拿到项目,就必须给他10%的回扣。后来,他甚至升格成了“30%先生”。还有消息说,想跟他见面的商人必须要出近1万美元的见面费。贪婪的丈夫最终断送了“铁蝴蝶”的政治生命。1996年,贝·布托被再次解职,扎尔达里随即被逮捕。1999年4月,贝·布托夫妇因腐败和滥用职权被判处5年监禁,并被处以860万美元罚款。贝·布托带着3个孩子开始了流亡生涯。

  父亲——佐勒菲卡尔·阿里·布托

  佐勒菲卡尔·阿里·布托(1928—1979.4.4,一般简译为阿里·布托),巴基斯坦政治家,总统(1971~1979)。阿里·布托1928年出生于信德一贵族家庭,曾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伦敦律师学院学习法律。1953年回国执律师业。曾先后任商务部长、外交部长等职。1967年创建巴基斯坦人民party。1969年领导民主运动推翻阿尤布·汗government,次年当选为人民party主席。1971年任总统兼军法管制首席执行官。 新宪法于1973年8月实施后被任总理,并于1977年3月再次当选。

  1977年7月齐亚·哈克将军发动政变,推翻布托government,布托被捕入狱。1979年4月4日凌晨,在狱中同妻子和长女贝娜齐尔·布托会晤后,被施以绞刑。

  独子——比拉瓦尔·布托·扎尔达里

  

  比拉瓦尔·布托·扎尔达里(Bilawal Bhutto Zardari),出生于1988年9月,是布托家族中的独子,他的外祖夫是巴基斯坦政治家阿里-布托,他的母亲是贝布托。人民party新主席。

  扎尔达里出生后的大部分时间都随母亲在海外流亡,奔走于伦敦与迪拜之间。他曾经就读于迪拜拉希德男童学校,并成为学校的学生会副主席。

  2007年12月27日,贝布托不幸遇刺身亡,次日,扎尔达里和他的父亲参加了贝布托的葬礼;12月30日晚,扎尔达里和其父亲召开记者会,宣读了贝布托的遗嘱,她在遗嘱中说待扎尔达里完成学业后接任人民party主席。人民party官方在当日已经任命扎尔达里为人民party主席,待其完成学业后正式就任。其父亲阿西夫·阿里·扎尔达里被任命为人民party联合主席,在扎尔达里完成学业前负责人民partyparty务。此外,人民party还成立了一个资深顾问团,负责对扎尔达里进行辅佐。
[编辑本段]
五、流亡生活  贝·布托将英国伦敦选为自己的流亡之地,她将英国称作自己的第二故乡,牛津则是她的“灵魂”所在。在英国,贝·布托并非两手空空。据巴检察机关公布的数据,布托和丈夫共有26个国外银行账户,在英国、法国、美国有14处房产,其中不乏庄园、农场,价值15亿美元。不过,她坚称,这些财产都是自己和丈夫通过合法手段获得的。流亡英国期间,贝·布托还一直担任着人民party主席,时常在伦敦主持人民party高级会议,会见当地巴基斯坦人社区的知名人士,并对巴政局发表看法。她始终坚持认为自己是巴政坛一支重要力量,她经常回忆家族的荣耀,表示要继承父亲的遗志。

  几年后,贝·布托从英国搬到了阿联酋的迪拜。有人说,这是因为英国government冻结了她的财产,英国外交部则暗示说,那是因为她与阿联酋的联系更为紧密。贝·布托也将其领导的人民party流亡party部安置在了迪拜的一座别墅中。不过,根据与阿联酋government达成的协议,她在阿联酋过着“失语”的生活,也就是不得在此发表任何政治声明。后来,她又在瑞士居住过一段时间,但瑞士检察机关以洗钱罪名控告了她,她再一次被迫离开。据巴官员透露,在过去7年流亡岁月中,贝·布托曾辗转流亡于美国沙特阿拉伯、阿联酋、西班牙和瑞士等多个国家。

  2004年,扎尔达里被保释出狱,结束了长达8年的牢狱生活。3个星期后,扎尔达里飞赴伦敦,一家5口终于团聚了。多年没见过父亲的孩子甚至都记不清老爸的模样了。对这个两次让她从权力顶峰跌落的男人,贝·布托却依旧是痴心不改。她说她非常思念丈夫,丈夫的遭遇让她想起莎士比亚笔下的李尔王。她还引用《李尔王》的话说,“我相信是天下人负他,而非他负天下人。”
[编辑本段]
六、遭遇袭击  刚刚结束海外流亡生活归国的巴基斯坦前总理贝娜齐尔·布托所乘车辆在2007年10月19日凌晨在卡拉奇市内行进途中遭遇两次爆炸袭击。爆炸造成139人死亡、近400人受伤,贝·布托本人安然无恙。巴基斯坦内政部长阿夫塔卜·谢尔帕奥说,这两起爆炸显然是自杀式袭击。

  贝·布托车队附近先是发生一起小型爆炸,随后距离贝·布托所乘卡车数步之遥处一声巨响,卡车玻璃受损,一辆警方护卫车辆在街中心起火。爆炸目击者米安·阿卜杜勒·拉扎克说:“起先是一次小爆炸,等人们慌乱时,一场大爆炸发生。”爆炸发生后,在贝·布托卡车车顶上的人纷纷下车逃命,一人径直跳下,其他人使用梯子下车。人们四散逃离。当时和贝·布托在同一辆车里的助手拉赫曼·马利克说,爆炸发生时贝·布托正在车中休息。卡拉奇警方高级官员爱资哈尔·法鲁基告诉巴基斯坦黎明新闻电视台,爆炸发生后,贝·布托迅速登上停放在附近应对不测事件的飞机,离开现场,被安全转移到她在卡拉奇的住所。
[编辑本段]
七、再遭软禁  ■2007年11月13日,拉合尔,通往贝·布托住所的公路上,巴基斯坦警察站在带刺的铁丝路障后警戒

  5天内巴基斯坦警方第二次阻止前总理参与抗议集会活动———

  巴基斯坦警方13日出动上千名警察包围反对party人民party领袖、前总理贝娜齐尔·布托在东部城市拉合尔的住处,阻止她参与从当天开始向首都伊斯兰堡“行军”的抗议活动。这是巴警方5天内第二次阻止贝·布托参与抗议集会活动。

  拉合尔所在的旁遮普省警方称,他们已经向贝·布托出示了为期7天的拘留令,禁止她离开住处参与集会。

  ■多重障碍封锁住处

  旁遮普省警方当地时间13日凌晨开始派遣上千名警察设置障碍,阻断通向贝·布托住处的所有交通。

  一名在现场的法新社记者看到,警方首先在住所周围设置了双层铁丝网,并在外围搭建木制障碍,后面部署了一列身着防弹衣的武装警察。最后,警方在住所最外围停了大约8辆装满沙土的卡车。

  路透社记者看到,住所大门处贴着一张有关贝·布托的拘留令。

  负责实施封锁任务的警官阿夫塔卜·齐马告诉美联社记者,警方已经将拘留令交给贝·布托的代表。“她(贝·布托)已经被拘留,不会被允许离开住处,”齐马说。

  一名警官告诉法新社记者,部署在贝·布托住处周围的警力大约有1100人,而设置的路障将足以“排除贝·布托离开的可能性”。

  根据计划,贝·布托及其支持者当天将开始从拉合尔市至伊斯兰堡的抗议行程,整个行程大约270公里,计划3至4天走完。不过,巴government认为,紧急状态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参与游行集会。

  警方说,为此,拉合尔全市范围内已经有1.8万名警察处于待命状态,准备随时应对贝·布托支持者的抗议活动。

  ■贝·布托强硬反击

  面对警方封锁,身处住所内的贝·布托当天接受媒体电话采访时发表强硬言论,要求穆沙拉夫辞去总统职务。这是贝·布托首次发表这种言论。

  “他是时候离开(辞职)了,他必须辞去总统职务,”贝·布托说。此前,贝·布托只是呼吁穆沙拉夫辞去军职,担任文职总统。

  采访中,曾与巴government开展数月权力共享谈判的贝·布托还首次排除与穆沙拉夫共事的可能性,称只要穆沙拉夫继续担任总统,自己就不会出任总理。

  “只要穆沙拉夫是总统,我就不会当总理,”贝·布托说,“即使我希望和他共事,我也会因此失去公众支持……当他们动用警察的时候,我们之间的谈判就已经破裂了,任何与穆沙拉夫有联系的人都会受到影响。”

  另据巴基斯坦媒体报道,贝·布托13日表示,她所领导的人民party可能会抵制即将举行的议会选举。

  ■英联邦设最后期限

  面对巴国内局势,英联邦成员12日在伦敦召开外长级会议,并发表一项联合声明,要求巴基斯坦尽快取消紧急状态,否则将被中止英联邦成员资格。这也是1999年穆沙拉夫上台以来,英联邦第二次威胁中止其成员资格。

  英联邦由英国及其自治领地和其他已独立的前殖民地、附属国组成,现有53个成员。声明说,如果穆沙拉夫在本月22日前没有取消紧急状态,以及辞去军职,巴基斯坦的英联邦成员资格将被中止。

  英联邦外长在联合声明中虽然对穆沙拉夫关于明年1月9日前举行议会选举的决定表示欢迎,但认为“在紧急状态下举行的选举将缺乏可信度”,并且这一紧急状态与英联邦的宗旨相违背。

  路透社说,英联邦这一施压努力很大程度上说属于象征意义,但可能对援助巴基斯坦的部分项目产生影响。
[编辑本段]
八、遇难身亡  2007年12月27日,巴基斯坦反对party人民party主席贝娜齐尔·布托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邻近的拉瓦尔品第市举行的竞选集会上遭遇自杀式袭击受伤,在送往医院后,于当地时间18时16分不治身亡,另有二十余人遇难。

  贝·布托将被安葬在自己的出生地——拉卡纳(Larkana)地区的家族墓地里,陪伴在她的父亲阿里·布托的身边。贝·布托的丈夫和三个孩子以及数以十万计的支持者哭送贝·布托.她将与他的父亲,巴前总理阿里·布托葬在一起。

  ·致命:子弹打穿脊髓

  巴基斯坦《每日时报》28日透露了贝·布托遇刺身亡的细节。

  
 当时,贝·布托正从车内的天窗站起身向她的支持者示意,此时,一名骑摩托车的凶手使用卡拉什尼科夫步枪向她开枪,贝·布托的头部和脖子处中弹,她倒在车内,袭击者在开枪后引爆了身上的炸弹。参加抢救贝·布托工作的一名医生称,贝·布托的死因是一颗子弹打断了她的脊髓,这颗子弹击中了她的脖后部。另一发子弹穿过她的肩部,从她的胸部打出,但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脊髓受损。

  ·凶器:卡拉什尼科夫步枪

  暗杀贝·布托的凶手实施暗杀行动的凶器是一支卡拉什尼科夫步枪。

  这种自动步枪如此普及,主要在于它操作简便、安全耐用、性能优越,而且价格便宜。在阿富汗、巴基斯坦和非洲许多国家,它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随后,基地组织的一名发言人宣布对暗杀巴基斯坦反对party领导人、前巴总理贝·布托事件负责。据称这起事件是基地组织二号人物扎瓦赫里于2007年10月开始策划的。穆沙拉夫在得知贝·布托遇刺后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巴基斯坦局势。27日晚间,穆沙拉夫发表全国电视讲话,宣布全国为贝·布托哀悼三天,并对此事件进行谴责。谢里夫在得知消息后来到医院,坐在贝·布托的遗体前一言不发。27日有媒体报道称,谢里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将接过贝·布托的大旗继续战斗”。此外,国际社会也纷纷谴责这一恐怖袭击事件。

  贝·布托死讯确认后,来自宾夕法尼亚州的共和party参议员斯佩克特说,美国现行对巴政策建立在贝·布托能带来稳定的前提下,“没有了她,我们不得不重新制定(政策)”。

  ·其死对国内国际的影响

  美国认为,过去一年,布什government一直致力于让巴各对立势力实现和解,贝·布托遇害后,美国对巴内部事务的影响力将继续减弱,对巴政策的选择空间进一步受到压缩。

  《纽约时报》2007年12月28日发表述评说,贝·布托遇刺,意味着布什在巴基斯坦的两大目标落空:即在巴基斯坦实现民主;清除盘桓在巴的“基地”、塔利班等宗教极端势力。

  贝·布托2007年10月回国。在此之前,有传闻说,在美国大力推动下,贝·布托与巴总统穆沙拉夫寻求达成“权力分享协议”。美国官员认为,“权力分享协议”符合美国的利益。一方面,美国能借此促使穆沙拉夫恢复巴民主进程;另一方面,贝·布托回归政治舞台,能减少巴国内要求穆沙拉夫下台的声音,避免巴政局持续陷于动荡。布什government原本希望,明年1月8日巴议会选举后,穆沙拉夫与贝·布托的政party组成联盟,共同组建一个亲美government。

  贝·布托遇刺后,美国被迫寻找下一个能与穆沙拉夫达成和解的政治人物。

  一名美国官员告诉《纽约时报》,美国驻巴大使馆27日开始与巴另一主要反对party穆斯林联盟(谢里夫派)官员接触。

  那名官员说,支持穆沙拉夫的巴穆斯林联盟(领袖派)成员大多来自巴前总理纳瓦兹·谢里夫领导的穆斯林联盟(谢里夫派)。这种渊源关系促使美国转而考虑撮合谢里夫和穆沙拉夫这对政治老冤家。

  对于美国而言,这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谢里夫率领的party派虽然也属世俗政party,但谢里夫被认为与巴宗教激进势力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此外,美国官员也承认,鉴于双方多年政治恩怨,穆沙拉夫与谢里夫建立同盟的前景并不看好。

  谢里夫此前多次表示不会与穆沙拉夫合作。他还抨击贝·布托与穆沙拉夫寻求“权力分享”。贝·布托遇刺后,谢里夫宣布抵制议会选举。

  ·巴基斯坦多城市爆发示威骚乱

  “基地”组织一名发言人宣布为巴基斯坦前总理、反对派领袖贝·布托被暗杀一事负责。

  “基地”发言人亚兹德说:“我们终结了最有价值的美国资产,她曾发誓要击败穆斯林游击队。”据信,是“基地”第二号人物扎瓦希里今年10月下达了暗 杀贝·布托的命令,“基地”组织为此成立了死亡小组。

  ·全国举行三天哀悼

  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27日晚通过官方电视台发表全国讲话,宣布全国为当日遇刺身亡的巴前总理、人民party主席贝·布托举行3天哀悼。穆沙拉夫同时对恐怖袭击表示谴责,并要求全国人民保持冷静与平和。

  ·议会选举日期被推迟

  巴基斯坦看守government总理苏姆罗28日说,government暂无推迟原定明年1月8日举行的议会选举的计划。苏姆罗当天在伊斯兰堡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巴government就议会选举问题做出的任何决定都会同巴所有政party进行磋商。

  然而1月2日,巴基斯坦选举委员会宣布推迟原定于1月8日举行的全国大选,并将选举日期定在2月18日。

  ·贝布托的遗嘱

  2007年12月30日晚间,人民party召开记者会,宣读了贝布托的遗嘱,在遗嘱中,她钦定其独子扎尔达里完成学业后接任人民party主席。人民party官方在当日已经任命扎尔达里为人民party主席,待其完成学业后正式就任。其父亲,贝布托的丈夫阿西夫·阿里·扎尔达里被任命为人民party联合主席,在扎尔达里完成学业前负责人民partyparty务。此外,人民party还成立了一个资深顾问团,负责对扎尔达里进行辅佐。此外,人民party还在当日表示,将会参加明年(2008年)1月8日的议会选举,并呼吁穆斯林联盟(谢里夫政party)也参加议会选举,谢里夫发言人在随后表示,穆斯林联盟会考虑参加明年1月8日的议会选举。
[编辑本段]
九、人物语录  我的生活和经历很简单,不是被监禁就是浪迹天涯。

  继续父亲的事业,治理一个复杂的巴基斯坦。

  为使这个国家没有贫困,没有歧视,我在奋斗!

  在穆斯林国家,我作为一名女政治家,是不容易的。

  最好的复仇方式就是民主!

  你可以囚禁一个人,但你囚禁不了思想;你可以流放一个人,但你流放不了思想;你也可以杀死一个人,但你杀死不了思想。(最终贝·布托和那些思想的殉难者一道验证了她的这句话!)

  不是我选择了此生,而是此生选择了我。生于巴基斯坦,我的生命折射了她的动荡、悲情和胜利……(此句选自其自传《东方的女儿》的前言)这是巴基斯坦前总理贝娜齐尔·布托的一句广为人知的名言。

  有太多的人付出了太多的牺牲,还有更多的人在期盼.他们把我看成是自由的希望,希望我来阻止争斗.我想起马丁·路德·金的话:“我们对重大事件沉默之日,即是我们生命结束之时。”我把信仰交给真主,把命运交给人民。

  我不会停下来!

  但是,经历过这么多年的磨难,我依然坚信:时间,正义和历史将站在民主的一边。




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道具 举报

APP下載|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4-8-29 09:35 , Processed in 0.078445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