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我看上了高桥的Mewlon 210

[复制链接]
小蔡 发表于 2005-5-12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日本–东京都 KDDI通信公司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请勿使用gmail/outlook/aol/icloud邮箱注册)

×
中毒阿。
f0x 发表于 2005-5-12 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云浮 电信
拍行星的利器。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dingye 发表于 2005-5-12 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青岛–市北区 联通市南区电信
蔡兄要上大口径了?Mewlon 210是Dall-Kirkham设计吧。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小蔡 发表于 2005-5-12 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日本–东京都 KDDI通信公司
呵呵,眼视是个好镜子。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dingye 发表于 2005-5-12 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青岛–市北区 联通市南区电信
拿什么架呢?蔡兄想买赤道仪?还是重型经纬台?
Mewlon 210好象也有减焦镜。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小蔡 发表于 2005-5-12 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日本–东京都 KDDI通信公司
呵呵,现在没钱,可以作为下步的升级考虑。
   这个镜子的确锐利反差高,比C9.25锐利,反差高,亮度差不多。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denebman 发表于 2005-5-12 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新加坡 南洋理工大学
目镜该咋办?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小蔡 发表于 2005-5-12 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日本–东京都 KDDI通信公司
目镜么,原来的10毫米左右的,都能直接用了。
  最多再买个55毫米的TV PL。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amoebahydra 发表于 2005-5-12 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香港 电讯盈科有限公司
[quote:39a41e1c16="dingye"]蔡兄要上大口径了?Mewlon 210是Dall-Kirkham设计吧。[/quote]
高橋的Mewlon確是Dall Kirkham Cassegrain設計。橢圓主鏡配合圓型副鏡;在各種卡式鏡中有最好的On-axis表現。星点幼細有近於APO拆射鏡的表現。但維撼的是Mewlon 210用主鏡對焦,難免有Mirror flop。

附圖是Mewlon 250,是用電動副鏡對焦的。Mewlon是有專用的修正鏡能提供一個35x24mm的像塲。
M250 bino.jpg
mewlon250.jpg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Adrian 发表于 2005-5-14 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电信
你要有思想准备啊。DK镜彗差好大的,只能拍行星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小蔡 发表于 2005-5-14 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日本–东京都 KDDI通信公司
[quote:b9773d8d28="Adrian"]你要有思想准备啊。DK镜彗差好大的,只能拍行星[/quote]

     呵呵,我和拍摄无缘。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Turkish_Cats 发表于 2005-5-14 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温州–苍南县 电信
APO淘汰下来后送我噢. 8)]
(被踢飞)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amoebahydra 发表于 2005-5-15 03: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香港 电讯盈科有限公司
[quote:bf98f38e86="Adrian"]你要有思想准备啊。DK镜彗差好大的,只能拍行星[/quote]
若用高橋的Mewlon Corrector修正鏡而影像平面能設定於56mm,Mewlon可以提供一個給35mm相机用的平而沒有彗差的像塲。可參閱Cloudy Night的報告,他們並沒有用專用的Mewlon Corrector但也可以接受。
http://www.cloudynights.com/item.php?item_id=133&pr=2x6x22
mewlon corrector.jpg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Alone狼 发表于 2005-5-15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鹏博士宽带
好东西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Adrian 发表于 2005-5-15 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电信
[quote:cf5a3bdf53="amoebahydra"][quote:cf5a3bdf53="Adrian"]你要有思想准备啊。DK镜彗差好大的,只能拍行星[/quote]
若用高橋的Mewlon Corrector修正鏡而影像平面能設定於56mm,Mewlon可以提供一個給35mm相机用的平而沒有彗差的像塲。可參閱Cloudy Night的報告,他們並沒有用專用的Mewlon Corrector但也可以接受。
http://www.cloudynights.com/item.php?item_id=133&pr=2x6x22[/quote]

呵呵,加了修正镜,可就另当别论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九大行星 发表于 2005-5-18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北–武汉 电信
转载一篇东西,供同好参考:

蓋賽格林家族
       此處的蓋賽格林家族,不只指古典蓋賽格林,而泛指所有以次鏡(secondary mirror)將焦點反射至主鏡後方的系統(這種焦點位置統稱蓋賽格林焦點)。
       蓋賽格林系統的主鏡都是凹面鏡,用以匯聚星光,次鏡理論上可以是凸面鏡也可以是凹面鏡。具凹面次鏡的蓋賽格林是Gregory式(Gregorian),這種型式的蓋賽格林鏡筒過長,幾乎只能在書上看到,以下我們只討論市面上可以找到的,具有凸面次鏡的蓋賽格林。具有凸面次鏡的蓋賽格林家族有四名主要成員(見表一),其共同特性是像場中心的成像是完美的,與牛頓鏡一樣,沒有任何像差。但在像場中心以外的地方,他們有各種程度不同的像差,如圖一所繪,也有相當嚴重的像面彎曲。這些像差特性以及製作難易度,使他們各適用於不同的天文觀測,以下我簡單介紹他們的特性。
蓋賽格林系統        主鏡形狀(皆為凹面)        次鏡形狀(皆為凸面)
Classic Cassegrain        拋物面        雙曲面
Ritchey-Chretien        雙曲面        雙曲面
Dall-Kirkham        橢球面(prolate,註一)        球面
Pressman-Camichel        球面        橢球面(oblate,註一)
表一:四種主要蓋賽格林系統
古典蓋賽格林 (Classic Cassegrain)
       古典蓋賽格林是業餘市場上最常見的蓋賽格林家族成員,因為高度非球面的次鏡,其價格高於同口徑的牛頓式,焦比一般在8甚至12以上,最常用於行星等高倍率觀測,或是小型天體如系外銀河之類的直焦攝影。古典蓋賽格林最大的離軸像差是彗形像差,其程度與同焦比的牛頓鏡相近。古典蓋賽格林也有相當可觀的像面彎曲,較牛頓鏡嚴重許多(例如圖一中所示)。大體上,如果可以購得專用的彗差與像場修正鏡,古典蓋賽格林在星野攝影上的適用性是與牛頓鏡類似的。但在實用上,因為古典蓋賽格林的焦比太大,將其應用於星野攝影的人並不多。
Dall-Kirkham
       D-K式的離軸像差是比古典蓋賽格林更嚴重的彗形像差(見圖一),即使是大焦比的D-K式,可用像場依然極小。它最大的好處是,次鏡是極易製作的球面鏡,橢球面的主鏡雖是非球面,製作難度還是比其它非球面低。雖然它有嚴重的彗差,但在像場中心的成像仍是完美的,再加上易於以較低成本製成大口徑,它很適合不需要大像場的行星觀測。如果各位真要以D-K式進行星野攝影,千萬別忘了同時購置彗差修正鏡,以得到較大的可用像場。目前市面上唯一(就我所知)的D-K式產品是高橋製作所的Mewlon系列。

Pressman-Camichel
      P-C式的彗差極嚴重(見圖一),完全不可能用於星野攝影。其唯一好處是主鏡為球面,製作非常容易,橢球面的次鏡製作難度也不似其它非球面困難。不過,這些製作上的好處全都被其嚴重的彗差給打敗,別說市場上看不到P-C式的產品,連文獻上也不常討論。
Ritchey-Chretien
       R-C式是蓋賽格林家族中的“貴”公子,它的主鏡與次鏡都是製作難度最高、高度非球面的雙曲面。與其它蓋賽格林家族成員一樣,它在光軸上的成像是完美的,不只如此,R-C在離軸成像上也完全沒有彗差,唯一的像差只有像散與像面彎曲(其像面彎曲卻是蓋賽格林家族中最嚴重的)。R-C沒有彗差,離軸星像因像散而呈圓形(見圖一),至少不是惡形惡狀的三角型。這幾個優點加起來,使得R-C式儘管製作難度最高,卻極受專業天文學家的歡迎,很多近代大型天文望遠鏡(包括太空望遠鏡)都是R-C式設計,以對天文學的貢獻來看,R-C的地位可以超越古典蓋賽格林。就這個角度來說,R-C才是蓋賽格林家族的代表成員。
       因為R-C的離軸星像是良好的圓形,而不是醜陋的怪三角型,加上沒有彗差,可用像場比其它家族成員還大,這使它也極適於業餘天文攝影。它的圓形離軸星像及像面彎曲,很容易透過單一透鏡的像場修正鏡得到很大的改善,若是使用兩枚以上的像場修正鏡,甚至可使其像場大到足以涵蓋中型底片。目前市面上不管是在美國、日本、還是歐洲都有廠商生產R-C式望遠鏡(或其衍伸型)供業餘愛好者使用,其焦比在5到10不等,有的有配備多枚式像場修正鏡以供中型底片的攝影使用,專供135相機或CCD使用的則沒有像場修正鏡。這些市售的R-C式因為製作難度高,相對的售價也就極高,此外,R-C也不似牛頓式那樣易於自製,這些都使得使用R-C的業餘攝星者並不多。
R-C可說是最適於星野攝影的望遠鏡,其成像之銳利、像場之大,完全可以與折射鏡相提並論。但R-C可以用較低價格達到的20cm甚至30cm以上的口徑,卻不是折射鏡能達到的。我認為,除去使用困難的施密特相機,最適於星野攝影的主流天文望遠鏡非折射鏡與R-C莫屬,口徑15cm以下是折射鏡的擅場,20cm以上則是R-C鏡的天下。

圖一:四種主要蓋賽格林系統的像差比較,圖中所繪皆為口徑20cm、焦比8的系統,且次鏡放大率為8/3倍(換句話說,主鏡焦比皆為3)。圖中的成像都是取彎曲像面上的成像,因此像面彎區的效應在此圖中並看不到。四種設計的像面曲率半徑(RF)都標在圖中,可以看出R-C式的曲率半徑最小,意即像面彎曲最嚴重。圖片取自“Telescope Optics - A Comprehensive Manual for Amateur Astronomers”一書。
次鏡及像面彎曲
       蓋賽格林系統的次鏡大小會影響望遠鏡的光學性能,其原理與我在“牛頓式望遠鏡”一節中介紹的是一樣的,過大的次鏡會造成可觀的光損以及反差下降。不同的是,在牛頓系統上,斜鏡的大小一般都不會大到使這些問題過於明顯,蓋賽格林系統則否。
       所有的蓋賽格林家族成員都有可觀的像面彎曲,其中以R-C最嚴重,古典蓋賽格林次之。而同口徑、同焦比(主鏡與次鏡的總合焦比)、同設計(譬如同是R-C式)的蓋賽格林,其像面彎曲程度卻又與次鏡的配置有關。譬如,主鏡焦比3、次鏡放大率10/3,以及主鏡焦比5、次鏡放大率2的系統,同樣都有10的總合焦比,但前者與後者相較,鏡筒較短、次鏡較小、像面彎曲卻較大。較短的鏡筒是優點,它利於移動;較小的次鏡也是優點,如我前面說的,它減少光損,同時維持成像的高反差;但較大的像面彎曲卻是缺點,微量的像面彎曲或許可藉像場修正鏡來消除,過大的像面彎曲卻不是我們樂見的。
       因此,所有的蓋賽格林系統在設計時,都會在次鏡的大小與像面彎曲之間做出難以兩全的取捨。針對行星觀測設計的古典蓋賽格林與D-K系統,因為不受像面彎曲的影響(只取像場中極小的一部份),可以儘量使用高放大率的次鏡,以縮短鏡筒長度同時縮小次鏡直徑,這有助於得到最高反差的行星影像。
相反的,如果是針對星野攝影設計的R-C系統,因為它是蓋賽格林家族中像面彎曲最嚴重的,為了求取較平坦的像面,又要使總合焦比不要太大以利攝影,種種要求加起來,相當大而低放大率的次鏡就是必要之惡了。市面上不少口徑30cm以下的小口徑R-C,為了能做中型底片的攝影,其次徑直鏡可以在主徑的一半以上。這不只造成相當可觀的光損,更會造成反差的下降,使其非但不適於高倍率的行星觀測,即使是做星野攝影也可以查覺這樣的反差下降。這一點,是考慮使用R-C鏡做星野攝影前要銘記於心的。R-C的這個毛病,要到口徑在30cm以上才會變得較小。
結論
       如果你希望做大口徑的星野攝影,買個R-C鏡,除了施密特相機外,沒有其它主流機種可以與它抗衡。
註一:Dall-Kirkham的主鏡與Press-Camichel的次鏡都是橢球面,差別在於D-K式的是橢球面光軸恰通過兩焦點(此稱prolate ellipsoid),而P-C式的光軸則自兩焦點中央通過而未通過焦點(此稱oblate ellipsoid),如下圖所示。
精华已尽多堪弃,生死攸关少亦图。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九大行星 发表于 2005-5-18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北–武汉 电信
续前
圖一:四種主要蓋賽格林系統的像差比較,圖中所繪皆為口徑20cm、焦比8的系統,且次鏡放大率為8/3倍(換句話說,主鏡焦比皆為3)。圖中的成像都是取彎曲像面上的成像,因此像面彎區的效應在此圖中並看不到。四種設計的像面曲率半徑(RF)都標在圖中,可以看出R-C式的曲率半徑最小,意即像面彎曲最嚴重。圖片取自“Telescope Optics - A Comprehensive Manual for Amateur Astronomers”一書。
次鏡及像面彎曲
       蓋賽格林系統的次鏡大小會影響望遠鏡的光學性能,其原理與我在“牛頓式望遠鏡”一節中介紹的是一樣的,過大的次鏡會造成可觀的光損以及反差下降。不同的是,在牛頓系統上,斜鏡的大小一般都不會大到使這些問題過於明顯,蓋賽格林系統則否。
       所有的蓋賽格林家族成員都有可觀的像面彎曲,其中以R-C最嚴重,古典蓋賽格林次之。而同口徑、同焦比(主鏡與次鏡的總合焦比)、同設計(譬如同是R-C式)的蓋賽格林,其像面彎曲程度卻又與次鏡的配置有關。譬如,主鏡焦比3、次鏡放大率10/3,以及主鏡焦比5、次鏡放大率2的系統,同樣都有10的總合焦比,但前者與後者相較,鏡筒較短、次鏡較小、像面彎曲卻較大。較短的鏡筒是優點,它利於移動;較小的次鏡也是優點,如我前面說的,它減少光損,同時維持成像的高反差;但較大的像面彎曲卻是缺點,微量的像面彎曲或許可藉像場修正鏡來消除,過大的像面彎曲卻不是我們樂見的。
       因此,所有的蓋賽格林系統在設計時,都會在次鏡的大小與像面彎曲之間做出難以兩全的取捨。針對行星觀測設計的古典蓋賽格林與D-K系統,因為不受像面彎曲的影響(只取像場中極小的一部份),可以儘量使用高放大率的次鏡,以縮短鏡筒長度同時縮小次鏡直徑,這有助於得到最高反差的行星影像。
相反的,如果是針對星野攝影設計的R-C系統,因為它是蓋賽格林家族中像面彎曲最嚴重的,為了求取較平坦的像面,又要使總合焦比不要太大以利攝影,種種要求加起來,相當大而低放大率的次鏡就是必要之惡了。市面上不少口徑30cm以下的小口徑R-C,為了能做中型底片的攝影,其次徑直鏡可以在主徑的一半以上。這不只造成相當可觀的光損,更會造成反差的下降,使其非但不適於高倍率的行星觀測,即使是做星野攝影也可以查覺這樣的反差下降。這一點,是考慮使用R-C鏡做星野攝影前要銘記於心的。R-C的這個毛病,要到口徑在30cm以上才會變得較小。
結論
       如果你希望做大口徑的星野攝影,買個R-C鏡,除了施密特相機外,沒有其它主流機種可以與它抗衡。
註一:Dall-Kirkham的主鏡與Press-Camichel的次鏡都是橢球面,差別在於D-K式的是橢球面光軸恰通過兩焦點(此稱prolate ellipsoid),而P-C式的光軸則自兩焦點中央通過而未通過焦點(此稱oblate ellipsoid),如下圖所示。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九大行星 发表于 2005-5-18 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北–武汉 电信
图在WORD中,无法在此显示出来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老咸鱼 发表于 2005-5-18 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上海 电信/Intel中国北京或上海研发中心
原帖见:
http://www.asiaa.sinica.edu.tw/~whwang/articles/wide_field_astrophoto/cassegrain.html

转帖要厚道!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agong 发表于 2005-5-18 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福田区 电信
我也看上了, 也是想主要用做目视观测。 不过我还想要个更大的: Mewlon 250。 amoebahydra兄是在用这个镜子吗? 有没有什么经验可以介绍一下?

另外对vixen的vmc200也有点兴趣。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5-2-1 23:57 , Processed in 0.089268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