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成像几乎完美的127mm口径F/5焦比的L-H望远镜镜片组

[复制链接]
Wah! 发表于 2005-8-13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香港 有线电视
應該怎樣計算? :?  :?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abiao 发表于 2005-8-14 05: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上海–浦东新区 电信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XinHua1478 发表于 2005-8-14 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北–武汉–武昌区 电信
怎么是团购呢?不能散购啊? :?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天使之亦 发表于 2005-8-15 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鹏博士BGP
有没有国外爱好者的测评,或者拍摄照片什么的? :twisted:
另外,论坛里大米人快吃吃螃蟹啊 :mrgreen: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咸鱼 发表于 2005-8-15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上海 电信/Intel中国北京或上海研发中心
团购是每个人都买一套或多套啊。
向厂家单订一套的成本太高,团购的每一套成本都很低。

[quote:2bc9f0b772="XinHua1478"]怎么是团购呢?不能散购啊? :?[/quote]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Wah! 发表于 2005-8-15 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香港 有线电视
其實假如廠方生產的技術夠好, 何不團購 RC 卡式鏡片?
一來大部份人都知道它的質素好, 二來只需要磨兩片反射鏡, 材料成本低.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咸鱼 发表于 2005-8-15 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上海 电信/Intel中国北京或上海研发中心
RC还是卡塞格林式,它们的像质其实并不是太好,特别是彗差大,非球面又难加工,在中短焦时它们的直径遮挡比通常达到惊人的35-50%,造成图像反差低,星点面积大

高级RC镜会在焦点前加入改正镜校正彗差,成本又升高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wzc 发表于 2005-8-15 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秦皇岛 联通
能否给弄个10寸 1/8波长抛物面反射镜片??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咸鱼 发表于 2005-8-15 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上海 电信/Intel中国北京或上海研发中心
可向光学厂家咨询,这个已经跑题了。

[quote:19561c7fe6="wzc"]能否给弄个10寸 1/8波长抛物面反射镜片??[/quote]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咸鱼 发表于 2005-8-15 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上海 电信/Intel中国北京或上海研发中心
谢谢支持,目前和厂家谈得很好,加工精度有保证。

[quote:068aebb352="zhy8265"]老咸鱼朋友那现在联系得什么情况了呢,我还是很关注你的设计的,别人怎么说我们就不讨论了,毕竟我对光学的了解还是有限,我就知道那种RC的反射系统非常好就不用解释了只是大家对这种L-H望远镜系统真的没听过,可能多种的原因吧一直没被很好的传送开来,大多人对新事物总会抱有怀疑观望的态度当然也包括我 呵呵 当然我对你这样热心的朋友会很相信很支持的  [/quote]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Wah! 发表于 2005-8-16 0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香港 有线电视
[quote:bba8f18215="老咸鱼"]RC还是卡塞格林式,它们的像质其实并不是太好,特别是彗差大,非球面又难加工,在中短焦时它们的直径遮挡比通常达到惊人的35-50%,造成图像反差低,星点面积大

高级RC镜会在焦点前加入改正镜校正彗差,成本又升高了。[/quote]像質不好, 為何許多天文台都用它? 為何許多人都渴望有一台? :?  :?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seeksky893 发表于 2005-8-16 0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青岛 联通
[quote:da554a84a0="Wah!"][quote:da554a84a0="老咸鱼"]RC还是卡塞格林式,它们的像质其实并不是太好,特别是彗差大,非球面又难加工,在中短焦时它们的直径遮挡比通常达到惊人的35-50%,造成图像反差低,星点面积大

高级RC镜会在焦点前加入改正镜校正彗差,成本又升高了。[/quote]像質不好, 為何許多天文台都用它? 為何許多人都渴望有一台? :?  :?[/quote]

天文台用的可不是1200块人民币的啊.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dingye 发表于 2005-8-16 07: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青岛–市北区 联通市南区电信
http://www.hkastroforum.net/bbs/viewtopic.php?t=4414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福建ltycho 发表于 2005-8-16 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三明 电信
买来的是散件?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Wah! 发表于 2005-8-16 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香港 有线电视HKCABLE
[quote:87f74bbdc4="seeksky893"][quote:87f74bbdc4="Wah!"][quote:87f74bbdc4="老咸鱼"]RC还是卡塞格林式,它们的像质其实并不是太好,特别是彗差大,非球面又难加工,在中短焦时它们的直径遮挡比通常达到惊人的35-50%,造成图像反差低,星点面积大

高级RC镜会在焦点前加入改正镜校正彗差,成本又升高了。[/quote]像質不好, 為何許多天文台都用它? 為何許多人都渴望有一台? :?  :?[/quote]

天文台用的可不是1200块人民币的啊.[/quote]
那就更奇怪! 天文台用"可不是1200块人民币"的價錢買一台像質不好的鏡子?!

我相信RC不是像質不好, 只是較難加工而已.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咸鱼 发表于 2005-8-16 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上海 电信/Intel中国北京或上海研发中心
我已经说过了,高级RC镜会在焦点前加入改正镜以提高像质,天文台所有RC基本是大口径,而大口径的反射面是远较透镜容易制作、支撑!
在大口径的情况下,所有有折射面的结构如APO、Schmidt、Maksutov、L-H等都受制于大口径的透镜,大块的透光性好的折射率均匀气泡少的光学玻璃产量和价格与彩票头奖差不多。而RC结构是全口径反射面,改正镜非大口径,天文台使用是最适合,而天文台光谱分析用的RC是没有改正镜的,透镜会对光谱有吸收但反射镜不会。
而且RC不适合短焦使用,遮挡比太大。

[quote:45358ea3d7="Wah!"][quote:45358ea3d7="老咸鱼"]RC还是卡塞格林式,它们的像质其实并不是太好,特别是彗差大,非球面又难加工,在中短焦时它们的直径遮挡比通常达到惊人的35-50%,造成图像反差低,星点面积大

高级RC镜会在焦点前加入改正镜校正彗差,成本又升高了。[/quote]像質不好, 為何許多天文台都用它? 為何許多人都渴望有一台? :?  :?[/quote]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咸鱼 发表于 2005-8-16 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上海 电信/Intel中国北京或上海研发中心
是的,是从光学厂商买,需要自己组装。

[quote:00e3572390="福建ltycho"]买来的是散件?[/quote]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dingye 发表于 2005-8-16 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青岛–市北区 联通市南区电信
其实1200能买个现成的6寸反射镜筒了。
这个镜子便携性肯定是不够好,不如小镜子轻便,而口径也才5寸而已,目视深空不上不下地很尴尬。目视像质要求宽松,还不如买大口径的现成反射方便。
要是用来拍照的话,其它的不说,重心分布不均匀需要用载重量很大的赤道仪器。8寸的L-H镜达到热平衡的时间至少需要恐怖的五小时这么久,还是一般秋天的夜晚。5寸不知道需要多长时间达到热平衡,估计时间也短不了。达不到热平衡对于像质影响很大,而热平衡时间又过长,所以很不实用。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咸鱼 发表于 2005-8-16 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上海 电信/Intel中国北京或上海研发中心
1200买6寸反射镜筒也只是球面镜,像质不行。
一句话可以有很多种说法,象你说的便携比不上小镜子,口径又太小。我也可以说口径比小镜子大,便携又比大镜子好。5寸镜子已经是便携的极限了,既考虑到便携又有较大口径,这是一种综合的选择结果。
用来拍照的话,重心靠前,赤道仪支撑处也要靠前。127mm小镜子热平衡时间不用太长,金属镜筒也能帮助。如果真象你所说的这样,那还会有谁用127口径的折射镜子呢?

[quote:7e99740eb8="dingye"]其实1200能买个现成的6寸反射镜筒了。
这个镜子便携性肯定是不够好,不如小镜子轻便,而口径也才5寸而已,目视深空不上不下地很尴尬。目视像质要求宽松,还不如买大口径的现成反射方便。
要是用来拍照的话,其它的不说,重心分布不均匀需要用载重量很大的赤道仪器。8寸的L-H镜达到热平衡的时间至少需要恐怖的五小时这么久,还是一般秋天的夜晚。5寸不知道需要多长时间达到热平衡,估计时间也短不了。达不到热平衡对于像质影响很大,而热平衡时间又过长,所以很不实用。[/quote]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dingye 发表于 2005-8-16 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青岛–市北区 联通市南区电信
1200光买镜筒的话,6寸可以买到抛物面的主镜。对了,你那1200是镜片组的价格,在智通那里,20cm口径反射的非球面主镜只要1000元而已,20cm口径的副镜,价格也仅为100元而已,加一起才1100。比1200还便宜100。

为什么说便携性很差呢。

首先它有两块全口径透镜和一块全口径反射镜,它的自重将是一个127折射和一个127反射重量的总和,应该跟同口径的apo镜重量差不多,镜筒重量应该会有六公斤以上。长度也短不了。
其次是它的重心偏,两块透镜、副镜、调焦座、天顶、目镜等全在前头,严重地头重脚轻,重心位置不好,肯定会影响支架的稳固性,不是一个简单的支撑处靠前就能完全解决的。很简单,风稍微一大,整个系统就会晃地很厉害,所以你的支架的载重量一定要有很大的余量才行,否则会很不稳的。

便携性跟口径没有必然联系,C-8也才6.8公斤而已。镜筒还短,没什么严重的重心问题,所以对于赤道仪的要求应该比你的镜子要低。整套东西,便携性应该比你的好。

你弄了个镜子,总得考虑用什么架吧?支架的选择跟用途有很大的关系。

如果目视的话,就尽量要轻便,牛反呢,你可以给它做个dob支架,很轻便,本次交流会“镜神”带来的50厘米口径牛反,就是dob支架,完全拆卸了之后居然可以用一个箱子把所有的东西都拿走,如此大的口径还能如此便携,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楼主的镜子因为头重脚轻,所以dob支架是不用考虑了。目视的话,也得用赤道仪来架,整套装备太沉了。

摄影的话,因为赤道仪的载重要求高,就需要花更多的钱在赤道仪上,这方面我虽然不很懂,不过我知道好的赤道仪那绝对是烧钱的主。

关于热平衡,热平衡需要的时间是跟镜子的设计有很大关系的。看看这一段:

What's more. The negative comment from Roland Christen is loud and clear. He has experimentally built an 8" f/8 and 10" f/8 Houghton. But, the main problem he ran into was that they were very sensitive to variations in temperature. The airspace between the two lenses actuall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on controlling the spherical aberration and coma correction. Reportedly, it takes at least 5 hours to achieve thermal equilibrium in a modest autumn night. Maybe I need to take some time to play with all these parameters with OSLO.

通常8寸的施卡不会超过1个多小时就能够达到热平衡,而L-H居然需要5个小时,所以还是这个镜子结构设计的问题。这种结构的5寸镜热平衡时间估计也短不了。

还是那句话,如果这种设计真的很好,60年居然无法从市场的优胜劣汰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且世界上几乎没有一个厂在生产这种设计的产品了,这不是很怪异?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路边李苦”,说的是“魏晋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小时候经过路边一棵李子树时,别的小孩都去摘,唯有王戎不动。旁边的大人问他为什么不去,王戎回答说:“这棵树长在大路边,来往行人很多,现在还有这么多李子,一定是苦的。”事实证明,王戎是对的。“路边李苦”,这是常识性判断,就像我说你的设计如果好的话,就不会几十年都没人用一个道理。常识不是绝对的正确,是会错的,但是想推翻常识性判断需要很多工作很多证据的,如果有人违背常识性判断,大家有理由去高度地去怀疑它,至少你先造出一个看看再说吧,别忽悠别人给你当垫背的。而你非专业的背景更加深了这种怀疑。这就像是一个业余科学爱好者,很自信满满地说他推翻了进化论一样,我们有十分充足的理由去高度怀疑。不是歧视业余人士,而是现在的科学以及技术领域,实在是太专业了,没有受过这方面的专业训练,基本上不可能有什么大的建树。

首先,你也说了,自己不是搞光学设计的,也没设计过什么量产的光学产品吧?这个设计实际会遇到什么问题,你显然是不会比经验丰富又专业搞光学设计的考虑地更清楚。其次,一个厂家的光学设计师们都不知道,那是他们笨,甚至是厂领导笨,请了这么一帮孤陋寡闻的设计师。如果你想说,全世界几十年所有厂家的所有搞光学研发的都不知道而你知道,也未免太小看整个光学设计界,而高估你自己的能力了吧。如果你说因为厂商已经有现成的生产设备而不愿意更新技术,那么你也未免太小看市场的力量了吧,且不说厂家对于如此“完美设计”的渴望,而会有厂家推陈出新,单说60年来有多少望远镜厂商是从零开始的,他们总没有瓶瓶罐罐要顾忌吧。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5-2-1 15:44 , Processed in 0.088955 second(s), 4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