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成像几乎完美的127mm口径F/5焦比的L-H望远镜镜片组

[复制链接]
天乐 发表于 2005-8-17 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玉林–容县 电信
[quote:84caf502f5="zhy8265"]又跑来支持下老咸鱼朋友 听到很快就可以看到L-H光学效果的效果 很期待呀 赞成WZC朋友说的让精度封住不信服之口 对于不断打击老咸鱼的朋友实在是不应该 看到老咸鱼朋友这么多年不断地助入的精神上都应该支持下 :wink:  不说了 要得罪人了 继续关注进展[/quote]

     顶!曾看过老外同好巨型反射竞是需爬人字高梯上去看......,虽感其实用之不便,但真佩服人家的DY精神。我们大陸象老咸鱼如此执著的天文同好实太少了。所以对于同好苦心成果,无论是天鹅还是丑小鸭,多精神支持总好于相败斥(当然不反对不同意见的交换商讨----以促改进完善)。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咸鱼 发表于 2005-8-17 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上海 电信/Intel中国北京或上海研发中心
其实我从辩论中也获得了很多结构设计方面的灵感,这要多谢大家提出不同意见。

说说一些非光学方面的东西吧:
镜筒目前我倾向于采用两段套筒结构,一是便携二来没有热平衡问题。
副镜装在空心圆柱上,空心圆柱粘在改正镜中孔上以改善热平衡。
改正镜支架旋入镜筒。
主镜用三点固定并可调。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zhjj 发表于 2005-8-17 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电信

偶来插几句嘴,支持楼主

偶看大家讨论很热烈,也来插几句嘴哦
其实楼主的设计方案的确是可以做得很“完美”的,如果大家知道一点几何光学的知识的话,还是可以分析出来的:
由消色差方程  φ1/v1+φ2/v2=0  可以看出,如果两块玻璃选同样的材料,那么只要φ1=-φ2,就不会产生位置色差。却可以产生单色象差,一弥补主镜的象差。至少在理论上是可以做得很“完美”的。
国内的确是很少见到这种结构,不知道为什么。偶只有在一本书上看到过《几何光学,象差,光学设计》。不知道大家看过这本书没?
其实如果两片玻璃是胶合的话,那么就是马镜了(或者马牛)。不知道大家同不同意偶的看法?
偶记得论坛上曾经有人贴过类似的帖子,还有实物照片,不过记不清楚了。没找到……可能是别处吧。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咸鱼 发表于 2005-8-18 01: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上海 电信/Intel中国北京或上海研发中心

Re: 偶来插几句嘴,支持楼主

各种象差都可以很好的补偿,只有畸变在边缘处略大。

[quote:c6d6115bd5="zhjj"]偶看大家讨论很热烈,也来插几句嘴哦
其实楼主的设计方案的确是可以做得很“完美”的,如果大家知道一点几何光学的知识的话,还是可以分析出来的:
由消色差方程  φ1/v1+φ2/v2=0  可以看出,如果两块玻璃选同样的材料,那么只要φ1=-φ2,就不会产生位置色差。却可以产生单色象差,一弥补主镜的象差。至少在理论上是可以做得很“完美”的。
国内的确是很少见到这种结构,不知道为什么。偶只有在一本书上看到过《几何光学,象差,光学设计》。不知道大家看过这本书没?
其实如果两片玻璃是胶合的话,那么就是马镜了(或者马牛)。不知道大家同不同意偶的看法?
偶记得论坛上曾经有人贴过类似的帖子,还有实物照片,不过记不清楚了。没找到……可能是别处吧。[/quote]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zhjj 发表于 2005-8-18 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电信
哈哈,楼主是高手呀,偶在班门弄斧了。
的确是边缘处的畸变比较大,不过看星星的话,畸变是没什么影响的,对吧,所以这还是可以成为“完美”的镜哟。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咸鱼 发表于 2005-8-18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上海 电信/Intel中国北京或上海研发中心
高手不敢当,只是业余爱好。
据国外使用者说边缘的畸变要留意看才能看出来,我认为这个代价不大,只要大部分区域象质很棒就行,而且所有元件的安装宽容度都很高,没完全装到位都不用担心像质,这个也很打动我。

[quote:a249b7c1ba="zhjj"]哈哈,楼主是高手呀,偶在班门弄斧了。
的确是边缘处的畸变比较大,不过看星星的话,畸变是没什么影响的,对吧,所以这还是可以成为“完美”的镜哟。[/quote]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天使之亦 发表于 2005-8-18 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鹏博士BGP
期待第一个样品出现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denebman 发表于 2005-8-19 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新加坡 南洋理工大学
一直在关注这个帖子, 理论上我懂得不多, 查阅了一些资料, 感觉Lurie Houghton的设计不错. 下面的章节选自业余天文届的名著 "The Best of Amateur Telescope Making Journal" 的第二卷, 作者曾著有"Telescope Optics"一书, 其它感兴趣的同好可以参考. 不过还是希望楼主自己先吃这个螃蟹, 积累点实际经验再说.

Houghton telescope.pdf

0 Bytes, 下载次数: 173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咸鱼 发表于 2005-8-19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上海 电信/Intel中国北京或上海研发中心
我就来吃这个螃蟹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zhy8265 发表于 2005-8-19 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茂名 电信/(高州/信宜)电信
期待老咸鱼朋友的作品,希望你是中国第一个用Lurie Houghton系统的DX, 严重支持
多谢denebman朋友的资料让我更了解了Lurie Houghton系统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jrzjw 发表于 2005-8-19 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北–武汉 电信
支持!!期待中。。。。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咸鱼 发表于 2005-8-23 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上海 电信/Intel中国北京或上海研发中心
以下是模拟结果:用过Zemax的应该比较熟悉这种图:
spotdiagram.JPG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vary 发表于 2005-8-29 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陕西 陕西广电
希望早日见到成品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AP130EDF 发表于 2005-8-30 0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ATT用户
所以想知道所有表面的誤差是否以加法計算?
1/4 + 1/4 + 1/8 + 1/8 = 3/4 波長誤差?[/quote]

如果都是OVERCORRECTION 或UNDERCORRECTION, 就是这样计算。不过透镜的1/4 WAVE 表面精度相当于反射镜的1/8 WAVE,还要考虑平面镜是45度放置的。
显然如果既有OVER 也有UNDER 就会抵消一部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Wah! 发表于 2005-8-31 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香港 有线电视
若只計算P-V波長誤差, 最不幸的組合(全部都over, 或全部都under) 會否是 3/4波長誤差? :roll:  :roll:  :roll: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AP130EDF 发表于 2005-9-1 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俄亥俄州–特拉华县–哥伦布 Charter_Communications
应该在3/4~1波长。当然不太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应该很容易被正负抵消掉。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九大行星 发表于 2005-9-1 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北–武汉 电信
根据一般误差理论,各种误差的累积结果,应当是各单个误差之平方和,再开平方的关系,而非简单相加的关系.
但是这一结论用于光学的表面精度还有疑问,因为根据瑞利判据,凡波差小于1/4波长的波面,就应视为与理想波面没有差别.那就是说,各个表面分别满足瑞利判据后,最终像面就应当是理想的,不知这样理解是否正确?还望各DX指正.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咸鱼 发表于 2005-9-6 14: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上海 电信/Intel中国北京或上海研发中心
设计的镜筒是两段可折叠式,以螺纹连接,卸下后前端可以掉头塞入后端以减少体积。
问到一个厂家加工费是500元,材料另计,如果用实心铝棒,¥21/kg,算起来又要600元了。
还是先用纸筒吧。
tube.JPG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咸鱼 发表于 2005-9-7 0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上海 电信/Intel中国北京或上海研发中心
从文具书画商店里买到了一种黑色亚光硬纸叫“莱妮纹纸”,表面象布一样有纹理,对灯光看消光还是不错,用来做镜筒吧,1092x787大小才卖3.5元(google查了一下,厂价批发只要1.5元)
先买一张回来试试,横向裁出4条170mm宽的长条,然后偏转了约28.5度绕在128mm直径的纸芯上,如图所示。第一层只能用封箱胶固定,再交错胶粘第二层,第三层...

照片是用PDA拍的,不是太清楚。
tube_1.jpg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pengzh 发表于 2005-9-7 08: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连云港 电信

强烈支持咸鱼兄

历史上好的设计被错过的例子太多了,SONY的B制式录象机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好多东西是由商业因素决定的。强烈质疑几份帖子的用意。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5-5-5 15:00 , Processed in 0.037898 second(s), 4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