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夫天文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发新帖

0

收听

20

听众

7

主题
发表于 2005-8-23 23:19 | 查看: 2530| 回复: 0来自: 湖北省荆州市 电信
上帝是什么?

              ——太阳系远古格局与人类文化溯源

程友清

内容提要
    漫步埃及三角洲,穿越玛雅原始丛林,徜徉在浩瀚的人类历史文化典籍中,聆听奇妙动人的神话故事,人们不禁会思索这样一连串问题:上帝是否真的存在?如果存在,那上帝是什么?
   上帝是什么?本文通过科学系统的论证,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和谐完美的太阳系远古格局及其后惊天动地的行星爆发演化图景,从而一举解开了困扰人类几千年甚至上万年的最大谜团……上帝之谜:原来是一颗已消失的地内行星¬——卓尔金星。
是它的爆发导致了全球性的大灾难――更新世末动物大灭绝及漫长的太空昏暗;是它将人类的目光引向太空;是它启发了人类的文明。科学、神话、宗教、艺术以致迷信……一切人类文化无不由此诞生。
尽管它消失无影已有几千年,但至今人们依然对它心有余悸,一次又一次地祈求、膜拜……
  一颗消失的行星,一个逝去的时代,一个淹没的文化……从此昭然若揭。










目录

第一篇 太阳系远古格局…………………………………………………………………………11
   第一章  寻找消失的行星…………………………………………………………………11
       第一节 未曾注意的间隙………………………………………………………11        第二节  神秘的玛雅历法……………………………………………………………12
       第三节  星际大碰撞…………………………………………………………………16
       第四节  太阳系远古格局……………………………………………………………18
           附 1997年水星天象……………………………………………………………19
第二章  探究行星消失之谜………………………………………………………………20
   第一节  猜想:卓尔金星公转自转同步……………………………………………20
   第二节  卓尔金星爆发诱因探………………………………………………………21
第三篇  考古证据………………………………………………………………………………24
第一章  残留信息特征探…………………………………………………………………24
第二章  远古天象与历法印证……………………………………………………………25
   第一节  太阳辰星卓尔金星历法体系………………………………………………25
   第二节  二十八宿的演变……………………………………………………………29
   第三节  太阳辰星金星历法体系……………………………………………………31
   第四节  “河图”解密………………………………………………………………33
第三章  远古天象与神话印证……………………………………………………………33
第四章  混沌与创世………………………………………………………………………35
第五章  太阳与卓尔金星演变图说 考古印证…………………………………………40
   第一节  混沌与葫芦…………………………………………………………………40
   第二节  旋转的蛤蚌、眼睛…………………………………………………………47
   第三节  拉之舟………………………………………………………………………55
   第四节  鱼纹与传说中的鲲…………………………………………………………62
   第五节  鲲鹏展翅……………………………………………………………………68
   第六节  飞龙在天……………………………………………………………………73
   第七节  丹凤朝阳……………………………………………………………………80
   第八节  天柱、天树…………………………………………………………………84
第六章 语言文字残留信息………………………………………………………………102
第七章 文献印证…………………………………………………………………………106
参考书目………………………………………………………………………………………134

第一章          寻找消失的行星

第一节  未曾注意的间隙
   1766年,德国一中学教师提丢斯提出,取一数列0,3,6,12,24,48,96,192,……然后将每个数加上4,再除以10,就可以近似地得到以天文单位表示的各个行星同太阳的平均距离。1772年,德国天文学家波得进一步研究了这个问题,发表了行星同太阳平均距离的经验定律——提丢斯-波得定则:
从离太阳由近到远计算,对应于第n个行星,其同太阳的距离an=0.4+0.3*2n-2天文单位。不过,对水星而言,n不是取为1,而是-∞,详细情况见表1:(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谷神星是当时未知的行星 )
表1
行星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谷神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冥王星
观察值        0.39        0.72        1.00        1.52        2.7        5.2        9.54        19.2        30.1        39.4
计算值        0.4        0.7        1.0        1.6        2.8        5.2        10.0        19.6        38.8        77.6
n取值        - ∞        2        3        4        5        6        7        8        9        10


图1:太阳系内行星图(内:水星~外:土星);下图:外行星图(外:冥王星~内:木星)
这一定则提出后, 有两项发现给了它有力的支持。第一,1781年F•W赫歇耳发现了天王星,它差不多恰好处在定则所预言的轨道上。第二,提丢斯在当时就预料,在火星与木星之间,距离太阳2.8天文单位处应该有一个天体。1801年,意大利天文学家皮亚齐果然在这个距离上发现了谷神星,此后天文学家在这个距离处又发现了许多小行星。
但是,该定则却有很大的不足之处。首先,对水星而言,n不取为1,而是-∞,其次是海王星与冥王星的计算值与观测值不符。

这里 -∞是一个极不和谐的取值,从-∞至2之间存在一个极大的跳越。一个连续的整数数列是不应该这样的,n应该还可取1,0,-1,-2,……直至-∞,这表明水星与金星之间还有一个极大的间隙。进一步可以计算出这间隙中可容纳的行星与太阳距离分别为0.55, 0.475, 0.4375, 0.41875,……0.4000天文单位。可是现在的太阳系中并不存在这些行星。虽然我们现在已经拥有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先进得多的观测设备,这一区域依然是一个空白。
是否这一区域曾经有过一些行星?
如果有过,远古人类是否见过这些行星?
如果见过,是否为后人留下什么……


第二节   神秘的玛雅历法
   玛雅人是美洲印第安人的一支,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开始创立文化,公元三到九世纪是玛雅文化的古典时期。现在所知道的玛雅文化大都属于这个时期。
  玛雅人有自己的天文观测台。它是一组建筑群。从一座金字塔上的观测点往东方的庙宇望去,就是春分、秋分日出的方向;往东北方的庙宇望去,就是夏至日出的方向;往东南庙宇望去,就是冬至日出的方向。像这样的建筑群发现了好几处。玛雅人对行星运动,尤其是金星运动,有周密研究,定金星会合周期为584天,分为4段:晨见236天,伏90天,夕见250天,伏8天;并且知道五个金星会合周年的和等于八年的时间。从玛雅人残留至今的文献中发现 177天、354天、502天、679天、856天、1,033天这一串数字。有人认为,这是指35个朔望月的交食周期。有的研究家认为玛雅人采用黄道十三宫,并且已经查明其中几个宫名为:响尾蛇、海龟、蝎子、蝙蝠等。
  玛雅历法有阴阳历和阳历两种。玛雅人曾将太阳历刻在石碑上,成为重要天文文物。玛雅人的历日制度有三种表达方法:
  ①用累计积日数来表达  分九等,即金(kin)、乌纳尔(uinal)、顿(tun)、卡顿(katun)、白克顿(baktun)、匹克顿(pictun)、卡拉勃顿(calabtun)、金切尔顿(kinchiltun)、阿劳顿(alautun)。1金表示1天,1乌纳尔为20天,1顿为360天,1卡顿为7,200天,1白克顿为144,000天。再以上顺序都是前者的 20倍。一般记日用到五等,例如 9、9、16、0、0即表示:9×144000+9×7200+16×360+20×0+0=1366560 天。 这种方法可以叫作积日法。
  ②卓尔金(tzolkin)历日  即典祀用历日,一年为260天,不分月,顺序用 20个专名。这些专名是:伊克(Ik),阿克巴尔(akbal),干(Kan),契克长(Chicshan),克依米(Cimi),马尼克(Manik),拉马脱(Lamat),模卢克(Muluc),喔克(Oc),丘恩(Chuen),哀勃(Eb),本(Ben),伊克司(Ix),门(Men),克依勃(Cib),卡棚(Caban),哀迟那勃(Ezz'nab),考阿克(Cauac),阿哈乌(ahau),伊米克司(Imix)。然后以1~13顺序和这 20个专名循环相配,如,1伊克,2阿克巴尔,3干……,13伊克司,1门,2克依勃……,7伊米克司,8伊克,9阿克巴尔……。这样一共 260个循环一周。这种纪日法同中国的干支纪日很相象。
  ③一般民用历法 一年为19个月。第 1至18月每月20天,第19月为5天,共365天。十九个月的名称是:朴泼(Pop),乌喔(Uo),席泼(Zip),佐子(Zotz') ,赞克(Tzec),呼尔(Xul),雅克司金(Yaxkin,莫尔(Mol),陈(Ch'en),雅克司(Yax),闸克(Zac),开黑(Ceh),马克(Mac),干金(Kankin),磨安(Muan),派克司(Pax),卡雅勃(Kayab),科姆呼(Cumhu),歪也勃(Uayeb)。
  玛雅历的历元(积日为0、0、0、0、0)是:4阿哈乌;8科姆呼。4阿哈乌是卓尔金历日周中的日子顺序数,它应是13的倍数加4,20的倍数加19,即第199天。8科姆呼是民用历法的第18月8日,顺序是一年的第348天(17×20+8=348)。
  玛雅历日的记法是积日放前面,其次为卓尔金历日,再次为民用历日。例如,9、14、2、6、0;1阿哈乌;18乌喔。积日为:9×144000+14×7200+2×360+6×20+0=1397640;以卓尔金历日周260去除(1397640+199),得余数为79,79为卓尔金历日的1阿哈乌;以一民用历年日数365去除(1397640+348),得余数为38,38为民用历日的18乌喔。
  玛雅历日与儒略历对照:
  8、15、0、0、0;5阿哈乌;3朴泼      公元337年5月19日
  9、15、0、0、0;4阿哈乌;13雅克司  公元731年8月22日
          (严敦杰 陈久金)引自《中国大百科全书》天文卷<玛雅天文学>
 卓尔金历即260天的宗教祭祀历
  “人们一定很熟悉260天的宗教祭祀历,即卓尔金历或称“日子的计数”。这种日期决定了每个人宗教仪式生活的模式。古代玛雅人把他在卓尔金历出生的那一天看作他的生日,而且把掌管那一天的神灵看作他的保护神。在危地马拉高原的卡克奇奎尔地区,人们还会用他在卓尔金历的生日来命名。”——摘自《全景玛雅》

260天的宗教历的主要用途是给出每一天的意义来,并告诉人们在某一特定的日子里应该做什么事情。每一天还有一个特定的意义,这包括它是个吉日还是凶日。
一个极为重要的日子是每52年时期,称为玛雅世纪或叫日历周期的结束日。(由13年×4组成,有仪式对应;13年来源于4680天行星聚会周期,即18个卓尔金星年,8个金星年,6个火星年,26个辰星年,13个360天近似年。)在这一天里,365天的太阳历和260天的卓尔金历都完成了一个完整的周期,然后又都回到起始的那一天。古代玛雅人在这一天举行名为“新火焰的开始”的典礼。(祭日典礼:之四102页)这一典礼相当神圣和重要,因为古代玛雅人认为在每个日历周期的结束日,如果新火焰没有燃起以及典礼举行得不恰当,世界就有结束的可能。而两个玛雅世纪又与65个金星年相等:
365天×104=37960天
260天×146=37960天
584天×65 =37960天
三个周期都在第37960天重新会合,玛雅传说认为,这一天,神又会回到人们中间来。
对于神在世纪末的重返,中美洲各民族,而且不仅限于他们,都深感恐惧,他们恐惧地观察天象,仔细地记录下每种变化:发生在诸神重返之前的天气变化和运动,预示世界灭亡的日食和天火。因为上帝的惩罚将只在世界末日或末日审判中发生。
西班牙传教士和文化研究者贝尔讷迪诺•德•萨尔贡(1500~1590)的辛勤工作证实了这种推测:
当夜晚来临的时候,人们就非常害怕地等待着,就象传说中的那样:如果“火钻”不幸落下,人类就完全毁灭。如果人类完全毁灭了,世界就是完全的黑暗了,太阳将不再升起,所以天就全黑了,会有怪兽“茨茨茨米”从天上降临来吃人……每个人都相信这种说法:他们应该提防天空,提防名为“许多”和“火钻”的星星。
根据在墨西哥流传已久的古代手稿《契玛尔波波卡古抄本》中的记载“魁扎尔科亚特尔”每隔52年就到印第安人中间逗留一段时间。在他逗留期间,他将作为祭司王和人类的首领,起到教诲人民、传播文化的作用。同时,他还是一个活生生的诸神使者。
“魁扎尔科亚特尔”又称为“绿羽之蛇”,他以绿色的羽毛为装饰,在传说和绘画中,他总是以飞蛇的形象出现。
关于这位全能者的突然消失,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说全能者自焚后变成了启明星,另一种则说他在拂晓时分回到了东方,之前他曾许下诺言,他将在未来的某个时刻重返人间。
“库库尔干”(玛雅方言对“魁扎尔科亚特尔”的称呼)是一条“天蛇”,一个“天上的怪兽”,定期到地球上来。这个唯一的“库库尔干”在开始的时候是和玛雅人的最高天神、文字和日历的创造者“依察姆娜”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他是天空的主人,“住在云彩里”。他又被描述成一位老人,身上点缀着行星的标志和天文记号,被视为一种“双头龙”。
                                                   ——引自《诸神降临之日》
从这些传说与记载中,可以肯定260天的卓尔金历与天上的星体有关。对此流传下来的《德累斯顿古抄本》可作更好的说明:
《德雷斯顿古抄本》中有6页铭文记录了65次会合的运转情况,平均长度为584天。总天数是37960天,等于146个周期为260天的卓尔金年,也等于104个周期为365天的太阳年。玛雅人也意识到金星运行的实际长度时变化的,而且他们测算的近似值584天也有点过长,因此需要加以修正。马雅人的修正方法是这样的:在金星运行了61个周期之后,累积误差为4天,于是减去这4天,使得新一轮的运行从非常重要的 “1Ahau”这天重新开始;即便如此,每100年中仍然还有0.88天的误差。与示玛雅人等到累积误差又为4天即总误差为8天时,将其从金星运行周期中减去。由于玛雅人没有分数的概念,他们的修正只能进行到天,最重要的是,这样不会影响金星运行周期与卓尔金年的对应关系。此修正过程可列示如下:
(584×61-4)×4+584×57-8=260×676=175760天
通过修正,每481年仅有0.88天的误差。
玛雅人研究金星的动机似乎是为了预测金星下合之后“偕日升起”的时间,他们认为这个时间令人害怕。在《德累斯顿古抄本》中,金星神被表现为“正在奋力投掷一只矛枪”,代表“疫病的起因,当它出现时会有坏事发生”。换言之,玛雅人观测金星的目的,与其说为天文学,不如说是为了占星术。
在金星铭文页后面,就是预测月食的铭文页,其使用方式与金星铭文页相似,而且最为重要的特点也是对铭文页中记录的总计达11960天的月球运行周期进行一系列修正,使“12Lamat”这天为周期的基点日期,如同将“1Aahau”这天修正为金星运行周期的起点日期一样。月球铭文页包括405个月,等于46个260天的卓尔金年,其间的误差为0.11天。
玛雅人预测日食是使用两个260天周期,即520天,根据日食发生的规律,将此520天划分为3个几乎相等的时间段:173天,173天,174天。日食集中发生在各时间段居中的19天里。

以上这些从不同的侧面介绍了卓金历的用途:占卜、祭祀、观测记录周期天象。可以肯定,260天的卓尔金年是一种最基本的天象周期。其它天象都以它为参照对象。而所有恒星具有相同的地心天象周期365.256天,只有太阳系内的天体因为距离地球相对较近,才具有各种不同的地心天象周期:例如365.236(恒星年)365.2422(回归年),月球29.53天(朔望月)27.55天(恒星月),水星115.88天(会合周期),金星583.92天(会合周期),木星398.88天(会合周期),土星378.09天(会合周期)……可是260天周期却找不到对应星体。从玛雅人对它的重视程度看,可与太阳相似,比金星、月球更显得重要,是玛雅历法的基石。如此重要的星体应该很容易找到。
难道它就是我们要找的已经消失的行星?
初步估计,它正好们于水星与金星之间,具体离太阳有多远呢?
如果我们把260 天当成这个行星的公转周期,那是得不到任何令人满意的答案的,更何况“公转周期”是在“日心体系”建立之后才出现的概念,与古代玛雅人的“地心体系”天象格格不入。所以,我们应参考玛雅人584天的金星会合周期从“地心体系”来找到它的位置。
(1)由260天会合周期计算其公转周期:
由公式1/T=1/T1-1/T2有1/260=-1/365.2422+1/T1,得出T1=151.9天=0.416年了。
(2)由公转周期计算其与太阳距离:
R= 0.4162/3 = 0.557(天文单位)
0.557天文单位,与理论计算值0.55天文单位非常吻合,正好填补了此处的空缺!精确度达98.7%,比金星97.2%,火星95%,土星95%,天王星98.0,谷神星96%的吻合度还高。

回头我们再来认识玛雅天文历法就会产生新的认识:在《德累斯顿古抄本》中还有将260天分为5 个时节,每节52 天的历法。一年则是7个时节364天,近似一个太阳年。5个364天的近似太阳年等于7个260天的卓尔金年。而这一历法的起源,是因为卓尔金星特征天象(如“东大距”)周期性出现在恒星天幕上的7个相对稳定位置,黄道天空被自然划分为七个大致相等的天区。太阳运行于这些位置时,正好将一年分为7个52天。通过这种历法,人们可以直接预测卓尔金星的特征天象和具体位置,还可以直接知道太阳的具体位置。

第三节   星际大碰撞

只找到一个0.557天文单位的行星并不能让人信服,因为行星间轨道空缺依然存在,当然,也不可能找到无数个对应行星来填补这无穷多的轨道空缺,不妨直接从水星的异常的轨道下手,看看能否找到些线索。
据现代观测,水星合日周期115.88日,轨道半轴平均0.387天文单位,轨道偏心率0.206,远大于除冥王星以外的所有行星。行星的偏心率详见下表:
行星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冥王星
偏心率        0.206        0.007        0.017        0.093        0.048        0.055        0.051        0.006        0.256
倾角        7º.0        3º.4        0º        1º.9        1º.3        2º.5        0º.8        1º.8        17º.1

图3 行星倾角图
(由下至上依次为:地球、天王星、木星、海王星、火星、土星、金星、水星、冥王星)
除了偏心率异常外,水星的轨道面倾角也与其它行星差异较大,从上图中可以看出:除冥王星与水星外,其它行星轨道面倾角相差无几。具体数据见上表:
由偏心率可知其近是点距太阳0.308天文单位,远日点距太阳0.467天文单位。如果说水星从来就是如此,它势必会与位于此区域内的其他行星产生碰撞或发生近距离遭遇,而此区域(0.308,0.467)覆盖了提丢斯--波得定则中n取-1~ -∞之间的所有轨道。(0.4,0.4375),与n=0的0.475天文单位行星轨道也是擦肩而过,而近距遭遇会使行星轨道偏心率产生很大变动,最终依然会发生超近距遭遇甚至碰撞,这样的太空车祸是否真的发生过?我们可以查一下水星有关史料。
司马迁《史记•天官》有如下记载:“察日辰之会以治辰星之位,……是正四时:仲春春分,夕出效(原文作“郊”)奎娄 胃东五舍;仲夏夏至,夕出效东井鬼,柳东七舍;仲秋秋分,夕出效角、亢、氐、房东四舍;仲冬冬至,晨出效东方,与尾、箕、斗、牵牛俱西。其出入常以辰、戌、丑、未。”  
这里有几点需要加以说明:
1)辰星,古代水星名。
2)地内行星天象有一个规律:昏星与辰星相间出现。西方夕见之后必是东方晨见,晨见之后又是夕见。在一个会合周期中,其视运动可简单归结为:
上合(看不见)— 东大距(昏星)— 下合(看不见)— 西大距(晨星) — 上合(看不见)
3)由于我国离赤道较远,水星观测条件不利,很多时候只能采用已有的旧说,而无法对之进行验证。
仔细考察这段记载,会发现其所载辰星天象与内行星天象并不相符,且与现代观测亦不相符。即使考虑到偏心率大引起的不可见因素,其出现亦不可能固定在四仲。为了弄清楚辰星的真实运行情况,还必须参考更多的史料。
图4 内行星运动动态图解
《开元占经》卷53引《淮南子》曰:“辰星正四时,常以二月春分效奎、娄,(效,见也。)以五月夏至效东井、舆鬼,以八月秋分效角、亢,以十月冬至效斗、牛。出以辰戌,入以丑未。出二旬而复入,晨候之东方,夕候之西方。”
《开元占经》卷53引《洪范五行传》日:“辰星以上元甲子岁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夜半甲子时,与日月五星俱起牵牛前五度,右行迅疾,常与日月相随见于四仲,以正四时。岁一周天,(案《历法》:辰星夕见西方三十日而伏,二十二日而晨见东方而伏。伏入三十三日一千五百四十分日之一千一百六十八奇六十六,复夕见西方如初。一终凡一百一十五日一千一百七十八奇六十六。星行度数亦如之,是七十七年而二百四十九终也。星平行,日一度,一年周天。旧说皆云辰星效四仲,以为谬矣。)丞相之象。一岁一周,出以四仲,天下和平;不出四仲,灾变生,人民大饥,谷不荣,阴阳错乱,国家倾 ;冬温夏寒,害伤人。”
《开元占经》卷53引巫咸曰:“辰星出四仲,以正四时。出孟,天下大乱,更王。”“辰星主调和阴阳,节四时,效其万物。”“辰星出常不见,山海且有聚卒。辰星受制,则闭门阁无通客,断罚、杀当罪,节关梁,禁流。”
《开元占经》卷53引《尚书纬》曰:“文政失于冬,辰星不效其节。”
综上所述,辰星主要特征是“出四仲”,“正四时”。以致《开元占经》编者瞿昙悉达注案云:“旧说皆云辰星效四仲,以为谬矣。”到底孰是孰非,在此还不能过早下结论,何况史料中还有“辰星不效其节”等记载,清楚地表明辰星运行有变,且引发灾变,人民大饥,谷不荣,阴阳错乱……等灾难。
根据辰星“出四仲”、“正四时”的记载,可以计算出其会合周期约为一年的一半,即182.6天左右,据此可以得出计算出其会合周期及与太阳距离,计算如下:
1、辰星公转周期:
T= 1/( 1/182.6  +1/ 365.25) =121.7天=0.333年
2、辰星与太阳距离:
R=0.3332/3=0.481(天文单位)
0.481天文单位,与理论值0.475天文单位又可以吻合上,精确度达98.8%左右,且0.481天文单位与今水星远日点距(0.467天文单位)非常接近。如果偏心率达到0.029(约为土星偏心率0.055的一半)其近日点距太阳就是0.467天文单位。
如果考虑到上古世界各地人们都有将360天作为年周期的习惯,似乎可以确定其所本正是辰星天象:如果辰星相对地球每180天绕日运行一周,360天里正好运行两周,故而取360天为一年的周期,能与辰星天象相对应,并且在预测卓尔金星天象时起到很大的辅助作用。果真如此的话,则有:
1、辰星公转周期:
1/T=1/180+1/365.25=0.0055556+0.00273785=0.0082934
T=1/0.0082934=120.58天=0.33013年
2、辰星与太阳的距离:
       R=0.330132/3=0.478(天文单位)
0.478天文单位!与理论值0.475天文单位的精确度达99.37%。
在天象的吻合上,由下图可以看出:尽管辰星最好的视角在东、西大距附近,可是由于最大视角达到28.6度,当辰星处于上下合正中之时,其可视性依然很好,视角约arctg0.48=25.6度。大于内行星最小视角(现代观测水星最小视角约为180。由于倾角过大以及观察者纬度偏高,有时,水星与太阳角距尽管接近最大,可地平高度不大,依然难以见到)。故而说辰星一年之中“出四仲,正四时”是有据可依的。另外,四次出入均可见,表明辰星轨道倾角也没有现在的水星水星轨道倾角大,否则可能出现不可见情形;四次出现时间大致相等还表明观察者处于赤道附近。

图5 辰星视角图
据此计算及史料记载,可得出如下结论:由于卓尔金星残体轨道的变化,最后与辰星相遇或发生碰撞,使辰星运行受阻,而变成现在偏心率较大的水星,而遭遇点即变为水星远日点。至于具体发生年代,还需要发现更多的证据才能确定下来。

第四节  太阳系远古格局

有了距太阳0.557天文单位的卓尔金星及0.478天文单位的辰星这两个至关重要的行星,就可以大胆地对提丢斯—波得定则作出修改,使之更趋完美,和谐。
行星—太阳距离定则:从离太阳由近到远计算,对应于的n个行星,到太阳的距离为:
an=0.4+0.3×2n-3天文单位(n取自然数)
按此式得出的计算值与观测考证值的比较情况见下表2:
表2
行星        辰星        卓尔金        金星        地球        火星        谷神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冥王星
n取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计算值        0.475        0.55        0.70        1.0        1.6        2.8        5.2        10.0        19.6        38.8        77.2
观测值        0.478        0.557        0.723        1.00        1.52        2.7        5.2        9.54        19.19        30.1        39.4
误差%        0.63        1.3        2.8        0        5        4        0        5        2               
也许,对应n取0,-1,……得出的an=0.4375,0.41875,……等的行星轨道附近也曾有过行星存在,但是已无从考察了。
尽管不足之处依然存在,即海王星未包含在定则之内,但是相较提丢斯--波得定则更完美。海王星的问题可能与共振或边缘效应有关。

有关卓尔金星和辰星的其它数据经计算列表如下:
行星        与太阳最大角距        西大距~东大距        东大距~西大距               
辰星        Arcsin0.481                               
卓尔金星        Arcsin0.557                               


图6 远古太阳系行星轨道俯视图


附1   1997年水星天象
1月24日13时,水星西大距,与太阳角距25度,晨出,亮度-0.1等。
3月11日24时,水星上合日,不可见。
4月6日9时,水星东大距,日落后位于西北方高空,亮度0.2等,是观测的好时机。
4月25日19时,水星下合日,不可见。
5月23日7时,水星西大距,与太阳角距25度,由于地平高度不大,观测不理想。
6月26日3时,水星上合日,不可见。
8月4日8时,水星东大距,与太阳角距27度。由于地平高度不大,观测不理想。
8月31日22时,水星下合日,不可见。
9月17日5时,水星西大距,与太阳角距18度,黎明前东偏南方上空可见,亮度约-0.5等,是观测的好时机。
10月14日5时,水星上合日,不可见。
11月29日1时,水星东大距,与太阳角距22度,由于地平不大,不利观测。
12月17日16时,水星下合日,不可见。
1998年1月6日22时,水星西大距,与太阳角距23度,日出前位于东南方低空,亮度约-0.2等。
2月22日16时,水星上合日,不可见。

由现今天象记录可知,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之中最多也只能看到一、两次,有时甚至一次也看不到。可连续看到的时间最多也只有3~5天左右。

APP下載|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4-9-27 09:29 , Processed in 0.021489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