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重要] 误解了科学

[复制链接]
望天 发表于 2006-2-7 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重庆–重庆–万州区 电信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请勿使用gmail/outlook/aol/icloud邮箱注册)

×
误解了科学

田松(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

 
 

0

  一提起科学,人们便想到技术,仿佛发展科学就是为了获得更高的技术,于是科学成了技术的手段,技术成了科学的目的。科学与技术被结成一体,叫做科技。技术又被具体为彩电、火箭、计算机之类的科技产品,除了给人提供一个更丰富更完善的生存空间之外就再无其它了。这时,人们误解了科学。




  科学首先是作为文化而存在的。
  世界很大,山石草木,日月星辰;人事很杂,喜怒哀乐,生老病死。人在自然中生存;人解释自然,为自然寻找秩序,为自己制定行为规范,就形成了文化。不同的立足点绵延出不同的文化。西方人把自然看作人类不完备的居所,所以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从中实现人的主体价值。中国人认为天人合一,天道即人道,人道即天道,所以要顺其自然,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中体味天人之道。
  于是有了两种迥然不同的文化源流。西方科学是从西方文化中一步一步地生长出来的,科学精神如其求真、求一以及它对简洁和谐的追求都可以从西方文化中找到根蒂。在科学体系精致细密的逻辑框架背后浓缩着西方人对自然的审视方式和观照方式。因而科学首先是一种文化,而现代技术不过是科学的物化形式。如果说现代技术是一群鲜艳的果实,那么科学就是这些果实之所生长的一座森林,而西方文化则是这座森林之所生长的土壤。




  文化是一种血液里的东西。一个乡绅,他可能不识字,但他一举手一投足无不弥漫着儒家文化的气息。作为中国人,无论你是穿西装还是穿长衫,你都无法摆脱中国文化的印迹。从你尚未出生起,中国文化就已经开始浸润你,点化你了。
  一位研究禅宗的哲学教授,他对禅的理论了如指掌,机锋无敌,但他却为在公共汽车上被踩了一脚而恼怒一路,为丢了一个存折而懊丧三旬,那么禅对于他来讲,就只是他身外的逻辑框架,而没有进入他的血液;如果他把恼怒与懊丧压在心底,做出一副微笑,那么他离禅的距离就更远。
  文化是从内部生长出来的,不是能模仿出来的。

              3

  学问有多种。从学问与研究者的关系看,可分为两类:一类如矿物学,一类如心理学。一般来说,人们很难会因为研究矿物学而使自己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发生改变。矿物学是属于身外的知识体系。心理学则不然,它是关于人的心灵的。人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会加深对自己的认识,在灵魂深处进行改造,获得一种新的生存方式。
  然而,如果能够深入学问的内部,即使矿物学,也会对人的心灵发生作用,改变他看待事物的方式。但是也有一些人,就如那位讲禅的哲学教授,甚至把心理学也作为矿物学来学,禅就只好留在他们身外。
  作为文化的科学是与人的心灵相关的。然而不幸,众多科技工作者及理工科大学生,只是把科学视为如矿物学一般的属于身外的知识框架,一旦走出实验室,走出工作间,他所学的那门知识便从其意识中一散而尽。这时,科学就只是他的谋生手段,而没有进入他的血液,成为他的生存方式。

              4

  人性是软弱的,它总要找一种比自己强大的东西作为精神庇护所。近代以来,科学在与宗教的抗争中获得了绝对的胜利,科学便代替了宗教的位置,成了人们膜拜的对象。科学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人们也希望科学能够引导人类走上永恒的幸福。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反过来造成了对人的异化,西方的种种社会病,精神症就是实证。现代科技使人类的力量越来越强大,而作为个体的人则逐步退化,作为生物的人的诸如视觉、听觉、身体的灵敏程度的本能的东西正在丧失着。现代科技不仅是人类的衣裳,而且是人类的骨骼。
   "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是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
  人怎样才能不至于沦为现代科技的奴隶呢?

              5

  本世纪初,西方人为了反抗现代文明对人性的压抑,有一部分人自我毁灭,成为五六十年代嬉皮士运动的先驱;有一部分人到东方寻找济世良药,许多人修习日本禅、印度瑜伽以及中国的佛道功夫。对此,荣格博士说:"中国用几千年时光建造起来的东西我们不可能以偷窃的方式得到,要拥有它,我们必须凭自己的努力赢得它。""如果我们希望体验到东方智慧的活力,首先我们需要的是对我们自己有一个正确的欧洲式的认识,我们的出发点应该是欧洲的现实,而不是瑜伽功法。"
   今天,我们在引进西方科技文化的时候,所面临的正是同样的问题。


转自http://shss.sjtu.edu.cn/shc/kxzx.htm
游戏人生
萤羽 发表于 2006-2-7 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 教育网/华南农业大学管理干部学院教育网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benlinliu 发表于 2006-2-7 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常州 联通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nngs 发表于 2006-2-7 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新泽西州–伯灵顿 Comcast有线通信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quote:450ab18b0a="benlinliu"]小夜曲一类,悠扬而空乏[/quote]

当然不能和你的有内容的"玩科学"论调比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望天 发表于 2006-2-8 0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重庆–重庆–万州区 电信
[quote:835955c414="benlinliu"]小夜曲一类,悠扬而空乏[/quote]

我喜欢小夜曲 ^^ ,平凡祥和让人平静。和现代疯狂甚至歇斯底里的噪音比起来,更能让人回归理性与自然。在这种环境与心情下,路才能好走

想在不平凡中索取的是魔,想平凡中付出的是真人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benlinliu 发表于 2006-2-8 07: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常州 联通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望天 发表于 2006-2-8 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重庆–重庆–万州区 电信
[quote:2e00fa984d="benlinliu"][quote:2e00fa984d="望天"]想在不平凡中索取的是魔,想平凡中付出的是真人[/quote]

高,不是伟大的哲学家,就是不朽的传教士。[/quote]

没你高啊,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高级民科,高啊

魔字是广阔森林里的鬼,相当于江湖派,不能容入社会,通过非正规渠道搞鬼。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雪山飞鱼 发表于 2006-2-8 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联通
感谢望天先生,我为了查找依据,翻了一遍网络,我原要为中医说话,结果发现,受打击的岂止中医,中国的科学不是科学,中国没有科学,中国的哲学也不是哲学,中国压根就没有哲学.
西风好大呀!
想起了,从前我们管越野车叫吉普车,现在不能叫了因为那是美国人的专利.
从前我们的医院卫生所救护车都画着红十字,现在不能了,因为那是红十字会的专利!
现在你们急着要把"科学"送回给欧洲人,送吧,送吧,没有了"科学"这两个字中医还是科学的,换个说法吧.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Turkish_Cats 发表于 2006-2-8 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温州–苍南县 电信
...........深有同感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雪山飞鱼 发表于 2006-2-9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海淀区 联通
田松先生用了很长的抒情散文一样的优美文字,只为了说明一件事:
科学是西方的,只能生于斯,长于斯,中国绝无科学的可能,因为没有这样的文化,只有禅。

田松先生一定是生活在西方世界,通过上世纪香港武打电影了解中国的。
如果田松先生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能有这样的科学见地,还不说明中国也能科学吗?

“科学”这个词,源于中世纪拉丁文“Scientia”,原意为“学问”、“知识”。
但科学至今还没有一个为世人公认的定义。甚至有人认为,给科学下定义是无益的,也是不可能的。英国著名科学家贝尔纳指出:“科学在全部人类历史中确已如此地改变了它的性质,以致无法下一个适合的定义”,“科学不是个能用定义一劳永逸地固定下来的单一体”。

如果狭译田松先生的见解就是----中国没有学问和知识!
相信你我都不同意。

我认为,中国的传统科学与西方近代科学不同之处在于他们处于不同的知识体系下,都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知识,所以都是科学。
如同阳春白雪般的西洋音乐与下里巴人的民族音乐,他们生长发展的环境不一样,使用的乐器不一样,风格曲调不一样,但都是音乐!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我爱星币 发表于 2006-2-9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内蒙古–通辽 联通
我的看法
即使是按西式的那种科学定义,中国古代也有科学家,也有科学

拿天文学来说,对历法的制定是叹为观止的精湛,而对行星的运动则从未出现自发的寻求
数理上的解释,反而加以神秘化,为什么?
因为历法对农业生产极其重要,行星运动则不然,对星体运动的不可知反而对君权天授的
思想有利

中国古代不是没有科学家,是鲜有科学精神,鲜有科学方法。换句话说是没有穷究自然真
理的那种欲望
。有用的研究研究,看上去没用的就没人去思考了。再有一点是欠缺希腊的
那种观察实验逻辑为本的科学方法,欠缺而已,不是一点没有。西方人很幸运,他们可以
在文艺复兴中继承这笔无价的遗产,相比而言我们是不幸的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雪山飞鱼 发表于 2006-2-10 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西城区 联通/海淀区联通
参考文章---


<·方舟子·谁和你玩了?>
—评田松《我们为什么不和方舟子玩》                                      


《外滩画报》记者的报道《人们是否应该敬畏方舟子》(《外滩画报》2005

年3月24)引用我的话只截取半句,措辞让读者觉得是站在反对我这一边。

令我意外的是还同时刊登了《我们为什么不和方舟子玩——田松五评方舟子》

一文,其中那段造谣说我"剽窃"、"抄袭"的话还被当成摘要登在文章的

最前面。《外滩画报》以"公信就是生命力"为办报宗旨,却刊登这种会影

响其生命力的谣言,那么我还是有做一番驳斥的必要的。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谁和你玩了?——评田松《我们为什么不和方舟子玩》

                          ·方舟子·

   《外滩画报》记者的报道《人们是否应该敬畏方舟子》(《外滩画报》2005
年3月24)有一些细节错误,例如把我两篇评丁林的文章搞混了,引用我的话只
截取半句、竟然用引号代替关键的几个字等等,措辞让读者觉得是站在反对我这
一边,以致有网友向我转告此事时,感叹"这报纸真是疯了"。不过既然全文刊
登了对我的访谈,对报道中涉及的问题基本上我都有答复,那么即使报道有倾向
性,我也不觉得有必要计较。令我意外的是还同时刊登了《我们为什么不和方舟
子玩——田松五评方舟子》一文,把早就被我们驳斥得体无完肤的陈年谣言、谎
言又散布了一遍,其中那段造谣说我"剽窃"、"抄袭"的话还被当成摘要登在
文章的最前面。《外滩画报》以"公信就是生命力"为办报宗旨,却刊登这种会
影响其生命力的谣言,那么我还是有做一番驳斥的必要的。

   田松声称,他们那几个人早就不和我"玩了":"我们都接受了江晓原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导,科学史系主任)的‘三不'政策:‘不理睬、不接
触、不反驳'——后来重新表述为‘不骂人、不吵架、不停步'。"在发表造谣
文章的同时还如此标榜自己甘心当鸵鸟,真是莫大的讽刺。他们这几年来对我或
明或暗的攻击、造谣、谩骂是从来也没有停过的。他们以前更多的是在网上化名
攻击我,例如两年前田松本人就曾化名"黄蓉"写过一篇长篇谩骂我的文章,还
向人抱怨说方舟子明明知道那篇文章是他写的,却不反驳,是因为反驳不了云云
——好像我必须浪费时间去理睬网上的匿名谩骂似的。最近这一段时间,他们改
用真名攻击我,这倒也是一个进步,其同伙、北大哲学系刘华杰副教授最近不还
在由其把持的北大科学传播中心的网站公器私用、公报私仇,专门设了一个"方
舟子现象"专栏用以造谣、攻击我吗?

   田松造谣说:"方舟子自己的文章里也有整句地从美国《科学》杂志那里
‘拿来'的东西,刘华杰最近就此问题写了篇长文(《回顾一下方舟子的‘搬运
术'——打假英雄的双重标准》——编者注),你可以找来看看。是不是剽窃,
是不是抄袭,可以找知识产权方面的专家问问。"

   这是一个早在2001年几位被我揭露过的学术腐败分子捏造出来的陈年谣言,
我已多次驳斥过。有人相信谬误重复千遍即是真理,我却没有必要一遍一遍地澄
清。造谣只需要一、两句话,而要澄清一个谣言却需要多费口舌。既然《外滩画
报》既不"找知识产权方面的专家问问"、又不把我有关文章找来看看,就登出
了谣言,为避免《外滩画报》的读者被蒙骗,我就再费一番口舌,简单说一下事
情的经过:2001年10月4日《南方周末》刊登了我的一篇文章《科学地解决道德
难题?》,介绍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家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的一项研
究成果。我同时在新语丝网站上刊登这篇文章时,在文后附上原文出处。有人根
据我的注释找到原文,从中摘录出一些意思相近的句子(本来就是介绍该论文的
工作,当然有意义相近的句子,只不过我为了避免抄袭,都用自己的语言做了改
写),指控我剽窃《科学》的论文,并向《科学》编辑部诬告。《科学》在当年
8月份才报道过我打击学术腐败的事迹,接到报告后很重视,做了调查后,得出
结论说我的文章并不构成剽窃,因为我在文中清楚地表明了是在介绍别人的工作,
而且是用自己的语言做的介绍。

   刘华杰副教授最近在其"回顾"长文中,继续采用断章取义的手法污蔑我剽
窃,对当事方《科学》的调查结论却只字不提,而且造谣说我是在被别人指控抄
袭后才在文章后面附上原文出处。事实上,不仅有众多的网友可以作证我的文章
一开始就附有原文出处,而且只要懂一点查阅网页修改信息的技术,谁都可以证
明我那篇文章在新语丝网站登出后就没有改动过。

   田松又说:"新语丝的批评还有凭空捏造的,比如有一个人批评刘兵的翻译
水平,拿出来的句子竟然是编造的。事情败露之后,方舟子不道歉,反过来找理
由,接着批。"

   新语丝发表了许多批评文章,绝大多数都是公认有根有据的,新语丝的声誉
正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少数有争议,偶尔会有失误,这也难免。如果被批评
者能够出示证据证明被批评错了,要求澄清,我们也从来都给予配合。请问刘兵
出示过被冤枉的证据、要求过我们澄清吗?从来没有,而只是在报纸上谩骂新语
丝,声称"不予理睬"。我本人写过一篇批评刘兵的翻译水平的文章(《也来给
清华大学刘兵教授批改英译汉作业》,新语丝网站2003年7月15日),还有一篇
是揭发刘兵《剑桥流水》一书剽窃的(《岂能拿翻译凑文章》,新语丝网站2003
年7月24日,也载搜狐方舟子打假专栏,
http://it.sohu.com/78/84/blank211408478.shtml),请问里面哪一条是编造
的?刘兵有能力反驳吗?他除了到处造我的谣言,还能干什么?(参见《方舟子
指斥清华大学刘兵教授造谣:"我从来不认为科学不可质疑绝对正确"》,新语
丝网站2004年6月6日,也载搜狐方舟子打假专栏,
http://it.sohu.com/7/0604/80/column220548019.shtml)清华大学出了这么一
位水平低下的剽窃教授、造谣教授,很光荣吗?

   田松对新语丝的种种污蔑之词,我懒得一一驳斥。他要来跟我比人格高低,
我倒是可以奉陪一下。田松在2000年2月写信来跟我套近乎,赞扬我的科学评论
文章写得好,建议北大、清华应该请我回去当教授云云,现在一翻脸就说我的文
章"不过是民间爱好者的水平"、"连科学哲学的入门都算不上",这是什么人
格?刘华杰副教授一面在新语丝用多个化名发表骂人文章,一面又诽谤新语丝是
骂人网站,这是什么人格?难道我不该把他的化名公开吗?刘副教授在还没有和
我摊牌时,表面上对我必恭必敬,暗地里在网上匿名谩骂我(被我抓了个正着),
这是什么人格?刘兵以前为了拉拢我,对我的学术打假工作非常赞赏、在报刊上
推崇备至,但是一旦他的学生柯志阳以及他本人造假被我们发现,他就来个180
度大转弯,改在报刊上谩骂、攻击我的学术打假,这又是什么人格?

   实际上,这些反科学文化人在被我们批评到之前,无不对我的学术打假推崇
备至,就连田松本人也曾经在报上发表文章称赞方舟子的刀法是如何犀利明快。
只有当方舟子的刀也砍到他们的头上时,他们才慌了神,要来讲什么"打假机
制"、"程序正义",责问我有什么权利。什么权利?言论自由就是我的权利!
且不说目前中国没有任何常规的渠道打击学术腐败(我本人在各种场合一直在呼
吁建立这样的渠道),而只能靠志愿者的打抱不平,即使将来有了这样的渠道,
每个公民也都有权利揭露、抨击学术腐败。反科学文化人如果真的认为公民没有
这样的权利,那么就应该先从自己做起,怎么却又要学着"一个人充当警察、检
察官和法官多种角色",在北大科学传播中心的网站专门来打方舟子的假呢?又
是谁给了你们这样的权利?用北大的资源泄私愤,北大校方批准了吗?用纳税人
的钱报私仇,公众答应吗?

   我本人虽然鄙视这些反科学文化人的人格,但是我和他们之间的争斗,绝对
不是什么个人恩怨,而是有关中国要科学还是要伪科学(反科学文化人之所谓
"类科学"),要传播科学还是传播反科学,要不要打击学术腐败的大是大非的
问题。因为他们在中国媒体上还有一定的市场(我刚刚注意到今天刘兵、刘华杰
以"科普作家"的身份到新浪网推销他们策划的一本书去了),还需要我们继续
打击下去。我们不是在跟他们玩什么游戏,即使他们声称不"玩"了,埋头当了
鸵鸟,也不妨碍我们继续打他们翘起来的屁股!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雪山飞鱼 发表于 2006-2-10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西城区 联通/海淀区联通
刘华杰、田松、刘兵、江晓原等等被方舟子骂过的人仔细看看还真没有一个骂错的。
----这是一个网友的评论。

从我读他们的不多几篇文章来看,确实浮躁。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5-5-7 15:16 , Processed in 0.119279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